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

授课人:张佳敏授课时间:90分钟(2课时)

科目:语文

课题:《善良》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能在自主学习中自觉运用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用善心看待世界,做一个善良的人。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是善良。也有人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因此,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的庙宇。

还有一种说法,“女人被称善良表示不够漂亮,没有特色;男人被称善良,表示没有男子气慨;主管被称善良,表示管理不果断;部属被称善良,表示冲劲不足。”总之,善良不是个好形容词。

那么,究竟善良是什么呢?(引出善良话题)

1、课前小辩论:

论题:“我们今天是否需要善良?”

形式:分为正反两方,各方4人,以辩论赛形式进行辩论。

时长:5分钟

2、PPT播放网络感人故事、震撼图片,以及当今社会中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善良”这一话题,激起学生内心的善念,正确启发学生进行人性思考。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和意义

王蒙:当代作家,曾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同时也是一个作家、文化活动家。

河北南皮人,1934年10月生于北平。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经历了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年代,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王蒙在一场场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三、解题

1.阅读课文,请说说文章的文体。

明确:这是一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突出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采用第一人称,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语言朴实无华。

2.回顾旧知:

⑴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

论点: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论据:真实可靠,充分典型;

论证: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⑵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明确: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

基本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可分两大类:

①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如《怀疑与学问》。例2.“起承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②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⑶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明确: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四、文本分析

(一)议论文阅读方法指导

1.提炼作者观点:一是分析题目法,二是找中心句法,三是归纳综合法。

2.理清论证思路:从议论文常见的论证结构来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或通过搜寻关键词句,如关联词、过渡句等来把握文章的思路。

(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五、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

善良

破 立

善良过了时(1)

善良即白痴(2)

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对待一切(3—4)

善良的作用与力量(5—7)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8—11) 我喜欢善良(12)

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六、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我们刚才一起对本文的论证思路和主要的论证方法进行了讨论,然而本文一些句子在理解发面还有一定的难度,将你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明确: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

明确:第10、11自然段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

七、课堂讨论

1.你阅读过关于善良的文章及名言吗?

2.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善良的行为?

3.你的善良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感激与称赞?你的善良有没有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

讽?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4.你觉得当今社会是否该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关于善良谈谈自己的理解。

善良是人的天性,有了善良,寒冷的冬天也会春意融融,有了善良,整个天堂就会向你俯就,是的,每当头顶的浩淼蓝天传来云雀的嘹亮的歌声,每当鹤群飞越过平原湖泊,奋力飞返那遥远的故乡,每当挺拔的松树枝头雄鹰展翅盘旋翱翔,我心中便渴望善良,我心中便渴望向上,向前,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八、拓展练习

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灯塔”为喻体,仿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2.以“善良”为陈述对象,依照上面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

九、作业布置

1、做练习册相关习题。

2、背诵有关“善良”的名言 。

3、观看小品《扶不扶》,写一篇观后感。

十、板书设计

善良

善良过了时(1) 善良即白痴(2) 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对待一切(3—4) 善良的作用与力量(5—7)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8—11)

我喜欢善良(12)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研读文句,理解作者深刻,独到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拓深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2.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研读文句,领会作者观点。诉说自己的善良观。 2、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排演短举《善良归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3、作者简介: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 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等,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时代,友好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当时王蒙也因为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为右派,可以说是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4、梳理全文结构

《善良》王蒙教案

《善良》---王蒙?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排演短剧《善良归家》。 二、导入 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明确: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 明确:第10、11自然段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 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案

桃花源的小路 (三)探讨善良的思想内涵——寻桃花源小路,师生共同分析。 ①思想基础——孝亲尊师对人和社会都有 帮助 ②核心思想——仁 ③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诚 ④儒学在当代的发展与继承 以“仁”为本,是和谐之根本发展 以“义”育人,可培养团队精神 以“礼”待客,赢得人际关系 以“智”为贵,勇于创新,不断发展 以“信”为贵,做人之本,兴业之道 由以上内容可以推断,儒学穿越了几千年 的时空隧道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仍然是有促进 和推动作用的,如果将儒学应用于社会之中, 人的灵魂得以塑造,社会大环境得以改善。 (4)PPT出示“道家思想的精华”——道家 桃花源小路,师生共同分析。 《道德经》中三个基本观点: 讲究珍惜身体 柔弱不争 查找结果。 3.小组内 进行讨论, 然后代表 发言。 在这个过 程中,同学 们以各自 学派的继 承人的身 份参与讨 论,肩负起 让自己的 学派再次 一鸣惊人 的重任。 小组讨论, 两个小组 生主动投入 到对善良这 一内涵的挖 掘中去。 引导学生探 究“善良”内 涵。

(四)内化善良的思想内涵 (四)内化善良的思想内涵两大思想流派的后人的身份中脱离出来,挖 掘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举出一些符合本 文主题的实例。(3~8名同学,不限定答案, 举例子符合主题,言之成理即可,教师适当 鼓励) 2.教师举例(为同学介绍历史上先进人物故 事,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的 善良的内涵) 大禹治水救助了天下苍生 司马迁受宫刑仍苟活只为《史记》能够 流传 文天祥为救国屡次受尽羞辱 邱少云、董存瑞的舍身取义换来祖国的 独立。 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小结:这些人,这些人所建立的的社会 正是王蒙先生所喜欢的,在他的大善思想的 引领之下,善良的内涵从一般意义上的善心、 善行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充 满爱与被爱的社会是完美的,作为有理想的 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将这样的善念传承下去。 实例。 学生思考: 在老师所 给出的事 例中找一 找,这些先 进人物身 上体现出 了什么样 的的精神 学生思考 根据课内 问题,同桌 先讨论,然 后回答问 题。 培养学生观 察生活,对生 活内容进行 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结 合历史,结合 现实社会,结 合学习过的 知识解读,学 会解读文本 的方法。 通过对文章 中思想深刻 的句子进行 理解,提升学 生对“善良” 的认识。

《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案 课题名称善良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技校学生课时2课时教师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该班为“3+2”班,根据选拔考考纲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分析的能力。 技校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已经有了一定的模型,但限于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量的匮乏等原因,多数学生对历史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所呈现的价值观的分辨能力还不够强,对善良的含义理解也不够准确。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发现部分学生身上体现出利己主义思想和对生活懈怠的心理,这不仅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集体和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分析、整合资料和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三、教学目标 1、充分挖掘善良的内涵,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抒发真情实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恰当地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整合资源的能力。 4、学习感悟生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视频、音频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课堂上把准备好的资料发给学生,避免学生无从入手的情况;分组讨论时,给每组学生提供了笔记本电脑,让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探究的自主性和实效性。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由《桃花源记》改编的动画片,引导学生 回顾《桃花源记》中所营造的和谐、的生活环境, 营造和谐、团结、友善的生活情景导入本文主题。 学生观看动 画片,回顾 《桃花源记》 内容,回顾课 文主题 在轻松的环境 中引入新课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 授课老师:黄瑾瑜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闻事件导入) 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发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太太徐寿兰在公交车站摔倒,彭宇自称上前搀扶、联系其家人并送其至医院诊治,属见义勇为,并非肇事者。随后,老太太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对簿公堂。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彭宇给付老太太损失的40%,二审和解结案。此案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类似彭宇案的各种版本在各地出现,引起民众对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搀扶的激烈讨论。 2008年6月16日中午,在西安街头,20岁的河南小伙张衡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便好心去扶起来。谁知道老人一把抱住他,说是他倒车时撞上的。事发现场很多人证明张衡是冤枉的,却没人愿意出具书面证据。 2009年8月8日晚上,贵州省都匀市民彭女士驾车路过夜市摊,因堵车而停车时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太,结果老太刚缓过气来,一下子冲上去抱住彭女士轿车的后视镜,坚称是彭女士撞的她。幸而,最终通过媒体的帮助,寻找到了证明彭女士无辜的目击证人。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闻事件导入) 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发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太太徐寿兰在公交车站摔倒,彭宇自称上前搀扶、联系其家人并送其至医院诊治,属见义勇为,并非肇事者。随后,老太太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对簿公堂。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彭宇给付老太太损失的40%,二审和解结案。此案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类似彭宇案的各种版本在各地出现,引起民众对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搀扶的激烈讨论。 2008年6月16日中午,在西安街头,20岁的河南小伙张衡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便好心去扶起来。谁知道老人一把抱住他,说是他倒车时撞上的。事发现场很多人证明张衡是冤枉的,却没人愿意出具书面证据。 2009年8月8日晚上,贵州省都匀市民彭女士驾车路过夜市摊,因堵车而停车时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太,结果老太刚缓过气来,一下子冲上去抱住彭女士轿车的后视镜,坚称是彭女士撞的她。幸而,最终通过媒体的帮助,寻找到了证明彭女士无辜的目击证人。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善良的看法。 2.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善良进行思考。 2.欣赏文中的精彩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培育善性,提倡善行。 [教学重点] 1.理解善良,提高对善良的认识。 [教学难点] 1.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设想] 1.粤教版在第四学段(必修四)开始学习议论文,本课是一篇随笔,作者论述较多,而举例较少,不是很典范的议论文;文章比较突出的是,作者对善良进行了独到的阐述,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所以,本课学习主要借鉴其思想、语言和对比论证,思路虽然是文章的难点,但我们不作渲染。 2.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我们先让学生对文章中思想深刻的句子进行理解,进而结合自己的体验提升对善良的认识,最后朗读古今中外的格言,完成对善良的全面认识。 3.对比论证是本课突出的特点,学生在作文中也可以借鉴。所以,我们对课文的对比论证进行了充分分析,便于学生借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2006年11月,南京男子彭宇将倒地的老太太扶起并协助送往医院,查出严重问题后,老太太说正是彭宇撞倒了她,并将他告上法庭。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在双方均无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根据“常人逻辑”并通过“自由心证”作出一审判决,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赔偿45876元。 同学们,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善心有时会像彭宇一样得到恶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事情呢?我们还需要善良吗?请大家看著名作家王蒙在《善良》这一课中是如何回答的吧。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自读课文 (二)文体、背景简介 (三)检查字词 字音:不足恃(shì)滥(làn)恶圭(g uī)臬(niè)稚(zhì)弱弘hóng扬 词义:不足恃(不可依赖)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以逸代劳(以闲逸代替劳累)超拔(超凡拔萃)参透(探究并深切领会)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滥恶(滥用恶行)

《善良》教案

《善良》教案 【知识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议论文严密的论证过程。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追求善良的思想感情。 【技能目标】学习对比论证。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用一颗善良的心灵去对待他人,对待世界。 【教学重点】研读重点语句的含义,领会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归纳出两类事物,引出善与恶。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到底什么是善良?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善良的认识。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作家王蒙先生对善良的看法。(文题) 二、作者介绍 王蒙(1934—)祖籍河北沧州,生于北平。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发表作品近1000万字,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20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他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作协副主席。 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三部曲》等。 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等。 散文集《轻松与感伤》《我的人生哲学》等。 专著《红楼启示录》 三、初步感知,理清思路 1、朗读文章前四个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善良有两种错误的看法,请同学们归纳出来。 明确:善良过时了;善良即愚蠢(白痴)。 2、作者对这两种观点持什么态度?他是如何反驳的? 明确:两个“似乎”就表达了作者不认同第一种看法; 反驳第二种:①毒蛇和恶狼有限;②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 ③否则,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 3、先反驳错误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这种论证思路叫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 4、请大家在下文中找一找表明作者立场(观点)的句子。 明确:最后一段。——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 5、根据上述分析,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A提出问题(1-4):反驳错误观点; B分析问题(5-11):具体分析善良的价值和意义; C解决问题(12):总结全文,号召人们弃恶扬善;

高一语文《善良》教案

高一语文《善良》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2.拓深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设想: 学生对议论文的接触并不多,认识比较模糊,实际上还不太会读议论文,更别说写了,而又有很多地方不是一下能读懂的,所以,我想通过分步阅读的方式,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理解文中的观点;再以补充论据,提出新见解的方式,深化认识。而这同时也是一次对议论文思维过程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张图片:面对这种情境,你怎样做?为什么? 一种说法:“女人被称善良表示不够漂亮,没有特色;男人被称善良表示没男子气;主管被称善良表示管理不果决,部属被称善良表示冲劲不够。总之,善良不是个好的形容词。” 究竟,善良是什么?我们还要不要善良? 二、整体阅读: 文中,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三、阅读前四个自然段,注意以下问题: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 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有否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一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提炼出作者的看法——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 2.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自己的见解,以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四、速读后半部分,解答以下问题: (1)善良有什么价值? 有善良才有幸福,有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2)善良还有哪些让人向往的内涵? “善良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3)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对比论证: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

最新王蒙《善良》教学设计

王蒙《善良》教学设计4 作者: 加入日期:15-03-05 善良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排演短剧《善良归家》。 二、导入 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 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明确: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 明确:第10、11自然段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 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 六、课堂讨论

善良教案60248

《善良》教学设计 赵秋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二、解题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王蒙,男,中国当代着名作家,祖籍河北南皮龙堂村,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1948年10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文学》主编。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4月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 王蒙从1953年开始创作至今,一直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因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引起广泛关注,毛泽东曾多次提及并给予好的评价。已发表文学作品近1000万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青狐》等8部,中篇小说《蝴蝶》、《布礼》、《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等20余部,短篇小说《春之声》、《坚硬的稀粥》等近百篇,旧诗集1部,新诗集2部,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等10部,散文集《王蒙散文》等10部,古典文学研究着作《红楼启示录》、《双飞翼》等3部,《王蒙文集》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善良》教案

《善良》 教学目的: 1、掌握文学常识,学习掌握对比论证法。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文章论证的严密。 3、进行善良教育,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重点: 1、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及作用。 2、认识善良的意义,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有些现象的认识。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是善良。也有人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因此,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的庙宇。 还有一种说法:“女人被称善良表示不够漂亮,没有特色;男人被称善良,表示没有男子气概;主管被称善良,表示管理不果决;部属被称善良表示冲劲不够。总之,善良不是个好的形容词。” 究竟,善良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代作家王蒙是怎样诠释“善良”的。 二、作者介绍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生词学习(课后题一) 四、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并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五、问题探讨: 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1)当今社会的人对善良有哪些看法?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①“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有否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②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提炼出作者的看法——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 (2)“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利益原则,即在人际关系中奉行对自己有利的原则;实力原则,即在人际关系中奉行展示自己实力的原则,逞强欺弱就属于此类。这句话提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的严酷的现实,发人深思。生存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

善良

《善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善良的看法。 2.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善良进行思考。 2.欣赏文中的精彩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培育善性,提倡善行。[教学重点] 2.理解善良,提高对善良的认识。[教学难点] 3.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教学设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2006年11月,南京男子彭宇将倒地的老太太扶起并协助送往医院,查出严重问题后,老太太说正是彭宇撞倒了她,并将他告上法庭。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在双方均无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根据“常人逻辑”并通过“自由心证”作出一审判决,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赔偿45876元。 同学们,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善心有时会像彭宇一样得到恶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事情呢?我们还需要善良吗?请大家看著名作家王蒙在《善良》这一课中是如何回答的吧。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自读课文 (二)文体、背景简介 (三)检查字词 字音:不足恃(shì)滥(làn)恶圭(guī)臬(niè)稚(zhì)弱弘hóng扬 词义:不足恃(不可依赖)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以逸代劳(以闲逸代替劳累)超拔(超凡拔萃)参透(探究并深切领会)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滥恶(滥用恶行)(四)理清思路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提出话题)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12)总结强调自己喜欢善良;并且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得出结论) 三、解读课文,感悟善良 (一)赏析语言,理解善良——王蒙理解的善良 1.发现思想深刻的句子,尝试理解这些句子。 本文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思想深刻,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参考: (1)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 (2)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 (3)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 (4)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平安,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一种文化,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5)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使善良的,而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句子。

善良(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善良(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善良》教学设计 导入语: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相信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善良,是不是换来得就是恶性报复呢,那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性最本性的一面“善良”还要不要回归,请看短剧善良回归 有人说: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好,今天我们就来看当代作家王蒙是怎样诠释“善良”的。 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背景 二、文本研究: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提出问题: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2、分析问题: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3、表明观点: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过渡语:刚才我们读了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在预习中碰到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同组间讨论) 四、合作探讨:在文章中将你不懂的句子划下来,先在小组内讨论,还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讨论!

不明白的句子: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因为善良是人的本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 说“她属于人”;因为“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相处……善良 才能天下太平,”所以说“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 强的社会” 善良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 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的 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有实力者往往战胜软弱者,而且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 往往不顾一切,不惜损人利己,甚至践踏道德。 (3)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这句话是对善良的性质的较全面的概括,它从不同的角 度揭示了“善良”的深层含义。是论述善良在与凶恶作战的 过程中尽管常败,但每败一次就把自已弘扬了一次的观点的 原因。 (4)怎么理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这句话是紧扣“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与超拔联

《善良》王蒙_教案

善良 王蒙 教学目的: 1、掌握文学常识,学习掌握对比论证法。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文章论证的严密。 3、进行善良教育,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重点: 1、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及作用。 2、认识善良的意义,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有些现象的认识。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是善良。也有人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因此,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的庙宇。 还有一种说法:“女人被称善良表示不够漂亮,没有特色;男人被称善良,表示没有男子气概;主管被称善良,表示管理不果决;部属被称善良表示冲劲不够。总之,善良不是个好的形容词。” 究竟,善良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代作家王蒙是怎样诠释“善良”的。 二、作者介绍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 这时期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并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1. 字词积累 ①字音:不足恃(shì):依赖圭(guī)臬(niè):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稚(zhì)弱滥(làn)恶惶惶不安 2.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分析第一部分: 1.找出1—4自然段的关键句。 (1)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 (2)一味善良不足恃。 (3)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和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这是一种疾病。 (4)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自己就有点向蛇或狼靠拢了。 2.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善良》教案全

《善良》教案全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排演短剧《善良归家》。 二、导入 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研读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明确: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 明确:第10、11自然段进行了阐述: 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 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乐观。 3.为什么“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善良》教案

善良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2.拓深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设想: 学生对议论文的接触并不多,认识比较模糊,实际上还不太会读议论文,更别说写了,而本文又有很多地方不是一下能读懂的,所以,我想通过分步阅读的方式,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理解文中的观点;再以补充论据,提出新见解的方式,深化认识。而这同时也是一次对议论文思维过程的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一张图片:面对这种情境,你怎样做?为什么? 一种说法:“女人被称善良表示不够漂亮,没有特色;男人被称善良表示没男子气;主管被称善良表示优柔寡断,部属被称善良表示冲劲不够……总之,善良不是个好的形容词。善良给人以宽容,却被看成软弱,善良给人以诚实,却被看成窝囊。” 究竟,善良是什么?我们还要不要善良? 让我们一起来看下王蒙是如何来定义善良。 2、作家剪影(略) 二、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标记段落、找出生字词,一起读注释 1.字词积累 ①字音:不足恃(shì):依赖圭(guī)臬(niè):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稚(zhì)弱滥(làn)恶惶惶不安负隅(y ú)抵抗喁喁(yú)私语踽踽(jǔ jǔ )独行 2.②字形:愚蠢恃才傲物对峙凄厉励精图治弘扬一泓深潭参透渗透迷彩服兴高采烈 2.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3、.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