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弱国无外交例子

弱国无外交例子

弱国无外交例子

【篇一:弱国无外交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胜利一方的参战国,派顾维钧等出席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由美英法等列强操纵,

尽管顾维钧才华出众,活动能力也强,很受法国的“老虎总理”克里蒙梭的赞赏,但是由于中国积贫积弱,在国

际上势单力薄,列强决定把战败国德国所占中国山东的权利交给日本.这是“弱国无外交”的典型事例,

【篇二:弱国无外交例子】

学了六年外交,基本可说毫无建树,这个题目我曾写过一篇论文,

也是在一段时间内认真关注过的,所以发上来,望得高人指点。

首先从“弱国无外交”这一概念来说。在一般的学术性著作中,并不

太用到“弱国无外交”这样的说法,所以在学术界没有一个对它规范

的严谨的定义。这个词一般见于一些时评文章或是口头讨论中,因

此也没有人过分深究它的概念定义。所以,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

一般是从字面上直接来理解。“弱国”即是那些力量弱小的国家。“无

外交”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外交无法实现,或者说很难以外交手段达

到自己国家的目的。

从简单的概念分析中,不难看出“弱国无外交”一词在逻辑上的勉强。外交作为主权国家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方式,不仅包括

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这样政治性的事务,也包括保护本国公民和

企业在国外的利益等事务性的工作。从后一点来看,无论是强国弱

国都必须有外交的存在。而且无论外交政策实现与否,无论国家的

目的达到与否,一国都必须保护本国国民和企业在国外的利益,外

交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因此在这方面,“弱国无外交”这一说法是片

面的。

而换个角度来说,那些所谓的弱国的外交就一定不能达到目的吗?

从国际关系史中,不难找出范例。战败国通过外交受益免灾的突出

的例子是拿破仑战败后法国的外交。在维也纳会议上,战败的法国,特别是其外相塔列朗巧妙地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极力挑

拨分化战胜国,与英奥秘密签订针对俄国的秘密同盟协定;另一方面,顺势提出所谓“正统原则”,力图恢复并保持法国的利益和地位,因而使法国作为战败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从“弱国无外交”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来看,这个概念的使用是有其

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从中国的历史上看,在国家内部各诸侯

国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不乏弱国巧用外交策略和外交谈判技巧

获得胜利的例子。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即使是在齐国实力大不如楚

国的前提下,晏子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也能不辱使命。同样的,在秦国远胜于赵国的情况下,蔺相如依然能完璧归赵,也是杰出外

交谋略与胆识的表现。在中国古代,也并没有出现“弱国无外交”这

样的说法。

直到中国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的闭关自守盲目自大,逐渐的落后于

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交往中,中国不

断的遭受失败与挫折,对自己定位和对世界的认识表现出迷茫。从

古代一直以来的“华夷之辨”的中华文明中心观逐渐的开始转变为“师

夷长技”的“崇洋”观。这时候,“弱国无外交”的想法才有所显现。

而到了1919年巴黎和会的时候,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但是

中国维护自己主权和正当利益的要求在会上遭到了否决。这时的中

国社会也在发生改变,爱国情绪高涨,民族意识在觉醒,对于维护

国家利益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弱国无外交”的感

叹开始广为流传。当时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致政府的联名电报

表示:“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

前途将更无外交可言”。这大概是“弱国无外交”最初的文字表述。

“弱国无外交”在中国比较的流行,是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分不开的。

那么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出发,可以简要分析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也可以看出这个观点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和它的合理性。

首先,“弱国无外交”是对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发展落后,对外交往

中屡战屡败的历史现实的反映。从上文中可以看到,在这个说法产

生和流传比较广的时间里,都是中国处于国力衰退落后于世界发展

潮流之外的阶段。尤其是鸦片战争到建国之前的这段历史里,包含

了太多中华民族受到侵略和欺侮的惨痛回忆。这段历史一直影响着

当今的中国人,对于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和中国国家性格的形成都有

着一定影响。

第二,“弱国无外交”是对中国国力发展的期望,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从鸦片战争至今的历史,经常以鞭策警醒的面目出现,这是中

国人民对国家发展进步的期待。外交是一门艺术,但仍是以国家的

实力为基础的。“弱国无外交”的感叹,是督促将与国际交往中的挫

折与失败转化成强化国家内部建设的动力与力量,让中国人民时刻

不忘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弱国无外交”是中华民族对外交有所作为的感叹和期望。在

古代时期,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不辱使命的使者、巧言如簧的说客

和捭而阖之的纵横家。到了近代,外交的发展更加的贴近人民,五

四运动中“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表达出人民对外交事业的关心。但似乎外交的失败也更多了。时至今日,中国外交“韬光养晦”

有余,而“有所作为”还略显不足。如何利用中国正在发展的国力和

现今的国际形势,在国际交往中为中国争取国家利益,仍是外交部

门和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是说军事实力决定一切,一个综合国力弱小的国家,如

果因此就放弃外交,那么这个国家的利益将收到更大的侵犯。弱国

利用巧妙的外交技巧和艺术,维护本国利益,才是外交较之于军事

经济实力等因素更为灵活和有价值的方面。

在新自由制度主义者眼中,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并不一定导致无秩序社会,合作才是国际关系的实质。新制度自由主义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的模型,不仅论述了合作的可能性,也提出了对合作过程中可能产

生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这方面看,弱国并不是毫无外交可言。在国际交往中,弱小国家因为处于相似的

境地,合作的可能性因此更大。

【篇三:弱国无外交例子】

“弱国无外交”不是说弱小国家不能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是说,在外交事务中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没有话语权。

加干预,结果清政府在战胜法国的情况下,却与法国签定了丧权辱

国的《中法条约》,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巴黎和会,希望索回被德国强占的山东

半岛的主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巴黎合约第三条竟然规定,把

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

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在国民党时期,时任外交部长的蒋廷黻英语讲得非常溜,发言时有

理有据,但是没有人听。而日本的外交部长英语很蹩脚,言谈粗鲁,大家却十分关注。原因何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直言不讳地对蒋廷

黻说:“你的英语讲得很好,发言很有道理,但是你的国家太贫弱,

弱国无外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