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知道这七个温度,还真对不住自己!

不知道这七个温度,还真对不住自己!

不知道这七个温度,还真对不住自己!
不知道这七个温度,还真对不住自己!

不知道这七个温度,还真对不住自己!

人的日常生活有几种温度是必须的,你了解这些温度吗?不知道这七个温度,还真对不住自己!

最佳睡眠温度:20℃

对于人体来说,最舒适的睡眠温度是20摄氏度。因此,夏天再热也好,冬天再冷也罢,睡觉时都不能让空调温度过低或过高。而应该保持最佳睡眠温度。另外,冬天睡前可以用热水泡泡脚,热水泡脚可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增高体温、利于入眠。

最佳洗脸温度:32~35℃

洗脸水的温度也要有讲究,太冷了容易洗不干净,而太热的话,又会洗掉皮肤正常的油脂。一般来说,洗脸水宜略低于体温,在32-35度之间为宜。另外,洗脸应用流水,若用盆装水洗脸的话,一定要多换几次水冲洗干净,否则不利于肌肤健康。洗脸水如果水温太高,皮肤的皮脂和水分会被热气所吸收,使皮肤变得干燥,日久天长,脸部逐渐产生皱纹。

最佳饮水温度:35~38℃

最佳饮水温度是35~38℃,这一温度最接近人体体温。过冷或者过热,都容易给口腔、牙齿、胃等带来不良刺激,不利于健康。

最佳洗澡水温度:39℃

最佳洗澡温度是39℃,这个温度略高于人体体温,既不会让人感觉冷,也不会太烫。洗澡水太烫的话,会破坏皮肤的保护层,降低对污染及细菌的抵抗力。洗澡之前可以先用手试试水温,如果觉得烫的话,那么对于身体其他部位来说也烫。

最佳泡脚温度:38~43℃

泡脚水稍微热一点,可以促使足部和下肢血管扩张,使大脑得以休息,有助睡眠。最佳泡脚温度在38~43℃。泡脚时最好用深木桶,并在木桶上盖一块塑料布,以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恒温的足浴桶,也是不错的选择。

双脚温度维持在30℃左右时最为舒适民间素有“睡前洗脚,赛吃补药”的说法。在临睡前用温水洗脚,不仅能温暖双脚,还能消除疲劳、驱病强体。洗脚时用双手按捏脚底,刺激脚底穴位,可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这对双脚的保健和人体健康都十分有益,可预防治疗感冒。

冲蜂蜜水最佳温度:50℃~60℃

冲蜂蜜的时候水温不宜过热,过热的水一则改变了蜂蜜的甜美味道,让蜂蜜水变酸,二来过热的水会破坏蜂蜜的营养成分。

煮牛奶最佳温度:60℃~70℃

煮牛奶的温度在60℃~70℃即可,这个温度已经能达到杀菌的目的了。若温度过高,会破坏牛奶中的蛋白质,营养成分就会大打折扣了。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A.湿度、风力 B.气温、降水 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 3.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B.地处回归线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5.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9.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 1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 10.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C.地势高低的影响D.现代工业的发展 11.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一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咼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描述天气的语言,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5能结合日常生活,说出天气对生产、 生活的彫响. 2?初步识读卫星云图,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汽图。 3?结合自身体会,说出获取天气信息的常用途径,培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会阅读城市空气质壘日报,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并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壘 的影响,培养保 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激趣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天气预报拼图 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3、点题:天气和我们生活息 息相关,是我们每天都关心的 话题。 1、天气的泄义及特点 第1节天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 导入新课 1、预设话题:最近天气怎 样? 观看视频,了解天气情 况。 激趣导 学 校园天 气预报,形式 活泼生动, 能吸引学生 的注意 力。 自主学 习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 气?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时标出主 要概念。 阅读教材P56内容,找岀 天气左义,并在课文中标 出。 明确天气的 概念

说一说:看到下列图片你想到的有关天气 衔接过 正是因为天气具有上述特点,所以我们每天都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我 承转 日常生活中你经历过的的天气有那些呢? 天气 与 生活 自主学 习 展示图片. 提 醒学生用 描述天气的 词语回答。 变抽象为 形象,增加 课堂学习兴 趣。 引导学生 准确描述天 气。 思路归 知道一些常 用描述天气 的词语 合作与 交流 探究思 考 链接生活:总结天气特点 1、 举例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 变就变”,“天有不测风 云,人有旦夕祸福”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这些我 们经常听到形容天气的俗 语.都说岀了天气的什么特 点呢? 补充: “淸早起海云,风雨霎时 临” “东风急,备斗笠”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 停。” 2、 联「系当天上课前后短时 间 内天气的变化的具体情况 分析。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 说明 了什么现象?(同一时 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也可能不 同) 1、思考: 我们经常听到形容天气的 俗语,说岀了天气具有什 么特点? 2、总结填表 「名称 特点 变化 情况 (快 慢〉 时间 (长 % 短) 天气 短 思考:“东边日出西边 雨”说出了天气还具有有 什么特点? 联系生 活,激发学 生兴趣感知 天气要素“ 帮助学生正 确理解什么 是天气。 教师还 可以补充一 些有意思 的,能体现 天气特点的 俗语,作为 下一教学环 节的铺垫。 以表格 总结,便于 第4课学习 完气候概念 时以表格形 式对比,前 后知 识呼 应。 明确天气的 另一特点。 阴睛、风雨、冷热等都是我们形容天气的词语。 (学案一、第1题)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北师大版6.3温度的变化习题精选

6.3《温度的变化》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A 一、选择题 1.某人骑车外出,一段时间后又加速行驶,休息一段时间后又以相同的时间返回,则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2.某非典疑似病人夜里开始发烧,早晨烧得很厉害,医院及时抢救后体温开始下降,到中午时体温基本正常.但是下午他的体温又开始上升,直到夜里他才感觉到身上不那么发烫,下面能较好地刻画出这位非典疑似病人体温变化的图象是:( ) 二、填空题 1.一杯滚烫的水10分钟后凉却下来,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 2.如图表示小明骑车从A地到B地过程中所走路程与行车时间的关系, 则(1)从A到B地用了___________小时,实际走了__________不时. (2)2时至4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该时间段表示__________. (3)A地到B地的路程为__________千米.

(4)4时到5时的速度是_________. (5)2时时,小明距离A地___________千米. 3.某地地面气温为15℃,高度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 (1)完成表格 升高高度/km 0 1 2 3 4 … 气温/℃15 … (2)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 (3)若用h表示高度,t表示气温,那么t随h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式为__________. (4)高度为10km时,气温是________℃,气温为-15℃的高度是________km.4.1992年至199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及商品零售价格年上涨幅度如图. 其中“……”表示国内国民生产总值增幅. “__________”表示商品零售价格增幅. (1)__________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幅最大,__________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最大 (2)__________年商品零售价格最低,_________年,商品零售价格增幅最小. 参考答案: 一、1.A 2.C 二、1.时间,温度 2.(1)7小时,5小时 (2)0千米/时,小明休息或停止前进 (3)40千米 (4)10千米/时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快要考试了,同学们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⑴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温度的变化》word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温度的变化》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温度的变化》教案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见过类似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多对图例进行分析,从而逐步获得对图象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设计理念:改变教师讲解为主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做好帮手作 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 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鼓励评价。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获得对图象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教具准备:幻灯片 课后作业布置: 利用星期天测量一天24小时的温度(整点温度),进行记录并绘制折线统计图,与自己在课堂上猜想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争拿第一 小组根据课本第171页图6-4讨论某地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观察图并回答问题:(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到的 (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5)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 (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 小结:上图表示了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他是温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象。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二、快乐随堂练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水位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对比、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复习巩固加减运算,逐步把学生牵引到对较复杂数据的灵活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确实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有理数运算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合理的、更多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备:多媒体等。 ●学生课前准备:每人收集一种股票一周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同学们:请大家猜,我今天要带大家到哪儿去玩儿呢(做出很神秘的样子)?一边放映情境一边说:我要带你们到水库去玩玩。(展示情境) 小明家住在流花河旁,他查阅了历年来的水文资料,看到流花河的一些水位数据: 最高水位:75.3米警戒水位:73.4米平均水位:62.6米最低水位:51.5米

下面我们将在此数据上研究流花河水位变化的有关问题。 生:(观看展示的数据和图象,并进行思考) (点评: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二、引出课题:课题:“水位的变化” 师:如果把河流的警戒水位记为0点,那么图中的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为什么?并且说明自己的思路。 请大家继续观察并独立思考(巡视,仔细观察全体学生的动态)。 生:(各自观察并思考。) 师:再请大家交流交流(再次巡视,仔细观察全体学生的动态)。 生:(各自在交流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来听听大家的意见(专心聆听学生的发言)。 生1:最高水位在警戒水位上方,平均水位与最低水位在警戒水位下方,当警戒水位记为0时,位于警戒水位上方与下方的水位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高于警戒水位记为正,低于警戒水位记为负。相对警戒水位的距离(单位:米)分别为: 75.3-73.4=1.9 73.4-62.6=10.8 73.4-51.5=21.9 因此,最高水位记为:+1.9米,平均水位记为-10.8米,最低水位记为:-21.9米。 师:回答得好,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取流花河的警戒水位为0,也就是以警戒水位为基准,把其余各量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 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 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doc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潞新二中黄瑜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具体知识点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2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3.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1.读图后回答:同一地点一天话,引导学生思考。2.出示北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2.学生读图后回答:同一时间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3.哪位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 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况。 的变化情况?4.教师总结:气 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 况。 板书: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 布] 时间、空间

一、气温的观测1.由不同人对 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1.的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读取方法。 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2.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的吗?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要求。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 度计的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

七年级数学上册 水位的变化教案 北师大版

水位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对前几节内容巩固与小结,是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也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以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本章的一个小结与升华.教学过程中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 内容,体现了数形结合、动静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把问题上升到多角度分析、灵活处理、 恰当选择的数学思维高度,从而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发展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正、负有理数数的相反意义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有理数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正负有理数的相反意义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正负有理数的相反意义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流花河的水文资料(单位:米),问:取河流的警戒水位为0点,那么图中的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作什么?(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出问题:下表是小明记录的今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水位变化/米+0.20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注:正数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数,负数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数. 提出问题:(可把第3个问题提到第1个位置,因要解决第1个问题应先解决第3个问题较简便)(1)完成下面的本周水位记录表:(独立思考后独立完成)(1)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水位变化/米73.60 (2)本周哪一天的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是多少米?(先小组讨论要解决此问题须先作什么准备工作?然后回答问题.)(3)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水位是上升了还下降了?(先讨论后回答) (4)以警戒水位为0点,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本周的水位变化情况.(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规范化解题的良好习惯) 二、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上述问题,教师讲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沅江市人和学校曾涌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月/年平均气温和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 2、学会计算平均气温和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3、了解气温变化的规律。 4、学会阅读与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夯实基础。 2、通过小组互助和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3、通过读图与绘图,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与气温变化曲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因地制宜,指导生产生活。 学习重点: 1、平均气温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 2、气温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 阅读与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结合生活,激情导入,明确学习的目标、途径与方法。 1、学生结合时下气温与开学的气温变化与生活的关系导入:

我们现在穿的衣服与开学时有什么不同?我们对气温的改变感受相同吗? 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夯实基础。 (一)、方法: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53—54,独立完成自学思考题。 2、小组内互相检查自学思考题完成情况,组长安排好展示交流。 3、小组展示自学情况,一组展示,另一组评价。评价要求为,一看声音是否洪亮,二看表达是否清晰,三看表达是否准确。 (二)、自学思考题: 1、气温是指的温度,生活中,人们除了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般还想了解、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测量一天的温度,一般测量四个时段的温度,使用放在百叶箱中测量,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 3、日平均气温的计算办法是,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分别为8℃、15℃,11℃,6℃,该天的平均气温是。 4、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的日较差计算办法是。 5、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月,海洋出现在月;最低气温陆地出现在月,海洋出现在月。南半球呢?气温的年较差计算办法是。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温度的变化 教学设计

温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这节课先从人的体温变化图象入手,引出课题-温度的变化,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理解变量的概念,体会变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数量间的分析、比较和适度的抽象,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广泛性和准确性. 2.在具体情境中锻炼学生对变量之间关系的敏感和语言描述的合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所蕴含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合理地表示,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学意义. 难点: 根据图象得出事物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获得对图象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学生可借助于以前读统计图的经验发现两个变量的关系,并尽可能多地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都知道,人的正常体温是36.5℃左右,这是一个很粗略的说法. 你知道人的体温是随时间变化的吗?一天之中,在凌晨2时到6时之间,人的体温最低;在下午5时到8时之间,人的体温最高.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温度变化的幅度大约是0.6℃.如果变化幅度超过1℃,特别是在“非典”时期,那就要被“隔离”观察. 在了解人体体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一天天气温度变化的情况.(板书§6.3温度的变化) Ⅱ.讲授新课 ——由学生根据读统计图的经验来自主探索图象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1.气温变化的情况 请你根据图象,与同伴讨论某地某天温度变化情况. (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几时到达的?最低温度呢? (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5)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 (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说说你的理由. 图6-7 [师]上述问题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的关系? [生]是时间和温度这两个变量的关系,其中时间是自变量,温度是因变量. [师]根据图6-7,同学们可先自己获取上述六个问题的答,并与同伴交流.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空气质量指数,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能认识不同的天气符号,读懂天气预报。 2.能依据空气质量指数判断空气质量的优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故事导入:教师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的故事,激发学生们了解天气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自主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描述天气状况,教师注意他们的用词,例如:“今天”、“昨天”、“白天”、“晚上”等时间用词以及“刮风”、“下雨”、“闷热”、“气温高”等用语。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天气? 学生归纳: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3.教师提醒:我们常听说的“雾、霾、浮尘、扬沙、冰雹”等属于天气现象。 4.学生读课本P47页第二自然段内容,了解气候的概念。 学生归纳结论:人们通常用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5.学生完成P47页活动1,强化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P47页活动答案: 1.描述天气的是(②③),描述气候的是(①④)。 2.(1)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D: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学习活动二了解天气预报,学会通过识别天气符号,判断天气状况 1.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4,了解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 (1)说一说:卫星图中的绿色、蓝色与白色分别表示什么? (2)想一想:云的颜色越白,反映了什么天气现象? 卫星云图中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区。 2.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5,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师提示:①注意风矢图的识别,在风矢图中,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级别,天气预报图中表示风向和风力的符号一般都是用带尾羽的箭头符号来表示的,箭头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3根尾羽表示的是6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②注意地图册P14页“霾”“冻雨”“台风”等书本上没有的天气符号。 3.学生完成课本P50页活动2。学会依据天气符号判断天气状况。 【合作探究】 h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3 天气教案 晋教版

4.3 天气 【教学目标】 1. 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辩证和发展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天气的特点,识别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和我们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 天气与人类 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二)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卫星云图 ①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在介绍沙尘暴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②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 ③卫星云图的制作(图片出示) ④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三)关注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见下表: 空气质量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七年级数学水位的变化同步练习1

2.7、水位的变化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解加法运算. 2.体验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一、课前导学: 红星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期末数学平均成绩是90分. (1)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成绩情况,试完成下表. (2)谁的成绩最好?谁的成绩最差? (3)成绩最好的比成绩最差的高多少分? 二、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23-|-6|-(+23)=_______. 2.-7+4-(-2)=_______. 3.把(+2)+(-5)-(+3)-(-1)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是_______. 4.-5减去-3的相反数得_______. 5.小明从家里出发向东行驶2千米,记作+2千米,再向西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实际结果是_______. 二、选择题 1.若m<0,则m与它的5倍的相反数的差为() A.4m B.-4m C.6m D.-6m 2.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A.一个 B.无数个 C.三个 D.两个 3.|x|=1,则x与-3的差为() A.4 B.-2 C.4或2 D.2 三、列式计算 1.负50,正13,正12,负11的和是多少? 2.某水库正常水位是15米,二个月后水位下降了2米,记作-2米,第3个月时下了一场大雨,使水位上升了0.5米,记作+0.5米,求此时水位.

3.室内温度是32℃,小明打开空调后,温度下降了6℃,记作-6℃,当关上空调后1小时,空气温度又回升了2℃,记作+2℃,求此时室内温度. 四、下表记录了初一(1)班一个组学生的体重,平均体重是50 kg. (1)谁最重?谁最轻? (2)最重比最轻的重多少千克? 三、能力提升: 1.计算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和气候》教案

天气和气候 教学目标: 了解天气、气候的涵义,针对某些常见的大气状况能分辨出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表示大气冷热状况的几种气温。 了解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较差的涵义。 初步学会气温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天气和气候,气象要素。 天气和气候的涵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知道作为组成环境因素之一的大气与生物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失去了大气的保护,则地球上的生命将不复存在,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大气的状况及其变化就开始了认识和研究。讲授新课 (板书) 1。人类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 天气:某个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如冷暖、干湿、风雨阴睛等) (投影)某日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如下: ①某地区上空有中低云系覆盖,局部会出现雨夹雪 ②在东海地区有4 5级偏北风 ③由于冷空气南下,受高气压控制,杭州晴,气温-1℃ 8℃ 请分析:以上哪些用语是用来描述天气的? (板书)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温度和云、降水、风向和风速等,由于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就对多年的观测进行统计,从而得出某地区的气候特征。 (板书)(2)气候:一个地区多年来的天气特征。(如冬暖夏凉、四季湿润等) 请学生说出本地区的气候牡丹征,后设问:如说昨天本地区的天气,那又应如何描述?学生回答后评价。 提问:通过以上例子,你能说出天气与气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板书)(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表示大气状况的时间性。(天气指短时间,气候指多年)由此,我们可看出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学们不可将它们混为一谈,那天气与气候是否有联系呢?学生回答后板书。 (板书)联系:天气与气候在某个时间内的具体表现,气候是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综合概括。同学们已知道,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最大因素,而在所有的气候特征中,对植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2。气温 阅读课本P105气温这两段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思考题:(1)什么是气温?表示大气冷热情况的气温有哪些?

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4.1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4.1天气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2012年5月26日南昌气温日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 . 南昌此日气温日较差大约是 A. 7℃ B. 10℃ C. 2℃ D. 4℃ 2 . 进入5月份后,南昌容易出现雷阵雨、冰雹等天气,大家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范工作,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雷阵雨、冰雹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 . 某地7月15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01~200,则空气的质量状况为()

A.优B.良C.重度污染D.轻度污染 4 . 读泰安某日天气资料图,泰安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A.晴,北风4级,气温0~10℃B.雾,南风2级,气温0~10℃ C.雨,无风0级,气温2~10℃D.阴,西风3级,气温2~10℃ 6月上旬,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并伴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福建、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6省区市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受灾.回答问题: 5 . 强降雨有可能引发自然灾害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洪涝②寒潮③滑坡④泥石流⑤地震⑥火山⑦海啸. A.①②③B.④⑤⑥C.④⑤⑦D.①③④ 6 . 灾区人们最期盼的天气是() A.B.C. D. 7 . 强降雨天气的成因是()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南北跨纬度大 D.地形复杂多样 8 . 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不利。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空气质量指数的是() A.用煤炉做饭B.焚烧秸秆肥田C.植树造林D.增加私家车数量 9 . 下列选项中,不利于保持空气洁净的是()

目前应用的温度场的数学模型综述

目前应用的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1、冶金过程温度场建模,采用瞬态温度场有限单元法。通过曲线拟合方法, 获得了温度与 各物性间的关系, 建立了变物性熔渣冷却温度场数学模型, 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对富硼渣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有限元法的应用范例: 1)动态分析:计算结构的固有属性,以及动态载荷下的结构的各种响应和动应力,动 应变等; 2)热分析:计算在热环境下,结构或区域内部的温度分布和热流,以及由热引起的热应 力和热变形; 3)其他 离散: 数学上,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离散化的手段把微分方程或者变分方程变成袋鼠方程进行求解。 。。适合处理形状复杂的结构 。。复杂的边界条件 2、高炉炉衬砌体结构温度场的数学模型:根据几何对称性,基于三维结构图,数学模型主 体为描述控制体内三维变物性稳态热传导方程 3、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应用的是统计回归法。以镇漓试验路连续2a实测的气候数据和路面温度场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精度更高的路面温度场模型,尤其提高了较深处路面温度的预测效果。 1)测试方案 2)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分布回归法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路面温度影响的显著程度。本文温度沿深度的衰减因子采用乘幂函数

采用分段函数建立了温度场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温度数据相关系数R2达到0.92,能预测0~38cm任何深度的路面温度,改善了以往模型在较深处预测精度差的问题;( 2) 气温太阳辐射等环境因素对路面温度影响有明显的延后性,层位越深则延后时间越长,就此提出了不同路面层位气温和太阳辐射影响的延后时长;( 3) 路面温度受气温太阳辐射的影响而产生波动,波动的幅度随深度增加而衰减,采用乘幂函数H-i作为温度衰减因子,表征不同深度路面温度波动幅度的差异更为合适。 3、GA和BP 网络模型的建立:基于GA (遗传算法)结合BP网络的智能算法建立了钢坯表 面温度模型, 并且提出了利用BP 算法进行在线补偿的机制, 使模型预报精度进一步提高。 本文在BP 网络的基础上把输出端信号通过延时环节反馈到输入端, 从而形成动态BP 网络。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同步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2.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4.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 )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喜马拉雅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 5.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 )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 C.地势高低的影响 D.现代工业的发展 6.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 A.湿度、风力 B.气温、降水 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9.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 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 )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 B.地处回归线降水一定稀少 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 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11.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2.读夏季等温线图(图3-15),判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图3-15夏季等温线图 A、B两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 答:。 图3-18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写出图中①~⑥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②③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