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土话—湖南方言词语

湖南土话—湖南方言词语

湖南土话—湖南方言词语
湖南土话—湖南方言词语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

cial use

湖南土话—湖南方言词语

噶卵哒--不好拉

批耐--賍

检世你捞松滴,哪门滴,不爽射?--收拾你很容易怎么了,不爽?

那吧唧--哪儿

邓几吧高--一点点高

拐稀爛哒--不好拉

假格马嘎--假装

么抱斗歪七,你会豪死克啊!--不要老是吃,你这么贪吃啊!

偷偷匠--小偷

雕样子--装逼

躲掐么--捉迷藏

七芒芒(一声)--吃饭饭(逗小孩吃飯)

勺儿--傻子

曲黑噠--好黑

港白話--聊天

老倌子--爸爸

老媽子--媽媽

瞥来死哒,看的我想做佤勒。--好賍好噁心,看得我想做嘔.

讨痲匹懶闲--很讨厌

你硬是蠢得窝牛屎--你真是会蠢死

灰滚滴,莫卧斗哒!--很熱的,不要燙到了一哈哈---一会儿

搞麽的克--幹什麽去?

操人--煩躁

完俺--我们

不张你哒--不理你了

跟你港撒--给你说哦

滴滴大大--一点点大

哪门的--怎么拉?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 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乌鲁木齐方言研究

摘要 文共分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乌鲁木齐历史原因形成的民族杂居状况,以及由此形成语言接触的结果,同时介绍了阿尔泰语系以及乌鲁木齐方言形成的地理条件。第一章讲述了特殊音素及其来源,第二章论述了乌鲁木齐汉语方言中的乌鲁木齐方言中借词的类别、融合借用方式等内容,第三章论述了乌鲁木齐汉语方言对民族语法的借用,特殊虚词、特殊虚词、特殊句式及其来源等方面。 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的差异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方言布局和语义方面的特点,包括新疆乌鲁木齐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心理,甚至是措辞发展的源头。近些年来,随着大批移民的迁入,乌鲁木齐汉语方言也发生了一些小变化。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人口流动,对于处在年轻状态的乌鲁木齐汉语方言还会持续变化 由于地理的特殊性,乌鲁木齐地域方言有着言语的特点其他本原的不同。《中国措辞地图集》把乌鲁木齐归为兰银官话北疆片图二乌鲁木齐地理位置及其措辞) 关键词:方言乌鲁木齐语音词汇特征语法特点 图二乌鲁木齐地理位置及其措辞 目录 一、乌鲁木齐方言语音概况 (一)声母系统 乌鲁木齐市方言共计有25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 P 般保变p‘盘篇婆m模慢文f 饭发胡ν翻万扶 t 但胆叠t‘谈炭帖n男恼愣l老连 ts杂作怎ts‘词辞蹭s散索四 ??这着折???吃池持?是式时?芍旋顺 t?江奖间t?‘枪跄倩?黏年粘?下席溪 k 高告咖k‘刊靠敲?昂盎x喊好鞋 安暗案 说明: 1)有舌根鼻音声母由[?];(二)韵母系统 乌鲁木齐市方言共计有32个韵母: 开口呼?? a?aiei??uanen?? 刺迟耳吧婆该北毛都搬门刚 齐齿呼iiai?i ?i?uiani?ia? 比家列巧求便苹枪 合口呼uuɑu?uaiueiuanuɑ?u? 姑花活快葵转逛顿 撮口呼yy?yanY?

浅谈方言与其地域文化

浅谈方言与其地域文化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地域的多个文化特征,来揭示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相互关系。让我们感受地貌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生活。 【关键词】方言地域文化历史地理环境文化习俗 前言 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的话。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其中的规律是一样的,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分体,二者之间是大同和小异的关系。 正文 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换一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者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便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正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有哪些重要的视角?应该着重发掘哪些方面的语言事实,考察哪些方面的文化特征? 一方言与地方历史 我们都知道,方言是历史上形成的,现存的方言的许多特征只有联系地方史料才能正确理解。比如闽语区大家都知道的“妈祖”、“天妃”,也进入了方言口语:泉州人把面目威严的女人喻为“天妃妈”。由此可见历史人物在当地的深远影响,在方言中留下的印记。 语曰:“四川一百单八县,县县有方言。”清代前期“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后,外省各种移民民系在四川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聚落形式,各从其俗,各得其所。与外人交流用四川官话,平时家人聚谈或同籍交谈则用原籍方言,谓为“打乡谈”。例如“打帮帮腔”本指川戏高腔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后台专人紧接台前人物的唱腔或道白,以传达烘托句中人物的复杂感情活动和心理活动。“打吆喝”打招呼:是人们相遇时即兴的问话。在四川传统教育中特别包含了“要喊人”,开县人打招呼,开口闭口都是“你俩儿”,显得十分亲热。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桂林方言与地域文化

xx 方言与地域文化 桂林方言属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广西的所有方言里面桂林话算是最温柔的,它不同于桂南地区难懂的北话,几乎和普通话的发音相近,基本上各族人民都能听懂,所以它历来是南方科场、官场的通用语言,故有“南方官话”之称。 而导致桂林方言与广西其他地区方言的差距巨大的原因,还得从历史上桂林地区的居民情况说起。历史上桂林外来移民不断,这对桂林的方言影响很大。特别是清末至抗战时,由于战乱频繁,大量湖南、广东的移民进入,使得现在的桂林人中湖南和广东人的后代分别占到以上。所以桂林方言中带有大量的湖南和广东味。比如: 把“ke na kai (去哪里)的去”读成“ke(克)”这像湖南话,而把咸”字读“ han:这像广东话。此外,由于解放前桂林一直是广西的省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所以很多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人进入广西定居在桂林附近。加上历史上桂林的驻军、大小官员及其家属和仆从也不少,从而导致桂林地区(包括很近的柳州)原住民比例较小,这些移民对桂林方言的形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桂南桂北的方言差别较大的现状。 虽然说桂林话和四川话、云南话一样同属于北方语系,但是它又有不同于云南话、四川音的特别韵味。如把鞋(xie)子叫做“ha子,把一直”说成麻直”,叫小孩为“把爷”,实在是别具一格。究其原因,是与桂林地区特有的地域和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 xx 方言所蕴含的地域和历史文化 要说起桂林方言中最经典的词汇典故,那就非“狗肉”莫数了。“狗肉”二字在大江南北是一个贬义词。狗肉朋友就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却唯有桂林方言中它不是贬义的,桂林人通常把好朋友叫做“狗肉”。这又是为什么呢?相传,桂林人是好吃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是无所不吃。比广东人也不逊色。同时也爱好吃狗肉。冬日里,三两好友,一瓶三花,围坐于香气四溢的狗肉火锅傍,谈板路,品小酒,其乐溶溶,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此时不熟悉之人或者道不同之人的介入都会影响了这份意境。所以有好朋友才在吃狗肉一起的说法。 而桂林灵川当时有三位秀才是好友,上京赶考。十年寒窗,倍是艰苦。就相约,考完后一起去吃狗肉,改善生活,兼庆贺。三位秀才就进入考场,甲乙两秀才天资聪颖,

镇雄方言秀

镇雄方言秀 在镇雄,有种饭叫稍午,有种掩饰叫不存在,有种工具叫果底,有种失望叫不成气,有种危险叫悬B载载,有种厉害叫干事,有种自信叫幺不倒卵台,有种停止叫你给劳资洼倒... 在镇雄,有种幸灾乐祸抱应,有种舒服叫安儿,有种醉酒叫二麻麻,有种合适叫登对,有种吃饭叫哦丽,有种客套话叫随便整,有种打算叫麦到起,有种鞋子叫孩子,有种裤子叫摇裤儿。 在镇雄,有一种傻子叫憨包,有一种无能叫求不楞腾,有一种脏叫灰吧拉稀,有一种白叫讯白,有一种黑叫雀黑,有一种运气叫绰倒呢,有一种流氓叫二五子,有一种心急叫毛焦火辣,有一种不务正业叫东儿铛儿,有一种石头叫鹅豹子... 在镇雄,有种仇恨叫接梁子,有种闪电叫扯火闪,有种拳叫定子,有种故事叫龙门阵,有一种玩笑叫扯把子有个部位叫指母儿,有种停顿叫刹一脚,有种不耐烦叫少B款乱款,有种昆虫叫娥娥,有种性格叫弯酸,有种地方叫卡卡过过,有种动物叫蝗鳝,有种母老虎她不咬人,只会让男人的耳朵趴... 在镇雄,有种龙叫日龙,有种鄙视叫踏蓄,有种留恋叫痴皮,有个部位叫瞎儿孔,有种便宜叫乡音,有种食物叫嘎嘎,有种承诺叫***的浑你,有种人叫卵人,有种状态叫扯皮,有种对峙叫对斗干,有种穿着叫烦躁... 在镇雄,有种结束叫搞归意,有种脚法叫挖倒,有种可怜叫造孽,有

种调皮叫千翻,有种害怕叫打闪闪,有种游戏叫躲猫儿,有种动物叫偷油婆,有种发泄叫清叫唤,有种集合叫吹哨哨,有种丑陋叫怪迷日眼。。。 在镇雄,有个部位叫克西头,有种说话叫开黄枪,有种义气叫说这些杂子,有种东西叫甲甲,有种游戏叫斗鸡脚,有种使劲叫嘿桌,有种脚叫窝心脚... 有种丢脸叫臊皮,有种能力叫航实,有种嚣张叫日冲巴撒。 镇雄地名顺口溜 我的波机驶过罗坎,经过尖山的坡头。越过乌峰,绕过大湾,经过鱼洞。从林口来到花山深处,瞧,这里建起了碗厂,对面盖起了牛场,周围种起了杉树,山上栽满了茶木,许多植物都是以古(也古)物名著称。我采了许多李子,那涩涩的酸味,分明是当年初恋的滋味。我回忆着,一步步的踏上架在堰塘上的板桥,无奈,眼泪如晶莹的果珠不住的往下流,形成了雨河,趟进安尔的洞中,化作盐源,从干沟里流出。我自离开母校,参加工作以勒,身在它乡,总是那么梦萦幼时在母享生活的情景。每当夜幕降临时,我坐在高高的黑树下,从树间稀疏散落的月光照射在中屯的场坝上。那时侯,爷爷常嘱咐我们,外出创世界,不要享地,也要讲仁和,更不能忘了做人的五德,实在忙不(芒部)过来时,就在木桌(木卓)上写信回家。在回乡的路上,远远望见坪上的公路旁,矗立着几所糖房(塘房),啊。。。近前一看,才知道那是镇雄的花榔小镇。 昭通苹果,新疆梨,重庆妹子人人提;西藏汉子,镇雄壮,不如箩哥一巴掌;长江长,黄河浪,不如镇雄话小巷;狗生儿子猪下象,不如猫儿生个日白匠;乌蒙的山,云南的水,镇雄姑娘就是美;北京大,上海强,不如镇雄农贸市场;香港街,美国路,不如镇雄稀泥路;玫瑰红,桂花香,不如镇雄酸菜汤;哈佛的课,北大的学,不如镇雄家里的大学;麦当劳的香,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方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方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人之间通过方言的交流也同时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方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通用的,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在一般情况下,方言形成的同时也在这个地域内形成了文化。方言和这个地域内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 英国的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的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总体上来说语言反映着民族文化,而方言则反映着地域文化。由此可见,方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使用相同或者相似方言的人们,往往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风俗习惯,在心理、情感、思维、气质、行为等方面也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不同的方言也说明他们的文化环境上的某种差异。从各地方言中同名异物或者同物异名的现象,我们能体会到方言上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各地民俗文化风貌的差异。 方言词汇的差异有时候能体现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汉语方言的读音,也会影响到地方民俗文化的形成。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

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换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正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 由现实生活的例子和语言文化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方言离不开文化,方言和同一地域内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长期的共存中共同发展,相互影响。透过方言可以研究一地域的文化,通过文化也可以更好的研究本地的方言。

粤语普通话词语对照

粤语普通话词语对照****->衣物类 棉袄->棉衲 裙子->裙 钱包->银包 掉色->甩色 雨伞->遮 口袋->袋 内衣->底衫 毛衣->冷衫 毛线->毛冷 高跟鞋->高(争)鞋 商标->唛头 樟脑丸->臭丸 鞋子->鞋 围巾->颈巾 衬衫->恤衫 系领带->打tie 袜子->袜 ****->儿化音类 香味儿->香味 浪花儿->浪花 ****->身体/健康类 汗流浃背->身水身汗 有气无力->有神无气 耳朵->耳仔 舌头->(月利) 神经病->黐线 缺觉->唔够(训) 落枕->(训)戾颈 脑袋->头壳 瘸->跛 冒汗->(彪)汗 蒙古大夫->黄绿医生 手都写酸了->写到手软 口红->唇膏 大母指->手指公

上火->热气 打哈欠->打喊(路) 打呼噜->扯鼻寒打盹儿->阖一阵间打喷嚏->打乞(疵) 打瞌睡->瞌眼(训) 去火->坠火 屁股->屎忽 眉毛->眉 拿号儿->轮筹 起床->起身 做梦->发梦 发困->眼(训) 发麻->痹 着凉了->冷亲 嗓子->喉咙 晕车->晕车浪 熬药->煲药 脖子->颈 肢窝->胳肋底 痒->痕 脸->面 胖->肥 ****->厕所/浴室类 刷牙->擦牙 刮胡子->剃须 水管儿->水喉 牙刷->牙擦 拖把->地拖 洗澡->冲凉 洗脸->洗面 痰盂->痰罐 莲蓬头->花洒 肥皂->番(木见) 漱口->(浪)口 ****->节日类 回老家->返乡下元旦->新历新年

春节->农历新年 红封包->利是 除夕->年卅晚 讨红包->逗利是 爆竹->炮杖 ****->建筑类 宾馆->酒店 入住许可证->入伙纸 工地->地盘 拆房子->拆楼 升降机->(车立) 螺丝刀->士巴拿 胡同->巷 ****->待人/接物类 扣帽子->屈 好说话儿->好相与 占便宜->着数 吃哑巴亏->食死猫 吃亏->蚀底 两面派->双面人 求爷爷告奶奶->又跪又拜 使圈套->装弹弓 没正经->冇纹路 臭吹->牙擦擦 揭老底->起底 磨蹭->咪摸 很抱歉->唔好意思 说什么也不干->几大都唔制 不识趣->唔通气 人怕出名猪怕壮->人怕出名猪怕肥人挺好->几好人 大大咧咧->唔爹唔吊 少说点吧->讲少(的)啦 打搅了->滚搅哂 丢脸->冇面 半瓶醋->半桶水 吝啬->孤寒

中国地域文化一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 葛剑雄教授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它的特点,要求它跟周围、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 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全文: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五千年的文明记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您走遍中国疆域,为您讲述中国的地域文化。)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今天我要将的是关于地域文化。其实说穿了很简单,一个地方有它的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这就是地域文化。比方说咱们北京,可能就说北京文化,你到天津,人家就说是天津文化。所以所谓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所谓它的特点,就要求它跟周围,跟其他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他那个时候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他讲的谚语就是他那个时候已经是老话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

临沂方言常用词辑考(一)

临沂方言常用词辑考(一) 摘要:临沂方言中有许多常用词我们只知其音,却不知其确定的书写形式,为彰显该地区的地域方言文化,追溯人文沿革及方志编纂的需要,有必要对这些常用词进行辑录整理。 关键词:临沂方言常用词考释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显示地域身份的重要名片。近几年,临沂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建设也搞得如火如荼。可以想见,随着各地经济文化的合作交流、城乡一体化等进程迅猛发展,临沂的开放必将进一步加强,而作为临沂文化载体的各区县方言土语也必将受到人们的进一步重视。整理辑录方言中的一些常用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临沂方言地域差异非常大,就整个官话方言来讲,临沂方言地处胶辽官话与中原官话的分界地带。若单就山东方言分区而言,它横跨东潍、西鲁两区,全市12县区之东部沂水、沂南、莒县等属于东潍片(胶辽官话),西部区县属于西鲁片(中原官话);临沂北部又与西齐片(冀鲁官话)相接,因此北部部分县市的方言还带有冀鲁官话的特征。鉴于此,若要如实记录临沂方言中的一些常用词,除了综合考虑词语内部纵向的语音、语义的发展演变之外,还要兼顾横向地域之间语言的接触给方言的语音、语义带来的影响。笔者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临沂方言词语的辑录工作,兹拣数条移录如下(凡文中所举临沂方言用例皆出自笔者日常口语,其他地区方言用例多摘自《方言大词典》等辞书),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伴】此字方音有两读:一近读“办”,一近读去声“波”,读前者的多一些。相比、相攀之义。如:这次考试我~你强不了哪里去(意思是我比你强不了多少)。《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谁教你前生不去磨砖,今生又不肯积福?那前边伺候珍姨的人们,他都是前生修的,咱拿甚麽~他?”明冯惟敏《般涉调耍孩儿·财神诉冤》:“俺本是寻常百姓家,怎伴的威严九棘臣。”江淮官话读为后者,如淮阴话读“波”:你不能~我,我一个人,你还有家哩。此种意义吴方言写作“傍”,如:格爿店东西傍别爿店便宜。伴、傍音近义通,均有相伴、相并之义,如《广韵·缓韵》:“伴,依也。”《楚辞·九章·悲回风》:“伴张弛之信期”,王逸注曰:“伴,俱也。”《汉书·武帝纪》:“遂北至琅琊,并海。”颜师古注:“并读为傍,傍,依也。”《说文·人部》段注:“傍,古多假并为之。”由相伴、相并之义,二字相因引申为

粤语常用词汇大集合

粤语常用词汇大集合 生活、用品 起身(起床)着(穿)除(脱) 浪口(漱口)飞发(理发)电发(烫发) 洗面(洗脸)屙屎(大便)屙尿(小便) 闩门(关门)熄灯(关灯)水喉(水龙头) 瞓觉(睡觉)食(吃)食晏(吃午餐) 食烟(抽烟)滚水(开水)煲(煮) 焗(焖)饮胜(干杯)颈渴(口渴) 餸(下饭的菜)腍nem4(软)霄夜(夜宵) 饮(渴)台(桌子)梳化(沙发) 雪柜(冰箱)傢俬(家具)皮箧gib1(皮箱) 夹万(保险箱)刀仔(小刀)花樽(花瓶) 香枧(香皂)镬(锅)咪(麦克风) 插苏(插座)火水(煤油)遮(伞) 地拖(拖把)电心(电池)洋烛(蜡烛) 花洒(1莲蓬头,用于沐浴2喷壶,用于浇花)壳(勺子) 番枧(肥皂)扫把(扫帚)匙羹(小勺子) 褛(外套)大褛(大衣)衫(衣服) T恤(针织或棉质上衣)裤(裤子)鞋(鞋子) 底衫(内衣)底裤(内裤)高争鞋(高跟鞋) 领太(领带)荷包(钱包)唇膏(口红) 指代、人物 我(我)你(你)佢(他)我哋dei(我们)你哋(你们)佢哋kuidei (他们)人哋(人家)呢度leidou(这里)嗰度(那里)边度(哪里)呢(这)嗰(那)咁样gam(这样、那样)点解diangai(为什么)第日(改天)第次(下次)乜嘢?(什么)乜(什么)几多geiduo(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哥go(哥哥)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阿公(外公)阿婆(外婆、老婆婆)阿叔(叔叔)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gazie(姐姐)大佬lou(哥哥)细佬(seilou弟弟)新

抱(媳妇)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囡囡(女儿)契爷keiye (干爹)契仔keizei(干儿子)寡佬(单身汉)仔(儿子)女lui(女儿)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keidei(王八蛋)老坑(老头)老嘢ye (老东西,老家伙)老姑婆(老处女)基佬geilou(男同性恋者)老细lousei (老板)老千(骗子)后生仔housengzei(年轻小伙子)后生女housenglui (年轻姑娘)靓仔(漂亮的小伙子)靓女(漂亮的姑娘)细路(小孩)细蚊仔(小孩)臊虾(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事头(老板)塞(孙子的儿女)麦(孙子的儿女的儿女)老襟(两姐妹同一个老公)老顶(上司)乸型(娘娘腔) 指代、人物 我(我)你(你)佢(他) 我哋(我们)你哋(你们)佢哋(他们) 人哋(人家)呢度(这里)嗰度(那里) 边度(哪里)呢(这)嗰(那) 咁样(这样、那样)点解(为什么)第日(改天) 第次(下次)乜嘢(什么)乜(什么) 几多(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 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哥(哥哥) 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 阿公(外公)阿婆(外婆、老婆婆)阿叔(叔叔) 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姐姐) 大佬(哥哥)细佬(弟弟)心抱(媳妇) 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 女女(女儿)契爷(干爹)契仔(干儿子) 寡佬(单身汉)仔(儿子)女(女儿) 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王八蛋) 老坑(老头)老嘢(老东西,老家伙)老姑婆(老处女) 基老(男同性恋者)老细(老板)老千(骗子) 后生仔(年轻小伙子)后生女(年轻姑娘)靓仔(漂亮的小伙子) 靓女(漂亮的姑娘)细路(小孩)细蚊仔(小孩) 臊虾(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 工作、交际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 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云南省昭通市2021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云南省昭通市2021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识字写字 (共11题;共16分) 1. (4分) (2018五上·抚宁期末) 端正书写。 2014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80周年纪念日,历史的足迹仍历历在目。yuǎn zhēnɡ________中,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qí qū________的山路,jí duān________的天气,风雪的qī línɡ________,没有让战士们jù pà________和jǔ sànɡ________,mó nàn________锻造了jiān dìnɡ________的信念,他们令后人jìnɡ yǎnɡ________,凭借着准确的pàn duàn________打乱敌人追剿(jiǎo)计划,用铁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 2. (1分) (2019六上·汉川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七律(lù)云崖(yá)等闲(xián) B . 逶迤(yí)铁索(suǒ)泥丸(wán) C . 长征(zhēng)磅礴(páng)磅秤(páng) D . 岷山(mín)蒙骗(méng)蒙眬(méng) 3. (1分)选出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 . 弥高(ní)硕果(shuò)迭起(dié) B . 地壳(ké)校补(jiào)衰微(shuāi) C . 疏懒(shū)慷慨(kǎi)澎湃(bài) D . 典籍(jí)独裁(cái)宝藏(zànɡ) 4. (1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方言与文化

方言的形成以甘肃方言的特点 我国众多的方言的形成,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这样说: 第一,古代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统治,国家不是十分统一的,因而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日益增加、国家经常有封建割据等等原因,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中的语言,也就各自相对独立地演变着,不易获得变化的一致性。于是,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使得各个地区的语言逐渐产生了差异,逐渐减少了共同性的因素,形成了各地区各有特点的方言。我国北方方言系统的各地方言,包括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的一部分,大致就是这样造成的。 第二,在我国古代,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所迫而造成过多次的人口大迁移,也是方言形成的一个原因。例如东晋至隋唐、唐宋至宋、宋末至明初,我国中原一带的居民曾有三次向南大迁移,结果形成为现在分布于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家方言。“因为客家先民南迁后,定居在闭塞的山地,一方面保存了他们固有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容易受外来影响的渗透,而客家人强烈的宗族观念和保守思想,也增强了他们对外来影响的抵抗;客家住地不但形成了他们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区域,保存了他们固有的文化礼俗,而且在语言上也形成了独立的系统。” 第三,在人口大迁移的情况下,如果迁入外族居住区域,则必然发生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相互影响,以至同化,这也是造成方言特点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例如两广地区是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但自从周秦以来,大批汉族人由北南下,逐渐造成了“喧宾夺主”的状况,在数量上超过了土著民族的人口,加上汉族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又比土著民族日益发达,历代统治者又实行了民族同化政策,结果使土著民族日益汉化。当然,在民族同化和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人的语言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外族语言的影响。因而,“粤方言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条件以及民族杂居等原因,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许多古汉语中本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非汉语的因素,从而构成它的方言特征。” 甘肃方言从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北次方言。在生产生活中,各地又分化产生出了各自的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言区,分别是甘南地区方

粤语词语

佢[keoi5]他或她(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乜[mat1]什么(你讲乜吖?) 嘅[gei3]的(呢个系我嘅女朋友.) 嬲[nau1]生气(我好嬲你!) 系[hai6]是(你真系个好人嘞!) 咁[gam2]如此,这样(咁都得?) 哋[dei6]同普通话中的“们”字用法(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唔[m4]不是(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睇[tai2]看(今晚我哋睇电视罗!) 啲[dik1]的,那些(呢啲系乜嚟嘎?) 冧[lam6]陶醉(我好冧啊!) 冇[mou5]没有(我冇钱啦!) 谂[lam2]想(谂紧乜嘢啊?——在想什么?) 嘎[gaa1]语气助词(系唔系嘎?) 咩[me1]什么(你讲咩吖?) 嗻[ze3]语气助词(系咁嗻) 嗟[ze1]语气助词 嚟[lai4]来(过嚟啦!) 叻[lek1]很棒(你好叻啊!) 呢[ni1/nei1]那(呢啲系乜嚟嘎?) 咪[mai1]不要(咪搞我!) 梗[gang2]当然(梗系啦!)

喺[hai6]在(你喺边度啊?) 抦[bing2]殴打(信唔信我柄你啊?) 啵[bo1]语气助词(系啵!) 俾[bei2]给(快啲俾钱!) 嘈[cou4]吵(你哋唔好咁嘈啦!) 噏[ngap7]唠叨(你唔好再噏我啦!) 掟[deng3]扔(垃圾唔好乱掟啊!) 嘞[lak6]语气助词(你真系个好人嘞!) 靓[leng3]漂亮或表示幼稚(你好靓女啊!) 囖[lo1]语气助词(就系囖) 搵[wan2]找(搵到工啦?) 嗮[saai3] 浪费(真系嗮气嘞……) 攞或摞[lo3]拿(攞钱去边啊?) 咦[ji2] 语气助词(咦?你系边个?) 咗[zo2]了(你食咗饭未啊?) 喔[o1]语气助词(系喔.) 屙[o1]拉(尿)(我去咗屙尿啊!) 拗[aau2]矛盾(你哋喺度拗紧乜啊?) 乸[naa5]雌性(乜佢咁乸性嘎?) 撩[liu1]挑(你唔好撩起我把火啊!) 拎[ling1]拿(拎部电脑去整先.) 啖[daam6]量词,相当于“口”(饮啖水先!)

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文学院汉语言(应用语言方向)李梦鸽 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的话。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其中的规律是一样的,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分体,二者之间时大同和小异的关系。 由此可见,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换一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者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便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正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有哪些重要的视角?应该着重发掘哪些方面的语言事实,考察哪些方面的文化特征? 一方言与地方历史 我们都知道,方言是历史上形成的,现存的方言的许多特征只有联系地方史料才能正确理解。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北京市十万之一的地图中可以发现多条与森林和动物有关的地名(榆林、梨园、黑枣沟、鹿叫),这说明早期的京畿一带曾经是森林繁茂、虎豹出没的地方。闽语区大家都知道的“妈祖”、“天妃”,也进入了方言口语:泉州人把面目威严的女人喻为“天妃妈”。由此可见历史人物在当地的深远影响,在方言中留下的印记。 语曰:“四川一百单八县,县县有方言。”清代前期“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后,外省各种移民民系在四川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聚落形式,各从其俗,各得其所。与外人交流用四川官话,平时家人聚谈或同籍交谈则用原籍方言,谓为“打乡谈”。例如“打帮帮腔”本指川戏高腔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后台专人紧接台前人物的唱腔或道白,以传达烘托句中人物的复杂感情活动和心理活动。“打吆喝”打招呼:是人们相遇时即兴的问话。在四川传统教育中特别包含了“要喊人”,开县人打招呼,开口闭口都是“你俩儿”,显得十分亲热。这些方言以其多样性、地域性、原生性、世俗性和生动性的特色,反映了地方的特有风貌和四川人的天性机智和幽默,展示了无所不在的生活情趣和哲理,闪烁着瑰丽的地域色彩,是一笔重要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宝贵。 二方言与地理环境 人类各种群落的社会生活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展开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常都打上了这种环境的深刻烙印。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在方言中则有不同的词汇手段的称述。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方言词汇有的相应地更替了,有的则固执地传承下来。不论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原文出处】方言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801 【原刊页号】75?80 【分类号】H1 【分类名】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805 【作者】王永炳

【作者简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 【正文】 古典戏剧作家为了剧情与演出时语境的需要,大量地运用了方言口语词,如“侬、家私、娇客、症候、放乖、撺掇、坑、和哄、打火、面皮、日头、巴臂”等等。 这些口语词汇固然增添了戏剧文学无限光彩,但也给阅读欣赏者带来困难。其间的原因不外是:有些方言口语词本无定字,随手拈一同音或音近的字以代替,这是常有的事。例如“巴臂”,就有“把臂、把背、巴鼻、靶鼻、芭壁、巴避” 等写法。再加上区域局限性与古今方言口语的差异,这种情况更增添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其次,过去正统文人认为戏剧语言太过鄙俗,不屑一顾,因此,能为戏剧语言作注释工作者为数极少。这样一来,戏剧语言有相当多的词语不经 见于字典辞书及典籍中,给后来有心于诠释有关词语语义、追溯语源、搜寻旁证的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惑 从事研究、诠释元杂剧的方言口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工作,从元代就已经开始了。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就对“庞居士、婶妗、方头、三姑六婆”等方言俗语及“忽剌孩、答剌罕”等少数民族语词进行诠释工作。其后有徐渭、王骥德、凌濛初、阎遇五、金圣叹、毛西河等人对《西厢记》等做了注释工作。就以徐渭的《南词叙录》来说,这是最早一部关于南戏资料的著作。他早就赏识民间语言的妙用。他称赞《琵琶记》说:“句句是常言俗语,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同时他把南戏中常用的方言词义条举解释,共收53条。近 年来,随着人们普遍对古典戏剧价值认识的提高,相应的对戏剧语言的诠释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除了顾肇仓、吴晓铃、王季思、钱南扬、徐朔方等 人分别对《元人杂剧选》、《关汉卿戏曲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作注外,还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诠释古典戏剧方言俗语及少数民族语词的书籍和论文。但是迄今为止,各戏剧注释专书及有关论著中对某些方言语词的注释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阅读古典剧作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些方言口语词汇,按现有的注释可能欠妥或不当。特胪列并论析如下,以求方家指正。 01胡哨(忽哨)打哨子打胡哨 打唿哨《赵礼让肥》? 2:(强人喽罗打哨科,正末唱)飕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