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态

大学生态

大学生态
大学生态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生物圈:

3、尺度: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 奥德姆

B. 海克尔

C. 达尔文

D. 高斯

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

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

下列哪位生态学家?()

A. Odum

B. Haeckel

C. Clements

D. Tansley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

三、多项选择题

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

A.野外B.实验C.理论

四、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2. 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和四个研究层次

3. 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生态学、生态学、生

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和的3类

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于年提出来的。

五、简要回答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六、论述题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2、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1-3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环境:

2.生态因子:

3.生境: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限制因子:

6.耐受性定律:

7.生态幅:

8.光周期现象:

9.冷害:

10.冻害:

11.贝格曼规律:

12.阿伦规律:

13.生物学零度:

14.有效积温:

15.土壤质地:

16.土壤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

3、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

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

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

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

7、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

8、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

9、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温、高湿D.中温、中湿

10、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

1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

1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

1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

14、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

15、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

16、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

17、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

18、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C为()。

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

19、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

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

20、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

21、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

22、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

23、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

2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如果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 的生物产量,钾可维持350kg 的产量,磷可维持500kg 的产量,而实际产量只有250kg ;如果多施 1 倍的氮,产量将停留在350kg ,因为此时产量为钾所限制。这种现象可以用生态学上的定律进行解释。

7.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方式包括、、。

8. 生物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为主体。

9. 生物的大环境包括、和。

10.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11. 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和。

1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包括、、、、

13. 生物为保持内稳态发展了很多复杂的形态、生理和的适应。

14.可见光是电磁波,其主要波长范围在nm。

15.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和。

16.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17.陆生植物随生长环境的水分状态可分为、和。

18.陆生动物主要通过、和适应减少失水。

19.根据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盐土植物可分为、和。

20.地球上光照强度在赤道地区最大,随纬度增加而逐渐。

21.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和三大类,其通气透水、

保水保肥性能都不一样

五、问答题

1、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2、环境的类型都有哪些?

3、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

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6、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7、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8、论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9、简述高温对植物或动物的影响及对植物或动物对高温的适应。

10、试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11、试述陆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12、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13、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14. 植物如何从生理上和形态上适应干旱条件。

15. 简述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16、简述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17、空气主要组成成分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4-7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种群

2、生态位

3、生命表

4、种群分布格局

5、异株克生现象

6、种群密度

7、存活曲线

8、出生率

9、种群年龄结构

10、互利共生

11、性比

12、生态对策

二、单项选择题

1、种群指数增长方程中,当r﹥0时,种群个体数量()。

A 减少 B稳定 C增加 D全部死亡

2、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当1= N/K时,种群()。

A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B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

C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D种群数量不变。

3、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A阳性树种B耐阴树种C草本植物D中性树种

4、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集合,称为()。

A群落B林分C种群D林型

5、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

A随和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泊松分布

6、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

A寄生B附生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

7、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

A 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B 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

C 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

D 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8、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的一种现象。

A 相互竞争B互利共生C寄生D偏害作用

三、多项选择

1、影响种群个体的分布格局的因素有()()()()()。

A 种群特征B种群关系C种群中个体的寿命D环境条件

E种群性比。

2、单种种群增长的动态的模型主要有()()()()()。

A指数增长B“S”型增长C抛物线型增长D直线型增长

E曲线型增长。

3、植物种间竞争的剧烈程度与物种的下列特性有关()()()()()。

A 生态习性B生活型C生态幅度D生态位E生态寿命。

4、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A环境条件B种内和种间关系C种群分布格局类型D种群繁殖特性E种群年龄结构。

四、填空题

1、种群的年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和三种类型。

2、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方式或配置特点,称为。

3、人工群落中,种群个体的分布格局一般为。

4、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

为。

5、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K称为。

6、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可以分为、和三种类型。

7、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繁殖只是受生理因素决定的出生率,称为。

8、在种群生态中,依据种群在分布区最适生长的空间来计算的密度,称为。

9、种群年龄结构可以是或结构。

10、生命表包括和。

五、简答题

1、种群年龄结构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2、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

3、种群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有哪几种类型?

4、逻辑斯蒂克方程中修正项1-N/K 的生物学含义是什么?

5、一般种群的存活曲线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6、何谓竞争排斥原理?

六、论述题

1、试述种群逻辑斯蒂克增长方程的适用条件与局限性。

2、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了解种群间相互作用在农林业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

3、论述种群调节理论

8-9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优势种

2.频度

3.群落交错区

4.多度

5.排序

6.演替系列

7.顶极群落

8.生态型

9.生活型

10.建群种

11.原生裸地

12.次生裸地

二、选择题

1.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2.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A. 物种数量

B. 物种生物量

C. 物种的体积

D. 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3.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

D. 高位芽植物

4. 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

A. 苔原

B. 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5. 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A. 群落外貌

B. 群落水平结构

C. 生态位

D. 群落垂直结构

6.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A. 草本群落

B. 苔藓群落

C. 大型真菌群落

D. 地衣群落

7. 群丛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A. 种群

B. 群落

C. 物种

D. 生态系统

8.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在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 寒温带

9. 植物在新地点上能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 植株生长

B. 植株开花

C. 长出新根

D. 繁殖

10.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

A. 种群

B. 群落

C. 群丛

D. 群系

11. 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12.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 气候顶级

B. 偏途顶级

C. 土壤顶级

D. 地形顶级

13. 下列术语中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A. 高位芽植物

B. 乔木

C. 一年生植物

D. 地面芽植物

14. 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 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 群落的水平成层

C. 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D. 群落的镶嵌

15.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

A. r-K连续体

B.K-选择者

C. r-选择者

D.S-选择者

三、填空题

1. 陆地生物群落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分布规律。

2. 假定计算银杏比叶面积的值为138.0,则其单位为_______。

3. 群落调查常见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4. 自然保护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生态岛",因此,生物地理学上的____

_理论对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5.生物群落的结构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6.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______。

7.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______。

8.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在它的______。

9. 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在它的______。

10.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五、简答题

1.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

2. 在什么情况下植物群落发生演替?

3. 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

4. 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六、论述题

1、论述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论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0-13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食物链:

2.食物网:

3.营养级

4.生态系统

5.同化效率

6.生产效率

7.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

8.同资源种团

9.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10.生物量

11.现存量

12.产量

13.初级生产力

14.总初级生产力

15.净初级生产力

16.流通率

17.生态平衡

18.自养生态系统

19.异养生态系统

二、填空

1.完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总模式图:

绿色植物

植食动物

环境肉食动物

微生物顶级肉食动物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3.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目,出生率与死亡率 ,能量的输出与输入,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定律是。

5.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

6.食物链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7.完成全球水循环图(把每条线的箭头方向表示清楚)。

大气圈

海洋陆地

8. 引起地面沉降的人为因素主要是。

9.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浓度的增加。

10.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是、。

11. 地球上空的臭氧层能阻止到达地球表面。

12. 酸雨是大气中的和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的。

1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过程包括、和 3个过程。

14.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取决于分解、和。

三、简答题

1、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3、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4、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

6、简述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减少的原因。

7、简述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

8、碳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的过程?

四、论述题

1、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流过程。

2、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3、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4、论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及反馈调控。

5、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6、在生态系统发育的各阶段中,初级生产主要能量参数,即生物量﹑总初级生产

量呼吸量和净初级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7、概括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及其意义

14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一、名词解释

1、植被:

2、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

3、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

二、单项选择题

1、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属于()。

A. 热带

B. 亚热带 C . 温带 D. 寒带

2、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3、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

A. 苔原

B. 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4、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 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

B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

5、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6、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

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A 光

B 湿

C 水

D 土壤

7、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科之一是()

A 冬青科

B 松科

C 大戟科

D 壳斗科

8、热带雨林的分层结构()

A 明显

B 不明显

C 不定

9、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

10、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

12、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A.雨林B.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

A 种群B植被型 C 群丛 D 群系

2、对植被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态因子是()

A 水分B温度 C 地形 D 土壤

四、填空题

1、对植被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态因子是和以

及。

2、举出热带雨林的三个基本特征、、

3、中国最南部属于温度带,此地充沛,在此沿海地区生

长的代表性植被是。

4、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东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和。

五、简答

1、试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2、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

3、简述热带雨林群落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4、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5、简述落叶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6、简述北方针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7、简述热带草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8、简述温带草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9、简述荒漠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0、简述苔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六、论述题1、举例说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15应用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

二、单项选择题

1、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B海洋 C. 岩石圈 D 化石燃料

2、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 CO2浓度升高

B. 水体温度变化

C. 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3、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浓度增加

A. 二氧化碳

B.甲烷

C.氟氧化合物

D.二氧化硫

4、下面哪种环境问题不属于有毒物质污染()

A. 工业三废

B.农药

C.放射性物质

D.植被破坏

5、酸雨的形成时由于哪些物质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的()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6、下面哪种资源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化石燃料

B.生物资源

C.金属矿物

D.非金属矿物

7、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长江流域

D.珠江地区

8、臭氧层破坏属于()。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9、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

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

10、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B.撂荒地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

11、温室效应指的是()。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12、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

A.气温升高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C.海平面上升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13、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

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14、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

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

15、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16、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

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B.农田的间作套种C.海洋的网箱养殖

17、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

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

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18、酸雨中含有的酸性化合物是___。()

A.HCl与H2SO4B.HNO3与HCl

C.H3PO4与HNO3D.H2SO4与HNO3

三、多项选择题

1、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A.进行等高耕作B.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C.轮作D.进行免耕农业

2、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

A.控制害虫的后果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壤侵蚀D.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四、填空题

1、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浓度的增加

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是、。

3、地球上空的臭氧层能阻止到达地球表面。

4、烟雾事件是由于和排放的有害气体,在一定的

下形成的。

5、酸雨是大气中的和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的。

6、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五、简要回答

1.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

2.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3.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

1、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0绪论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尺度:是指一生态现象或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B)。

A. 奥德姆

B. 郝克尔

C. 达尔文

D. 高斯

2、在诸生态因子中 B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

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

生态学家?(A)

A. Odum

B. Haeckel

C. Clements

D. Tansley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

三、多项选择题

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ABC)

A.野外B.实验C.理论

四、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 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研究层次

3. 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野外、实验和理论的3类

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Haeckel 于1866 年提出来的。

五、简要回答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六、论述题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

2、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1)整体观和综合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综合观和整体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

(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

1-3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

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

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休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

生境。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是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

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

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6.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

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

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8.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化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羽毛等,是

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9.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10.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11.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

体体积比较小。

12.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13.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即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

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14.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K=N(T-C)(式中K为有效积温,N

为发育时间,T为平均温度,C为发育阈温度)

15.土壤质地: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土

壤质地

16.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3、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

分子生态学期末重点(哈师大)

分子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分子生态学: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态学问题的学科。 2.中性进化:一个选择中性(即选择等价)的等位基因在不断的突变压力作用下,通过随机漂变的相互取代过程。 3.操纵子:编码功能上相关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与一个共同的调控顺序相串联,形成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功能单位。 4.负性调节:负调节蛋白(阻遏物)将基因关闭,使其不能转录的调节方式。 5.转座子:基因组中存在的能够自发地在基因组内移动,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区段或从一条染色体转入另一条染色体的DNA片段。 6.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造成基因表达产物的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7.移码突变:某些化合物与DNA结合后,可使DNA分子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使该碱基对以下的读码顺序发生移动,从而改变其遗传信息。 8.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体外DNA扩增技术。 9.蛋白质组:是指由一个基因组,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10.物种(BSC):同种生物个体间相互进行杂交并可以产生可育的后代。 11.渐渗杂交:指两物种的杂交后代与亲本反复回交,把某一亲本的性状带至另一亲本。 12.隐存种:是指一组物种,他们符合生物学对物种的定义,也就是说彼此相互隔离,但是它们在形态学是非常相似的,甚至有些时候完全一致。 13.行为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即研究动物的行为功能、存活值、适合度和进化过程。 14.异双亲:(很多食肉动物、啮齿动物和大约300种鸟类中)参与抚育幼小动物的非双亲成年动物叫异双亲或帮手。 15.种群(population):居住在某特定区域单个物种的一群个体。 16.基因频率(gene frequecy):指基因组中某特定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占种群中该位点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也就是该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出现的概率。 17.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指某基因位点特定基因型占种群中该位点全部基因型的比率,也就是该位点特定基因型在种群中出现的概率。 18.Hardy Weinberg定律:在一个随机交配的无限大种群中,如果没有选择、突变或迁移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在世代间保持恒定。一个种群符合这种状况,即达到了遗传平衡。反之,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状态,就是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种群。 19.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或称配子相不平衡(gametic phase disequilibrium),用来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点间关联的一个概念。 20.遗传漂变:当一个种群中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因此在这个种群中消失,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21.选择(selection): 指自然选择。选择对遗传平衡的作用是增加或减少个体的适合度。 22.适合度(fitness, f): 指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生存并传递其基因于下代的能力。即: 生存和生育率联合效应的最后结果。 23.基因流:基因流实质上是在亚种群间基因通过生物个体或它们的配子体进行的迁移。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几项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几项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是当今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未来景观设计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角度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生态主义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 所谓生态设计就是在景观设计时,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尽量达到最小的限度。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要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水循环,维持植物生活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一个景观设计是否符合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可以看它是否遵循了一下几点。 1、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从生态哲学的视野、生态科学的原理、生态伦理学的情怀和自然美学的方法研究人与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强调生克互济、形神和谐的整体美,对环境开拓适应、协同进化的共生美,物质循环、信息反馈的动态美的一门学科。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

2、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可能地节约使用。 3、整体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整体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4、地域特色 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处的地域文化和环境。景观设计的地域性主要表现为:尊重地域的精神和地方文化,适应地域自然过程;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等,创造具有自然特性、文化特性的景观,突出地方文化和地域特征。

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生态学》考试大纲_山大考研大纲

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考试是为招收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一)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生物体、生态位的定义;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生态学中的作用。 (二)生物与环境 1.环境及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型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反作用 3.自然环境的变化 4.影响生物分布的因素 (三)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概念 2.种群分布的决定因素 3.种群的动态 4.种群的调节 5.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6.种内及种间关系:捕食、植食、竞争、协同进化、互惠共生 7.适应、进化、驯化的概念 8.生活史与进化适合度 9.生殖与进化 (四)群落生态学 1.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及影响因素 4.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联 5.生物群落的动态

6.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基本特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养分更新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6.生物群系的概念 7.景观 (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的概念 2.生物灭绝与保护 3.全球生态学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措施分析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措施分析 摘要: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者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要符合人 们的生活理念、审美需求、经济水平之外,其生态环保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成为目前建筑设计主要需求。文章分析了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措施,对于我 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则;措施 引言 生态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自身的一种设计,这种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目的在于满足建筑物的根本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建筑物自身能源效益利用的 最优化、环境污染的最小化、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生态建筑,以人、建筑和自 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 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 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生命 周期概念、实现建筑物自身的节能环保、建筑物的根本功能要求、实现建筑物与 人的整体和谐。 1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1能源节约原则 能源节约原则是绿色生态建筑所遵守的最为重要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实现 能源的节约和资源的无污染无害化及可循环利用。在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尽 可能的使用可降解和可再生的资源,并对建材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构建出能源 高效利用的建筑住宅环境。 1.2生态和谐原则 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来说,生态和谐原则是与能源节约原则并重的重要原则,生态和谐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绿色生宅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重点对建 筑物周边植被、微生物以及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在做好各种物体 与住宅建筑和人共生共荣的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和和谐统一。 1.3健康舒适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对建筑的适用性及舒适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绿色生态住宅建筑 的设计应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加强居住用户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沟通,从而使人们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舒适性原则可以具体表现在良 好的通风环境、采光系数、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及视觉环境和声环境等。 1.4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现代化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观念,虽然在建筑业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相关人士的高度认同,但却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得到业界中的广泛应用。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 步的根本动力。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肯定人在建筑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双向互动,强调“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2生态建筑设计优化措施 2.1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般来说,生态建筑比较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往往会严格的要求以及限 制建筑设计必须达到某一节水目标,所以从客观角度上来看,为了达到节水目标,设计人员一定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现常见的做法是优化 水环境供排设施,通过新建储水以及水处理装置,使水资源循环系统达到重置,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 计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农村中学高二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差,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极大。 2.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节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定性。 3.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2020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生命科学学院介绍

2020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生命科学学院介绍 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为14年考生 提供山东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 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大学的生命学科有了新的巨大发展。1996 年3月,在原有的生物学系、微生物学系、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 基础上组建了生命科学学院。建院后,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 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博士与硕士学科点建设,注重本科教学与 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为生命科学学院的腾飞与发展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和生物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按本科专业设置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态学系和生物工程系,并设有本科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在 读本科生为960余人,硕士研究生340人,博士研究生198人,在 站博士后19人。 生命科学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师资和科研队伍。 2008年在职教职工156人,专任教师103人,其中教授41人 (含博士导师33人),副教授43人,讲师18人,高级工程师7人,高级实验师2人,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6人,长江计划特聘 教授1人,泰山岗位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二级教授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4人,有一年以上 国外学习经历的49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9人。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生 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学校重点实验室。学院另设六个研究所:微生物 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细胞与遗传研究所,生化与分子生物 学研究所,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和山东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 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现有两幢教学科研大楼,总建筑面积约27,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 前景》word教案 教学建议 教材选择的六个生态工程各有特色,教师能够依照学生的体会、区域的特点进行选择,“搭配”出适于学生学习的内容。 1.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教学能够通过资料分析进行。假如学生的家乡有这类问题,教师就应从社会调查入手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工程有一定的了解。 2.大区域生态系统复原工程的教学,师生能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沙漠化现状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背景、进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3.湿地生态复原工程的教学,可适当加入湿地的生态功能、我国湿地面临的问题,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爱护等内容,在教学中注意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4.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复原工程的教学,假如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会,除教材中的实例外,教师可查阅相关资料,如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矿区废弃地生态复原工程(德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专门有特点)。 5.都市环境生态工程的教学,一种方式是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课题小组,分专题研究都市生态系统的要紧问题,调查都市生态工程的现状,以小专题(如校园或小区绿化)的形式设计都市生态工程,撰写调查报告和开答辩会等。另一种方式是能够带领学生调查都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讨论目前所采纳方法的利与弊。 6.关于“生物圈2号”内容的教学,尽管“生物圈2号”在初中和高中必修模块中都有介绍,但作为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工程,在本专题中还有必要进行认确实分析。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一方面是从科学实验的角度学习,如教师提出实验方案,与学生讨论其设计思路,最要紧的是总结分析其失败缘故和带来的启发。另一方面,能够以当年进入“生物圈2号”的科学家的口气描述实验的过程,反思其失败的缘故。 7.关于我国生态工程前景的分析与展望的教学,应在总结中西方生态工程区别的基础上,突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还能够让学生搜集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对生态工程和环境爱护阻碍的名句。同时,应让学生明白得建立生态工程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爱护环境、建立循环经济是最全然的。 参考资料 沼气发酵的研究进展 沼气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微生物所完成的各种代谢途径。这些微生物及其所进行的代谢都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中单独进行的,而是在一个混杂的环境中相互阻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不产甲烷细菌与产甲烷细菌之间的作用;不产甲烷细菌之间的作用和产甲烷细菌之间的作用。 在沼气发酵过程中,不产甲烷细菌与产甲烷细菌之间,相互依靠,互为对方制造和坚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良好环境条件,但它们之间又互相制约,在发酵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它们之间的要紧关系表现在下列几方面:①不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基质; ②不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制造了适宜的氧化还原条件;③不产甲烷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清除了有害物质;④产甲烷细菌又为不产甲烷细菌的生化反应解除了反馈抑制;⑤不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共同坚持环境中适宜的pH。 沼气发酵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即液化时期、产酸时期、产甲烷时期。有机物分解

第3章分子生态学概述

第3章 分子生态学概述 分子生态学是90年代初新兴的一门生态学学科分支,它一经产生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背景出发,对分子生态学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Burke等(1992)和 Smith等(1993)分别在《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的创刊号和第二期首卷的社论中解释了分子生态学的概念。这个概念注重动植物和微生物(包括重组生物体)的个体或群体与环境的关系,认为分子生态学是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有机结合的一个很好的界面。它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来研究生态学或种群生物学的方方面面,阐明自然种群和引进种群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评价重组生物体释放对环境的影响。向近敏等(1996)则将分子生态学与宏观生态学和微观生态学对应起来,认为分子生态学是研究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与其分子环境关系的。这个概念强调有生命形式的细胞内寄生物(如分子形式的病毒等)及其有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和分子与其相关细胞之间的各种活性分子,直至分子网络相互作用的生理平衡态和病理失调态的分子机制,从而提出促进生理平衡和防止病理失调的措施和方法。 由于本章作者的生物学专业背景,所以只能从一般意义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上对分子生态学作一肤浅的介绍。 Burke等(1992)的结论说明了 《Molecular Ecology》中所发表文章的范围:①分子群体生物学,包括群体和进化遗传学、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②分子环境遗传学,包括种群生态学及基因流、重组生物体环境释放的生态学方面和自然环境中的遗传交换;③分子适应,包括遗传分化及生理适应、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一些方法和技术等。如果从一般意义上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理解分子生态学的话,上述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分子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来理解。当然,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不仅仅限于此,正如 Smith等在 《Molecular Ecology》第二期首卷的社论中所指出的那样:分子生态学不是简单的分子技术在生态学问题中的应用,而是代表着一个新兴的学科,具有着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互交叉的强大活力。 3.1 分子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虽然分子生态学这一概念是在最近几年才正式提出的,但是类似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从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有三门分支学科为分子生态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们是:群体遗传学、生态遗传学和进化遗传学。虽然生态遗传学可能是分子生态学的最直接来源,但是,为了叙述的整体性,以下论述将不会有意将这三者分隔开来。 经典生态遗传学主要是论证和测度自然系统中选择的重要性(Real 1994)。 Ford认为,Gerould 1921年对一种蝴蝶(Colias philodice)在可见的被捕食过程中一个隐性基因的选择性 本章作者:魏 伟

生态环境保护 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板书〗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1.全球气候变化 2.水资源短缺 3.臭氧层破坏 4.酸雨 5.土地荒漠化 6.海洋污染 7.生物多样性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36%。 3.这两例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板书〗(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潜在价值:目前尚不知道 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 3. 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

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

成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分子生态学》课程论文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 学生夏伊静 专业生态学 班级 07级 学号 20070346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0年 10月 31日

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分子生态学的产生给整个生态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其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是全新的, 它一产生就引起了广大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论述了分子生态学的兴起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字: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研究热点、研究进展 1、分子生态学的概念1 分子生态学由于发展时间短,不同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背景出发对它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Burke等在《分子生态学》杂志的发刊词中对分子生态学的定义是:分子生态学是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的交叉,它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自然人工种群与其环境的关系以及转基因生物(或其产物释放)所带来的一系列潜在的生态问题。Bachman在“植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分子标记”综述中定义分子生态学为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态和种群生物学的新兴学科,引用了156篇论文,每一篇都谈及DNA水平的工作。文中把等位酶标记作为DNA标记的参照物,讨论了DNA标记的优点。Moritz把分子生态学定义为:用遗传物质,如线粒体DNA (mtDNA)的变化来帮助指导种群生物学的研究。在国内,2向近敏等认为:分子生态学是研究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与其分子环境的关系。我国学者黄勇平和朱湘雄认为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分子机制的科学。它是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也是生态学分支学科之一。张德兴则认为分子生态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学科,从研究角度概括而说,就是运用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学的理论、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系统发生学和数学的分析方法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学、古气候学等)去研究种群、进化、生态、行为、分类、生物地理演化、生物保护等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最典型特色是运用分子遗传标记来检测研究对象的遗传变异特征,以揭示事物所隐含的演化规律。由此可见,分子生态学研究是围绕着生态现象的分子活动规律这个中心进行的。主要研究手段是用分子标记、核酸指纹图谱等分子手段研究生物进化、遗传和物种多样性、生物对环境变化的相应对策、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等问题。在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研究意义等方面都有别于以往用数学语言或其他语言对生态现象机理的解释,也不同于用生物学中诸如生理学、分类学等学科的语言对生态问题所作的解释。因此,分子生态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的、正在逐渐完善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2、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与研究任务 分子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层次与领域,它主要涉及生态现象与生态规律的发生、演化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生态工程》是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本节的核心知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总趋势,高中生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等学科基础知识,及早形成生态文明的观念,对祖国未来建设有重要意义。 1.2 重点、难点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是教学的重点;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比较抽象,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1.2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1.3 情感目标1)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关注我国人民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与必修3模块中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间关系、环境容纳量等内容关系密切,学生已

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信息课外收集整合的有关资料,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体会和理解基本原理,然后再用基本原理尝试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在突破“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这个教学难点时,设法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通过类比,完成由具体事例向抽象理论的转化,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的水质不断恶化,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败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民谣可以说真实地反映了淮河水质遭受污染的情况。 不仅如此,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沙尘天气;各种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同时我们人类的生存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诞生了,这就是生态工程。 第二阶段:学习新课 一、生态工程概念 理论基础: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 技术手段: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操作流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最终目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过渡]生态工程是一项前景非常广阔的生物技术,那么在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说明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高级中学朱巧云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生态工程》是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本节的核心知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总趋势,高中生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等学科基础知识,及早形成生态文明的观念,对祖国未来建设有重要意义。 1.2 重点、难点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是教学的重点;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比较抽象,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容 1.2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1.3 情感目标 1)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关注我国人民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与必修3模块中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间关系、环境容纳量等容关系密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信息课外收集整合的有关资料,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体会和理解基本原理,然后再用基本原理尝试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在突破“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这个教学难点时,设法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

系,通过类比,完成由具体事例向抽象理论的转化,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位于省中部,属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的水质不断恶化,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败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民谣可以说真实地反映了淮河水质遭受污染的情况。 不仅如此,全球围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沙尘天气;各种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同时我们人类的生存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诞生了,这就是生态工程。 第二阶段:学习新课 一、生态工程概念 理论基础: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 技术手段: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操作流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最终目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过渡]生态工程是一项前景非常广阔的生物技术,那么在设计生态工程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630-生态学 一、考试性质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考试是为招收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一)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生物体、生态位的定义;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生态学中的作用。 (二)生物与环境 1.环境及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型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反作用 3.自然环境的变化 4.影响生物分布的因素 (三)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概念 2.种群分布的决定因素 3.种群的动态 4.种群的调节 5.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6.种内及种间关系:捕食、植食、竞争、协同进化、互惠共生 7.适应、进化、驯化的概念 8.生活史与进化适合度 9.生殖与进化 (四)群落生态学

1.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及影响因素 4.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联 5.生物群落的动态 6.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基本特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养分更新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6.生物群系的概念 7.景观 (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的概念 2.生物灭绝与保护 3.全球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案、习题、教学设计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三、教学策略 新课的引入可采取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充分地利用题图进行课堂讨论,思考这个电脑合成作品的寓意。认真阅读引言,分析“地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的含义,从而引出主题。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如利用第二节的“思考与探究”第 1 题的资料分析内容,讨论如何使受损环境修复,从而引出生态工程这一主题。第三种方法是:让学生说出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进一步引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科技探索之路一生态工程的兴起》,从人们的认识发展变化的角度写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生态工程的含义。建议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搜集有关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资料,布置展板,进行学习交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查阅的资料,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入手,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漫画。还可以模拟历史上的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在课堂上举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来自《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文翻译可能有些拗口,学生可以和原文对比学习,理解这一定义。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 《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教学,建议从资料分析中总结出建设生态工程的意义。可以用教材提供的两则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一则是1998 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图“被洪水淹没的大地”,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再通过搜集长江沿岸湖泊面积减少的资料和有关长江成为悬河的资料(最好是图片),引入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课前(或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最近几年来,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防治洪灾,从而提出生态工程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另一则是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上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这两则资料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理解通过生态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路。另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或学生可搜集本地区的资料,从本地区发生的事件或其他热点实例入手,认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这部分教材着力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推行“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想,但没有给这两个词一个严格的定义,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媒体中可以接触到这些词,从字面上也能够理解其含义。.布朗的一段话,寓意深刻,希望教师能阅读一些有关的参考书,与学生共同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山东大学2018年生命科学学院硕士专业目录_山大考研网

山东大学2018年生命科学学院硕士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人 数 考试科目备注 071001植物学 01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02植物发育机制 03植物激素信号转导 04植物环境适应机制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9生物化学(生) ④839细胞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 1.生物技术 2.生物综合 071002动物学 01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2动物遗传学 03动物区系与生态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9生物化学(生) ④839细胞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 1.生物技术 2.生物综合 071007遗传学01分子遗传学02细胞遗传学4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9生物化学(生) ④839细胞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 1.生物技术 2.生物综合 071008发育生物学01发育分子生物学02发育免疫学 03分子神经生物学6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9生物化学(生) ④839细胞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 1.生物技术 2.生物综合 071009细胞生物学 01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02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03肿瘤细胞信号转导 04细胞分化与转分化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9生物化学(生) ④839细胞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 1.生物技术 2.生物综合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同等学力加试: 1.生物技术

01分子生物学02生物化学③629生物化学(生) ④839细胞生物学 2.生物综合 071300生态学 01生态科学 02生态技术与工程03生态管理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生态学 ④838普通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 1.生物技术 2.生物综合 招生人数中有4名 为“上合组织大学”专 项招生计划,本计划只 接收校内推免生。 085238生物工程01全日制 02非全日制32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8生物化学 ④839细胞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 1.生物技术 2.生物综合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山东大学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5-04 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生活型 (life form) : ?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 ?特定环境下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 ?生活型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包括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只要物种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而且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它们就属于同一生活型。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按植物的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 ①高位芽植物(Ph)。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 ②地上芽植物(Ch)。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 ③地面芽植物(HK)。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 ④隐芽植物(K)。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

生态工程主要知识点

生态工程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传说中不考) 第一生态环境问题:即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包括自然灾害、地方病 第二生态环境问题:即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的破坏:①森林植被破坏②沙漠化③土壤侵蚀④环境地质问题⑤生物物种的消灭。环境的污染:①大气污染②水源与江河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土地污染(废弃物) 生态工程:应用生态学、经济学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标(或称可持续发展),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和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 生态工程的应用: ①设计各种生态系统,来代替人工系统或能源密集型系统,从而满足人类需要(如环境工程); ②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缓解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如生态恢复); ③管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林业生态工程); ④将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环境治理和环境建没(如景观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工程)。 五大防护林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海岸带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 生态农业: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就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 生态林业: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 生态城市: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市域范围内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体制、技术和行为的市级行政单元的简称。 第二章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学原理:生态位原理,限制因子原理,食物链原理,整体效应原理,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原理,效益协调统一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经济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生态和经济的矛盾要经济生态化 工程学原理:系统工程理论,整体协调理论,层次结构理论 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生态位。又称小生境或生态区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 相生相克现象: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他植物的现象。释放的大部分克生化合物都对他种植物起作用,克生化合物具有选择性、专一性的特点。研究农作物间、作物与杂草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并在农业生态工程中模仿这种行为,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产出。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 耐性定律:任何生态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 人工食物链在林业生态工程中的应用:①天敌的放养和招引②提高人工生态系统效益:林地养鸡③加工价值:把低价值产品经加工增值、废品合理利用,加工剩余物归于土壤库,减少物质能量损失 食物链加环:根据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发生富集以及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以人工生物种群来代替自然生物种群,达到废弃物的多级综合利用,增加高能量、高价值的产品生产和抑制能量物质损失的生物工艺过程 生物调控:用食物链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水华”。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生态系统既要求生物适应期生存环境,又同时伴有生物对生存环境的改造,环境和生物的统一。 第三、四章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 生态工程规划: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应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和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