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建筑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我首先想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环境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建筑若想在这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建筑师就应发扬创新精神,促进自身跟随社会环境不断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任何创新活动也离不开实践。实践既是创新的载体,又为创新提供素材。建筑设计,同样的,也依托于社会实践,建筑师依据自身的生活实践,通过对建筑使用人群的调研和分析,结合基地的环境,考虑到现有建筑环境对于将要形成建筑的空间之间的影响,不断发展自己心里的蓝图。

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反思具有反复思考和反身思考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建筑设计同样需要不断反思。在建国以后,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在日益发展的城市化中显得十分突出。于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充满了现代建筑的气息。这是进步是发展。但在日益充斥高楼大厦的城市中,人们也逐渐发现她的缺点。城市建筑雷同,缺乏特色。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在中国工业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城市为

了彰显自己现代,标新立异绞尽脑汁的去建设现代建筑,但却又显得处处雷同。同样的高楼大厦,同样的钢筋混凝土,几何形状,圆柱基底。我们说,看一个城市的建筑就是在看这个城市。可是在现代建筑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发现无论是走到北京、上海、广州还是其他的城市,他们的建筑太过相似,给我们一种"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苍凉之感。相比之下,古代的中国建筑就有其明显特色和地区差异。无论是在重山峻岭之中的万里长城,还是山西应县高达67.1米的佛宫寺木塔,北京气势宏伟的故宫,江南小巧精致,融山入水的园林,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地区之间建筑风格的碰撞与差异,展现了不同城市地区不同美的风格,使人深刻的感受到我在江南,在京城或是佛山佛寺之中,而这些正是现代建筑所缺少的。中国的现代建筑过于效仿欧美,略显突兀。我国的现代建筑起步较晚,相对于欧美早而又辉煌的发展史,我们的确有向西方学习的理由,但在学习中更应该注重消化吸收,融入中国的建筑风格中。西方的建筑风格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许多建筑设计人将这一风格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中国许多城市建筑之中。而自从上古中国人讲究的建筑要与自然和周围的坏境相互和谐,建筑要似在其中,又如在其外。这与西方讲究彰显突兀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任然无形的存在于国人的思维之中,所以城市中彰显风格的现代建筑处处给予人们它的不和谐感,让人对城市边缘与城市中心的巨大差异感到心酸与失落与无奈。尽管

现代建筑有其不足,但在时代发展之下,它仍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潮流。无论是适应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当代巨大的人口压力,现代建筑有其古代建筑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要在其优点的基础上,实现使现代建筑更好的融入中国的环境中。在此方面,有很多中国的建筑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具代表的应属梁思成先生。他在醉心于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同时,保持着对现代建筑思想的敏感,表露出对"洋灰铁筋时代"特征的认识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基本观念的理解,他认为在新的时代,"建筑式样大致己无国家地方分别","各建筑物功用之不同而异其形式",应"摒除一切无谓的雕饰",并认为"此种新派实用建筑亦极适用于中国"。梁思成对现代建筑的看法似乎比他同时代的建筑师更深一层。早在80年之前梁思成就看到现代建筑的缺点,我们应该学习继承发扬他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

出评价。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不是消极的否定。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我觉得应该持批判的态度。

我对南京还不是太熟悉,我不知道它所依存的城市形态是怎样的。比如说北京的四合院如果没有胡同,那么这个四合院的存在就成为一个展品,单独的在那里。所以我觉得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应该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它的城市形态的保护,包括街道、

文化空间、景观甚至于植被这些重要的东西,这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包含了很多社会细节在里面。第二个层次才是对单栋建筑的保护。

这次我们来谈对十二片区以及其他片区的保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它的整个片区的保护,包括它的整个街道等等,然后在这个层次上再进行保护。

我觉得历史建筑,它分成两块,一个是修缮,一个是改造使用,这个是不同的。修缮偏重于保护现状。改造使用,是可以动大手脚的。在国际上也是这样,我曾到挪威去,它有一个皇宫建筑,现在是被一家出版社买下来,但是挪威规定它外面是不能改动的,它在外部不动的情况下,把里面的房间全都拆掉,重新改造了非常适合出版社的空间。

在区域性中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过去的环境很好,因为房子密度没那么大,有很多绿地,鸟一类的生物就很多,现在建设密度一加大之后,很多绿地都没有了,很多地方除了麻雀鸟儿都不在了。如何住得好?我们适当地集中绿地以后,有可能把生态环境改善得更好一点。

哲学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走向未来。它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哲学的预测不同于具体科学的预测,它更带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伴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市场经济以及商业社

会、消费社会、资讯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和价值判断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建筑设计而言,人们也有了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要求,现代建筑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性,更要考虑它的艺术形态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所以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外,还应当具备较高的审美眼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出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美观性的现代化建筑。现代建筑设计要创新思路。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具备创造新鲜和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的这样一种创造能力。这也就给现代建筑设计师提出了一个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传统的建筑设计作品已很难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人们渴望欣赏更富有创造性的建筑设计样式。但是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师没有创新和改革的理念,而仍然因循守旧,一刀切,照搬硬套,这样也就必然很难创作出良好的建筑作品。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建筑作品需要有好的设计灵感,没有好的设计与创作灵感很难产生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而然也就不可能创作出上佳的建筑作品。作为一个现代建筑设计师,创造性思维是其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创新性思维并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它是广义的,它不仅仅包括兴趣、爱好、

信仰、因素,更包含了想象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这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深厚的理论知识作基础。此外,也不可忽视建筑设计经验、阅历等方面,并且也要了解一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知识。在具备了上述这些强大的理论和经验后,就有成为一名一流的建筑设计师的基本能力。为了不在千变万化的现代建筑设计竞争中被淘汰,要必须不断的完善充实自己。现代建筑艺术也不仅是历史的艺术,更是社会的艺术,它处在于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变革当中,以满足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欣赏。因此,我们要把现代建筑设计创新风格作为设计创作的的高度,用在对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学习上去,必要时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来吸取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精髓。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和文化框架中,西方建筑师有意识地发展了现代建筑,而中国建筑师则是僵硬的把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照搬照套过来

进行设计。在这一点上,日本做的比较好,例如日本的丹下健三、黑川纪章、矶琦新和安藤忠雄等人的作品,既引进来西方的设计风格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但又注重结合本国历史,不失本国韵昧,被认为是日本现代建筑艺术典型表现。而我国在学习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时做的不够理想,比如北京的京广大厦、广州的白天鹅宾馆、武汉的晴川饭店等与美国的联合国总部大厦、西格拉姆大厦等,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外形外观都和国外建筑格调一致。完全风格西化的后果,就是抹去了自己本身的民族特色。现代建筑设计作品,不仅需要与当地的地域环境、人文环境相符,还要

运用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体现出现代建筑作品的美学价值。此外,我们还可以在保持本色的前提下,借鉴和吸收西方的建筑技术方面的优势,努力提高自身

水平。现代建筑设计的科技创新一方面体现在建筑作品的外形中,更加体现在建筑技术中。就拿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的设计来说,它的建筑设计中就体现了很多创新之处,例如,在围护结构设计中,不仅包含了生态舱、相变蓄热地板的创新设计,更囊括了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式各样的幕墙设计。在这其中,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它创造性的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使得建筑内部能够与外界自然紧密接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尚理念。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地改善了建筑物内的环境,提高了空气质量。关于未来建筑发展方向,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这样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批判的看待中国古代建筑的修复,反思当今我国城市建设出现的一些问题,就像习大大所说的,不要建奇奇怪怪的建筑,创新思维,让我们的居住空间更宜人,让我们的城市更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