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展战略)英语发展简史

(发展战略)英语发展简史

(发展战略)英语发展简史
(发展战略)英语发展简史

英语发展简史

在罗马人入侵英格兰之前﹐来自欧洲地区的凯尔特人(Celts﹕属于今天苏格兰﹐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的祖先)已经在英伦列岛居住多年。罗马人自公元前55年代开始﹐发动对英格兰的入侵﹐但直到公元43年才完全征服英格兰﹐自罗马人入侵到公元410年撤出英格兰﹐罗马人已经在英格兰盘居长达四百年之久。在罗马人离开后﹐来自欧洲西日耳曼部落‘Angelen’ 地区的盎格鲁人(Angles) ﹑其它部落的撒克逊人(Saxon) ﹑朱特人(Jutes) 和弗里斯兰人(Frisian)开始跨海西迁进入英格兰地区(英语中的‘English’就是出自古词‘englisc ’﹐‘englise’中的‘ Engle’表示‘ the Angles ’﹐即是‘盎格鲁人’的意思)﹐并与当地的凯尔特人(Celts) 为争寻土地发生了长期的战争﹐经历几代后也续渐在英格兰各处定居下来。

凯尔特人(Celts)的国王 Arthur在Celts与日耳曼人之间长久的战争中﹐虽然曾一度与日耳曼停战﹐但最终凯尔特人还是不敌日耳曼人而被驱赶到今天的爱尔兰﹑威尔士和马恩(Man)岛地区﹐日耳曼人称威尔士地区的Celts为‘wealas’意即外国人﹐‘ Welsh ’和‘Wales’亦因此而得名。英语作为最初期日耳曼人使用的语言﹐自从在英伦半岛生根成长到今天﹐整个语言的演进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时期﹕

1. Pre-old English. 前古英语时期(从日耳曼人入侵开始至公元500年罗马人撤出英格兰)

2. Old English. 古英语时期(公元500-1100)

3. Middle English. 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100-1500)

4. Modern English. 现代英语时期(公元1500-现在)

古英语时期

在前古英语时期﹐表记文字只有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受罗马字母影响而产生的RUNES字母。但是从597年后开始﹐St. Augustine 主持了Kent国王Ethelberht 的受洗仪式﹐令他皈依了基督教。自此﹐日耳曼人开始纷纷接受基督信仰。随着罗马天主教的流行﹐拉丁字母也渐渐取代了昔日的固有文字﹐而成为英语的书写字母。

古英语中使用的字母与今天的英语有一定的差别﹐但最不同之处是单词的拼写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古英语中﹐有一些今天没有的字母如?﹑T等。要等到中古英语时期﹐英语单词的拼写才开始接近现代英语。以下是同一句子通过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所作出的两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古英语的句子与现代英语相去甚远﹐而中古英语的就比较容易辨认了。

古英语: Gemiltca minum suna.

中古英语: Have mercy on my sone.

现代英语﹕Have mercy on my son.

这些定居在英格兰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和朱特人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方言﹐造成各说各话的现象。在英格兰东南部的Wessex 王国﹐在国王Alfred统治下开始变得强大﹐而且在871年﹐Wessex 国王Alfred还着手把拉丁文文献翻译成英文﹐以拉丁字母取代固有的RUNES字母﹐所以这地区的英语成为了古英语的主流。

在9世纪的时候﹐丹麦和娜威人(Danes)( 以下简称‘丹娜人’) 开始入侵英格兰。878年Wessex 国王Alfred对入侵者一场意外的胜仗﹐令到双方签定了和平条约。条约规定丹娜人控制东北部﹐英国人在英格兰的南部﹐并要求丹娜人接受基督教信仰。因此英格兰的东北部﹐又称为Danelaw﹐意即Danes Law(丹麦法律)所管辖之地。丹麦人把他们的词语引入到当地语言中﹐令到现代英语的同意词数量得到了增加。They﹐them﹐their这些代名词就是来自丹娜人的。下表还有一些延用至今的丹麦词语﹕

除此之外﹐如以-by作为地区名称的字尾﹕

-by: 表示‘城填’town﹐例如‘Derby, Rugby’

-thorp: 表示‘村庄’village﹐例如‘Althorp’

-thwaite: 表示‘孤立的土地’

-toft: 表示‘一块土地’

从公元750-1050年间, 来自北欧日耳曼部落的维京人(Virkings)(也属于丹麦娜威人)一直攻击英格兰﹐并在公元1016年﹐丹麦国王King Svein还加冕成为了英格兰国王。到了1042﹐英国人Eward the Confessor才把王位从丹麦人手中夺回来。以上是古英语时期的英格兰历史﹐在这段时期中﹐英格兰主要遭到了北方日耳曼人的不断入侵并定居下来成为了英国人的一部份。之后的日耳曼人的入侵﹐主要分为Danes和Nores两个时期。在古英语的语法方面明显具有了古‘印-欧’屈折语的特点﹐就如同古希腊和古拉丁语一样﹐从中还可以见到﹐甚至是现代德语里某些早期的语言特色。

古英语语法﹕

* 名词﹑(人称和事物)代名词和形容词具有三个‘数量格’﹕单数﹑双数(dual)和复数(表示超过2的数量)。这个‘双数’量可以视之为早期人类从一到多数﹐属于这种数量认识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阶段。

* 名词有3个性别格(阳﹑阴和中性) 。

这种性别格的分配是硬性规定的﹐其实与具体事物(包括非‘生物’)的性别没有关系﹐只能视为名词外的一种额外信息﹐作为在句子中与这名词有关单词之间的一种匹配性标记﹐例如形容词通过性别格与名词匹配﹐这样肯定了这个形容词只修饰这一个名词。

* 5 个语格﹕

主格Nominative﹐宾格Accusative, 属格Genitive, 与格Dative和工具格Instrumental。

以下以名词‘fox’(狐狸) ﹐‘learning’ (学习) ﹐‘animal’(动物) 和‘foot’(脚) 来说明古英语中的语格情况(与中古英语作对比)﹕

古英语的情况﹕

中古英语的情况﹕

(可见中古英语又比古英语简化了一步)

* 冠词有3个数量格。单数冠词有5个语格﹐复数有4个语格。

* 代名词也有3个数量格﹐每一个数量格各自有4个语格。如下(与现代英语对比)﹕

* 动词有7个分类﹐其中3种是弱动词﹐词尾随数量﹐时态﹐语气﹐人称而变化﹔而且有3个人称格和2个数量格。语气分为陈述(Indicative)和虚拟(subjunctive)语气两种。

动词时态变化分为现在时﹑过去时﹑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动名词5种。

以古英语动词 dēman作例子﹐等于现代英语judge﹐意即‘判断﹑认为相信’﹐英语解释是‘judge, deem’ ﹕

现代英语只剩下以下这4种形式﹐明显简单很多:

judge, judges, judged, judging。

* 形容词也最多可以有11种不同的词尾变化形式。因为要配合被修饰名词的数量格﹑语格和性别格变化﹐所以也出现了多变的形式。例如形容词gōd﹐即现代英语的‘good(好的) ’。当要修饰其它名词时﹐也就有了以下变化形式了﹕

“sē gōd fox’ —the good fox (主/宾格﹑单数格和中性格)

‘gōd dēor’ —good animals (主格﹑复数格和阳性格﹐单词外形与前者相同)

‘tā gōdan fēt’ —the good feet(主/宾格﹑复数格和阳性格.)

当我们了解到古英语中复杂多变的语格﹐我们也可以明白到古英语的语序就如同拉丁和古希腊语一般﹐变得不重要﹐也就是处于‘无语序’状态。笔者想特别提到的是﹐在古英语的子句中主要使用‘主宾谓(SOV) ’语序﹐这一点与有‘血缘关系’的现代德语一样﹐可见德语中保留了较多的古老语法内容。以下的例子要说明的只是语序情况﹐并同时与现代英语作比较﹐所以古英语的单词(包含‘语格’)由现代英语单词代替﹐完全省略语格成份﹕

中古英语到现代英语﹕

在1066年﹐诺曼底(Normandy)的William打败国王Harold II带领的英军﹐加冕为征服者‘威廉一世’ (William I the Conqueror)。在接着来的250年中﹐法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那时期的诺曼底人来自法国的诺曼底王朝﹐这个王朝是由来自北方的日耳曼人所建立﹐但是他们完全接受法语文化﹐不过他们所操的法语是一种法语方言﹐这与巴黎地区的法语不一样。在诺曼底王朝时期﹐拉丁语和法语词汇大量引入到英语中﹐英语语法也得到更进一步的简化﹐这就促成了‘中古英语’的产生。中古英语的词汇大量增加﹐同一意思的单词往往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拼写法。很多法语词被引入而成为英语﹐这样出现了很多与固有英语词并列的同意词﹐但这令英语单词变得更专门化。

这样法语作为统治者的语言﹐统治者所管辖的就是政府行政与司法机关﹐于是英语中有关司法﹑法制和政治方面的词汇大部份都来自法语词。至于书写方面﹐在当时也是完全使用法语和拉丁语。自此﹐每一个英国诺曼底王朝的国王都使用法语﹐直至1399到了享利四世即位前﹐已有10000个法语词汇成为了英语词汇的一部份。

公元1204在约翰国王的时代﹐位于法国的诺曼底母王朝被国王腓烈统治的法国所取代。因此﹐在英格兰的诺曼底王朝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他们是英国人﹐而非法国人。自此﹐由统治阶级到政府开始慢慢使用平民大众的语言—英语。直至1362年﹐法院还使用法语﹐但只限于官方使用。牛津大学直至14世纪后﹐也不再要求学生学习法语。首都伦敦的扩大﹐令牛津剑桥的学生成为英语的传播者﹐因为在当时﹐各地的英语不能相通﹐所以需要时间把各地的方言渐渐统一起来。15世纪﹐William Caxton(1422-1491) 成为第一个用英语印刷书本的人。因为印刷品的流行﹐这令到统一的词汇拼写显得十分的逼切﹐而印刷品在各地的流行也令到各地的英国人视印刷品上的语言为标准语言。再加上在这时期中﹐出现了大量使用英文创作的文学创作家﹐例如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他们的作品不仅令英语更趋向于统一﹐还为英语增加了很多前所未见的表达方式﹐大大丰富了当时的英语内容﹐这些崭新的表达方式包括﹐副语转换形容语和名词转动词的使用方法等﹐还有产生了大量的组合词。1430-1700时期﹐英语已经成为了社会上主要的语言﹐再加上贸易与工业的发展﹐英语也随之向英国之外的地区传播开去。

在这个中古英语到现代英语的时期﹐英语发生了以下的巨大变化﹕

*数量格中的双数格撤底消失。

*名词的性别格到12世纪中完全消失。名词的语格由5个也减少到只有主/宾格的2个。名语的复数变化由6种简化形式减为只有今天的2种-s 和–en的形式﹐例﹕kid/kids, child/children ﹐古老的元音变形式只限于以下的情况﹕tooth/teeth foot/feet

*随着语格的简化﹐语序也固定为‘主谓宾(SVO)’形式。

*在性别格消失后﹐形容词的尾变由当初最多的11个减至只有2个﹐只保留单/复数的数量格而已。而且数量格的变化﹐也由多种形式简化为只有2 种形式﹕

复数的fresshe floures ﹐单数fressh floure。

*动词的复数和不定式(Infinitive)词尾变化最终消失。而且动词中昔日的元音变化也简化为只有辅音变化﹐如以添加-ed 来规范过去式的变化等。was/were﹐sing/sang/sung﹐run/ran这种元音变化减到最少。现在只有‘be’还保留了古英语动词附有性别格﹑数量格﹑不定式和时态元音变化的8种形式﹕be, am, is , are, was , were, been, being.

* 代名词方面﹐在第二人称中﹐取消thou﹐只保留you。

取消yon﹐只有this和 that这两个方位代名词。

以下表总结了在语法上﹐英语由古英语经中古英语最后到现代英语的演进过程﹕

语言的简化和规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也是一项永不停息的工作。昔日的英语如此﹐就算今天的英语仍然也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例如﹐美国人把英式的英文简化而成为今天的美式英语。自19世纪初开始﹐美国人就把原有英语单词中不规则的拼

写方式规范化﹐这些不规范的拼写法主要由引入的外语词汇(主要是法语)所造成﹐例子如下﹕

除此之外﹐美式英语的语格进一步脱落﹐‘宾格’的whom也可不用﹐由‘主格’who取代。还有﹐鉴于数序量词如first(第一) ﹑second(第二) ﹑third(第三) ﹑fourth(第四)…等﹐本身的音素与形素方面与数量one﹑two﹑three﹑four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在数量概念上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在孤立语如汉语中﹐只要在数量词前加一个指示数序概念的汉字—‘第’就可以指示出‘第一﹑第二﹑第三等’概念。现代英语(主要是美式英语) 因为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简化与规范语言的要求下﹐现代英语主要通过‘number’来扮演汉语‘第’的功能﹐把它加在数量词前(如果放在前面就表示多少的数量﹐所以必须放在后面来区分开。汉语句子中没有如英语般紧密的语意结构和名词的数量格﹐所以必须添加‘量词’来连接数量与名词﹐英词等屈折语不需要‘量词’是因为名词已有‘数量格(单复数形式)’﹐可以表示前面的数量词起到修饰名词的作用。因此﹐我们发现孤立语(汉语﹑泰语) 都使用了‘量词’这种形式) 来指示数序词如‘number 1, number 2, number 3’等﹐根据这种简化的指示原则﹐如果把名语如‘day ‘(天) 放置于数量词之前也可以成为‘day …’的形式﹐表示‘第…天’﹐所以现代人较喜观用‘ from day 1’ 来表示‘从第一天起’的意思, 而不用‘from the first day’。总的来说﹐就是以‘number’来指示汉语‘第’的功能﹐例子还有:

team number one=first team, plan number one(或plan one)=first plan, year one=first year, day one=first day….这就是美式英语对英语的简化动作﹐以空间方式或直接加‘number’来把数量词的语意扩展为‘数序词’﹐这样‘数序词’中的数量概念就可以被‘数量词’所取代。

下图总结了英语在历史上所经历过的数次语言影响﹐英语本来是一种以西日耳曼语为基础﹐糅合了各种不同地区日耳曼方言的语言﹐而且受到同属于‘印-欧语系’分支的拉丁语和法语的影响。以横向的影响而论﹐北日耳曼人(维京人) 在英格兰北部定居的事实﹐加上法语诺曼底王朝长达300年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统治﹐这两者对英语造成的影响最深远﹐也是英语能得到迅速简化的原因之一。以语格为例﹐不同部落的日耳曼人定居在一起﹐他们会使用不同的日耳曼方言来进行沟通﹐但由音素构造成的语格复杂多变﹐令到语格变化在各种方言中都可能有不同的形式﹐但词语中非语格即‘字根’部份还是比较接近的﹐这是因为它们同属日耳曼语系的方言。对于沟通﹐语格的不规则因素反而成为语言障碍﹐所以为了彼此沟通的方便﹐他们会把语格部份逐渐的去掉﹐换之以语序这种非音素的方式来取代昔日语格的功能。这可能是语格在经历了古英语时期后﹐部份消失的原因。再者﹐法语诺曼底统治者视英语为外语﹐一种他们一向不使用的语言﹐他们对于简化这种语言就不存在心理或文化上的阻力。在英国﹐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时期长达三百年之久﹐这令到社会上出现了语言的断层﹐所以一旦有需要再学习这种语言时﹐上层社会就会倾向于选择较简化的形式来学习﹐故此英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语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以上各原因的综合结果﹐不论这些原因是甚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英国本土上在这上千年以来﹐有来自欧洲各民族人民的迁入和定居﹐同时英国曾失去英语作为国语地位长达三百年之久﹐这种历史变化在欧洲大陆上从来没有发生过﹐所以我们也可以想象到英语这种剧烈的语言演进﹐只能发生在英国而非在欧洲﹐而事实也是如是。以下是英语受各民族影响的时间简表﹕

由以上对英语演进历史的叙述﹐我们可以明白到英语在西方语言中很有代表性。因为在早期的英语中﹐已具备了所有古‘印-欧’屈折语的语言特点﹐而且我们可视英国的历史为一部欧洲民族在英伦列岛上的融合史。英语的前身是西日耳曼部落的语言﹐之后因为皈依了基督教而引入拉丁字母﹐然后再经历了北日耳曼人(丹麦/娜威人) 的入侵到定居﹐再到诺曼底人对英格兰的完全统治时期。最后这饱历沧桑的语言‘英语’﹐在欧洲诺曼底王朝倒台后﹐才能真正的成为英伦列岛上的官方语言﹐这样才有机会发展成为今天的英语。无可否认﹐在英伦上的政治变更和军事冲突﹐还有欧洲大陆上的两大语言—法语和日耳曼语在这片土地经过战争到融合的历史﹐都是促成英语在语言上飞跃演进的直接原因﹐没有这样剧烈变动的历史﹐就不能造成语言的快速变化。在这一点上﹐从德国和俄罗斯因位处欧洲北部和东北较为偏远地区﹐还有德国在政治上的长期分裂﹐这样令各语言使用者不能通过融合的方式互相影响﹐从而导致德语与俄语保留了较多早期的语言特色﹐从这现象中可以反映语言的演进来自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把英语的演进史视为西方语言演进历史的缩影﹐英语本身就可以作为西方语言的代表作来研究。现在﹐就让我们以英语为例子﹐分析一下屈折语的语言特征和结构。因为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功能和结构﹐它所具备的功能对我们解读西方思维模式十分重要。在阅读以下内容时﹐请读者仅记﹐思维操作要通过语言或文字来实现﹐语言文字的模式就是造成思维模式的重要因素﹐紧密的语言结构自然发展出较为严紧的思维模式﹐这就是西方的情况。

印欧语系诸语种列表

英语教育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英语教育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中国英语教育已近30年的发展历程,面对不断涌现的纷繁复杂的教育理念和宣传口号,家长往往也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一些无从适从。近日,少儿英语教育专家、纳斯达克国际少儿英语老师将英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期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 英语教育的第一个时期:教育目标——能考试,"哑巴英语" 这个时期,大概是改革开放开始,大多数中国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需要使用英语,但是重要的考试里都有英语这一项。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中国人抄单词、背语法,练时态……殚精竭虑,把英语当成了高深的学问去研究。正如龚亚夫老师所说的,大家都在研究可乐是加S 还是不加S,为什么?就是为了能够考试。其实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新概念的作者亚历山大的身上,曾经有一位同学在大会上就问他,亚历山大老师我想问一下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是什么?亚历山大的老师非常不解的说学这个并不能帮助你英语水平的提高。问到最后他干脆说我也不知道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所以那个时代学英语我们称之为能考试的哑巴英语,的确也成为了很多人现在一提起来的心中的痛。 第二个时期教育目标——能张口。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街上的老外越来越多,大家对英语学习的期望有所提高:希望能跟老外说上几句。这个时期中国人遇到外国人,一般会问三个问题:"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What do you do?"不知道以为中国满大街都是便衣警察呢。这个时期的英语课本中加入了很多情景对话:在课堂上,老师假设一种情境,在简单情景下,进行模式化条件反射式的对话。"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I am fine too"。据说在机场里面只要说"Fine ,thank you.And you?"的都是中国留学生。 第三个阶段,教育目标是能够掌握英语思维。 随着中国加入WTO,很多的外企进入到中国,中国人不仅仅要求能够"how are you"打招呼,点个菜了。更多的是我们要跟老外在国际空间的深度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对抗与竞争。这个时候要求的英文就需要不仅仅是中英互译,它需要用英语思考、加工、提取信息。这时候我们说要英语思维。英语思维那时候是非常畅销的,但是一个留学生就说了,"随便从美国大街上拉个流浪汉,估计英语思维都比你强。"对吧。因为他本身没有通过中英互译的过程,所以英语思维仍然不是我们英语教育追求的最终点。我们英语教育到底要实现什么?怎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精英才能够在国际职场当中拔得头筹,赢得先机。 第四个时期,就是学科英语教育的时期。 它培养的是学生能够获得基于学科知识及思维运用的领导力。当今国际化的要求已不是英语流利,对某种单一技能的诉求,国际化素养是指在国际的活动空间内具有很强的深层交流、交往、沟通和抗衡的能力,领导世界潮流发展的创造性能力。这是对人的综合能力的需求。正如陶西平主席阐述的国际化人才的三条标准,第一条全球化视野,第二条通晓国际化的规则,第三条具有国际领域交往和交流的能力。这样国际化人才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呢? Sally女士继而对"学科英语教育"进行了概括,以英语为教学的语言,以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为教学内容,在浸入式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获得语言应用能力,掌握综合知识的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养成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能力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她认为,今天的英语教育,或者今天的学科英语已经不再是英语本身、语言本身,工具性本身,更多的是我们对一个人的关注,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注。

英语发展简史精选文档

英语发展简史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英语发展简史 在罗马人入侵英格兰之前﹐来自欧洲地区的凯尔特人(Celts﹕属于今天苏格兰﹐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的祖先)已经在英伦列岛居住多年。罗马人自公元前55年代开始﹐发动对英格兰的入侵﹐但直到公元43年才完全征服英格兰﹐自罗马人入侵到公元410年撤出英格兰﹐罗马人已经在英格兰盘居长达四百年之久。在罗马人离开后﹐来自欧洲西日耳曼部落‘Angelen’ 地区的盎格鲁人(Angles) ﹑其它部落的撒克逊人(Saxon) ﹑朱特人(Jutes) 和弗里斯兰人(Frisian)开始跨海西迁进入英格兰地区(英语中的‘English’就是出自古词‘englisc ’﹐‘englise’中的‘ Engle’表示 ‘ the Angles ’﹐即是‘盎格鲁人’的意思)﹐并与当地的凯尔特人(Celts) 为争寻土地发生了长期的战争﹐经历几代后也续渐在英格兰各处定居下来。 凯尔特人(Celts)的国王 Arthur在Celts与日耳曼人之间长久的战争中﹐虽然曾一度与日耳曼停战﹐但最终凯尔特人还是不敌日耳曼人而被驱赶到今天的爱尔兰﹑威尔士和马恩(Man)岛地区﹐日耳曼人称威尔士地区的Celts为 ‘wealas’意即外国人﹐‘ Welsh ’和‘Wales’亦因此而得名。英语作为最初期日耳曼人使用的语言﹐自从在英伦半岛生根成长到今天﹐整个语言的演进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时期﹕ 1. Pre-old English. 前古英语时期(从日耳曼人入侵开始至公元500年罗马人撤出英格兰) 2. Old English. 古英语时期(公元500-1100) 3. Middle English. 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100-1500) 4.Modern English. 现代英语时期(公元1500-现在) 古英语时期 在前古英语时期﹐表记文字只有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受罗马字母影响而产生的RUNES字母。但是从597年后开始﹐St. Augustine 主持了Kent国王Ethelberht 的受洗仪式﹐令他皈依了基督教。自此﹐日耳曼人开始纷纷接受基督信仰。随着罗马天主教的流行﹐拉丁字母也渐渐取代了昔日的固有文字﹐而成为英语的书写字母。 古英语中使用的字母与今天的英语有一定的差别﹐但最不同之处是单词的拼写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古英语中﹐有一些今天没有的字母如﹑T等。要等到中古英语时期﹐英语单词的拼写才开始接近现代英语。以下是同一句子通过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所作出的两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古英语的句子与现代英语相去甚远﹐而中古英语的就比较容易辨认了。 古英语: Gemiltca minum suna. 中古英语: Have mercy on my sone. 现代英语﹕Have mercy on my son. 这些定居在英格兰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和朱特人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方言﹐造成各说各话的现象。在英格兰东南部的Wessex 王国﹐在国王Alfred统治下开始变得强大﹐而且在871年﹐Wessex 国王Alfred还着手把拉丁文文献翻译成英文﹐以拉丁字母取代固有的RUNES字母﹐所以这地区的英语成为了古英语的主流。 在9世纪的时候﹐丹麦和娜威人(Danes)( 以下简称‘丹娜人’) 开始入侵英格兰。878年Wessex 国王Alfred对入侵者一场意外的胜仗﹐令到双方签定了和平条约。条约规定丹娜人控制东北部﹐英国人在英格兰的南部﹐并要求丹娜人接受基督教信仰。因此英格兰的东北部﹐又称为Danelaw﹐意即Danes Law(丹麦法律)所管辖之地。丹麦人把他们的词语引入到当地语言中﹐令到现代英语的同意词数量得到了增加。They﹐them﹐their这些代名词就是来自丹娜人的。下表还有一些延用至今的丹麦词语﹕ 除此之外﹐如以-by作为地区名称的字尾﹕ -by: 表示‘城填’town﹐例如‘Derby, Rugby’ -thorp: 表示‘村庄’village﹐例如‘Althorp’ -thwaite: 表示‘孤立的土地’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广告发展时间简史

第一节中国广告发展简史 在我国,对广告学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新闻学专家徐宝璜和戈公振。 1919年12月,徐宝璜编著的《新闻学》一书出版,其中设有“新闻纸之广告”一章专述广告。戈公振是我国著名的报学史专家,1927年,出版了他编著的《中国报学史》,其中在第六章“报界之现状”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广告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发展中国广告的一些主。 1918年,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问世,为我国第一部广告学专著。稍后出版的有上达编《广告学纲要》(1930年)、丁馨伯著《广告学》(1933年)等广告的市场力量学派和信息学派。 从1900年到1960年,市场力量学派一直是广告经济效果的流行学派。市场力量学派将大多数广告视为市场效益的一种威胁,认为广告是一种劝服形式,靠制造虚假的产品差别,给产品增加进入市场的障碍而使市场无法竞争;与此相反,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的信息学派视广告为市场效益的助长剂,认为广告是市场信息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刺激竞争,降低消费者寻找产品的代价。理论争论和研究结果显示,广告为市场贡献了有用的信息,但是,只有消费者才能决定是否将广告容当作信息。 属于信息学派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广告有助于生产成本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他们认为,由于广告可以使做广告的企业比不做广告的企业更快地达到生产和分销的规模经济,同时可以降低寻求消费者的成本,因此广告可以降低价格。市场

力量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反驳说,广告就是一种花费,广告主必然通过价格来弥补广告成本,从根本上讲,他们认定“有人必须负担”广告,而必须负担广告的人是消费者。 对广告信息学派的支持者来说,累积证据表明,广告通过增加上市商品和服务的品种,通过传播更多关于上市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围。1、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以前) 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发行并销售到、等地的《遐尔贯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办广告业务。 1858年,在出版的《孖刺报》,增出中文版《中外新报》,最早刊登了商业广告。 1904年,国人开办闵泰广告社。国人开办的广告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在成立的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27年,有六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中华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 2、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 当今世纪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英语已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经历了曲折的改革历程,最终确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育体系。这为我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英语教学目的的变化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英语教学目的的变化。自元代起我国就出现了英语教学的影子,但是英语教学的系统化、体系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实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颁布了12个教学大纲和2个课程标准,历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的都有不同的要求。在50年代的教学大纲中,外语教学目的是单纯的培养阅读能力;60年代大纲的一大进步是提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70年代的大纲在强调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80年代的大纲删除了翻译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书面运用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0年代首次提出了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90年代末随着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大纲上都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000年的两个大纲提到了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把外语教学和学生的终生发展联系起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这样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 二、改革开放以来英语课程的变化 1.课程教学更加灵活自由 课程教学灵活性与自由性的问题是指结合具体情况对语言教学进行适当的取舍

英语发展简史

英语发展简史 在罗马人入侵英格兰之前﹐来自欧洲地区的凯尔特人(Celts﹕属于今天苏格兰﹐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的祖先)已经在英伦列岛居住多年。罗马人自公元前55年代开始﹐发动对英格兰的入侵﹐但直到公元43年才完全征服英格兰﹐自罗马人入侵到公元410年撤出英格兰﹐罗马人已经在英格兰盘居长达四百年之久。在罗马人离开后﹐来自欧洲西日耳曼部落‘Angelen’ 地区的盎格鲁人(Angles) ﹑其它部落的撒克逊人(Saxon) ﹑朱特人(Jutes) 和弗里斯兰人(Frisian)开始跨海西迁进入英格兰地区(英语中的‘English’就是出自古词‘englisc ’﹐‘englise’中的‘ Engle’表示‘ the Angles ’﹐即是‘盎格鲁人’的意思)﹐并与当地的凯尔特人(Celts) 为争寻土地发生了长期的战争﹐经历几代后也续渐在英格兰各处定居下来。 凯尔特人(Celts)的国王 Arthur在Celts与日耳曼人之间长久的战争中﹐虽然曾一度与日耳曼停战﹐但最终凯尔特人还是不敌日耳曼人而被驱赶到今天的爱尔兰﹑威尔士和马恩(Man)岛地区﹐日耳曼人称威尔士地区的Celts为‘wealas’意即外国人﹐‘ Welsh ’和‘Wales’亦因此而得名。英语作为最初期日耳曼人使用的语言﹐自从在英伦半岛生根成长到今天﹐整个语言的演进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时期﹕ 1. Pre-old English. 前古英语时期(从日耳曼人入侵开始至公元500年罗马人撤出英格兰) 2. Old English. 古英语时期(公元500-1100) 3. Middle English. 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100-1500) 4. Modern English. 现代英语时期(公元1500-现在) 古英语时期 在前古英语时期﹐表记文字只有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受罗马字母影响而产生的RUNES字母。但是从597年后开始﹐St. Augustine 主持了Kent国王Ethelberht 的受洗仪式﹐令他皈依了基督教。自此﹐日耳曼人开始纷纷接受基督信仰。随着罗马天主教的流行﹐拉丁字母也渐渐取代了昔日的固有文字﹐而成为英语的书写字母。 古英语中使用的字母与今天的英语有一定的差别﹐但最不同之处是单词的拼写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古英语中﹐有一些今天没有的字母如?﹑T等。要等到中古英语时期﹐英语单词的拼写才开始接近现代英语。以下是同一句子通过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所作出的两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古英语的句子与现代英语相去甚远﹐而中古英语的就比较容易辨认了。 古英语: Gemiltca minum suna. 中古英语: Have mercy on my sone. 现代英语﹕Have mercy on my son. 这些定居在英格兰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和朱特人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方言﹐造成各说各话的现象。在英格兰东南部的Wessex 王国﹐在国王Alfred统治下开始变得强大﹐而且在871年﹐Wessex 国王Alfred还着手把拉丁文文献翻译成英文﹐以拉丁字母取代固有的RUNES字母﹐所以这地区的英语成为了古英语的主流。 在9世纪的时候﹐丹麦和娜威人(Danes)( 以下简称‘丹娜人’) 开始入侵英格兰。878年Wessex 国王Alfred对入侵者一场意外的胜仗﹐令到双方签定了和平条约。条约规定丹娜人控制东北部﹐英国人在英格兰的南部﹐并要求丹娜人接受基督教信仰。因此英格兰的东北部﹐又称为Danelaw﹐意即Danes Law(丹麦法律)所管辖之地。丹麦人把他们的词语引入到当地语言中﹐令到现代英语的同意词数量得到了增加。They﹐them﹐their这些代名词就是来自丹娜人的。下表还有一些延用至今的丹麦词语﹕ 除此之外﹐如以-by作为地区名称的字尾﹕ -by: 表示‘城填’town﹐例如‘Derby, Rugby’ -thorp: 表示‘村庄’village﹐例如‘Althorp’ -thwaite: 表示‘孤立的土地’ -toft: 表示‘一块土地’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英语发展历程

【摘要】英语的发展和“遭遇” 非同一般。她原是日尔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 ,出身可谓“卑贱” ,在其发展过程中 ,她又饱受了多种磨难 ,有两次差点儿被消灭 ,而如今却成了一种公认的“全球性” 语言。原因何在 ? 这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英语的发展和“遭遇” 非同一般。她原是日尔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 ,出身可谓“卑贱” 。在其发展过程中 ,她饱受了多种“磨难” 。公元 597 年罗马人对英国的基督教化(christenizing)使这个岛国接触了拉丁文明 ,自此大量的拉丁词汇进入到英语之中;斯堪的纳维亚入侵使两个民族和语言混杂在一起;诺曼征服则使英语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岁月中沦落为底层群体的主要语言 ,而法语则成了几乎所有场合贵族及其生活圈的必用语言。当英语再次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使用的语言时 ,她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词汇方面与1066 年的英语已经有着天壤之别了。同样 ,百年战争 , (发挥重要作用的)中产阶级的崛起 ,文艺复兴 ,英国作为海洋强国的确立 ,英帝国的扩张 ,工商业和科技的发达都以相应的方式 ,在相关的方面为英语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这期间 , 英语有两次差点儿被消灭 ,而如今却成了一种公认的“全球性” 语言。原因何在 ? 对此我们不想枉下结论 ,只想通过对英语发展的简略回顾 ,阐释清楚自己的观点。 一、英语的发展历程 英语在其 1500 多年的发展中 ,由词形多变化的综合性语言逐渐演变为接近汉语和越南语的词形无变化的分析性语言。现在 , 英语词形的变化仅限于名词、代词和动词。在欧洲诸语言中 ,只有英语没有形容词词形变化。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也比较简单。这与德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以说英语的这些变化是其成为“国际性语言” 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语的发展历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Old English , 450 - 1150) ;中古英语 (MiddleEnglish , 1150 - 1500) ;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 ,1500 —) 。语言学家亨利? 斯威特把这三个阶段分别称为“词形变化完整期”(period of full inflec2tion) , “词形变化消减期” (period of leveled inflec2tion) 和“词形变化消失期”(period of lost inflec2tion) 。 (1)古英语 英国人的远祖第一次立足不列颠岛是在公元5世纪。早在公元前 55 - 54 年罗马大将凯撒就入侵了这个岛国。一个世纪之后 ,罗马人征服了不列颠。在内有严重分裂、外有强敌压境的关头 ,罗马人于公元406 - 407年撤走了最后一批军团。不列颠最强大的敌人———日尔曼海盗:朱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趁虚而入。其所讲语言是西日尔曼语的三种不同的 ,但却能互相听懂的方言。这三种方言汇合成为古英语。由于盎格鲁人(An2gles)人数最多 ,不列颠群岛逐渐用盎格鲁称之。England(英国) 来之于古英语 Engla - land (意为land of the Angles ,盎格鲁人之地) ;而 English ( 英语) (古英语拼写为 Englisc)明显是指“盎格鲁人的语言” 。这一征服是漫长而曲折的 ,中间曾有几度较长的间歇 ,直到公元7世纪才完成。古英语不是统一的 ,其主要方言有:盎格鲁(Anglen) (包括莫西亚(Mercien) 和诺森伯兰(Northambrien) ) 、 (西) 撒克逊、肯特( K entish) 。由于多方面原因 , (西)撒克逊方言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文学语言。但是 ,严格说来 ,现代英语的真正祖先是莫西亚方言 ,即伦敦方言。从总体上讲 ,古英语与现代英语的区别主要有读音和拼写 ,语法和词汇。从5世纪开始,古英语的元音就有一种由“开”向“闭” 的发展趋势。从9世纪起, 英语的辅音系统是稳定的,而元音系统一直在变动。入侵不列颠的部族没有草体字(即现在的书写体) ,他们使用的是一种碑铭文字(亦称秘符体字母)。后来,英国人想用自己的语言写作,就跟爱尔兰僧侣学会了使用拉丁字母。对于不能用拉丁字母作标记的语音,就加上几个字母,仿佛抓住什么用什么。当时没有拼写规则,没有现代的所谓“正字法” 。直到18世纪,即所谓的“光明世纪” ,正字法才建立起来,并成为必须遵守的规范。古英语有着完整的曲折变化,如名词变格有强变格、弱变格、小变格;

中国外语教育史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 “中国外语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其独特地位。中国第一所学校是外语学校, 1862 年办的京师同文馆。中国共产党早在其成立前办了一所外语学校, 1920 年的上海外国语学社, 学生有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柯庆施、曹靖华?.等。外语教育是我国和世界各国交往的桥梁工作。”其历史可上溯到元朝。 元朝(1280~1368) 是我国以蒙古贵族为统治核心的封建王朝。元朝政府将其统治下的人民分成四等: 一等是蒙古人; 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回回、哈剌鲁、钦察、斡罗思) ; 三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高丽等族,) ; 四等是南人(也就是南宋遗民) 。元代将中央学校分为三类:一为“国子学”, 主要教授儒家学说, 创立于元世祖至元九年(公元1269 年) 。二为“蒙古国子学”, 创立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1) 。规定蒙古学生70 人, 色目学生20 人, 汉族学生60 人, 共为150 人。以学习蒙文译为《通鉴节要》为主, 兼学算学。学成考核, 精通者量授官职。三为“回回国子学”, 创立于元世祖到元二十六年(1289 年) , 学生人数定为50 人。限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入学。所学的不是蒙古文, 而是亦思替非文(即波斯文) , 以培养官衙译史人才为目的。学科授以回回文文字为主, 专以培养诸官衙译史人才为目的“亦思替非为波斯古代都城之名, 亦思替非文字者, 波斯文字也。回回国子学者, 教习波斯文字者也。元时所谓回回文字,实波斯文字。”(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 元代以后, 明代教习外语的学校主要是“四夷馆”。据《明史》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载: “自永乐五年(公元1407 年) , 外国朝贡, 特设蒙古、女直(女真———笔者注下同) 、西番(西藏) 、西天(印度) 、回回、百夷(傣族) 、高唱(维吾尔) 、缅甸八馆, 置译字生、通事, 通译语言文字”。但此时八馆是以翻译语言文字为主, 因而还不是真正的外语学校, 而是翻译机构, 如翻译局。直到明代宣德元年(1426 年) 才“兼选官民子弟, 委官教肄, 学士稽考课程”。明代永乐年间, 由于郑和、侯显相继出洋和出访后交往的增多, 外语教学受到重视。清初改名为四译馆,乾隆十三年(1748 年) 合并八馆为西域、百夷二馆。 明代之后, 清政府开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俄语学校———俄罗斯文馆。关于俄罗斯文馆建立和发展有许多种说法, 其中记载较详而可信的是《康熙四十七年三月, 设立俄罗斯学之上谕奏事档》。1689 年在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到时, 曾出现过葡萄牙人徐日升和法国人张诚担任翻译, 这两人暗地里和俄国使团戈洛文“里通外国”, 受贿徇私, 出卖机密, 损及中国的根本利益。这只是一例, 清政府从17 至18 世纪初主要用西欧各国传教士和在中国的俄国商人、学生、战俘担任中俄之间翻译工作, 这种有损中国利益的事不断发生。康熙考虑到中俄交往之事日增, 应培养自己的俄语翻译, 可防止外国人从中捣鬼。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 三月初八日, 于是在南苑召见大学士马齐, 令其“询问蒙古旗内有愿习俄罗斯文者, 具奏”。十二日, 马齐回奏已得7 人, 康熙认为“甚少”, 令马齐“再于八旗蒙古、汉军内”征集。至二十一日, 征得“愿习俄罗斯文语之监生、闲散子弟等六十八名”。当日, 马齐即赴畅春园面奏。康熙下旨: “均令习之”。并命马齐立即着手选择教师和校址, 确定管理体制。经中俄双方协商, 俄方派俄商人瓦西里担任教习,并选定在俄国商团所在地俄罗斯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驻地———北京东直门以北胡家圈胡同) 内于康熙提出要办俄罗斯学馆后的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 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英语的发展历史

英语的发展历史 英语是第一国际语言,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人学习外语时首选英语。根据谱系分类法,语言可分成八大语系,即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闪含语系等。英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日尔曼语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加勒比海诸国(巴哈马、牙买加、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加和多巴哥)以及南美的圭亚那。还有一些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尼日利亚、加纳、塞拉利昂、喀麦隆等英语也被作为官方语言。全世界大约有3亿人在讲英语,另外有20亿人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英语是如何崛起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英国英语时期 1.古代英语是从公元449年日耳曼的首领Jitish人在不列颠的肯特郡登陆时开始的。公元前,大不列颠岛上住着克尔特人等,公元五到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移入。公元7世纪先后出现了7个Angle—Saxon王国, English一词就是从Angle演变而来的。有三种语言对古代英语产生过较大影响,他们是凯尔特语,遗迹有Avon, Kennet, Dover和London;拉丁语,幸存的词语有:ancor (anchor), flasce (flask), mil(mile),altar (altare), papa, plante (plant),dihtan (dicta te);1013年后一个时期,丹麦人统治了全英格兰,所以,古北欧语是对古英语有影响的第三种语言。它们的影子多带/sk/音,如:sky, skin, skull, scare, skill。最早的英语文学作品只能追溯到750年,即刻在石碑上的“Dream of the Rood”(十字架之梦)。比中国的《诗经》晚了1000多年。 2.中世纪的英语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066年诺曼征服起。英王爱德华(忏悔者)无嗣而终,哈罗德被选为继承人。诺曼底大公威廉以哈罗德不是王室血统为由,对英国出兵征服。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征服时期,法语作为统治阶级的官方用语成了语言上的最大成果,英国的遗老遗少不得不学点法语,以便发号施令。此后,法语常常用来描述上流社会生活和用作文雅词汇。英语的词汇中留下了法语的深深的烙印。如英国人住的是house ,法国人住的是tower。前缀de-, dis-, in-, inter-, pre-, pro-,ad-,-和后缀-able,-ment, -ess都是从法语借来。早期打入英语的法语单词有:bacon, castle, market, prison, service,paradise, fruit。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结束后,英格兰回到了英吉利人手中,英语又找回了国语的尊严。1489年后,法语只用于书写法令与国会记录。到了1500年,伦敦方言已升格为标准英语。1350—1500年是一个文学巨匠时代,宫廷诗人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兰格伦的《农夫皮尔斯》,威克立夫的《圣经》对英语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们发现,乔叟和兰格伦的作品中,有十分之一的单词是法语和拉丁语。 二、世界英语时期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英国的海外贸易急速扩大,建立了许多有特许专利的海外公司,如东陆公司(1579),非洲公司(1588),东印度公司(1600)。1588年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排除了海外竞争对手,把手伸向全世界。到17世纪初,英国在亚洲、非洲、北美、西印度群岛,先后建立了大量的殖民据点。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又给英语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艺复兴的作家们用外借和造字等

现代英语发展史

现代英语(1500-- 2011) 在早期现代英语时期,对英语词汇影响最大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在意大利开始的,在16世纪以后的两个世纪对英国的影响很大,莎士比亚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In the early modern English perio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English vocabulary is the Renaissance. The Renaissance began in Italy in Fourteenth Century, impact on the UK's two centuries later in sixteenth Century, Shakespeare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文学名著,更重要的是他把外来语和本族语巧妙的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增强了英语的表现能力,据统计,他一共运用2万-2.5万个词.以他的<麦可白>中的一小段独白为例:"Will all great Neptune's ocean wash this blood Clean from my hand? No,this my hand will rat her, The multitudinous seas incarnadine,Making the green one red." 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是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这里形容词multitudinous 和动词incarnadine 都是外来语,动词make和形容词green,red 都是本族语词.外来语和本族语相辅相成,造成了生动的艺术效果.莎士比亚的创作显示了英语特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Shakespeare's work is not only a literary masterpiece, more important is h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and native language combined skillfully, greatly enriched the English vocabulary, enhance the English expression ability,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he used a total of 20000 - 25000 words. In a short monologue his < Maikebai > as an example: "Will all great Neptune's ocean wash this blood Clean from my hand? No, this my hand will rat her, The multitudinous seas incarnadine Making the green, all the water in the ocean," one red. to wash my hands of blood? No, I'm afraid this my hand blood, down to one blue expanse of waters are red. Here multitudinous adjective and verb incarnadine are foreign words, verbs and adjectives make green, red are native words. Foreign language and native complement each other, causing the artistic effect of Shakespeare. Writing English unique flex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到中古英语末期,英语已经确立了作为英国国语的地位。乔叟的作品证明,英语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语言。英语语法的简单化过程已大体完成,拼写走向固定,基本词汇也已形成。总之,现代英语的基础也已经奠定。如果说阅读中古英语以前的英语仿佛是在读另外一种语言,那么十六世纪以后的英语与当代的英

英语发展历史

英语发展历史 英语起源与发展的简短介绍 英语真正的历史应该从公元5世纪时入侵英国的三个日耳曼部落说起. 这几个部落分别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他们从今天的德国北部和丹麦出发,然后横渡北海。那时候英国的本地居民都说凯尔特语。但由于入侵者的逼迫,他们都被赶到了西部和北部-主要是现在的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盎格鲁人来自Englaland他们的语言称为Englisc(古英语)-这两个词就是现在England和English的前身。 日耳曼入侵者在公元5世界通过英国东海岸和南海岸进入英国。 古英语时代(450-1100AD) 用古英语写就的诗,《贝奥武夫》的一部分 入侵英国的这几个日耳曼部落,其语言基本相近,这些语言的融合形成了我们现在称的古语言。古英语的发音与书写与现在的英语并不一样。因此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于阅读古英语也有很大的困难。然而,现代

英语最常用的词语中,大约就有一半起源于古英语。例如be,strong和water。古英语一直被使用到1100年左右。 中世纪英语 (1100-1500) 乔叟著作,语言为中世纪英语 1066年,诺曼底(现法国的一部分)公爵威廉率兵征服了英国。征服者带来了他们的语言-一种法语,而这也成为皇室,统治阶级和商人阶级的语言。曾经一段时间,出现了以语言区分阶级的现象,下层阶级说英语,上层阶级说法语。在14世纪英语重新成为英国主流语言,但也增加了许多法语单词,这就是中世纪英语。伟大的诗人乔叟就是这种语言,但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仍旧十分难懂。 现代英语 早期现代英语 (1500-1800)

莎士比亚用早期现代英语写就的《哈姆雷特》中的著名语句“To be,or not to be” 随着中世纪英语的泯灭,发音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音大推移),元音的发音越来越短。而从16世纪起英国与世界的接触多了起来,再加上文艺复兴的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单词和短语被添加到英语中。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面语流行起来。书变得越来越便宜,更多的人开始学习阅读。拼写和语法变得越来越固定,而由于伦敦市大多数出版社的所在,伦敦方言就变成了标准语言。1604年第一部英文词典出版了。 晚期现代英语(1800-Present) 早期现代英语与晚期现代英语的主要区别是词汇。晚期现代英语增加了许多词汇,这主要有两个因素:首先,工业革命的出现需要更多的新词;其次,英帝国在其鼎盛时期覆盖了地球大约四分之一的面积,英语也许多其他国家吸收了很多新词。 英语变种 大约从1600年开始,北美地区的英国殖民地开始形成美洲英语,这是一种独特的英语变种。一些词的发音,甚至单词本身,一到了美国就被“冻结”了。。从某些方面来说,美式英语比英式英语更像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一些英国人所称的“美式风格”表述方式其实是英式表达,但这些表达方式因为其比较古老,他们只在殖民地保留了下来(例如垃圾Trash,借贷Loan,秋天fall,另一个例子frame-up,通过好莱坞警匪片重新引入英国)。西班牙语对美式英语也有一定影响(其次才是英式英语),如canyon,ranch,starmped e和vigilante等,这些词汇都是通过在美国西部定居的西班牙人传入美国的。一些法语词汇(通过路易斯安那州)和一些西非词汇(通过奴隶交易)也影响了美式英语的发展(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英式英语)。 今天,由于美国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商业和技术(包括因特网)的优势,美式英语的影响之大,超乎想象。但世界上仍有其他英语的变种,例如: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加拿大英语,南非英语,印度英语和加勒比海英语。

中国外语发展历史

中国外语教学历史 外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出现在我国的官方学校教育体系里,始于我国近代,已经有较长的历史。明代初叶,随着明朝政府对外经贸活动的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外语作为不同国家之间交流必不可少的语言载体,其需求越来越强烈。 1.明朝政府于是在1407年(明永乐五年)设立了“四夷馆”。 这是我国正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所外文学校。据《明史》记载,“提督四夷馆,少卿一人,掌译书之事。”入学考试“止考汉文数字或七言绝句,人馆后再学番文。”开始学生只学“翻译杂事”一门普通课程,后来又增加了“译写来文”和“回答敕谕”两门新课程。馆里的老师“多征自外国”。从这些记载来看,这实际上是一所由官方掌管、外教执教、为明帝国对外交往培养外语翻译人才的官办学校。 2.到了清代,国家对外交往的需求日益紧迫。 清朝政府于1644年(顺治元年)在翰林院设置了“四译馆”,遴选一些翰林学士学习外语。1727年,增加了“俄罗斯文馆”;1748年(乾隆十三年),“四译馆”改名为“会同四译馆”。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割地求和,国力衰微,外侮加剧。晚清重臣奕诉在办理外交事务的过程中,深感学习外语与圈运兴衰紧密相关,便上奏折说,“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1862年(同治元年),清朝政府以俄罗斯文馆为基础,设立了“经师同文馆”,下设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等,托开了外语教学在我国扩大、发展的序幕。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中学堂章程》,将外语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列为中学堂的主要教学课程。 3.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划》,次年颁布了《中学校课程标准》,规定把英语为主的外语作为中学必修课程。 1922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统一规定,以英语作为中学外语教学的必修课程。该标准还规定了中学开设英语必修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等。民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