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血小板配型的一些问题——为何会血小板输注无效

关于血小板配型的一些问题——为何会血小板输注无效

关于血小板配型的一些问题——为何会血小板输注无效
关于血小板配型的一些问题——为何会血小板输注无效

关于血小板配型的一些问题——为何会血小板输注无效

1、长沙血液中心副主任李忠表示,为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输注疗效,从2013年8月5日起,在供血辖区内,针对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长沙血液中心提供特殊血小板基因配型业务。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成分,当患者因各种原因造成血液中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严重出血时,必须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由于献血者和患者的血小板抗原不匹配,患者输注血小板后,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因此,输注不能提升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不能有效解决出血症状而危及生命。长期、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大约有27%左右可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多为血液病患者和肿瘤患者。

2、人们都知道输血之前需要配型。红细胞输注前配型主要有ABO 和Rh系统血型配型。血小板表面有多个具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原系统,因此在血小板配型中,除了ABO血型配型外,要根据患者的同种免疫状况,还可能需要进行HLA-I抗原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 抗体)的配型。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血小板同种免疫的发生率高于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发生率。在血小板同种免疫中,80%以上涉及HLA-I 类抗原,约5%涉及HPA抗原。如果多次输注未配型的血小板,就可能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通常,输注血小板只考虑选择ABO血型相同的血小板,却很少想到做血小板配型。如果不做血小板配型,只选择ABO血型相同就输注血小板,尤其是随机输注以手工方法分离制备的血小板制剂时,输注一两次效果可能还不错,但是输注次数多了效果就难说了。有同种免疫史的受血者,包括多次输注他人提供的随机血小板、红细胞、干细胞或器官移植以及妊娠,甚至有早孕流产史者,可能发生HLA-I 抗原或血小板抗原的同种免疫反应,在血清中产生血小板的同种抗体。产生抗体的频率和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输注的量和次数。一般输注的次数和量越多,产生抗体的频率就越高。当体内血清中产生了抗体的人再次输注未配型的血小板后,就可能发生血小板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

应,反应的结果是血小板遭到迅速破坏,从而出现血小板输注后计数不仅不升高,反而会降低的现象。

因此,我们在加大推动和广泛应用血小板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它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立竿见影式的输血效果和医生能否掌握治疗的主动性等。为了预防和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医生在决定输注血小板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输注需求,为患者争取适合的血小板制剂。对需要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在申请输注血小板时首先就要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以便对已经发生了同种免疫的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对于已经多次输注过血小板者,再次输注血小板时,也应该申请输注血小板配型相合的机采血小板制剂。对于输注血小板后效果不明显者,甚至血小板计数不升反降的,在排除非免疫因素之后,应该考虑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血小板配型。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并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患者在多次输血(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妊娠及器官移植后,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我们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治疗与预防措施等综述如下。 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一般认为:患者至少连续2次输注足量随机ABO同型血小板后,没有达到适合的CCI值,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目前临床判断PTR的依据主要有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PPR或PR%,以下简称PPR)和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以及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由于血小板输注后患者出血症状改善程度不易量化,故以PPR和CCI作为量化的判断依据[1]。根据输注前1h和输后24h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以及输入的血小板数量,计算PPR和CCI。计算公式为[2]:PPR=(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输注血小板总数×P)×100% 其中,血容量=体表面积×2.5,P=2/3;CCI=输后血小板增加数(个/μl)×体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总数(×1011)其中,体表面积=0.0061×患者身高(CM)+0.0128×患者体重(kg)-0.01529。若24h CCI<4.5×109/L或PPR<20%判断为PTR,也有以输后1h的CCI<7.5×109/L或PPR<30%作为判断标准。CCI 30 ×109/L 相当于PPR 100%,CCI

血小板无效输注管理程序

血小板无效输注管理规程 1.目的 为规范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的调查、处理,并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处理 3.职责 3.1经治医师:负责血小板无效输注的诊断和治疗 3.2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协助经治医师分析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的原因、参与制订预防措施,并根据临床需求供给适合的血小板制品 4.管理要求 4.1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 4.1.1血小板质量:血小板数量不足,白细胞污染多,保存袋透气性能差,保存温度不当。 4.1.2非免疫因素:发热、感染、脾肿大、活动性出血。 4.1.3免疫因素(同种免疫):HLA抗体(占80%),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ABH抗体。 4.1.4操作不当:①在血小板产品外增加了不透气的密封外包装袋; ②血小板误入4℃冰箱临时保存,导致血小板失去活性或破坏;③血小板输注前静置放在工作台面时间过长,导致血小板聚集或被激活; ④在血小板制品中加入药物,导致血小板被破坏;⑤血小板输注时间过长。

4.2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调查 4.2.1 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应首先调查是否存在血小板损耗过多的非免疫因素。 4.2.2 如果没有发现明显非免疫因素,也未发现有操作不当的情况,则应怀疑是免疫机制其作用,并做HLA抗体分析。 4.2.3 淋巴细胞毒试验不能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故不是最敏感的检测方法;可以采取细胞毒性加非细胞毒性HLA抗体初筛试验,合适的组合是淋巴细胞毒试验加淋巴细胞或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或ELISA试验。 4.2.4有研究表明血小板抗原的单克隆固相法优于淋巴细胞毒试验,但难度大。 4.3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对策 4.3.1如果全面血清学检测未发现HLA抗体,则不必输注HLA相合的血小板。 4.3.2已经输注HLA相合的血小板,应当密切观察输注之后的效果。预防性输注最好做输血后1h和24h的血小板计数。效果不好要寻找原因,包括非免疫因素、HPA不和以及ABO不和等。 4.3.3有学者认为HPA抗体虽然发生率低,但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比HLA抗体更为常见。 4.3.4理想的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应包括HLA和HPA均能达到配合,但HPA定型用的抗体血清来源困难。 4.3.5有些患者发生了HLA/HPA同种免疫,又找不到合适供者,处理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 血小板输注对于各种血液病中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症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反复多次血小板输注,可引起血小板的无效输注。约有20%~50%白血病患者,80%的再障患者长期输注血小板后输注无效 [1]。不仅如此,血小板输注后还会引起发热反应、输入后紫癜等并发症。了解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病因及治疗,对于血液病患者,尤其是骨髓衰竭的患者是十分必要的。 1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有关概念 111 血小板无效输注是指病人在输注血小板后没产生/适当的反应0,即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一般认为:病人至少连续两次输注足量随机血小板后,没有达到合适的CCI值,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判断依据主要是输注后血小板纠正计数增加指数(CCI)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 [2]。其中,CCI按下式计算:CCI=(输注后PLT-输注前PLT)/Ll@体表面积(m2)血小板输入量@1011 式中,体表面积=010061@患者身高(cm)+010128@患者体重(kg)+0101529。若输注1小时后,CCI<7500/Ll,12小时后CCI<6000/Ll,24小时后CCI<4500/Ll,则可认为输注无效。 PPR的计算式为:PPR=(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100%输注血小板总数@P式中,血容量=体表面积@215,P=2/3。若输注1小时后,PPR<30%,24小时后PPR<20%,则可认为输注无效。运用CCI或PPR可以减少判断的主观性。但是由于这两个指标还受是否过滤清除白细胞及患者身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应血小板的输入效果。故建议用血小板输注后增值的回归分析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但是目前这两个指标仍然是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最常用指标。 112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应以临床出血症状的改善为主,如输注血小板后出血减少或停止等为主要证据。113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以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和凝血酶原时间为主。2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在血小板质量必需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影响其输注疗效的原因有两大类: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 211 免疫因素血小板携带多种抗原[3],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特异性抗原,如HLA-A、B、C,还存在有ABH、MN、Lewis、I、P等抗原。其中,HLA-A、B、C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二者既可从血浆中吸附,又可以内源性合成。另一类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具有独特的型特异性,并构成血小板膜结构上的一部分。1990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国际输血协会(ISCH/ISBT)召开血小板血型学研讨会,确诊了血小板5个特异抗原系统,即HPA-1、HPA-2、HPA-3、HPA-4、HPA-5。 21111 HLA抗体 HLA抗体的形成是免疫致输注无效最常见原因,约占免疫因素的80%,所有病因的1117%。主要与HLA-?类抗原有关。反复输全血、未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剂及血小板制剂,特别是曾输注多个供者的混合白细胞制剂的患者,体内可产生同种异型HLA抗体,输注血小板时,由 于血小板表面表达HLA-?类抗原,所以供者血小板可能与受者体内相应的同种抗体结合,而被破坏和快速清除,导致输注无效。 21112 HPA抗体血小板抗原的多态性是由单一核苷酸改变或一对碱基的置换引起个别氨基酸的不同而形成的。是由常染色体双等位基因以共显性模式遗传控制的[4,5]。由于其携带有高频率基因,所以不相容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是不多见的。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输注无效约占所有病因的211%。携带多种HLA抗体的病人有25%形成了HPA抗体。21113 ABO 血型抗原不合血小板输注初期ABO血型不合对血小板输入效果影响不太大,随着输入次数的增多,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将逐渐上升。另外,不相合输入者的ABO抗体效价高低与输入

输注血小板护理(文书特制)

血小板输注护理 一、严格执行医嘱 1.核对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输注剂量。 2. 血小板应避免剧烈摇荡,以免血小板释放ATP发生不可逆的聚集或破坏。从而影响输注效果。 3.血小板在领取后应尽快输注,以免降低血小板的功能,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为宜,一般80~l00滴/min。手工分离的血小板必须在24 h内输注,机采的血小板可在22℃振荡保存3~5 d。 4.在输注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过敏反应,如发 生过敏反应,应减慢输注的速度,遵照医嘱,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5.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的血小板。6.观察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效果,血小板输注后出血停止和出血时间缩短,尤其是输注后的l h和24 h的血小板计数都增 高时,说明输注剂量和治疗都有效。 二、输注时的护理 1.严格检查血小板外观。正常的血小板呈淡黄色、云雾状,形状呈园盘状。当血小板透过光源轻轻旋转时,会出现一种漩涡现象的能力,当血小板遇低温、体外保存时间延长、乳酸堆积导致pH值降低时,血小板由圆盘状变成球状,失去 漩涡现象的能力。一般当细菌污染量>107 cfu/ml时,漩涡现象也会消失。如发现异常,按不合格血小板处理。2.输注前轻轻摇动血小板袋,使袋内血小板混匀3.选择标准滤器输注。选用孔径170μm的标准滤器进行输注,不能用小孔径的滤器,因会阻滞部分血小板,而影响 输注效果。4.缩短冰冻血小板解融后存放时间。血小板出库后,由于温度、振动方式等发生变化,要求冰冻血小板从解融完毕到患者输注完毕最好在40 min内完成;洗涤后的血小板从洗涤完毕到患者输注完毕不得超过4 h;多个单位离心法备的血小板如果没有放置在专用袋内短时间内使用,放置过久有细菌污染的可能,要求从制备完成到患者输注完毕,必须在24 h内完成。为了缩短时间,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一是和用血单位临床电话联系,如果患者正在输用某种药物不能即时停止,就等患者药物快输完时对方电话告知,发血科人员计算好融解和路途中所用时间后,开始融解冰冻血小板。二是要求不论哪种方法制备的血小板,取回病房后,护士应立即给予输注,输注速度宜快,以病人的最大耐受力输注,要求一治

正确对待血小板输注无效

正确对待血小板输注无效 最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个问题,临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给患者输入血小板,第2-3天后复查血小板无显著上升,甚至还明显降低,临床医生会首先质疑血小板检测是否准确?我接到电话即调出检测当天血球分析仪的质控记录,提示室内质控完全正常,也不存在设备故障等因素,所以基本排除检测结果不准确;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血小板数量不增长?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个病例及分析: 【临床病例】 患者男性,72岁,房颤病史10余年,实施微创双极射频消融Minimaze术+心脏表面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术后4小时,患者出现心电图ST段进行性抬高,频发室颤,血压下降。虽经300J非同步电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但心率及血压不能维持,即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辅助。患者年纪偏大,术前有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心肺复苏术(CPR)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第1天,血小板(PLT)为62.5×109/L。考虑到IABP对血小板的破坏,ICU的医生为患者常规申请了10个单位的血小板,输注后PLT为60×109/L,再次常规输注10个单位血小板后。第2天,PLT降至25×109/L,临床医生凭经验直接向血库申请了配型血小板,输后PLT上升显著,由25×109/L升至116×109/L,其后患者输注的均为配型血小板。 【分析与措施】 1.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概念: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未见血小板计数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 2.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判断 (1)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主要是观察临床出血表现是否得到改善,血小板升高程度只能作为参考指标之一。由于输入的血小板进入患者血液循环后,血小板计数会在短期内有明显升高,但很快游离到出血部位参与止血而被消耗。因此,测定输注后1小时的血小板计数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而24小时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升高并不明显。 (2)预防性输注的疗效判断: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的出血表现,因此主要是观察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升高的情况,测定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的血小板计都很重要。如果1小时后的血小板计数升高明显而24小时后又迅速下降,则说明血小板存在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研究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研究 血小板是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关键的血液成分,临床上发生血小板数量不足和功能缺陷时,输注血小板血液成分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是重复输注血小板后,机体内血小板数量升高幅度不理想,甚至有患者再次表现出血倾向,带给临床治疗上的困难,这就叫做”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er)PTR。本文就PTR的判断标准、引发原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标签:血小板;输注 目前,输注血小板已作为预防和治疗由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所致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但30%~70%的患者可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1-2]。并且长期困扰临床的是患者经多次输注血小板后,机体可能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PTR)[3]。 1 PTR的定义和判定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在血小板输注指南中将PTR 定义为:最少2次ABO 血型相配合而且贮存时间不多于72 h的血小板输注后,输注效果不理想[4]。临床上,因为输注效果评价无数量指标,所以目前多数以血小板恢复率(PPR)与输注后血小板数值纠正增加指数(CCI)作为量化的判断标准。这里,全血容量=体表面积×2.5,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判断依据:据输注前1 h和输后1 h(或24 h)患者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值和输入的血小板数量,测算PPR 和CCI,若1 h CCI<7.5 ,24 h<4.5 可判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或1 hPPR <30%,24 h<20%也可判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5]。导致血小板输注效果不良的常见原因之一是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6],尤其是重复输血的患者,其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可达31%~63%,而且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多,阳性率还会进一步升高,继而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7]。 2 PTR的原因 文献报道,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可能与发热、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脾肿大、反复输注血小板和骨髓移植等多种因素有关。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非免疫因素与免疫因素。 2.1非免疫因素包括发热、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qulation,DIC)、脾肿大、血小板质量问题等。 2.1.1发热感染发热是引起PTR的重要因素,原因是可减少血小板存活期。 2.1.2 DIC原因则是导致血小板消耗过多。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血液输注无效主要指输注的血液成分对机体不起作用,如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不升高或者降低。输注红细胞后,血色素升高达不到预期,这种现象统称为输注无效。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和PPR(血小板回收率)未能达标等。 CCI=(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输入的血小板总数(1011),CCI≥10输注有效,CCI<10提示输注无效。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为输血后1小时测定值。PPR(%)=(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W(kg)×0.07/输入血小板总数×F,输注后1h PPR<30%,24h PPR<20%,则考虑输注无效。(F:血小板通过脾脏后实际进入循环血液的矫正系数,脾脏功能正常者F=0.62,无脾患者F=0.91,脾肿大患者F=0.23) (一)原因 非免疫因素: (1)血小板的质量 (2)发热感染 (3)脾肿大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药物 (6)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相关因素 (7)自身抗体 免疫因素 (1)血小板相关抗原(HLA-I类抗原和ABH抗原)(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 (3)AB0血型不合 (4)血浆蛋白同种免疫和免疫复合物 (二)对策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停用可疑药物 3、输注ABO同型的非库存血小板 4、血小板交叉配型 5、使用去白细胞血小板 6、血浆置换 7、免疫抑制剂8.自身血小板冰冻保存 (三)持续性无效的处理原则 1、小量、多次输注血小板 2、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3、使用抗纤溶药物 4、使用重组FⅦ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