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方案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方案

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物品管理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15912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14295 空气过滤器

GB/T13554 高效空气过滤器

GB 50591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0469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YY/T0506.2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性能要求和水平GB 19083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DB11/408-2007 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GB19193-2003 疫源地消毒总则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手术(室)Operating Suite

由手术间及其辅助用房组成,承担医院手术服务的独立部门。

3.2 手术间 operating room

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的场所。

3.3 洁净手术间 clean operating room

设置空气净化系统,达到GB50333标准的区域。

3.4 负压手术间 negative-pressure operating room

设独立空调净化系统,室内空气静压低于相邻相通环境空气静压,实施污染手术的区域。

3.5 一般手术间 general operating room

未设置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其它消毒方法,使空气达到我国GB159122要求的区域。3.6 限制区 restricted area

为维持手术区域较高的卫生洁净程度,对人流、物流的进入进行严格限制的区域,包括手术间、刷手区和无菌物品存放间等。

3.7 半限制区 semi-restricted area

为维持手术区域一定的卫生洁净程度,对人流、物流进行限制的区域,包括术前准备间、器械间和麻醉恢复间。

3.8非限制区 non-restricted area

一般指无特殊洁净度要求的工作区域,包括办公区、休息区、更衣区和患者准备区(间)。

3.9 空气过滤器 air filter

以机械阻挡、阻隔(如网、孔)方式将空气中的微粒(无生命和有生命)截留在滤料上的装置称为空气过滤器。

3.10 粗效空气过滤器 roughing air filter

按GB/T1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2um微粒一次通过的计数效率≥50%,初阻力≤50Pa的过滤器为Ⅰ型粗效过滤器、20%≤计数效率﹤50%的为Ⅱ型粗效过滤器;标准人工尘计重效率≥50%的过滤器为Ⅲ型粗效过滤器、﹤50%的过滤器是Ⅳ型粗效过滤器。

3.11 中效空气过滤器 medium efficiency air filter

按GB/T1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um微粒的一次通过的计数效率﹤70%的过滤器为中效过滤器。其中60%≤计数效率﹤70%的过滤器为中效Ⅰ型过滤器, 40%≤计数效率﹤60%而≥40%的过滤器为中效Ⅱ型滤器, 20%≤计数效率﹤40%的过滤器为中效Ⅲ型过滤器。

3.12 高中效空气过滤器 high efficiency air filter

按GB/T 1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um的微粒,70%≤计数效率﹤95%的过滤器。

3.13 亚高效空气过滤器 sub-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

按《空气过滤器》(GB/T 1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um的微粒,95%≤计数效率﹤于99.9%的过滤器。

3.14 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HEPA)filter

额定通过风量下,钠焰法效率在99.9%-99.999%之间,初阻力在190-250 Pa之间的过滤器。

3.15重复使用医疗用品 reusable medical supplies

指经过彻底清洁、消毒、灭菌后仍能在手术部(室)安全使用的医疗用品。

3.16 手术植入物 implantable devices

任何借助外科手术,全部或部分进入人体组织或腔道中,手术过程结束后留在体内,或部分留在体内≥30天的物品称为手术植入物。

3.17 重复使用外科器械reusable devices

指外科手术中用于进行切、割、钻、锯、抓、刮、钳、抽、夹或类似操作,不连接其它有源器械,通过清洗、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器械。

3.18 外科洗手 surgical handwashing

手术人员用肥皂(皂液)在流动水下借助毛刷或直接用手消毒剂去除手部及手臂皮肤污垢和大部分暂居菌的过程。

3.19 外科手消毒剂 surgical hand-scrub

用于外科手术前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暂居菌和常居菌的消毒液,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和碘伏等,包括免洗型和非免洗型。

3.20 洁净度 clean class

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和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3.21 洁净区 air cleanliness

空气洁净度达到规定等级的室内区域。

3.22 手术衣 surgical attire

针对外科手术无菌要求而设计的专用服装。其性能要求应符合YY/T 0506.2的规定。

3.23 刷手服 scrub attire

进行外科无菌手术前刷手时所穿着的专用洁净服装。

3.24个人防护设备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医护人员用于保护自身免受患者有潜在感染风险的血液、体液或组织暴露的专用服装或设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水围裙、防水袖套、面罩、眼罩和具备换气装置的个人防护装置。

3.25 备皮 hair removal

使用剪刀或专用备皮器去除手术区毛发的操作。

3.26备皮器 clipper

一次性使用或可重复使用刀头的电动或自动备皮装置。

3.27 备皮要素Hair Removal Principle

采取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不宜使用剃须刀备皮,备皮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开始时间。

3.28 气溶胶 aerocolloid

指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

4、手术室控制感染原则

4.1 手术部(室)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满足手术部污染控制的要求,有条件的医院可设负压(隔离)手术间。

4.2 根据手术部(室)洁净等级与感染的风险合理安排手术的区域与台次,有条件的医院关节置换、器官移植、神经外科、心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宜在特别洁净手术间进行。

4.3 手术部(室)应建立医务人员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岗前培训制度、手术人员手卫生制度、感染手术的管理制度、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制度、手术部(室)清洁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制度等预防医院感染制度,参见附录A。

5、环境污染控制

5.1 建筑与布局的要求

5.1.1 手术部(室)应独立成区,与临床手术科室相邻,与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中心、血库等部门间路径便捷,出入路线应符合洁污分开、医患分开的原则。

5.1.2 根据环境卫生清洁等级,手术部(室)应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5.1.3 医院根据规模、性质、任务需求可设置一般手术部 (室)和(或)洁净手术部(室)。

5.1.4 每个手术间应设1张手术台。

5.1.5 应设置外科洗手设施,洗手设施应符合WS/T313要求。

5.1.6 手术部(室)应具有维持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的基本设施。

5.1.7 一般手术部(室)要求

5.1.7.1 墙面应平整,应采用防潮、防霉、不积尘、不产尘、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墙面下部的踢脚应与地面成一整体,踢脚与地面交界的阴角应做成R≥30mm的圆角,墙体交界处的阴角应成小圆角。

5.1.7.2 地面应平整、防水采用耐磨、耐腐蚀、易清洁、浅色材料,做防水,不应有开放的地漏。

5.1.7.3 吊顶不应采用多缝的石膏板。

5.1.7.4 门窗密闭性好,不应随意开启。

5.1.8 洁净手术间的建筑设施应符合GB 50333要求。

5.1.9 负压手术间应位于手术部(室)的一端,自成区域并设缓冲间。

5.2 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5.2.1 应采取湿式清洁消毒方法。

5.2.2 清洁消毒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宜有明确标识、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并干燥存放。

5.2.3 每天清晨应对所有手术间环境进行清洁。

5.2.4 手术间所有物体表面,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等宜用清水擦拭,并在手术开始前至少30分钟完成。

5.2.5 手术中尽量避免血液、体液污染手术台周边物体表面、地面及设备,发生可见污染或疑似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5.2.6 每台手术后应对手术台及周边至少1-1.5米范围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5.2.7 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间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5.2.8 每周应对手术间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参见附录B。

5.2.9 克雅病、气性坏疽、呼吸道传染病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结束后,应按GB19193要求进行终末消毒,一般手术间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洁净手术间自净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3 空气的污染控制

5.3.1 手术进行中手术间的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5.3.2 有外窗的一般手术间每天手术结束后,可采用自然通风换气,通风后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也可采用卫生主管部门批准的空气消毒装置。

5.3.3 一般手术间空调系统的新风口与回风口应采取防止管道污染的有效措施。

5.3.4 洁净手术间各功能区域的空气净化系统应独立设置。

5.3.5 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回风口应设低阻中效或中效以上过滤设备。

5.3.6 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有阻漏功能,实现零泄漏。不宜使用非阻隔式净化装置。

5.3.7 负压手术间应采用独立空气净化系统,新风口和排风口间距离不少于10米,应采用零泄漏负压高效的排风设备。

5.3.8 负压手术间内宜配备专门控制、收集、过滤、排放气溶胶和外科烟雾的装置。

5.3.9 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日常管理

5.3.9.1 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5.3.9.2 空气处理机组的普通送风口应每月检查、清洁。当送风末端出风面被污损时应及时更换。

5.3.9.3 当测压孔或微压计显示的压差达到需更换的设定参数时,应更换过滤器。

5.3.9.4 非自动清洁的初效滤网应2天清洗一次并无肉眼可见的毛絮等附着物。

5.3.9.5每天术前应记录洁净手术间的静压差、风速、温度、湿度。

5.3.9.6每天第一台手术前30分钟空气净化装置应当正常开启,环境参数应达到GB 50333要求。

5.3.9.7连台手术,按5.2.7的要求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间隔时间不少于30分钟。5.3.9.8全天手术结束并进行清洁消毒后,空气净化系统需继续运行30分钟。

5.3.9.9空气净化装置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按生产厂家的说明进行维护并定期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5.3.9.10负压手术间使用后,参见附录E进行处理。

5、人员管理

6.1 人员管理

6.1.1 手术部(室)人员配备应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

6.1.2 医护人员、工勤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6.1.3 应限制与手术无关人员的出入, 进入限制区的非手术人员应按照人员流动路线要求,在限制范围内活动。

6.1.4 洁净手术间应在满足手术基本需要的情况下严格控制人数。

6.1.5 患有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皮肤疖肿、皮肤渗出性损伤等处于感染期的医务人员不得进入手术部(室)的限制区。

6.1.6 参加手术人员在实施手术前应做好个人的清洁。

6.1.7 手术中避免人员频繁走动、高声喧哗。

6.1.8 手术中不应随意出入手术间。

6.1.9 参观人员管理

6.1.9.1 参观人员及临时需要进入限制区的人员应在获得手术部(室)管理者批准后由接待人员引导进入,不应任意互串手术间。

6.1.9.2 参观人员与术者距离应在30cm以上,高度不应超过50cm,参观人数每手术间不应超过3人。

6.2 人员着装要求

6.2.1 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部(室),应更换手术部(室)提供的专用刷手服、鞋帽、外科口罩等;服装面料应符合舒适、透气、阻水、薄厚适中、纤维不易脱落、不起静电的要求,每日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6.2.2 参与手术人员更衣前应摘除耳环、戒指、手镯等饰物,不宜化妆。

6.2.3 刷手服上衣应系入裤装内,手术帽应遮盖全部头发及发迹,口罩应完全遮住口鼻。

6.2.4 不宜穿着手术裙。

6.2.5 手术部(室)专用鞋应能遮盖足面,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

6.2.6 离开手术部(室)时应将手术衣、刷手服、鞋帽、口罩脱下并置于指定位置。

6.3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6.3.1 应配备防止血液、体液渗透、喷溅的手术衣、防护眼镜、面罩及全遮盖式手术帽等防护用品。

6.3.2 手术人员使用的口罩,应符合YY/0469的要求,进行空气传播性疾病患者的手术,如开放性肺结核,或产生气溶胶及大量烟雾的手术时,应佩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并符合GB19083的要求。

6.3.3 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及做必要的免疫接种。

6.3.4 手术中可能发生大量血液、体液暴露时应穿着防渗透的手术衣,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等。

6.3.5 医务人员参加感染手术后,应沐浴并重新更换刷手服,再进行下一台手术。

6.3.6 手术部(室)应提供安全的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它安全辅助工具。

6.3.7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方法及锐利器械的操作方法,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刺伤自己或他人。

6.3.

7.1 传递锐器时应采用间接传递法或中立区传递法。

6.3.

7.2 注射器用后不应手执针帽回套,需回帽时可借助工具或单手操作。

6.3.

7.3 组装拆卸锐器时应借助工具,避免徒手操作。

6.3.

7.4 实施骨科等手术时应戴双层手套或专用手套。

6.3.

7.5 每个手术间应备有小型利器盒,使用后的利器应及时放入利器盒中。

6.4 手术患者管理

6.4.1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沐浴,清洁手术部位,更换清洁患者服。

6.4.2 只有当毛发影响手术部位操作时才需要备皮。

6.4.3 备皮宜在当日临近手术开始前,选择安全的备皮器,在病房或手术部(室)限制区外【患者准备区(间)】进行。

6.4.4 急诊或有开放伤口的患者,应先简单清洁污渍、血迹、渗出物,遮盖伤口后再进入手术部(室)限制区。

7、无菌技术操作管理

7.1 无菌区范围

7.1.1 无菌巾铺好后的器械台及手术台上方视为无菌区。

7.1.2 术者手术衣前面(腰以上、肩以下、腋前线前),以及手至肘上3寸以下视为无菌区,手术中如怀疑无菌区域有污染应加盖无菌单。

7.2 无菌器械台的铺设

7.2.1 铺无菌器械台前,操作者按要求着装洗手,选择宽敞、明亮的位置,确定器械车清洁干燥。

7.2.2 按WS310.3的要求检查各种无菌包,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中中护理记

录单上;对可疑污染或灭菌不合格的器械、敷料包不应使用,并标记后退回消毒供应中心。

7.2.3 敷料包第一层,应由器械护士按无菌技术操作方法打开,第二层使用无菌持物钳打开,不可跨越无菌区。

7.2.4 无菌器械台宜使用性能要求符合YY/T 0506.2相关规定的单层阻菌隔水无菌单;若使用普通无菌单则应铺置4层以上。铺置时应确保无菌单四周下垂30cm以上,距地面20cm 以上,无菌单潮湿后应视为污染。

7.2.5 铺设无菌器械台应尽量接近手术开始时间,超过4小时未用应视为污染需重新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最接近手术使用的时间打开。

7.2.6 最后一层无菌单的铺设,应由穿戴好手术衣和无菌手套的医护人员完成。

7.2.7 手术器械、器具与用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持物钳及容器超过4小时应视为污染需重新更换。

7.2.8 麻醉及术中用药应盛放于专用治疗盘内,一人一用一灭菌。

7.3 操作管理

7.3.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外科手消毒制度。

7.3.2 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手臂应保持在胸前,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双手不可交叉放于腋下。

7.3.3 手术区皮肤消毒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向外20cm,由内向外、由上到下。

7.3.4 铺巾应能保证覆盖患者身体全部,长与宽都应超过手术床30cm以上,距地面20cm 以上。

7.3.5 铺巾顺序应以手术切口为中心,遵循先下后上、先相对污染后相对清洁、先操作者远端后近端的原则。无菌单一旦铺好不可移动,必须移动时只能由内向外。

7.3.6 器械护士传递无菌单时,应手持单角向内翻转遮住手背。

7.3.7 术者各项操作应面向无菌区域,需调换位置时应采取背对背方式进行。当患者体位变动时,应重新消毒、铺设无菌单。

7.3.8 手术过程中需更换手术衣时,应先脱手术衣再脱手套。更换手套前,应先进行手消毒。

7.3.9 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前应检查外包装质量、灭菌日期,以无菌方式打开后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放入无菌区内,不应将物品倾倒或翻扣在无菌台上。

7.3.10 手术中对无菌物品的安全性有疑问时,应及时进行更换。

7.3.11 取无菌溶液时,严格无菌操作,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7.4 器械管理

7.4.1 传递无菌器械时应避开术野,在无菌区内传递,禁止术者自行拿取或从背后传递。

7.4.2 术中应及时擦净器械上的血迹及粘染物,保持器械台干燥。

7.4.3 接触过与外界相通的空腔脏器或其他污染部位的器械、物品视为污染,应单独放置。

8、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8.1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抗菌药物应按手术类别、指征及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致病菌选择使用。

8.2除非必要,避免使用新的广谱抗菌药,推荐使用相对窄谱的抗菌药。

8.3不宜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作为常规外科预防用药。

8.4使用品种、剂量参考最新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或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建议。

8.5清洁手术宜在术前0.5-2小时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可在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8.6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8.7明确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施行心胸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围术期,可鼻内局部用药。

8.8 如需在有静脉通路的肢体的近心端用止血带,预防用抗菌药物应在止血带充气之前输注完毕。

8.9 剖宫产手术的抗菌药物初始剂量应在脐带夹闭后立即给予。

9、仪器设备管理

9.1 手术部(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由厂家提供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

9.2 仪器设备应去除外包装、彻底清洁后方可进入手术部(室),每次使用前应检查调试并彻底清洁擦拭或消毒,参见附录C。

9.3 C型臂主机及显示器均应在手术间内。

9.4 显微镜、C型臂等术中跨越无菌区使用的设备,跨越无菌区部分应使用无菌罩,术中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并覆以无菌巾。

9.5 直接与患者接触的设备管路及附件用后应严格按照WS310.2清洗消毒。

9.6 喉镜与喉罩的消毒处理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达到高水平消毒。

10、物品管理

10.1 手术所用物品应由手术部(室)管理。

10.2 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手术部(室)限制区,存放有效期应符合WS310.2的规定。灭菌物品与其它物品应分开放置,按照消毒灭菌有效期的先后顺序依次摆放和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应在限制区外去除外层包装, 储存在手术部(室)的限制区域。

10.3 应有专人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限,超过有效期限的灭菌物品需按WS310.2规定重新处理。

10.4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含植入物)应为取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产品,并一次性使用。

10.5 无菌物品一人一用,手术开始后,摆放到各手术台上的无菌物品不应与其他手术交叉使用。

10.6 重复使用的物品应根据材质、特性和不同的灭菌方法,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按WS310.2规定清洗消毒和灭菌。

10.7 重复使用的布类物品,使用后应装入防渗漏的污衣袋中送洗衣部清洗消毒。

11、手术器械管理

11.1 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应遵循WS310.2的规定。

11.2 外来医疗器械应由专人接收、清点,遵守WS310.2标准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使用后按WS310.2规定清洗消毒后方可送出。

11.3 精密手术器械和不耐热手术器械的处理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并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参见附录D。

11.4小型快速灭菌器不应作为手术器械的常规灭菌方法,器械不慎掉落且无法获得其它备用器械时可选择该方法。

12、消毒剂管理

12.1 手术部(室)所使用的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2.2 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应与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适用范围一致,使用方法应参考产品说明书,专人配置。使用中的消毒剂按《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并记录。

12.3 消毒剂应设专人管理、领取、摆放,并应与其他药品分开放置。

12.4 消毒剂的保存应根据生产厂家说明书要求,选择适宜的位置、环境、温湿度等。

13、医疗废物管理

13.1 医疗废物的处理应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密闭运送及暂存,相关登记保存3年。

13.2 医疗废物应由专用通道或其它封闭隔离方式运送。

13.3 病理废物应与其它医疗废物分别装入防渗透的医疗废物袋,并按要求标识。

13.4具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医院,液体废物可直接排放;无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医院,应按《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卫生标准》进行处理。

13、环境卫生学监测

14.1 一般手术部(室)环境常规监测

14.1.1 每日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温度、相对湿度并记录。

14.1.2 术前(包括接台手术)由专人检查(目测)限制区内(手术部(室)、辅助间、内走廊)环境,包括地面、台面、墙壁是否清洁有序。

14.1.3 每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空调装置的进风口、回风口的清洁状态并记录。

14.1.4 每季度对空气卫生学效果按25%进行抽测,有问题随时监测,监测方法遵照《消毒技术规范》。

14.1.5 定期对空气消毒设备的现场消毒效果进行检测。

14.2 一般手术部(室)环境专项监测

14.2.1 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宜使用浮游菌撞击法进行手术部(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采样点参见附录E。

14.2.2 空气消毒设备与空调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应按照GB159122的要求进行手术部(室)静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

14.3 洁净手术部(室)环境常规监测

14.3.1 洁净手术部(室)在建设完工后应按照GB50333标准进行工程验收。

14.3.2 洁净手术部(室)的空气净化系统宜开展日常监测,至少每1-2年进行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的综合性能评价。

14.3.3 在综合性能检测时,应对过滤器及其安装边框的泄漏及密闭性按GB50591的要求进行检测。

14.3.4 空气净化器卫生学指标监测应在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后,室内空气消毒前进行。

14.3.5 宜定期对手术部(室)进行沉降菌或浮游菌的动态抽测,至少在一年内抽测完毕,方法参见附录E。

14.3.6 每日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温度、相对湿度、静压差,并记录。

14.3.7 每日术前(包括接台手术)由专人监测(目测)限制区内(手术部(室)、辅助间、洁净走廊)环境,包括地面、台面和墙壁是否清洁,物品设备是否有序。

14.3.8 每周由专人监测手术部(室)空气净化装置的回风口栅栏、网面、管道内壁的清洁度并记录。

14.3.9 每月对非洁净区局部空气净化装置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况的检查。

14.3.10 每年由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对洁净手术部(室)的空气净化系统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14.4 洁净手术部(室)环境专项监测

14.4.1 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应使用浮游菌撞击法进行手术部(室)动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动态浮游菌撞击法细菌菌落总数采样,应选择不少于3个手术进程进行采样,采样点数应符合附录E图1、表1的规定。

14.4.2 净化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应按附录E使用沉降法进行手术部(室)静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标准参照GB50333中表3.0.3,采样方法参照GB159122 中附录A2(暴露时间应为30min)。

14.5 物体表面监测,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时应按照GB159122方法对手术部(室)的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14.6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14.6.1 每月应对手术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效果的抽测,抽测人数应不少于日平均手术量医护人员总数的1/10。

14.6.2 监测方法应按照WS/T313方法进行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手术室基本制度

A.1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原则。

A.2 手术部(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A.3 外科手卫生制度。

A.4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参观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更衣制度;职业安全制度;手术部(室)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手术室培训制度;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外来器械管理制度;感染手术的管理制度;手术室日常清洁管理制度;手术室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监测制度;洁净系统管理制度;手术器械管理制度;手术敷料管理制度;接送手术病人制度;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病理标本送检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腔镜器械管理制度、手术室工作人员感染控制培训制度。

A.5 医院应建立空调净化设备过滤器阻力和空调器积水盘清洁度的日常监测记录制度。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手术部(室)的清洗消毒操作指南

B.1 应采取湿式清洁消毒方法

B.2 有可见污染时及时处理

B.3 每日清晨应对所有手术间进行清洁,包括使用和未使用的。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等用清水擦拭,并在手术开始前至少30分钟完成。

B.4 每台手术后清洁消毒:应对手术台及周边至少1-1.5米范围的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清洁消毒。

B.5 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部(室)暴露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等用清水擦拭。

B.6 每周应进行手术部(室)所有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如回风口、门窗、柜内、墙壁、污物桶、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等用清水擦拭。

注:以上建议为正常情况下执行频度,有污染或其它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地面清洁消每日不少于3次。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手术部(室)仪器清洗消毒要求

C.1 麻醉机的清洗

C.1.1 麻醉面罩、管道、接头、湿化器、呼吸袋的人工消毒方法

彻底拆除麻醉机外置回路的各处连接,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及其他污物残留。消毒前应按要求清洗干净,需用含酶液浸泡后彻底清洗干净。

洗净的管路及附件浸泡在有效的消毒液中,浸泡时要将其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管路不

可折曲,中空物品腔内应充满消毒液。

有条件的医院也可在清洗后采用其它低温消毒灭菌方法。

C.1.2麻醉面罩、管道、接头湿化器、呼吸袋等应用清洗消毒机消毒的方法:

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防护镜、手套等。

将麻醉机外置回路的部件完全拆卸,各部件按清洗消毒机厂商操作说明所述方法放置。

若外置回路上有血渍、痰痂等污物,可预先加酶浸泡,再放入清洗消毒机内清洗。

按照清洗消毒机厂商的说明选择适宜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烘干自动完成后,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

C.2 手术动力设备的清洁消毒

手术动力设备包括气动式和电动式两种,动力工具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清洁,一般没有电路的机械部分拆卸后可用清水洗;带有电路的部件用湿布擦试,各孔隙可喷入专用清洗剂,用布擦干。

C.2.1 主机清洗:断开电源,用75%酒精或清水擦拭。

C.2.2 脚踏开关的清洗:用75%酒精或清水擦拭,避免用水浸泡,建议用塑料保护套保护脚踏开关,避免血液和液体污染。

C.2.3 电池的清洁:用干布擦干,避免水浸泡。

C.2.4 手柄的清洗:用专用清洁剂清洗,干布擦干或用高压气枪吹干。

C.2.5 器械组件的清洗:拆开各组件,如钻头、锯片、磨头等用流动水清洗,放入在酶液中浸泡,再用流动水冲洗、擦干。

C.2.6 动力工具的灭菌参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

C.2.7 加温输液器、充气升温机和手术间的温箱均可用75%酒精或清水擦拭,一用一消毒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手术部(室)精密器械的清洗和消毒要求

D.1 基本要求

D.1.1 应当由对眼科、显微外科等手术器械熟悉的专业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及保管。

D.1.2 遵循清洗、酶泡、蒸馏水充分冲洗的清洗消毒原则。

D.1.3 配备相应的清洗消毒设备:超声清洗器、干燥设备、无孔纱布或软布、专用清洗刷、低温灭菌设备等。

D.1.4 手术器械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洗,如不能及时清洗,应放入盛有无菌蒸馏水的容器中,防止器械上的沾染物干燥、附着。

D.1.5 手术器械清洗后应进行检查,保证器械清洁和功能完好。(带铰链或锁扣的器械如显微剪刀,确认剪口的排列和齿纹互相咬合;棘齿类器械,确认能夹紧第一个齿)。

D.1.6 打开器械包时在器械的尖锐部位应套保护套。

D.1.7 精密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宜根据器械厂商的建议方法,能耐受高温、高压的器械首选高压灭菌,不能耐受高温高压的可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D.1.8 用于特殊感染患者的器械应单独清洗、消毒灭菌。

D.2 人工清洗

D.2.1 取放动作轻柔,避免相互碰撞,清洗时,关节部位需用软毛刷仔细刷洗。

D.2.2 角膜接触镜应采用蒸馏水擦洗,低温灭菌。

D.3 超声清洗

D.3.1 精密贵重器械、锐利器械,如内眼剥膜器械:显微内眼剪、显微内眼镊、显微内眼钩等,应采用加酶超声清洗方法,低温灭菌。

D.3.2 眼内异物器械应先手工清洗,再用蒸馏水加酶超声清洗。超声清洗时保证器械全部没于液面之下并独立放置,避免器械互相接触。清洗后干燥、加防护套,低温灭菌。

D.3.3 管道类器械应先进行高负压加酶清洗,蒸馏水充分冲洗,管道内干燥后采用生产商建议的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附录E(规范性附录)

手术间空气监测采样点示意图及环境污染动态控制指标

E.1 动态浮游菌撞击法细菌菌落总数采样应选择不少于3个手术程序(切皮、术中和缝合)进行,采样点应手术床10cm见图1。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见表1。

图1 采样示意图

手术床

E.2负压手术室手术后空气净化

E.2.1 负压手术室内地面、各种用具和设备表面的消毒应在每次开机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净化系统应连续运行到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30分钟以上,此时可进行同种病原体感染的连台手术。

E.2.2 实施不同病原体的手术或需要正负压转换时,应按卫生主管所批准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E.2.3 排风机组:特殊感染手术后,确认排风机组污染时,先用有效的消毒液处理排(回)风口外表面,再更换高效过滤器,操作人员应有防护措施,宜选用可安全便捷拆卸的过滤器机组,换下的过滤器应密闭运出,焚烧处理。

E.3 过滤器的更换

粗效过滤器宜1-2个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宜每3个月更换一次;高中效过滤器宜每4个月更换一次;亚高效过滤器宜12个月以上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宜36个月以上更换一次。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功能分区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四、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洗手刷/海绵、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五、手术室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六、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七、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面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八、手术部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九、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十、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十一、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十二、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

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 01 文档编 号: ZWK-20XX-001 XXX医院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 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要求 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口罩、裤、鞋子,帽子必须盖住头发,口罩应覆盖整个口鼻部,方准入内。 2、除参加手术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参观手术需经医务科、护理部批准,其人数不能超过手术间规定之数字。 二、环境要求 1、手术间应保持清洁,每次术后一切用物均应用消毒液湿式擦抹,地面、墙角需清洁干净,并以消毒液拖净。 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 3、吸引瓶、污物桶每次用后,洗刷干净,并用消毒液浸泡后方可使用。 4、洗涤间须保持清洁和下水道通畅,洗手护士勿将刀、针、线圈丢入水池,以防堵塞。 5、洗手间每晚与次晨须各拖地一次,洗手完毕再清洁打扫,及时冲洗水池积垢,每周擦拭以保持水池洁白通畅。 6、更衣室地面,便池要求洁白无臭味,每日拖地二次,每周打扫除一次。 7、保持洗澡间整洁,防止毛发等物堵塞下水道,非本

室 人员及非当日手术人员,不得在该洗澡间洗澡。 8、办公室每日须擦拭桌面并清扫拖地,使用后随时保 持 清洁整齐,每月大扫除一次。 9、严格划分手术室各区域,手术按无菌与感染分室进行,因诊断不明或其它原因在无菌手术间施行有菌手术后,应进行严格清洁和消毒。 三、消毒隔离要求 1、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必须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2、手术前、后以0.1 %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并用消毒液拖擦地面,室内经常保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 3、无菌持物钳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每台手术用一套经过灭菌的干燥无菌持物钳, 如果手术超过4h,应重新更换。 4、用过的手术器械统一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器械,先用0.2 %含氯消毒液浸泡、冲洗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再洗净、烘干、涂油备用。不能耐高温的精密仪器,用低温

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 1.手术室入口设缓冲区,手术室拖鞋与私人鞋、外出鞋分别存放。 手术室拖鞋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2.手术室空气消毒;每日完成紫外线空气消毒,有条件的手术室可 安装空气净化或空气层流装置。 3.医院手术室每月进行空气检测、手卫生检测、物表检测等,并有 记录。 4.电话机、推车、桌面、水龙头等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手术室环净卫生采用湿式清洁,手术室内温度恒定在22~25度, 相对湿度35%~60%。 6.每台手术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对手术间进行初步清洁消毒。 感染手术按照“特殊感染的处理流程”处理。 7.每台手术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负压吸引瓶进行浸泡消毒 处理。 8.每台手术后对牙椅过滤网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9.手术间与其他房间的地拖、地桶严格区分,标识清晰。 10.进入手术室穿一次性鞋套,或更换手术室专用拖鞋。 11.手术后按要求处理医疗垃圾,无手术时,保持垃圾桶内清洁无物。 (详见医疗废弃物处理条例) 12.每天手术结束后,手术间进行终末处理。 (二)手术室无菌物品的管理制度

1.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及患者植入物由医院采购部统一采购,手术室按计划订购和领用,医生和供应商不得私自带物品进入手术室。 2 根据手术量及产品消耗进货,杜绝一次性无菌物品积压等浪费现象。 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不得混放。 4 手术所用器械采用高温灭菌,不耐高温器械可用低温环氧乙烷灭菌,使用无菌物品前,检查物品有效期、灭菌效果、包装有无破损,是否潮湿。 5术中使用的植入性物品开启前严格执行两人查对制度,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 6一次性无菌物品严禁重复使用,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7手术台上已被污染或疑似污染的物品必须重新灭菌。 8灭菌物品存放于专柜保存,分类、分架存放,标识醒目;灭菌物品要注明有效期,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放置和使用。 9无菌物品存放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 10一次性无菌物品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11进出无菌物品存放区要戴口罩,接触无菌物品前洗手或手消毒。(二)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1.感染手术要在手术病历上注明。

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 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 灭菌剂浸泡灭菌。 4、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 毒灭菌。 5、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 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 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擦手毛巾 一用一灭菌。 7、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 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 鞋。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 日。 10、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 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 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2、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 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13、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1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人员应相对固定并具有医院感染知识且不断新,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 菌操作。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管理者得到正确、规范的培训,以指导、监督、管

最新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资料

普通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病区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无肉眼可见灰尘,走廊每日湿式清扫 2次,遇污染立即清洁、消毒。 2、病室定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立即清 洁、消毒。 3、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床头柜一桌一布,用后均清洁消毒 备用。 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被血液、体 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脏的衣物、被服。 5、患者出院或死亡后,行终末处理。床单位采用紫外线照射1小 时。 6、地巾分区使用并有明显标志,用后统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7、络合碘皮肤消毒剂开封后有效期7天。碘伏、75%乙醇、双氧 水开封后有效期30天。 8、体温计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擦干备用。 隔离病人体温计专用。

9、各种监护仪或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1次,特殊污染随时清洁消 毒。 10、雾化吸入器专人使用。螺旋管、面罩、湿化瓶、雾化罐等清水 冲洗干净,用含氯消毒液10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11、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分类收集,统一回收。 12、药杯、药瓶、用清水冲洗,再用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 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13、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里的内容物满后随时倒, 做到每日刷洗。用毕先清洗,再用含氯消毒液1000mg/L浸泡 再清洗干净备用。 14、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等,每24小时更换1次。 监护仪、血压计、输液泵等用75%乙醇擦拭消毒。 15、经灭菌的各种纱布、棉球、无菌包、开封后的有效时间24小 时,并注明开封时间。 16、患者的安置原则: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 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有隔离标志。需要床旁隔 离的病人也要有隔离标志。 17、严格执行手卫生和安全防护。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doc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一、环境管理 1、手术室人员出入管理 (1)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无误后进入手术室,如有手术参观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方可进入。 (2)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次,每天不超过10人次。(3)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科联系,并填写“参观手术申请单”,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 (4)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1日向医务科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参观廊参观限制区。需进入限制区的,一般不超过3人。 (5)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手术室着装管理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 (2)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门、急诊病人空穿一次性隔离衣)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3、手术室物流管理 (1)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2)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 (3)保证各类物品分类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 (4)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1)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 (2)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如无人员进出,将门暂时控制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 (3)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5、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1)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 (2)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3)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 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 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 二、卫生清洁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回风口过滤网、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4.每周末对手术室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花板、墙壁、物体表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5.每台手术结束后清除各种污物,医疗废物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通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要求规范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物品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设置手术部(室)的其它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l5912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l4295空气过滤器 GB/Tl 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 GB 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YY压0506.2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 GB l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DB ll/408.2007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GBl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手术部(室) 由手术间及其辅助用房组成,承担医院手术服务的独立部门。 3.2手术间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环境管理 1、手术室人员出入管理 (1)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无误后进入手术室,本科医生(含进修、实习生)要参观本科手术,须在“手术通知单” 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方可进入。 (2)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次,每天不超过10人次。 (3)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处联系,并填写“参观手术申请单”,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 (4)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1日向医务部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参观廊参观限制区。需进入限制区的,一般不超过3人。 (5)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手术室着装管理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 (2)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门、急诊病人空穿一次性隔离衣)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3、手术室物流管理 (1)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2)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 (3)保证各类物品分类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 (4)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1)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 (2)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如无人员进出,将门暂时控制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 (3)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5、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1)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 (2)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3)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 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 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 二、卫生清洁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 床、回风口过滤网、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4、每周末对手术室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花板、墙壁、物体表面彻底 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5、每台手术结束后清除各种污物,医疗废物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 通道运出。 6、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7、每周对回风口过滤网拆卸清洗2次。 &每季度对洁净手术部空气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每月一次。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布局、流程合理,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记,更衣室、办公室、敷料室、器械室等应设在相对无菌区,手术间无菌物品储存设在无菌区。 2、手术间应设感染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无菌手术间。 3、手术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4、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避免非手术人员进入,遇有需进手术室见习、参观时,二人以内者需经科室负责人或手术室护士长同意,三人以上者需报医务科经科主任批准,参观者应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任意穿行出入。 5、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衣、帽、口罩、鞋,方可入室。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保证医疗安全。 7、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 8、手术器械包括刀、剪、缝合针线等应压力蒸汽灭菌。 9、手术室工作区域应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10、手术间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埃;有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过滤器每3-6个月检查清洗一次,每周应用酒精棉球

至少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负氧离子发生器应每月定期清除尘埃);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当物体表面受到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 mg/L消毒液擦拭;每周清洁消毒专用鞋一次(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晾干备用),若专用鞋被分泌物、排泄物和血液污染,应及时消毒处理。 11、重复使用的麻醉用品、喉镜、面罩、通气管道、供氧管、雾化器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一人一换,用后浸泡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30分钟,洗净干燥保存。 12、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况,感染手术用品应单独处理,用后进行双消毒(器械等物品用有效氯500mg/L-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再压力蒸汽灭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吸引器瓶、皮管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一切被脓血污染的用具、推车、地面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 mg/L消毒液擦洗),术后严格终末消毒。 13、特殊污染(破伤风、气性坏疸等)手术后的处理;凡被脓血污染不耐热的物品,先用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直接接触伤口的器械、物品、敷料等用双袋法送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洗擦干再压力蒸汽灭菌;接触患者的一切用物包括推车,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 mg/L消毒液擦拭推车、物体表面、地面等;参加污染手术的人员,术后不得参观或出入其它手术间。 1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准备必要的防护用

手术室医院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及其防控措施。方法:分析造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结果:手术室医院感染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室内空气环境污染、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污染、手术室医疗器械等污染以及手术室管理不严等。结论:强化手术室感染防控管理,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以及严格执行无菌制度等对于预防和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医院感染;手术室;防控措施 手术室作为危重患者治疗和急救的重要场所,加之术中因躯体或脏器直接暴露等,成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1]。因此,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控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治疗患者845例,其中,男416例,女429例,患者年龄为12~84岁,平均(56.71±2.34)岁。患者术前均无全身/局部感染或感染征象。针对常见手术室感染风险开展针对性预防控制,术后空气菌落数为(84.34±46.84)cfu/m3,医护人员洗手后手部菌落数为(2.15±0.79)cfu/cm3,基本符合感染控制要求。术后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5%。 2 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 2.1 手术室空气因素 手术室人员来往频繁,且患者的疾病类型各异,其所携带的致病微生物较多且种类繁多,手术室空气中病菌含量较高,极易引起医院感染。人员活动、更换敷料以及手术器材移动等因素,均将增加空气中病菌含量。手术室首台手术后空气微生物含量达标率约为95.7%,而连台手术后降低至78.5%,当空气中病菌含量>800cfu/cm3时,感染风险将大大增加[2]。 2.2 手术器械因素 手术室医疗器械及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率。部分手术器械物品需与患者的伤口直接接触,如果清洗不彻底以及消毒灭菌不严,当其投入使用时将增加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2.3 医护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的手部是手术过程中传播病菌的重要媒介,手术护理操作中未严格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doc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须更换衣、裤、鞋、帽,不戴戒指,手镯, 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工作场所不得进食。语言与行为符合要求。 2、进入无菌区须带圆顶帽、口罩,注意头发、鼻孔勿外漏,严重上呼吸及皮肤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 3、院外参观者,须持介绍信,经医务科同意后方可进手术室参观。参观者须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数控制在2—3人之内,参观者只能参观指定的手术,不得任何出入其它手术间,不得随便走动及串室。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戴帽、换鞋或穿袜套。 5、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裤、鞋。 二、环境管理 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无蚊蝇。每晨用湿抹布擦拭全部手术间的物体表面及手术灯,并进行空气消毒。 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

液拖地,拖把分区专用,标志明显,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晾干备用。 3、手术过程中发现地面血迹随时清洁。每台手术前后湿式擦拭室内 物表面,手术结束应及时整理用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监测结果存档。 4、保证新机组正常运作,每天术前1小时开启层流系统,术后至少运行半小时才能关闭层流系统。 5、拖鞋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鞋柜用消毒液擦拭。 6、洗刷间应保持清洁,下水道、洗手间洗手后及时处理干净,水池每天洗净擦干。男女更衣室、值班室保持整洁无味。 7、每周日定为卫生日,彻底清洁消毒各手术间。层流系统过滤网每周拆洗一次,出风口每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洗,屋顶机组由设备维修部门每周保养一次。 三、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严格遵守三通道流程,各区间有明显标志,相对隔离,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痕,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手术间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分室,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台。连

2019年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2019年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医院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结合我科实际,以保障医疗安全为目的,以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医院感染监测为基础,充分发挥“监测督查、培训指导、效果评价”的工作职能,着力推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以此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2019年,我科感控工作将迎来新的挑战,在总结对比2018年工作的基础上,我科将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订2019年工作计划: 一、质量目标 1、一次性医疗物品合格率100% 2、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100% 3、职业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知晓率100%。 4、空培物表合格率100% 5、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6、院感知识培训学习100% 7、可循环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8、手卫生知晓率100%,洗手方法正确率100%,手卫生依从性≥90% 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 1、每月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临床科室医院感

染管理手册》的要求,采取科室每月自查、院感科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每月到各科室督查、医院感染质控小组季度交叉检查等方式,每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措施将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院感办进行整改落实,并在院感手册上作好记录备查。 2、着实做好医院环境物表清洁与消毒 院感控制,“手”当其冲,不定期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检查,检查标准参照我院制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考核细则》。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将有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有效措施并指导实施。医院环境卫生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基石,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环境物表、清洁用品清洁消毒要求,本年度继续加强医院保洁工的培训及督查,每月与保洁人员采用现场督查方式对医院环境清洁情况进行抽查,针对存在问题与保洁人员共同制定整改计划,修订保洁流程,特殊感染和接触隔离(多重耐药)患者清洁用品专用。减少交叉感染,杜绝医院感染暴发。 3、加强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完成对全院各类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证件审核,并对其储存、使用、维护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4、配合院感科做好感染现患率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科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及时发现我科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能力。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院手术室布局合理;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个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污染。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三、严格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私人物品一概不得进入洁净区。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须进入手术室时,应戴双层口罩。 四、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帽、戴口罩,头发、内衣领及袖边、裤边不得外露;外出必须穿外出衣、鞋。 五、手术室一切物品概不外借,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或丢失。 六、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七、每月(季)对灭菌设备、空气、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等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再次复查。 八、无菌与有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专室保存,并有明显灭菌标记及灭菌日期。无菌物品一经开封不得超过24小时。干式无菌持物钳有效时间为4小时,并注明开封时间。

九、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手术人员必须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后入手术室,其他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室。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乱窜手术间。 十、手术过程中,应保证门关闭:以避免频繁的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 十一、洁净手术部的一切洁净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手术间的无影灯、手术床、器械库、壁柜表面及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后用清水、消毒液擦试1次。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每月再进行卫生大扫除1次。 十二、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十三、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由消毒供应中心执行。 十四、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十五、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溶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十六、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十七、正确及时处理医疗废物,按医院规定执行。 十八、特殊感染手术预防控制措施 1、特殊感染患者手术(指朊毒体,气性坏疽及不明原因的传染病 病原体)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一、环境管理 1、手术室人员出入管理 (1)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无误后进入手术室,如有手术参观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方可进入。 (2)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次,每天不超过10人次。(3)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科联系,并填写“参观手术申请单”,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 (4)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1日向医务科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参观廊参观限制区。需进入限制区的,一般不超过3人。 (5)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手术室着装管理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 (2)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门、急诊病人空穿一次性隔离衣)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3、手术室物流管理 (1)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2)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 (3)保证各类物品分类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 (4)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1)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 (2)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如无人员进出,将门暂时控制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 (3)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5、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1)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 (2)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3)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 二、卫生清洁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回风口过滤网、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4.每周末对手术室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花板、墙壁、物体表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2.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严格执行针对手术室特点的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明确各人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3.手术室的建筑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污染区、洁净区、无菌区标志明确。 4.设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在无菌区的外侧。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5.手卫生设施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达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外科手卫生设施与外科手消毒的要求。 6.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学管理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采用湿式擦拭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 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2)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7.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2)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等;(3)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4)医务人员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5)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6)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7)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8)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9)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手术室患者感染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手术室患者感染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内患者感染因素,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此维护患者健康。方法对手术室的环境、人员、物品和手术4个方面进行感染因素的探讨,然后根据原因来研究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手术室感染的控制措施需要从环境、人员、物品、操作应用4个方面进行综合实施。结论采取综合性的针对性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感染。 标签:手术室;感染因素;控制措施 感染已经成为危害我国患者身体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需要及时预防和控制。手术室的患者感染更是不容忽视。通常情况下,进入手术室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的抵抗力较弱,感染的发生会对病情的发展影响更为重大,因此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深远。但是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因素众多且复杂,所以需要更为深入详细的探讨,并且以此为基础采取针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维护患者健康。具体的手术室感染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讨论如下。 1 手术室感染因素 1.1 环境 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室的感染发生情况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1]。①手术室本身的消毒清洁情况是影响感染发生与否的最大因素,手术室的消毒清洁级别达不到要求,能大大增加手术室发生感染几率;②手术室的构造,包括各种不同无菌清洁级别区域划分,是否合理也是发生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合理的清洁级别区域划分造成相对有菌区域向无菌区域的过渡造成清洁高要求区域的污染;③手术室的通风采光情况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不能及时对手术室通风处理容易造成室内的细菌滋生聚集;④因为手术数量情况使得一间手术室的重复使用,手术室内的人员和物品的频繁流动,也会造成单位体积内的致病菌密度增高[2]。 1.2 工作人员 针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导致感染因素主要分为两点,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手术室无菌概念和无菌操作的意识淡薄,手术室工作人员大多和患者进行直接接触,发生带菌情况会直接对患者造成感染发生情况;另外一点是手术时间过长,使得患者伤口或者薄弱部位的暴露时间增长,这大大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3]。此外,一小部分情况下,非外科手术无菌操作人员过近靠近手术台(包括协助外科手术人员进行手术的麻醉医师和护理工作人员,参观学习的外来人员等)也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发生[4]。 1.3 医疗物品 进行外科手术需要各种不同的医疗物品,包括常用的医疗器械,医疗药物等。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 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2.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严格执行针对手术室特点的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明确各人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3.手术室的建筑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污染区、洁净区、无菌区标志明确。 4.设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在无菌区的外侧。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5.手卫生设施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达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外科手卫生设施与外科手消毒的要求。 6.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学管理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 前和手术结束后采用湿式擦拭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 2 — 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2)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7.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 )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等; (3)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 (4 )医务人员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5)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6 )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7)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8)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9)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 可离开手术室。| 8.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和敷料等用品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 (6 )进入手术室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

普通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控措施

*西安庆华医院(710025)2012年4月18日收稿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患者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生命[1] 。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和严格人员培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实施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就我院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行探讨。1科室成立感染控制小组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院感染管理科的领导下,成立由护士长、科室成员组成的手术室院感组,负责手术室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对手术室感染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措施[2]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位 我院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制定了《手术室 感染管理制度》、《手术室清洁卫生制度》、《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参观制度》、《手术室无菌操作规章制度》、《手术室工作制度》等,做到预防医院感染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3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防控意识 加强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培训,每月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不断更新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素质,自觉做到规范操作。 4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4.1手术室内环境管理 4.1.1手术室布局要合理:新启用的手术室严格按照手术室规范 摘要:目的:探讨普通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控制在手术室内发生医院感染。方法: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定期培训,了解和掌握有关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防控能力。结果:制定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并有效实施,积极做好防控工作。结论:加强普通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061-02 浅谈普通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控措施 延海燕*郭旭光*王芳* 摘要: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实行护士管病人,保证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工作的连续性,并 进行考核评价。结果:提高了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增加了病人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关键词:责任制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061-01 深化责任制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宋春雷* *广东省边防总队医院内分泌科(518029) 2012年4月3日收稿 为了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卫生部下发了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我院大力开展医疗护理服务改革,糖尿病科为首批试点病房。本科病人特点是中老年人多,知识缺乏、记忆力差、依从性差,我们采取多项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开展床位34张,护士15人,把护士分为4个责任小组,每组护士3名,设立组长1名,每名护士分管病人3~6人。管床护士在班时负责所管病人的各项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不在班时由小组成员代管。1.2方法 1.2.1转变护理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实施分组包干与个人管床相结合的管理病人模式,管床护士负责所管病人的治疗、护理、检查、宣教等。修订了护士岗位职责、细化了各班次工作流程、各项护理工作流程。 1.2.2加强护士培训,定期总结经验:定期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并召开护士会议。学习内容包括《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工作职责、流程指引、护士礼仪等,鼓励管床护士分享管理病人的经验技巧。1.2.3制定考核方案,做到奖优罚劣:制定了绩效考核方案,奖金发放与绩效考核挂钩,与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病人低血糖发生率、病人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有无投诉、有无差错事故等相挂钩。1.2.4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护理部协调供应室、洗衣房等部门成立了下收下送队伍,减少了护士外勤工作。科室更新了护理用具,如多功能护理车,多功能服药车,电子、红外线额温仪,输液瓶签打印机,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1.2.5做细基础护理,做好专科护理:卫生部要求通过引导、示 范、推广、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1]。 科室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制定了基础护理流程以及基础护理评估表。护士对每个病人的自理能力评估,为病人选择合适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1.2.6完善健康宣教手册,做好规范化健康宣教:修订了《健康宣教与评价手册》,管床护士要评估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于没掌握的知识点,要再次宣教。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要与医生配合,共同宣教。组长负责对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评估和记录。1.2.7建立患者之家,做好满意度调查:成立了患者之家,为患者提供宣教资料,每月定期进行知识讲座,方便了患者间、医患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经验分享。组长给每位住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于病人提出的意见,当班进行整改。2结果 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进行X 2检验,责任制护理模式与功能制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比较,▲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 责任制护理,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作用,调动起每个护士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 。护士管病人, 使护士的责任更明确,责任心更强,更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饮食、护理、心理、血管情况,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管床护士能够随时观察病情、宣教、帮助病人翻身、拍背、清洁、更换液体,保证病人舒适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通知[S].卫医政发(2010)7号.[2]李雅文.制护理在外科病房的实施体会[J].外医学研究,2011,10(9):2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