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工智能控制乙烯生产

人工智能控制乙烯生产

人工智能控制乙烯生产
人工智能控制乙烯生产

"人工智能"控制乙烯生产

2009年05月20日 12: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中国经济网5月20日讯(记者李治国)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最近公布了“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华东理工大学与中国石化联合研究的“乙烯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技术”榜上有名。

90年代开始,华东理工大学就与扬子石化等多家中国石化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乙烯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技术(乙烯APC技术)的研究,先后合作进行了863计划、科技攻关以及产业化等重大(点)科技项目的攻关。以乙烯龙头装置的关键设备——裂解炉为例,其能耗要占到整个乙烯生产流程的60%。为了实现乙烯装置的节能降耗优化运行,华东理工大学与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早期开发了年产4万吨SRT-III型裂解炉温度和负荷先进控制技术,于2000年初在扬子石化公司乙烯装置裂解炉中投入使用,稳定和优化了裂解炉的操作,延长了裂解炉的运行周期,每年可获得3031.69万元的经济效益。2001年,该成果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随着我国乙烯工业的迅速发展,裂解炉规模日趋大型化,目前年产6万吨乙烯的GK-VI型和SRT-IV型裂解炉以及年产10万吨的SL-II型裂解炉被广泛采用。这些裂解炉工艺结构更加复杂,在燃料气供给系统、蒸汽供给系统、裂解烃原料供给系统和裂解炉烧嘴类型和分布、炉膛结构、炉管分布和结构等关键参数上差异较大。随着生产负荷的提高,生产过程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技术已不能满足大型裂解炉的控制需求。华东理工大学针对乙烯裂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采用以人工智能和信息融合为特征的控制理论,结合工艺对象特点进行了技术再创新,该技术可以在烃进料流量计出现故障时仍可保持各组炉管温度均衡,完善形成了系列裂解炉的先进控制技术,提高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该技术先后应用在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的十万吨裂解炉中。

针对我国引进的乙烯装置先进控制技术适应不了国内乙烯生产原料多变、很难长周期投入使用的现状,华东理工大学联合中国石化相继研发了裂解炉裂解深度先进控制技术、裂解炉在线清焦自动控制技术、丙烯精馏过程先进控制技术、乙烯精馏过程先进控制技术、双塔脱丙烷装置模拟与优化、C2加氢反应器先进控制技术、干燥器切换与再生过程自动控制等技术,形成了大型乙烯生产过程关键生产单元的系列先进控制技术,解决了乙烯生产过程瓶颈问题,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提升了乙烯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关键技术已授权5项国家发明专利,登记了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其中,“乙烯装置中裂解炉的智能控制方法”先后获得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发明专利一等奖和第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此外,乙烯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技术先后获得了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等7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2007年初,在中国石化乙烯企业交流会议上,乙烯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技术因其工业应用实用

性强、转化程度高、形成了适合国内乙烯生产特点的智能控制技术和软件的特点,作为首批成熟技术在中国石化下属天津石化、东方石化、中原石化、上海石化、广州石化、茂名石化、齐鲁石化等七家企业内全面推广应用。

乙烯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技术已在中国石化扬子石化80万吨/年、齐鲁石化82万吨/年、上海石化70万吨/年乙烯装置成功应用,每年为企业创造了新增9000余万元利润,现已累计创造了新增4.74亿元利税的经济效益。

根据国家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增加乙烯产能1000多万吨,增长140%左右,乙烯企业平均规模将从47万吨提高到58万吨。全国目前有20多家乙烯生产企业,100多台裂解炉,其中80%的裂解炉自动控制水平不高。乙烯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技术若推广应用到国内已建成的18套大中型乙烯装置和正在(将要)建设的5套特大型乙烯装置中,其经济效益也将按照装置应用情况显著递增。乙烯生产过程先进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具有我国自己的知识产权,可推广应用到国外乙烯装置中,与国外一些自动化工程公司的先进控制技术竞争国外市场,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郭涛)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车辆1003 20104043 李琳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自从汽车被发明以来,人类对于驾驶汽车的看法就一直存在分歧,一部分人热衷于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好开,强调驾驶乐趣,让你的双手舍不得离开方向盘;然而另一部分人则更热衷于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傻瓜化”,甚至要将驾驶者的双手从方向盘上解放出来……上世纪80年代开始热播的美剧《霹雳游侠》当中的KITT,正是后者思想的集大成者。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您也许就曾经被无敌的KITT 所深深吸引吧?当然人类的科技还根本无法达到科幻电视剧当中的效果,KITT 无与伦比的人工智能、让主人公高枕无忧的自动驾驶、车身超级耐打击的能力以及几乎不用加油的动力科技看上去几乎都是天方夜谭。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现实版“KITT”正在向人们走来,近些年来许多厂商都致力于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宝马在这领域走在时代的前边。 现阶段的技术成果虽然无法实现《霹雳游侠》或者《钢铁侠》里面那样强大的技术,但是让车子短暂脱离驾驶员的控制而自主驾驶,还是已经成功实现了。宝马将一系列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设备集成到了一辆看似非常普通的5系轿车里,这些设备能够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接管驾驶员的所有操作,自主进行油门、刹车甚至超车的动作。 车辆自主变线超车 借助布置在车身四周的传感器,它甚至可以发现从辅路匝道进入主干道的车辆,自主采取加减速或者变道的措施,而具体选择那种操作,也是通过计算当时的行驶条件而决定的,也就是说它具备了自主判断交通状况的能力。而这一切,目前都能够在130km/h以下的车速来完成。

其实这些对于驾驶员来说再容易不过的驾驶操作,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可是超级复杂的一件事情。车辆不仅需要随时准确侦测出自己处于道路中的哪一条车道上,更要认出车身周边的车辆或者物体。实现这样的感知,不仅需要普通雷达,更需要激光、超声波以及摄像头的辅助。 若要精确做出判断,上述的集中探测装置至少需要两种协同作用。目前这辆能够自主驾驶的宝马5系轿车已经在驾驶员极少干预的前提下,安全行驶了3000英里。这都要归功于全车所有精良的设备。再有一点就是,这项技术的应用普及速度可能远超过你的想象,有消息称该技术在2014年的宝马i3上就会开始搭载,届时你可要分清路上开车的到底是人还是车自己了。然而一向强调给驾驶者带去驾驶乐趣的宝马开发这么一个产品,缺失会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宝马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这项技术并不会完全将驾驶者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中抽离开来,所以不要指望你能在开车上班的路上睡上一觉…… 1 悬架的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1] 悬架系统的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为智能悬架系统的物理实现奠定理论基础。其主要研究内容: a.悬架力学模型理论研究。悬架力学模型是振动理论中的隔振和减振理论的实际应用,通过振动理论的深入研究,全面综合研究悬架的减振和隔振性能、悬挂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未来几年中,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领域的下述研究前沿值重视:①高维非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控制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控制领域的应用 交通信号控制(TrafficSignalControl,TSC)是依据路网交通流数据,对交通信号进行初始化配时和控制,同时根据实时交通流状况,实时调整配时方案,实现交通控制的优化。交通控制从被控区域的最小延误时间出发,获得最佳的配时方案,是系统化最优的思想。为获得整个路口交通效益的最大,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数学模型对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车辆到达作准确的预测,根据运筹学和最优化理论确定各个方向的绿灯时间;二是采用智能控制的 交通信号控制(Traffic Signal Control,TSC)是依据路网交通流数据,对交通信号进行初始化配时和控制,同时根据实时交通流状况,实时调整配时方案,实现交通控制的优化。交通控制从被控区域的最小延误时间出发,获得最佳的配时方案,是系统化最优的思想。 为获得整个路口交通效益的最大,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数学模型对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车辆到达作准确的预测,根据运筹学和最优化理论确定各个方向的绿灯时间;二是采用智能控制的方法对交叉口进行控制。由于城市交通系统具有随机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很难对其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促成了人工智能研究热潮的掀起,针对传统交通控制系统的固有缺陷和局限性,许多学者把人工智能的实用技术相继推出并应用到交通控制领域。 1 交通控制领域中人工智能研究方法 1.1 基础研究方法 交通控制领域中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法有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另外还有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 模糊系统模糊逻辑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非线性等问题的有力工具,特别适用于表示模糊及定性知识,与人类思维的某些特征相一致,故嵌入到推理技术中具有良好效果。模糊控制能有效处理模糊信息,但是产生的规则比较粗糙,没有自学习能力。 遗传算法遗传学通过运用仿生原理实现了在解空间的快速搜索,广泛用于解决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在解决实时交通控制系统中的模型及计算问题时,可以通过遗传算法进行全局搜索和确定公共周期,也可以利用遗传算法来解决面控系统中各交叉路口信号控制方案的最优协作问题,有效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交通方案组合爆炸后果。 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擅长于解决非线性数学模型问题,并具有自适应、自组织和学习功能,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其显著特点是具有学习功能。

人工智能发展史解读

人工智能学科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由于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开始了具有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计算机为AI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们才注意到人类智能与机器之间的联系. 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馈理论的美国人之一.最熟悉的反馈控制的例子是自动调温器.它将收集到的房间温度与希望的温度比较,并做出反应将加热器开大或关小,从而控制环境温度.这项对反馈回路的研究重要性在于: Wiener从理论上指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有可能用机器 模拟的.这项发现对早期AI的发展影响很大。) 1956年夏,美国达特莫斯大学助教麦卡锡、哈佛大学明斯基、贝尔实验室申龙、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罗彻斯特、卡内基——梅隆大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麻省理工学院塞夫里奇和索罗门夫,以及IBM公司塞缪尔和莫尔在美国达特莫斯大学举行了以此为其两个月的学术讨论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讨人类各种学习和其他职能特征的基础,并研究如何在远离上进行精确的描述,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术语。从此,人工智能这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这些青年的研究专业包括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和电脑科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他们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例如申龙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塞缪尔编写了第一个电脑跳棋程序,麦卡锡、明斯基、纽厄尔和西蒙都是“图灵奖”的获奖者。 这次会议之后,在美国很快形成了3个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心,即以西蒙和纽威尔为首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组,以麦卡锡、明斯基为首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组,以塞缪尔为首的IBM公司研究组。随后,这几个研究组相继在思维模型、数理逻辑和启发式程序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果: (1)1956年,纽威尔和西蒙研制了一个“逻辑理论家“(简称LT)程序,它将每个问题都表示成一个树形模型,然后选择最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那一枝来求解问题,证明了怀特黑德与罗素的数学名著《数学原理》的第2章中52个定理中的38个定理。1963年对程序进行了修改,证明了全部定理。这一工作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计算机模拟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的一个重大成果,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开端。 (2)1956年,塞缪尔利用对策论和启发式搜索技术编制出西洋跳棋程序Checkers。该程序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在下棋过程中不断积累所获得的经验,并能根据对方的走步,从许多可能的步数中选出一个较好的走法。这是模拟人类学习过程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台机器不仅在1959年击败了塞缪尔本人,而且在1962年击败了美国一个州的跳棋冠军,在世界上引起了大轰动。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大突破。 (3)1958年,麦卡锡研制出表处理程序设计语言LISP,它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而且可以方便的处理各种符号,成为了人工智能程序语言的重要里程碑。目前,LISP语言仍然是研究人工智能何开发智能系统的重要工具。 (4)1960年纽威尔、肖和西蒙等人通过心理学实验,发现人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首先想出大致的解题计划;2。根据记忆中的公理、定理和解题规划、按计划实施解题过程;3.在实施解题过程中,不断进行方法和目标分析,修改计划。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活动过程,其中主要是方法和目的的分析。(也就是人们在求解数学问题通常使用试凑的办法进行的试凑是不一定列出所有的可能性,而是用逻辑推理来迅速缩小搜索范围的办法进行的),基于这一发现,他们研制了“通用问题求解程序GPS”,用它来解决不定积分、三角函数、代数方程等11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并首次提出启发式搜索概念,从而使启发式程序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智能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

摘要:在此我综述智能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首先简述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然后介绍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接着论述智能控制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犷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智能控制应用自动化 浅谈智能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一、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 1.1根据智能控制的基本控制对象的开放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一个理想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性能: (1)系统对一个未知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记忆、学习,并利用 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改善自身性能的能力,即在经历某种变化后,变化后的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传动领域的运用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传动领域的运用 阎巍娟 (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摘要: 本文论述了人工智能在电气传动领域的发展概况。其中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模糊神经元控制;自适应控制 1引言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一直没能取代古典控制方法。但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控制器设计的常规技术正逐渐被广泛使用的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所替代。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不同数量和类型的必须的描述系统和特性的“a priori”知识。由于这些方法具有很多优势,因此工业界强烈希望开发、生产使用这些方法的系统,但又希望该系统实现简单、性能优异。在将来,智能技术在电气传动技术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自适应模糊神经元控制器在性能传动产品中将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现在还只有少数实际应用的例子(学术研究组实现少,工业运用的就更少了),大多数研究只给出了理论或仿真结果,因此,常规控制器在将来仍要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 2人工智能控制器的优势 人工智能控制器可分为监督、非监督或增强学习型屯种。常规的监督学习型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拓朴结构和学习算法已经定型,这就给这种结构的控制器增加了限制,使得计算时间过长,常规非人工智能学习算法的应用效果不好。采用自适应神经网络和试探法就能克服这些困难,加快学习过程的收敛速度。常规模糊控制器的规则初值和模糊规则表是既定”a-priori"型,这就使得调整困难,当系统得不到’'a-priori"(既定)信息时,整个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而应用自适应AI控制器,例如使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就能克服这些困难,并且用DSP比较容易实现这些控制器。 总而言之,当采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规则库和隶属函数在模糊化和反模糊化过程中能够自动地实时确定。有很多方法来实现这个过程,但主要的目标是使用系统技术实现稳定的解,并且找到最简单的拓朴结构配置,自学习迅速,收敛快速。 3人工智能在电气传动控制中的运用 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人工智能在交直流传动中运用的进展。值得指出的是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在过去二年中,研究活动极快的增长,本文只是概括一下人工智能在电气传动中的运用这一领域的进展,不可能覆盖研究的每一个可能领域。AI控制器在直流传动中运用的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模糊逻辑应用,在人工神经网络和其它智能控制的研究还很少。下面主要讨论模糊、神经元和模糊神经元和模糊神经元控制器在交直流传动中的应用。 3.1人1:智能在直流传动中的运用 模糊逻辑控制应用 主要有两类模糊控制器,Mamdani和Sugeno型。到目前为止只有Mamdani模糊控制 器用于调速控制系统中。限于篇幅本文不详绥讨论其中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控制器都有规则库,它是一个if-then模糊规则集。但Sugeno控制器的典型规则是”如果X是A,并且Y是B,那么Z=f(x,y)"。这里A和B是模糊集;Z=f(x,y)是x,y的函数,通常是输人变量x,y的多项式。当f是常数,就是零阶Sugeno模型,因此Sugen。是Mamdani控制器的特例。 Mamdani控制器由下面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人工智能发展史

人工智能发展史 人工智能学科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由于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开始了具有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计算机为AI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们才注意到人类智能与机器之间的联系. 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馈理论的美国人之一.最熟悉的反馈控制的例子是自动调温器.它将收集到的房间温度与希望的温度比较,并做出反应将加热器开大或关小,从而控制环境温度.这项对反馈回路的研究重要性在于: Wiener从理论上指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有可能用机器模拟的.这项发现对早期AI的发展影响很大。) 1956年夏,美国达特莫斯大学助教麦卡锡、哈佛大学明斯基、贝尔实验室申龙、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罗彻斯特、卡内基——梅隆大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麻省理工学院塞夫里奇和索罗门夫,以及IBM公司塞缪尔和莫尔在美国达特莫斯大学举行了以此为其两个月的学术讨论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讨人类各种学习和其他职能特征的基础,并研究如何在远离上进行精确的描述,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术语。从此,人工智能这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这些青年的研究专业包括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和电脑科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他们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例如申龙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塞缪尔编写了第一个电脑跳棋程序,麦卡锡、明斯基、纽厄尔和西蒙都是“图灵奖”的获奖者。 这次会议之后,在美国很快形成了3个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心,即以西蒙和纽威尔为首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组,以麦卡锡、明斯基为首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组,以塞缪尔为首的IBM公司研究组。随后,这几个研究组相继在思维模型、数理逻辑和启发式程序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果: (1)1956年,纽威尔和西蒙研制了一个“逻辑理论家“(简称LT)程序,它将每个问题都表示成一个树形模型,然后选择最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那一枝来求解问题,证明了怀特黑德与罗素的数学名著《数学原理》的第2章中52个定理中的38个定理。1963年对程序进行了修改,证明了全部定理。这一工作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计算机模拟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的一个重大成果,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开端。 (2)1956年,塞缪尔利用对策论和启发式搜索技术编制出西洋跳棋程序Checkers。该程序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在下棋过程中不断积累所获得的经验,并能根据对方的走步,从许多可能的步数中选出一个较好的走法。这是模拟人类学习过程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台机器不仅在1959年击败了塞缪尔本人,而且在1962年击败了美国一个州的跳棋冠军,在世界上引起了大轰动。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大突破。 (3)1958年,麦卡锡研制出表处理程序设计语言LISP,它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而且可以方便的处理各种符号,成为了人工智能程序语言的重要里程碑。目前,LISP语言仍然是研究人工智能何开发智能系统的重要工具。 (4)1960年纽威尔、肖和西蒙等人通过心理学实验,发现人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首先想出大致的解题计划;2。根据记忆中的公理、定理和解题规划、按计划实施解题过程;3.在实施解题过程中,不断进行方法和目标分析,修改计划。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活动过程,其中主要是方法和目的的分析。(也就是人们在求解数学问题通常使用试凑的办法进行的试凑是不一定列出所有的可能性,而是用逻辑推理来迅速缩小搜索范围的办法进行的),基于这一发现,他们研制了“通用问题求解程序GPS”,用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及未来战略思路与重点教学文案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及未来战略思路与重点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GPT),是当前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焦点。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显著改变几乎所有行业原来发展的路径,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形成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我国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甚至赶超发达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内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赛场上,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方面,还是从产业基础方面来看,应该说我国的研究积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吴文俊就凭借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成果,成为国际自动推理界的领军人物,他所开创的数学机械化也在国际上被誉为"吴方法"。在人际对弈方面,浪潮天梭在2006年8月以3胜5平2负击败柳大华等5位中国象棋大师组成的联盟。近些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有取得了飞速发展。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语音识别和理解的准确率均达到了世界第一,自2006年首次参加国际权威的BlizzardChallenge大赛以来,一直保持冠军地位。百度推出了度秘和自动驾驶汽车。腾讯推出了机器人记者Dreamwriter和图像识别产品腾讯优图。阿里巴巴推出了人工智能平台DTPAI和机器人客服平台。清华大学研发成功的人脸识别系统以及智能问答技术都已经获得了应用。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发成功了"寒武纪"芯片并建成了类脑智能研究平台。华为也推出了MoKA 人工智能系统。 政府重视发展人工智能 我国一直政府也一直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2015年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互联网+"战略中十一个具体行动之一,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2016年中,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这是我国首次单独为人工智能发展提出具体的策略方案,也是对去年发布的"互联网+"战略中人工智能部分内容的具体落实。该行动方案提出了三大方向共九大工程,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在2016至2018年间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内容,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支撑各行业领域"互联网+"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这不仅在

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可能把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以及系统科学中一些有关学科分支(如系统工程、系统学、运筹学、信息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适用于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智能控制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是自动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也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进行控制的研究领域。1965年,傅京孙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启发式推理规则用于学习控制系统。1985年,在美国首次召开了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1987年又在美国召开了智能控制的首届国际学术会议,标志着智能控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得到承认。智能控制具有交叉学科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和特点。 一个系统如果具有感知环境、不断获得信息以减小不确定性和计划、产生以及执行控制行为的能力,即称为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是在向人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人脑是一个超级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推理、决策、学习和记忆等功能,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控制环境。 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常规控制往往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几乎涉及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

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 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自我、思维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关于人工智能一个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定义是这样的:人工智能是人造的智能,是计算机科学、逻辑学、认知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科学,简称AI。 人工智能体现在思维、感知、行为三个层次。它主要模拟眼神、扩展人的智能。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机器思维和思维机器、机器行为和行为机器、机器感知和感知机器、三个层次。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离全面推广应用还有很大距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许多学科的共同研究。 人工智能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叫做工程学方法(Engineering approach),是采用传统的编程技术,使系统呈现智能的效果,而不考虑所用方法是否与人或动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它已在一些领域内作出了成果,如文字识别、电脑下棋等。第二种是模拟法(Modeling approach),它不仅要看效果,还要求实现方法也和人类或生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相类似。第一种方法,需要人工详细规定程序逻辑,如果游戏简单,还是方便的。如果游戏复杂,角色数量和活动空间增加,相应的逻辑就会很复杂(按指数式增长),人工编程就非常繁琐,容易出错。而一旦出错,就必须修改原程序,重新编译、调试,最后为用户提供一个新的版本或提供一个新补丁,非常麻烦。采用第二种方法时,编程者要为每一角色设计一个智能系统(一个模块)来进行控制,这个智能系统(模块)开始什么也不懂,就像初生婴儿那样,但它能够学习,能渐渐地适应环境,应付各种复杂情况。 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孕育阶段:古希腊的Aristotle(亚里士多德)(前384-322),给出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英国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Bacon(培根)(1561-1626),系统地给出了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德国数学家、哲学家Leibnitz(布莱尼兹)(1646-1716)。提出了关于数理逻辑的思想,把形式逻辑符号化,从而能对人的思维进行运算和推理。做出了能做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Boole(布尔)(1815-1864)实现了布莱尼茨的思维符号化和数学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代数系统——布尔代数。 第一阶段: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冷落人工智能概念首次提出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显著的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通用问题s求解程序LISP表处理语言等。但由于消解法推理能力的有限,以及机器翻译等的失败,使人工智能走入了低谷。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重视问题求解的方法,忽视知识重要性。 第二阶段:60年代末到70年代,专家系统出现,使人工智能研究出现新高潮DENDRAL 化学质谱分析系统、MYCIN疾病诊断和治疗系统、PROSPECTIOR探矿系统、Hearsay-II语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作文模拟金题讲评:智博会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指导--作文模拟金题 智博会·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 热点直击 智能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化概念开始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近年来,为促进智能产业交流,中国各级相关部门举办了多场规格多样、主题丰富的智能博览会。 2018年5月10日至12日,2018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智博会以“智能体验?智慧生活”为主题,是由科技部、工信部、江苏省政府承办的国际化高级别人工智能专业博览会。 2018年8月23日至25日,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在重庆举办。本届智博会以“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由科技部、工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018年9月7日至9日,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在宁波举办。宁波智博会是我国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国家级重点展会,也是国内智慧城市领域举办时间最久、规格层次最高、规模效应最大、行业影响最强的盛会。 2018年11月18日至21日,首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下称“智博会”)在东莞举办。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本次展会在国内外高端先进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其零部件的交流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2019年4月中国(雄安)国际绿色城市智慧博览会将在雄安举办。 2019年5月以“见智见未来”为主题的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将在苏州举办。 2019年6月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展览会将在北京召开。 ...... 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 发表时间:2019-08-07T10:26:57.1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陈文浩[导读] 摘要:人工智能目前是一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电气应用中相当广泛。 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河北省唐山市 063305 摘要:人工智能目前是一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电气应用中相当广泛。根据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可以为生活带来方便,同时也可以为人们的生活解决更多的问题,例如人类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当人工智能发生时,问题解决了,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一些基本情 况,为读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技术 1 前言 新时期,人们对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的要求,大多数企业合理地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后的效果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减少了,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有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是在1956年被提出的,其英文名称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它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是由计算机科学发展演化而来。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心理学、生物学、自动化等等,它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人脑的机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在电气自动控制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代替人工操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依靠计算机推出类似人脑的判断系统、处理控制系统等以减少人为操作,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智能技术有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以及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代替手工操作,还能智能化判断电气设备系统和控制系统故障,并可在故障发生前预警,防止故障的发生。 3 人工智能的特点 3.1操作性高 由于人工智能最早起源于计算机技术,因此在使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需要人工输入相应的操作指令和数据信息,人工智能才会开始工作,有些人工智能本身就具有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而有些人工智能则需要借助传输设备的帮助,例如光纤、互联网等,但人工智能之所以被冠以“智能”这一称号,就是因为人工智能本身就拥有自我矫正系统,可以不断地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改进自身的计算方式,从而增加操作性,减少资源的消耗,数字化平台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人工智能的操作性和工作效率。 3.2可靠性高 人工智能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融合了其他智能尖端技术,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其他传统设备的运用,增强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全程依靠计算机接受和分析信息,因此可靠性极高,精度较强,可以很好地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质量,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4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4.1在电气产品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具有一定的经验,其次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每个方面对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来说都十分重要,这对设计人员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产品的优化设计模式已经转变为人工智能辅助设计,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并且提高了控制精度。现阶段,优化设计主要方法是:专家系统以及遗传算法。其中专家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这种方法是根据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然后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解决一些复杂问题,但是专家系统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在实际中很少应用。而遗传算法广泛应用于电气产品的人工智能优化设计,它是对结构对象直接进行操作,能够找到最优的方案,且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不需要确定的规则,遗传算法的这些性质在进行产品优化设计时十分适用。 4.2电气自动化设备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事实上,电气自动化具有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涵盖的学科较多,操作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还需要保障专业知识夯实;同时,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必须重视操作的有效性,尽可能降低由于不当操作或者失误操作导致的事故,针对于此,在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其一,计算机理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通过编写相关代码和程序,智能化的尽心控制,也就意味着,智能化的电气设备操作代替人工操作中精度不足的缺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保障更少的投入;其二,应用人工智能及时,保障电气自动化设备科学的运行,让其环境更加优越。 4.3电气控制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在自动化电气设备操作的时候,其最核心的部位是电气控制过程。子啊电气控制过程中有效的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保障对电子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升。其一,控制电气的时候实现自动化的控制,保障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同时,以更加科学的途径和方式实现自动化的同时降低运行投入,特别是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解放了人的双手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度;其二,就电气自动化控制而言,会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其主要使用的为专家系统等等。 4.4故障诊断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模糊理论、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技术等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在诊断故障的时候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运行电气系统的时候,经常发生发动机、变压器等故障,不仅对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运行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上述部位出现故障难以有效的进行检修。使用传统的方式诊断故障时,其一诊断方法较为繁琐,同时还难以保障较高的准确度;其二,诊断过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以及相应的人力投入,和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生产需求存在突出矛盾。如,在诊断变压器故障的过程中,使用传统的发放时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变压器油产生的气体,经过数据分析和判断后得出变压器是否存在故障等结论,此过程不仅耗时长而且投入高,要是不能准确的分析数据,会对判断的准确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难以保障。但是,在其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却可以把上述缺点很好的弥补,实现自动化的变压器故障诊断,保障斩断故障的正确性和效率。

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张惠

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张惠 发表时间:2019-06-10T14:14:59.7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张惠李春生郭慧洁连丽锋 [导读] 智能控制技术弥补了传统控制技术的缺点,并将其自身优点发扬光大,使机电一体化系统更加完善,其作用运用在各个领域。 摘要: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十分迅速,智能控制被广泛应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本文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它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节省了人工,提高工作效率,备受各行各业青睐。以推动工业发展为前提,阐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引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包括驱动、机械、测试、控制、信息等方面,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综合技术也要随着时代去改变、去创新。其中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融入智能控制技术就是信息化的体现。智能控制技术弥补了传统控制技术的缺点,并将其自身优点发扬光大,使机电一体化系统更加完善,其作用运用在各个领域。 1机电一体化系统 我们通常所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就是指最近兴起的一种用于微电子方面的技术,这个系统有机地对多项技术进行融合,其中就包括了机械、信息、电工、微电子、传感器等多项技术,依靠包括机械设备、计算机设备与电子元件在内的多项硬件构成,并依赖电子、微机还有通信等多项操作用于系统的软件构成,管控用于生产的系统还有设备。 我们将大部分应用于机电一体化成品和执行一体化的系统称为机电一体化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构件所构成,一是信息处理的构件,二是控制的构件,三是用于供应电力的构件,最后还有机械的构件和用于执行的构件。这个系统的应用在于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能源损耗,提高生产的精细程度。所以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功能性技术。 2智能控制技术 2.1数字控制技术 数字控制主要是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将其应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是对预定的产品精密的加工,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可以进行自动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检测作业环境。 2.2智能数控机床设备 数控机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智能控制技术,直接提高机床设备运行效率,保证精准性。将智能控制技术和数控机床相结合,芯片、CPU控制系统会在智能控制的作用下得到优化,提高产品质量。由此可见,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机床设备,为其赋予智能性特点,全面提高机床工作效率,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准确性,这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有重要作用。 2.3智能机器人(机械臂) 机器人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十分复杂。例如应用在动力领域,不仅具有多变性,还呈现出使用领域的限制,对于环境感受传导,会应用到诸多传感器,增加接收的信息以及传感任务。如果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便可以将机器人技术进行优化,获得更好的效果。 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3.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是当下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智能控制可以模拟人的脑力劳动、动作以及专家的一系列智能活动,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机械制造中对智能控制的应用,可有根据智能控制中的数据得出相关的结论,可以利用数学理念以及神经网络系统监控整个机械制造的过程,构建动态、立体的环境建设模型。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实现了智能学习、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智能传感器等方面技术的融合,推动了机械制造的数字化进程。 3.2应用在GPS农业机械系统中 随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农业机械领域也运用了智能控制技术,使农业作业效率大大提升。要想农业机械的工作更加完美,绝对离不开GPS的应用。使用GPS定位系统,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气候、各种地区的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作物的其他信息采集起来,制作数据表格来作为农业方面的研究。将信息技术与GPS相结合,使GPS有着更加强大的功能,它可以将农业机械的位置坐标、农业现场的三维图像等等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时候大型农业作业需要很多的农业机械来集体运作,GPS定位将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3.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在机器人研发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在机器人研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技术是当下高端技术之一。对机器人行为的控制,核心是要实现动力学控制,动力学理论具有非线性、实时变化性、高内聚性的特点。比如对于双足行走的机器人,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动态二级倒立摆,体现了非线性的特点。在机器人的研发中还涉及繁杂的传感器信息数据,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属于多变量系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要想机器人的平衡行动得到保障,就要同时执行多个命令,比如平衡调整命令、躲避障碍命令、规划动作命令等。传统的控制系统由于自身限制无法实现对机器人的全方位控制,而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 3.4在数控领域的应用 对于数控领域需求来说,数控机床的控制需求主要是依赖于传统的经典控制来建立部分模型,然而在模糊信息中,对于以往的经典控制离乱,没办法通过其进行建模,就是因为建模的一个条件是需要高准确度的信息,模糊推理规则的构建,模糊控制的实现,数据精确程度的降低,还有对加工步骤的不断改善,降低机床对运行环境的条件都是智能控制的应用。模糊理论,能够在数控系统中,通过轻微调节参数,有效地提高数控机床的性能,尤其是在适应性这一方面。而这一理论的基础,就是一体化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即智能控制。数控加工在算法方面有许多妙处,而插补计算就是其核心之一,然而在现实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取点加工信息,见的最多的加工信息就是包括多个方面,即起点,终点、线型等,在以往的加工系统中,位置软件在调控增益方面的表现往往不尽人意依据现有的技术条件,我们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智博会,是国家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倡导举办的,以推动各领域、各行业智能化发展为目的的博览会。2018年,全国多座城市举办了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智博会。同时,“中国智造”“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词汇也日渐深入人心。 ②调查显示,智博会上,研发团队普遍年轻化。可以说智博会是青年人交流智慧的盛会,他们充满活力地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 ③2019年1月17日,柯洁拿下个人第七座世界冠军奖杯,成为史上最年轻七冠王。在此之前,2018年4月,柯洁对战国产的人工智能程序星阵(Golaxy),最终负于星阵。2017年5月,年仅19岁的柯洁对战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他在中盘阶段难以逾越的劣势中离席落泪,回到棋盘后奋起抵抗,直到最终输棋。 智能化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作为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①自选角度,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文】智能时代保持清醒 不要以为你可以一直控制你可以控制的东西。(《机械公敌》编剧阿奇瓦·古斯曼)——题记。 2017年5月,头顶无数光环的天才少年柯洁的痛哭尚未远去。10月,拥有超强自学能力的新一代的围棋机器人AlphaGo Zero已经问世。它不再需要人类数据。也就是说,它不需要接触人类棋谱,只要让它自由随意地在棋盘上下棋,然后进行自我博弈。三天之后,它就可以成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绝顶高手。可以说,人类在算法上的极限在人工智能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那么,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时代来临后,青年人将如何自处?我认为,时刻保持清醒是关键。 要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化发展对人类带来的利益。近年来,智能化的开发和运用,几乎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巨大的利益驱动促进了全球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就中国而言,2018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多地举办主题丰富的智博会。通过展会对于智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智能化和 自动化的研究中得到普及。全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的转变了以往的产业模式, 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本文就对机电一体化系 统中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竞争力逐渐加大,市场经济环境 变得日益复杂。在这一经济发展背景下,各个行业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缺点、完 善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我国应用范围最广的 系统,对于一个工业大国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我们 要不断改进其不足,提高其可靠性与高效性。 1、智能控制概述 智能控制的目标在于无人参与的条件下,也能通过实现的程序来进行自动化 操作,驱动设备进行生产活动,实现程序目标。该项技术属于机械模拟的应用, 用计算机对人类控制模式进行了模仿和替代,在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要求下, 能够更加稳定的完成工作目标。同时,该项技术在现代化社会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实现了传统控制模式对复杂系统控制无力的问题。该项技术由多个学科交叉 融合而成,综合了包括信息理论、统筹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自动化控 制理论等内容。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智能控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优势:1) 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级。2)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特性。3)智 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4)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5)智能控制系统 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 现阶段,智能控制的主要类型包括集成或者混合(复合)控制、分级递阶控 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以及进化计算与 遗传算法。相信在未来智能控制会取得更大的成果,尤其是在智能控制系统本身 的学习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强化之后,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工业生产质效的提升贡献更多力量,促进工业升级。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 2.1综合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系统理论技术组成的复合型一体 化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包含工业生产中控制管理功能、机械生产功能、机械 检测功能等,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 2.2智能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机械处理的现象,例如,微处理技 术的应用彻底的改变了传统的控制方式,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控制的精度。机电一 体化系统中的机械构成主要为仪表、传感器,通过对机械一体化系统中的参数调 整和设置可以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发挥出不同的功能和特性,这一原因使机电一体 化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传感器可以将自身收集的信息 反馈传输到中央处理器,实现智能化的处理方式。 2.3完整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含了微处理器、传感器、动力系统、传输系统以及执 行构件等,所以机械一体化系统属于较为完善的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通过对多 种技术的有效融合,使得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为各个行业的工业生产提供更加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