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七章技能形成.doc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七章技能形成.doc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七章技能形成.doc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七章技能形成.doc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本章考点归纳】(本章为考试重点和难点)

1.技能的概念及其特点★

2.技能的种类★★★

3.技能的作用★

4.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

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6.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

7.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

8.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9.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及其特点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当然,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第三,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则,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

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

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二、技能的种类

较有典型代表性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 一) 操作技能

1.操作技能的含义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2.操作技能的特点

操作技能除了具有上面所列举的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与心智技能不同的其他一些特点。

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3.操作技能的分类

操作技能本身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等。

( 二) 心智技能

1.心智技能的含义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

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2.心智技能的特点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对象具有观念性。与操作技能不同,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属于观念范畴,因此,心智活动的对象具有观念性。

其次,执行具有内潜性。心智活动的执行既不像操作活动那样以外显的形式通过肢体运动来实现,也不像言语活动那样可以借助予言语器官或口腔肌肉的运动信号来觉察活动的存在,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

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将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必须把每个字词一一说出,而是不完全的、片断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

3.心智技能的分类

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将心智技能分为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两种。

智慧技能指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认知策略指学生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技能,也称为认知技能。

从认识与行动统一的观点来看,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动作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并具有外显性、物质性、扩展性等特点;而心智技能则主要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但是,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是它的经常体现者。心智技能则是外部动作的调节者。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心智技能,也需要动作技能。因此,要确定某种技能属于何种技能类型,取决于其活动的主导成分。

三、技能的作用

个体的技能一旦获得,就会对其学习、生活和工作发生影响,其主要的作用有:

1.技能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调节和控制动作)

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随意动作或无规则的动作,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它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

经验获得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动作实现的。通过心智活动,对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形成更高级的理性经验。技能调节着经验获得的过程,决定着经验获得的速度、水平,是经验获得的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包含着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和外部操作活动,从形成问题表征、确定问题的性质与类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到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通过各种心智与操作动作实现的,而合法则的心智与操作技能保证了问题的顺利解决,也达到了变革现实的目的。

3.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

C.智力D.思维程序

答案: A

点评: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 下面哪一个不是技能 ?()

A.走路B.骑自行车

C .做梦D.订计划

答案: C

点评: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做梦属

于人的一种生理现象,而不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3.下面属于断续性操作技能的是() 。

A.游泳B.滑雪

C.开车D.射箭

答案: D

点评: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操作技能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

技能。 ABC选项均属于连续型操作技能。

4.对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操作技能的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心智技能的对象是观念性

的B.操作技能的执行过程是外显的,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内潜性的

C.操作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

D.操作技能对动作不能合并,必须切实执行,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

答案: C

点评: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

略。而心智活动可以高度省略和简化。

5.以下属于技能的是 () 。

A.婴儿吃母乳B.刷牙

C.随意地眨眼睛D.化妆的指导书

答案: B

点评: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AC选项属于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化妆指导书不是活动方式。

二、填空题

1.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属于__________技能。

答案:心智 / 智力 / 认知

点评: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

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2.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方式,可将技能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操作技能 / 动作技能 __________心智技能 / 智力技能

3.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 __________。

答案:对象具有观念性 __________结构具有简缩性

点评: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

特点:首先,对象具有观念性。其次,执行具有内潜性。最后,结构具有简缩性。

4.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细微型操作技能 __________粗放型操作技能

5.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______。

答案:活动方式

点评: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五、简答题

试比较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

答案: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

作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除了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与心智技能不同的其他一些

特点:

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

有客观性。

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

外显性。

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

活动方式。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客观

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

②执行具有内潜性。心智活动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

③结构具有简缩性。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根据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实际情况,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

练四个阶段。

( 一) 操作定向

1.操作定向的含义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

定向映象的过程。虽然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形成之初,学

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

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操作活动的自我

调控机制。缺乏定向映象或受到错误的定向映象调控的操作活动是盲目的尝试,

不仅效率低下,也难以形成合乎要求的操作活动方式。

2.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

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

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

二是对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如

有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

( 二) 操作模仿

1.操作模仿的含义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个体在定向阶

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试图做出某种动作。模仿的实

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目标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只有实际做出符合法则的活动时,才能算是掌握了操作技能。

模仿是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模仿可以检验已形成的动作目标映象的水平,使其更加完善、巩固、充实,有助于目标映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同时,模仿可以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通过模仿,个体可以获得初步的动觉体验,有利于准确的动觉体验的产生。

2.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主要是由于学习者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清晰的内部调节系统。所谓内部调节系统,主要是指根据动作映像和动觉体验等来调控操作动作的系统。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相互衔接不连贯,常有多余动作产生。不能有意识地调配个别动作来完成动作系统,也难以改变动作之间的联系,以组成新的技术动作结构。

(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动作分配较窄,表现为顾此失彼。

(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要花费较大的体力与精力来从事某项活动,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 三) 操作整合

1.操作整合的含义

操作的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目标阶段所提供的动作方式,但对于大部分复杂操作技能而言,不仅要准确地做出每一个操作动作,还应掌握各动作问的动态联系,而这种动态联系在模仿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2.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由于整合是动作由模仿到熟练的过渡阶段,所以其动作特点也体现了这种过渡性。

(1)动作品质。在外界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

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

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在有些情况下,

还可以根据要求将部分动作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动作。

(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

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效能有所提高,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

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由于动作衔接、转化不熟练、灵活,所以表

现出完成一个动作时快时慢,不稳定的特点。

( 四) 操作熟练

1.操作熟练的含义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

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

层中建立了动力定型,即大脑皮层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2.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

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在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一 )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

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目标映象,进而在

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行讲解与指导时,

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概括与形象化;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也要

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肌肉运动知觉。

( 二 )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操作技能的练习要考虑两个问题:

1.第一个问题是练习方式。采取何种练习方式直接影响着操作技能的

学习。练习方式有多种:

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有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

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等等。

对于一个连续性的操作任务而言,分散练习的效果优于集中练习;而

对于不连贯的操作任务而言,集中练习的效果优于分散练习。当操作任务不太

复杂而且各动作成分的内在组织性较强时,使用整体练习可以产生较好的学习

效果;当操作任务比较复杂且内在组织性较弱时,采用部分练习容易产生良好

的学习效果。

2.第二个问题是练习量。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

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不同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表现在:

第一,开始进步快;

笫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第三,后期进步较慢;

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会出现暂时的退步。

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个体疲劳、没有兴趣,使错误动作定型化等。

( 三 )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内部反馈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

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外部反馈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

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 四 )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这些有关肌肉活动的各种感知觉与视觉、听觉有所不同,如果不经过训练,它们很难为个体明确地意识到,并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D.操作目标

答案: C

点评:在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2.吹拉弹唱属于 () 。

A.识记技能B.操作技能

C.认知技能D.心智技能

答案: B

点评: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等。3.下面哪一个是非工具型操作技能?()

A.芭蕾舞B.骑自行车

C.击剑D.溜冰

答案: A

点评: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操作技能可以分为工具性操作技能与非工具性操作技能等。 BCD三选项属于工具性操作技能。

4.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目标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

答案: C

点评: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5.对操作技能训练的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准确的示范和讲解B.尽可能多的练习

C.充分而有效的反馈D.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答案: B

点评: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必要的,但是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个体疲劳、没有兴趣,使错误动作定型化等。

6. 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

A.初始阶段B.中间阶段

C.结束阶段D.全过程

答案: B

点评:在操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二、填空题:

1.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答案:活动方式

点评: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在操作目标阶段形成的映像包括有关的各种信息和

与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答案:操作动作操作技能学习

点评:在操作目标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

种信息;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3.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模仿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答案:定向

点评: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目标映像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

三、简答题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哪些?

答案: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

以分为操作目标、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2.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有哪些 ?

答案: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有: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主要是由于学习者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清晰的内部调节系统。所谓内部调节系统,主要是指

根据动作映像和动觉体验等来调控操作动作,在模仿阶段,由于学习者缺乏充

分的动觉经验,其作用的发挥必然受到限制。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相互衔接不连贯,常有多余动作产生。不能有意识地调配个别动作来完成动作系统,也

难以改变动作之间的联系,以组成新的技术动作结构。

(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动作分配较窄,表现为顾此失彼。

(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要花费较大的体力与精力来从事某项活动,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

( 一) 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 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也即心智技能形成的五阶段理论。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

一是动作定向阶段;

二是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 二)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在认知阶段,要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

在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在该阶段,个体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以解决具体的问题。

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于扰。安德森认为,复杂技能的学习可以分解为对一些个别成分的法则的学习。从而可以形成一个大的系统的技能。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二、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

由于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因此对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必须确定

心智技能的原型即实践模式。不过,确定心智技能的操作原型是一项相当困难

的工作,因为心智技能不仅是内潜的,而且是借助于内部言语以高度简练的形

式自动进行的。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由于控制论功能模拟思想向心理学的渗透,心理

学家用“心理模拟法”来确立心智技能操作原型。

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

即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关键。

为了创拟确立心智技能的操作原型,首先必须对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在拟定假设性的操作原型后,还应通过实验来检验这种原型的有效性。模

式的检验除了可以通过教学心理实验的方法进行以外,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

但是,所模拟的心智技能的原型不应是原始的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型,而

应是对理想的科学思维过程的模拟。由于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

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之中,因此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

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

过程 ( 也称“物质化”过程 ) 。

当然,模拟专家头脑经验的目的是想使得专家头脑的经验能够“内化”为

学生 ( 新手 ) 头脑中的心智技能,变成他们自己经验世界的组成部分。这一把专家

头脑中的经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经验的过程,就是心智技能的培养过程。

三、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 一) 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 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 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 ) ,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

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 即程序性知识 ) 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目标阶段”。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

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 ( 操作活动程序 ) ,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

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 二) 原型操作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

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因而在加里

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我们称此阶段为

“原型操作”阶段。

研究表明,为了使心智技能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

几点。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也就是说,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

不能遗漏或缺失。而且每个动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检查动作的方式是否

正确,对象是否发生了应有的变化。

(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

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心智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适用范围应具有广

泛性。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掌握和内化。

(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当学生能连续多次正确而顺利地完成有关动作程序时,应及时转向内化阶段,以免活动方式总

停留在展开水平,阻碍心智活动的速度。

(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在原型操作阶段,外部言语作为心智动作的标志及执行工具,在边做边说的场合下,活动易于向言语

执行水平转化。

总之,通过原型操作,学生不仅有了程序性知识,而且通过实际操作获

得了完备的动觉映象,这就为原型内化奠定了基础。

( 三) 原型内化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

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也就是说,心智活动的动作离开了原型中的物质性客体及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作用于

观念性对象,从而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这一过

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和内部言语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出声的外部言语、不出声的的外部言语和

内部言语三个阶段。

为了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为心智技能,使活动方式定型化、简约化、自

动化,教学中必须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

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 ( 此时已没有实际操作 ) 。然后,再逐渐缩减,其中包括省略乒些不必要的动作成分或合并有关的动作。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

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

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总之,依据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这一观点,任何新的心智技能的

形成,原则上必须经过上述三个基本阶段才能实现。不过,分阶段练习的要求

只是针对心智技能中新的、主体未掌握的动作成分来说的。

四、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

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一)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

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对学习任务缺乏自觉的学习需要就

不可能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而自觉的学习需要的产生往往同对学习任务的必

要性的认识及体验分不开。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

其必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

极性。所以,教师应采取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

( 二)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

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目标映象。

所谓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 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执行要求) 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

所谓独立性,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

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

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提高其迁移价值。

有关研究表明,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

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 三)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

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这时言语已转变成为动作的

体现者,成为加工动作对象的工具。所以,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

动作效应上。

当然,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

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

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 5 个阶段的学者是() 。

A .冯忠良

B .加里培林

C .兰达

D .潘菽

答案: B

点评: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动作的目标阶段、物质与物

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

动作阶段。

2.心智技能培养的第一步是 ( ) 。

A .原型操作

B .原型定向

C .原型内化

D .原型反思

答案: B

点评: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三个: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三

个阶段的顺序不能颠倒)

3.在心智活动的研究上,最早进行心智活动系统研究的是() 。

A .兰达

B .赫钦斯

C.加里培林D.库恩

答案: C

点评: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l959 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4.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

A.认知阶段 B .联结阶段

C .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

答案: D

点评: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

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5.在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

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

A .原型定向

B .操作目标

C .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答案: C

点评: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

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二、简答题

心智技能形成要经过哪些阶段?

答案:心智技能形成要经过如下阶段:

(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 即程序性知识 ) 的阶段。

(2)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心智技能形成基础知识的掌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