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实验案例教学的功用初探-教育文档

化学实验案例教学的功用初探-教育文档

化学实验案例教学的功用初探-教育文档
化学实验案例教学的功用初探-教育文档

化学实验案例教学的功用初探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2.030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美国教育家萨奇曼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事件会如此这般的发生?然后由学生为解答疑问,合乎逻辑地获得资料和加工资料,并形成一般的理智策略,找到‘为什么事件就像现在这种样子’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理智素养和能力。”于是,探究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被萨奇曼提出来了,他认为探究是发现知识的一种路线,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探究原因。化学新课标有一个基本的思想,那就是化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涵,学生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效果。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应是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

探究中获得新知,并进而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科学探究主要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做一个探究型的教师是新教材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教师真正地探究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那么怎样在实验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实验案例为培养探究能力创设条件

建构主义学者布朗等人认为,知识具有情景设计,而且是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活动起来,而活动也不是无故进行的,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的的需要,创造某种认知情景和情感气氛,创造蕴涵学生学习知识的真实背景,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并能在其中应用而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提取生活中隐含的内容,激发探究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规律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知识拓展→能力形成。下面,我就以生活中常见的啤酒为例,通过实验探究其中的化学知识。

问题:关于啤酒中的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

如何收集啤酒中的CO2,并使之尽量逸出?

如何检验啤酒中的气体就是CO2?

如何测啤酒的pH值?

实验探究:我带了一瓶啤酒到教室里,就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究,学生热情很高,也很感兴趣。有的学生用方便袋收集,有的用针筒收集,且在收集时,学生在不停的摇瓶子,有的还想加热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得出结论:气体就是二氧化碳。pH值约为5。应该是二氧化碳直接溶解。

知识拓展:啤酒中有没有酒精呢?怎么样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呢?这些问题让学生上网查资料。

能力形成: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脑能力。

2.通过充足的实验引发探究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设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景。

二、注重对实验案例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地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

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以教材“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提出假设: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猜想一: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

猜想二:要有氧气。

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在学生提出各种猜想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合理的假设。

假设1:三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一就能燃烧。

假设2: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假设3:满足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两个就能燃烧。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验一: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

白磷没有燃烧。

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4.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三、实验案例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唯书本质疑的精神

例如,我在准备铁丝与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时,将打磨后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铁丝表面竟出现了暗红色或变黑了!面对这种情况,是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吗?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结果收集到以下信息:(1)铁丝的含碳量过高,使生成的铜中可能混有碳而显黑色。(2)铁丝的表面镀了一层锌,放入硫酸铜溶液时发生了锌和酸的反应(说明:锌和酸反应时表面会变黑,我们制硫酸铜溶液时为了抑制其水解,往往加入几滴硫酸)。(3)可能是氧化铜。(4)硫酸铜溶液可能太浓,反应速度快,使生成的粉末状的钢在铁丝表面排列不均匀,造成颜色变暗(说明:学生可能是联想铁和铁粉颜色的差别而得知)。听到学生提出的种种设想,我又启发学生怎样做才能排除这一干扰现象呢?一位学生的做法是:先用稀盐酸浸泡除去镀层,再用热碱液清洗除去油污,最后用砂纸打磨

光亮。经过这样处理过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再无变黑现象发生,使这部分教学顺利完成。

四、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从而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课本中有许多为学生准备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或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细心的学生往往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做碳酸钠与食醋反应使杯中蜡烛熄灭的实验时,发现该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慢得多,通过查找食醋的成分找到了答案。有的同学发现自己配制的碳酸钠浓溶液,放置几天后,溶液中竟出现了无色透明的晶体,通过查阅结晶水合物的知识也找到了答案,并对结晶有了初步感性认识。

总之,化学实验案例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和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教学要真正体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探索的教学思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化学教育走素质教育之路发挥独特的功能。教学中,教师应深刻领会教学大纲,挖掘实验教学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铺平道路,提供条件。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DOC)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一、目录 1.实验过程中的人身保护 2.实验室用电安全 3.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安全 4.化学废液、废物的处理方法 5.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 6.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 7.实验室消防安全 8.实验室其它方面的安全 9.紧急应变程序 附录: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暂行) 二、内容 1、实验过程的人身保护

化学实验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认真考虑人身防护(包括实验者和来访者)措施,化学实验室均需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 预防: 实验过程中必须穿实验服,不可穿已有污染的实验服进入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实验服应该经常清洗(但不应带到普通洗衣店或家中洗涤); 所有涉及挥发性药品(包括刺激性药品)的操作都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一般情况下,通风橱内不应放置大件设备,不可堆放试剂或其他杂物;操作过程中不可将头伸进通风橱,反应过程中应尽量使橱门放得较低; 实验过程中尽量不要带隐形眼镜;提倡在实验过程中都佩戴防护眼镜,至少在进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实验操作以及可能产生对眼部有冲击危险的实验过程中佩戴防护眼镜,同时还必须考虑来自邻近其他实验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 进行某些易溅、易爆的实验,应设法在实验装置与操作者之间安装透明防护板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进行所有化学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应根据实际进行的操作选择对手能起到防腐、防渗或防烫等作用的手套; 为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扩散,应注意佩戴防护手套,操作过程中接触日常物品(如:电话、门把手、笔等)时应脱下手套; 任何人不得在实验室穿拖鞋,实验过程中长发应当束起。

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我们走在改革开放生机盎然的春天里,经过三十年的建设,我国无论是在经济建设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民主制度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些都离不开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党特别注重自身的建设、学习,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养。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我国如今的腾飞。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要使我国保持持续、快速、可持续地发展,必须继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在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创新,是我国在党的带领下继续稳步前进。 我党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加之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党要维护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教育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可以帮助党员们更好的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念,从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有助于党员坚定革命立场,把好思想关,在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以及利益的诱惑下,依旧可以不为所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可以帮助党员更深入地学习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进而予以带头贯彻实践,从而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更好更快地完成党的任务;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可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在群众中的威信。由此可见,无论是就党自身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富强来说,加强党员的教育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党员教育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党对党员的教育工作一直常抓不放,但是,目前我党的教育模式和手段相对滞后,培训内容陈旧、单一,与实际联系不大;培训方式落后,创新意识不强,使得我们的党员教育不可避免的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问题。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党员教育存在不足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改革党员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从而提高党

(整理)安全实验知识.

1101 ABC干粉灭火器适用于: A电器起火 B可燃气体起火 C有机溶剂起火 你的答案是:C 正确答案是:ABC 解析:干粉灭火器适用扑救液体火灾、带电设备火灾,特别适用于扑救气体火灾。 1102 对人类而言,生物威胁的来源: A各种致病微生物 B外来生物入侵 C转基因生物 D生物恐怖事件 E70%乙醇溶液及棉球 你的答案是:C 正确答案是:ABCD 解析:乙醇以及棉球不是生物。 1103 不适合在化学实验室穿着的鞋有: A凉鞋 B高跟鞋 C拖鞋 D球鞋 你的答案是:B 正确答案是:ABC 解析:凉鞋、高跟鞋、拖鞋均不适合在实验室穿着,化学品较多,仪器较多,很容易绊倒,造 成仪器不正常运转,同时也可能将化学试剂滴在皮肤上,发生灼伤。 1104 危险化学品包括那些种类: A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喷雾剂,氧化性气体,加压气体 B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 C可自燃液体,自燃自热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D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性 你的答案是:C 正确答案是:ABCD 解析: 1105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有哪些: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你的答案是:B

正确答案是:ABC 解析:有害药品通常经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或皮肤进入体内,引起中毒。因此,有毒化学品对 人体的危害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1106 为避免误食有毒的化学药品,应注意做到以下事项: A不准把食物、食具带进化验室 B在实验室内只能吃口香糖 C使用化学药品后须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D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你的答案是:D 正确答案是:ACD 解析:略 1107 如果不慎发生割伤事故应如何处理? A先将伤口处的玻璃碎片取出 B若伤口不大,用蒸馏水洗净伤口,再涂上红药水,撒上止血粉用纱布包扎好 C伤口较大或割破了主血管,则应用力按住主血管,防止大出血 D及时送医院治疗 你的答案是:B 正确答案是:ABCD 解析:按照实验室事故急救措施规定,A.B.C.D选项中所述内容,均为正确方法,应当遵循该 规则,避免耽误病情,造成更大的伤害。 1108 对于一些吸入或食入少量即能中毒至死的化学试剂,生物试验中致死量(LD50)在50mg/kg 以下的称为剧毒化学试剂,以下哪些是剧毒化学试剂: A氰化钾 B三氧化二砷 C乙醇 D氰化纳 E二氯化汞 你的答案是:A 正确答案是:ABDE 解析:氰化钾致死量(LD50)在6.4mg/kg,三氧化二砷致死量(LD50)在2.4mg/kg,氰化纳致死量(LD50)在1-2mg/kg,选项A.B.D.E均属于剧毒化学试剂。

化学教育与素质教育整合

化学教育与素质教育整合 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具体做法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化学问题.学生一定要懂得尊重规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要学会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和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中学化学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中注意收集有关化学、化工的新成果、新进展,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爱国主义觉悟和情感,才能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激励、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有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认识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就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科学探索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

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二、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当代社会是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观点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领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或创造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比如化学史教育,在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化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既体现了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体现着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动的化学史实,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最好例证.化学实验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现以初中化学选做实验三室温下盐的溶解度的测定为例做些探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化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保证.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兴趣小组、社会调查、阅读科普读物等.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应用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应用论文 概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微课”视频把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不易 掌握的操作、探究过程等实验内容针对性地直观地呈现或再现,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微课”只是实验教学的补充手段,而不是代替真实的实验,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正确对待微课,才能真正发挥“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笔者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初中化 学实验知识类型开发了“现象型”“操作型”“探究型” 微课,并应用于实验教 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1.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微课”一般时长为5-8分钟,具有主题突出、资源构成“情景化”的特点。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引入微课,可丰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把实验内容、操作细节在视频中清晰、具体、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增强了可视性和互动性。初中学生对于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微课”这种新颖的呈现形式富有吸引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利用“微课”还可以把一些不适宜学生操作的危险性的实验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利用微课,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必再把时间花在对实验内容进行课前口述式的引导上面,这样学生思考和亲身动手完成实验的时间就比较充足,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2.拓展学生学习化学的时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微课”资源容量小,上传速度快,观看环境多样化。一是课堂教学中可穿插 实验型微课,可让学生快速预览实验操作流程,熟悉化学实验时应具备的操作技能,増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在合作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内共同建构新的知识,增强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能力;二是可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将“微课”发布到家长微信群或QQ群,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化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对于上课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以及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学习微视频,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有很大帮助。 3.提升化学教师专业性技能和综合性能力,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2)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大部分又是玻璃制品,所以,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工作,若粗心大意,就容易发生事故。如割伤、烧伤,乃至火灾、中毒和爆炸等。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的场所。然而,只要我们重视安全问题,思想上提高警惕,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危险品的使用规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1. 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在征求指导教师同意之后,方可进行实验。 2. 实验进行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要经常注意观察反应进行的情况和装置是否漏气、破损等现象。 3. 当进行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皮手套等。 4. 使用易燃、易爆药品时,应远离火源。实验试剂不得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吃饮食物。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洗手。 5. 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材、砂箱以及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要妥善爱护。安全用具和急救药箱不准移作它用。 (二)危险药品的使用规则

1. 易燃、易爆和腐蚀性药品的使用规则 (1) 绝不允许把各种化学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 使用氢气时,要严禁烟火,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进行有大量氢气产生的实验时,应把废气通向室外,并需注意室内的通风。 (3) 可燃性试剂不能用明火加热,必须用水浴、油浴、沙浴或可调电压的电热套加热。使用和处理可燃性试剂时,必须在没有火源和通风的实验室中进行,试剂用毕要立即盖紧瓶塞。 (4) 钾、钠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所以,钾、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白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它们时要用镊子。 (5) 取用酸、碱等腐蚀性试剂时,应特别小心,不要洒出。废酸应倒入废酸缸中,但不要往废酸缸中倾倒废碱,以免因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危险。浓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吸入较多氨气时,可能导致头晕或晕倒。若氨水进入眼内,严重时可能造成失明。所以,在热天取用氨水时,最好先用冷水浸泡氨水瓶,使其降温后再开瓶取用。 (6) 对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银氨溶液不能留存,因其久置后会生成氮化银而容易爆炸。 2. 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规则 (1) 有毒药品(如铅盐、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氰化物

浅谈创新形式下青少年的教育模式

浅谈创新形式下青少年的教育模式

————————————————————————————————作者:————————————————————————————————日期:

浅谈创新形式下青少年的教育模式-农学论文 浅谈创新形式下青少年的教育模式 姚黎 (兵团第五师中学,新疆博乐833400) 摘要: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技创新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激发青少年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生活、用于生活,让科技创新成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青少年:创新教育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懈的动力和源泉,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是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键。 1创新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激发青少年对探索科学的学习激情,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创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钻研,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和理解,从已有的知识中得出新的知识。这种“新知识”可以是新认识、新观念、新想象和新的学习方法。要使学生获得这种创新精神,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营造出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创新形式下的青少年教育应当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生命意识的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建筑论文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汪五一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境与生化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本文从优化、重新设计演示实验的讲解与操作过程,强化学生实验并改进其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大胆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思想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而很多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我认为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及各种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实验教学环节上。化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学思想呢?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优化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具有鲜明、生动和真实性,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优化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1)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挖掘实验素材创设问题情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做HCI和NH3的喷泉实验之前,就反复质疑:如果喷不出“泉水”原因是什么?尽可能地吸引了学

生的注意力。质疑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中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争论得到结论学生难以忘却。喷泉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烧瓶不够干燥,气体未收满,装置气密性不好,胶头滴管喷出的水不足等。带着这些结论再来观察演示实验,对此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心知肚明,理解和印象都非常深刻。2)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使演示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化学实验多数是在小型仪器中进行,其中所发生的变化现象要让后排同学看清楚是不可能的,这样使后排同学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如在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时,我将配制过程的视频用多媒体投影出来,可反复播放或定格在某个重要观察点,并配合实际操作讲解演示,通过观察投影和实际操作,全班学生对配制进程的细微注意点一目了然。在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在大烧杯中进行,可改在方型投影水槽中盛滴加酚酞的水,然后加入金属钠进行化学实物投影,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能清晰的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电教手段演示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尽可能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教师指导下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方法: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推理—结论。如将苯酚性质的系列演示实验改为具有探索性的学生实验,举其中一例。质疑:如何用实验证明其酸性强弱?同学们联系到强酸制弱酸的一般规律,踊跃讨论得出向所得苯酚钠溶液中加盐酸又变浑浊,说明苯酚酸性比盐酸弱,若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变浑浊,说明苯酚酸性比碳酸还弱,完成了由实验观察到自己探索出结论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强化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教学中,更能形成学生实验技能的还是学生实验。加强学生实验,改

创新教育形式 提升官兵素质

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官兵素质——怀化消防支队依托“红门大讲堂”创建“学习型机关、素质型警队”纪实 (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是党和军队永葆青春和先进性的手段与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消防总队关于创建?学习型机关、素质型警队实施意见?》,解决当前基层官兵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方法老套的现状,怀化市消防支队结合部队实际和官兵需求,依据《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和《军队党支部工作条例》,特举办以?学习、求知、成才?为主题的?红门大讲堂?每月一赛活动。 ?红门大讲堂?每月一赛活动是基层部队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旨在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引导官兵真正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求知习惯,一种精神追求,解决不爱学、不真学、不深学、不愿学的思想根源问题,力求达到:?三融合?、?四强化?、?五提升?。?三融合?即融教与学于一体,融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于一体,融理论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四强化?,即强化学习主体的全员性,强化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强化学习主题的针对性,强化学习效果的延续性;?五提升?,即促进官兵?自主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教学能力、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 ?红门大讲堂?从活动设想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出台,再到活

动的具体实施,每个环节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与心血,是?支队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单位积极配合、普通官兵热情参与?的结果。 ?如何激发部队官兵的学习热情,增强队伍活力,营造部队崇尚学习、勤于思考、争创先进的氛围?是怀化市消防支队党委近年来一直思索的问题。带着?学什么、如何学?的疑问,支队党委一班人深入基层实地走访调研,通过与官兵座谈交流,问卷调查,观摩教员授课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基层官兵的学习状况。针对基层教育教学方法滞后,官兵学习动力不足,?工学?矛盾等问题,支队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解决办法,党委成员各抒己见,共商良策,于是创办‘红门大讲堂’每月一赛活动的设想在支队党委成员集思广益之下孕育而出。 支队政治处根据党委意见,拟定了?红门大讲堂?每月一赛活动的方案,通过支队政工网向全市官兵公布,征求官兵意见,吸纳民意,反复修改,最终确定实施方案。并依照《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确立了?时事政治教育?、?光荣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11个授课选题。活动采取每月竞赛的形式,通过抽签决定比赛序列,每场比赛由代表不同单位的两名选手进行角逐。比赛设1分钟自我亮相、45分钟授课及现场互动、现场评分四个环节。其流程为: 方案下发后,基层单位围绕授课主题积极筹备,充分酝酿,召开军人大会,进行传达部署,广泛动员;利用党支部会、团支部会、武警委员会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深入讨论;大队党委汇集讨论结果,进行认真梳理,参照官兵意见确定选题,集体制作教案和课件。组织官

初中化学微课比赛

化学微课评选活动的通知 为进一步深化化学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初中化学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一线初中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研究,决定参加宜宾市初中化学微课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展示。 二、参加人员 初中化学教师。 三、微课的设计制作及推选要求 1.设计制作要求 (1)微课所涉课题可自行选择初中化学教材相关内容,也可参考微课知识表(见附件1)。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学习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媒体设计与教学深度融合,能让学生高效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水平,教学反馈与评价设计能有效测评学习活动效果。 (2)微课视频应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真实反映教学情境;微课课件片头应显示课题、作者(仅限一人)和单位;视频格式为常见格式,建议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每课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20M,视频时长最多不超过10分钟。 (3)微课的应用说明详实,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2.任务及相关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本次微课评选活动,要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结合起来,要广泛发动学校的初中化学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2)本次活动单设中学需至少上报1节微课视频,其余 学校可积极自愿上报。请各校将制作的微课视频及微课设计与应用表于20XX年5月6日前报县教研室。 (3)本次活动设县一、二、三等奖,教研室将组织专门人员对收到的作品进行认真评审,评审结束后将推荐优秀作品到市参加评选。 附件:1.微课知识表(供参考) 2.微课设计与应用表 教育局 年月日 附件1 微课知识表 九年级上章节名称内容 绪言初中化学学习之旅化学学科方法指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 彩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如何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以及万一发生又如何来急救. 1.安全用电常识 违章用电常常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损坏仪器设备等严重事故。物理化学实验室使用电器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下表列出了50Hz交流电通过人体的反应情况。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防止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3)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4)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3)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4)在电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 2.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 (1)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

医学创新教育目的及形式探讨

医学创新教育目的及形式探讨作者:孙景芬张轶欧于淼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本研究对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上展开探讨,在理论上将促进和丰富医学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对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国外创新教育情况特点 世界各国在高教改革中,都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国外大学的创新教育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1.1设立创新中心或学校、开设培养创造能力和方法的课程,在专 业学习中贯彻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原则。美国、曰木、前苏联、欧洲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教育。他们或者是通过在大学开设创造思维训练课,或者是建立各种形式的创造发明学校来实施创新教育。通过改变只注重学历的旧的教育体制,鼓励大学实行改革方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⑴。 1.2改革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发展。在大学采用"独立学习法〃、“个性教学法“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教学法",则通过让学生置身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创造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掌握学习和发现的方法。 13突岀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日木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始终突出"重视个性"的原则,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科学实验和社会生产中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原苏联在校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人数一直占85% 左右。德国颁布了“大学生科研津贴制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则采用“合作教育: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事科研和发明活动。同时,一些国家都相应地调整了课程结构。总的趋势是加强基础,扩大知识面,开设综合课、实行学科交叉。 2国内部分高校创造学课与创新教育情况 国内目前已有许多高校开设了创造学选修课。部分高校的创造学课己R 益规范化、制度化。但在授课形式、学时、教材选用、任课教师.教研室建设等方面差异较大。有的学校对教师进行了创造教育培训,并成立大学生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之一(着火防范) 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有机实验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多数着火事故是由于加热或处理低沸点有机溶剂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常见有机液体的易燃性 二硫化碳,乙醚、石油醚、苯和丙酮等的闪点都比较低,即使存放在普通电冰箱内(冰室最低温—18℃,无电火花消除器),也能形成可以着火的气氛,故

这类液体不得贮于普通冰箱内。另外,低闪点液体的蒸气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即使与暖气散热器或热灯泡接触,其蒸气也会着火,应该特别小心。 一、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对待事故最积极的态度。为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 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当用明火加热易燃有机溶剂时,必须要有蒸气冷凝装置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置。 ②废溶剂严禁倒入污物缸,量少时可用水冲入下水道,量大时应倒入回收瓶内再集中处理。燃着的或阴燃的火柴梗不得乱丢,应放在表面皿中,实验结束后一并投入废物缸。 ③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④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⑤使用氧气钢瓶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入室内。在含氧量约25%的大气中,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要比在空气中低得多,且燃烧剧烈,不易扑灭。 二、消防灭火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 1、常用消防器材

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如纳)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a) 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火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b) 灭火毯通常用大块石棉布作为灭火毯,灭火时包盖住火焰即成。近年来已确证石棉有致癌性,故应改用玻璃纤维布。沙子和灭火毯经常用来扑灭局部小火,必须妥善安放在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使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c)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千种灭火器。其钢瓶内贮有CO2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2的喇叭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CO2喷出。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2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CO2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d) 泡沫灭火器由NaHCO3与Al2(SO4)3溶液作用产生Al(OH)3和CO2泡沫,灭火时泡沫把燃烧物质包住,与空气隔绝而灭火。因泡沫能导电,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着火。且灭火后的污染严重,使火场清理工作麻烦,故一般非大火时不用它。 过去常用的四氯化碳灭火器,因其毒性大,灭火时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光气,目前已被淘汰。

创新活动形式-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

第三十八期 (总第69期) 2012年8月28日 “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 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 实践活动简报(19) 六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创新活动形式,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 为认真贯彻市委和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组的要求,自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第二阶段开展以来,市志办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形式,深入开展以“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组织建设创新。市志办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活动工作载体,深化创先争优,切合实际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将党支部原只设置机关和协会两个党小组不适应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要求,创新发展到四个党小组,新设了离退休干部党小组、流动党党员党小组。在社会合作代理单位也根据需要设立了一个党小组并纳入党支部生活和学教活动全程,小组组织从而使离退休老党员、民间合作自立单位流动党员有了组织生活,游离党员有了“家”,有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有机提升了机关党组织的深度发展。 二、联合开展学教活动创新。市志办机关党支部主题教育与雨台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志办机关党支书、委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村和村广大农民党员一起开主题教育动员会,一起听阶段动员报告,一起上党课,一起互动问答,一起现身说法进行启发式学习教育。开拓了教育和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生动活泼。 三、学教活动参与对象创新。党支部组织单位(已经过市直党校正式培训的)六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同志一同参与主题教育学教活动。具体实行了“十个一样”:政治上与党员同样看待,学教活动与正式党员一视同仁一样对待,一样列入学教对象范围,一样参加各项活动,一样政治标准要求,一样查找问题差距,一样锻炼党性观念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观念,一样树立党性,一样增强勤政廉政意识,一样增强组织、纪律、作风意识,一样增强干好岗位工作为民服务思想。 四、主题教育与效能建设作风建设相结合创造性开展。

初三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

初三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 全国有假设干的化学实验室由于条件限制,通风不良、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年久失修,存在着很多的火灾隐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很有必要对全体学生加强防火安全的教育。 学生所做的化学实验,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选择安全性好、毒性低、不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化学实验。即使这样任课老师也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尤其在每次的实验前。 【一】消防安全知识教育⒈正确识别化学物品的性质,不轻易使用水来灭火。水能克火,水在灭火中应用范围最广,因为水具有很大的冷却能力,它能使着火点的温度降低,破坏继续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水不是万能的,有时处理不当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应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物品的理化性质,知彼知已,方能百战百胜。如碱金属、氢化钾、氢化钠、电石和锌粉等,当遇水后即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极易引起爆炸;汽油、乙醚、丙酮和苯等有机溶剂,这些物质比水轻,着火时假设用水灭火,它们会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火灾现场存放有浓强酸时,水遇浓酸放出大量的热,使得酸液飞溅,有喷伤人的危险;有毒化学物品,禁止使用泡沫没有灭火器灭火,锑粉、铍粉、

金属铊等不得用水灭;高压电气装置火灾时,在没有良好的接地,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不能用水扑救,这是因为一般的水都具有导电性能,电流可通过水流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精密化学仪器设备,也不易用水扑救。 ⒉正确认识火源的性质,选用适当的灭火器。我国目前通常使用以下一些灭火器:⑴、泡沫灭火器药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当两者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灭火器内形成巨大的压力,把机内的药剂连同水一起,化为泡沫喷射出去,由于带有二氧化碳的泡沫比油类轻,因此它象绒毯一样把着火的物体或油类盖得严严密密,既降低了温度,又隔绝了空气,以起到灭火的作用。 ⑵、二氧化碳灭火器成分是液态二氧化碳,当它从灭火器中喷出时,由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着火点温度,同时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以阻止氧气的进入。一般适用于扑灭电器设备,小范围油类及忌水化学物品的失火。 ⑶、四氯化碳灭火器成分是液态四氯化碳,它灭火主要是由于四氯化碳比空气重,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以阻止氧气的进入。但是由于在以下条件下四氯化碳会产生窒息性的剧毒气体──光气;另外它也不能用于扑灭活泼金属钾、钠的失火,因四氯化碳会强烈分解,甚至爆炸。目前已有了灭火效果更好的1211灭火剂,因此,这种灭火器已使用得较少。

实验室安全知识汇总

实验室安全知识 化学安全、防护、救护知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安全的工作的方针和处理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 2现今化学检测领域实验室存在的若干问题 3化学危险品的类别 4化学伤害进入人体的途径 5化学安全通常知识 着装穿戴、生活保建、存放、设施、操作、急救电话、刑法罪责 6化学安全专业常识 6.1易燃性液体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6.2腐蚀性物质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6.3爆炸性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6.4有毒性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6.5碱金属和钙磷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6.6水银(汞)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7玻璃器皿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8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9安全用电知识 10防火和扑火知识 11一般救护知识 附现场采样安全和防护知识 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 CNAL/AC01:2002第1.5:“不包含应符合的法规安全要求”即应有关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CNAL/AC06:2002《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化学检则领域的应用说明》第5.2.1“实验室内人员应接受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 化学检测领域中实验用的化学品大多数是有毒的,可燃易燃的,具有爆炸性及腐蚀性。

检测操作又常在高温高压或真空低温以及通电情况下进行,容易发生烫伤。因此,熟悉所使用化学品的性质遵循安全操作事项,穿戴必要的防护工具,是实验室每个员工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以便预防和避免化学检测危险,保护员工自身健康安全。 1安全工作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是第一安全责任者。处理安全事故的四不过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和全体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作出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罚不放过。 2现今存在的若干问题: 检测室装备设施、灭火器材、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剧毒物的存放、高压气体钢瓶的放置与防爆设施、防护工具、健康检查、知识培训。 3化学危险品的类别: 按照GB13690分为以下八个大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腐蚀品。 4化学伤害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5实验室的化学安全通常知识: 从事化学检测领域的人员,必须经过化学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工作。这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为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应采取的措施之一,也是员工自我安全保护应获得的受教育的权利。 5.1着装穿戴 5.1.1为防止皮肤吸收毒物;防止烧伤、烫伤、冻伤、进入实验室区域工作,必须穿好工作服。不得穿无神衫、短裤、裙子、拖鞋以及暴露脚背脚跟的鞋子、高跟鞋。 5.1.2长辫长发必须扎紧,置于工作服内或带工作帽。 5.1.3在处理强腐蚀性物质时,要穿防腐服或围裙,戴乳胶手套、防护明镜或面罩;处理有毒气体时应带防毒面具;在高易燃性物质场所,不可穿着会产生火花的化纤材料制成的服装,尤其不可在当场穿脱。 5.2生活保障 5.2.1具有下列症状者,应回避相应实验: a)对所使用的化学药品气味具有特殊敏感病; b)有颜色视觉障碍者,不能进行涉及到的

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摘要】创新是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固化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受挫,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以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手段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033 数学是传统的学科,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要接触数学方面的学习。越是古老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就显得越为必要和棘手,因为传统的东西在变革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阻力和挑战。数学学科不像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才发展没有几年,因此,其教学方式和手段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采取最科学的方式进行授课,但是数学学科不同。数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其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比较大,因此其教学手段的创新显得极为重要,同时也面临着改革巨大的挑战。那么,结合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数学教

师如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完善呢? 一、适当“放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部分知识内容属于基础性的知识,因此其难度不是特别大,因此,针对这部分难度不大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分配,将其讲解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传授,采取学生讲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前文提到,这部分的内容在难度上对学生的挑战不大,可是,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对某些学生而言也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因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毫无疑问,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对自己认为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或是询问同学进行充分的准备,又因为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清晰的明白其他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疑问,因此,学生的备课内容和教师的备课内容肯定存在很大的不同,那么,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从学生讲解的内容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为以后授课奠定基础。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将简单的知识点的讲解任务分配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转变角色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教师授课准备的良苦用心,同时激励学生不断加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

初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个性特长、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突出化学实验的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下的化学教学应该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和核心、以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主动探索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教学,基于这种认识,我感到在新中考模式下,教师应该更加突出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包括学习习惯、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当前,部分教师的实验教学观点仍处于应试教育的较低层次,学生也沉溺于“题海”之中,他们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所以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验,重记忆能力。事实上,这种做法既不利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必然在新的中考模式下碰壁。所以,如何在新的中考模式下加强和完善化学实验教学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一、强化常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科学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1.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因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还不足,实验观察能力不够强,因此,我们一方面通过演示实验,教给他们观察的目的、重点和方法,引导他们通过看、闻、触等感觉器官来获得实验信息;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感知的直观感性材料,对遗漏的或表达不清楚的实验现象,通过再实验、再复述,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从而逐渐形成自觉观察实验的良好习惯。例如,演示“镁带的燃烧”实验时,先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是理解化学变化的要领和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启发他们观察的重点是镁带燃烧前后物质的色态变化,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指导,则大部分学生会主次不分或观察不全面、不细致,只看到“耀眼的白光”,而忽略“随着燃烧向上升起的一缕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和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2.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尽可能创造条件将验证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探索性实验,也可以增加一些辅助实验,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怎样将感知的直观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结论也有利于启发学生对化学要领的形成和化学知识的理解由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避免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只能机械地记忆,或简单地重复。例如,在讲CO2的化学性质时,可运用以下3个实验进行对比:①在醋酸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②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溶液也变红色;③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通入CO2,石蕊不变色。那么②中变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讨论非常热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写出反方程式:CO2+H2O==H2CO3。再如,为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要领理解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教材中设计了“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两个实验进行探讨,再由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分析,使学生心领神会。3.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动手能力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实验是一件既新鲜,又好奇的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从一开始就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基本实验操作、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等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向学生介绍初中化学常用的9种仪器以及比较常用的种12仪器。第二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操作训练时(主要有:①取用药品,②称量物质,③加热物质质量,④过滤,⑤蒸发,⑥洗涤仪器,⑦连接仪器,⑧检查装置气密性)。通过讲解、示范,带领学生独立练习,并及时检查和纠正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比一比谁的操作更熟练,更规范,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三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和观看电视录像,指出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坚持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注意事项,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原理,并充分体现演示实验的示范性和典型性,以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切不可让学生凭一时兴趣把做实验当作“玩把戏”。二、开展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发展学生个特长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同学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表现突出,我就召集这部分同学,拟建课外实验兴趣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共同制订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实验内容、实验报告、中心汇报人),采取两种主要活动形式:第二课堂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第二课堂实验内容丰富,除了教材中安排的12个选做实验外,我们还结合课本有关知识增加了些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实验或实验的改进、小制作、小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