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方法技巧之十字交叉法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方法技巧之十字交叉法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方法技巧之十字交叉法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方法技巧之十字交叉法

行测数量关系题目解题技巧:常用的数字特性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题目解题技巧:常用的数字特性汇总 一、整除性 整除性在公考中用的非常的频繁,更多体现在速算上,结合公考数算的特性,根据选项,不通过计算,直接出答案,整除性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思维,而不是方法;带余除法可以结合到这里,理论依据为同余问题,剩余定理。 1、(国家2007-5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A、84 分 B、85 分 C、86 分 D、87 分 解析:此题的方法很多,有常规的方程法,也有稍微好点的十字交叉法,但这些都不是这里所要表述的利用数字的整除性。 因“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即女生的平均分是男生的1.2倍。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公考),分数只会是整数,所以我们只需要在选项中找一个12的整数倍的数即可,只有84符合题意。 2、(国家2006 一类-40)有甲、乙两个项目组。乙组任务临时加重时,从甲组抽调了四分之一的组员。此后甲组任务也有所加重,于是又从乙组调回了重组后乙组人数的十分之一。此时甲组与乙组人数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A. 甲组原有16人,乙组原有11人 B. 甲、乙两组原组员人数之比为16∶11 C. 甲组原有11人,乙组原有16人 D. 甲、乙两组原组员人数比为11∶16 解析:此题的最佳思路还是利用数字的整除性,从“甲组抽调了四分之一的组员”,推出甲组的人数为4的倍数,排除掉CD,然后结合逻辑学的包含关系,排除掉A,选B。因为A成立的话,B也成立,答案只会是1个的,所以A是错的。 3、(天津2008-7)农民张三为专心养猪,将自己养的猪交于李四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60头,其中张三养的猪有13%是黑毛猪,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问李四养了多少头非黑毛猪? A.125头 B.130头 C.140头 D.150头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技巧 ——十字交叉法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若题目中给出2个平行的情况量A与量B,A与B构成总量A+B,其中量A的“平均值”这a,量B的“平均值”为b(“平均值”可以为增长率、平均分、价格、产量、浓度等); 混合而成的A+B的“平均值”为r,即A×a + B×b=(A+B)r,则。 算式推导: 原计算式:Aa+Bb=(A+B)r,可以推出A/B=(r-b)/(a-r)①。 对形如①式来的题目运用十字交叉法,可以简化运算。即: 算式注意事项: 1、其中量A、量B相当于加权平均中的“权重”。量A、量B不需具体的值,只需要知道其比例即可; 2、r为混合平均得到,因此一定介于a、b之间;十字相减时,一个是r在前,一个是r在后; 3、十字交叉右边得出的比等于量A与量B的比。当a、b表示增长率时,则得出的比例是未增长之前(基数)的比例,若要计算增长之后的比例,还应 乘以各自的增长率,即

(国2005一类-40):某市现有70万人口,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 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多少万? A.30 B.31.2 C.40 D.41.6 解析:设现有城镇人口x万,则农村有70-x万 注意,此处0.6%与0.8%的比,是现有人口的比,而非5年后人口的比。 答案:A 可以解决的问题: 十字交叉法主要用于解决加权平均型问题(加权平均型问题,即由2个不同“平均值”的部分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平均值”的总体的问题,如人口增长、产量增加、平均分、溶液混合浓度等问题。)一般而言,十字交叉法在类似以下几种问题中可以运用: 1. 重量分别为A与B的溶液,其浓度分别为a与b,混合后浓度为r。 2. 数量分别为A与B的人口,分别增长a与b,总体增长率为r。 3. A个男生平均分为a,B个女生平均分为b,总体平均分为r…… 类似问题可以列出下列式子:Aa+Bb=(A+B)r,再运用十字交叉法,就可快速有效地解题。 抓住十字交叉法的核心关键: 在解解决问题时要抓住十字交叉法的核心关键——差量相等。十字交叉法的实质就是:所有多出量之和=所有少了的量之和。即与总平均数比较后,多出的量和少了的量一定是相等的。如,考试中有10人得80分,10人得60分,他们的平均分是70分。这是因为80分的比平均分多10×10=100,而60分的比平均分少(70-60)×10=100,多的100刚好弥补不足的100。抓住了十字交叉法的关键,就不仅仅可以把该法用于量A与量B两者之间相关的问题,还可以涉及多者的运用。 1.涉及两者的运用 某车间进行季度考核,整个车间平均分是85分,其中2/3的人得80分以上(含80分),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技巧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作科员,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

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最新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主要解决的就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在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资料分析部分解题经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它应用起来快速、准确、方便,为我们考试中秒杀题目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那么接下来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十字交叉法。 一、十字交叉法概述 十字交叉法是解决比值混合问题的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这里需要大家理解“比值”“混合”这两个概念。比值:满足C/D的形式都可以看成是比值;混合:分子分母具有可加和性。 平均数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增长率问题、比重等混合问题,都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决。 二、十字交叉法的模型 在该模型中,需要大家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a和b为部分比值、r为整体比值、A和B为实际量 2、交叉作差时一定要用大数减去小数,保证差值是一个正数,避免出现错误。这里假定a>b 3、实际量与部分比值的关系 实际量对应的是部分比值实际意义的分母。如:平均分=总分/人数,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人数;浓度=溶质/溶液,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溶液质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基期值。 4、在这里边有三组计算关系 (1)第一列和第二列交叉作差等于第三列 (2)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的比值相等 (3)第1列的差等于第三列的和 三组计算关系是我们应用十字交叉法解题的关键,一定要记住并且灵活应用。 三、四种考查题型 1、求a,即已知总体比值、第二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第一部分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总的平均分为76,其中男生的平均分为70。求全班女生的平均分为多少?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2、求b,即已知总体比值、第一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第二部分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总的平均分为76,其中女生的平均分为80。求全班男生的平均分为多少?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3、求r,即已知第一部分比值、第二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整体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女生的平均分为80,男生的平均分为70。求全班的平均分为多少?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4、求实际量之比,即已知第一部分比值、第二部分比值、整体比值,求实际量之比。 例某班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平均分为76,女生的平均分为80,男生的平均分为70。求班级中女生与男生的人数之比?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复工在即,那么省考备考更不能放松。行测资料分析部分,题量和难度相对稳定:考点比较全面,增长相关概念是重中之重,今天给大家介绍隔年增长。 例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中,汽油产量增长6%,增速同比减缓7.9个百分点;柴油产量增长28.1%,增速同比加快15.8 个百分点。 问题: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A.1.8% B.4.2% C.6.3% D.9.6%

因式分解(十字交叉法)练习题[精选.]

word. 用十字交叉法分解因式 一、选择题 1、若34-x 是多项式a x x ++542的一个因式,则a 是 ( ) A.-8 B.-6 C.8 D.6 2、下列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 A.c b a m c bm am ++=++)( B.??? ??++=++a a a a a 15152 C.)123(1232 23+-=+-a a a a a a D.22244)2(y xy x y x ++=+ 3、下列多项式:(1)672++x x ,(2)342++x x ,(3)862 ++x x , (4),1072++x x (5)44152++x x .其中有相同因式的是( ) A.只有(1)、(2) B.只有(3)、(4) C.只有(2)、(4) D.不同于上述答案 4、下列各式中,可以分解因式的是 ( ) A.22y x -- B.ny mx + C.222a m n -- D.42n m - 5、在下列各式的因式分解中,分组不正确的是 ( ) A.)2()1(122222n mn m n mn m ++-=+-+ B.)1()(1+++=+++x y xy y x xy C.)()(xy ay bx ab xy ay bx ab +++=+++ D. )()(32233223y y x xy x y y x xy x +++=+++ 6、若 4:5:y x =,则2215174y xy x +-的值是( ) A.54 B.45 C.1 D.0 7、如果 )5)(3(152-+=--x x kx x ,那么k 的值是( ) A.-3 B.3 C.-2 D.2 8、若多项式162--mx x 可以分解因式,则整数m可取的值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二、填空题 9、若多项式6522 2-++--y mx y xy x 可以分解为)32)(2(-++-y x y x ,则____=m . 三、计算题 10、把多项式n n n b b a b a 5324257912-+-分解因式,并注明每一步因式分解所用的方法. 11、已知 012)1)((2222=--++y x y x ,求2 2y x +的值.

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在行测数量关系当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那么什么是行程问题呢,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跟行程有关的问题,更加确切的说是研究路程速度还有时间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路程=速度×时间,也就是s=vt。中公教育相信大家对这个公式也不陌生,在小学的数学课堂当中肯定也接触过。那么在数量关系当中我们碰到了行程问题要了解一些什么又如何去较快解决这类问题呢。 主要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只是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配合一些方法来较快地解决我们的行程问题。 第一、就是要掌握我们的基本公式s=vt。 1、小张将带领三位专家到当地B单位调研,距离B单位1.44千米处设有地铁站出口。调研工作于上午9点开始,他们需要提前10分钟到达B单位,则小张应通知专家最晚几点一起从地铁口出发,步行前往B单位?(假设小张和专家的步行速度均为1.2米/秒) A.8点26分 B.8点30分 C.8点36分 D.8点40分 【答案】B。解析:根据s=vt我们发现我们要求时间,已知地铁口跟单位路程是1440米,小张跟专家的速度也知道均为1.2米每秒,从地铁口步行到B 单位需要1440÷1.2=1200 秒=20 分钟,又需要提前10 分钟到达B 单位,则最晚需要在8 点30 分从地铁口出发,选择B。 这是对s=vt公式的基本应用,相信大家也能够掌握。 第二、我们要掌握的就是关于s=vt,他们三者之间的正反比关系 当s一定时,vt乘积为定值,那么v越大t就越小,vt之间成反比。

当v一定时,s与t的商为定值,那么s变大t也变大,st之间成正比。 当t一定时,s与v的商为定值,那么s变大v也变大,sv之间成正比。 我们可以用正反比来进行求解。 2、甲乙两辆车从A 地驶往90 公里外的B 地,两车的速度比为5∶6。甲车于上午10 点半出发,乙车于10 点40 分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 分钟到达B 地。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 A.10 B.12 C.12.5 D.15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发现路程时不变的,所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6,因此两车从A 到B 所用的时间比为6∶5,乙比甲晚出发10 分钟,且比甲早2 分钟到达,因此全程乙比甲快了12 分钟,即一份时间为12 分钟,因此全程乙用时12×5=60 分钟=1 小时,乙的速度为90 千米/小时,因此两车速度之差为15千米/小时。

最新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概率问题中的定位法

概率问题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考试重点。在考试过程中,就像拦路虎一样挡 住了我们通往高分的道路。在这儿年考试过程中概率问题的定位法经常涉及。什 么是定位法呢?他有什么技巧呢?今夭和大家一起探讨这种方法,让你从此不再害 怕这种题型。 定位法是古典型概率里面的一种计算方法,所以依然脱离不了古典型概率的 公式:p(A)二A 包含的等可能事件数/总的等可能事件数。 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就有疑惑了,古典型概率的题型不止一种,我们到底什么 时候能用定位法呢? 一. 定位法的应用环境 问题所求的需要同时去考虑两个互相制约的元素的概率时。 【例1】11个小朋友随机的绕桌而坐,屮乙两人座位相邻的概率是? A. 1/5 B. 1/11 C. 2/5 D. 2/11 【答案】Ao 解析:该题要求“屮乙作为相邻的概率”,则屮乙两人相互制 约,可以用定位法。假设屮先坐好,则甲占了其中一个位置,再考虑乙的坐法, 乙能在剩余10个位置中选择一个位置有10种坐法。所以总的等可能事件数是 而乙坐屮相邻位置的可能性为2种。代入公式即为:2/10=1/5。所以答案选 二. 定位法的使用步骤 1、固定其中一个元素 2、考虑另外一个元素的情况 3、确定最终概率 【例2】某单位工会组织桥牌比赛,共有8人报名,随机组成4队,每队2 那么,小王和小李恰好被分在同一队的概率是? A. 1/7 B. 1/14 C. 1/21 D. 1/28 【答案】A 。解析:该题要求“小王和小李恰好被分在同一队的概率”,则 小王和小李两人相互制约,可以用定位法。假设小王先排好,则小王占了其中一 个位置,再考虑小李的排法。小李能在剩余7个位置中选择,所以总的等可能事 件数是7,而小王和小李恰好被分在同一队只有一种可能性。代入公式即为:1/7。 所以答案选A 。 10, Ao 人。

十字交叉法巧解小学数学题

十字交叉法巧解小学数学题 奥数教练慧思老师: 十字交叉法是理科中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重要的方法,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都会用到十字交叉法,但很多人又只是听说过,却不能熟练运用,很好的运用十字交叉法,有助于快速准确的解决数学问题。那么,我们小学数学如何运用到十字交叉法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慧思老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十字交叉法巧解数 学问题。 题型一:比较分数的大小 我们知道在分数的比较中,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值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值大;异分母分数则要把分母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我发现让学生记住这几条并不难,可是却非常容易混淆,或者是根本就不会运用。但是如果运用十字交叉相乘法,学生不但都能很快的得出答案,而且不管什么分数间进行比较都能够通用。 例1:比较大小。 3/8()4/9 解析:方法一:常规解法

方法二:十字交叉相乘法 注:所得的积必须写在分数线上方(即作为新分子)。 从上例很明显可以看出,十字交叉法比较两分数的大小的实质上就是通分。不过,却省去了学生对分数进行通分的过程和时间,从而一步到位,更简单更直接,只要会乘法的学生,在比较分数之间的大小时基本上都不费吹灰之力了。 题型二:解比例 很多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可当比例变化为a/b=c/d(a≠0,c≠0)这种形式时,有些学生便找不着内外项了,或者有某些学生还要把上式化为a:b=c:d(a ≠0,c≠0)的形式,这就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不说而且变换后也很容易出错。 解:3x=5×9 x=45÷3 x=15 可见,利用此方法既直观又便于记忆,而且在较复杂的比例中,更能体现出些法的简便性与适用性,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口诀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口诀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之选择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之选择技巧公务员、事业单位、各类银行考试中,数字推理都是考察中的一部分,在此就数学推理中涉及的常考的考点、考题类型等进行一一梳理和攻克。 一、考察类型 差数列,和数列,乘积数列,分式数列,倍数数列,多次方数列,分组组合数列等。 二、解题思路 外形分析: 1. 长数列:间隔、分段 2. 分式:分子分母分开看、结合看;看做一般数列 3. 小数:整数、小数分开看;看作一般数列 4. 多位数:数字拆开若开部分;各数位整体求和、求余 例题1:1、2、7、13、49、24、343、( ) A.35 B.69 C.114 D.238 答案:A选项。【解析】观其外形,数列项数较长,优先考虑间隔数列,奇数列:1、7、49、343-----后一项是前一项的7倍关系;偶数项:2、13、24、( )-----后一项与前一项差值为11,所以选择A选项。 例题2:5、3、7/3、2、9/5、5/3、( )

A.13/8 B.11/7 C.7/5 D.1 答案:B选项。【解析】考察分式数列,将整数进行简单变化,则分子为5、6、7、8、9、10、( 11 );分母:为1、2、3、4、5、6、( 7 )所以选择B选项。 例题3:( )、4.2、7.3、10.5、13.8 A.0.8 B.1.0 C.1.1 D.2.1 答案:C选项。【解析】考察小数数列,分别考虑整数、小数两部分规律。整数部分:( 1 )、4、7、10、13-----后一项与前一项相差3;小数部分:( 1 )、3、5、8-----后一项与前一项相差1、2、3,所以选择C选项。 例题4:1.03、2.05、2.07、4.09、( )、8.13 A.8.17 B.8.15 C.4.13 D.4.11 答案:D选项。【解析】整数部分:1、2、2、4、( 4 )、8呈现2倍、1倍、2倍、1倍关系;小数部分:03、05、07、09、( 11 )、13奇数列,所以选择D选项。 例题5:20 002、40 304、60 708、( )、10 023 032、12 041 064 A.8 013 012 B.8 013 016 C.8 08 015 D.8 011 016 答案:B选项。【解析】去掉每个数字中间的两个数字0,则有2、4、6、( 8 )、10、12;0、3、7、(13)、23、41,后一项与前一项差值为

十字交叉法快速解数学运算题讲课教案

2011国考冲刺:十字交叉法快速解数学运算题 一、十字交叉法简介 当数学运算题最终可以通过下式解出解出,我们就称这类问题为"加权平均问题"。 二、适用题型 十字交叉法最初在浓度问题上应用广泛,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十字交叉法并没有将浓度问题有所简化,而是在以下几种题型中有更广泛的应用,解题速度也有明显提高。 1.数量分别为A与B的人口,分别增长a与b,总体增长率为r。 2.A个男生平均分为a,B个女生平均分为b,总体平均分为r。 3.农作物种植问题,A亩新品种的产量为a,B亩原来品种的产量为b,平均产量为r。 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质上都是两个不同浓度的东西混合后形成了一个平均浓度,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十字交叉法快速解题。 三、真题解析 【例1】某市现有70万人,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A.84分 B.85分 C.86分 D.87分 所以女生平均分为70×1.2=84,答案为A。 加权平均这种方法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华图教育希望大家利用最后的时间加紧练习,迅速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在考场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祝所有考生马到成功。 【例1】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30% B.32% C.40% D.45% 【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浓度混合问题,大部分考生在30秒的时间都可以解决。方法就是利用浓度公式求解:设混合后的浓度为x%,根据题意(不管怎么混合,溶质总量不变)则有100*70%+400*20%=(100+400)*x%解得x=30。然而在这里引用这道题,笔者是想想引出关于比例混合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十字交叉法。大家先仔细看看下面的解题板书过程: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数量关系专项猜题技巧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数量关系专项猜题 技巧 很多出题人为了“制造陷阱”故意设置一个干扰选项,所以就有了两个有关联的选项,可以肯定的是相关联的两个选项中必定存在一个正确选项,我们反而可以利用这个陷阱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情况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所以大家要重点关注有关联性的选项。中公教育专家下面举几个相关例子来具体说明: 【例题1】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2011国考第66题】 A.329 B.350 C.371 D.504 【答案】A 【中公解析】普通做法:我们可以设去年男员工x人,则今年男员工0.94x,去年女员工y人,今年女员工1.05y,去年总共830人,今年总共833人,列方程组求解,能求出来,但是相当复杂,这种方法不建议使用。 【秒杀方法:整除】今年男员工=0.94去年男员工,因此,今年男员工∶去年男员工=47∶50,说明今天男员工肯定能被47整除,故答案为A。 【秒杀方法:选项间的相关性】 此题问今年男员工多少人,题目已知今年员工人数一共是833人,知道总和,求其中的一个量。出题者往往会这样设置选项:求其中一个数,将另外一个数也在选项中体现出来,达到迷惑的效果。经过观察发现,A选项和D选项之和正好是833,就猜出这里面有一个是今年的男员工,有一个是今年的女员工,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可以说明女员工人数肯定比男员工人数多。故答案为A。 【例题2】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这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那么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 A. 9.5% B. 10% C. 9.9% D. 10.5% 【答案】C 【秒杀方法】如果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降水量一样的话,则上半年的降水量的增长率应该是10%,根据题意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这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可以知道第二季度的降水量要比第一季度小,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率比10%要小,更接近于9%,B、D选项排除,剩下A、C选项,就可以使用带入排除法解决,绝对增量相同,就可以对绝对增量设特值,为99,总的降水量是不变的,故答案应该是C。

行测数量关系常考题型及常用方法

数量关系 第一节代入排除法 一、什么时候用 1、题型: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 2、选项:一组数(问法:分别/各) 3、排除后剩两项 第二节倍数特性型 一、余数型:多退少补 二、比例型 A/B=m/n(均为整数,m,n是最简整数比) 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A±B=m±n 三、4看末两位 四、拆分 Eg:看528是不是22的倍数——拆成444+88,则很容易看出第三节方程型 第四节工程问题 一、给完工时间型:设工程量为完工时间的公倍数 二、给效率比例型 Eg:甲乙效率比2:3,则设甲2,乙3 第五节行程问题 一、基础行程 1、过桥:路程=桥长+一个车长 2、等距离平均速度=2*V1*V2/(V1+V2) 适用于:直线、上下坡往返等 二、相对行程 1、相遇(反向):S和=V和×T遇;环形相遇:相遇N次,S和=N圈 2、追及(同向):S差=V差×T追;环形追及:相遇N次,S差=N圈 3、多次相遇

(1)两端出发:相遇N次,S和=(2n-1)×S=V和×T (2)同端出发:相遇N次,S和=2n×S=V和×T 4、流水问题、扶梯问题 V水(水流速度)=顺逆水速度差÷2 V船顺/逆=V静水±V水 三、比例行程 第六节经济利润问题 一、数量关系的利润率=利润÷进价 二、函数最值 第七节最不利结构(至少……保证) 求至少保证有N个,要每种拿n-1个,然后+1。 第八节容斥原理 一、标准型 A+B-A∩B=全-都不 A+B+C+A∩B∩C-A∩B-A∩C-B∩C=全-都不 二、非标准型 全-都不 =A+B+C-满足两项的-2×满足三项的 =A+B+C-(Ⅰ+Ⅱ+Ⅲ)-2×Ⅳ 三、常识型:满足一项+满足两项+满足三项=全-都 第九节排列组合与概率 一、排列组合基础公式 =n……(n-m+1)即从n开始乘m个数 ()即从开始乘个数 =

浓度问题 十字交叉法

浓度问题 一个好玩的故事——熊喝豆浆 黑熊领着三个弟弟在森林里游玩了半天,感到又渴又累,正好路过了狐狸开的豆浆店。 只见店门口张贴着广告:“既甜又浓的豆浆每杯元。”黑熊便招呼弟弟们歇脚,一起来喝豆浆。黑熊从狐狸手中接过一杯豆浆,给最小的弟弟喝掉6 1,加满水后给老三喝掉了3 1,再加满水后,又给老二喝了一半,最后自己把剩下的一半喝完。 狐狸开始收钱了,他要求黑熊最小的弟弟付出×6 1=(元);老三×3 1=(元); 老二与黑熊付的一样多,×2 1 =(元)。兄弟一共付了元。 兄弟们很惊讶,不是说,一杯豆浆元,为什么多付-=元肯定是黑熊再敲诈我们。 不服气的黑熊嚷起来:“多收我们坚决不干。” “不给,休想离开。” 现在,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专题简析: 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或气体。 溶液:包含溶质溶剂的混合物。 在小升初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质量的比值叫酒精含量。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相关演化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解答浓度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浓度。在解答浓度问题时,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在列方程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 浓度问题变化多,有些题目难度较大,计算也较复杂。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一分析,也可以分步解答。 例题1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在7%的糖水中加糖就改变了原来糖水的浓度,糖的质量增加了,糖水的质量也增加了,但水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因此,可以先根据原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水的质量,再根据后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现在糖水的质量,用现在糖水的质量减去原来糖水的质量就是增加的糖的质量。 解:原来糖水中水的质量:600×(1-7%)=558(克) 现在糖水的质量:558÷(1-10%)=620(克) 加入糖的质量:620-600=20(克) 答:需要加入20克糖。 练习1 1、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2、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需加盐多少千克 3、有甲、乙两个瓶子,甲瓶里装了200毫升清水,乙瓶里装了200毫升纯酒精。第一次把20毫升纯酒精由乙瓶倒入甲瓶,第二次把甲瓶中20毫升溶液倒回乙瓶,此时甲瓶里含纯酒精多,还是乙瓶里含水多

解二元一次方程“十字交叉法”

解二元一次方程:“十字交叉法” 十字相乘就是把二次项拆成两个数的积 常数项拆成两个数的积 拆成的那些数经过十字相乘后再相加正好等于一次项看一下这个简单的例子m2+4m-12 m -2 m ╳ 6 把二次项拆成m与m的积(看左边,注意竖着写) -12拆成-2与6的积(也是竖着写) 经过十字相乘(也就是6m与-2m的和正好是4m) 所以十字相乘成功了 m2+4m-12=(m-2)(m+6) 重点:只要把2次项和常数项拆开来(拆成乘积的形式),可以检验是否拆的对,只要相加等于1次项就成了,十字相乘法实际就是分解因式。 解释说明: 十字相乘法虽然比较难学,但是一旦学会了它,用它来解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以下是我对十字相乘法提出的一些个人见解。 1、十字相乘法的方法: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系数,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系数。

2、十字相乘法的用处:(1)用十字相乘法来分解因式。(2)用十字相乘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3、十字相乘法的优点:用十字相乘法来解题的速度比较快,能够节约时间,而且运用算量不大,不容易出错。 4、十字相乘法的缺陷:1、有些题目用十字相乘法来解比较简单,但并不是每一道题用十字相乘法来解都简单。2、十字相乘法只适用于二次三项式类型的题目。3、十字相乘法比较难学。 5、十字相乘法解题实例: 1)、用十字相乘法解一些简单常见的题目 例1把m2+4m-12分解因式 分析:本题中常数项-12可以分为-1×12,-2×6,-3×4,-4×3,-6×2,-12×1当-12分成-2×6时,才符合本题解:因为 1 -2 1 ╳ 6 所以m2+4m-12=(m-2)(m+6) 例2把5x2+6x-8分解因式 分析:本题中的5可分为1×5,-8可分为-1×8,-2×4, -4×2,-8×1。当二次项系数分为1×5,常数项分为-4×2时,才符合本题 解:因为 1 2 5 ╳ -4

行测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单面打印

数字特性:余数问题、植树问题 ⑴奇数和偶数的运算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⑵质合性 质数: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则这个正整数叫质数也叫素数如:2、3、5、7、9、11、13、17、19、23..... 合数:一个正整数除了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它的正整数整除,则这个正整数叫做合数。如:2、4、6、8、10 ?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2是唯一的一个是偶数的质数 ?如果两个质数的和或者差是奇数,其中一个数必定是2 ?如果两个质数的积石偶数,其中一个数必定是2 余数问题 两个整数a,b除以自然数m(m>1),所得额余数相同,则整数a.b对自然数m同余。例如23除以5余3,18除以5余3,23和18对于5同余。 ①余同取余,公倍数做周期。如果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余数相同,那么这个数可以表示成这几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和余数相加的形式。例如一个整数除以3余1,除以4余1,除以10余1,则这个数可以表示为60n+1,60是3,4,10的最小公倍数, n=0,1,2,3,4,...... ②和同加河,公倍数做周期。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除数与余数的和相同,则这个是可以表示为这几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与该和(除数和余数的和)相加的形式。一个数除以5余4,除以6余3,除以8余1,可以表示为120n+9,5+4=9,6+3=9,8+1=9 ③差同减差,公倍数做周期。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除数和余数的差相同,这个数可以表示为成这个急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与该差(除数和余数的差)相减的形式。例如一个数除以3余1,除以4余2,除以10余8,可以表示成60n-2,60是3.4.10的最小公倍数,3-1=2.4-2=2.10-8=2;N=0,1,2,3,4,5, ④如果三个都不符合,先两个结合,在和第三个结合。 乘方位数问题 底数留个位,质数末两位除以4留余数,余数为0变成4 20082008+20092009的个位数是84+91的尾数分别是6和9个位数就是5 植树问题: ①两端种树棵树比段数多1 棵树=线路总长÷株距+1 ②一端种树棵树和段数相等棵树=线路总长÷株距 ③两端不种树棵树=段数-1 棵树=线路总长÷株距-1 ④双边种树要在一条路德基础上乘以2 ⑤封闭型种树棵树=线路总长÷株距=总段数 ⑥上楼梯,上N楼用M分钟,每层楼用M÷(N-1);锯木头剪绳子N段要(N-1)次;N个人站一列,相邻两人相距M米,队伍长=M×(N-1)

小学奥数——十字交叉法专项练习教学教材

小学奥数——十字交叉法专项练习

如果题目中给出两个平行的情况A, B, 满足条件a, b ; 然后A和B按照某种条件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情况C, 满足条件c. 而且可以表示成如下的表达式. 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1)判断式: A*a+B*b=(A+B)*c=C*c 用十字交叉法表示: A a c-b c A/B=(c-b)/(a-c). B b a-c 2)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3)十字交叉法的利用: 溶液混合问题, 增长率问题, 收益率问题, 平均数问题等. 【1】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克。 A.14.5 B.10 C.12.5 D.15 【2】一块试验田,以前这块地所种植的是普通水稻。现在将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水稻总产量是以前总产量的1.5倍。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 A. 5∶2 B. 4∶3 C. 3∶1 D. 2∶1 【3】在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中,甲机关20人参加,平均80分,乙机关30人参加,平均70分,问两个机关参加竞赛的人总平均分是() A.76 B.75 C.74 D.73

【4】某市现有人口70万, 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 农村人口增加5.4%, 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 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5】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50%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掉70%的商品,为了尽快把 剩下的商品全部卖出,商店决定按定价打折扣出售,这样所获得的全部利润是原来期望利润的82%,则打了多少折出售?( ) A. 八折 B. 八五折 C. 九折 D. 九五折 【6】把浓度为20%、30%和50%的某溶液混合在一起,得到浓度为36%的溶液50升。已知浓度为30%的溶液用量是浓度为20%的溶液用量的2倍,浓度为30%的溶液的用量是多少升?( ) A.18 B.8 C.10 D.20 【7】某车间进行季度考核,整个车间平均分是85分,其中2/3的人得80分以上(含80分),他们的平均分是90分,则低于80分的人的平均分是多少? ( ) A.68 B.70 C.75 D.78 【8】某工厂有A,B两个车间,A车间男占90%,B车间男占80%, A和B车间男占82%, 问A,B车间人数之比( ) A.2:5 B.1:3 C.1:4 D.1:5 【9】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 A.2:5 B.1:3 C.1:4 D.1:5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技巧-行测80分蒙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技巧|行测80分蒙题技巧 行测80分蒙题技巧 众所周知,行测考试 题目量大,很多考生都来不及做 题目,更何况需要耗时思考计算的数学题。故有些时候大家需要掌握一些猜题技巧,抓住选项设置进行蒙题,下面是WTT整理的行测80分蒙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1、猜题基础答案在选项中 猜题可以考虑做题过程中的中间变量,从命题人角度分析的话,命题人要增加考试 题目难度,必然会设置一些陷阱,而其中一类比较常考的陷阱就是命题人往往把计算过程量设置成迷惑选项,以此增加题目难度,考察考生是否细心。通常有出卷老师会将存在和差关系以及比例关系的量设置为迷惑选项。 2、经典例题行测80分蒙题技巧 例1. 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A.329 B.350 C.371 D.504 【中公解析】通常的解题方法是,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故今年男员工数是去年的94%,今年男员工人数:去年男

员工人数=94%:100%=47:50,所以答案应该是47的倍数,只有A 符合。 那么,这题该如何蒙题呢,在设置选项时,命题人一般会把去年的男员工数量加入,考察考生是否观察到了时间的不同;命题人也有可能将今年女员工数量设置成迷惑选项,因为很多考生会从女员工开始设置未知数,经常忘记最后一步。现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律猜题。 (1)加和关系:今年员工总人数=今年男员工+今年女员工 =833,而A+D=833,答案应该就在A和D选项中,根据题意判断女员工比男员工多,可以猜测答案为A。 (2)比例关系: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今年男员工人数:去年男员工人数=47:50,四个选项中A选项与B选项的比例刚好为329:350=47:50,从而猜测今年男员工应该选A。 例2.某单位的招聘考试有1000人报名,录取了150人,被录取者比未被录取者平均成绩高38分,两者总平均分是55分,录取分数线比录取者的平均成绩少6.3分,则录取分数线是()分? A.79.5 B.81 C.83 D.87.3 【中公解析】此题属于平均量的混合问题,很多考生会想到用十字交叉法,但此题用十字交叉法计算量相对较大,可以进行转换思维,问的是录取分数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