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自学测试题

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自学测试题

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自学测试题
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自学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朴素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

2.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木”、“水”或者“原子”的哲学派别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驳斥不可知论最彻底的武器是()。

A.实践

B.物质

C.唯物主义

D.存在

4.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的主张,其实质与下列哪种观点相同()。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理在事先

C.吾心便是宇宙

D.存在就是被感知

5.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它表现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它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

C.它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它否认了静止的存在

6.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

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8.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要求在方法论上坚持()。

A.一点论

B.均衡论

C.重点论

D.两点论

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0.“张三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A.个别包含在一般之中

B.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

C.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D.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

11.任何真理都有它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相对性

B.阶段性

C.主观性

D.绝对性

1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感觉

B.社会

C.物质

D.实践

13.“支配物理世界的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这种观点属于()。

A.宿命论的历史观

B.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D.非决定论的历史观

14.社会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问题

C.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D.人的生产实践问题

1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 科学技术、哲学、艺术

C.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E.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16.历史上有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社会意识的某些领域超过了经济发达的某些国家。这种情况表明()。

A.社会意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无关

B.社会存在不能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不能直接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7.“历史事变的最终结果是由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合力形成的”这一观点说明()。

A.每个意志都因相互抵消而等于零

B.每个人的意志都对合力有贡献

C.英雄人物的意志创造了历史

D.人的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

1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机械论的观点

B.宿命论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9.历史学家根据史实追溯以往的历史,这说明()。

A.意识是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B.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消极被动的

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发展到质变

20.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B.反映论和创造论的区别

C.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区别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区别

21.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 社会劳动为尺度

B. 私人劳动为尺度

C. 简单劳动为尺度

D. 抽象劳动为尺度

22.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 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23. 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起的作用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职能资本和借贷资本。

24. “没有等同性就不能交换,没有通约性,就不能等同”。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价值决定的见解。这段话表明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B.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C.商品的供求因素决定的

D.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2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成产资料成为商品

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2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 创造劳动力的价值

B. 转移劳动力价值

C. 创造剩余价值

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27、垄断的实质是:()

A.规定垄断价格

B.控制商品销售市场

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D.控制原料来源。

28.人们购买商品时希望“物美价廉”,这反映了人们:()

A.看中商品经久耐用的自然属性

B.看重商品的交换价值

C.既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看重商品的价值

D.看重商品的价值。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进步是有其客观标准的。其中最根本的标准是()。

A.人的素质的高低

B.经济体制的合理

C.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环境的改善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创造历史

B.人们不受必然性制约的自觉创造活动

C.人们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在此认识指导下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按照共同拟订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A.细胞学说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牛顿力学

D.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E.康德星云假说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理在事先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心者,天地万物之主

D.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E.心外无物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相互联结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E.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于()。

A.新事物的本质特点比旧事物优越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D.新事物中增添了一些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E.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往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B.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份

C.感性认识依赖着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6.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各种社会历史理论有两个主要缺陷()。

A.只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

B.没有说明群众的活动

C.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D.否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E.只承认社会意识的作用

7.“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一论断适应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8.“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是()。

A.辨证的统一

B.根本对立的

C.相互补充的

D.前者为唯物史观,后者为唯心史观

E.唯物史观的两种表现形式

9.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A.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C.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E.对社会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

10、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

A. 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E. 科学技术的进步

11、马克思讲:“任何生产,不管是从事工业还是从事农业,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和商品。他的产品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才成为价值和商品。”这说明的是:()A.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B.商品、价值是生产社会化的产物;

C.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一定会存在商品和价值

D.为社会生产的产品必然是商品.

E.商品、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

12、“一分钱一分货”,但是“一分钱买不到一分货或者多于一分货”这情况也是经常发生。这说明的是:()

A.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B.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

C.价格既由价值决定,又在市场中形成;

D.等价交换原则对有的商品不适用。

E. 价值规律有的时候不起作用

13.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

A. 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 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 能够创造出生产资料的价值

D. 能够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E. 能够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14.必然王国是指()。

A.人们被自然力所奴役

B.人们深受社会关系的压迫

C.共产主义社会

D.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驱使,自己支配不了自己

E.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

15.“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A.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

B.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C.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

D.人的社会属性属于人性范围,人的自然属性则不属于人性范围

E.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

三、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3.怎样理解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如何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 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及其辩证关系.

6.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

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谈谈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 试述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