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建

中建

一、名词解释
城郭制 周礼考工记 汉长安 曹魏邺城 宋平江府 瓦子 坊里 闾里 戚里 瓮城 马面 租界
二、简答
1、曹魏邺城规划布局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分,也直接继承
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对正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
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
布局都有重大影响
2、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的改造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四月颁发改建城市的诏书
这个诏书是我国古代由帝王办法的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文献
1:)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外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4倍
2:)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
3:)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
4:)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
这个改建计划很杰出,主要力量没有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有受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主要是为了适
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以往的都市规划大不相同
3、古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农业与渔牧业生产都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城市大多靠近河流,主要是因农民饮用水及农业灌溉的需要,当
时河流在商业交通上的意义不大。
自秦汉统一以后,便有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商品流传数量大,距离远,促进了水运的发达。因此在通航河
道的重要渡口,两条通航河道的交汇处,往往形成一些较大的商业都会。长江沿岸,从上游起,岷江入长
江处有宜宾(叙州),沱江入长江处有泸州,嘉陵江入长江处有重庆,乌江入长江处有涪陵,汉江与长江
交汇处有武汉,其他如洞庭湖口的岳州,仅鄱阳湖口的九江也是商业都会,黄河通航意义不大,因此商业
城市较少。
唐宋时期,军事及政治中心在关中或中原,经济中心在江淮流域,大量物资经运河,汴河运输,沿河发展
了一些商业都会,淮,扬,苏,杭都位于运河沿线。元明清时期,运河北线也发展了一些商业城市,如临
清,济宁,沧州,天津
自唐宋以来,对外的海上交通也逐渐发达,但直接靠海的城市很少,大都位于通航河道的入海口附近,实
际上是河港而不是海港。如明州(宁波)在甬江上,距入海口20公里,泉州在晋江口,广州在珠江口,
天津在海河口,上海在黄浦江上,瓯江上的温州,闽江上的福州。
古代有的城市因河道改道,淤塞等原因而废弃。如唐代的交河

城。有些因河水泛滥而冲毁,如秦咸阳。曹
魏邺城被漳水冲毁。
有的城市是很发达的商业城市,后因商路的转移而衰落,如湖北襄阳樊城,位于南北重要通道上,后来京
汉铁路使商路转移,地位下降。大运河沿岸的淮阴和淮安过去也很繁荣,津浦铁路及海运发展,而衰落
沿河城市在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方面,因河流的特点而不同。在北方,河流平时流量不大,很少通航,河床
也宽,无雨时甚至干涸,但是洪水暴发威胁很大,所以城市近河但不临河,往往在较稳定的阶地上,甚至
在自然堤上,特别是在河流交汇处的自然堤上,因为这里地势较高,一般洪水不能淹没,有的也有部分建
在山坡上

沿通航河道的城市,因商业交通及城市生活的需要,城市临河修建,其相对位置因地而异,在山区或江河
的上游,河水涨落大,城市虽沿河,但与水面高差很大,比如重庆,宜宾。长江中游,地势低,洪水威胁


大,一般城市均有坚固高大的防洪堤。在水网地区,城市不仅临河,高程上也接近河面,很多河道直接伸
入城市及生活区,成为城市排水,居民生活供应的通道。
有的城市本来临河,但河道变迁或淤塞,便不临河了。比如湖北江陵(荆州)。唐宋扬州
有的城市虽近河,但不临河,因商业交通的发展在城市与河岸间发展新的商业区。如南京城,古代并不临
江,商业中心的城南秦淮河一带,近代下关地区发展成新的商业区,码头车站均集中在这里。城市也直接
靠近长江。
上海县城也不临黄浦江,后来在东门外至十六铺码头一带发展成新商业区
也有因河流缩小,城市逐渐向新的河岸扩展,如广州城的发展,珠江面缩小,城市向南发展。
沿江河的城市平面因地形及河道的情况而不同,有的城市沿河一侧发展成带形,主要道路与河道平行,如
湖北沙市
沿河湾处的城市多果仁形,如江西南丰。
也有位于河流大转弯处,城市三面临河的,如江西婺源
位于两河交汇处的城市,一种为城市在主要河流一侧,支流在城市对面,一种为城市位于两条大小相当的
河流交汇处,如四川乐山,也有三面临河成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如江西会昌和四川重庆。
在大的河流边或河流虽大但河上有桥,也有沿河两边发展的。有的两边都有一定规模,各筑有城墙,如江
西大余,也有一边是主要的,一边次要,也有在两河交叉处三边都发展的城市,如宁波市
在大的江河边,城市两边发展的很少,也有例外,如汉江中游的襄阳樊城,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城市。长
江沿岸的大城市也极小两边发展的,或者只在城市对江的渡口处有一小镇,

如南京对江的浦口,芜湖对江
的裕溪口。只有武汉市因为在汉江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号称九省通衢,很早就形成了武汉三镇,
实际上也是一组相对独立的城市群。
4、中国古代城市的防御
5、帝国主义独占城市的规划建设特点
1: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侵略意图
2:城市中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3:殖民地的建筑风格
4:表现出明显的资本主义城市特征
5:规划图的分析:都是西方古典的形式主义和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的模仿,与中国传统的规划手法完
全不同。早期较多表现形式主义的构图,后期较多注意功能及交通问题。
6、近代南通城发展特点
南通是近代随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中的工业商业是由与封建统治有密切关系的资本家张


謇独立经营的。城市有一定的规划和建设意图,建筑面貌上比较统一。
南通市中国近代城市史上一个很特殊的例子,有点像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国家”
张謇与北洋军阀关系密切,政治地位很高,它充分利用这些关系发展工商业,甚至建有军队,地方自治,
他的势力已超过一个资本家。
7、交通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铁路对城市结构布局的影响有下列几种不同情况
1:先修建铁路后出现城市:多出现在铁路的重要站点或枢纽上,这些城市大多自发形成,布局也多不合

2:现在城郊就修建铁路,城市发展后,铁路穿越及分割或包围市区
有的城市,在修建铁路时,市区范围不大,铁路尽量接近城市,但未考虑城市可能发展的方向。铁路建成
后,市区进一步扩大,形成铁路分割,穿越城市的不合理状况
3:由于人为原因,铁路修建的不合理,造成市区的混乱
4:铁路插入旧城区内
5:铁路在城郊通过,在站场与旧城区之间发展了新区,或使靠近车站部分的地区繁荣起来
在以上五种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共同的问题是:铁路通过市区部分,由于噪声,烟尘,安全等干扰,对居
住或其他设施造成不利的影响,在铁路附近不宜建造生活用房的地带,往往形成大量的贫民窟和棚户区
铁路车站,大多是客货混和,很少有单独的货栈,更少有专业货栈,大部分城市没有编组场
有些大城市采用伸入城市内部的尽端式车站,接近城市中心,方便旅客,但由于尽端式通过能力小,客运
发展受很大限制
港口码头对城市的影响:两类,一类是地理位置好,港湾条件由于,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在这里建立现代
化港口,发展成为城市,另一类在历史上是港口城市,大多在入海河道旁,这些港口原来就有一定基础,
近代增修可以停泊大型船只的码头
一般缺乏

足够的仓库用地,与铁路也缺乏联系
远程公路对城市的影响: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一些中小城市中,公路是主要的对外交通,公路的修建对
城市的发展及布局有较大影响。
飞机场对城市的影响:民用航空很不发达,还未能起对外交通的作用

近代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

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准低,项目少,供应范围小,经营管理差
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由于多为私营,缺乏统一管理,因此相互矛盾,混乱。

8、防御性城市的特点
古代版筑技术的运用,不仅使一般建筑由半地下发展为地面建筑,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筑城。夯土技术也随
着工具的进步而提高,夯层也逐渐加厚。宋以前的城墙很少包砖及用砖砌,宋以后则很普遍。
城墙的高与宽,与城市的大小,防御的重要性等有所不同。城墙上的垛,古代称雉,其大小,尺度,数目,
也因城市的等级而不同
从汉长安已发掘的城门遗址中可以看出,门是由木柱支撑的,虽然在汉墓中当时已有砖拱券,但似乎并未
用于修筑城门。
宋东京的城门中已有用砖拱的。宋以后大多用砖拱
城门的多少,因城市的规模及政治地位而异。
汉长安城三门并列,中间为御道通过,唐长安名德门五门并列。宋代以后有些城门有二重城或设瓮城,前
后门均不正对。这些都是为了加强防御的目的,现有的瓮城,以南京中华门保存最完整,共有四重,每重
内有暗堡。
在宋代前后,筑城技术有较大变化,主要原因是火药的发明并广泛应用于攻城。
加砖砌,城门包铁皮,筑砖拱券门,瓮城,护城河,这些都是为了防御火药
城墙上有排水设施
城门上一般均建有城楼,也可称箭楼或橹楼,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或城墙转角也建有箭楼,可住巡防兵丁,
每隔一定距离设马面,以便组织防守的侧射火力,在城门外有的还建有月城或翼城,目的也是组织侧射火
力,城门外的护城河上有的建有吊桥,城的防御重点设施均集中在城门。
城墙上有时也建有庙,塔,阁,其位置多与风水有关。
靠山的城,为便于防御,部分城墙修在山上,河道进入城处,有的也建有水门。如苏州盘门处的水门
三、论述
1、唐长安规划思想
直接影响长安规划的是曹魏邺城,邺城之后,北魏孝文帝关于洛阳的改建规划更直接影响隋唐长安
城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采用严格坊里制则是为了便于统治人民
隋唐长安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远超过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
强大威力
城市布局有一定的数字概念
风水,八卦的观念对城市和建

筑的布局有影响
后建的东都洛阳在许多方面类似长安,宋代东京汴梁也受其影响,金中都则效仿汴梁,元大都效仿金中都。
2、元大都规划特色
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这种布局从邺城,唐长安,宋汴梁,金中都到元大都都逐步发展成三套整齐规则的方城相套,中轴线对称
也更突出,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
以烘托,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宫与苑的结合,很早就已开始,在元大都规划时,海子区绿化
区已形成,整个宫城规划,充分利用这一现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效果
3:完善的上,下水道,河道既满足人民饮用水源,又使通航河道深入城内,便利商旅及城市供应,水面
又与绿化相结合,丰富城市景色,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
4: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一开始忽必烈就把这工作交由规划过上都得刘秉忠负责,他主持了全部的规划
建设工作,阿拉伯人也黑迭儿和一些外国的建筑工匠也参加了规划和修建工作,城市建设工程有统一领导
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从选点,地形勘测到先铺筑地下水道,再营建宫殿等,可以看出
工作的周密,这就保证了元大都一气呵成建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丽壮观的城市之一
3、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特点
1:)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皇城部分布局按照南京的
制度,更为宏丽,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前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
天(南),地(北),日(东),月(西)四坛。皇城北门的玄武门外,每月逢四开市,这完全符合左祖右
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制
2:)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从外城
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永定门两重,正阳门两重,
中华门,天安门,瑞门,午门,太和门)直达三大殿,并延伸到景山和钟鼓楼,沿着条轴线布置了城阙,
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形体不同的广场,以及两旁的殿堂,更加强了宫殿庄严气氛,以显示封建帝王至
高无上的权势
3:)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因为皇城居中,把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给城市交通带来
不便。城内主要干道是宫城前至永定门的中轴线及通往各城门的一段大街。扩建外城后,崇文

门外一段大
街及宣武门外一段大街及联结此二街的横街,也是主要干道
4:)明北京的商业区市肆分布与元大都不同,元大都时商业中心偏北,在鼓楼一带,明时城市向南发展,
除鼓楼外,在东四牌楼及内城南正阳门外形成繁杂的商业区,明代行会制度发展,同类商业相对集中。


5:)北京的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明代共划37坊,这些坊只是城市用地管理上的划分,不是有坊墙坊门严
格管理的坊里制。居住区与元大都相仿,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间距约70米,中间一段为三
进的四合院相并联,大多为南进口,庭院内植树木,全区无集中绿地,但由于住房院子中树木较多,全城
呈现绿色,内城多住官僚,贵族,地主及商人,外成多住一般市民
6:)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饮用水多为掘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转砌工程,遗迹
尚存
4、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
1:中轴线对称:从周代关于建筑的文献,以及陕西岐山周代建筑一直发掘资料:大型建筑群已采用对称
布局,春秋战国遗址:大型建筑遗址的土台也按一定轴线布置,汉长安城总体虽不规则,但宫殿部分的布
局也很严整。曹魏邺城的总体布局已经是中轴线对称形式,隋唐长安城在总体中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
更加完善,城门的数目与位置,道路的格局,市的分布,坊里的大小及划分,均严格对称而衬托出中轴线
朱雀大街。又以轴线来正对全城的主要建筑群——宫殿。宋东京(开封)也正对宫城正门开辟的宽广御路,
元大都城市总体布局艺术达到更高程度,除南北向的中轴线,还有东西向的横轴线,在其交点建造全城几
何中心——中心阁,更加强城市总体布局的秩序感。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布局,程度更高。
2:高台,长街,空间变化,广场:春秋战国的一些城址的高台,秦咸阳阿房宫遗址的大土台,汉未央宫
的土台,邺城的三台,都是以高大来突出主要建筑物。隋唐大明宫的含元殿和麟德殿也在高台上,但这时
以高台加高建筑的手法已属次要,更主要的是以整体布局,特别是道路的布局来突出主要建筑群。如以150
米宽的朱雀大街正对皇宫大门和太极门。在修建大明宫后,新辟宽达180米的丹凤门大街,正对含元殿建
筑群。
以大量人工高台突出建筑物毕竟不是高明的作法,长7公里的朱雀大街也嫌过于单调
明清北京城的整体布局艺术吸取了历代都城总体布局的经验而加以发展。在中轴线上采取多样手法来变化
空间效果。主要的宫殿建筑太和殿虽然也建在高台基上,但通过适当比例的封闭性广场及两侧建筑物的衬

,显得更雄伟壮观。中轴线虽不如唐长安的朱雀大街宽,但通过多重城门,东西三座门,东面千步廊,
以及广场形体,闭合的变化,还通过形成直线的宫殿建筑的屋顶,宫后的景山及钟鼓楼,使中轴线显得更
突出而富于变化
3:城市布局及建筑组群运用中轴线对称的手法,与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的特征有关。传统的木构架体系的
建筑,体量及跨度不大,较难在一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过多的房间或满足多样功能的要求,因此从小型的
住宅建筑中,就采用庭院组合式,以解决居住生活中所不同的需要。按封建宗法观念,住宅组群要有尊卑
主次,往往主屋建造得稍高或大,配屋在两侧,自然形成了中轴线的对称手法,这种布局手法从院落扩大
到大型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扩大到整个城市总体布局

4:由低层的木构架的建筑形成院落组群,室内外空间形成有机联系,又应用廊,墙进行空间的分隔,形
成空间在体量,形状方面的变化对比,这些手法不仅在大型建筑群中应用,在城市大大尺度空间处理方面


也有应用。
5:在住宅院落群中,建筑与树木及庭院绿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环境绿化条件,这种手法也
应用到整个城市,使严整的建筑群及城市格局与自然山水及园林有机结合在一起。虽然公共绿地不多,但
整个城市的树木覆盖率很大。
6:塔:城市中绝大部分建筑为低层平房的院落式住宅,当城楼,钟鼓楼,塔构成起伏变化不太强烈的城
市立体轮廓线。城门往往是城内主要道路的起点,高大的城门楼也成为道路的对景。钟鼓楼一般跨主要干
道,或在交叉口建造,成为城市大空间构图的焦点。塔在城市中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起初只是佛寺
的附属部分,后逐渐分离,而因风水等原因建造在山顶或河流处。塔及阁楼的分布也与道路有一定关系,
如扬州文昌阁,苏州报恩寺均是城市街道的对景。在地形有起伏的城市,有的塔建造在山顶,镇江金山寺
塔,杭州宝俶塔,无锡惠山塔
7:色彩:也常用建筑的色彩和装饰突出建筑物。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8:水:南方水网地区的城镇,桥成为城市中很重要的组成,桥头往往形成城镇生活中新的建筑组群,有
些城市有意将河流引入城中
9:形势:在地形起伏的城市,城市建筑能良好的配合及利用地形,顺山势建造,因建筑体量小又能灵活
组合,能巧妙的形成一些错落有致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10:思想与文化:有些规划思想与周代的一些关于城市建造制度的记载有关。周代是否严格按照布局不得
而知,但越到后代,这种思想在城市总体布局中体现的越显著

。这与《周礼》等儒家思想受统治阶级推崇
的程度有关。还有一些属于封建等级制的规制,如色彩,尺度,形制等。在城市布局中须严格遵守,如文
职机构在左,武职机构在右。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的哲学思想有关,居中不偏,不正不
威。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城市规划布局的宫城居中,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儒家提倡的礼教尊卑,伦理,秩
序也影响到城市及建筑群的严整,方正的布局。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在城市规划思想中也有影响。如唐长安
13排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4行坊里象征四季。明北京城,南天坛,北地坛,东日坛,西乐坛
等等。还有阴阳,风水,八卦的思想,如主要建筑物要朝东或南,不能西或北。城市北面往往不开城门,
以免对王气不利,有时在北城正中建玄武庙。唐长安城皇城南面四行坊,不开南北门,只有东西门,也是
为了不冲正气。城市规划中数字的应用,也逐渐形成一种传统观念,如三,五,六,九等。

5、近代城市的城市规划思想
6、影响古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
有些规划思想与周代的一些关于城市建造制度的记载有关。周代是否严格按照布局不得
而知,但越到后代,这种思想在城市总体布局中体现的越显著。这与《周礼》等儒家思想受统治阶级推崇
的程度有关。还有一些属于封建等级制的规制,如色彩,尺度,形制等。在城市布局中须严格遵守,如文
职机构在左,武职机构在右。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的哲学思想有关,居中不偏,不正不
威。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城市规划布局的宫城居中,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儒家提倡的礼教尊卑,伦理,秩
序也影响到城市及建筑群的严整,方正的布局。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在城市规划思想中也有影响。如唐长安
13排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4行坊里象征四季。明北京城,南天坛,北地坛,东日坛,西乐坛
等等。还有阴阳,风水,八卦的思想,如主要建筑物要朝东或南,不能西或北。城市北面往往不开城门,
以免对王气不利,有时在北城正中建玄武庙。唐长安城皇城南面四行坊,不开南北门,只有东西门,也是
为了不冲正气。城市规划中数字的应用,也逐渐形成一种传统观念,如三,五,六,九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