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

领导是管理的重要职能,领导水平的高低常常决定了组织的生死存亡。

这一章我们要重点介绍国内外的一些领导理论,根据这些理论我们还要深入讨论决策、参与、用人和授权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先来考擦一下领导的内涵。

第一节

一、领导的含义

关于领导的含义有几种看法:有人认为,领导是一门促使下级以高度的热心和信心来完成他们任务的艺术;也有人认为,领导是一项程序,它使人们在选择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收指挥者的导向和影响;还有一些人认为,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追求目标的能力等等。综合上述看法,,我们认为,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即对一个组织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领导同领导者混同起来领导者是实施领导的人,或者说领导者是利用影响力带领人们或群体达成组织目标的人。

二、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

领导者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基础是权力,即指挥下级的权和促使下级服从的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职位权力,这种权利是由于领导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由上级和组织赋予的,这样的权力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动。在职就有权,不在职就无权。人们往往处于压力和习惯不得不服从这种职位权力。二是来自于个人权利。这种权力不是由于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位置,而是由于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例如,领导者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经验,卓越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者善于体贴关心他人,令人感到可亲,可信,可敬,不仅能完成组织目标,而且善于创造一个吉利的工作环境,以满足群众的需要等等。这种权力不随着职位的消失而消失,而且这种权力对人的影响是发自内心的,长远的。

如果细加分析,可将权力的基础分为5类。

(1)惩罚权。它来自下级恐惧感,即下级感到领导者有能力惩罚他,使他痛苦,使他不能满足某些需求。

(2)奖赏权。它来自下级追求满足的欲望,即下级感到领导者有能力奖赏他,使他觉得愉快或满足某些需求。

(3)合法权。它来自下级的传统的习惯观念,即下级认为领导者有合法的权力影响他,他必须接受领导者的影响。

(4)模范权。它来自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即下级相信领导者具有他所需要的智慧和品质,具有共同的愿望和利益,从而对他钦佩和赞誉,愿意模仿和跟从他。

(5)专长权。它来自下级的尊敬,即下级感到领导者具有某种专门的知识、技能、和专长,能帮助他指明方向,排除障碍,达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属于职位权力,模范权和专长权属于个人权力。这几种不同的权力对下级所产生的影响效果和个人满意程度是不同的。

惩罚权虽然可以使下级基于恐惧和顺从,但这种顺从是表面的,暂时的,而内心则不一定受到影响。为了维持这种顺从,领导者必须时常监督下级是否照他的指示去做。如果发现下级不遵循行为规范,为了维持恐惧一定要加以惩罚。而监督与惩罚的成本都是很高昂的。例如希特勒利用奴工在炸弹工厂里进行工作,怠工和装错引信事件层出不穷。为了使奴工工作,要卫兵站在奴工后面监视,不久整个工厂奴工与卫兵的比例几乎是1:1,而效果仍然比较差,奴工没有积极性,经常引起反感、阻力和抗拒。

奖赏权是采取奖励的办法来引导人们做出所需的行为。其效果当然要比惩罚好,可以增加领导者对下级的吸引力,也能引起满意并提高工作效率,但这种办法的激励作用要视奖励值的大小和公平性如何而定。奖赏权不利的一面是容易引起本位主义,使下级缺乏整体和长远观念,过分使用这种权力还容易形成人们对金钱的依赖心理。

合法权是指下级基于习惯、社会意识和某种责任感所引起的服从,但这种服从不能导致较高的工作水平和个人满意的感觉。夏季接受这种权利还因为这样才会得到领导的赞扬,大家的接纳和认可,满足安全和亲和的要求。

模范权和专长权一般能引起公开和私下的顺从,内心的信服,由此而来的影响力也比较持久。

三、领导者怎样树立威信

所有领导者都希望自己在下级当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说话有认听,最好是一呼百应,令行禁止。那么领导者怎样才能树立威信呢?

1.领导者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任务和责任

一般地说,领导者的任务有两项:一是完成组织目标,即完成上级和组织交给的任务;二是尽可能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这种需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为什么必须有两项任务?如果只有头一任务,没有第二项任务,就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难以保持旺盛的士气,领导者本人也难以施加影响,因为群众总是倾向于追随那些能满足他们欲望和需要的人,没有追随就没有影响力。当然只有第二条没有第一条就成了福利主义,讨好主义。

领导者的两项任务,决定了领导者的双重立场:一方面要代表上级和组织,代表人民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另一方面他又应当代表组织成员的利益。一个高明的有威信的领导者的重要标志,首先是善于将这两者巧妙地协调起来,只有存在矛盾又无法协调时,才按拒不服从整体、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处理,并对群众进行教育。

一个领导者为了完成组织目标必须对他的下级有影响力和支配能力。但是为了代表员工的利益,满足员工的需要又必须允许他对上级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使他能够影响和改变上级的政策、措施和规定。某些领导者只允许自己对下级有影响力,而不允许下级对他有影响力,势必使下级难以完成领导者的两项任务,出于为难的境地。

2.领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威观

(1)破除对职位权力的迷信。不要以为自己有了职位,有了权力,就一定会有威信。靠行政权力导致的服从往往是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一旦失去权力,往往是“树倒猢狲散”,甚至是“墙倒众人推”。领导者若避免这样不光彩的下场,惟一的出路是在各人权力上下功夫,使自己的专长更突出些,使个人品德更高尚些,从而吸引下级真心地信任和跟随自己。

(2)正确地认识权力的来源。领导者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当然是上级给的,所以我要向上级负责。”这种回答很常见,但存在片面性。中国唐代名臣魏征说过:“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就是著名的“载舟覆舟论”。他告诫所有领导者:你有没有权威,甚至你的生死存亡,完全取决于你的下级,即广大群众。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巴纳德则提出了“权威接受论”,他认为:领导者的权威不是来自于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于下级的认可。这两种理论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领导者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上级只能授给你权力,但无法授给你威信。而且上级授予你的权力,只有当你的下级愿意接受它时,它才是有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你手中的权力,归根结底是由下级给与的。因此,你在向上级负责的同时,必须全力争取下级的理解、认同和拥护。

(3)正确的使用权力。其一是勤政,即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敬业精神,要全身心投入工作,干实事,见实效;其二是廉政。决不能以权谋私,而应该出以公心,办事公道,清正廉明;第三应该看到影响力是双向的:你既要对下级施加影响,又要首先虚心地听取下

级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夏季的影响。

根据上面的分析,一个领导者要是自己有威信,一要素质好,即具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二要有权,即说话算数,有明确的组织赋予的权力;三要人和,即能和别人和睦相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洞察群众心理,创造激励的工作环境,满足群众的需要;四要让人信服,即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具有献身精神,不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不要认为领导就是利用职权发号施令,对下级实行监督,而应当引导、指挥和率先。领导者要首先使用个人权力,必要时才使用职位权力。

第二节人性假设论

要想对下级实施正确的领导,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下级。所有领导者必须回答一个共同的问题: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假设”。

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是很多的,但归纳起来有4种,即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又称X理论,是麦格里格(McGregor,D)总结了以往管理人员对人的看法后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为:

(1)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的逃避工作。

(2)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而宁可让别人领导。

(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

(4)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5)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6)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家和,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负担起管理的责任。

根据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相应的管理方式应当是:

(1)管理人员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他主要的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引、监督。

(2)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而不考虑在情感上和道义上如何给人以尊重。

(3)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

(4)应以金钱报酬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由此可见,此种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一方面靠金钱的收买与刺激,一方面靠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其卫组织目标努力。泰勒制就是这类管理的典型代表。这种经济人观点目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过时了。

二、社会人假设

将人看做社会人是根据霍桑试验提出来的。所谓社会人是指人在进行工作时将物质利益看成次要的因素,人们最重视的是和周围人友好相处,满足社会和归属的需要。

社会人的假设,被英国塔维斯托克研究所的煤矿试验所证实。煤矿原来用短墙法工作,工作面很窄,2~8人一组,小组包干承包,负责挖掘、装载、运送,成员自愿组合,自行分工,生死与共,感情深厚。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采用传送带和其他机械设备挖煤,工作面长至6.66米,40~50人一组,三班作业,分工很细,工人很少见面,工作不能自主,沟通减少,隔阂加深,工人失去和别人的联带感,觉得工作毫无意义,从而使生产率得到恢复。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内容是:

(1)交往的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也是人与人的关系形成整体感的主要因素。

(2)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专业分工和机械化的结果,使劳动本身失去了许多内在含义,传送带、流水线以及简单机械的动作使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因此只能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求安慰。

(3)工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管理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具有更大的影响。

(4)管理人员应当满足职工的归属感、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人的效率随着管理人员满足他们社会需要的程度的增加而提高。

由此假设所产生的管理措施为:

(1)作为管理人员不能只把目光局限在完成任务上,而应当注意对人关心、体贴、爱护和尊重,建立相互了解、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友好的感情。

(2)管理人员在进行将历时,应当注意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

(3)管理人员由计划、组织、经营、指引、监督的作用变成为上级和下之间的作用,应当经常了解工作工人感情和听取意见并向上级发出呼吁。

根据这个理论,美国企业中实行了一项专门的计划,即提倡劳资结合作用,利润分享,其中除了建立劳资联合委员会,发动群众提建议外,主要是将超额利润按原工资比例分配给大家,以谋取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项计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又称Y理论,也是由麦格里格提出来的。它是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阿吉雷斯(Chris Argyris)的成熟不成熟理论为基础。

阿吉雷斯认为社会的实现和管理制度压制着人们人格上的成熟。他认为健康的人从婴儿到成人,在人格上,心理上总是倾向于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格发生七种变化(如图8-1)。但是由于现实和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以及外界的影响(如工作简单,强调集权和服从,工人无力支配环境等),使工人的成熟收到阻碍。

图8-1 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

麦格里格在仔细研究了这种成熟不成熟理论和层次需求理论后,提出了Y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工作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像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遍人的

本性,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以是一种惩罚,因而只要可能就想逃避。到底怎样,要看环境而定。

(2)外来的控制和处罚,并不是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它甚至是对人的一种威胁和阻碍,并放慢人成熟的脚步。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3)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4)普通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学会了谋求职责。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5)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6)在现代工业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部分发挥。

根据以上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为:

(1)改变管理职能的重点。管理经济人的重点放在工作上,即放在计划、组织、和监督上;管理社会人主要建立亲善的感情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管理自我实现人应重在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此时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调节者和监督者,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旁给以支援和帮助。

(2)改变激励方式。无论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的假设,其激励都来自金钱和人际关系等外部因素。对自我实现人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做出成绩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3)在管理制度上给于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

四、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是在70年代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是由于几十年的研究证明,前面所说的经济人、社会任何自我实现人,虽然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并不是和一切人。因为人是复杂的,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和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人会随着年龄、知识、地位、生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需要。因此研究者认为人是复杂的,并提出了复杂人假设。其主要内容是下面几点:

(1)人的需要分为许多种,这些需要不仅是复杂的,而且会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换条件和环境而改变。

(2)人在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人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在人的生活的某一特定阶段和时期,其动机是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4)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一个人在正式组织中郁郁寡欢,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可能非常活跃。

(5)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者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身的动机构造及他跟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能力,工作性质与同事相处的状况皆可以影响他的积极性。

(6)由于人的需要时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这个假设没有要求采取和上例假设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而只是要求了解每个人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即一切随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刀切。一些研究表明,同一个管理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单位以及不同的地区效果不同,所以调动积极性的办法也应不同。

五、观念人假设

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本身,发现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

恩格斯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59页)这里讲了两个基本事实:第一,人属于自然界,这是人的自然化;第二,人统治自然界,这是自然界的人化。同时,它揭示了一个真理:人的本质是客观的,因而是可以认识的。首先,人具有一定的动物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人来源与动物的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者少一些。”生物学家巴浦洛夫发现了3种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性反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某些条件反射,乃人与动物所共有。人的动物性或自然属性,主要表现在人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性。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8页)

人的社会性有4个方面的含义:

(1)人不能离群索居,必须在社会中生存。

(2)人除了生存需要外,还存在许多社会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来自于社会,也只能通过社会得到满足,并存在着客观的社会尺度。

(3)人的需要存在着客观的社会尺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和享受是以社会尺度去衡量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492页)具体而言,人的需要带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这是前面四种人性假设所没有涉及到的。

(4)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的高的发展。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能够思维,有思想。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认识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感性阶段,即对个别事物得感觉知觉表象;第二阶段是知性阶段,即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第三个阶段是理性阶段,即通过辩证思维形成概念并研究概念的本性。第一、二阶段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第三阶段才是人独有的,辩证思维是人本质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说:“辩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00--201页)于是形成了“观念人假设”---人的行为受其观念的巨大影响。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综上所述,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辩证统一,而且统一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第三节领导者素质

一、西方领导特性理论

西方研究领导者素质的成果被叫做“领导特性理论”,它集中回答这样的问题:领导者具备哪些素质?怎样正确地挑选领导者?这种理论首先是由心理学家开始研究的,他们的出发点为: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领导人与差的领导人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有那些差异,由此确定优秀的领导人应具备哪些特性。研究者认为,只要找出成功领导人应具备的特点,再考察某个组织中领导者是否具备这些特点,就能断定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人。这种归纳分析方法成了研究领导特性理论的基本方法。

特性理论按其对领导特性来源所作的不同解释,可分为传统特性理论和现代特性理论。传统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所具有的特性是天生的,是由遗传决定的,现在已很少有人赞同这

样的观点。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

到底领导者应该具有哪些特性呢?不同的研究者说法不一。

一些人认为天才的领导者应该健谈,外表英俊潇洒,智力过人,自信,心理健康,喜欢支配别人,外向而敏感等7项特性。斯托格迪尔(Raiph.M.Stodgill)发现了与领导才能有关的5种身体特征(如精神、外貌与身高等),4种只能特征,16种个性特征(如适应性、进取性、热心于自信等),6种与工作有关的特性(如追求成就的干劲、毅力和首创性等)以及9种社会特征(如愿意与人合作、人际关系的艺术以及管理能力等)。还有些人则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胜任领导工作的要求方面研究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才智、个性。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包莫尔(W.J.Baumol)提出了作为一个企业家应具备的10个条件颇具代表性:(1)合作精神。即愿与他人一起工作,能赢的人们的合作,对人不是压服,二是感动和说服。

(2)决策能力。即依赖事实而非想象进行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3)组织能力。即能发掘部署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4)精于授权。即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5)善于应变。即机动灵活,善于进去,而不是抱残守缺,墨守成规。

(6)敢于求新。即对新事物、新环境、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7)勇于负责。即对上级、下级和产品用户及整个社会抱有高度的责任心。

(8)敢担风险。即敢于承担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风险,有创造新局面的雄心和信心。

(9)尊重他人。即重视和采纳别人意见,不盛气凌人。

(10)品德高尚。即品德上为社会人士和企业员工所敬仰。

还有一些类似的研究,但是特性理论并未取得多大的成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种研究领导的好方法。其原因是:

第一,个研究者所列领导特性包罗万象,说法不一,且互相矛盾。某一项研究结果认为,某一性格特征与改进效率有积极联系,而在另一项成果中认为其联系是消极的或根本无联系。

第二,这些研究大都是描述性的,并没有说明领导者应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某种品质。

第三,并非一切领导者都具备所有这些品质,而许多非了领导者则可能具备大部分或全部这样的品质。但这些理论并非一无用处,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个人品质与领导者有效性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联系。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领导者确实具有高度的才智、广泛的社会兴趣、取得成功的强烈欲望,以及对待职工的极端关心和尊重。另一些研究则发现个人的才智、管理能力、首创性、自信以及个性等,与领导的有效性有重要的关系。另外这个理论系统的分析了领导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品德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向领导提出了要求和希望。这对我们培养、选择和考核领导者是有帮助的。

二、在中国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也对领导的特性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和人事部门的领导同志都撰写文章提出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概括起来看,我国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4各大方面,即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

1.政治素质

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觉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国家利益。

在这个政治的大是大非上,领导者应该旗帜鲜明,身体力行,而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事实证明,这方面的政治风浪从来没有停息过。这要求领导者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而不能沾染上政客的投机性。所谓坚定性,是永远站在正确这一边,永远维护人民和国家的根

本利益;所谓投机性,则是看风使舵,总是站在胜利者一边,他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乌纱帽。

这是政治素质的试金石,二者水火不容,又泾渭分明。

2.思想素质

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领导者应该牢固树立4种基本观念、8种现代意识。

这4种基本观念是:

(1)阶级观点-----我们仍生活在阶级社会。在改革大潮中,中国的阶级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身为共产党员的领导者,不能放弃阶级分析的武器,而应清醒的贯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在对外开放的环境里,西方那些东西值得借鉴,那些东西应该摒弃,没有阶级观点则难以判断。

(2)群众观点。如前一章所述,领导者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劳动观点。劳动创造世界,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观没有过时。领导者应该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把“劳动最光荣”,“靠诚实劳动致富”的气氛搞得浓浓的,何愁工作搞不好?

(4)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领导者在思想方法上应戒走极端,戒跟风跑,而应该进行辩证思考,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实质,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在坚持这4种基本观点的同时,应大力更新观点,树立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8种现代意识:

(1)商品经济意识。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品经济意识,是产量、产值导向的管理观念,“增产”成为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而用户对该产品是否满意以及销售额和利润额多少则被放在次要的位置,这是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目前,在石油、煤炭等资源性行业中,市场机制远未建立起来,产品经济意识仍然严重地妨碍着一些企业的腾飞。对于大部分行业而言,虽然市场机制已初步形成,但重生产、轻销售,重产值、轻效益的思想仍然顽固地存在着。在一些历史较久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中,这一点更为突出:一种老大自居的“官商”作风,是他们丢掉了一块有一块市场;而新产品开发意识不强,更使他们丧失了原有的某些优势。在这些企业的衰落中,我们看到的教训正是----从产品经济意识向商品经济意识转变的快慢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2)市场竞争意识。许多企业的领导人或经济部门的领导人,身子已经进了市场经济,而脑袋仍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仍然能习惯于纵向比较,而不进行横向比较,他们经常满足于一得之功及一孔之见,满足于“进步不大,年年有”,满足于全厂职工“收入不多,有饭吃”。这种封闭经营观念与市场竞争的新体制格格不入,不冲破它,企业无法投入市场的海洋。他们眼中有产值,有利润,但就是没有市场占有率,没有市场占有率,没有资金占有率。往往为利润增长5%而沾沾自喜,却不看投入产出比极低,不看市场占有率在下降,正在被对手基础市场而浑然不知。这种状况一天不扭转,他所主管的经济就一天无法振兴。

(3)效率效益意识。有些领导者效率、效益不离口,但却对身边的低效率、高浪费得失熟视无睹。8个人干5个人的活他不管,办公室喝茶、聊天,他习以为常,跑冒滴漏他不去抓,公款吃喝他带头干.......这种领导者的效率、效益意识其实并未真正建立起来。

(4)开拓创新意识。经济腾飞靠两支翅膀----一是技术,二是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科学技术的更新大大加快,管理上的创新屡见不鲜。“创新则生,守旧则亡”,已经成为许多领导者的共识。创新来源于开拓精神,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冒失败的风险,才能开拓出新局面,在创新中走向辉煌。

(5)风险意识。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机遇与风险共存,不敢冒险也就抓不住机遇。在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面前,敢不敢冒险,敢不敢闯出一条新路,往往就决定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命运。新加坡企业家黄业仁说得好:“企业家一次的成功,平均需经历九次的失败,做错

事时做对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西方一些企业,鼓励各级干部犯一些“合理错误”,对于在一定期限内从未犯过“合理错误”的干部,对那些怕负责任、怕犯错误的领导,不仅不表扬,而且当做平庸者换之。

(6)服务意识。在市场中竞争的是什么?是产品和服务。由于科学技术的扩散速度越来越快,制造技术和设备的差距越来越小,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差异越来越小,于是竞争日益转移到服务领域。早在70年代中期,法国管理学家就指出:服务制胜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应的服务质量上的竞争?考的是全体员工树立牢固的顾客至上和优质服务意识,这首先要求领导者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

(7)诚信意识。现代化的企业越来越实行开放是经营,甚至与实行跨国界的全球经营,其间,企业与外界建立了众多关系,包括许多合同关系。能不呢过严格履约,收不守信用,自然成为企业的重要道德标准。守信是调节企业公共关系的道德规范。

守信的价值基础是是企业信誉为生命,其实践的要点是以诚待人。所以诚信意识是领导者必备的。

(8)法制意识。市场经济的秩序靠法制来维护,守法经营是领导者必须守住的一条防线,一旦这个阵地失守,什么假酒、假药、假商标,以致走私、偷税、诈骗的那份违法行为就会缠住你不放,最后只有走向深渊。领导者的法治意识比群众更重要,在“人比法大的官本位”气氛中,领导者树立法制意识更加困难,也更显的必要。

3.知识素质

(1)基础知识。所谓基础知识指高中毕业生的只是水准,这是领导者最起码的知识基础,包括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历史、地理等。

(2)人文社会知识。任何组织都是社会的细胞,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与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级领导者都应该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知识。特别是关于哲学、政治、文化、道德、法律和历史方面的知识,以确保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有效的加以实施。特别重要的是,一些大型组织的领导人,必须能从政治上看问题,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对他们人文社会知识的修养当然的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3)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谁掌握了明日的技术,谁在竞争中稳操胜券。领导者应力求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成为专家,又要有比专家更广博的知识面。

(4)管理知识。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现代管理理论是一切领导者的必学科目,也是成功领导者的护身法宝。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管理知识,就会形成独具特色的领导艺术。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形成独特领导风格的决定因素,也是选择领导者的重要标准。心理素质包括追求、意志、感情、风度和能力5个方面。

(1)追求-----指人的志向,其行为和动机的指向,即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坚定地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他所追求的主要不是金钱、地位、名声、而是执着的追求事业。

(2)意志-----只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精神。

领导者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在困难面前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志品质----是迎难而上,还是畏难思退,极大的影响工作的结果。因此,要求具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工作对领导者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意志朝向目标)、意志的果断性(当机立断)、意志的坚持性(百折不挠)、意志的自制性(控制感情)和意志的科学性(实事求是)。

(3)感情-----任何职位都希望其承担具有积极的感情(热爱工作、热情待人、热烈追求),克服消极的情感(冷漠、孤傲、嫉妒、虚伪等)。

情感与性格有关,领导者的性格和情感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作气氛、人际关系和群体气氛。

(4)风度-----领导者应该具有宽容大度、高瞻远瞩、临危不乱、光明磊落、机智幽默的风度,从而增加个人魅力。

宽容大度指容人性。“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可以吸引天下人才为其服务。善于与有个性的人一同共事,敢于重用曾经反对自己的人,是宽容大度的具体表现。

高瞻远瞩是指预见性。站得高,看得远,是领导者高与常人的地方。如果只关心鼻子下的一点小利,而视觉狭窄,不明大事,又怎能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高瞻远瞩还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保证。

临危不乱指镇静。面对任何紧迫、危险的形势,都脸不改色、心不跳,镇静如山。这样的领导者才会力挽狂澜,成为组织的中流砥柱。人们称赞原国家女排教练袁伟民有大将风度,主要指他临场镇静的优点。

光明磊落指透明。领导者出以公心,办事公道,无事不可对人言,才能取信于民,获得不下的信任和爱戴。松下幸之助把松下的经营叫做“玻璃窗中的经营”,一切都向员工公开,赢得员工的忠诚。

机智幽默指机敏和亲切。有模式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机智是应变的智慧。领导者具有机智幽默的风度,不仅可以在非常事件中四两拨千斤,化险为夷。而且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获得一片喝彩声。这是领导者个人魅力的重要方面。

5.能力素质

处于组织上层、中层、下层的不同职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差别很大,如图8-2所示。领导层要求很强的决策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知识;管理层要求很强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决策能力;监督曾要求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操作知识;而操作层则要求很强的操作知识和能力。

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与以下几种具体能力有关:

(1)直觉的能力。即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悟性”。

(2)抽象思维的能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解支流把握主流的能力,总结实践形成概念的能力,在相互联系中摸索规律的能力。

(3)组织和协调的能力。即善于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组织起来协调工作的能力,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的能力,知人和用人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4)自我发展能力。使之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自我完善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吸收新事物的能力。

(5)创新能力。指开拓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创造能力。包括批判力、创造力、联想力、想象力。

第四节领导方式

对照领导者素质要求,任何一个具体的领导者都会有诸多不足。人无完人,但客观上要求领导工作尽量完美,这个矛盾能否解决呢?能。那就是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以弥补个人缺陷。许多管理学家从事领导方式的研究,并形成了若干有价值的理论。

一、三种极端理论

关于领导作风的研究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勒温(P.Lewin)进行的,他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的工作作风对下属群体行为的影响,他认为存在着3种极端的领导工作作风,即专制作风、民主作风、放任自流作风。

所谓具有专制作风的领导人是指以力服人,即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具体的特点是:

(1)独断专行,从不考虑别人意见,所有决策都有领导者自己决定。

(2)从不把任何消息告诉下级,下级没有任何参与决策的机会,而只能察言观色,奉命行事。

(3)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而只有偶尔的奖励,有人统计具有专制作风的领导和别人谈话时,有60%左右采取命令式口吻。

(4)领导者预先安排一切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下级只能服从。

(5)领导者很少参加群体的社会活动,与下级保持相当的心理距离。

所谓有民主作风的领导人,是指那些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的领导人。他们是每个人作出自觉地有计划地努力,各施其长,各尽所能,分工合作。其特点为:

(1)所有政策都是在领导者的鼓励和协作下有群体讨论而决定,而不是由领导单独决定的。政策是领导者和其下级共同智慧的结晶。

(2)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个人能力、兴趣和爱好。

(3)对下属的工作,不安排的那么具体,个人与相当大的自由,较多选择性与灵活性。

(4)主要应用个人权力和威信,而不是靠职位权力和命令使人服从。谈话时多使用商量、建议、和请求的口气,下命令仅占5%左右。

(5)领导者积极参加团体活动,与下级无任何心理上的距离。

勒温在试验中发现:在专制型领导的团体中,各团员攻击性言论很多,而在民主型团体中则彼此友好;在专制型领导的团体中,团员对领导者服从,但表现自我或引人瞩目的行为多;在民主型领导团体中,则彼此以工作为中心的接触多;专制型团队中的成员多以“我”为中心,而民主型领导的团体中“我”字使用频率较低且具有我们的感觉;当实验导入“挫折”时,专制型团体彼此推卸责任或人身攻击,民主型团体则团结一致,试图解决问题;在领导者不在场时,专制型团体工作动机大为降低,也无人出来组织作业,民主型团体则像领导在场一样继续工作;专制型团体对团体获得没有满足感,民主型团体的成员则对团体活动有较高的满足感。

勒温根据试验认为放任自流的领导工作作风效率最低,只达到社交目标,而完不成工作目标。专制作风的领导虽然通过严格管理达到了工作目标,但群体成员没有责任感,情绪消极,士气低落,争吵较多。民主型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高,不但完成工作目标,而且群体成员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如图8-3所示:

二、连续一体理论

坦南鲍姆(R.Tannenbaum)与施密特(W.H.Schmidt)指出,民主与独裁仅是两个极端的情况,这两者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种领导行为,从而他们提出了领导链接一体理论(见图

8-4)。右图的左端是独裁的领导行为,右端的是民主领导行为,所以形成两个极端,首先是基于领导者对于权力的来源和人性的不同看法,独裁的领导者认为权力来自职位,人生来懒惰而没有潜力,因而决策均由领导者亲自作出;而民主型的领导则认为,权力来自于群体的授予和承认,人受到激励能自觉、自治、发挥创造力,因此决策可以公开讨论,集体决策。其次独裁型领导比较重视工作,并运用权力,支配影响下级,下属自由度小,而民主领导重视群体关系,给予下属较大自由度。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从左至右,领导者运用职权逐渐减少,下属自由度逐渐加大,从以工作为主逐渐变为以关系为重。图的下方一句领导者把权力授予属下的程度不同,决策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一系列领导方式。因此可供选择的领导方式

不仅民主与独裁两种而是多种。

坦南鲍姆与施密特认为说不上哪种领导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错误的,领导者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图中某种领导行为。在这个意义上,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也是一种情境理论。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从权力的来源和应用、部署参与决策的程度,

为我们划分出多种的领导行为,这对我们研究领导方式是有益的。但是在途中把独裁和以工

作工作为重,将民主和以关系为重联系在一起并且等同起来,将领导的职权与下属自由度相互对立起来,而且仅从领导的决策过程、群众的参与程度来划分领导方式,这些都是不全面的。

三、管理系统理论

行为科学家里克特(R.Likert)将领导行为连续一体做了进一步的推演,他们以数百个组织机构为对象,经行领导方式的研究,发现了4类基本的领导形态。

系统1称为剥削是的集权领导。这种领导形态中管理层对下级缺乏信心,下级不能过问决策的程序。凡属决策,大都是由管理上层作出,然后以命令宣布,必要时以威胁和强制方法执行。上级和下级之间的接触都是在一种互不信任的气氛下进行。机构中如有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目标通常持反对态度。

系统2称为仁慈的集权领导。在这种领导形态中管理层对下层职工有一种谦和的态度,决策权力控制在最高一级,下层能在一定期限内参与,但仍受高层的制约。对职工的激励有奖励也有实际的惩处。在上下级关系上,上级虽然态度谦和,但下属仍小心翼翼。至于机构中的非正式组织,可能会反对正式组织的目标,但却不一定会反对。

系统3称为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在这种领导形态中上级对下级有相当程度的信任,但不完全信任。虽然主要的决策权掌握在高阶层手里,可是下级也能作具体问题的决策。双向沟通显然可见,且在相当信任的情况下进行。机构中的非正式组织,有时正式的组织的目标表示支持,有时也偶然作轻微的阻抗。

系统4称为参与式的民主管理。在这种领导形态管理阶层对部属有完全的信任。决策采取高度的分权化。既有自上而下的沟通,也有自下而上的沟通,还有平行沟通。上下级之间的交往体现出充分的友谊和信任,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往往融为一体。

我们可以看出系统1与前面所谈到的X理论假定很像相似,系统4与Y理论很相似,系统1的主管有高度的以工作为中心的意识,且是系集权式的人物。系统4的主管则高度的以员工为中心的民主式的人物。

如何判断一个组织系统的领导形态呢?李柯特设计了一套测定表,包括领导、激励和沟通、交往与相互作用、政策、目标的设定、控制和工作指标等8个方面共51个问题,编制成一种问卷,按问题向企业调查,然后根据答案评定分数,绘成曲线,以判断企业的领导形态属于哪种类型,参见表8-1:

表8-1 李柯特的管理系统测定表(部分)

组织变数系统1

剥削式的集权

领导系统2

仁慈式的集权

领导

系统3

协商式的民主

领导

系统4

参与式的民主

领导

上下关系信任

程度

对属下无信心有主仆之间的

信赖关系

上下之间有相

当的但不完全

的信任

有完全的信任

交往极少的交往或

交往在恐惧和

不信任下进行

交往是在上属

屈就,下属惶

恐的情况下进

适度的交往并

在相当的信任

下进行

深入友善的交

往,有高度的

信赖

沟通

程度

上下之间不沟

有一定的沟通比较沟通上下左右意见

完全沟通

工作激励奖惩

程度

恐吓威胁和偶

尔的报酬

报酬和有形无

形的惩罚

报酬和极偶然

的惩罚

优厚的报酬启

发自觉

参与

程度

下层家少参与

做决策

决策上层制定

某些方面先由

下层拟定

重大决策上层

制定,下层对

具体问题有决

定权

下层参与做决

策,控制过程

散步在组织之

中,底层完全

参与控制

根据李柯特的研究,具有高度成就的部门经理人,大部分属于连续带右端即系统4,而成就低的经理人均在左端即系统1。李柯特指出“大凡绩效最佳的主管,主要关心之点是部属中的人性问题,并设法组成一种有效的工作群体,着眼于简历高绩效的目标。”他还发现,生产率高的部门主管让部属清楚的知道目标是什么,要求什么,然后让他们享有充分的工作自由。

许多其他的研究机构均支持李柯特的这个结论,例如一项关于事务部门主管的研究和一项关于铁路机构的路线维护工作人员的成果调查,均说在严格监督、苛求和责罚下较在教育、协助和施行一般监督下所取得的成果为低,如图8-5中的(a)和(b)。

四、领导行为四分图

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商业研究所发起了对领导行为进行的因素,通过逐步概括和归类,最后将领导行为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即着手组织与体贴精神两类。所谓着手组织是指领导者规定他与工作群体的关系,建立明确的组织模式、意见交流渠道和工作程序的行为。它包括设计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权力、相互关系和沟通办法,确定工作目标与要求,制定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与制度。所谓体贴精神是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友谊、尊重、信任关系方面的行为。它包括尊重下属意见,给下属以较多的工作主动权,体贴他们的思想感情,注意满足下属需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关心群众,作风民主。

他们依照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设计了领导行为调查问卷,关于“组织”和“体贴”各列举了15个问题,发给企业员工,由下级来描述领导人的行为如何。调查者对问卷上的每个必须在总是、经常、偶尔、很少和从未这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答案。因此,列出的答案是他人对领导行为的感受。表8-2列出了调查的部分问题。

表8-2 领导行为调查问题

根据他们研究,组织与体贴精神不是一个连续的两个端点,不是注重了一个方面必须忽 体贴

组织 1.领导找时间倾听组织成员的意见吗?

2.领导愿意改变自己的意见吗?

3.领导者是友善的、可亲的吗?等等 1.领导者是指定工作组织成员吗? 2.领导者要求组织成员遵守标准的法则与规律吗?

3.领导者让成员明白上级对他们的期望吗?

等等

视另一个方面,领导者的行为可以是这两个方面的任意组合,即可以用两个坐标的平面组合来表示。如图8-6所示,可以用4个象限来表示4种类型的领导行为:高组织与高体贴,低组织与低体贴,高组织与低体贴,高体贴与低组织。这是用两个坐标表示领导行为的初次尝试,为今后进行领导行为研究指出了一种途径。

到底哪种领导行为的效果好呢?结论不是肯定的。例如有人认为在生产部门中效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成正比,而“体贴”的关系成反比,而在非生产部门中情况恰恰相反。一般来说高组织与低体贴带来更多的旷工、事故、怨言和转厂。许多其他的研究证实了上述的一般结论,但也有人提供相反的证据。所以会形成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只是从这两个侧面分析,而没有考虑到领导所面临的环境。

五、管理方格理论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提出的领导行为四分图的基础上,布莱克(Robert R.Blake)和莫顿(Jane S.Moaton)提出

企业管理的五种职能和七大原则

企业管理的五种职能和 七大原则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人文比佛利浅析企业管理的职能和原则 企业管理的五种职能: 1.计划 计划职能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制定和执行决策,对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实施配置的行动方案和规划。计划一直都被认为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在计划职能中,又包括如下三个职能:计划制定职能,预测职能,决策职能。 2.组织 组织职能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执行组织的决策,对组织内各种资源进行制度化安排的职能。它的具体职能有:建立组织机构的职能,管理人员的选任职能,人员配备职能。 3.指挥 指挥职能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影响组织成员努力向目标迈进的行为和力量。指挥职能包括:领导者在领导进程中具有带领指挥职能,发挥影响力,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必须与被领导者充分沟通,同时领导者为了调动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积极性,必须运用合适的激励手段和方法,这就是激励职能。 4.控制

控制职能是指为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决策得以执行,对组织行为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调整的管理活动,它一直是管理的重要职能,管理者必须重视控制职能,及时发现可以控制的偏差,查究责任,予以纠正,对不可控的偏差,则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变原计划,使其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5.协调 协调职能是指使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集体目标,是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它的功能是保证各项活动不发生矛盾,冲突和重叠,以建立默契的配合关系,保持整体平衡,但协调与领导不同的是,它不仅可通过命令,还可通过调整人际关系,疏通环节,达成共识等途径来实现平衡。 现实生活中,管理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不断的过程,在管理的每个阶段几乎所有的管理职能都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实践中,不能认为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这五项基本职能是彼此孤立的,它们是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的,是必须受到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的 企业管理制度设计的7个原则:

管理学之领导职能的认识三篇

管理学之领导职能的认识三篇管理学之领导职能的认识1如果你现在是1个管理者,特别是新晋的管理者,那你1定要清楚作为1个管理者应当要做甚么,哪些是自己重点要抓的,哪些工作可以交给下属去完成,这些内容都可以概括为管理者的基本管理职责。 比如,头几天有个新晋的主管问我,自己刚刚当上领导,之前也没学过管理学相干知识,面对着1众下属,心里有些发虚,不知道该怎样着手去展开工作,因而我把管理学中最基本的管理职能发给他,建议他先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思考自己的工作。 那管理职能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管理学怎样说。 传统的管理学认为,管理有4大基本职能,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第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要求管理者拟订组织愿景和使命、分析内外环境、肯定组织目标等等…具体来讲,就是要求管理者能够根据组织目标,提出组织前进的方向和方法,能够根据现有的资源,捉住外部的机会和规避外部的风险,终究的表现为拟定1套中长时间的工作方案和预案。 第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要求管理者根据目标搭建组织框架、分配任务资源、明确权利义务等等…具体表现为,管理者要根据目标将计划分配落实到人,决定好由哪些人负责完成哪部份计划,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甚么?权利义务有哪些?如果相互调和和配合等问题。 第3、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要求管理者指引目标方向、鼓励员工士气、打造企

业文化等等…具体表现为,管理者要调和前面组织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调和计划于实际之间的矛盾,调和上级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还要指点组织成员展开工作,不断鼓励和鼓励员工等等。 第4、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要求管理者纠偏组织行动、控制内外风险、搜集信息反馈等等…具体表现为,管理者在拟定计划的同时,要建立1套控制机制,定期考察计划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毛病行动。同时也要根据不断的搜集信息,确保计划依然有效,比如现在的环境是不是和制定计划时1样,如果环境变了,计划本身是否是也需要改变等问题。 最后,作为1个管理者,要经常对比以上职能反思自己的工作,看看自己有无充分实行这些内容。管理中任何1个职能的缺失,都会致使组织的绩效降落,乃至影响全部组织目标的完成。 管理学之领导职能的认识2对学管理学的认识和看法 管理学是1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1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法约尔说管理分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调和、控制。它的研究对象是公道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保护上层建筑。 管理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具有科学性和管理共性,社会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管理个性。自然属性就是公道组织生产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的相适应。社会属性就是管理建立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管理为所有者服务。管理学的来源有这么3种类型:技术型、制度型、魅力。 管理是1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1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点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人

任务7发挥领导职能(参考答案)

任务7 发挥领导职能(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 C 6.A 7.B 8.A 9.D 10.A 二、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 8.对 9.错 l0.对 三、简答题 1.领导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1)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去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里领导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领导应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没有被领导对象,就无所谓领导;二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能够施加影响,领导是由被领导者表现出某种所期望的行为所组成的;三是领导者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的目标。所以,领导实质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个人作用和与特定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2)领导的作用 领导活动对组织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领导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a.沟通协调作用。组织的目标是通过许多人的集体活动来实现的。即使组织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但由于组织中的成员对目标的理解、对技术的掌握和对客观情况的认识因他们个人知识、能力、信念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发生分歧、在行动上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领导者来协调人们的关系和活动,使组织成员步调一致地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b.指挥引导作用。在组织的集体活动中,领导者应当通过引导、指挥、指导或先导活动,帮助组织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尽管引导、指挥、指导和先导等活动在形式上略有差异,但共同的要求都是:领导者不是站在组织成员的后面去推动、督促,而是作为带头人来引导他们前进,鼓舞人们去奋力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只有站在群众的前面,用自己的行动带领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指挥的作用。 c.激励鼓舞作用。任何组织都由具有不同需求、欲望和态度的个人所组成,组织成员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领导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引导组织成员满腔热情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领导工作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调动组织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其以高昂的士气自觉地为组织做出贡献。如果领导不具备激励、鼓舞的能力,那么即便组织内拥有再多的优秀人才,也很难发挥其整体作用。 2.阐述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答:领导与管理是人们通常容易混淆的概念。事实上,领导职能与管理职能、领导者与管理者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职能是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可以说管理职能的范围要大于领导职能。 (2)领导和管理活动的特点和着重点有所不同。领导活动是与人的因素密切关联的,于对人的指挥和激励,更强调领导者的影响力、艺术性和非程序化管理,而管理活动更强调管理者的职责以及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如果把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划分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则从理论上分析,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是领导者。因为不管他们处在什么层次,都或多或少地肩负着指挥他人完成组织

浅析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

浅析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 领导是一门科学,领导的基本职能有选人用人职能、思想政治工作职能、决策职能等。这些职能都是领导活动的过程,也是作出决策、实施决策的过程。决策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始终,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败。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愈来愈受现代领导者的关注与重视。那么,作为现代领导者应该如何理解和掌握决策的有关知识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了解决策的定义及发展;其次理解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掌握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这样才能进行科学的正确决策,使领导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一、决策的定义及发展 1、什么是决策 所谓决策,其一般含义就是作出决定,是选择对策的决定。决策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决策概念专指决策者对行动方案的最终选择,即通常所说的最终“拍板”。决策方案的最终选择,只是整个决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虽然它是决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是如果没有最终选择前的一系列活动,就无法做出科学的正确决策。决策方案的最终选择,是以选择前的各项工作为前提,它是决策活动的全过程的成果。 所以我们应对决策作广义的理解。 广义的决策概念,是把决策理解为决策者制订、选择、实施行动方案的整个过程。人们对行动方案的决定,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决策程序和活动来实现的。从提出问题、确立目标开始,进行

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最后才选择方案。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还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个别修正,甚至在必要时还要追踪决策。2、决策的发展 决策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决策,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要对处理这些问题做出决定,也就是进行决策。个人对个人的各种事情做出决定,就是个人决策,而领导者对自己所属部门、组织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做出决定,就是领导决策。我们这里所说的决策是领导的决策。自古以来,各种类型的领导,无一不重视决策。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决策功能的极端重要性。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决策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形态。 在原始社会,决策处于一种蒙昧形态。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决策过程。或者,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能把一切问题调整好了。或者由于人们把强大的自然力量和复杂的社会现象都视为神旨天意的表现,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作出决定的时侯,领导者往往依靠占卜问卦等迷信手段预测凶吉,进行定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这种蒙昧的决策形态持续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阶级社会出现以后,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及其经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显示的积极作用,便诞生了经验决策的形态。经验决策,它主要是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知识、才智和经验而做出的决策,决策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领导者和

管理学之领导职能的认识

浅谈领导职能 摘要:纵向地分析组织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了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而领导职能是整个管理活动得以展开的手段,当今社会是人力资源竞争的社会,管理的各项活动不仅需要人来制定,更需要广大被管理者的执行。如何执行;如何有效地、更好地执行,都需要管理者发挥领导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组织的作用,才能将计划贯彻,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计划和组织目标。而如何去学会提升自身对领导能力的认识和运用也是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要学会的,这有助于我们对管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含义相互关系领导与权力 一、领导职能的含义 领导,是指管理当局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去完成组织目标,也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过程,从而使得人们为组织或者群体完成目标而努力。在当今拥有优秀的人才并不代表这些人才能各尽其力,如何设计合理的组织,让其各司其职,并使得每个成员以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组织的活动中去,将其能力最大化的发挥,为组织创造更多的效益,这需要管理者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与其沟通,对其进行有效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使其优点能为组织所用,缺点又不至于影响组织运作。再者要求管理人员在合理的制度环境中,利用优秀的素质,才用适当的方式,针对组织成员的需要和特点,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和维持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这种能力便可以称为领导能力。 二、领导职能与其他职能的相互关系 总的来说管理的五个职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的,缺一不可。每一个职能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及价值,缺了任何一个要素,管理活动都是无法顺利进行、有序展开的。领导的职能是决策和控制;激励的功能离不开协调,否则激励的功能会失衡;组织的活动需要计划和控制,否则组织将没有效能。在管理过程中,前四个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呈现出一个循环的状态,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组织贯彻,领导沟通协调展开,最后对偏差及其成果进行控制结束的。而上一轮控制活动结束之后又引发新一轮的计划、组织……如此反复循环,生生不息。 三、领导与权力 领导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无论在任何社会中,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其兴衰成败都与领导水平的关系极为密切。权力对于领导是极为重要的,它是领导工作的基础,

管理学之领导职能的认识说课讲解

管理学之领导职能的 认识

浅谈领导职能 摘要:纵向地分析组织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了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而领导职能是整个管理活动得以展开的手段,当今社会是人力资源竞争的社会,管理的各项活动不仅需要人来制定,更需要广大被管理者的执行。如何执行;如何有效地、更好地执行,都需要管理者发挥领导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组织的作用,才能将计划贯彻,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计划和组织目标。而如何去学会提升自身对领导能力的认识和运用也是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要学会的,这有助于我们对管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含义相互关系领导与权力 一、领导职能的含义 领导,是指管理当局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去完成组织目标,也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过程,从而使得人们为组织或者群体完成目标而努力。在当今拥有优秀的人才并不代表这些人才能各尽其力,如何设计合理的组织,让其各司其职,并使得每个成员以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组织的活动中去,将其能力最大化的发挥,为组织创造更多的效益,这需要管理者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与其沟通,对其进行有效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使其优点能为组织所用,缺点又不至于影响组织运作。再者要求管理人员在合理的制度环境中,利用优秀的素质,才用适当的方式,针对组织成员的需要和特点,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和维持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这种能力便可以称为领导能力。 二、领导职能与其他职能的相互关系

总的来说管理的五个职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的,缺一不可。每一个职能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及价值,缺了任何一个要素,管理活动都是无法顺利进行、有序展开的。领导的职能是决策和控制;激励的功能离不开协调,否则激励的功能会失衡;组织的活动需要计划和控制,否则组织将没有效能。在管理过程中,前四个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呈现出一个循环的状态,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组织贯彻,领导沟通协调展开,最后对偏差及其成果进行控制结束的。而上一轮控制活动结束之后又引发新一轮的计划、组织……如此反复循环,生生不息。 三、领导与权力 领导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无论在任何社会中,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其兴衰成败都与领导水平的关系极为密切。权力对于领导是极为重要的,它是领导工作的基础,是领导者实现目标的手段。权力是组织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虽然看不见它的存在,但它的影响却让你时时那人能够感觉得到。当自己感到某人可以为难他人,你总会避免惹他生气;当某人能够给你特殊的利益和奖赏时,你知道与他关系密切是大有益处的;当某人掌握着支配你的职位和责任的权力,你不得不服从规章制度,包括他自己定下的非正式制度。因此,管理者要有能力的和技巧在实践中运用权力,就必须认识到权力的本质。 对于领导的定义有三个要素:第一,权力在领导者和其他成员之间的分配是不对等的。领导者具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者力量。正是靠着权力的影响力,领导者获取人们的信任,把人们吸引到他的身边,使得别人心甘情愿地追随领导者制定的目标;第二,领导是一种艺术创造过程。领导者面对千差万别

学校领导班子分工及岗位职责

学校领导班子分工及岗位职责

7、廉洁从政,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 教务主任岗位职责 1、在校长和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做好学校教务工作。 2、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协助教学副校长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教导处工作计划,并抓好实施、检查、总结等工作;按时向校长、教学副校长汇报工作。 3、审查批准班主任工作计划、科任教师学期教学计划并检查总结执行情况。 4、经常检查指导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作业批改,及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全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

5、负责组织教学质量抽测的考试命题、评卷、检查学生试卷和做好质量分析等工作,及时掌握教学质量情况,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改进和提高。 6、领导并检查学校图书、仪器教具、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7、编订学校周工作计划、安排值周教师和值周班级。 8、负责教务行政工作。编制课程表、活动表、作息时间表;建立和管理教师业务档案;做好招生、毕业生等工作,管理学籍;组织考试、统计、注册、监督检查班级管理工作等。 小学会计岗位职责 一、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机关方针、政策掌握财经规定和教育工作的特点,及时熟悉上级的新精神、新政策。 二、做好财务分析和监督。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财务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积极向领导提出建议,协助领导做好财务工作,当好参谋。 三、认真贯彻《会计法》,做到以法理财,聚财用财,按会计法的要求做到凭证、帐簿、报表的真实、准确、及时。

四、处理好服务于监督的关系,要严格掌握财经制度,按规定办事,立足与监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 五、加强财务管理,实行民住理财,做到财务公开,严格控制非教学开支。 六、做好对全校各核算单位的审计、监督工作,妥善处理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力求做到圆满地解决问题。 七、严格执行结算,及时清理债权、债务,按期结算存、贷款利息。 八、做好年度预算,及时编造工资表,填写工资单,定期整理会计档案。 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 根据上级有关少先队的指示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学校少先队工作计划,并指导大、中对委会和小队拟定工作计划, 1、在德育处主任领导下,主持学校的少先队工作。 2、负责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指导好各中队辅导员的工作,期末写出总结。及少先大队档案资料。 3、健全少先队组织,坚持队委会制度,搞好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系统的、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组织职能、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职能练习题

组织职能、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职能-----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称为()。 A、组织 B、组织设计 C、组织结构 D、部门设计 2、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次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称为()。 A、职权 B、权力 C、授权 D、分权 3、人力资源计划过程的第一个步骤是()。 A、编制人力资源计划 B、招聘员工 C、选用员工 D、培训员工 4、提出公平理论的管理学家是() A、赫兹伯格 B、斯金纳 C、亚当斯 D、弗鲁姆 5、刘明在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以后,到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工作。三年来,他工作积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他作为某项目小组的成员,与组内其他人一道奋战了三个月,成功地开发了一个系统,公司领导对此十分满意。这天刘明领到领导亲手交给他的红包,较丰厚的奖金令小刘十分高兴,但当他随后在项目小组奖金表上签字时,目光在表上注视了一会儿后,脸便很快阴沉了下来。对于这种情况,下列哪种理论可以较恰当地给予解释? A.双因素理论。 B.期望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6、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最关心的是()。 A、职工的成长 B、下属的执行 C、工作过程 D、工作绩效 7、对企业而言,组织变革是()。 A、应该避免的 B、可以避免的 C、无法避免的 D、有害的 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需要是最高层次。 A、生理 B、安全 C、自我实现 D、尊重 9、决定报酬是否公平的是()。 A、物质报酬 B、绝对报酬 C、相对报酬 D、精神报酬 10、在企业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变化无规律 11、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12、通过不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强化。 A、正 B、负 C、消极 D、积极 13、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激励因素。 A、工资、福利、人际关系 B、工资、成就、监督 C、成就、监督、人际关系 D、成就、成长、责任 1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是()。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15、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的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此人 采取的行动可能是()。

浅谈管理学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概述 阳明一班 施翰超 156001763

目录 1.摘要 2.领导权力的来源 3.领导风格对管理的影响 4.激励方式对管理的影响 5.沟通对管理的影响 6.领导风格的实际案例 7.总结

1.摘要 管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从身边的小事中往往可以看出管理具有许多职能,而由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一书将管理职能分为五大种,即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大职能并不是独立分割的,而是协同合作的,相互之间不能缺少。就像管理的组织职能,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而要将它们运作起来就需要通过管理的领导职能来完成。 我在本文中将要介绍的就是管理的领导职能,简单来说,管理的领导职能就是组织成员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中,通过管理者的指挥和协调,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而在实际情况中,又存在着多种复杂的情况,使得我们对领导这一职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2.领导权力的来源 说到领导职能的权力的来源,就不得不先提一提领导与管理的共性与差异。领导与管理在实际上,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 一个人既可以是领导者又可以是组织者,但领导者的本质就体现在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完全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而并不完全取决于领导的职位和合法权力。 因此,我们认为,领导的核心在于权力,而领导的权力来源于法定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惩罚性权力、感召性权力以及专长性权力。 简单来说,法定性权力就是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所带来的,但不代表这些人就是一个领导,只是他们拥有了这一份权力,而领导的本质就像上面所讲的,体现在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 至于奖赏性和惩罚性权力,这两样又与后文中的激励方式有关,这里就不多赘述,在之后有专门的分析。 而感召性权力是比较特殊的,相对于其他几个有着比较”硬”标准的权力,感召性权力是一个相对来说十分感性的权力,因为它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以及对下属的影响力,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专场性权力顾名思义,就是领导者在某一方面有着专长,当其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时更加有权威性说的话也更有力量。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管理的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功能,又称管理的要素,是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的具体体现。一般将管理职能分为五项: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与领导、控制。 (一)计划。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工作过程。包括组织目标的选择和确立,实现组织目标方法的确定和抉择,计划原则的确立,计划的编制,以及计划的实施。计划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实施其他管理职能的条件。 (二)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和计划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管理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人员,并规定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为有效实现目标,还必须不断对这个结构进行调整,这一过程即为组织。组织为管理工作提供了结构保证,它是进行人员管理、指导和领导、控制的前提。 (三)人员管理。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择、培训、以及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人员管理与其他职能有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组织目标能否实现。 (四)指导与领导。是对组织内每名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努力。指导与领导所涉及的是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控制。是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以达预期目的。控制工作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反复发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组织实际的活动及其成果同预期目标相一致。 管理职能循序完成,并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其中每项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以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领导班子岗位职责

第1章领导班子岗位职责 第1.1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工作;拟定质量、标准化、计量和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的规范性文件;推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 二、综合管理和宏观指导全市质量工作。组织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组织实施国家、省、市质量奖励制度,推进名牌战略;组织制定提高全市质量水平的发展规划;管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 三、综合管理全市质量监督工作。制定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检查;组织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的依法处理;发布全市产品质量状况公告。 四、组织协调并依法查处产品质量、标准、计量等违法行为;承担全市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的日常协调工作。 五、统一管理全市标准化工作。管理企业标准备案;组织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组织、监督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 六、统一管理全市计量工作。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监督国家计量制度在我市的执行;依法建立和审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组织量值传递、量值溯源和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规范和监督商品量及其计量行为。

七、统一组织管理和监督全市认证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认证和合格评定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对全市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八、综合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架空索道、游乐设施、防爆电气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工作。拟定安全监察监督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九、组织制定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协调行业和专业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管理和指导质量技术监督科技工作;管理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工作。 十、负责全市质量技术监督专业技术职称初审的组织和实施,管理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工作,组织管理全市质量技术监督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 十一、承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1.2节局长岗位职责 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下的局长负责制。局长负责全面工作。 二、局长召集并主持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和其它全局性工作会议。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决定在本系统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实施。 三、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努力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定期提出全局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及时研究中心工作,解决重点问题。 四、局长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认真执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习题解答 复习题 1、管理的含义就是什么?试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答:(泰勒)管理就就是确切地了解您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她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法约尔)管理就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孔茨与奥唐纳)管理就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t4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需要展开为: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管理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西蒙)管理就就是决策。(许国华等)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与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乔忠等)管理就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有哪些主要的职能?简述其含义。 答: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就有六个管理职能。具体含义如下: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的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与组织拥有的资源建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与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谋划。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就是为了实施计划而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就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监督计划的实施等。3)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就是检查工作就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与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4)领导职能。领导职能就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与个人权力去指挥与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5)激励职能。激励职能就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6)协调职能。协调职能包括对内协调与对外协调两个方面。对内协调主要就是沟通,即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团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形成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对外协调主要就是公关,即如何处理组织与政府、传播媒体、客户、公众的关系,以形成良好的组织形象。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含义就是什么? 答:管理者就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担负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对象也称为管理的客体,指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对象。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对象主要就是指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 4、管理者有哪些角色? 答:管理者要执行多种管理职能,在管理工作中常常扮演多种角色,可归纳为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与决策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又可划分为三种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管理者的信息角色也可分为三种不同的角色:洞察者、传播者与发言人。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又分为企业家、资源分配者与谈判者等。 5、简述管理者的技能。 答:管理者应具备三类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还应该具备理解技能、分析技能、决策技能、创新技能等。 6、如何理解管理学的实践性? 答:管理理论与方法就是人们通过对各种管理实践活动(特别就是企业的管理活动)的深入分析、总结、升华而得到,反过来它又被用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要真正掌握管理学仅靠书本就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大量的管理实践活动去体会与磨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就是管理学的实践性。 7、如何理解管理学的发展性? 答: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的组织形式、运营方式与管理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新的管理问题需要人们去研究、解决,所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将会大大推动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更新与扩展,因此管理学就是一个发展的学科。 8、为什么说管理学既就是科学又就是艺术?

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分工

********* 完全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分工 及主要工作职责 校长岗位职责: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宪法》和新《义务教育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组织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依法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监督,全面完成 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确定学校发展规划和近期奋斗目标,制定 每学年、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4、.建立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保证学校的正常秩序。 5、.主持校务会议和行政会议,主管学校人事工作,讨论、研究和决定学校工作,听取汇报,接受监督。 6、做好教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文化业务水平,关心教职工生活,维护其合法权益。使学校形成团结、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7.审定收支计划,审批开支项目,控制开支手续,裁决教职工福利和待遇,关心师生生活,保护师生健康。 8?严于律己,师先重范,以身作则,廉洁从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努力抓好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 9.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情况,以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10.推行校长负责制。组织本校教职工实施聘任制工作,优 建立 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形成教师队伍的 优化组合,激发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1.代表学校,作为法人处理学校对外一切事务。 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负责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学校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认真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的先锋模范

领导职能

第十章领导职能 学习目标: 领导概述 领导理论 激励理论 沟通 第一节领导概述 ?领导: 领导的含义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权力构成及表现形式 领导的影响方式 领导的功能 ?领导者:

领导者的含义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一、领导(Leading)的含义 (一)传统理论对领导的定义 领导是运用组织授予的职权,指挥下属完成组织目标。 (二)现代理论对领导的定义 领导是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为实现所期望的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 领导的本质就是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 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下属必须遵循管理者的指示。 ?领导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的基础上,但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 职权与权力的对比 三、领导的权力构成及表现形式 (一)权力的来源: 职权(authority)权力(power)

(二)领导权力的表现形式: 法定权(合法权) 奖励权 强制权 感召权 专家权 (三)领导的影响方式 1、外在影响----通过法定权力来推动和影响下级。 理由: (1)传统观念的影响-承认权威 (2)利益满足的影响 (3)恐惧心理的影响 2、内在影响----建立在领导者的良好素质和行为之上,吸引感化被领导者,它不带有任何强制性,而是以潜移默化、渐进的方式发挥影响作用。 理由: (1)理性崇拜的影响 (2)感情的影响 四、领导的功能(作用) 指挥:指明活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自觉为实现组织目标工作。 协调: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 目标前进。 五、领导有效性的评价 下级的支持和追随 良好的人际关系 员工的正面评价 有效的激励 良好的沟通 较高的工作效率 工作目标的实现 正式权力 非正式权力

全国自考领导科学(领导的职能和原则、领导观念)模拟试卷1.doc

全国自考领导科学(领导的职能和原则、领导观念)模拟试卷1 一、简答题 每小题5分 1 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2 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的一般职能。 3 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4 我国领导的总原则的内容。 5 领导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6 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 7 领导观念的重要作用。 8 领导者树立政治观念的必要性。 9 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10 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 11 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 12 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 13 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14 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15 领导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 16 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17 树立科学的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要求。 18 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二、填空题 19 领导活动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20 领导的总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领导者对领导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本质认识或反映是_______。 22 _______是指领导者对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社会集团和社会势力等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制度、政策、活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或意识。简而言之,就是领导者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本质的意识和看法。 23 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_______。 24 _______是领导者对权力的来源、性质、内容及行使等方面的系统认识或根本看法、态度,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25 _______是人们对国家法律制度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形成的认识和态度。

怎样提高领导班子管理职能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班子治企水平和整体能力 加强领导班子治企能力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加快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领导班子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是企业前途和命运的决定因素。特别是象我们这些多经企业,已完全市场化运作了,市场竞争力非常大,管理上稍不严,就会逐步被市场淘汰。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个治企水平和整体能力都非常强大的领导班子为企业保驾护航。因为一个高效协调、民主和谐的领导班子,可以让一个“问题”企业得到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一个“问题”班子则会让一个正处于巅峰的企业轰然倒下,那么如何提高领导班子治理企业的水平,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能力呢?下面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提高整体能力,优化执政载体 企业领导班子是以一个集体的形式存在并发挥领导作用的团队,企业党政领导班子,作为一个企业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又是企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面领导者。因此,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既要高度重视班子成员个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又要在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上下功夫,整合团队力量,形成“1+1大于2”的聚合效应。 1、将选准用好干部作为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的前提。没有高素质、能力强的个体,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也就无从谈起。要在严格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基础上,创新选人用人理念,把“靠得住、能干事、会干事”作为选用干部的基本标准,把“工作需要、人岗相坚

决破除论资排辈、作为选用干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拥护”适、. 墨守陈规的僵化方式,立足事业发展需要,不拘一格地把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企业的领导班子中。把具备发展能力的人选进班子,要选用一批有发展思路、有干事激情的人进领导班子。把会领导发展的人选为班长。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把那些综合素质高、驾驭全局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有创新精神,职工认可的人选为“班长”。把能促进发展的人纳入后备。把那些素质过硬、思想解放、求真务实、注重实践、善于落实的年轻干部纳入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建立完善班子后备人选动态机制,培养更多的新人进入领导班子后备梯队。 2、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的前提。要把“德、能、勤、绩、廉五项内容所包含的基本要素进行分解,细化、量化。比如:“德”可分解为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理论修养、道德品质、群众基础等要素;“能”可分解为决策判断、组织协调、沟通管理、开拓创新、识人用人等要素;“勤”可分解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勤勉品质等要素;“绩”可分解为完成任务程度、主观努力情况、现实与长远效益等要素;“廉”可分解为尊规守纪、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等要素。尽可能做到量化细化,难以量化的用语言描述法提出确定性的测问,编制出操作性非常强的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3、将改进干部考察方式作为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的前提。依据考核评

领导的作用与基本职责

一、领导的作用: 1、促进决策: 能够充分意识到环境的影响,充分理解企业使命(或上级命令),鼓励所有队员自觉、积极参与决策,而在必要时能够排众议而果断行事。 2、鼓舞士气: 能够充分运用人们对理想、感情和利益的向往,因人而异,合理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令所有人心甘情愿地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3、执行与监控: 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既定方案,又能准确监控方案的执行状况,而在必要时能迅速予以修正。越基层的领导或者越小企业的领导,越应身先士卒;而较大规模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则应坚守自身职责(并非指脱离基层),更应擅长于授权和分流工作,而不是胡子眉毛都想一把抓。 4、评估与改善: 一定阶段后,即组织队员们对从决策开始到执行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讨论、作总结,归纳出合理与错误的各个方面,建立档案,供大家共同学习、日后参考,不断改善。要创造民主氛围,培养积极、乐观、上进的团队文化,让每位队员乐于为团队提任何有益的意见、虚心接受任何对个人或团队有益的批评和建议。 二、领导的基本职责: 1、作为企业(团队)的代表人物,对该企业(团队)的使命负主要责任。 2、组织制定能够完成使命的策略、规划。 3、组织实施策略、规划,并能合理控管,努力提升企业(团队)的效率和效益。 4、建设有利于企业(团队)长远发展需要的组织架构,谙熟选人和管人技巧。 5、懂得如何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6、能充分运用每位成员的智慧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7、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并修正失误。

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羡了。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地酣足地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地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像人类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 是违法问题热也让同样5我也投入与他人啊读后感124204531582114624452001156420153地方发的供货商啥好烦的人个人太炎热和谁让他就如同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

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职责(工作分工)

乡(镇)党委书记工作职责 1、负责党委全面工作,主持召集党委会议和党员(党员代表)大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贯彻党委的决议和决定;研究安排党委工作,将党委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党委和党员代表大会讨 论决定。 2、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三会一课”制度。 3、负责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建目标的实现,及时准确地完成上级党委下达的各项任务。 4、负责党委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负责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与管理。 5、负责党委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按时召开党委民主生活会,搞好党委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集体领导作用。 6、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7、检查党委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上级党委或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乡(镇)人大主席工作职责 1、宣传贯彻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 2、召集并主持主席团会议。 3、督促检查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情况。 4、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调查、视察和对本级人民政府评议等项工作。 5、办理人民代表的来信来访、受理人民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 6、向本级人民政府反映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7、做好召开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工作。 8、办理上级人大常委会及乡(镇)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乡(镇)长工作职责 1、主持乡(镇)政府全面工作,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同级党委、人大代表大会决定、决议,并报告政府工作。 2、制定乡(镇)政府各项工作,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并组织实施。 3、主持召开乡(镇)长办公会议和本级各类经济工作会议及行政生活会。 4、协助党委书记抓好全乡(镇)政治思想工作和廉政建设,保持政府机关廉洁高效,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5、积极探索全乡(镇)经济建设新路子,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各种机制,使全乡(镇)经济建设得到稳步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经济目标得到实现,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6、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7、与乡(镇)党委、人大密切配合,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协调开展各项工作。 8、负责组织安排部署和实施上级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本级政府各项中心工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