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期末复习整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期末复习整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期末复习整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期末复习整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1、社会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实践性4、不平衡性

二、1、完整语言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要完整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2、整合教育观

3、活动教育观

三、认识儿童学习语言的特殊规律: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渗透性;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易行性;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积累性。

四、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正常的发音器官;正常的听觉功能;正常的智力发展;

2语言环境:亲子环境;社区环境;幼儿园环境。

3、语言教育;

4、认知发展。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①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②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④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成熟

五、心理研究证明,0~3岁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因此,从孩子出生到三岁都是孩子学说话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

六、0~3岁儿童语言培育的目标:0~1岁半阶段主要是语音训练阶段,首先要让孩子听到语音。其次要培养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单词做出反应。

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时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

具体目标可以定为: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说话;喜欢听成人讲述玩具、图片上的物体以及念儿歌、讲故事,并能参与念儿歌、讲故事,喜欢翻阅图书,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能简单回答别人的问题,能说方言或普通话的词,并能让别人听懂,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词和新句型,喜欢在游戏中和同伴交谈等。

七、影响0~3岁儿童语言发展速率的因素:1、不同性别;2、缺乏聆听语言的机会;3、缺乏表达训练的机会。

八、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发展:

1、强调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重视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3、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包括(1)满足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需要,(2)创设语

言学习的个别需要;(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

九、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分析:

在纲要中,幼儿园教育目标主要有这样的一些要求: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十、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及活动实施: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1、的语言教育内容:

渗透在谈话活动(创设的是日常口语交往情景)、讲述活动(创设正式的口语表达情景)、语言教学游戏(为幼儿提供一种游戏情景)、文学活动(从某一具体文学作品入手)和早期阅读(利用图书、绘画为幼儿创设一个书面语言环境)五种形式的活动之中。

2.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原则

①充分了解幼儿语言状况的原则

②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围绕语言教育目标原则

③围绕语言不同领域活动因素相会渗透原则

④语言活动方案的设计要为活动的过程的实施留有余地

3、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步骤:活动名称、幼儿情况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4、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①幼儿是活动主体的原则

②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原则

③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示范不能限制幼儿的思维、注意运用隐形示范、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

(二)渗透性的语言教育内容

第二章

一、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㈠、环境理论的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两种信号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①模仿说-阿尔波特②强化说③中介说-斯塔茨

㈡、先天决定理论:①LAD理论(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②自然成熟说-论内伯格㈢、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①认知相互作用论-皮亚杰②社会相互作用论-布鲁纳、鲁利亚、班杜拉③社会交往说-鲁纳、贝茨

我国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在前三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发展理论——语觉论

语觉论的观点有:(1)语言涉及语音、语法和语义,(2)由于除了语音、语义的感受与语音辨识能力以外的语言能力,还有后天学习获得,(3)儿童语觉敏感度曲线图。

二、0~1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一)语音发展阶段与特点:1,、简单音节阶段(0~3个月);2、连续音节阶段(4~9个月);

3、学话萌芽阶段(10~12个月)

(二)语言教育活动的建议:

1、首先让孩子听到声音;

2、要培育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单词做出反应;

3、针对这一时期语言发展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教育活动的侧重点不同:

(1)、简单音节阶段。用多种语音和声音来刺激婴儿

(2)、连续音节阶段。模仿学习发音,用强化、鼓励等方法诱导婴儿发音

(3)、学话萌芽阶段。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在活动中伴随语言刺激,开展早期的阅读。

三、1~2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一)语音发展阶段与特点:

1、单词句阶段(1—1.5岁)由近及远、词义笼统、固定化。

在说出词的方面则有以下特点:单音重叠、一词多义、以词代句、和动作紧密结合、词性不确定

2、双词句阶段(1.5—2岁)

这阶段儿童语言发展有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6~18个月。

第二、19~21个月。

第三、22~24个月

(二)、语言教育活动建议:

1、单词句阶段: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扩大词汇量;多和孩子交谈,提供语言模仿的榜样。自制或购买图书,促进婴儿阅读能力的提高;鼓励婴儿多开口,成人要耐心倾听并予以回答;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游戏。

2、双词句阶段: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语言榜样和语言示范;主动告诉婴儿一切问题和讲述要正确对待;倾听文学作品,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继续开展早期阅读指导;在游戏中进行词语练习。

四、0~3岁儿童语言教育的原则

1、语言行为原则

2、略前性原则

3、扩充性原则

4、语境匹配原则良好原型原则

5、迁移性原则

6、容错性原则

7、无察觉原则

第三节3~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小班一、幼儿语音发展与教育

(一)幼儿语音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逐渐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在幼儿的发音中,韵母发音的正确率较高,声母的

发音正确率稍低。儿童发音错误最多的是翘舌音zh、ch、sh、r和齿音z、c、s。四岁以后,儿童发音的正确率有显著提高。)

2、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表现: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或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或者笑话、故意模仿别人的错误发音等。

(二)影响幼儿语音发展的因素:

1、生理因素的影响;

2、语音因素的影响;

3、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幼儿语音教育的内容

①培养幼儿准确的听音能力

②教会幼儿正确发音

③教会幼儿按照普通话的声调讲话

④培养幼儿的言语表情

⑤培养幼儿语言交往的修养

中班二、幼儿词汇发展与教育

(一)幼儿词汇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

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2、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掌握虚词。实词中首先掌握名词,其次动词、形容词、副词,最后数量词。)

3、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1、首先理解的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以后才开始理解比较抽象概况的词。2、首先理解词的具体意义,以后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词义。)

(二)幼儿词汇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1、内容:1)、丰富幼儿的词汇;2)、教幼儿理解词的意义;3)、教幼儿正确地用词(幼儿积累的词汇有两类:消极词汇、积极词汇)。

在丰富幼儿词汇中,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内容上应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

小班:丰富词汇的中心要求是:学习运用能理解的常用词。小班后期,应教她们掌握表示物体质量和说明人的行为好坏的形容词。

中班:掌握的词汇量要大幅度的增加,质量上也要有明显的提高。会使用常用的副词和连词,是幼儿掌握词汇过程中的质的飞跃。

大班:在巩固中班已掌握的词汇的基础上,要大量增加幼儿掌握实词的数量,并提高质量。

2、词汇教育的途径

1)直观性是词汇教育的基本原则。①结合实物出现新词②结合动作出现动词③伴随手势、表情或象声词解释新词④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词义⑤通过实物对比掌握反义词。

2)词汇教育的具体途径。

①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词汇

②通过观察丰富幼儿的词汇

③运用教学游戏(智力游戏)进行词语练习

④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词汇教育

⑤通过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进行词汇教育

三、幼儿语法发展与教育

(一)语法发展的特点

儿童对语法结构的掌握表现在语句发展和理解两方面。

1、语句的发展。1)句型从简单到复杂。2)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3)

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4)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2、句子的理解

3、幼儿语法教育途径: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清楚完整的表述能力;

2)用口头造句的形式培养幼儿说完整句;

3)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说完整句的积极性。

第三章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类别:是指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它具体包括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儿童小说、成语故事、笑话、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绕口令、谜语、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文学体裁的作品。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教育性、文学性、浅易性、趣味性

3、3—6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是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发展的是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整合、渗透于其它教育活动中。

4、发展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发展学前儿童语言倾听和理解能力;

2)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丰富学前儿童语言词汇,规范学前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提高学前儿童日常交往语言的水平。

3)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通过培养学前儿童对书面语言的浓厚兴趣,提高学前儿童对艺术性结构语言的敏感性,并用自己特有的书写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4)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前儿童会听会说普通话;学会创造性想象和表达语言。

5、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目标:(认识、情感、态度)详细看书P43

6、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第一层次:学习文学作品第二层次:理解体验作品

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第四层次: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7、学前儿童故事的选材要点

①主体单一明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②情节具体生动有趣,有起伏,按一般顺序记述

③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易于学前儿童理解、喜欢

④故事要有针对性

⑤故事要有利于训练学前儿童创新思维,留给学前儿童想象的空间

8、学前儿童故事活动过程设计

①导入:创设情境,引出故事

②教师生动有感情地第二遍讲述故事③理解故事(描述性、思考性、假设性三层次提问方式)④围绕故事开展系列创造性语言活动

9、学前儿童故事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指导要点p47

(1)利用多种形式积累学前儿童相关的知识、生活经验;

(2)教师讲述故事语言要规范、完整、生动形象;

(3)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围绕故事主题开展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充分调动学前儿童各种感官,采用视、听、做结合法,发展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

(4)学前儿童故事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儿童理解、体验作品,所以三层次的提问设计应准确、恰当;

(5)以发展儿童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为主,教师应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多给学前儿童自我感知体验、大胆想象和表述的机会。

10、学前儿童编构故事:小班编结局,中班编高潮和结局,大班编完整故事。

11、学前儿童诗歌、散文作品的选材要点:趣味性、重复性、多种修辞手法

一般要点①题材广泛有意义②构思巧妙,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③符合学前儿已有经验水平

各年龄班选材要点①小班选材应以儿歌为主;要篇幅短小,主题集中,含一个画面;语言形象要生动活泼,构思巧妙。②中班选材应以儿歌儿童诗为主;画面一个以上,篇幅稍长;语言要丰富多彩,多用重复结构。③大班选材题材广泛;篇幅较长,画面丰富;表现方式多样。

12、学前儿童诗歌、散文活动过程的设计

(1)导入:设置情景,引出作品

(2)教师示范朗诵诗文

(3)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文

①教师通过挂图等教具,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歌②通过三层次的提问,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歌③理解难懂的字、词、句④理解诗文的情绪情感⑤理解诗文的表现形式

(4)学习朗诵诗文

(5)围绕诗文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表演游戏、配乐朗诵、绘画、教师和幼儿一起简单谱曲演唱、诗歌仿编活动:小班换词—画面局部变化的理解,中班换系列词—画面变化的想象与表现,大班换画面—新画面的理解。)

13、绕口令的特点

①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形象有趣

②有语言相近或容易混淆的字构成

③朗诵要求快速、准确、流畅

14、学前儿童绕口令选材要点

(1)根据地方域特色选取相应的绕口令,以纠正学前儿童的方言发音

(2)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段特色和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材

15、什么是谜语

谜语既是一种特殊的诗歌,有时有趣的智力材料。它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构成的四句儿歌,具有诗歌的语言通俗简练、韵律自然和谐的特点,同时又能开启儿童心智,训练儿童思维的意义。

谜语教学主要在中大班开展。

谜语的要求:

1、学前儿童编谜的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想象的特征或习性有一定的认知。

2)智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能准确把握实物特征并条理清楚地概括出来。

3)学前儿童对谜语有熟练的认知,和浓厚的兴趣。

2、学前儿童编谜活动设计和组织要点。

1)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认知谜语的特点;

2)教师示范编谜;教师揭示一个谜底,引导儿童编谜;

3)教师引导儿童背诵自编谜语。

第四章学前儿童谈话活动设计与组织

1、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特点(简答)

(1)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有趣的中心话题包含三层含义:①幼儿对中心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可以就谈话主题有话好讲②有一定的新鲜感③有趣的话题常常与幼儿近日生活中共同关心点有关】

(2)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具有多元的信息交流环境、条件

(3)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具有宽松自由的交流语境、交流气氛

(4)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具有较丰富的、感兴趣的谈话素材

(5)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中教师往往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2、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目标(P71了解)

3、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内容选择

(1)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中紧密相关的话题

(2)各领域相互联系的、幼儿有丰富语言内容感知的、有一定新鲜感的话题

(3)有趣的话题常常与幼儿近日生活中共同关心点有关

(4)以前交谈过的幼儿仍有极大兴趣的话题

4、学前儿童谈话活动过程设计与组织、学前儿童谈话活动过程设计与组织要点

(1)第一步骤: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2)第二步骤: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3)第三步骤: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4)第四步骤: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4、语言专题谈话活动是指定期地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的语言活动。语言专题谈话活动是语言教育的重要形式

第五章学前儿童讲述活动

1、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含义:学前儿童讲述活动是让儿童凭借一定的讲述对象,在相对

正式的语言环境中独立完成的语言表达活动。这类活动以促进儿童语言表述行为的发展为主,要求儿童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讲述实践,帮助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

2、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作用

(1)培养儿童讲述能力(2)锻炼儿童独白语言能力(3)帮助儿童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4)发展儿童思维和想象力

3、讲述活动的种类根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分为以下四种:

(1)看图讲述: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讲述的语言活动

(2)情境讲述(3)生活经验讲述(4)实物讲述

4、讲述活动的特点

(1)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凭借物

(2)讲述活动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3)讲述旨在锻炼一种独白语言

5、讲述活动的教育目标:

1)、培养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2)、培养儿童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地表达的意识、情感和能力;(在集体场合大方自然地说话;使用正确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进行讲述;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地讲述)

3)、培养儿童对语言交流信息的调节技能。

6、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结构由以下四个步骤构成

(1)第一步骤: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2)第二步骤: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3)第三步骤: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4)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7、教师组织看图讲述活动的准备p87

(1)看图讲述活动在选择图片是要注意:

内容上的要求;

艺术上的要求;

年龄上的要求(小班:主题鲜明,线索单一,色彩不宜太多,1·2幅。中班:主题鲜明,线索较复杂,前后图片有一定联系,但不宜超过4幅。大班:主题鲜明,生动,图片与图片之间有一定的衔接,但不宜超6幅。)

8、设计提问时必须注意四点

(1)提问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2)提问要有顺序

(3)提问要有启发性

(4)不同年龄班,提问的要求应不同

9、看图讲述活动设计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儿童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3)教师引进新的讲述经验(4)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9、情境讲述:情境讲述是根据儿童经验设计情境,有教师或儿童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或操作木偶进行表演,在引导儿童观看表演的同时,要求儿童凭借对情境表演的理解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

情境表演有场景、角色、情节,表演过程中有动作、表情,有时还有对话,富有强烈的直观性,有利于儿童对情节的理解,能诱发儿童观察的兴趣和讲述的愿望,深为儿童喜爱。因此在小中大班都可开展。

10、生活经验讲述:是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借助于一定的凭借物,围绕一个主题,用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讲述自己生活中所经历或见过的,具有深刻印象或感兴趣的事情的一种教育活动。

可以训练儿童围绕一个中心独立、连贯地说话能力,在中大班可开展。

11、生活经验活动的准备(1)预成或生成话题(2确定讲述主题(3)摸底预约

12、实物讲述是使用具体的实物作为凭借物,包括真实的物品、玩具、教具,指导儿童感知理解实物并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

第六章早期阅读活动

1、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是指以幼儿自身经验为基础,在适当的情景中,通过幼儿对文字、符号、标记、图片、影像等材料的认读、理解和运用,对幼儿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活动。它不是单纯的看书、识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结构相对完整、体系相对独立、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

2、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

1)向幼儿提供前图书阅读经验;

2)、向幼儿提供前识字经验;

3)、向幼儿提供前书写经验。

3、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根据训练的目的不同可分为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浏览性阅读、查阅性阅读、参考性阅读。

4、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5环节):幼儿自己阅读、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归纳阅读内容、阅读活动的延伸。

5、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评价:

要全面、科学、有效地评价早期阅读活动,还要注意

1)评价目的的发展性,

2)评价方法的参与性,

3)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A、运用特定知识解决已知问题的能力—基础性能力—养成阅读的习惯。

B、运用特定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适应性能力—学会阅读与学习。

C、自行选择某种技能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能力—通过阅读学会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

1、语言教学游戏的含义:语言教学游戏是用游戏方式开展的、有教师设计组织、以发展幼儿语言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规则游戏。

2、语言教学游戏分为5种:

1、语音游戏(听音、辨音游戏:准确地区分语音的微小差别,尤其是区分相似、相近的语音,发展儿童的语言听觉,是儿童正确发音的前提。)

2、词汇游戏,

3、句子游戏,

4、描述性游戏(在中大班进行),

5、故事表演游戏。

3、语言教学游戏在个年龄班的运用:

3岁前儿童和小班的语言教学一发音、正音和丰富促会为主,中大班的语言教学目的是以丰富词汇,会说完整的句子和提高表达能力为主。

4、语言教学游戏的特点(1)有明确的语言教育任务(2)有一定的规则(3)有一定的结果

5、语言教学游戏的结构与组织指导

语言教学游戏组织要点(1)教师创设游戏情境(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3)教师引导儿童游戏(4)儿童自主游戏

6、语言教学游戏案例p122

第十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就是衡量教育工作的价值。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评价,不仅包括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价,而且包括对儿童语言教育的过程、内容、方法、效果等作出判断。

2、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强调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价,包括从儿童语言发状况来评价教育结果,以及对语言进行整体的各个部分及相的分析和判断来评价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运行状况。

3、评价的方法

1)自由叙述法自由叙述法是将对教育活动意见、判断、感想等自由地写下来,通过文字叙述对教育活动加以评价的方法。

(2)观察评价法最常见的是自然情境下的观察

(3)综合等级评定法 P165

4、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2)情境观察法(3)谈话法(4)问卷调查法(5)现场实录法

5、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要素

(1)发音和词汇(2)讲述(3)回答问题(4)理解文学作品(5)阅读

6、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案例p170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1 一教学目的: 1、让幼儿对故事图片有个感官上的认识,培养其语言复述能力和理解能力。 2、在看看、听听、玩玩、讲讲等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二准备: 图书(人手一册)录音纸偶桌面玩具(立体、平面) 三过程: 1)幼儿自己阅读。 幼儿阅读图书,教师观察。 幼儿主动提问。 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来问老师。(幼儿提问,其他幼儿能回答的尽量让幼儿回答) 2)老师准备问题: 三只小猪本来是住在哪里的? 妈妈为什么要叫小猪们出去自己盖房子? 什么叫草屋? 砖屋是用什么做成的? 大灰狼从烟囱里爬进去,猪兄弟们为什么要害怕? 3)围绕重点讨论: 你们觉得哪间房子?为什么?(巩固词:坚固) 你们最喜欢哪只小猪?为什么? 老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完整的书面语言。 4)幼儿自由选择游戏。 逐一介绍游戏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主题树《脚印》,小鸡(小鸭,小狗,小孩)脚印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儿歌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动物的脚长什么样吗?谁愿意来和我们说一说? 小结:动物们的脚长长短短,和我们的脚不一样,也不一定是五个脚趾。 重点提问: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吗? 小结:动物的脚印各式各样,有大有小,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 2、学习儿歌,播放课件。 重点提问:儿歌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的脚印?它们的脚印一样吗? 小结:儿歌里提到了小鸡,小鸭,小狗和小孩的脚印。 3、完整学习儿歌 重点提问:小鸡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狗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鸭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孩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结:小鸡的脚像竹叶; 小狗的脚像梅花; 小鸭的脚像小扇; 小孩的脚像小树。 4、仿编儿歌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脚印?跑来跑去像什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及答案(精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 2. 是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 3.根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分为:、、、。 4.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5. 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材料报道,3岁幼儿的词汇量达个。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 7.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分别蕴涵在、、、、 这五种形式的活动之中。 8.《纲要》强调:幼儿“语言能力是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2.日常交谈 3.语言专题谈话活动 4.自然观察法 5.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2.语言教学游戏组织要点? 3.生活经验讲述活动的准备有哪些? 4.幼儿语法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请设计故事活动教案《开小船》 教案应包括:年龄班(2分) 设计思路:(3分) 活动目标(5) 活动准备(3分) 活动过程(7分) 附故事:《开小船》 动物们要去河对岸去玩,小青蛙开来一节一节的莲藕船,圆圆的荷叶做了风帆。小老鼠开来胖胖的茄子船,这只小船光光的,滑滑的,可好玩了。小鸡开来了什么船呢?奥!原来是弯弯的香蕉船,香蕉船摇摇晃晃真有趣。小鸭在前面领路,大家划呀划,划呀划,终于划到了河对岸。 大家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真开心,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噶!田鼠吱!吱!吱!青蛙呱!呱!呱!啊呀,大家都觉着肚子饿了,该怎么办呢?聪明的老鼠说:“啊,有了,我们自己带着吃的了呀!”于是小青蛙推来大莲藕,小老鼠推来紫茄子,小鸡拖来黄香蕉,大家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3、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3 姓名: 学号: 得分: 教师签名: 第四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 2.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3.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话情境的创设,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__________________、第二 ____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___。 5.讲述活动的语言交流有别有其他类型的语言活动,它要求幼儿使用的是______语言。 6.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7.讲述活动在设计和实施时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早期阅读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2.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3.文学欣赏是通过儿童想象将作品的语言材料转换成他们头脑中的视觉、听觉的表象(画面)的过程。

()4.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5.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 ()6.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 ()7.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8.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9.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10.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还可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 ()11.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 ()12.“有趣的中心话题”往往包含了三个特性:经验性、新奇性、趣味性。 ()13.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14.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 ()15.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16.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 ()17.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18.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和早期书写经验。 ()19.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20.阅读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Word编辑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先天论 B.认知相互作用论 C.行为主义 D.社会相互作用论 10、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 C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11、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现象,是一种( A ) A.言语流畅度障碍 B.构音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交往障碍 12、语言内容不同于语言话题,主要表现在它是(D ) A.个人化的 B.具体的 C.非独立的 D.一般的 13、卡洛—乌尔福特和伦奇提出的“四范畴说”包括了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 C ) A.语言表达范畴 B.语言运用范畴 C.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D.语言理解范畴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 A ) A.它包含了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 B.它是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影响的直接结果 C.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语言知识 D.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15、率先提出以系统性方式研究儿童语言构成的是( B) A.伦奇 B.布伦姆和莱希 C.乔姆斯基 D.加德纳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写出5种讲述活动的类型。 答: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情境讲述、绘图讲述、续编故事。 2、构成幼儿良好语言环境的因素是什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 (绪论至第一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口头书面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6.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 7.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图文稿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考核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 姓名得分 笔试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10空 ,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的发展是学前儿童 的一个重要标志。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是指教育目标的组合构成。 3、在谈话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起的作用。 4、依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可分为看图讲述、实物讲述和。 5、幼儿园文学活动培养幼儿有意识倾听、评析性倾听和的能力。 6、听说游戏活动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的成分。 7、早期阅读活动是幼儿接触的途径。 8、幼儿园英语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的兴趣。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主要包括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的评价和的对的评价。 10、情感性交往障碍可分成自闭性情感交往障碍和两种基本的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音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语言现象是()。 A语言交际 B前语言交际 C交际倾向 D交际信号 2、儿童抚养者为儿童提供的、经过简化的语言形式被称为()。A普通语法 B超语言 C儿童指向语言 D成人指向语言 3、理解性倾听是( )在倾听行为技能的培养目标。 A托儿所B小班 C中班D大班 4、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不包括()。 A根据活动结构选择活动内容 B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选择活动内容 C在学前儿童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 D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 5、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 )。 A教育手段 B教育内容 C教育形式 D教育评价 6、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引进新的谈话经验是指 ( )。 A一种新句式 B几个新词 C谈话的思路和方式 D一段完整的话 7、在谈话活动“我喜爱的糖果”中,中心话题是( ) 。 A糖果的来源 B自己喜爱的糖果 C自己喜欢吃糖果 D糖果的制造 8、幼儿园讲述活动应创设()。 A日常口语交往情景 B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练习情景 C书面语言学习情景 D正式口语表达情景 9、讲述“我喜欢夏天(冬天)”,要说出喜欢什么季节及其原因,这一讲述类型属于()。 A描述性讲述 B叙事性讲述 C议论性讲述 D情景性讲述 10、文学作品学习的首要环节是( )文学作品。 A理解体验B传授 C迁移D创造 11、听说游戏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

学前儿童教育语言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篇学前儿童教育语言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本章将帮助你: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心理的其他方面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帮助同学们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具体的语言教育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通过对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和活动教育观的介绍,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依据,树立正确的幼儿语言教育观,并逐渐学会将这些观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3、初步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以及具体教育活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并且用它指导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整个活动过程。 核心概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语言教育观;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教育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学前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而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普遍性。没有语言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 1、加深和巩固学前儿童初步形成的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以词为标志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受概括水平的限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与答案1

一、填空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独词句)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阶段,再进入多词句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阶段。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强制性。 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8.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 9.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10.语言系统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1.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2.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13.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1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15.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16.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1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9.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 20.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2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24.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2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6.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7.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8.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29.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30.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3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数量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32.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泛化”、“窄化”、“特化”的现象。 33. 词义泛化,即词义扩,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34.词义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 3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36.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 37.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38.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39.词汇量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词类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姓名: 学号: 得分: 教师签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 (绪论至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的能力、 的能力。 2.语言包括语言和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也是一种。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和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5.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 二、判断题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4.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5.“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语言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四、论述题(共10分)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2 (第二至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阶段。 2.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前语言和前语言。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4.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的增加、的扩大,以及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5.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句子中。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3.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 ()4.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 ()5.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0至3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2.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

第六章教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评价

第六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评价(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原则。 2.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设计。 难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与原则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多媒体 列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指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一般是以幼儿教师或其他学前教育工作者为评价主体、指向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教育活动质量的一种评价活动,是语言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讲授新课 教师:经过老师地简单讲述,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评价呢?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吗?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教育评价是一种在占有信息资料的前提下对教育活动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是一种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教育评价应遵守的原则。 在学生们列出之后,教师揭示课本第六单元第一节的主题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与原则: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一般是以幼儿教师或其他学前教育工作者为评价主体、指向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教育活动质量的一种评价活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应遵守客观性、全面性、参照性、发展性原则;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有导向作用、诊断作用、增效作用、激励作用。 教师可推荐学生了解相关文章、书籍,组织阅读,使学生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然后教师布置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多媒体 列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指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是指通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试题(一) 一、 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确3分,给出依据7分)。 1.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 施中可以相互代替。 2.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应把识字教育放在首位。 3. 听说游戏是语言游戏。 二、 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 幼儿园通常所开展的讲述活动一般应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 ) A. 有一定的凭借物 B .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C.旨在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 D ?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 2. 学前儿 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 ) B. 个别化的语言教育内容 D. 特殊语言教育内容 )阶段的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 4. 前语言阶段是指儿童从( )。 A. 出生到1岁左右 B. 从1岁到2岁左右 C. 从2岁到3岁左右 D. 从3岁到4岁左右 5. 不属于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是( )。 A. 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B. 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语境随意、宽松、自由 C. 多方参与的言语交往活动 D. 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直接引导的作用 6. 儿童观察小兔子后将其特点讲述出来是( )。 A.实物讲述 B. 看图讲述 C.剪影讲述 D. 情境讲述 7. 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 A. 教师引导游戏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创设游戏情景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B. 创设游戏情景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教师引导游戏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C. 创设游戏情景一一教师引导游戏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D. 教师引导游戏一一创设游戏情景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A.单词句 B .电报句 C .完整句 D .复合句 在活动设计与实 A.渗透性的语言教育内容 C.集体语言教育内容 3、处于句法结构发展( 、“我要球球”

2016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其20分)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的能力、-----------的能力。 2.学前生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以及---------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和--------- 两类结构。 4.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 ---------.----------.-----------. 5.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6.-----------,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 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7.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 8.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 、句子中----------------------。 9.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 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10.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情景表演讲述三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没有语言,人类不但没法交流思想,并且也无法进行思维。( ) 2.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 3.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4.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 5.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 6.轶事记灵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7.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亦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 8.“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 9.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 10.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 11.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 意。(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简答题 (1)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语言能力? 答: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 答: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

一、填空题: 语言能力__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2.语言符号的__任意性_和_强制性_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3.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_、词_、句子。组合关系_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5.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_语音__、_词汇_、_语法三个方面。 6.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_、___先天决定论_和__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_。 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_双词句_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8.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__口语_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_的增加、_词类范围__的扩大,以及__词义理解_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二、判断题 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3.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4.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5.“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 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 6.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7.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9.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10.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20 14 年(春)学前教育专业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 ”、“ ”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 “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 3. 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 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 5.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 ) 6. 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7. 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 8.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9. 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 ) 10. 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12.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半开卷共 4页 班级学号姓名 (本试卷共 2 页,满分100分, 90 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成绩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口头书面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