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指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指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指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指数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动态相对数

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

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

9.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5.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是

A.销售量

B.销售额

C.销售价格

D.数量指标

16.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是

A.单位产品成本

B.总成本

C.产量

D.质量指标

17.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

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C.都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

18.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

A.基期

B.报告期

C.假定期

D.任意时期

19.派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

A.基期

B.报告期

C.假定期

D.任意时期

20.Σp1q1 ̄Σp0q1表明

A.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B.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C.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D.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21.Σp0q1 ̄Σp0q0表明

A.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B.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C.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D.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22. Σp0q1/Σp0q0表示

A.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B.在报告期价格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物价变动程度

D.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19.零售物价增长3%,零售商品销售量增长6%,则零售商品销售

额增长

% % 24.若产量增加,而生产费用不变,则单位成本指数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25.某企业生产费用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50%,产品产量增长了

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 % % %

26.若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

A.增长15%

B.增长5%

C.增长%

D.下降5%

27.假如播种面积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而平均亩产量却增长5%,则总产量报告期比基期

A.增长

B.下降

C.没有变化

D.无法确定

28.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其计算基础

A.数量指标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

D.个体指数

29.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联系表现在

A.在一般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B.在权数固定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C.在一定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D.在同度量因素固定条件下, 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30.若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用的特定权数是

A.基期总额

B.报告期总额

C.假定期总额

D.固定权数

31.若将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用的特定权数是

A.基期总额

B.报告期总额

C.假定期总额

D.固定权数

32.按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3.按个体产量指数和基期总产值计算的产量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4.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论基础是

A.指标体系

B.指数体系

C.综合指数

D.总指数

35.我国现行的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主要采用

A.个体指数的形式

B.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形式

C.综合指数形式主义

D.固定权数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形式

36.某市1991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1995年增加到15600万元.这四年中零售物价指数提高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 % %

37.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38.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绝对差额等于各因素变动绝对差额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39.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平均数指数

B.个体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40.固定构成指数反映

A.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

B.总体各组水平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

C.总体平均指标的综合变动

D.总体总量指标的综合变动 41.结构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42.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职工人数结构影响 指数为%,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43.某厂1997年单位产品成本比1996年提高了%,产品产量

结构影响指数为96%,则该厂总平均单位成本

A. 提高%

B.提高%

C.下降4%

D.下降%

44.两个不同时期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形成的指数称为

A.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综合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

1.指数按照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组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2.综合指数包括

A.总指数

B.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3.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销售量指数

B.职工人数指数

C.产量指数

D.销售价格指数

E.单位成本指数 4.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销售价格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单位成本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E.可变构成指数 5.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平衡作用

B.权数作用

C.媒介作用

D.同度量作用

E.比较作用 6.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A.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B.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C.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D.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A. 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都采用基期的对应指标为 同度量因素

1

110

000

001

101

101

110

001

11.

.

.

.

f f x f f x D f f x f f x C f f x f f x B f f x f f x A ∑∑∑∑∑∑∑∑∑∑∑∑∑∑∑∑

7.编制综合指数要掌握的两个要点是

A.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经济现象总体进行综合

B.确定指数化因素

C.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D.选择编制指数的方法

E.明确指数的经济意义

8.已知某商业企业基期销售额为100万元,报告期销售额比基

期增长14%,又知道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销售额为112

万元,则通过计算可以知道

A.销售量增长12%

B.价格增长12%

C.由于价格变化使销售额增加2万元

D.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12万元

E.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20万元

9.公式Σp1q1 ̄Σp0q1的经济意义是

A.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

C.综合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综合反映价格和销售量共同变动的绝对额

E.综合反映由于多种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10.下列公式中属于拉氏指数的有

A.∑p1q0 ∑p0q0

B.∑q1p1 ∑q0p1

C.∑p1q1 ∑p0q1

D.∑q1p0 ∑q0p0

E.∑q1p1 ∑q0p0

11.下列公式中属于派氏指数的有

A.∑p1q0 ∑p0q0

B.∑q1p1 ∑q0p1

C.∑p1q1 ∑p0q1

D.∑q1p0 ∑q0p0

E.∑q1p1 ∑q0p0

12.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E.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

13.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联系和区别表现为

A.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思想不同

B.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

C.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而平均指数是先对比后综合

D.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也有区别

E.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14.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应用的一般法则为

A.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

均指数的形式

B.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

平均指数的形式

C.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

均指数的形式

D.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

平均指数的形式

E.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所采用权数的时期可以采用

不同时期

15.在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

A.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连乘积

B.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C.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比值

D.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其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连乘

E.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其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代数

16.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包括哪些指数

A.数量指标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固定结构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17.在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标准是

A.经济含义合理

B.数学等式成立

C.计算方法简便

D.计算资料易取

E.对比基期固定

18.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

A.数量指标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固定结构指数

D.结构影响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19.可变构成指数体系的关系表现为

A.可变构成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乘以固定结构指数

B.固定结构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乘以可变构成指数

C.固定结构指数等于可变构成指数除以结构影响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等于固定结构指数除以结构影响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等于可变构成指数除以固定结构指数

20.运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时可以

A.对总量指标进行因素分析

B.对平均指标进行因素分析

C.对相对指标进行因素分析

D.从相对数方面进行因素分析

E.从绝对数方面进行因素分析

21.指数因素分析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A.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

B.相对指标变动因素分析

C.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

D.简单现象因素分析

E.复杂现象因素分析

22.适用于非全面资料编制的总指数是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23.设表示产量;P表示价格,则在实际工作中下列式子哪些是正确的

A.∑p1q1 ∑p0q0

B.∑q1p1 ∑q1p0

C.∑p0q1 ∑p0q0

D.∑q0p1 ∑q0p0

E.∑q1p1 ∑q0p1

三、填空题

1.从狭义上讲,指数是表明数量综合变动

的相对数。

2.指数方法论主要是研究的编制。

3.表明多种要素构成的现象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和。

5.总指数的编制方法的基本形式有和两种。

6.用综合指数编制总指数的关键是在经济联系中寻找。

而后再把它。

7.在编制总指数过程中,为了解决总体各要素的量不能直接相

加而使用的媒介因素称为。

8.综合指数的特点是。

9.在综合指数中,被研究因素称为,而被固

定因素称为。

10.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

11.质量指标指数的指数化指标是。

12.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

13.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

14.在统计分析中,运用指数之间的数量联系来测定各因素的

联系程度和方向的方法称为。

15.利用指数体系进行是统计指数的最重要的

作用。

16.拉斯贝尔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采

用为同度量因素。

17.派许主张不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

素是。

18.平均指数是的加权平均

数。

19.平均指数的特点是。

20.综合指数运用资料的条件是。

21.数量指标指数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权数是。

22.质量指标指数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权数是。

23.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的首要标准是,其次才是成立。

20.在指数体系下,总量指数等于相应的各个因素指数,

总量指数变动的绝对差额等于相应的各个因素指数变动的绝对差额

的。

21.在编制总指数过程中,为了解决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不能

直接相加而使用的媒介因素称为。

22.平均指标指数是两个不同时期同一经济内容的加权算术平

均数之比,用以反映平均指标数值的变动程度和方向,通常又称为

,它可以分解为指数和指数。

23.零售物价指数为95%,零售量指数为105%,则零售额指数

为。

24.已知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90%的商品,则物价指数

为。

25.平均数指数之间的指数关系只存在于的平

均数指数,不存在于平均数指数。

26.可变构成指数的变动不仅受被平均的经济指标的变动影

响,而且还受的变动影响。

四、判断改错题

1.统计指数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

度的相对数。

1.综合指数就是由两个不同时期的综合指标对比形成的。

2.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3.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

素。

4.如果一个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数量指标,则这个指数就是数

量指标指数。

5.为了使成本指数的计算符合现实经济意义,则编制单位产品

成本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产品产量。

6.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与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

指标指数的时期固定是一样的。

7.某商业企业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50%,销售量增长

25%,则商品销售价格增长20%。

8.某地区零售物价指数为117%,则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以前少

购买17%的商品。

10.若销售量增长10%,价格下降10%,则销售额不变。

11.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之间具有变形

关系。

12.一般地说,平均数指数不仅能反映现象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而且还能用于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析。

13.平均数指数编制的资料要求是:既可用于全面调查的资料,

又可用于非全面调查的资料。

14.平均指标指数就是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对比形

成的。

15.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可变构成指数。

16.在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零售物价总指数是采用固定权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法编制的。

17.平均数指数是两个平均指标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

18.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可以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

面进行。

五、名词解释

1.指数

2.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3.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5.综合指数

6.同度量因素

7.平

均指数8.指数体系9.因素分析法10.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

响指数、固定构成指数11.平均指标指数

六、简答题

1.指数的种类包括哪些方面

2.指数在经济分析中有何作用

3.简述编制综合指数的要点及一般原则。

4.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在统计指数中有什么功能

5.如何将综合指数变形为平均指数

6.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

7.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8.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9.什么叫平均指标指数它受哪两个因素的影响 10.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有何区别

11.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哪两个因素指标,各自的含义和 作用是什么

12.什么是指数体系它有什么作用 七、计算题

试计算:(1)销售量个体指数和销售价格个体指数;(2)销售量

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3)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 于销售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对总产值的变动影响。

3.已知某公司1996年商品零售额为760万元,1997年比1996 年增加40万元,零售物价指数上涨

8%,试计算该公司商品零售额变 动中,由于零售价格和零售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额。

指数。

5.根据以下资料计算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 值。

:

试计算:(1)商品价格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2)商品销售量总指数以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7.根据以下资料计算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工人数,每人工作小时及小时工资率三个因素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

变动所受的因素影响。

试分析:(1)工资总额变动受总平均工资变动及工人总数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及影响额;(2)全厂工人总平均工资变动受各组工人工资水平变动及工人结构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及绝对额。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5:CDABB;6-10:DDBBB;11-15:ABACA;16-20:CBABB;21-25:CABAD;26-30:CBDCA;31-35:BDCBD;36-40:DCADB;41-44:CAAC。

二、多项选择题:

1.DE;;;;;;;;

;10.AD;;;;;;

;;;;;;;

三、填空题:

1.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2.总指数;

3.总指数;

4.数量指

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5.综合指数,平均指数;6.同度量因素,固定下来;7.同度量因素;8.先综合后对比;9.指标化因素,同度

量因素;10.质量指标;11.质量指标;12.基期质量指标;13.报告

期数量指标;14.因素分析法;15.因素分析16.基期总量指标;17.报告期总量指标;18.个体指数;19.先对比,后综合;20.全面资料;21.基期总量指标(p0q0);22.报告期总量指标(p1q1);23.

经济意义上合理,数学上等式关系;24.连乘积,代数和;25.同度量因系;26.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29.作为综合指数变形权数计算的,用固

定权数计算的;30.所研究总体内部结构。

四、判断改错题:

1.正确。

2.错误。综合指数就是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

3.错误。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质量指

标指数。

4.错误。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5.错误。如果一个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数量指标,则这个指数就是质量指标指数。

6.错误。为了使成本指数的计算符合现实经济意义,则编制单位产品成本的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产品产量。

7.错误。拉氏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时期,无论是质量指标指还是数量指标指数都是固定在基期的。

8.正确。

9.错误。某地区零售物价指数为117%,则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以前少购买%的商品。

10.错误。若销售量增长10%,价格下降10%,则销售额下降1%。

11.正确。

12.错误。平均数指数可以反映现象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但一

般不用来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析。

13.正确。

14.正确。

15.错误。固定构成指数=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16.正确。

17.错误。平均指标指数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指标对比所得

到的相对数。

18.正确。

五、名词解释:

1.指数:从狭义上讲,指数是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2.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是指哪些

由于各个部分的不同性质而在研究其数量特征时不能直接进行加总或直接对比的总体。

3.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个体指数是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中个别要素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总指数是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中多种要素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是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或规模变动方向和程度的指数;质量指标指数是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或内涵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5.综合指数:综合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6.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是指将不能直接进行加总或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过渡到能够直接进行加总或对比的简单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那个媒介因素。

7.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个体指数的上,通过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而计算的总指数。

8.指数体系:指数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指数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狭义的指数体系是指不仅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9.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就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具体他说,因素分析法可以分析各因素对研究对象变动影响的方向。程度及绝对数量。

10.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和固定构成指数:可变构成指数也即总平均指标指数,它是根据报告期平均指标与基期平均指标对比而形成的,反映了总体各组水平变动及总体结构变动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构影响指数是将总体各部分水平固定在基期条件下计算的用以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平均指标变动影响的总平均指标指数;固定构成指数是将总体各部分结构固定在报告期计算的用以反映总体各部分水平变动对总平均指标变动影响的总平均指标指数。

11.平均指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是两个不同时期同一经济

内容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之比,用以反映平均指标数值的变动程度和方向,又称可变构成指数。

六、简答题:

1.指数的种类包括哪些方面

答:指数这种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1)按其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在一个指数数列中。指数按对比基期的不同,可以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2.指数在经济分析中有何作用

答: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1)分析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2)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影响的大小。

3.简述编制综合指数的要点及一般原则。

答:编制综合指数的两个要点是:(1)引进同度量因素对

复杂总体进行综合;(2)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4.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在统计指数中有什么功能

答:同度量因素是指将不能直接进行加总或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过渡到能够直接进行加总或对比的简单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那个媒介因素;同度量因素在统计指数中有两个作用:1)

同度量作用,2)权数作用。

5.如何将综合指数变形为平均指数

答:由综合指数变形为平均指数的一般方法是:将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时应以相应的综合指数的分母为权数;将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时应以相应的综合指数的分子为权数。

6.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两种形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看:(1)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思想不同。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的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2)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

综合指数要求全面资料;平均指数既适用于全面资料,也适用于非全面资料。(3)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不同。综合指数不仅能表明复杂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而且还可以进行因系分析;平均指数除作为综合指数变形外,主要用以反映复杂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一般不用于因素分析。

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之间具有变形关系,即平均指数可以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加以运用。

7. 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答: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1)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要分析的对象及影响的因素。

(2)根据指标间数量对等关系的基本要求,确定分析所采用的对象指标和因素指标,并列出其关系式。

(3)根据指标关系式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相应的绝对增减量关系式。

(4)应用实际资料,根据指数体系及绝对量关系式,依次分析 每一因素变动对对象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及绝对数量。

8. 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两个方 面:(1)总变动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连乘积; (2)总变动指数(对象指数)的绝对增减量等于各因素指数引起 的相应的绝对增减量的代数和。

9. 什么叫平均指标指数它受哪两个因素的影响

答:用两个不同时期的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值对比形成的 指数叫平均指标指数,它受总体内部各组水平和总体结构两个因素 的影响。

10. 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有何区别

答: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的区别表现在:(1)平均指数 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而平均指标指数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 指标的对比:(2)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有变形关系;而平均指标 指数则不然。(3)平均指数反映总量指标的变动;而平均指标 指数则反映平均指标的变动。

11.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哪两个因素指标,各自的含义和 作用是什么

答: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结构影响指数和固定构成

指数。结构影响指数是将总体各部分水平固定在基期条件下计算的 用以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固定构成指数是 将总体各部分结构固定在报告期计算的用以反映总体各部分水平变 动对总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

12.什么是指数体系它有什么作用

答:指数体系是指在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有一定的数量对等 关系的若干个指数所组成的整体。其作用有:1)可以根据指数体 系进行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2)可以根据指数体系进行现象变动 的因素分析。 七、计算题:

1.解:依题意得

(1)销售个体指数%1000

1

?=q q k q 则 甲商品%110%10050005500

=?=

q k 乙商品%120%10030003600

=?=

q k 丙商品%11.111%100180000

2000

=?=

q k 销售价格个体指数%1000

1

?=

p p k p ,则

甲商品%105%1002021

=?=p k 乙商品%112%1002528

=?=p k

丙商品%67.116%10030

35

=?=p k

(1)

销售量总指数

%1000

00

1?∑∑=

p q p q K q

=

%10030180025300020500030

2000253600205500??+?+??+?+?

=%100229000

260000?

=%

由于销售量增加而增加的销售额

310002290002600000001=-=∑-∑=?p q p q q (元)

(2)

销售价格总指数

%1001

01

1?∑∑=

q p q p K p =%10030200025360020550035

2000283600215500??+?+??+?+?

=%100260000

286300

?

=%

由于销售价格增长而增加的销售额

263002600002863001011=-=∑-∑=?q p q p p (元) 2.解:依题意得两种产品总产值的变动影响: 总产值指数%10040

200050400040

21005042000011??+??+?=∑∑=

p q p q K qp

=

%100280000

306600

?

=% 总产值变动绝对额

266002800003066000011=-=∑-∑=?q p q p pq (元) 其中:(1)产量变动影响: 产量指数%10040

200050400040

21005042000001??+??+?=∑∑=

p q p q K q

=

%100280000

294000

?

=105% 产量变动影响而增加的总产值:

140002800002940000001=-=∑-∑=?p q p q q (元) (2)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影响: 出厂价格指数%29.104%100294000

306600

1011=?=∑∑=

q p q p K p

出厂价格变动影响而增加的总产值:

126002940003066001011=-=∑-∑=?q p q p p (元) (3)综合影响: %=105%?%

14000元+12600元=26600元

3.解:00q p ∑=760万元;11q p ∑=760+40=800(万元);K p =108% 则 %26.105%1000

01

1=?=∑∑=

p q p q K qp

7608000011-=∑-∑=?q p q p pq =40(万元) 因q p qp K K K ?=,故%46.97%100%

108%

26.105=?=q K

001

10001q p k q p p q p q p q ∑-∑=

∑-∑=? =

760%

108800

- =(万元) p

p k q p q p q p q p 1

1111011∑-

∑=∑-∑=? =800-

%

108800

=(万元) 则:%=108%?%

40万元=万元+(–万元 4.解:依题意得: (1)拉氏产量总指数

%36.106%100220000

234000

%1006010008020006011008021000001=?=??+??+?=∑∑=

p q p q K q

(2)拉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77.79%100220000

175000

%1006010008020005511008521000001=?=??+??+?=∑∑=

q p q p K p

(3)派氏产量总指数:

%18.136%100175500

239000

%1005510008520005511008521001011=?=??+??+?=∑∑=

p q p q K q (4)派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4.102%100234000

239000

1011=?=∑∑=

q p q p K p =%

5.解:依题意得产量总指数:

0000001p q p q k p q p q K q q ∑∑=

∑∑==%100400300%

110400%115300?+?+? =

%100700

785

? =% 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

857007850000=-=∑-∑=?q p q p k q q (万元)

6.解:依题意得: (1)商品价格总指数

%56.98%10054.2171200%

10095.0650120005.1350650

2003501

1111

011=?=?++++=∑∑=∑∑=

p

P k q p q p q p q p K 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54.1754.121712001

11

11011-=-=-

=-=?∑∑∑∑p

p k q p q p q p q p (万元)

(2)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28.135%10040020030095.0650

120005.1350/0

0110001=?++++===∑∑∑∑q p k q p p q p q K p q

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54.31790054.1217001

10001万元=-=∑-∑=

∑-∑=?p q k q p p q p q p

q

7.解:依题意得单位成本总指数

%62.89%10085.306275%

10085.010595.0959.075105

957511111

011=?=?++++=∑

∑=∑∑=

p

P k q p q p q p q p K 由于单位成本变动而增减的总成本

86.3186.3062751

111-=-=-

=?∑∑p

p k q

p q p (万元)

8.解:依题 意得 工资总额指数

%150%10030

4510=?=E E 工资总额变动绝对额 E 1-E 0=45-30=15(万元) 其中:(1)平均工人 数变动影响 平均工人数指数=

%120%100500

600

000001=?=c b a c b a

平均工人数变动影响工资总额变动额 (a 1-a 0)b 0c 0=(600-500)×200×3=60000(元) (2)平均每人工作小时变动影 响 平均每人工作小时指数

%75.93%100200

5

.187001011=?=c b a c b a

平均每人工作小时变动影响工资 总额 变动额: a 1(b 1-b 0)c 0=600××3=-22500(元) (3)小时工资率变动影响 小时工资率指数=

%33.133%1003

4

011111=?=c b a c b a

小时工资率变动影 响工资总额变动额: a 1b 1(c 1-c 0)=600××(4-3)=112500(元) (4)综合影响 150%=120%×%×%

150000元=60000-22500+112500

9.解:依题意得: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可变构成指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额

16.48384.2336282001=-=-X X (元)

其中:(1)平均职工人数结构变动影响 结构影响指数

∑∑∑∑=

11

f

f x f f

x X X o o n %10084.6.233)1200800/()120030008001600(?+?+?=

=%10084

.23362400

?

=%

结构变动影响全员劳动生产率绝对额:

)(16.10384.23362440元=-=-o n X X

(2)劳动生产率水平变动影响 固定构成指数

%57.115%1002400

2820

//1

1

01

1

11=?=

=

∑∑∑∑f f x

f f x

X X n

水平变动影响全员劳动生产率绝对额: 元)(340244028201=-=-n X X (3)综合影响 %=%%57.115? 元=元+380元 10.解:依题意得: (1)工资总额指数

%51.116%10092

..4916

.581

1=?=

∑∑o

o

f x

f

x

%)

68120(2068.184

.23362820)1000900/()1000300009001600()1200800/()120035008001800(//0

001

1101

。即==

+?+?+?+?=

∑∑∑∑=

f f x f f x X X

工资总额变动绝对额

)(24.892.4916.58001

1万元=-=-∑∑f X f X

其中:A :平均工人数变动影响 平均工人数指数 =

%33.104%100499200

520800

%1005604208003305604308003500

1=?=??+??+?=

∑∑x

f x f

平均工人数变动影响工资总额

)(216004992005208000

1

元=-=-∑∑o o

X f

X f

B :平均工资变动影响 平均工资指数

%67.111%100520800

581600

%1004305603508004306203509001

11=?=??+??+?=

∑∑f

x

f

x

o

平均工资变动影响工资总额

)(60800520800581600101

1元=-=-∑∑f X f X

C 、综合影响 %=%%67.111?

82400 元=21600元+60800元 (2)总平均工资指数(可变构成指数)

%02.112%1006

.6656

.745//0

10

1110

1=?=

=

∑∑∑∑f f X

f f X X X 总平均工资变动影响额

元)(806.6656.74501=-=-X X A 、工人工资水平变动影响 固定构成指数=

%67.111%1007

.6676

.745//1

1

01

1

11=?=

=

∑∑∑∑f f x

f f x X X n

工资水平变动影响额)(9.777.6676.7451元=-=-n X X B 、工人结构变动影响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 数量 指标;单位成本属于 质量 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二、判断题

统计学(贾俊平,第四版)第五章习题答案

《统计原理》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5.1 (1)平均分数是范围在0-100之间的连续变量,Ω=[0,100] (2)已经遇到的绿灯次数是从0开始的任意自然数,Ω=N (3)之前生产的产品中可能无次品也可能有任意多个次品,Ω=[10,11,12,13…….] 5.2 设订日报的集合为A ,订晚报的集合为B ,至少订一种报的集合为A ∪B ,同时订两种报的集合为A ∩B 。 P(A ∩B)=P(A)+ P(B)-P(A ∪B)=0.5+0.65-0.85=0.3 5.3 P(A ∪B)=1/3,P(A ∩B )=1/9, P(B)= P(A ∪B)- P(A ∩B )=2/9 5.4 P(AB)= P(B)P(A ∣B)=1/3*1/6=1/18 P(A ∪B )=P(B A )=1- P(AB)=17/18 P(B )=1- P(B)=2/3 P(A B )=P(A )+ P(B )- P(A ∪B )=7/18 P(A ∣B )= P(B A )/P(B )=7/12 5.5 设甲发芽为事件A ,乙发芽为事件B 。 (1)由于是两批种子,所以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所以有:P(AB)= P(B)P(B)=0.56 (2)P(A ∪B)=P(A)+P(B)-P(A ∩B)=0.94 (3)P(A B )+ P(B A )= P(A)P(B )+P(B)P(A )=0.38 5.6 设合格为事件A ,合格品中一级品为事件B P(AB)= P(A)P(B ∣A)=0.96*0.75=0.72 5.7 设前5000小时未坏为事件A ,后5000小时未坏为事件B 。 P(A)=1/3,P(AB)=1/2, P(B ∣A)= P(AB)/ P(A)=2/3 5.8 设职工文化程度小学为事件A ,职工文化程度初中为事件B ,职工文化程度高中为事件C ,职工年龄25岁以下为事件D 。 P(A)=0.1 P(B)=0.5, P(C)=0.4 P(D ∣A)=0.2, P(D ∣B)=0.5, P(D ∣C)=0.7 P(A ∣D)=2/55)C P(C)P(D )B P(B)P(D )A P(A)P(D ) A P(A)P(D =++ 同理P(B ∣D)=5/11, P(C ∣D)=28/55 5.9 设次品为D ,由贝叶斯公式有: P(A ∣D)=)C P(C)P(D )B P(B)P(D )A P(A)P(D ) A P(A)P(D ++=0.249 同理P(B ∣D)=0.112 5.10 由二项式分布可得:P (x=0)=0.25, P (x=1)=0.5, P (x=2)=0.25 5.11 (1) P (x=100)=0.001, P (x=10)=0.01, P (x=1)=0.2, P (x=0)=0.789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 D 2. E 3. D 4. B 5. A 6. D 7. A 8. C 9. E 10. D 二、简答题 1答由样本数据获得的结果,需要对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可以使数据更容易理解,统计推断则可以使用概率的方式给出结论,两者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具有变异性的医学规律,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2答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设计能够提高研究效率,并使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数据整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归类,检查数据质量,以及是否符合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要求等。统计描述用来描述及总结数据的重要特征,统计推断指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答统计描述结果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推断主要是计算参数估计的可信区间、假设检验的P 值得出相互比较是否有差别的结论。 4答统计量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数据计算得到,参数是描述总体分布特征的指标可由“全体”数据算出。 5答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系统误差由一些固定因素产生,随机测量误差是生物体的自然变异和各种不可预知因素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6答三个总体一是“心肌梗死患者”所属的总体二是接受尿激酶原治疗患者所属的总体三是接受瑞替普酶治疗患者所在的总体。 第二章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 A 2. B 3. E 4. B 5. A 6. E 7. E 8. D 9. B 10. E 二、计算与分析 2

统计学课后答案

4.1 一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员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单位:台)排序后如下: 2 4 7 10 10 10 12 12 14 15 要求:(1)计算汽车销售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3)计算销售量的标准差。 (4)说明汽车销售量分布的特征。 解: Statistics 汽车销售数量 N Valid10 Missing0 Mean Median Mode10 Std. Deviation Percentiles25 50 75 4.2 随机抽取25个网络用户,得到他们的年龄数据如下: 1915292524 2321382218 3020191916 2327223424 4120311723 要求;(1)计算众数、中位数: 1、排序形成单变量分值的频数分布和累计频数分布: 网络用户的年龄

从频数看出,众数Mo 有两个:19、23;从累计频数看,中位数Me=23。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Q1位置=25/4=,因此Q1=19,Q3位置=3×25/4=,因此Q3=27,或者,由于25 和27都只有一个,因此Q3也可等于25+×2=。 (3)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 Mean=;Std. Deviation= (4)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 Skewness=;Kurtosis= (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分布,均值=24、标准差=、呈右偏分布。如需看清楚分布形态,需要进行分组。 为分组情况下的直方图: 为分组情况下的概率密度曲线: 分组: 1、确定组数:()lg 25lg() 1.398111 5.64lg(2)lg 20.30103 n K =+ =+=+=,取k=6 2、确定组距: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41-15)÷6=,取5 3、分组频数表 网络用户的年龄 (Binned)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D.推断总体指标 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 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 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 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 B.层内方差 C.总方差 D.允许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 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的大小 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 B.抽样方法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 (1)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 1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3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14,p (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 0.05= 0.623 ; r 0.01=0.765。 因为0.765 >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1=12.037 ?X 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2=12.437?X 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00?=X S CV S =12.037/29.00×100%=41.51%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 S =12.437/56.00×100%=22.27%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 2=(X -?X) /S= (73—56)/12.437=1.367 Z 9=(X-?X)/S=(68—56)/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

贾俊平统计学(第六版)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解释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2、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汇总、处理、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3、统计学据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个有什么特点? 按照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数值。 按收集方法不同。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不控制条件; 社会经济领域 实验数据:在试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控制条件;自然科学领域。 按时间不同,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收集的数据。 4、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全部研究个体的集合,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围、数目判定)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变量:是说明样本某种特征的概念,其特点: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结果会呈现出差别或变化。(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产品质量等级等)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5、变量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取值是分类数据。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取值是顺序数据 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6、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可数值的变量。(企业个数、产品数量)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年龄、温度、零件尺寸误差)7、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市场调查、人口普查等。 8、请举出应用统计学的几个领域。 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分析、政府政策制定等;自然科学中的物理、生物领域等。

社会统计学习题和答案--相关与回归分析报告

第十二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程度与方向·因果关系与对称关系 第二节 定类变量的相关 双变量交互分类(列联表)·削减误差比例(PRE )·λ系数与τ系数 第三节 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 同序对、异序对和同分对·Gamma 系数·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τa 系数、τb 与τc 系数)·萨默斯系数(d 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ρ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 第四节 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 相关表和相关图·积差系数的导出和计算·积差系数的性质 第五节 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积差系数的PRE 性质·相关指数R 第六节 曲线相关与回归 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函数·实例分析(二次曲线指数曲线) 一、填空 1.对于表现为因果关系的相关关系来说,自变量一般都是确定性变量,依变量则一般是( 随机性 )变量。 2.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全部误差E 1,减去知道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联系误差E 2,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这就是( 削减误差比例 )。 3.依据数理统计原理,在样本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作出以下两个假定:(1)实际观察值Y 围绕每个估计值c Y 是服从( );(2)分布中围绕每个可能的c Y 值的( )是相同的。 4.在数量上表现为现象依存关系的两个变量,通常称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作为( 变化根据 )的变量,因变量是随( 自变量 )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变量。 5.根据资料,分析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其表现形式或类型如何,并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之间数量变化的议案关系进行测定,即建立一个相关的数学表达式,称为( 回归方程 ),并据以进行估计和预测。这种分析方法,通常又称为( 回归分析 )。 6.积差系数r 是( 协方差 )与X 和Y 的标准差的乘积之比。 二、单项选择 1.当x 按一定数额增加时,y 也近似地按一定数额随之增加,那么可以说x 与y 之间 存在( A )关系。 A 直线正相关 B 直线负相关 C 曲线正相关 D 曲线负相关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指数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动态相对数 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 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 9.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_统计学概论第六版习题集总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威廉·配弟、约翰·格朗特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3.数量对比分析 4.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5.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 6.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7.信息、咨询、监督 8.同质性 9.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0.研究目的、总体单位 11.这些单位必须是同质的 12.属性、特征 13.变量、变量值 14.总体单位、总体 15.是否连续、离散、性质 二、是非题 1.非2.非3.是4.非5.是6.非7.是8.是9.是10.非11.非12.非13.非14.是15.非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A 5.C 6.C 7.A 8.A 9.C 10.B 11.A 12.B 13.C 14.A 15.A 四、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ABE 4.ABCD 5.BCDE 6.AC 7.ABCDE 8.BD 9.AB 10.ABCD 11.BD 12.ABCD 13.BD 14.ABD 15.ABC 五、简答题 略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1.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2.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 3. 统计报表专门调查 4. 经常性一次性 5. 调查任务和目的调查项目组织实施计划 6. 单一表一览表 7. 基层填报单位综合填报单位 8.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9. 单一一览 二、是非题 1.是 2.是 3.非 4.是 5.非 6.是 7.是 8.非 9.是 10.是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C 4. A 5. B 6. C 7. B 8. D 9. C 10. B 四、多项选择题 1. BCE 2. ABCDE 3. ADE 4. ADE 5.ACDE 6. ABD 7. BCDE 8. ABE 9.ACD 五、简答题 略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汇总选择分组标志 2.资料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表 3.不同相同 4.频率比率(或频率) 5.全距组距 6.上限以下 7.组中值均匀 8.离散连续重叠分组 9.手工汇总电子计算机汇总 10.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体系 11.主词宾词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完成思考题与练习题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值得肯定;回答错误,请找出原因更正,这样使用参考答案,能力会越来越高,智慧会越来越多。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直接抄答案,对学习无益,危害甚大。想抄答案者,请三思而后行!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不能,英军所有战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英军返航的战机+英军没有弹孔的战机,因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有的掉入海里、敌军占领区,或因堕毁而无形等,不能找回;没有弹孔的战机也不可能自己拿来射击后进行弹孔位置的调查。即便被击毁的战机找回或没有弹孔的战机自己拿来射击进行实验,也不能从多个弹孔中确认那个弹孔就是危险的。 2.问题:飞机上什么区域应该加强钢板?瓦尔德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她的飞机模型上逐个不重不漏地标示返航军机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找出几乎布满弹孔的区域;发现:没有弹孔区域就是军机的危险区域。 3.能,拯救与发展自己的参考路径为:①找出自己的优点,②明确自己大学阶段的最佳目标,③拟出一个发扬自己优点,实现自己大学阶段最佳目标的可行计划。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查。

2.探索、调查、发现。 3、目的。 二、简答题 1.瓦尔德;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区域加强钢板。 2.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基本步骤就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整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⑥根据合理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3.在结合实质性学科的过程中,统计学就是能发现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决策,改变世界与培养相应领域领袖的一门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 1.总体:我班所有学生;单位:我班每个学生;样本:我班部分学生;品质标志:姓名;数量标志:每个学生课程的成绩;指标: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 ;指标体系:上学期全班同学学习的科目 ;统计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 ;定性数据:姓名 ;定量数据: 课程成绩 ;离散型变量:学习课程数;连续性变量: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定性变量: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随机变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每个同学进入教室的时间;横截面数据:我班学生月门课程的出勤率;时间序列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面板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选用描述统计。 2.(1)总体:广州市大学生;单位:广州市的每个大学生。(2)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价格高低,为定序尺度;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商品丰富、价格合适、节约时间,为定类尺度。(3)广州市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4)就是用统计量作为参数的估计。(5)推断统计。 3.(1)10。(2)6。(3)定类尺度:汽车名称,燃油类型;定序尺度:车型大小;定距尺度:引擎的汽缸数;定比尺度: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4)定性变量:汽车名称,车型大小,燃油类型;定量变量:引擎的汽缸数,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5)40%;(6)30%。 第二章收集数据 思考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习题答案 第5章 参数估计

第5章 参数估计 ●1. 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抽出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为25。 (1)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x σ等于多少?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允许误差是多少? 解:已知总体标准差σ=5,样本容量n =40,为大样本,样本均值x =25, (1)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x σ=0.7906 (2)已知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于是,允许误差是E = α/2 Z 6×0.7906=1.5496。 ●2.某快餐店想要估计每位顾客午餐的平均花费金额,在为期3周的时间里选取49名顾客组成了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3) 假定总体标准差为15元,求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 (4) 在95%的置信水平下,求允许误差; (5) 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求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解:(1)已假定总体标准差为σ=15元, 则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为 x σ15=2.1429 (2)已知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于是,允许误差是E = α/2 Z 6×2.1429=4.2000。 (3)已知样本均值为x =120元,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这时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α/2 x Z 0±4.2=124.2115.8 可知,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115.8,124.2)元。 ●3.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学生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的数据(单位:小时): 3.3 3.1 6.2 5.8 2.3 4.1 5.4 4.5 3.2 4.4 2.0 5.4 2.6 6.4 1.8 3.5 5.7 2.3 2.1 1.9 1.2 5.1 4.3 4.2 3.6 0.8 1.5 4.7 1.4 1.2 2.9 3.5 2.4 0.5 3.6 2.5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品质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数量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负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数量指标;单位成本属于质量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二、判断题 1、在季节变动分析中,若季节比率大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淡季;若季节比率小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旺季。(×;答案提示:在季节变动分析中,若季节比率大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旺季;若季节比率小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淡季。 ) 2、工业产值属于离散变量;设备数量属于连续变量。(×;答案提示:工业产值属于连续变量;设备数量属于离散变量) 3、中位数与众数不容易受到原始数据中极值的影响。(√;) 4、有意识地选择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调查居民消费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典型调查。(√)

最新《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5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5章SPSS的参数检验 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 75分。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 80, 81, 72, 60, 78, 65, 56, 79, 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 步骤:生成spss数据→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相关设置→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 采用单样本T检验(原假设H0:u=u0=75,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单个样本统计量 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11 73.73 9.551 2.880 单个样本检验 检验值 = 75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 成绩-.442 10 .668 -1.273 -7.69 5.14 分析:指定检验值:在test后的框中输入检验值(填75),最后ok! 分析:N=11人的平均值(mean)为73.7,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55,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 mean)为2.87.t统计量观测值为-4.22,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a和p。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a=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所以均值在67.31~80.14内,75包括在置信区间内,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2、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名大学生,调查他们每周的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1)请利用SPSS对上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绘制相关的图形。 (2)基于上表数据,请利用SPSS给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1)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频率

精选-《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A.x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y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y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D.x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答:(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者正确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3)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 (4)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训练科学的推理与思维方法。 2.统计图表的作用有哪几方面? 1)表明同类统计事项指标的对比关系; (2)揭示总体内部的结构; (3)反映统计事项的发展动态; (4)分析统计事项之间的依存关系; (5)说明总体单位的分配; (6)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7)观察统计事项在地域上的分布。 3.简述相关的含义及种类。 答:相关就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