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2 最新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2 最新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2 最新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2 最新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会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首先结合模拟人口迁移图,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学会判断人口迁移的方法。

2.结合教材图1.8,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知道人口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变化。

3.结合教材图1.9,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结合教材“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结合问题研究和身边的实际情况,了解我国农民工现象,分析农民工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课程导学建议

1.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方向。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正确看待农民工现象。

本节课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尤其要注意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最好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加以分析说明。

读教材图1.8时,要先明确人口的迁入、迁出地区,把握人口迁移方向,然后探讨、总结国际人口迁移规律,再总结不同时期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变化。对于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既要分析其不利影响,也要指出其有利影响。

对于我国人口迁移情况要结合历史知识以及我国政策和户籍制度的变化,分两个时间段比较不同阶段人口的流向和特点。

对于人口迁移原因的归类分析,在分析每类原因时,应先举例,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在各类因素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对其作重点分析,最好从学生身边的事例讲起,最终让学生理解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会影响人口迁移。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设计本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农民工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对城市经济建设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途径等。通过对农民工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社会现象的意识,从而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指人的①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19世纪以前:以②、大批的移民为主。

二战以后:人口从③国家流向④国家;⑤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特点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⑥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⑦、有⑧地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⑨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⑩、土壤、水和等是最主要的因素。

2.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战争和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①居住地②集团性③发展中④发达⑤定居⑥计划经济体制⑦计划⑧组织⑨改革开放政策⑩气候矿产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宗教

经济因素

基础学习交流

1.人口移动就是人口迁移吗?你怎样界定人口迁移?

【提示】人口移动不一定就是人口迁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是人口迁移:

①变更居住地;②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在一年以上;③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

2.20世纪70年代西亚和北非成为人口迁入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西亚和北非人口稀少,大规模的石油开采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需要大量的石油工人,因此吸引了外籍石油工人迁入。

思维探究创新

人口的迁移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③王艳从甲县A 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④聚居在突尼斯难民营的利比亚难民。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答案】(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定居地,不属于人口迁移;②③

④均跨越行政界线,并改变了居住地,属于人口迁移。

(2)①②均没有跨越国界,属于国内人口迁移;③④均跨越了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图1.8、图1.9,回答下列问题。

(1)据教材图1.8,比较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答案】见。

(2)在教材图1.8中找出中国、印度、巴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和欧洲,指出哪些国家和地区为二战后人口迁入地区,哪些国家和地区为人口迁出地区。

【答案】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为人口迁出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和欧洲为二战后人口迁入地区。

(3)读教材图1.9,比较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见。

【点拨】 1.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标准:跨越行政区、居住地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从空间上看有国际与国内之别,在方向上主要还是由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具有时代特征。

人口迁移的类型及特征

续表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一、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2、人口迁移概念:一_________ 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____________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___________ )的迁移活动;国 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____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填表) 、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和图填表) 6、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认为,人 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因素的综合反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等式最主要的, _____________ 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____ 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式主要因素。都是为了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更好的 ______________ ,改 善 ________________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方法小组互动学习法比较法 【基础知识】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__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a.19世纪以前:以_____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二战”后:人口从_______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_________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______的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____、土壤、__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治、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社会变革、_____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一、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 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空间位移: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 杜芹意教研组长签字: 肖平平包级主任签字: 赵连宏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 第一章地球知识—经纬网(一) 设计人: 杜芹意 学习目标: 1、地球得形状与大小;2、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3、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4、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重点: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难点: 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得大致距离 课后反思: 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 表格1-经线与纬线对比 经线纬线 定义 特点形状 长度 相互关系间隔 指示方向 表格2-经度与纬度得对比 经度纬度起点线 划分 分布规律 表格3-区分0°经线与180°经线得两侧经度分布 经度区分向西为 ,向东为 , 向西为 ,向东为 , 经度变化向西 , 向东 , 向西 , 向东 ,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 探究点1: 经线与地轴得区别 探究点2: 在地图上如何辨别东西经度、南北纬度? 三、随堂训练: 1.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任何地方,纬度差1°得经线长度都相等 B.经度差1°得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O°纬线得长度就是O°经线得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2.关于东西半球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东经度得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与1800经线就是东西半球得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得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3.用200W与160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界线得依据就是( ) A.这两条经线都从海洋上经过,不经过陆地 B.这两条经线正相对 C.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各国边界上通过 D.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与欧洲得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知识拓展: 读右经纬网图,回答4—7题: 4、穿过海洋最长得经线就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5、比较不同纬线得长度:( ) A、①线就是②线得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6、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前进得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7、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得就是:( ) A、E点 B、G点 C、H点 D、K点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0°180°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学案(新人教版)

世界地理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依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 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 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 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 2.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A.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 B.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C.均为雨热同期 D.都有本国最大港口 下图表示回归线沿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3~5题。 3.a、b、c三地()A.温度:a<b<c B.盐度:a>b>c C.湿度:a<c<b D.温差:b>c >a 4.如果a、c沿岸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和智利,则该海域()A.属西半球B.属印度洋板块 C.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D.0°经线通过 5.有关a、c沿岸附近的正确叙述是()A.c沿岸分布着热带荒漠 B.a沿岸不可能有热带雨林分布 C.c处投放的漂流瓶不可能在a处找到 D.a、c沿岸都有大范围渔场

读“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回答6~7题。 6.对该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B.图中A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 C.图中B处是亚马逊平原的一部分 D.图中C处是大分水岭的一部分 7.在E处附近海域,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向北凸出②.向南凸出 ③.向高纬方向凸出④.向低纬方向凸出 ⑤.受地形影响⑥.受洋流影响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8~11题。 8.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⑥B.②④⑤C.④⑥⑦D.②③⑤ 9.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 导入新课投影课本“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国家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 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 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 思考回答问题。 图片导 入使学生感 受到当今人 口问题的严 峻形势。 板书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探究活动 自学讨 论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说明 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口的数量变 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通过读“图1.2 10万年以 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 题。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 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 依据。(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 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 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 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 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 匀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到底取 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 为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 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 中引导学生 如何从类似 人口增长曲 线图中获取 有价值的信 息,并分析 影响人口增 长产生时间 差异的原因 (通过展示 不同时期人 们生产、生 活的图片来 得出原因)。 归纳资料 提取信 息展示课件材料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与自然增 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 的关系。 完成课本P3“活动”题,注意人口的增长 除了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什么有 关。 学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率反 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 亡率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 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通过课本第 三页“活 动”,学生 可得出人口 的自然增长 不仅与人口 自然增长率 有关,而且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明白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和人有关的地理,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 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的 迁出或者迁入,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了国界划分)。而后,又从二个方面诠释了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要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必须关注人口问题。并使学生能根据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提到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 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基本有所了解,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感性的认 识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人文地理还没有接触。 【课标要求】 1.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3. 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内涵,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了解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了解除了这两个主要方面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战争、宗教、生态环境变化等。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法。 2. 探究活动,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 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汇总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编写人:徐进峰赵承生审核人:董园园宋艳敏完成水平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辨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参考课本58页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那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讨论探究〗:参考课本58页,讨论五类工业企业的布局: 制糖厂、啤酒厂、铝厂、普通服装厂、飞机制造厂 问题:(1)这类工业应该布局在材料二图中何处?(标在图上) (2)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那些?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附:参考材料: 材料一: 1.制糖厂:原料为糖料作物(甘蔗或甜菜)。产品为白、红砂糖或粗糖。生产1吨糖 需要10吨甘蔗。甘蔗的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因此,甘蔗不能储存,因尽快送糖厂加工,收获后不超过两天即加工为宜。 2.啤酒厂:产品主要为玻璃瓶装啤酒。玻璃是易碎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成本非常 高。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做容器。 3.铝厂:铝的电解炼制是一项耗费能量很大的工业。生产1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因为水电廉价,无污染,所以炼铝工业多用水电作为能源(或动力)。 4.普通服装厂:原料为布(纺织业的产品),这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很大,对 技术的要求不高。 5.飞机制造厂: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材料二:

工业类型 主导 因素 主要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 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加工业 应接近 产地 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 成本较高 市场导向型 家具制造业、 厂 应接近 不便于长途运 输或运输 成本 较高 动力导向型 工业 应接近 或 需要消耗大量 劳动力导向型 服装工业、 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 量 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 技术导向型 飞机、 、 等 工业 应接近 地区 要求高 〖反馈练习〗:下面4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度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A :西安市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科研院所。 B :河南为农业和人口大省,郑州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107、310国道从此穿过、新郑国际机场离此距离较近) C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大型的有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水电站等。 D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已成为全国甘蔗种植中心。从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word版可直接打印)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预习必备可直接打印)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①识记天体系统及其层次,理解宇宙的物质性、运动性。 ②了解太阳大气层的分层,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运用图表资料,理解太阳活动(主要 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③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学习过程】 自学质疑: 一.宇宙 1.宇宙是和的统一体,是、发展的、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请阅读课本P3和图1-1-6天体示意图,列 出天体系统层次图 二.太阳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按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小行星带在之间。 2.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别为,每层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两者的活动周期为年。 3.请列举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地球 地球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它是目前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合作探究: 1.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2. 假设宇宙中某颗行星上有生物,它应该具备什么样有条件?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太阳黑子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只有若干分钟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里 2.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是 ( ) A .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 .气温异常升高 C .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山体发生滑坡 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 A .日地距离适中 B .因为有月球绕转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自身条件 安全的 太阳光照 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有 水存在。 适中,有大气层。 适中,地表温度的 变化幅度不大。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1)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课标细化】 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态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和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 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 (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 %,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是陆地淡水资源的主体,陆地水包括、、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 大圈层中通过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B C D E F G H 3、水循环类型:、、 4、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到达地表的,缓解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3)是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断塑造

【课内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探究材料一: 黄河断流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叹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他曾想到气势恢弘,一泻千里的黄河居然有“奔流不到海”的尴尬。 自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距河口最近的利津水文站全年断流达226天,断流河段曾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第239期》 探究材料二:教材P55【活动】 1.根据水循环的原理讨论黄河之水是不是真的“奔流倒海不复回”?黄河水参与哪种循环类型,可以通过哪些环节归还地表? 2.结合材料回答,一泻千里的黄河为什么会有“奔流不到海”的尴尬? 由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奔流不到海”的现象?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3.学会运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 (2)时间差异 (3)空间差异 ①特点: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思考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是否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暂不考虑人口机械增长)? 答案不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时,如果仍是正值,则人口总数仍在增长。如果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则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如上图):a出生率;b死亡率;阴影部分为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A(原始型) 高高低 B(传统型) 高低高 C(现代型) 低低低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表现 差异具体表现 时间20世纪50年代 到70年代中期 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空间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答案年净增人口=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虽然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故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人口迁移及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读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图,并结合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3)通过课本阅读学会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变化,会分析人口的迁移效应。 教学重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 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⑴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年)的迁移活动。 ⑵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向另一个 移居的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是主要因素。 3、政治、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个人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口迁移的分类

2、国内人口迁移(中国为例)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当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3、国内人口迁移(案例2:美国为例) 合作探究1: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 合作探究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 有 利 影 响 不 利 影 响 迁 入 地 时期 迁移原因 迁移流向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以后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导学案(阆中中学校师廷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导学案 阆中中学校师廷成邮编:637400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名校交流,其目的就是结合我校师生实际状况,探索新的高效课堂模式。随着我校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索、主动学习等新的课程理念已逐步为我校的地理教师所接受。如何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采用“导学案”的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导学案内涵 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结合。而导学案能很好的满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和目。 导学案教学是目前运用较普遍的自主学习形式。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教学策略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

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进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而优化课堂效率。 二、导学案作用 1、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此,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而地理导学案易实现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2、教师可以关注更多的学生。可以在学生读书读图做题时,在学生中间浏览,看他们做的情况,给学困生以指导,对做得好的、有进步的进行及时表扬。 3、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最终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三、导学案的编写 在导学案编写前,要对导学案的编写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导学案的编写要坚持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编写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好的学案。 1、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 热力环流》导学案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冷热不均就是引起大气运动得根本原因; 2, 能够简单掌握热力环流得原理。 3, 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增强对热力环流原理得理解; 4, 能运用热力环流得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得大气现象。如城市风、海陆风等。 【学习重难点】 1, 重难点:理解与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并了解各个类型得热力环流。 2, 突破: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相互结合。通过练习加强对重难点得理解与掌握。 【学习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导学案,大气压强部分内容,自主掌握气压得垂直分布与水平分 布规律。 2, 合作探究,对热力环流得应用部分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全面得分析热力 环流原理并熟悉其应用。 【自主学习】 一、气压在垂直方向上得分布规律。 .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上 界所承受得空气柱得总重量,单位:百帕(h Pa)。右图 中甲乙丙丁四地,乙地与丁地海拔相等,乙得气压_ ____丁得气压(“<”、 “>”、“=”);气压最大得为_____,最小得为_____;因此,气压得垂直分布规律为:海拔 越高,气压越_____。 2、运用气压得概念与分布规律,在图中右侧气柱上标 出与丙地气压值相等得 A 地。 二、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得分布规律(这里得高压、低压就是相对于同一高度而言得)。 1,图中同一高度得A 、B 两点, A 点位于等压面下方,推测A 地为 压, B地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方,推测B 地为 压。(高/低) 2,观察等压面得弯曲情况,A地等压面向 处弯曲,B地等压面向 处 弯曲。(上/下) 100020003000高度(m 百帕

3,总结规律:在等压面图中高压等压面 ,低压等压面 (凹起/凹 陷)。 4,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空气会从________流向________(高压/低压), 因此空气由______处(A/B)流向______处。 三、热力环流得形成 各类型得热力环流以及应用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与组员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假如您就是某市规划局工作人员,您就是否同意一厂长在甲处(见下左图) 办水泥厂。(先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再判断)主要考虑污染。 ◆ 结论: 理由: (2)从威海度假回来得小明向同学描述居住在海边得感受:白天空气潮湿,夜晚比 较干燥。您认为小明有没有撒谎?(先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再判断) ◆ 结论: 理由: 【当堂检测】 1,关于热力环流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 、空气上升或下沉,引起地面冷热不均 B 、空气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 、热力环流得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D 、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形成 大气得水平运动 2,大气运动最简单得形式就是( ) 城区郊区郊区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原因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4.联系实际分析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 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 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4、学案用完后,上交检查 【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 3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填表】

图 5.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 【读课本P8和图1.8填表】 (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 (2)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 了大批外籍工人。 6、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 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 (2)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此 外, 、 、 、 、 、 ,也 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合作探究】 1、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 【读图思考】下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 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请说出各箭 头的含义。

2、现代我国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有何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分析) 对迁出地: 对迁入地: 3.读案例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 (2)图中人口迁移属哪一种人口迁移? (3)美国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口迁移的的推力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的拉力是什么? 4.读案例3分析: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原因?比较分析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巩固提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或国家)的是 A.西欧 B.拉丁美洲 C.澳大利亚 D.西亚 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游牧民的迁移 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高一地理必修导学案正式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宇宙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读P4图1-1-6:

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图1-1-11: (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年。 (二)地球 [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2.20XX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XX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 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23时56分23°26′ 火星0.11 0.15 1.9年24时37分23°59′ 1.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2.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2.1《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含答案)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 2. 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重点难点】:1.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2. 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 子,不必追究细节。 【课前预习】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①________、②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③____________。 (2)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河流水>④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⑤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⑦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⑧____________,改变水中⑨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⑩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植物营养素?______、?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____________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 ?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 “?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 “?________”。 (4)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原因分析: 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________,使鱼类大量死亡。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最后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1)原因:近海石油的○ 21________、○22________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其中大型和超大型○ 23__________,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 ○ 24________带来灭顶之灾。 【学习过程】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体类型 自净能力 原因 流动速度 更新周期 溶解氧 河流水 最强 最快 最短 最多 湖泊水 居中 居中 居中 居中 地下水 最弱 最慢 最长 最少 2.水中溶解氧与水体自净作用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