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峡两岸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

海峡两岸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

海峡两岸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
海峡两岸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

8 泉州与漳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居地,是著名的历史文

化名城。据专家学者考证,中国的木偶艺术源于汉代,兴于

唐宋,至今最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木偶戏是中国

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

气息。闽南是木偶艺术之乡,泉州的木偶戏和漳州掌中木偶

戏(布袋木偶),堪称是偶坛的并蒂花,可以说是争奇斗艳的

闽南戏曲中最富国际性的剧种之一。

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福建的布袋戏形成南、

北两个派别,表演技巧、音乐锣鼓、道白唱腔等方面都存在

一定差异。一般说来,泉州的布袋戏属南派,唱的是南调(包

括傀儡调),表演上采用梨园戏的做派;漳州的布袋戏属北

派,唱的是北调即汉调、昆腔、京调,表演上采用京戏做派。

台湾布袋戏也称“掌中戏”,自明末清初随闽粤移民传入台

湾,几百年来逐渐成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台湾

的布袋戏分成南管、北管、潮调三种不同流派。布袋木偶的

表演需要高超的技巧,演员通过指掌操纵造型精美的偶像,

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布袋木偶

的表演风格独特,妙趣横生,深受观众喜爱。

泉州、漳州、台湾三地的布袋戏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各有所长,在表演、剧目、语言、音乐唱腔以及服装道具等

方面各具特色。

在表演表面泉州布袋戏有严谨的规范,每个行当的基本

功都非常精细。如:生角基本动作24步,旦角基本指法40

步;同是一把扇,生角玉骨扇11步,丑角鼓扇21步;一个

缝衣程式,就有外手裁衣裳、髻上拔针、针插襟前、抽线、

咬线、线尾搓尖、对针穿线、打结、口齿弹线、发上滑线、

缝衣抽线等11个动作;表演修书盖章,从取印开始,再看

印、去印脏、盖印油、呼印、下印,最后叠手压印,细致入

微,一丝不苟。

海峡两岸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

漳州的布袋戏表演富有特色,其特色就在于艺人们手上

的功夫,不仅可以表现出人戏中的唱、做、念、打和喜、怒、

哀、乐,而且可以表演出顶缸、耍盘子、耍金箍棒、射箭、

舞龙、舞狮等高难度技巧。

在剧目的传承方面,泉州布袋戏的剧目非常丰富,有生

旦戏、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连本戏和折子戏等传统剧

目,其中有些剧目如《玉真行》、《小闷》等,是从梨园戏移

植过来的。泉州布袋戏特别擅长表演抒情性的文戏,公子、

小姐、男女头角的表演则是被观众、行家公认的看家本领。

漳州布袋戏的剧目除了《大名府》、《雷万春打虎》外,

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大型神话剧《八仙过海》、《钟馗元帅》,

民间故事剧《狗腿子的故事》,儿童剧《知音马》、《神笛与

宝马》,童话剧《口技猎人》、《熊猫弟弟》和新编古装戏《差

役与犯人》、《怒打花笑脸》等。

台湾的布袋戏剧目大致可分为六类:①生旦戏(《失金

印》、《金杯记》);②审场戏(《七尸八命》、《玉杯记》);③武打

戏(《高文玉》、《鸳鸯扇》);④连台戏(《七子十三生》、《粉庄

楼》);⑤折子戏(《士久弄》、《番婆弄》);⑥拳打戏(《徐鸣皋》、

《徐龙打擂》)。从演出剧目来看,除金光布袋戏之外,其余与

泉州布袋戏无多大区别,只是在名称的使用习惯上有所不同

而已。例如:笼底戏、古书(册)戏(小说戏、历史戏),此外

还常演剑侠戏。

语言艺术是布袋戏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它的语言注重

两方面的修养:一是强调剧情的变化。在演出实践中,根据

语言轻、重、缓、急、吞、吐、浮、沉等变化创造出八音调,

再以生、旦、丑、净四个行当为基础,从每个行当的不同形

象中各分出七个类别,创造出二十八个定型音。二是能恰如

其分的运用口语化的群众语言,特别是丑角类的插科打诨和

语言交锋,风趣幽默,入情入理。

文/林 静

H A I X I A L I A N G A N B U D A I X I D E C H U A N C H E N G Y U F A Z H A N

9

泉州、漳州和台湾三地的方言都属于闽南语系,在语言文化方面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但在语言声调和民间俚语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只是在细小的风格上起微妙的作用,大体则基本一样。 南派的泉州布袋戏是以泉州方言为标准音演唱的泉腔系统,即南管

音乐系统,其中有提线木偶的傀儡调,更多的是梨园戏的音乐唱腔;而北派的漳州布袋戏唱的是北调。1886年,海派京戏在漳州颇为盛行,漳州布袋戏逐渐吸取海派京戏的表演风格;1930年代以后,台湾歌仔戏风行漳州,北派布袋戏在戏曲音乐上逐渐改为歌仔戏戏曲唱腔和道白,使用闽南方言。此后闽南的布袋戏以漳州为主要代表,泉州已居次要地位。 泉州布袋戏的服装、道具早年都有固定的加工点,如江加走的木偶头,安鲍的服装,凤冕斋的金魁头戴,阿林的刀枪剑戟等。漳州的布袋木偶雕刻艺术家徐竹初的父亲徐年松与泉州江加走齐名。他融雕刻、设计于一炉,综合了设计学、雕塑学、美术学、油彩学等各种学科,把木偶脸部改为油彩定妆,使木偶脸部反光大大减弱,从而增强了真实感。而江加走则在继承发展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从外形上对木偶头进行大胆的艺术创造,尤其讲究面部的结构和表情,加之精细的雕刻和美观的彩绘,人物形象、性格鲜明独特。大师的作品可谓极品,其遗作280多种,许多木偶戏班都以得到江加走的木偶头像为贵,连台湾的木偶戏班也前来订制。

为了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漳州木偶剧团有了一些新的尝试,不仅题材宽广,形式也更加多样。例如:把木偶的表演和魔术结合起来,为木偶表演增加了新的元素。台湾戏剧界也积极采取措施,推陈出新,加强交流,传统的布袋戏由于台湾的环境变迁而逐渐转型为活泼多变的金光布袋戏,不再拘泥于历史典故、章回小说等曲目,戏偶也由最初的小型掌中戏偶,改良成近乎与人身大小的大型戏偶,在唱腔方面也有大的改变——南管戏曲改为北管,文戏转为武戏,两者的结合奠定了台湾木偶戏的特色。结合平剧音乐、日本流行音乐、西洋音乐、歌仔调音乐,并突破木制彩楼和舞台限制,引进商业剧场编剧,加入电子化声光效果,这种具有台湾文化风格的台湾布袋戏由于内容符合时下的流行趋势,成为年轻人的一项休闲娱乐节目。漳州布袋木偶受到台湾“金光布袋戏”的影响,走和电视媒体结合的道路,也使布袋戏受众面更宽了。在传统木偶戏的题材及剧目传播性相对弱的情况下,应当加强对外交流。历史在前进,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前进的历史中始终是在稳定中求变异的。

正因为传统木偶戏还没有走出旧的思路,木偶戏的题材及剧目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我们不无忧虑地发现,木偶戏的传承出现了断层,20-35岁左右的人学习木偶戏的几乎没有,接触过传统剧目的基本是老年人,民族的优秀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笔者认为应从孩子抓起,在艺术类院校设立部分课程,使学生从了解到逐步加深并掌握木偶戏。闽南文化的传承要与创新相结合,不断输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既继承其优秀传统,又保留其独特的地方风韵。这就需要在青少年中普及教育,不让文化断裂再度发生,同时培养专门的人才,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而且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加强国际沟通的意识,提高认识,牢记传统艺术是本土文化的结晶,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我们每个人都要致力于传统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因为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保护传统艺术文化,就是在

保存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

谈谈对海峡两岸的认识

免考申请 谈谈对海峡两岸的认识 对于台湾问题,从小就在教科书上读到,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争议之领土。自从国共战争中国民党战败后退居台湾加上美国的从中阻挠造成的“台湾问题”,台湾的回归与祖国的统一成了多少人的心愿。 国民党是台湾政治的统治党。在最初对台湾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蒋介石担任第一届国民党总裁后在台湾政治独揽大权,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当时,台湾人心浮动,美国让台湾独立,他说:“谁要台独,我要谁脑袋!”其任期间建设了台湾为民族中兴基地,复兴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保卫了台湾,推动台湾的民主,为台湾的人权做出贡献。大陆地区改革开放后,在复兴华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台湾文化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和蒋介石早年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及晚年开展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任用大批专业技术及财经官僚主政让台湾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长,让台湾赢得亚洲四小龙之首的美誉。他关心民众,开通两岸之间的交流,主张节俭,提倡民主更是赢得了多少台湾人民的拥护,导致迄今为止在以往几位台湾领导人的民调中,他仍是最受台湾民众肯定的一位。连李登辉这个说台湾是日本的卖国者都为台湾的农业经济发展有贡献。 综上所诉,一方面国民党带动力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过程中一党独大,缺乏远见的领导造成了许多损失,更是把某些言论推到了风尖浪口上。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在国民党高压政策下,岛内局势相对平稳。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岛内经济由恢复转向较快发展。但同时,国民党内派系之间的矛盾,国民党与党外反对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起来。这期间,国民党当权派在党内排挤非蒋系势力,在党外继续采取高压政策。一部分党外势力逐渐滋生“台独”倾向。自70年代末以来,大陆政治经济形势好转,全国要求实现祖国统一,两岸通商往来的呼声高涨。台湾岛内反对国民党“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反对其对两岸通商交流的限制的斗争此伏彼起。国民党当局虽仍采取阻挠、限制、以至立案追查和制裁的措施,但已逐步陷于被动应付、软弱无力的状态。 还有其领导人李登辉,曾发表言论道台湾属于日本,拒绝派兵夺钓鱼岛,他的亲日作风直接损害了海峡两岸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而第十届领导人陈水扁更是抹黑祖国大陆,激发不明真相的民众仇视大陆,包庇台独分子,其行为深深的伤害了台湾,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虽然如今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两岸保持现今状况,或许是其不适应大陆的法律政治,但我相信终有一天台湾会回归大陆,中国会统一的。

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展望

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展望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经济整合不断加深,但是还存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解除人员交流限制,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签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台湾当局在“台独”的路上越走越远,使两岸失去互信。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台湾当局认同两岸终极统一,从“九二共识”开始进行商谈。在WTO的规范下,自修订后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经发会”共识出发,所以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两岸关系问题,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铺设道路。 关键词 台湾、海峡两岸、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正文 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特点,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简介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执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却又制定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干涉中国内政,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先进的进攻型武器。强化美台军事交往与合作,鼓励台湾分裂势力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阻挠两岸和平统一。对此,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决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阻挠、破坏中国和平统一进程。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当前的两岸关系有两条相反的主线,一条是两岸民间往来与文化交流持续扩大,两岸经济互惠互补并走向一体化,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台湾民众对祖国与“一国两制”的认同增多,但两岸直航与“三通”仍未实现,两岸政治僵局持续,台海潜伏着危机。 二、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台湾政党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和统一、认同包含台湾的中国;而以民进党及台联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主张台湾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登上世界的舞台。因此,台湾的执政党属于泛蓝阵营还是泛绿阵营,对于两岸关系的

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

海峽兩岸經濟發展論壇 新思維開創兩岸經濟發展願景 蕭 萬 長 董 事 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 2007年3月30日

大陸全國政協董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劉校長、楊副校長、來自香港、台灣及大陸的各位佳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來參加由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海峽兩岸經濟發展論壇」,能夠與港、台、大陸兩岸三地的各界菁英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眾所關心的兩岸經濟發展問題,備感榮幸。本人特別要感謝劉遵義校長的邀請及費心安排,同時也預祝這次論壇的圓滿成功。 一、兩岸經貿趨勢及影響 (一)兩岸經貿快速發展的原因 兩岸經貿歷經三十年的快速發展,已形成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大陸市場,大陸經 濟發展也與台商無法分割。 兩岸經貿能夠有今天的局面,追根究底,首須歸功於兩岸政府務實推動開放政策,大陸前領導人鄧小 平自1979年在大陸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及台灣 前領導人蔣經國先生自1987年開放台灣民眾赴大陸 探親,嗣後並准許兩岸間接貿易及台商間接赴大陸投 資,因而開啟了兩岸經貿發展的新時代。再者,1990 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之趨勢,亦催 化兩岸經貿關係加速發展。而大陸與台灣經濟條件互

補,加上地緣關係及文化背景相近,更促成兩岸間日 益頻繁的經貿互動。 (二)兩岸經貿趨勢變化 兩岸經貿的密切程度,可以從各項經貿統計數字反映出來: 在貿易方面,大陸已是台灣最大貿易對象、第一大出口地區及貿易順差的來源。2006年台灣對大陸貿 易總額881.2億美元,其中出口633.3億美元,進口 247.9億美元,順差385.4億美元。從1990年迄今, 兩岸貿易累計金額達5,613.7億美元,累計貿易順差 3,290.2億美元。兩岸貿易快速發展,也讓台灣對大 陸貿易依存度快速上升,2001年至2006年台灣對大 陸包括香港出口佔總出口比重從26.6%升高至39.8 %。 在投資方面,據台灣方面統計,1991年至2006年台商赴大陸投資累計金額達549.0億美元,2006年 單年投資金額達76.4億美元;另據大陸方面統計,截 至2006年底止,台商協議投資金額1,000.2億美元,實際到位金額438.9億美元。大陸佈局對台商的重要 性愈來愈高,台商大陸投資占台灣整體對外投資比 重,由2001年的38.8%升高至2005年的71.1%。從

海峡两岸关系论文

海峡两岸关系论文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从而实现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促进了祖国统一。 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益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是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着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经绝不会坐视不理。 某些国际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和岛内分裂势力,为中国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中国政府坚信,广大台湾同胞是要求国家统一的: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是主张国家统一的,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述障碍和阻力一定可以排除,两岸关系一定可以更好的发展。 为此,为推动两岸关系的措施如下: 一、政治方面: 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海峡两岸关系新进展

海峡两岸关系新进展 摘要:台湾问题自从产生以来一直是中国广大人民所关注的问题,它一直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一性质从未改变过。 关键词:海峡两岸台湾问题统一 引言:台湾自始至终是中国的领土的一部分,历史是这样的,现实也是这样的,只不过中间出现了一点问题,但是台湾问题终究是会解决的。我相信中国强大了以后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是问题了,中国人民要团结一致,团结就是力量,中国真正的统一也就不会遥远了。 正文:台湾问题自从产生以来一直是中国广大人民所关注的问题,它一直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一性质从未改变过。1949年蒋介石战败退居台湾,和共产党对峙,依赖者台湾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美国的关系一直做着垂死的挣扎。朝鲜战争爆发了,毛泽东不得不转移部队的重心去抗美援朝。抗战胜利过后,美国就直接干涉台海问题,干涉中国的内政,阻碍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就这样中国迟迟未能把台湾收复,也未能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 但是,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海峡两岸的关系也进一步升级了。从以前的闹台独到现在的真正实现“三通”。这中间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实力在不断的增大,我相信再不久的将来台湾问题会迎刃而解。 2010年1月26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次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专家工作协商在北京举行。大陆方面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带队,台湾方面由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高孔廉带队,成员包括两岸相关经济主管部门的人员。海峡两岸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名称、基本结构、建立协商工作机制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海峡两岸经过一天坦诚和善意的协商,取得了多项共识。海峡两岸认为,海峡两岸研究单位关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究的结论和建议,体现了海峡两岸经济的现状和特点,反映了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海峡两岸一致认为,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海峡两岸展开进一步的经济合作,有利于海峡两岸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有利于建立具有海峡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有利于增进海峡两岸人民的福祉(zhǐ)。海峡两岸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基本内容涵盖海峡两岸之间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早期收获计划、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和经济合作等;今后将按业务议题进行协商。海峡两岸还交换了税则和有关经济管理规定与统计数据等。 海峡两岸同意,应本着先易后难、求同化异、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和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尽快推动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程。 2005年4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历史性的会谈后共同发布的《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明确提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实现历史转折后,台湾方面提出希望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08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海峡两岸可以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09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在台湾省台中市举

浅谈两岸关系的现状和挑战

浅谈两岸关系的现状和挑战 摘要: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至关重要。它不仅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两岸关系也会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量,未来两岸关系所涉及的议题将更为复杂与艰难,“只易不难、只经不政”的单纯思维已经不足以应付未来的挑战。两岸的决策当局都要投入更大心力,来迎面破解政治难度更高的协商议题。 关键词:和平;稳定;两岸关系;现状;挑战 和平与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主题。自从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后,随着海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两岸关系经历了从军事上对抗、政治上对峙、人员彼此隔离走向了军事上停止对抗、政治上局部对话、文化交流和人员逐步往来的互动过程。经过客观综合分析我们会看到:在未来几年台海问题的确降温,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但同时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且很严峻,两岸统一仍任重道远。 一、两岸关系的现状 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1、两岸交流飞速发展。蒋经国晚年推行“政治革新”。在其影响下,1987年7月,台湾解除实施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逐步放宽了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限制,随后又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开放两岸经贸往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岸交往进一步加强,不仅交流领域扩大到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而且双方的交流也从民间交流,发展到海峡两岸官方机构间一定范围内的协商和谈判。1991年2月,台湾当局公布所谓“国家统一纲领”,表达赞成“开放两岸直接

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

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 摘要:大陆与台湾间的贸易关系是两岸交往最基本的关系,贸易历史由来已久。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两岸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始终是推动两岸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构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应遵循“双向互惠、共同繁荣、先易后难、逐步深化”的原则,采取务实、弹性的思维,构建民间层次和官方层次互动的机制。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呼之欲出,无论对台湾还是对大陆,此协议的签署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两岸服务业带来更多的合作双赢的机会。 关键词:历史两岸经贸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大陆与台湾间的贸易关系是两岸交往最基本的关系,此种关系的产生和拓展,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1682年以前是大陆台湾贸易不稳定发展阶段。两岸贸易一开始即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同时表现出坚韧性,两岸以转口贸易为主,台湾是大陆对外贸易的转接地。贸易以走私的方式进行,台湾岛上的官商控制了两岸贸易,发展极不稳定,起伏的幅度较大。 从清政府收复台湾至清嘉庆末年,即1683年至1820年,两岸贸易进入不断发展阶段。国家统一,两岸融为一体的政治形势,为两岸间各项交往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随着大陆人民大批移居台湾,经济交流的增加,两岸间的贸易持续发展。在这一阶段,除了清政府统一管理台湾的最初十几年和1850年以后“蔡牵事件”的影响,两岸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从道光朝至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即1821年至1894年,两岸贸易全面发展,进入兴盛时期。两岸贸易逐渐形成的商业贸易习俗具有浓厚的闽南地方特征,由两地商人的活动朝多元状况发展。 由于日本殖民统治当局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逐渐改变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传统的贸易关系。两岸贸易日据初期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其后随着国际形势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变化呈波浪式发展。08年参加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蒋正华,在《谱写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新篇章》中提到,多年来,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两岸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始终是推动两岸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密切,两岸民众对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台湾民众在经历了8年陈水扁当局操弄“独统”议题、恶化两岸关系、制造族群矛盾、撕裂台湾社会种种乱象之后,摒弃了“台独”执政者,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形势。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两岸经济合作呈自发性、单向性的基本特征。在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采取限制性政策的背景下,台商在市场和利益的引导下来大陆投资,而大陆则通过《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一系列单方面制定的法规来引导保护台商投资。两岸官方一直无法通过直接接触与协调而建立起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随着两岸经贸的往来密切,台商投资大陆的模式正从早期中小企业单独投资为主,逐步转向以一家或数家大企业投资带动形成上下游集聚区的产业链模式;台商投资的领域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并从为跨国公司加工转为加工与开拓大陆内销市场并重。大企业出现的长期化、内向化的特点,使得两岸建立经贸合作机制成为迫切的客观要求。

海峡两岸贸易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3615058.html, 海峡两岸贸易现状分析 作者:郑巧渊 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6年第10期 摘要:贸易往来是海峡两岸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收集海峡两岸近15年的贸易数据来研究分析两岸贸易现状,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依存度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两岸贸易呈现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多元互补,贸易依存度日益增高,贸易失衡问题日益严重等四大特点。与此同时,本文立足海峡两岸贸易发展现状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的大背景,为增加两岸贸易往来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贸易结构;贸易规模;贸易依存度 1.引言 两岸贸易发展迅猛,大陆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而台湾地区也是大陆的重要贸易伙伴。但是两岸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同样突出,由于台湾地区当局的阻挠,两岸直航迟迟不能实现,极大地影响了两岸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在现有的贸易研究中,定位于两岸贸易的相对比较少,而仅有的少数成果也以定性分析为主且不够系统。因此,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深入地分析两岸贸易的现状、发展潜力以及对台湾经济的影响,特别是直航对台湾经济的作用,既具有理论价值,更具现实意义。本文在简要回顾两岸贸易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简明分析两岸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两岸贸易的决定因素和贸易发展潜力以及对两岸贸易,特别是直航对于台湾经济的影响,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贸易流量 2.1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流量 2.1.1贸易总额逐年攀升 从数据观察可见,台湾地区对大陆的贸易总额逐年攀升。在2000年至2014年期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额、进口额和贸易总额分别增加。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进出口贸易额受挫,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2010年至2014年期间,贸易额保持稳定的增长,预计在一系列刺激两岸贸易合作的政策作用下,两岸贸易额将进一步增加。海峡两岸经贸关系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两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对产品的需求增加,这最终会促进两岸的贸易互补。 2.1.2贸易顺差先升后降 在两岸贸易额与日俱增的同时,台湾对大陆的贸易差额先后经历了贸易逆差到贸易顺差的转变。台湾与大陆的贸易差额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至2001年期间,台湾对大陆

海峡两岸ECFA对大陆经济的影响研究

海峡两岸ECFA对大陆经济的影响研究 原文作者:钟昌元,陶欣 内容摘要:ECFA的签署和实施对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签订ECFA的经济背景入手,通过研究ECFA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一年来大陆与台湾的贸易情况以及ECFA的后续协议,分析ECFA在扩大贸易量、吸引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市场融合等方面对大陆经济的影响,同时指出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大陆受冲击、ECFA发展不确定性等潜在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ECFA 大陆经济影响建议 20XX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签订,标志着两岸关系正式进入了“ECFA时代”。20XX年ECFA早期收获计划正式实施又适逢大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ECFA对台湾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对大陆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大陆签订ECFA的经济背景 (一)大陆经济转型对两岸经贸关系提出新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两岸共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20XX年台湾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然而,纵观近十年两岸贸易投资数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令人欣喜的现象背后也开始引发人们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两岸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持久力的思考。 20XX年至20XX年,两岸贸易额除20XX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外,数额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增长明显放缓(见图1)。大陆对台湾出口增长率20XX年大幅下降后一直呈下降态势,而大陆对台进口增长率自20XX年起持续下降。放缓趋势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台湾对产自内地的部分商品实行进口限制,成为大陆对台出口道路上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两岸贸易以中间产品居多,随着大陆经济不断发展、产业升级,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或对原材料进行初级加工出口的贸易方式不再是大陆经济的主流,使得以中间产品为主的贸易额增长放缓。 近十年来,台湾对大陆投资更是不断减少,呈现负增长态势,20XX年增长率史无前例的跌至-31%(见图2)。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对大陆开始产业转移,20XX年达到峰值。然而随着大陆经济飞跃式发展,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

形势与政策 海峡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海峡两岸关系论文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成的,要深刻了解现状,离不开全面、深刻理解历史 台湾问题是目前我国国内政治和远东国际关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台湾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我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关系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二千三百万台湾同胞的命运,关系到远东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决策者的卓越智慧和超常胆略,更需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盼望两岸政治家与"国共"两党及各党派有识之士,放眼未来,携手共进,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大义为重,将个人、一党之欲念搁置一边,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与民族的责任,共同描绘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也是国人的殷切期盼!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线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

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的法律保障。 其他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资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事实说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概要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 1949年以前的两岸关系较为单纯,无非是一般的国内关系(如台湾清治时期与台湾战后时期初期或一般国际关系(如台湾荷西殖民时期、台湾日治时期。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海峡两岸一直处于对峙的特殊分立分治状态,今日的海峡两岸关系通常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1997年与1999年,香港与澳门分别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台湾与港澳两地的关系,亦可纳入广义的两岸关系,但狭义上排除在外。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一直牵涉亚太区域情势,乃至世界强权的策略布局与全球安全。两岸关系亦始终在发展、变动: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原时期、冷战时期、苏联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的中国大陆持续发展并逐渐崛起,中华民国亦经历经济飞跃成长与政治民主化及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人的主体意识加强,当今的两岸关系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之一。同一期间,国际政治中多数国家因“一个中国”问题,较少承认中华民国政府而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然而中华民国依然有效统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实际统治权从未及于台澎金马,故台湾问题及其解决仍然是两岸之间以及国际政治上的难题。 今日海峡两岸关系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两岸的双边贸易方面,2011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出口1240.5亿美元,进口452.8亿美元,顺差达787.7亿美元,是长期以来台湾的最大贸易出口和顺差地区,占了台湾全年贸易出口的40%。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台独分子的有意挑唆,使台湾至今仍然和大陆处于既不统一,又不分裂的局面。台湾问题是目前中央政府最核心的问题,大陆政府要发展并壮大,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对于大陆政府来说,无论是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政治角度都必须把台湾统一。

台海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2016

台海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15级环境设计3班1502109061 安宇旋 台海关系现状: 两岸政治上的互信 如今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的进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一致,从而建立了政治上的互信,形成了良性互动。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两会制度化协商平台成为两岸协商的重要渠道,两会协商成果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表现与推动力。两岸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层进行沟通,海峡论坛等民间交流平台是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合作、凝聚亲情友情的新渠道,博鳌论坛、世博会、亚运会、APEC峰会等平台,为两岸高层表达善意诚意、探讨合作事宜提供了重要舞台。两岸形成“政党主导、官民结合、多轨并进、多方位沟通”的协商合作机制对两岸增进了解、累积互信、规划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两岸文教上的合作 长期以来,大陆高度重视文教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主张两岸同胞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两岸双方高度重视文教交流,两岸文教交流蓬勃开展,呈现“领域更宽、层级更高、影响深”等特点,对于两岸进一步增进同胞情感、淡化心理隔阂、推动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淡化“文教台独”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岸军事上的探索 两岸适时的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和交流有利于共同采取进一步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的措施。两岸都有建立军事互信的愿望,和平和发展是两岸长期追求的目标,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两岸军事交流主要以两岸退役将领为主。目前两岸退役将领交流互访逐步升温,双方就加强军事文化交流、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共同维护海洋主权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产生了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向。 台海关系发展趋势: 对于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来说,“文化“将成为连接两岸的一个重要纽带,因此,新时期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将是两岸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应该提升根亲文化内涵,加强两岸情感认同:两岸根亲文化,也是宗族、宗亲文化,是两岸之间不断的血浓于水的关系,也是最容易被两岸民众认同的两岸关系亲和力。必须提升两岸根亲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难得持续发展5000年的世界几大古文明之一,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随着社会历史和地理环境的演变,中原文化在闽台两岸积淀,并且保持“活化石”的生活状态。 其次,我们应该揭示海洋文化源流,加强两岸开放协同:国内外都有人将中华传统文化看作是封闭保守的陆地文化,为了使两岸同胞都认同祖国大陆是开放文化之源,促进两岸关系在开放背景下形成和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选取1979年(武力解放——和平解决)、1987年(隔绝——交流)、1992年(民间会谈、达成共识)、2005年(重申共识、两党会见)四个时间点来介绍两岸关系发展的变化情况。 2、借助图片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展望美好愿景 五、说学法 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选取什么样的切入点才能把学生带入那段历史中呢?怎样让学生跟着教师神入历史呢? 本节课主要是讲述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形成的理论和理论的成功运用以及台湾问题发展至今的情况,选取台湾作为本节课的核心是符合本课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的。 我给学生设计的学习线索是:选取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作为一个明线把三个内容串联成一个整体:从诗人离开祖国近半个世纪未能回家乡过渡到台湾问题的由来,从诗人第一次回国得益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导出教材第一目的学习;借助诗人回母校参加百年校庆接受采访的环节过渡到第二目的学习,借助诗人接受搜狐网友的提问过渡到第三目的学习。在学完了本节课的内容后,设计一个“续诗”环节,既能回扣本节课主题,又能考察学生对本节课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关于教法和学法:

15-16岁的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辨证思维能力,能比较全面地看待问题,高一学生也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怀疑和争论,思想活跃,富于想象。而本课内容虽然理论性强,但却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对香港、澳门的繁荣发展,海峡两岸的频繁交流,学生都能有所体会,图片、影像资料也很丰富,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景、问题诱导、讨论等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看、去听、去想、去说、去做,用心去感受、领悟“一国两制”的巨大意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课堂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这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应做到引人入胜,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开始就给学生放映记录片,和学生一起重温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那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情感定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绪,使教学目标内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 2、导学新课:本课主要探究一个中心问题:“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实践及其意义。 依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以及本课内容的需要,我把课本内容整合为一个探究的主题,力求从背景、实践、意义三个方面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师生一起解决这一个中心问题,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1)“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一国两制”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进一步通过问题诱导“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促使学生思考、讨论:我党从强调“解放台湾”到提出“一国两制”,说明了什么?教师评价、归纳学生的发言,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祖国统一要求的迫切,使中国共产党及中央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的纲领,为结束分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及阻碍因素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及阻碍因素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台独分子的有意挑唆,使台湾至今仍然和大陆处于既不统一,又不分裂的局面。 作为中华儿女,当然大部分人都希望台湾能和平回归。作为祖国母亲的大陆当然也为回归台湾做了足够的努力。首先,和平统一了香港和澳门,并且成功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从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台湾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岸同胞多年企盼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基本实现,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这种新局面的出现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 1.祖国大陆形成对台新思维,两岸关系取得全面进展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六点意见”赋予了对

当前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指明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方向与途径,初步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当前在“六点意见”的指导下,两岸关系取得新的全面进展,呈现出“平台多样化、交流全面化、成果显著化”等特点。 (1)两岸沟通平台多样化,双方互信逐渐增强 随着两岸交往全面化发展,两岸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沟通平台。 一是两会协商平台。两岸两会作为官方授权的民间组织,是两岸制度性协商的重要平台,两会领导人分别在南京和台北举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商谈,达成多项协议。 二是党际沟通平台。至今已举办五届的国共论坛(两岸论坛)是增进两党互信、引领两岸交流合作方向的推动器。共产党与亲民党时隔4年之后二度举办的论坛——两岸农渔水利合作交流论坛,达成12条“共同倡议”,实实在在为两岸基层民众特别是台湾中南部农渔民谋福祉。 三是民间交流平台。2009年5月首次举办的海峡论坛成为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合作、凝聚亲情友情的新平台。 四是国际合作平台。博鳌论坛、APEC峰会等成为两岸高层表达善意诚意、讨论合作事宜的重要国际舞台。 五是智库沟通平台。两岸智库、学界频繁开展研讨交流活动,为两岸高层决策提供服务。特别是11月在台北举行

历史(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以讲述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发展及在此影响下,两岸民间交流的种种表现为主要内容。由于第12课明确的解释了什么是“一国两制”,学习本课的理论基础,已经具备 学情分析:学生对台湾问题比较热心,从前课学习中已经对“一国两制”有所认识,报纸电视网络也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所以,备课教学需要把握住学生,围绕关键性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歌曲、图片、诗歌和联系实事热点等环节来讲授新课,同时本课的讲授过程中以台湾歌曲作为暗线衬托“和平统一”的主题。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材,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并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从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历史_现状看其未来(精)

广角Wide Angle 一、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 回顾三十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经贸往来的恢复阶段(1979-1986年 两岸经贸关系的恢复,始于1970年代末。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 布《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主张,其后经过1981年的“叶九条”和1983年的“邓六条”,大陆对台政策完成了由“解放台湾”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历史性转变,使两岸军事对抗状况大大缓和;同时,大陆加快经济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使两岸经贸活动增加了新的市场诱因。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大陆有关部也开始启动对台贸易活动。如从1979年起,大陆开始主动邀请台湾商参加广交会,并于1980年主动派出大型采购团赴港采购台湾产品,仅第一批合同金额即达8,000万美元等,两岸经济往来进入恢复时期。 2、两岸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阶段(1987-1992年 1987年前后,台湾方面解除“戒严”和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商赴大陆投资逐渐化暗为明;台湾民众赴大陆人数迅速增多,其中许多民众借探亲名义赴大陆进行经商和投资活动,两岸经贸交流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与此同时,由于在1980年代中后期台湾步入新一轮经济转型期,传统以加工出口为导向的劳力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为解决“泡沫经济”问题,台湾于1987年大幅度放宽外汇管制,允许每人每年汇出外汇金额500万美元。 于是台湾劳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大陆转 移,赴大陆投资迅速增多。针对这一形势, 大陆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法规与措 施,加强鼓励台商对大陆投资与开展两岸

贸易活动。如在投资方面,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对鼓励台商到大陆投资首次提出了系统的规定,予以台商以较大的优惠与便利,对台 商在大陆投资的权益提供保障。至此,两 岸经济关系由此步入快速发展期。 3、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大陆掀起 了第二次改革开放的高潮,经济开放程度 进一步提高,在引进台外资政策上出台一 系列新政策和优惠措施,对台经贸政策不 断完善,并趋向法制化。与此同时,台湾 经济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加快,传统劳力 密集型产业加速向海外特别是大陆地区转移,并进而带动了中上游重化工业的大陆 投资步伐。台湾的大陆经贸政策也有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和松动。在这样的背景下, 两岸经济关系自1990年代以后步入深化发

浅谈海峡两岸关系现状及前景

浅谈海峡两岸关系现状及前景 两岸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话题。从唐朝时台湾被称为“琉球”开始,一直到1949年蒋介石集团退居台湾,台湾与大陆就一直是分分合合,起起伏伏。 事实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共识。这些年来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已经在逐步地开始深化,首先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政治沟通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大。然后两岸在经济、制度、文教等发面都有重大的突破。而且,两岸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化,往来频繁。从两岸“直航”发展顺利到两岸经贸合作论坛召开,从大陆水果市场对台开放,再到大陆选定赠台大熊猫,这些具体的事实无不向我们证明,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开始走上了比较好的发展道路。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美日“以台制华”战略没有改变、“台独”分裂势力干扰依然存在,岛内政局和民意走势复杂、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的大背景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还将遭遇到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去努力解决。 在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即便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和进步,但是依然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阻碍和困难。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也必将影响到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台独势力的影响。台湾政党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和统一、认同包含台湾的中国;而以民进党及台联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主张台湾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登上世界的舞台。而在泛绿阵营当中,则存在着很多诸如李登辉、陈水扁之类的“台独”分子。因此,台湾的执政党属于泛蓝阵营还是泛绿阵营,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其次,外国势力的干涉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而这一方面的阻力最主要来自美国。如果美国能够控制台湾,那么台湾将成为其在西太平洋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向西堵塞中国向太平洋发展的出洋口,使其成为一个大陆内海国家,像北控制俄罗斯、日本、韩国南下的航线,向南威慑东南亚诸国,从而实现遏制中国、俄罗斯,控制日本、韩国、东南亚诸国,主导亚洲的企图。一方面正是在美国反华势力的庇护和支持下,在美国的“台独”势力在70年代进一步整合,有了较大发展。中美建交以后,一些“台独”组织继续在美国活动。他们用各种方式游说美国议员,争取通过提升美台关系的议案;鼓吹“台湾加入联合国”,并组织各种宣传“台独”主张的活动。 1995年李登辉访美得逞,也包含了这些“台独”组织的势力所起的作用在内。而另一方面,美国近些年来频繁地向台湾出售军事武器,这样的举动严重影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给两岸关系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然后是从文化来看,这一点既可以说是挑战,也可以说是优势。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四流合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及日本文化,虽然在现代社会的台湾拥有如此多文化融合的产物,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但中国传统文化在面临如此多其他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证其占有的主流地位,让台胞产生文化归属感,已经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最后一点则是台湾民众的态度,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无论何时都应该是最受到政权重视的因素。在对待台湾问题的方面,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积极探求台湾问题的本质,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就如同中医所说的“治本”、“对症下药”。目前而言,长时间的分裂导致很多台胞产生了台湾能独立的思想,虽然“一国两制”政策十分诱人,但无法完全取得台湾民众的认同感,所以如何提升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让台胞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是当务之急。 针对这些问题和因素,大陆应该从民族大业出发,积极做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力推手,在对台政策上要更趋灵活、务实,对待两岸关系积极主动,要用大陆的诚意获得岛内民众的普遍认同。而且在经济文化上,要不断的采取有利于双发的政策措施,如主张两岸同胞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共同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最后,我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只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两岸关系终将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台湾问题一定能够早日解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