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7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7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7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7年10月份全国马原真题

一、单选题

1.理论联系实际是D

A.马克想主义理论特证

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解析:绪论55 页。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C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解析:第1章第61页。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B

A 诡辩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行而上学的观点

解析:第1章66页。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 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解析:第1 章77页。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作用。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B

A. 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 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 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 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解析:第1 章第87 页。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6.下列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D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舞

解析:2 章98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理解题,选项D 正确。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D

A.把握事物现象

B.揭示事物本质

C. 追求自我实现

D. 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2章100页。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

的。

8.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是A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

性认识

C.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 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

性认识

解析:2章107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通过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才能形成理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唯物论。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9.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C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厚德、包容、求是、创新解析:第2章117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恪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10、唯物史观认为,地理环境是A

A.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B、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

D.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

解析:3章125页。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

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

11.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析:3章130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物质生产过程的内部矛盾,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支配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

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12.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B

A. 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 辅助形式 D 补充形式

解析:3 章144 页。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13.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B

A.使用文字符号

B.制造使用工具

C.具有自我意识

D.具有宗教信仰

解析:3章149页。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和特征,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14,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A

A. 价值

B.价格

C. 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解析:4章160页。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

1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D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解析:4 章173 页。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1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B

A. 有机构成

B.价值构成

C.技术构成

D.数量构成

解析:4 章175 页。从价值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价值构成。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C

A. 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 国家制度

D.文官制度

解析:4 章186页。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18.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 A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除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解析:第5章196页。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19.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那些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

财力雄厚,进行跨部门经营。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有巨大影响的大财团的资本属于C

A. 工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 金融资本

D.银行资本

解析:5章200页。金融资本,它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20.资本主义国家向某个濒临破产的私人企业注入一定量的国有资本,使之能继续生存下去,此时这个企业的性质属于C

A.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B.资本主义私有经济

C.资本主义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资本主义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解析:5章205页。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21.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新殖民主义不同于老殖民主义的手法是 D

A.高价出售工业产品

B.低价收购原料和初级产品

C.向外输出“过剩资本”获取高额海外利润

D.打着“援助”旗号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

解析:5章212页。战后以来,老殖民主义体系已经瓦解,过去的殖民地、

附属国纷纷独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也由旧殖民主义转为新殖民主义。过去那种对他国进行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和武装占领,疯狂奴役、剥削和掠夺殖民地的方式有所改变。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多是采取比较缓和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手法,打着所谓“援助” 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

22.19 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C.英国的欧文

D.德国的黑格尔

解析:6 章224页。19 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 A

A.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 无产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资产阶级的行为决定的

解析:6 章227页。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C

A. 消除两极分化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 实现共产主义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析:6 章245 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5.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A.法国的圣西门

B.法国的傅立叶

B

A. 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网络社会

解析:7 章256页。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和按需分配的实行,动不仅摆脱了强制性,而且摆脱了繁重的、单一的体力劳动,人们的劳动时间也大为缩短,参加劳动成为一种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自觉

要求,成为使自身体力智力健康发展的自然习惯,成为人们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解析:(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这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绪论46 页。(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这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27.简要说明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答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前提,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或证伪)另一种认识。在人们探求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为

人们认识和证明真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即使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也是不可少的。不能把一种认识、一种科学假设、一个重大的理论(包括计划、方案)贸然直接付诸实践,在付诸实践之前,常常先要经过逻辑证明对之进行筛选,对被逻辑证明已经证实的认识、假设和理论,就不要付诸实践,这样可以减少损失。但逻辑证明的这种作用并不表明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辑证明取代实践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首先,它所依赖的前提是否正确,逻辑证明自身不能保证,而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其次,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实践才具有最后的权威。解析:2章115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前提,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或证伪)另一种认识。在人们探求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为人们认识和证明真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即使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也是不可少的。不能把一种认识、一种科学假设、一个重大的理论(包括计划、方案)贸然直接付诸实践,在付诸实践之前,常常先要经过逻辑证明对之进行筛选,对被逻辑证明已经证实的认识、假设和理论,就不要付诸实践,这样可以减少损失。但逻辑证明

的这种作用并不表明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辑证明取代实践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首先,它所依赖的前提是否正确,逻辑证明自身不能保证,而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其次,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实践才具有最后的权威。

28.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答案: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普通商品在消费或使用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消费或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

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解析:4 章171 页。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普通商品在消费或使用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消费或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的

解析:20 世纪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多种模式,其发展道路也是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第三,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总之,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和发展的,人们在寻找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之路,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种探索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如果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会导致失败;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脱离本国的实际,同

样也会付出沉重代价。

6 章241页。20 世纪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多种模式,其发展道路也是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第三,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总之,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和发展的,人们在寻找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之路,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种探索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如果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会导致失败;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脱离本国的实际,同样也会付出沉重代价。

3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解析:1. 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的和社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2. 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共产主义社

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创造出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部发展过

程,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逐步创造条件的过程。

解析:7 章264页。1. 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的和社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2. 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出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逐步创造条件的过程。

31.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解析: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

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髙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解析:1章93页。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

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髙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2.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

解析:3 章137 页。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揭示,正是为探寻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使人的主体特性能得以更自由、更充分的发挥,从而能以日益合乎客观规律的活动,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由此可见,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不矛盾的。首先,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纯粹的必然性只存在于逻辑中。其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联系,即单义决定,而是多值的、或然的、非线性的因果联系,即或然决定。因此,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而往往是提供一个由多种现实可能组成的可能性空间,这是由各种社会因素“交互作用”造成的。在这一可能性空间中,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和主体选择。再次,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

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人们对具体模式和途径的选择,可以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

33.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和主要内容

解析:5章214页。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一个出路,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加。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1)生产的全球化。

(2)贸易的全球化。

(3)资本全球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