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定量分析技术全套教案

定量分析技术全套教案

定量分析技术全套教案
定量分析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一) 定性分析

所谓定性分析,是对事物“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它主要是根据相关管理理论、有关专业知识,凭借已有的技术和经验,依靠人的观察分析及判断能力,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法,从研究事物质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所研究事物包含的成分、具备的特性、发展规律及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其分析过程和结论一般是用文字来描述的。

一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固有的规定性,我们要认识某种事物,首先就要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要认识这个事物所具有的内在性质和本质特征。因此,定性分析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开始,实际中很多问题的分析研究都是从定性分析入手的。作为分析和研究事物的质的特征的定性分析,无疑是一种最根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定性分析,能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现象的内在规律性。

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对各种现象的“属性认定(是对现象所固有的内在属性和基本规定性的一种判别)”、“类别归并(运用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与相似相通的其他现象联系起来,归为一类;同时与相背相异的现象区别开来,判为异类)”和“价值判断(以主体需要为标准,表达主体对于客体的肯定或否定态度和追求或舍弃的倾向)”。

定性研究主要运用比较方法(结构、功能、数量、质量、原因、外形、系统、纵向、横向、历史比较分析法等),作到同中求异,异中

求同。其中最主要的是横向比较方法、纵向比较方法、理论与事实比较方法。

(二)定量分析

所谓“定量分析”,是对事物“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 运用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数学图形等, 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计算和求解, 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或对几个事物的某些性质、特征、相互关系从数量上进行对比分析。定量分析以数字为语言来对各种现象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通常用“数量”来加以描述。

定量分析是教我们“识数”的。

定量分析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它用量化的标准去测量事物, 用数量的方法和工具去分析事物, 并用大量的数据去支持其论断,因此,它可以更加准确、科学地揭示事物内在的特征和规律,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便于我们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理清事物间的关系,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提高预测和决策的科学性。

定量研究是很多科学家、思想家追求的目标(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也是各学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一种潮流。

(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优缺点

1、定量分析比较准确、清晰。定性分析则比较直观,容易被大众理解,但是比较模糊。

2、定量分析工作量大,花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比定性分析多。

3、定性分析依赖个人(或群体)的经验、能力和水平,其标准常常因人而异,往往带有主观任意性。定量分析则比较客观,随意性较少。

4、借助图表、曲线可以把定量分析的结果直观地描述出来,使之既清晰又容易理解。

5、利用模糊数学、统计数学的理论或其他数学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相互转换。

定性分析多用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需要形象描述和比较的情况。而需要精确地反映某些对象的数量关系时,应该用定量分析。

二、定量分析的重要性

1、数字往往是概括、简化问题的便捷方式,数字反映问题往往比文字更直观、更明了,它往往能把一些用文字难以描述的复杂问题直观、明了地反映出来。

2、在实际工作和研究中,数据最容易产生,且更常被人们利用。社会调查是人类认识社会的重要武器,而社会调查的结果往往是大量的数据。

3、数据往往比文字更具有说服力。

数据无处不在。有一些读数能力,掌握一些数量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能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理清脉络,找出关键因素,把握问题的关键,使问题清晰简化,有助于管理者作出更加英明的决策,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准确、有效。

第二节管理定量分析的主要内容

和管理学密切相关的量化分析学科,一门是统计学,一门是运筹学。

统计学是一门数量分析的方法论科学,是人类分析数据,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数量分析方法广泛用于社会、经济、天文、生物等各个领域。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广泛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中提出的专门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化依据。显然,运筹学是解决“最优化”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主要研究诸如“在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限制下,如何合理安排计划,以使某一目标达到最佳?”或“目标既定的前提下,如何安排计划,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等问题。

本课程从管理学的要求出发,以系统工程的理念为基础,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把统计学和运筹学中与管理关系密切的数量分析方法融合在一起,系统地加以介绍。全书内容包括:调查与统计描述、概率与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动态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预测、决策、最优化方法等内容。

第二章调查与统计描述

第一节搜集资料——调查

调查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开展社会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是量化分析过程的开始。

一、调查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二、调查的组织形式

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可分为?

??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

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

??

??个案调查

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普查

(一)普查

普查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它主要用来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资料;为国家制定或修改重大方针政策、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普查工作面广量大,需要动员较多的人力、物力,组织工作比较繁重,因此不宜经常进行。与其他调查方式相比,普查要求更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行动。组织普查必须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统一的调查期限、统一的调查方法、调查步骤、统一的调查项目、统一的资料整理原则和整理方法、统一解释权归属等。

(二)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搜集资料,

借以了解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研究对象总体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这些单位往往在研究对象中虽然数目不多,但就所调查的指标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

重点调查的调查单位少,可以调查较多的项目和指标,了解较为详细的情况,取得资料也及时。当调查任务只要求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总体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但必须指出,并非所有的总体都可以进行重点调查。而且,重点调查的结果通常不能用来推算整个总体的特征。

(三)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典型调查的主要特点是:1、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调查单位少,可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调查的时效性;2、典型调查机动灵活,能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搜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数字资料和文字资料;3、典型单位是调查人员有意识地选择出来的,对其进行调查,往往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代表性较高的资料。但是,典型调查的结果往往因人而异。在所有调查方法中,典型调查是受人们主观意识影响最大的调查方法。

典型调查主要用于:1、分析新事物,反映新情况、新问题;2、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3、可据以推算研究对象总体的特征,可用来补充和验证全面调查的数字。

(四)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以被抽取的那部分单位的

数量特征为代表,对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作出推断。

抽样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2、根据部分单位(样本)的指标数值可以推断研究对象整体的指标数值。

3、抽选调查单位时要遵循随机原则。

4、抽样调查必然会产生抽样误差,但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并可加以控制。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非常广。原则上,在任何场合,对任何总体,都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方法来取得所需资料;在某些特殊场合,甚至还必须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在所有调查方法中,抽样调查是最具科学性的一种。

(五)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是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方法。在这里,特定的对象可以是某特定的事件、组织、群体、家庭,还可以是某个人。个案调查的优点是研究深入细致、灵活多样,内容全面系统,局限性在于资料对整体缺乏代表性,不能据以推断整体特征,而且只能进行定性分析,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目前,个案调查在犯罪研究、民政工作、信访工作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二节分配数列

一、分组

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结合数据本身的分布特征,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组成部分。

分组的原则?

??—不交叉—互斥性—不遗漏

—完备性

某校学生身高统计表 身高 学生人数

1.4~1.6 1.6~1.8 1.8~

2.0 2.0以上 13 158 127 2 合计

300

如:某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组资料如下:(整理的重要性)

家庭人均收入 人数 800以下 800~3500 3500以上 60 420 20 合计 500

二、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在分组的基础上,将所有数据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数据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配数列,也叫做变量分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分布在各组的数据个数叫次数,或称为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做频率,或比率。

家庭人均收入

人数 500以下 500~2500 2500以上 30 350 120 合计

500

变量数列?

??组距式变量数列单项式变量数列

1、单项式变量数列

单项式变量数列是将每一个数值列为一个组而编制的数列。它主要适用于数值变动范围不大的离散型变量。如:

表2-2-1 某班学生年龄统计表

年龄 学生人数(次数) 比重(频率、比率) 18 19 20 21 22 2 5 20 18 5 2/50 5/50 20/50 18/50 5/50 合计

50

1

2、组距式变量数列

组距式变量数列是将若干个相邻的数值合并为一组,使每个组都有一个数值变动范围的数列。这种形式的数列主要适用于数值变动范围较大的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如:

表2-2-2 某班《定量分析方法》成绩统计表 《定量分析方法》成绩 学生人数

比重 90—100 80—90 70—80 60—70 60以下

3 15 19 11 2

3/50 15/50 19/50 11/50 2/50

合计

50 1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1、整理原始资料(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全距=最大数值-最小数值x x min max -=

2、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确定编制单项数列还是组距数列)

3、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

(1)确定组距和组数

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 组距全距

组数=

(2)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 (3)确定组限与组中值

组限???下限

上限

组??

??

????下开口组上开口组开口组闭口组

对连续型变量分组,为了保证分组的完备性,做到不遗漏,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必须重叠。对离散型变量,组限最好不要重叠,当然也可以不重叠。在组限重叠的情况下,确定组限所在组的原则为“上限不在组内”。

如对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可分为:

99人以下 100—299人 300—599人 600人以上

组中值是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它代表各组数值的平均水平

或一般水平。当然,前提是各组的数值在本组范围内呈均匀分布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

组中值=2

本组下限

本组上限+

对于开口组,在计算组中值时,假定它的组距与邻组的组距相等,首先按邻组的组距确定假定的上限或下限,然后再计算它的组中值。

三、次数分布的表示法

次数分布的表示法??

?

??

?????

??????????饼图曲线图折线图直方图条形图统计图统计表

1、统计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数列

表2-2-3 某企业职工政治面貌统计表

××年×月×日

政治面貌 职工人数 比重 中共党员 共青团员 民主党派成员 群众 16 25 2 57 16% 25% 2% 57% 合计

100

1

资料来源:×××

其中,表2-2-3为表号;

统计表的标题、时间、地点等为表头;

表中的第一行为标识行,它说明表中各数据所反映内容;

表中的2~6行为主体行, 它是统计表的主体内容;

如果是引用间接资料,则还要通过表尾说明资料的来源。

2、统计图

(1)条形图

条形图是用长条的高度来表示各组的次数或百分比,而长条的宽度没有意义。长条既可平行于横轴,又可平行于纵轴。如果变量的取值只有类别之分,而无顺序可言,则长条可按任意次序排列,且长条一般是离散的。如:

如果变量的取值既有类别之分,又要考虑顺序,则长条可以是紧挨着的,也可以是离散的,但长条必须按顺序排列。如下图所示:

老中青不及格及格中良优(2)直方图

50 60 70 80 90 100

直方图以长条的面积来表示次数或频率,以长条的宽度表示变量的取值范围(各组组距),以长条的高度表示次数密度或频率密度。

次数密度=组距次数

, 频率密度=组距频率

直方图一般用于组距数列资料的表示。 (3)折线图

50 60 70 80 90 100 (4)曲线图

(5)饼图

图3-3-6 饼图

在饼图中,通常用圆形代表研究对象的全体,用圆瓣代表对象中的某一组成部分,其面积大小代表该组成部分在研究对象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在制作饼图时,只要将各组成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乘以360°,得到各圆瓣的圆心角度数,即可绘制饼图。

四、累计次数

累计次数?

??向下累计向上累计

1、向上累计,又称为较小累计制,是将各组次数或比率,由数值低的组向数值高的组逐组累计,向上累计表明各组上限以下所包含的次数合计或比率合计。

2、向下累计,又称为较大累计制,是将各组次数或比率,由数值高的组向数值低的组逐组累计。向下累计表明各组下限以上所包含的次数合计或比率合计。

表3-3-4 某班《统计学》成绩统计表

《统计学》 成绩 学生 人数 比重 向上累计 次数 向下累计 次数 向上累计 频率 向下累计 频率 90—100 80—90 70—80 60—70 60以下 3 15 19 11 2 6% 30% 38% 22% 4% 50 47 32 13 2 3 18 37 48 50 100% 94% 646% 26% 4% 6% 36% 74% 96% 100%

合计

50

100%

-

-

-

-

不论是向上累计还是向下累计,最后一组的累计次数都应等于总次数,而最后一组的累计频率都应等于1(100%)。

五、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

?

?

???

形分布形分布、反形分布:正形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钟形分布:对称分布、

J J J U 1、钟型分布——“两头小、中间大”

2、U 型分布——“两头大、中间小

3、J 型分布——“一边大、一边小”

第三节 集中趋势测量法

一、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

?==∑∑∑资料已分组加权算术平均数:资料未分组简单算术平均数:f xf

x n x x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

例如,现有一组数据:{ 79,52,68,85,93,77,82,86,74,80 }。

x =

n

x x

x n +++ 2

1

6.7710

80

748682779385685279=+++++++++=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x =

∑∑f

xf

其中,x 代表各组的数值(或组中值),f 代表各组的次数。 例: 某班《统计学原理》成绩统计表如下,求该班学生的平均成绩。

表2-3-2 某班《统计学原理》成绩统计表 《统计学原理》成绩 组中值

学生人数

比重 90—100 80—90 70—80 60—70 60以下 95 85 75 65 55

3 15 19 11 2 6% 30% 38% 22% 4% 合计

50

100%

解:该班学生的《统计学原理》平均成绩为:

x =

∑∑f

xf 2.7650

3810

21119153255116519751585395==++++?+?+?+?+?=

(分)

注意以下几点:

1、若变量数列为一组距数列,则上式中的x 用各组的组中值来近似地代替。这样计算出来的平均数只是真实平均数的一个近似值。

2、各组次数f 对各个数值在计算平均数时所起作用的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把它称为权数。

3、在各组次数f 同比例增加或同比例减少的情况下,只要x 不变,则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也不变。因为在各组次数f 同比例变化的情况下,各组频率

f

f

并没有发生变化,整个数据的结构不变。由此可知,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

值大小实际上是受各组数值大小x 和结构相对数两个因素的影响,各组频率

f

f

才是真正起权衡轻重作用的因素。

例:某车间工人按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分组资料如下,试求平均合格率。

产品合格率(%)x i 工人数(人)f i

产品数(件)f i /

70~80 80~90 90~100 6 30 28 200 1200 800 合计

64

2200

解:x =

∑∑f

xf

28

30628%9530%856%75++?+?+?=(错误)

x =∑

∑''f f x 8001200200800%951200%85200%75++?+?+?=(正确) 4、平均数的权数不是人们任意确定的,而是由实际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所决定。在由相对数和平均数计算其算术平均数时,首先要考虑到该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认清其分子、分母是什么,然后选择其分母指标为权数。

5、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容易受到极大值的影响。

如:{ 200,350,410,580,630,790,840,920,1030,10000 } x =1575

(三)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

(1)算术平均数与数据个数的乘积等于各个数据的总和。即:

∑=x x n , ∑∑=xf f x

(2)若各个数据都加(减)任意数A ,则平均数也要加(减)A 。即:

A x A x ±=±

(3)若每个数据都乘(除)以任意数A ,则平均数也要乘(除)以A 。即:

x A Ax =,

A

x

A x = (4)各个数据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0。即:

0)(=-∑x x , 0)(=-∑f x x

二、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又称为“对数平均数”,它是n 个数据x 1,x 2,…,x n 的连乘积的n 次方根。几何平均数特别适合于计算平均速度。

1、简单几何平均数

简单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G n

n

x

x x ??=? 2

1

=n

x ∏

两边取对数则有:lgG=n 1(lgx 1+lgx 2+…+lgx n )=∑=n

i i x n 1

lg 1

例1、某厂生产某种产品需经过三道工序,三道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92%、98%,求该企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解:企业产品的总合格率为95%、92%和98%的连乘积。因此,平均合格率为:G =n

x ∏=

3

%98%92%95??=94.9684%

例2、某地区2004年的工业总产值比2003年增长6%,2005年比2004年增长8%,2006年比2005年增长3%,2007年比2006年增长5%。求该地区2004至2007年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年平均增长率为1%105%103%108%1064-???=G

2、加权几何平均数

若数据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则它们的几何平均数为:

=

G ∑∏f

f

x

例3、一笔存款在银行存了7年,其中有1年的利率为3.14%,有2年的利率为2.76%,有4年的利率为3.68%,求平均利率。

解:设存入N 元钱,则7年后的本利和为:

N ???%68.103%76.102%

14.1034

2

所以,平均利率为1742%68.103%76.102%14.103-??=G

几何平均数的特点:

①数列中有数值为零或负数,就无法计算几何平均数; ②它受极端值影响较小;

③几何平均数的应用范围较窄,它适用于反映特定现象的平均水平,即现象的总量不等于各数值的总和,而是等于各数值的连乘积的情况。

三、中位数(M e )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就称为中位数。中位数把一组数据平均地分为两半,一半数据比它大,另一半数据比它小。由于中位数居于一个数列的中间位置,因此,有时也可用来代表研究对象总体的一般水平。中位数用M e 来表示。

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 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精品教案全册

青岛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精品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新年过,新的学期又来临,为使今后工作做得更好些,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特对本期教育教学工作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总的奋斗目标: 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新特”理论,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讲文明、守纪律的”四有新人”;同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为四化建设学好科技文化知识和各项本领,学习实用科学技术,为顺利进入20世纪取得通行证而努力学好电脑知识。 二.具体措施: (1)狠抓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思想教育入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树立浓厚的学风,为搞好教育工作铺平道路。 (2)认真坚持教学”六认真”。从深钻教材入手,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从而使备课能指导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得心应手;同时,认真讲课,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还有要加强作业批和单元考查考核的力度。做到作业全批全,每单元组织考试,并认真批改、评讲。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好的、差的,分层对待,以适应普九教育的需要,使每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从而使总体水平和整体成绩。 (4)加强教师的自修,特别是教育教学方法艺术上的进修,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水平,啬教学中的趣味性乐趣性,寓教于乐,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让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练习,真正做到精讲多练。 教学计划. 2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3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3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4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5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5 第二章:学会操作计算机. 8 第5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8 第6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9 第7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9 第8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 11 第9、10课时初识Windows XP与鼠标操作. 11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直观图片、详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

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 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并回答案例分析: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解析

第一单元: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社会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及对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探讨信息、信息的特征和信息技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 难点:信息社会中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学们感到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方法越来越多样,途径越来越广泛,信息的广泛交流加速了人和社会的了解,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教学 1、信息: 简单的说,利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报道等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时效性与价值性 (4)真伪性 (5)可再生性 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获取、传递、识别和应用的相关科学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1)计算机技术 (2)通讯技术 (3)微电子技术 (4)传感技术 3、信息社会 最为现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因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灵活、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遵守信息的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 4、小结 5、布置作业: 寻找身边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事情 6、板书设计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信息技术 四、教学反思

(完整版)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课时二十八第二节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多媒体作品的表现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2.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 3.通过赏析多媒体作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教学重点赏析多媒体作品。 教学难点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 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情境启发、自主探究、协商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作品。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Flash、Ahthorware、Visual Ba sic。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引发学生认识多媒体及其制作工具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的美” “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你体会到了吗?让每 个读者都能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才是诗歌的魅 力所在.让我们再次去感悟吧。 投影:多媒体作品再别康桥 教师: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两次欣赏有区别?分享 你的收获与感受。 学生热烈讨论并回答问题。 Flash 作品 《再 别康 桥》 第二环节赏析作品,通过多媒体作品《剪纸艺术》强烈的艺术美感再次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学习的欲望,并了解熟悉 教师:大家肯定都体验到了多媒体作品非凡的表现魅力!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元素,当然要比单纯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多。同学们肯定还意犹未尽吧,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剪纸艺术》,大家要带着以下问题仔细欣赏,并填写表格。 作品名主要栏包含元交互操总体印

构成多媒体作 品的基本元素 称目素作象 注: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动 画和视频等元素。 学生欣赏多媒体作品《剪纸艺术》。 学生展示完成的表格,老师协助完成。 作品名称主要栏 目 包含元 素 交互操 作 总体印 象 剪纸艺术概述 溯源 种类 工具 文本 图像 声音 动画 通过超 级链接 实现页 面之间 图文并 茂声画 俱佳 Power Point 作品 《剪 纸艺 术》

(2020年编辑)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完整全套教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内容分析 “技术的价值”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其中包括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技术与人体现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价值。 技术与社会体现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涵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 技术与自然体现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 教学重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通用技术课程,虽然他们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所以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技术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特别是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较陌生,难于理解。因此教师要当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案例分析和探究讨论的过程,理解技术的含义和技术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技术价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技术,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解技术、需要技术和掌握技术的迫切需求。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策略:选择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鲜活有趣的案例。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讨论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技术的价值所在。 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直观图片、详实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分配:2课时 (七)教学流程: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 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桂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主题一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任务一让我们感受身边的信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在哪里。 (2)通过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学生了解身边包含了哪些信息。 (3)让学生学会分析哪些是正确的信息,哪些是错误的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信息在哪里 (2)难点:正确与错误信息的分析 [教学准备] 投影(已制作好的“四季风景画”、“北斗七星”图、“交通信号灯”图、“小明的记录图”、优美的乐曲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投影“四级风景画”、同时播放优美的乐曲,漂亮不漂亮?从这四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那么什么叫信息呢?信息又在哪里?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感受身边的事物吧。(板书:任务一让我们感受身边的信息) 二、新授 1.请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什么叫做信息?我们周围的事物包括了哪些信息?(个别举手回答) 2.案例分析:观察“北斗七星图”、“交通信号灯”图,讨论我们身边的自然界,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3.小游戏:根据《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自己编一首关于夏天、秋天、冬天的信息的儿歌。让学生感受四季的信息。 4.投影“小明的记录图”,让学生指出哪些是正确的信息?(记录的信息符合事物的原貌)哪些是错误的信息?(记录的信息不符合 事物的原貌)并说明为什么。 三、想一想 1. 你观察过身边的自然现象吗?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信息呢? 2. 我们平时看电视,会得到那些信息呢? 3. 人本身包含着信息吗?请观察你的同桌,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四、小结 经过一番讨论,自己有什么感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怎样找到更多的信息,了解用人体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 (2)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与思考,使学生明白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 之后获取信息。 (3)让学生明白借助各种工具,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 (2)难点:利用工具获取信息 [教学准备] 投影(已制作好的“人体五官图”、获得信息的表格、“《奇怪的大石头》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投影“人体五官图”,引出话题:明天我们就要去秋游了,不过如果下雨的话,就要取消秋游的计划。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明天下的天气情况呢?(板书:任务二让我们寻找更多的信息) 二、新授 1. 请全班学生讨论,通过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等器官,能获取哪些信息呢?并填表格(眼睛:能看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手:可以通过触摸感觉到物体的冷热,通过拎或挪感觉物体的重量等等)。 2. 小游戏: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通过看、听、摸、测量等方式,来获取教室的信息,并用卡片记下,看哪个小组的信息又多又准确。 3. 案例分析一:全班集体讨论“一分钟破案”故事中的这个大侦探是如何破案的,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4. 案例分析二:通过介绍古代测定时间的方法,激发学生借助各种工具来获得更有效的信息。并用多种方法来测量课本的长、宽、高。 5. 投影《奇怪的大石头》课文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演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相关资料的操作,让学生了解现在可以通过电话、计算机和网络搞笑的获得更多的信息。 三、说一说 阅读《盲人摸象》故事,思考:这个故事给了大家什么启发?如果忙人要正确的获取大象的全貌的信息,他该怎么做呢? 四、小结 经过一番的思考与讨论,你有什么感想?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青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案 第1课与电脑见面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初步学会使用鼠标的移动、指向、单击。 3、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教学难点:鼠标的初步使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本课时可以用计算机演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游戏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最喜欢课程。 介绍计算机的外貌时,可结合实物进行,让学生指着各部分介绍。 开机与桌面:主要让学生了解桌面组成,这里有许多新概念,学生难以一下子掌握,教师在这里主要是把“桌面”、“图标”“开始按钮”解释清楚,具体的一些概念留到后面课时里解决。 讲解使用鼠标时,鼠标的握法应让学生拿住鼠标感到舒服为好,并不一定要规定一个姿势,鼠标的移动让学生明白要紧贴工作台的表面移动;引导学生观察鼠标指针经过图标时、指向图标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鼠标的单击可结合单击图标、按钮进行,并让学生了解单击图标和按钮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关机的过程中,如计算机不是自动切断电源,一定要学生养成等出现“您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界面,才切断电源的习惯。教学参考: 1、如果计算机室中电脑是无盘工作站可用两课时来讲解。 2、学生很容易把桌面上的任务栏拖乱,如果在桌面上找不到任务栏,可以将显示分辨率改得更高,任务栏可能就会出现了。 第2课有趣的纸牌游戏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2、初步了解窗口的基本组成。 3、学会鼠标的拖放。 4、了解玩纸牌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了解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先复习开机的过程,再出示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问:怎么样才能找到纸牌游戏?引入从“开始”菜单进入纸牌游戏。 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是Windows较为常用的方法,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才一课时,鼠标的操作不熟练,学生难以将鼠标移到特定的选项上,所以教师因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 教师演示进入纸牌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入纸牌游戏及其它一些程序。 此课时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纸牌窗口的组成。介绍纸牌游戏的基本规则时,教师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注意讲清楚鼠标的拖放动作。教师可以演示鼠标的拖放过程,注意应让学生明白在拖动时不能松开鼠标。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 科学技术 区别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利用和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 “ 怎么办” 回答“ 是什么”“ 为什 么” 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联系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1、提交申请;2、受理;3、初审;4、公布;5、实质审查;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全套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全套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1.1.3技术与自然(教案)

3、技术与自然 自然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资源。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如技术使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成为可能,在保证自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地实现了自然为人所用的目的。 案例分析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前后建 造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 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 程。其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合巧妙,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完整、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益,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荷兰风车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 一个“低地之国”。几千年来,荷 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 仅要防止海水吞没国土,还要围海 造地,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要大量 排水,古代没有电力,荷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高达9m的抽水风车。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被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生产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帝创

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讨论 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抽水风车的转动使得荷兰从大海中取得近1/3的国土。请结合案例体会技术在人类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承受人类永无止境的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而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人类要改造和利用自然,更要爱护自然。 马上行动 分析技术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与同学交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填入下表。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阅读 造就“绿色”的技术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第1单元感受信息世界 第1单元教学内容要点 本单元是对全部教材的介绍。它旨在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增加娱乐知识,掌握如何用信息表达自己,并学习信息工具。教学内容以“周游信息世界”、“用信息表达自己”和“信息工具知道多少”的故事情节和游戏的形式分发 2,教学要求 1。感受信息的存在,发现信息,体验信息学会完全表达信息 2。掌握电脑的开/关操作,了解电脑的组成,以及鼠标的基本操作,如移动、点击、双击、拖动等。 3。通过规章制度教育,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中的相关安全知识,并教育学生养成正确实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教学方法 实践,合作探究,情景创设,任务驱动四、教师知识准备 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组成、连接和操作环境,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优化技巧、系统安装和各种教学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熟悉安全用电常识、机房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5,教学软件,硬件设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windows自带小程序六.教学办法 1。对于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可以以真实故事的形式介绍。为了理解各种硬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真实物体了解他们看到的东西,并且鼠标的操作可以使学生实际操作它。 3。游戏软件可以采用竞赛方式、挑战竞赛等形式。让获胜者谈论成功的技能。4.本单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采用竞赛方式激发兴趣。 七、班级安排 本单元共三个班,每个班1小时,共3小时 第1课浏览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感受校园里的信息,参观校园,找到信息2.掌握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感受信息的存在教学难点 体验信息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讨论和实践数据准备 计算机和多媒体广播系统教学过程1。介绍了 新班级的学生,校园里有许多单词、图片、活动和讲座,提醒我们时刻“注意安全”。你发现了吗? 2,学习新课 教师简介:信息就在我们身边,人们可以看到、听到和感受信息,可以思考和交流信息 1。任务探索:校园里有什么信息?分组到走廊、操场、图书馆和其他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课题: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性质 教学内容分析:技术的五个性质是指技术的基本特性。创新是设计的核心,创新源于核心技术的革新,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技术的专利性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学生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享有知识产权。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辩论、马上行动等活动,使学生:(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3)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5)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6)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的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创新、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难点)理解技术的5个性质,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我校学生关于申请专利的材料。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及检查作业

1、讨论及提问:技术的价值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2、上节课的作业完成统计及分析。 介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面对温室效应我们能做些什么?参考答案(多媒体课件) 3、上节课的两个链接查阅的同学请谈体会。 二、新授课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他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2、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 3、讨论 助听器的发明: ①、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 ②、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③、满足了什么具体需求————。 总结: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4、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计算机教案 第1课电脑的本领与家史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2、了解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3、了解电脑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 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建议: 信息(information):教师可以举例来说明:如欧洲足球锦标赛的现场直播、我们学习用的书、冬天大雪纷飞的情景……这些用文字、语言、声音、图像等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信息获取的途径可由学生来讲述,让他们自由发挥。电脑的应用广泛教师难以一一讲全,因此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中分小组汇报。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因特网作用,教师也可以向学生简单演示一下因特网的神奇魅力。 电脑的发展史:从1946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后,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的发展四个阶段:1、1946至50年代后期,电子管

时期。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晶体管时期。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前期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4、70年代到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材还安排了计算机的组成的阅读材料。 第2课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教学目标: 1、学会常用软件的安装。 2、学会把软件从计算机的硬盘上删除。 教学重点: 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程序。如:超级解霸、屏幕保护程序、Winamp。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建议: 软件的安装:应该让学生明白要安装软件应先找到这个软件的安装程序,安装程序的命令一般是setup或Install。安装软件时,只需双击Setup或Install即可。在此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

(完整版)南方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南方出版社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走进多媒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媒体、多媒体的概念。2.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应用领域。 3.学会设计多媒体作品创作方案。 过程与方法1.向学生讲解、展示多媒体作品。 2 .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多媒体作品创作方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了解多媒体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在设计多媒体作品创作方案中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多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作品。 难点: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创作方案。 三:教学准备 接入因特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信息技术发展飞速,我们在家里看电视时既可以看到生动的画面,还可以听见有趣的声音;在电影院我们可以看到感人的电影,其实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多媒体。大家知道什么是多媒体吗?能举出几个例子出来吗?1.学生相互讨论。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对多媒体进行了解。 课堂学习(一)感受多媒体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比较常见的媒体。 1.文本是十分常见的媒体,它不仅可以准确地描述信息内容,还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展示文本,并问:同学们从这些文字中可以联想到什么? 2.图片能够直观地呈现信息,让浏览者一目了然;展示图片。 3.向学生展示声音媒体。 4.展示动画和视频媒体。1.认真听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2.浏览教师展示的媒体素材,思考问题。 3.相互交流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媒体素材,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计算机 1.多媒体计算机是指具有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它是在个人计算机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硬件和相应软件组成。 2.多媒体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和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向学生展示画面。 3.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多媒体计算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吧。1.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2.思考问题,也可以提问。 3.观看教师放映的画面。

高中《通用技术一》教案全套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 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