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情凝望,只为目送__读《目送》有感刘明媚

深情凝望,只为目送__读《目送》有感刘明媚

深情凝望,只为目送

————读《目送》有感当初选择这本书阅读是被它的封面所吸引,青绿色的色调,一个母亲推着一辆旧旧的自行车,幼小的儿子坐在自行车上,渐行渐远的背影里像是藏着许多岁月的故事。于是,我捧起来,翻开扉页,细细的品读着。当我看到这段,目光便不想再离开。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开篇目送当中的一段话,这段话里有离别的悲伤,有子女长大远行的无奈,有对儿女的无限深情,有岁月无涯,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在作者的笔下,淡淡的文字里诠释的是母亲目送着孩子、与女儿目送着父亲的深深的情感,在这些一个个与自己距离变得越来越远的背影,看到的不是别离时难分难舍的忧伤,有的只是淡淡的失落,淡淡的无奈,这些淡淡的失落与淡淡无奈里寄托着的不仅是她对儿子与父亲的骨肉之情,更是她对这人生必经一幕的理性思考。文章中的骨肉之情很深很深,深到足以让每一个母亲,每一个女儿热泪满流,但最让我心底一震的是,《目送》里,她注视着儿子和父亲那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的背影,而对于那内心世界里距离越来越深的背影,作者有着的却是深深的理解与欣然接受的旷达情怀,她用淡淡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自然的,别离也是自然的,欣然的理解,欣然的接受,让他飞,让他走,不必执着的不放手。

我们这一生,要经历多少目送?我们目送父母走向苍老,父母目送我们走向成长。而当我们为人父母,相似的目送又会再一次上演。一次次的目送,就像一个个轮回。读《目送》,很难不联想到自身。书中的情景,不是正在生活中上演吗?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前方,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他们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走向前方,走向自己的人生。这一切的一切,只有我们自己亲身经历了,才更懂得珍惜。这些用目送串起来的经历,将成为永久珍藏的记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酷爱旅游的作家,经常离开家,每次走之前,他的老母亲都会帮他收拾行李,我还清晰记得,他写道:“每次我走的时候,母亲总要为我收拾行李,尽管,我已经年过四十,可是母亲坚持要帮我做,每次拿的东西她总要掂量再三,拿多了怕走路的时候沉,拿少了又怕不够用……”然而当这位游子再一次离开家的时候不经意的回眸,发现自己的父母,姑姑还在窗台上守望,他才知道原来每一次他走的时候亲人都是这样目送他走的,一转眼,流年,在窗台上守望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个老母亲。”这不正和龙应台写得很像么?

我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被父母目送过呢?我们每个人又何曾不是这样被父母目送过呢?上小学时、上中学时、出外旅游时... ...都是!但是正如龙应台所讲:“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真的是这样,我不知道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次离别,也不清楚会有多少人明白那些被我们忽视掉的目送背后隐含着的难以言说的爱与忧愁,但我已经明白,真的,如果你曾转过身去与那双眼睛相对,你会明白,那些目光,你无法承受——我们都无法承受。所以,当龙应台以一个母亲同时也是一个女儿的目光默默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慢慢离去时,那种无言的震撼才会更加猛烈地击中我们心中最柔软最难以割舍的地

方。于是对于父母,作为子女能给予他们最好的回报就只有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以及祝福,踏上自己的人生路。因此在人生路上,我们应懂得适时地陪伴;适时地放手;适时地“珍惜眼前人”;适时地目送。当我们老了,当我们陪伴子女走过一段人生路后,我们又变成了目送子女的那一个了。这其实是一个轮回,是让每个人成长的不二法门。虽然,我们经常把“永不放弃”挂在口边,但是事实上有时放弃,才是一种更伟大的温情,才是人生路上的延续。

除却《目送》一文,书中还有不少引人深思之作。本书一共73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她也有写到历史,不过不是宏观的,也不是伟人的,而是一些最为平凡的人和他们的历史。生活化的哲学和哲学化的生活,尽皆在此。尽管本书是散文集,但每一篇文章都沿循着这个基调。每一篇文章都像一粒珍珠,被一条情感线串连了起来,从而异彩纷呈,精彩绝伦。

所有的哀婉与忧愁都被龙应台用云淡风轻的呢喃浅吟与朴实无华的轻言细语所掩盖。没有华丽的词藻与腻人的蜜意柔情,也没有无病呻吟的哀叹与恸哭。有的只是淡淡的忧伤和幽微的吟叹,不事喧哗,也无需喧哗,而你却能分明倾听到作者的心声。

(完整)四年级下册阅读与写作训练

阅读篇(一) 在柳江镇的北门,有一条街,人们都叫它“老街”。在这里我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我清楚地记得,这里原来是个喧闹,拥挤的居民区.一条长长的、狭窄的、七高八低的小巷,居住着六七十户人家。整天有嘈杂的声音,没有安静的时候。可是,住在这里的人们都很团结,一方有难,人与人之间亲亲热热。这里的人们和睦相处(chǔ chù),尤其是晚上,串串门,拉拉家常,情同一家。我小时候就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在我的心灵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爱这老街,更爱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 现在,你到老街去,再也找不到长长的小巷,找不到拥挤的小屋了,一座座高楼拔(bábō)地而起,幽静代替了喧闹。在10幢大楼的中心,有一座大花坛,花坛里开着美丽的鲜花,长着嫩绿的小草.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早晨,人们骑着自行车,迎着第一缕晨光,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去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环境变了,就连老街小商店的营业员的态度也变了。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接待顾客.只要顾客有什么要求,他们都尽量满足,而且送货上门。 老街!你变了,变得那么可爱!高楼大厦(shàxià)显示着你的富有,花草树木增添了你的美丽,勤劳的人们使你感到自豪。 1.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3分) 模糊——()喧闹——()贫穷——() 3.认真读短文,填空。(2分) “老街”原来是个、的居民区,现在的“老街”, 拔地而起,代替了喧闹。 4.认真读文章,完成问题。(4分) (1)“我”过去爱“老街”是因为 “我”现在赞美“老街”是因为。(2)你变了,变得那么可爱!“你”指的是,可爱表现在 5.从短文中摘抄一句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1+2﹦3分) 句子: 原因: 叙事篇(一) 教你一招:叙事要交代清楚“六要素” 记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事件的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

读国学诵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诵经典心得体会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发出一些感叹。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 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 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 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 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 1、我把字写得很好。 2、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称赞。 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错哦,还获得了证书。

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 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 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 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 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 的使命。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 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 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 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 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不可否认,国学之“中庸之道”,也确实影响并发生过中国社会历史上某些被现代人认为丧权辱国的事实。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封 建礼教,也确实是麻痹老百姓思想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一种精神枷锁。但是,1817年,拿破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并不软弱, 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一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尽管当时拿破仑的预言离现在是那

四年级上册乌塔读后感5篇

四年级上册乌塔读后感5篇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认识到:我们不应该做温室里的花朵,我们应该出去闯荡,做自立自强的孩子!下面是小雅的WTT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乌塔读后感 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乌塔》。读完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 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在罗马游玩时,恰巧,碰见了一个独自游历欧洲的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她为了准备这次旅行,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作者对她的做法很吃惊,说:“在中国,孩子们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不会让他们独自出远门。”乌塔反驳道:“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你的话不合逻辑。”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乌塔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 读完之后,我进入了沉思,我想到了现在的小孩,我们在家几乎大多数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或者是“小公主”,各个家庭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是万般呵护,让孩子事事都依赖父母,生怕出了什么事。这样家长殊不知地就把儿女“扼杀”在摇篮里,埋葬在电脑游戏和漫画书里面。

像我,爸爸每天都要接送,进校门之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我虽口中唯唯连声,心里却嫌他罗嗦。好像同学们都是这样,每天上学和放学时,校园门口的交通总会被堵塞。有句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确,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经不起风吹日晒,不会成长。而经历过风雨的幼苗才能成为苍天大树。 我了解到现在有些大学生竟然连简单的洗衣做饭都不会,还需要家长来照顾衣食起居,那么国家培养这些不会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来有什么用呢?还指望着他们成为有用之才吗? 从现在开始,不仅是我,大家都应该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乌塔读后感 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自己一个人环游欧洲。她这一壮举,让我不由得心生敬佩。 我敬佩她的细心周到。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行程,每到一地先查当地警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报平安。可我们中国孩子呢?做事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考试时竟然能把自己的名字忘记,写字时竟然可把“隐”写成“稳”,和乌塔做事的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是不是有天壤之别? 我敬佩她的坚韧毅力。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许多关于欧洲各国的书籍,熟悉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可我

读孝经心得体会

读孝经心得体会 读孝经心得体会1 通过学习与讨论使我深刻领悟到“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真正内涵,它是个人心灵和谐的最基本元素,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起点。 《孝经》全文不到二千字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真正的经典。在过去受人推崇,到今天依然让人接受;《孝经》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使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在家庭,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在单位,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社会,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因此,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哲学和伦理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

了解《孝经》的内涵并对照《新24孝行动标准》,自己感到惭愧无比,感到自己是个不孝之女,无论在家庭中、社会上还是工作中自己相差还很多,尤其是为父母做的太少了,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乌 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而我们又怎么能不孝?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几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所以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在这里,既有家庭观,又有理想观。能仁爱他人,忠于事业,热爱国家,通过努力,成就圆满人生,实现人生目标就是我们今天要倡导的道德观。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孝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当有所继承孔孟儒学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鉴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谐调、亲和家庭成员的血亲关系,促进家庭的

五、六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五、六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一)下面一段文字选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小马虎摘抄时有错误和缺漏。请你读一读,然后完成题目。 这个时候,所有的仆人和着优美的音乐,轻盈地跳起舞来。于是,小美人鱼升出白皙、细嫩的手,脚尖踮着地,优雅地在地板上跳起了舞。她的任何每一个动作都衬托着她的美丽。人们都在为她喝采。她不停地舞着,她的脚尖在触到地板时就像踩在锐利的刀尖上一样,她感觉不到痛。(1)第一句中,“和”的读音为。(h h hu 选一个正确的填在横线上)(2)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是、,应改为、。(3)这段话中有一句病句,用“ ”画出,再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4)在横线处缺漏的关联词的序号应该是() A、因为所以 B、虽然却 C、除非才 D、只有才 (二)福娃福娃是北京xx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都有一个琅(lng ling)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你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 ”。温柔纯洁的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中, “鱼” “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看到图案,人们自然会想起“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的俗语。晶晶是一只憨(kān hān)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外向奔放,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他将激情散播世界。迎迎是一只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的藏羚羊,机敏灵活,驰骋如飞,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燕”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而且这个“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欢快矫捷的妮妮愿把好运带给人们。每个娃娃身上都带着祝福的“语言”: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他们邀请各国人民共聚北京,欢庆xx奥运盛典。 1、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盛”在字典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 A、兴旺,繁荣 B、充足; C、规模的而隆重; D、深厚。文中“盛情”应选(),“盛典”应选()。选择下面各句中引号的作用,在横线上写出它的序号。 2、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 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 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 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 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 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 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

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 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 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 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 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 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了《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乌塔》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 第一篇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感到十分惭愧,惭愧自己的无能,惭愧自己的无所作为。有一次去春游,妈妈早上五点钟就起床了,为我准备水,食物,晕车贴等物品。就连最基本的穿衣服也是妈妈帮我完成的。从家到学校明明只有一公里的路,可妈妈还是骑着电瓶车送我到学校去的。上车前,妈妈对我千叮咛万嘱咐,同学们都用那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的脸顿时红了起来。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来到景点。不经意见,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包比别人“胖”了一圈。现在,我都已经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中的一员了。我是那样无能。而乌塔呢?孤身一人游遍欧洲,我跟她相比,真是差的太远了。乌塔是刚出生的小鹰,被老鹰抛下了山崖,历经磨难,终于成了搏击长空的雄鹰。我们是刚出生的小鸡,被母鸡紧紧地护在胸下。希望父母打开逆爱之锁,给我们一份真正的自由,能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第二篇今天下午在家没事,我便翻开作文书,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文章讲了一位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一个青年旅馆里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汪晓洁。乌塔说:“她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她为了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的时间,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还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读完后,文章中有一句话让我十分震撼:汪晓洁一时语塞,对乌塔说:“在中国,像你

这样年纪小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她们,不会让她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说:“我在家里也是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都很爱我,可我们兴趣不同,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后单独出去玩。”从乌塔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孩子却少锻炼,中,德两国的孩子在家同是宝贝,确为什么在中国的家庭里孩子不能一个人出远门,在外国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就允许孩子们这样吗?不是的。在中国家庭的孩子不要说是去外国旅游,叫他们在国内旅游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缺少锻炼;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赖心,根本没法离开父母。而外国的孩子不是这样的,他门勇敢,坚强,从小就开始锻炼,所以他们敢一个人出门,而且父母不会很担心。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乌塔是一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挣的钱游遍欧洲,而且还是一个人,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多强啊!现在,在中国许多家庭的家长都十分并心自己的子女们,生怕他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所以不让他们做这做那,不让他们出门,生怕在外面受到一点伤害,这样使他们的性格变得暴燥,从而使他们独单,不能融入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天下所有父母心,但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啊!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文章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光从电视和书本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当然从书本和电视中认识世界是不完美,我们要走出我们自己的世界,来亲自体验。

《孝经》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孝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经》读后感1 最近读了《孝经》,古文有些晦涩难懂,深感理解的不到位,在这里想浅谈一下对孝道的感悟。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孝敬父母为修德之本,以孝道为根本来修身,齐家,治国,推及平天下。孝是基本原则,是做人做事的检验,人不孝免谈。《孝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勿违。”意思是说生前事父母以礼,远比死后再补救要可贵的多,事亲五要则;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指的是对父母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去服侍,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服侍,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理发不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孝敬父母,让父母放心,孝敬父母,要付出行动;孝敬父母,要对父母和颜悦色;孝敬父母,常常和父母沟通,开导父母。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对父母尽量做到不顶撞,多关心!孝就是道,要做到让父母安心。对于孝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古语说的好,老小孩老小孩,就是说人年纪大了像个孩子一样。我们小时候耐心的养育我们,父母年纪大了,我们也要耐心的对待老小孩。说到“孝”,以前的理解就是孝敬父母,读了《孝经》以后才发现自己的狭隘。《孝经》的内容,分为天子,诸侯,以至庶人十八篇。读了《孝经》以后,了解到要把孝道运用在社会各阶层,使孝道发挥不同的感化,把孝道用在社会方方面面,这才叫孝道。对你从事的职业忠诚,就是你对这个行业尽孝,这也是孝孝。孝用于国家治理,就叫孝治,以孝治国,以孝治天下人。孝道由时,位决定等级,大孝孝天下,

写乌塔读后感范文

写乌塔读后感范文 写乌塔读后感 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我很受感触。 自立,是我们所缺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没有自立,想想都可怕:房间不会,到工作时连一个重要文件放哪了都不知道;不敢和那些看上去蛮强壮的人说话,工作时连和客户说话都不敢;不会做家务,以后找不到工作,连个清洁工都当不上,一丁点小费都没有…… 有了这些例子,很容易能够看出——自立是多么重要啊!学会自立,才能更好的学习,更快乐的成长。 今天我学了汪晓洁写的《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德国十四岁的小女孩——乌塔,通过自己的努力,独自游遍欧洲的事。 说起乌塔,我感到非常惭愧。我和乌塔同样都是孩子,我已经九岁了,可日常生活还要父母打理,而乌塔却能独自游遍欧洲;我买东西都要父母出钱,而乌塔却可以自己打工挣钱游历欧洲;我上学、回家都要父母接送,而乌塔一个人游遍欧洲都镇定自若……

我觉得乌塔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她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生活能力、自己挣钱去旅游,却不找父母要一分钱……虽然我们不能跨国旅游,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习乌塔的自强、自立和自信,做一个阳光、向上、坚强、独立的小学生。 前几天,我们学了第六课《女孩乌塔》这篇课文,我有很多话想对她说呢! “乌塔,你可真厉害!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而且你还有耐心读那么多的书,好厉害!我们中国孩子可没有这么好,不能一个人畅游山水,我们多希望像你那样啊!我特别喜欢你!你说你以后回来中国,中国可大了!而且,有很多有雕刻的老房子,我会带你去看的。我可以带你去西安,那里有个种各样的老房子,兵马俑。还有很多的小吃,很好吃的! 乌塔你一定要记住!你要来中国哦!我希望你能把自己国家的知识、书本、语言、政策分享给我们!我们也会分享给你一些小秘密哦!

孝经心得体会 孙聪聪

读《孝经》有感 周庄学校孙聪聪 今年的暑假,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百行孝为先”,这是一句古人的俗语。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这个字的含义,但当我看了《孝经》以后,我便又进一步地了解了这个字的意义。《孝经》是一本国学经典,里面讲了许许多多关于“孝”的故事。它像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弥漫的是亲情的惠泽……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徳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里投撒的一片绿荫,遮住了炙烤的骄阳;孝心是久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孝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孝,需要我们用心来行动。“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做出这样的讲话。为了实现中国梦,加快社会道德建设,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那么

学习《孝经》就成为每个普通人所必须的。《孝经》中讲述的“孝”之道,在培养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能给予我们正确的方向。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孝乃德之根本,如若人人都能行孝道,那么国家必将更加繁荣富强,民族更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孝经》开篇第一句:“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先代帝王以孝治国,它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诗经》有云:“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而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反映了这一现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又继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生活的富裕上,更表现在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水平和民众的道德觉悟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如是说:“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孝经》讲述的道理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人类社会一种大公无私的大爱,这种爱大多时候只是挂在嘴上的东西,说了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提升训练

训练一 趣味语文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 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一一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一一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 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阅读积累 制作地球仪 今天,我们班刚发了“寒假小制作”的奖状,我还得了第一名哩!乐滋滋的我不由得想起了第一次做小制作的情景…… 那是放假前,老师说:“这次我们班举行一次小制作比赛,至叩寸看谁做得最好,可以得第一名?”回到家,我就开始构思做什么东西好。我东翻西找,一下子看见摆在书橱里的地球仪,于是,我灵机一动,“对,我就用校外兴趣小组学的泥塑技术做一只地球仪,也好让它带着同学们领略一番世界各地的美景。” 一不做,二不休,接下来,我先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团黄泥,用力把它摔成正方形,接着我又用刻刀把四个棱角削圆滑,再把它放到面板上挤、按了一番,尽力把它弄圆。然后我又捏了一小块黄泥给它做了一个小碗形的底座,再跑到厨房抽屉找出一根铁钉,用力插在地球仪上把它固定住。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一个托盘里,端到阳台的阴凉处,等它晾干。 大约过了三四天,我发现它已经完全干了,于是我用铅笔在它脸上轻轻地描出陆地、山川和海洋,然后又分别把它涂成黄、绿、蓝相互交错的颜色,眨眼之间,一个逼真的地球仪就诞生了。 阅读训练 (一) 请将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 最后洒上一点儿红辣椒粉,用筷子拌匀。 ()回家后,我首先将黄瓜清洗干净,接着把它放到案板上切成小方块儿,装入大盘中。 () 然后切点儿葱花、姜末和蒜末放入盘中,再洒上盐和味精,倒上醋,滴上几滴酱油和麻油。 () 我忍不住夹上一块儿,放入口中,啊!香喷喷、脆生生、凉冰冰,吃下去,心里好爽快。 ()凉拌黄瓜做好了,盘中的黄瓜绿中透着黄,黄中带着红,不要说吃上一口,就是看看那颜色,闻闻那清香味儿,也叫人胃口大开。

孝经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孝经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孝经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 学习“孝经、新24孝行动标准”心得体会 本月为我院孝文化月,我科于20xx年3月10日组织学习并讨论了《孝经》、《新24孝行动标准》,感触很深,通过学习与讨论使我深刻领悟到“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真正内涵,它是个人心灵和谐的最基本元素,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起点。 《孝经》全文不到二千字却影响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真正的经典。在过去受人推崇,到今天依然让人接受;《孝经》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使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在家庭,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在单位,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社会,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因此,孝作为传统文化

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哲学和伦理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世代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 了解《孝经》的内涵并对照《新24孝行动标准》,自己感到惭愧无比,感到自己是个不孝之女,无论在家庭中、社会上还是工作中自己相差还很多,尤其是为父母做的太少了,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乌 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而我们又怎么能不孝?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几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所以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在这里,既有家庭观,又有理想观。能仁爱他人,忠于事业,热爱国家,通过努力,成就圆满人生,实现人生目标就是我们今天要倡导的道德观。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孝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

二年级阅读写作专题训练

二年级阅读写作专题训练 我有一个很大的布娃娃,是我5岁生日那天,阿姨(yí)为我买的。我还有一只布做的小绵羊,是我8岁生日那天,妈妈买的。 每当我做作业马虎时,布娃娃的两只大眼睛总是看着我,好像提(t í)醒(xǐn g)我学习要踏实,写字要认真,要细心。 每当我说谎(huǎn g)时,小绵羊好像在说:“小孩子不能说谎, 要诚实。”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句话。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马虎——()说谎——() 3.每当“我”做作业马虎时,布娃娃是怎样的?用“——”画 出来。 4.每当“我”说谎时,小绵羊好像对“我”说什么?用“”画 出来。 (二)放风筝 三月二十四日下午,我拿着爸爸帮我精心制作的风筝,到体育场和 同学们进行风筝赛。 我让小明帮我举着,我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然后 喊一声:“放!”风筝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向蓝天。啊!天上风筝真多,各式各样,有老鹰、有蝴蝶、有金鱼……简直是个风筝的王国。 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扬,衬着瓦蓝的天空,好像蓝天上洒下了无 数鲜花。同学们在地上奔跑跳跃,玩得多开心哪! 1.全文有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有句话。 2.你能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的风筝随风飘扬,衬着天空,好像蓝天上洒下了。 3.天上的风筝真多,,有、有、有……简直是 个。 (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松花江畔(pàn),这儿的冬天是寒冷而漫(màn)长的,而它给我们带来的雪景是美丽迷人的。 初冬,这里便下起了小雪。开始是一阵小雨,不多时,雪花夹着雨 滴落到地面上,很快就融(rón g)化了,地上湿漉漉的。 1.这段短文描写的对象是,描写的地点是。 2.“它给我们带来的雪景是美丽迷人的”里的“它”是指。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一()大雪美丽迷人的() 一()小雨寒冷漫长的() 4.第二自然段共有句话,第二句具体写了 的经过。 (四)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 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李丽看了看林园园,没有接 她的绿铅笔。 1.这段话共有句话。 2.林园园拿出绿铅笔时提出了点要求:一是,二是,三是。 3.“连忙”的近义词是。 (五) 李丽拿起的蓝铅笔,地画着 。林园园看着这些,脸红了。 1.按原文填空。 2.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林园园“脸红了”的原因是() ①林园园认为李丽不应该把树叶画成蓝色的。 ②林园园正准备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 ③林园园知道自己错了,不应该那么小气。 (六)

《乌塔》小学生读后感

《乌塔》小学生读后感 今天上语文课,老师叫我们先预习课文,于是我很认真的读了课文。 我看到题目《乌塔》以为是什么塔,后来才知道是一个德国姑娘的名字。我被她的胆量吓住了,没想到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单独出来旅行。而且是自己的打工钱。我太佩服她了, 我9岁了,虽然比她小,但我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我姐姐和乌塔一样大,可她什么事情都是爸爸妈妈给安排。 乌塔真是胆大心细,在旅行之前,便在家里做好准备工作,还有就是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先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上事情就打电话给警察。然后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报平安,让家里人放心。 她出来的旅行费用也是自己攒了三年的钱,她利用假期时间到餐馆打工。记者说我们中国孩子的生活方式,她不相信!觉得不可以理解。我是中国的孩子,记者说的一点也没错! 我们中国孩子自己没这胆量,就算有,家里人也不会同意的,就拿我来说吧!记得有一次,爸爸在外地叫我去玩,还有一个熟人带我,妈妈给我准备好了一切,我还很怕,我怕妈妈没在身边,遇上事情没人管我,最后还是放弃了,我看来这文章后,很惭愧,自己简直没法和乌塔比!

看来乌塔的事情后,我以后一定克服,不会像以前那么胆小了,我会学乌塔,像他一样胆大心细!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乌塔》。讲述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读完后,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文中乌塔既心细又勇敢,他敢独自一人出国旅行,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旅费不花家人一分钱,都是她自己打工辛苦挣来的;乌塔还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或危险时请求帮助;再给家人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同在一个地球上居住,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我已经9岁了,可日常生活还需要爸爸妈妈打理,做什么事都不让家人放心,连过马路都让父母操心,每个周末都让爸爸妈妈给零花钱买吃的玩的;而乌塔却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能够独自一人靠打工挣钱游历各国,并且还镇定自若。比起她,我觉得自己差得很远很远…… 乌塔是那样的独立自主,个性也很强。不象我们中国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没有主见,被捧在手心里,生怕受了半点委屈。乌塔的父母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经受挫折和磨炼。 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奋力生

2020年孝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孝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孝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本页。 孝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经学习心得体会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就像一缕阳光,照射在心田,永远让人感到温暖与幸福。读完这本《孝经》后,我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所谓: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就是我们这些晚辈需要做的吗?如果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你的一切品行该从何谈起? 孝就是在心里的爱吗?不,这还不够,孝还需要在行动上来证明。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孝子敬奉他的父母,平常在家的时候要尽自己的一切对父母恭敬;奉养饮食的时候则想尽办法使父母快乐;在父母有病时,要为父母担忧并细心照料。记得有一次,妈妈吃饭的时候突然说她肚子痛,吃了两三口饭就不吃了,看妈妈在沙发上难受的样子,我担心极了,连连问妈妈用不用去医院。妈妈说:“不用管我,写你的作业。”我写作业时心都定不下来,写完作业,我又给妈妈端来一杯热水,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接着,我又读到了“鹿乳奉亲”的故事,写的是一个人的父母患了严重的眼疾,需要用新鲜的鹿乳来治。他装扮成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TOP100范文排行来到林中,取到了新

(完整)五年级写人篇阅读写作训练试题

南天教育阅读写作训练试题(一) 一.把下面搭配不当的词语改正过来(4分) 热爱公物()开发宝贝() 改进错误()决定胜赢() 讨论强烈()光线激烈() 街道繁荣()描写细微() 二.选词填空(4分) 打扮装扮装饰 1.张红生活俭朴,从不喜欢()自己。 2.节日的人民公园()得格外美丽。 或者……或者……既……又…… 1.他今天没来学校,()病了,()有些什么事。 2.星期天,我()上青山烧烤,()去南湖公园看花。 三.扩写下列句子(4分) 1.穆老师有一双眼睛。 2.祖国在前进。 四、阅读理解(阅读童话趣味故事) 狐狸和火鸡 为了对狐狸的进攻进行有效的抵御,火鸡把自己qīxī( )的树当成了一座城堡。这yīn xǐan()的狐狸已经绕树转了好几圈,3瞧见每只火鸡都在放哨警戒,不敢懈 xiè 怠 dài 。它恨恨地喊着:“怎么啦,这些躲在树上的家伙居然敢跟我作对,它们以为这样就能免于一死!不,决不!我对天发誓,我决不会轻饶它们的!”狐狸还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天晚上月光皎洁,好像专门与狐狸作对,这对火鸡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狐狸在围城进攻敌手方面也毫不hán hú( ),它诡计多端,一肚子坏水,忽而装作佯攻向上爬,忽而又踮起身子向上移,接着装死躺下,一会儿又爬起来,就是意大利喜剧人物阿尔勒甘也不可能扮出这么多的不同角色。狐狸竖起了

肥大的尾巴,使它油亮闪烁,还shuǎ()了各种各样骗人的把戏。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一只火鸡敢放松警惕打一个盹,敌情使它们两眼圆睁,紧张地注视着前方的风吹草动。时间一长,这些可怜的火鸡都头晕目眩,不断地从树上栽下来,几乎有一半的火鸡掉了下来。狐狸把掉下来的火鸡逮住,全都拴在了一起,并把它们全宰掉放进了自己的食品橱。 要知道,越是到了危急关头,神经越是不能太紧张,否则,乱了自己的方寸,就会像火鸡一样,来个倒栽葱。 1、按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中狐狸因为聪明抓到了火鸡。() (2)月色皎洁,对火鸡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3)有的火鸡被狐狸抓住是因为它们放松了警惕。() (4)这天晚上,狐狸把所有的火鸡都宰了。() 2、看文中的括号,写出词语。 3、看课文填空。(1)抵御()兑现()放松()扮演() (2)有效的()()的月色油亮闪烁的()(3)风()草()()晕()眩()多端 4、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了解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对狐狸的进攻,火鸡先前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些防御措施有效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3)你能替火鸡分析一下这些防御措施的不合理之处吗? 6、课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描写狐狸进攻表现的句子,你能模仿它的写法完成下面这段话吗? 弟弟为了得到我的玩具小汽车,耍起了他最擅长的赖皮功夫。他忽而 ,忽而 ,接着,一会儿又 ,这样一来,大家都只好举手投降,我也只有乖乖交出我心爱的小汽车。 7、你对最后一句话中的“倒栽葱”有什

孝经读后感四篇

孝经读后感四篇 孝经读后感800字【一】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会这句话,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 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有关于”三年之丧”这个问题,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讨论过,这位因为白天睡觉而

被夫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学生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过长了,一年就可以了。 无论三年,还是一年,这显然是一种弊端较多的行孝方式,我们就无须效仿了。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孝做为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又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儒家讲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孔孟儒学提倡这种孝道,毫无疑问是完全可以以肯定的。对于今天来说,也适合我们现代社会。 孝经读后感800字【二】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该身体力行的。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为子纲”、”父母在,

阅读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

阅读与写作 故都的秋 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