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裕钊年谱

张裕钊年谱

张裕钊年谱
张裕钊年谱

公元1823年清宣宗道光三年癸未一岁

夏历十一月初四日酉时,张裕钊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县符石乡龙塘村(今属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字方侯,亦字廉卿,号圃孙,亦号濂亭。

父善准,字树程,号平泉,亦号愚公,岁贡生。时年二十七岁。

母金氏,马一里县庠生金山民之次女。时年三十岁。

兄裕锴,字炼侯,号铁岩,亦字经孙。时年三岁。

公元1824年道光四年甲申二岁

八月,祖父以诰卒,享年六十三岁,著有<史学提要),未刊。

公元1825年道光五年乙酉三岁

天资瑰异,颖悟倍常童,深得祖母余氏钟爱。

公元1826年道光六年丙戌四岁

十二月,大冶道光丁酉(道光十七年)科举人黄宣(仲卿)之长女出生,后配裕钊。

公元1827年道光七年丁亥五岁

公元1828年道光八年戊子六岁

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己丑七岁

与兄裕锴入塾就读,师事杨慰农(本县东沟月山杨村人),始读《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论语》、《大学》等。始知作诗应对。

公元1830年道光十年庚寅八岁

杨慰农先生给授“三孟”(上孟、中孟、下孟),“五经”。日课之余,父常将顾亭林《日知录》对他进行讲解,使他朗诵。

公元1831年道光十一年辛卯九岁

继续师事杨慰农。

公元1832年道光十二年壬辰十岁

仍从杨慰农先生就读。

公元1833年道光十三年癸已十一岁

继续在月山杨村读书。

八月,长江流域大水灾,武昌受灾严重,凡地势较低的湖田颗粒无收。

公元1834年道光十四年甲午十二岁

同邑增生朱依柳先生应张善准的聘请,设馆于张家.专教裕锴、裕钊。朱先生给授制举业,裕钊不乐,独以家藏曾巩《南丰集》,时时读之。经先生循循善诱,喜读先贤文章。

是年,湖南湘乡人曾国藩(181—1872)考中举人。时年二十三岁。

公元1835年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三岁

继续在家馆就读。外出玩耍,经常同人作诗应对。

公元1836年道光十六年丙申十四岁

朱依柳先生根据善准的要求,对裕钊教以八股制艺,兼学诗文。

公元1837年道光十七年丁酉十五岁

通过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南丰集》后,掌握了曾巩为文的奧秘。

遵义黎庶昌(莼斋)生。

八月,直隶南皮(今属河北)张之洞生。

公元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十六岁

与同邑挚友范子碱(读jian)、范鹤生兄弟参加武昌县试,同中秀才。

四月十二日,江苏无锡薛福成生。

四月,曾国藩中进士,朝考后授翰林院庶吉士。

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十七岁

赴省城应乡试未被录取。乡试官方伏渥“以裕钊及范鹤生(同邑人)、李爽阶(嘉鱼人)三人齿最稚,令仆者置一桌床大堂中.令三人环坐,以示优待。三人相视而笑”。

四月十五日丑时,湖北宜都杨守敬生。

九月二十八日,中英穿鼻(在海防重地虎门)海战发生,掀开了鸦片战争之序幕。

公元l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十八岁

居乡攻读。

九月,安徽桐城吴汝纶(挚甫)生。

公元1841年道光廿一年辛丑十九岁

居乡攻读。

公元1842年道光廿二年壬寅二十岁

居乡攻读。

八月,清政府和英帝国主义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从此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公元1843年道光廿三年癸卯廿一岁

居乡攻读。

江苏海门查燕绪(冀甫)生。

公元1844年道光廿四年甲辰廿二岁

娶大冶黄宣(仲卿)之长女,年方十九。婚后育男二女三。

公元1845年道光廿五年乙巳廿三岁

居乡攻读。

公元1846年道光廿六年丙午廿四岁

参加湖北乡试,中举人。主考官谷城令安锡龄(山东人.进士)为其荐卷评赏。此次同榜中举的有同邑范碱、范鹤生兄弟和随州的黄蒙九,均为裕钊挚友。

近年,湖北渐不平静。去年有江陵、咸宁罢商;捻军从河南入境;西洋人李若瑟、罗元勒、纳巴罗等乔装打扮,窜入湖北传教,被拘送广东。社会动荡.人民贫困,失学失业,充斥社会。

公元1847年道光廿七年丁未廿五岁

在家攻读。

公元1848年道光廿八年戊申廿六岁

在家攻读。

武昌、江夏、嘉鱼等地大水为灾,梁子湖、樊水流域淹地尤广。

公元1849年道光廿九年己酉廿七岁

二月,祖母余氏卒,年八十八。

秋,由鄂赴京寓京湖广会馆,准备明年应礼部考试。

长江中下游沿线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省汛情严重,武昌堤段因要农民出钱加修,堤款不济,重遭水患。

公元1850年道光三十年庚戌廿八岁

考取国子监学正,官授内阁中书,从七品。主试官为侍郎曾国藩,奇裕钊所为文,似曾子固(巩)文法。既录选召见谓曰:“子固读《南丰集》耶?”裕钊窃自喜。

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辛亥廿九岁

居京供职。相与往来密切的有柯茂芝、金伯华(均武昌人)、钱畹香、吴又枢(均黄冈人)、熊五伟(罗田人),张星阶、兰阶兄弟(江夏人)。尤其是与范碱、范鹤生过从甚密,大家常常集会,饮酒赋诗,直抒胸臆。

是年,一月十一,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旋称天王。

公元1852年咸丰二年壬子三十岁

上半年居京任职,眼看朝政腐败,国家衰危.不愿与时俯仰,遂绝意仕途,于八月二十一日,与同邑金伯华等离职南归,直至其家。

冬.受湖北省按察使江忠源的聘请,主讲武昌勺庭书院。

父善准在江夏田姓家坐馆教学。

二月二十五日,泰兴朱铭盘(曼君)生。

十二月,太平军攻省城武昌。自此以后,在全省五进五出,其中在省城领驻三次。

公元1853年咸丰三年癸丑三十一岁

春,勺庭书院开学不久,由于太平军与清兵在省城交战,书院被毁,张裕钊在鄂境内佐助江忠源。七、八月间太平军攻克汉阳江夏,整个社会动荡不宁,张裕钊便回家闲住。

五月二十五日,通州张季直(謇)生。

公元1854年咸丰四年甲寅三十二岁

八月,曾国藩部攻下武昌等地(太平军走鄂东),居住武昌衙署,闻张裕钊尚在家乡,即召入戎幕参办文案。

十月初六日寅时,长子后沆生。

通州范当世(肯堂)生。

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乙卯三十三岁

寓鄂省垣。

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丙辰三十四岁

在曾国藩幕。

二月,后为裕钊侧室的祁氏生。

公元1857年咸丰七年丁巳三十五岁

七月,随曾国藩驻浠水县巴河。

十月,在曾国藩幕府会见旧友王家璧、柯茂枝、樊一峰等。

公元1858年咸丰八年戊午三十六岁

时曾国藩在青山舟中驻节,依水为营。

张裕钊在曾国藩舟中始晤安徽罗少村(后任都转)。

三至六月,陈玉成部攻占英、罗、麻、黄(黄安,今为红安)诸县,与湘军鲍超混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入高潮,五月二十日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六月,清政府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二月初五日,广东南海康有为生。

公元1859年咸丰九年乙未三十七岁

二月,应湖北巡抚胡林翼之聘,赴鄂省城与汪士铎(梅村)、胡兆春、莫友芝等,辑《读史兵略》。开始时间为二月初一,完成时间为明年十二月十二。

九月,在省城武昌谒见曾国藩,乞为祖父以诰撰写《武昌张府君墓表》。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庚申三十八岁

曾国藩五十寿诞,时在江宁,张裕钊作邮觞词以祝。

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辛酉三十九岁

居鄂。

十一月,往安庆谒见曾国藩,并入幕府,曾令张裕钊专治文事。

八月二十六日,湖北巡抚胡林翼(1812—1861)卒于武昌。

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四十岁

居曾国藩幕。

岳父黄仲卿卒于家,年五十有五。道光丁酉(公元1837年)举于乡,已而有疾,久之遂丧明。

公元1863年同治二年癸亥四十一岁

春,海宁查燕绪、蒋佐尧来谒,执弟子礼。

十月,父病,离曾幕归家服侍。

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四十二岁

居家。

正月,门人查燕绪别归海宁,为作赠序。

四月,天王洪秀全自杀,五月,子天贵福嗣位。

八月,兄子慕梁殇,时年十三,聪颖素为家人所喜爱。为作葬志(见《濂亭文集》六卷)。九月,次子后浍生。

十二月,父善准卒,年六十九。生平著有《史学提要续编》六卷,未刊。公元1865年同治四年乙丑四十三岁

居家。

二月.母金氏卒.年七十三。

无锡薛福成于六月二十八日,得知曾国藩北上剿捻途中正张榜招贤,在长兄薛福辰的陪同下,在宝应运河码头曾国藩座船上谒见曾,递上万言《上曾侯相书》,就当时社会问题提出建策,曾国藩“阅毕,嘉赏不已”,立即将其留下当幕宾。薛福成由此以“门下晚生”的身份师事曾国藩。

公元1866年同治四年乙丑四十四岁

是年游郢,就聘编修钟祥县志。

九月,代某学使撰《安陆府试院增修号舍记》。

公元1867年同治六年丁卯四十五岁

钟祥县志拟付梓,为作《钟祥县志后序》。

是年撰《赠道衔湖北升用知府荆门直隶州李刚介殉难记》,并书丹上石。

十月,日本国宫岛大八(詠士)生。

公元1868年同治七年戊辰四十六岁

七月,抵金陵,撰《湘乡相国曾公五十有八寿序》、《跋明三原焦

公家书》。

秋,晤怀宁邓守之(邓石如子)于金陵,为作《题完白山人石交图》。应赵惠甫之请,作《题昆陵赵氏耕读传家图》。

十月,结识吴汝纶(时吴年二十九)、莫友芝。在此之前,会到方存之(宗诚),作《赠方存之》诗。

十一月,与莫友芝相偕送曾国藩赴直隶于邗上,作《送湘乡相国曾公之任直隶总督序》。返过维扬,经丹徒、吴门,游览灵岩、天平山,舟行累月,别莫友芝,赴杭州。

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己巳四十七岁

春,由杭州抵苏州,门人查燕绪往谒。旋复武昌,适李鸿章将

督师陕西,吴清卿从行,即撰《赠吴清卿庶常序》。

是年,在武昌馆鄂城书局供职。

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庚午四十八岁

六月五日,夫人黄氏卒于乡居。死后二日,裕钊及长子后沆始由省垣赶回,深为悲痛。后数年作墓志铭曰:“昔君未没,我戏谓君:我后汝死,必善为文。以不死汝,勉汝为贤。孰谓今日,乃践斯言,嗟我与汝已矣。……永万古而隔离,文纵不磨,又安用之?”时有子二,名后沆、后浍,女三,孙二,名孝沐、孝栘,刻载墓石。

另据家谱载,裕钊侧室祁氏,葬于陕西。并云裕钊二男五女,其中黄夫人生有三女,后二女,为祁氏所生。

公元1871年同治十年辛未四十九岁

曾国藩复任两江总督,由直隶调宁。

重应曾召,到金陵主讲凤池书院,并亲手植枇杷一株于庭院中。

九月,莫友芝卒,时年六十一岁。

十二月,代曾国藩撰《重修金山江天寺记》,并书丹刻石。该寺经修两年有余,耗白金三万有奇,皆记入记中。

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壬申五十岁

客江宁。

三月,曾国藩卒,作《祭曾文正公文》,共四百八十余言。文云:“矧我小子,靡所比拟。薄陋滞拙,世之所弃。辱荷公知.区区文字。譬海纳川,我乃涓浍。暇日请谒,公屡色喜。评榷古今,往往移昝。矜我诲我,我礲我砥。翼我焘

我,畀我无已。我夙别公,昔冬之季。孰云几日.遂隔万世。天下之痛,一身之私。哀诔无端,涕陨如糜”。

薛福成因剿平西捻而叙功,为直隶知州的五品官员,在曾幕协助曾纪泽料理完曾国藩丧事后,来到苏州书局供职。

秋,作《莫子偲墓志铭》。志中特录子思平生著述诸名目,其已成书刻刊者为《黔诗纪略》三十三卷,《遵义府志》四十八卷,《声韵考略》四卷,《过庭碎录》十二卷,《邵亭诗钞》六卷,《樗茧谱注》二卷,《唐本说文木部笺异》一卷,计凡七种;编订未竟之书尚有诗八卷。

公元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五十一岁

客江宁。

夏秋之交患了一场病,有《病起》诗纪之。

岁暮,作《诰授中宪大夫即选道江苏候补知府黄君墓志铭》。时黄蒙九馆于张家,课授诸子,十二月初九病死于馆舍,并为殡殓。黄为随州人,与裕钊为当年中试同年生。

是年,应吴挚甫之请,撰《吴徵君墓志铭》。

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五十二岁

客江宁。

撰《书方存之家训卷后》。

八月,师山书院山长孙子福(寿祺)偕张季直(謇)至凤池书院拜谒,叩问古文法。

与黎莼斋书,述文章为至难至得之事.而归于资质才气与致力学识.其传或不传,其久远与短暂,若显若晦.则有天数,初不必设心措意。知乎圣人之道,以达乎天地万物之原。

朱铭盘二十三岁。冬,两淮盐运使定远方子箴聘铭盘为记室,铭盘去扬州,师事方公。方读铭盘之文,以为高古奇逸,离尘绝俗,近今人士,得未曾有。

是年,张謇年甫二十四岁.入吴长庆军幕,参预军事机密,办理军中重要函牍。吴长庆为张筑茅屋三楹,作为读书治事之所,并命其次子张保初从謇受业,宾主相得。

十二月,穆宗死,慈禧太后立醇亲王子载湉,是为德宗景皇帝,仍由慈安、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改明年元为光绪。

公元1875年光绪元年乙亥五十三岁

客江宁。

夏,应吴汝纶函请.撰《吴母马太淑人拊葬志》。吴挚甫自武昌来书,介绍邑生马通伯(其昶)从游门下,裕钊有诗次韵酬答。

十月,自凤池书院返鄂。其间如《游北山》、《庭前桃花始开》、《春日郊行》、《晓发》、《玄武湖寺中曾文正画像》,均属是年之作。《答李佛生书》、《与张照堂大令书》、《吴母马太淑人拊葬志》书丹,皆作于金陵。

同年秋,薛福成应直隶李鸿章之邀,在保定人参北洋戎幕,成为李鸿章的主要文案。

是年,方子箴为朱铭盘序《桂之华轩文稿》,谓朱“甫逾弱冠,心匠既巧,腹笥又便,由此进而愈上,乌能限其所至”。又序《桂之华轩诗草》,谓朱“五言善学太白,七律亦有奇气,五七古歌行则与昌谷少陵为近,年少才雄,家贫嗜古,自来扬州,角逐坛坫,足张吾

军”。

从辛弃疾_瑞鹧鸪_看暮年辛弃疾的矛盾心态

第20卷 第1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0 No.12 2011年1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Dec. 2011 39 文章编号:1008-8717(2011)12-0039-02 从辛弃疾《瑞鹧鸪》看暮年辛弃疾的矛盾心态 张 弛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 要:辛弃疾晚年所写的五首《瑞鹧鸪》表达了辛弃疾的归隐思想,但却不是那种老庄思想下淡隐山林,谈歌笑傲的逍遥游式的隐逸,而是出于一种无奈的政治条件下的被迫选择。这五首《瑞鹧鸪》及其前后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与辛弃疾当时行状矛盾的一面,这是辛弃疾爱国热情和当时暗弱社会现实已经腐败政治环境相互碰撞下产生的必然结果,是辛弃疾的苍暮英雄报国无门、空度一生仅传词名的悲叹。 关键词:辛弃疾;《瑞鹧鸪》;矛盾心态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暮年不赋长短句,和得渊明数首诗。君自不归归甚易,今尤未足足何时。 偷闲定向山中老,此意须教鹤辈知。闻道只今秋水上,故人曾榜北山移。 辛弃疾 瑞鹧鸪 其一 [1]P570 上文中引的这首词是辛弃疾嘉泰四年(公元一二〇四年)的秋天京口欲归未得时而作,同一词牌连作三首,此为第一首。词中以“和得渊明数首诗”还是化用崔塗的“自是不归归便得”、苏轼的“君子归去归何难”之诗句,以及南齐周彦伦的典故,以此来表达自己归乡隐居之意。其词淡括清幽,意境飘然,颇有几分了却凡尘看破俗世之意。从创作时间来说,此词创作时辛弃疾已年值六十五岁(距其去世还有三年),作为晚景之词去官而思归隐也是常理之中。 然而结合辛弃疾年谱的记述,这些词和辛弃疾此时的行状却又有一个明显的矛盾之处。据《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中所记载:“嘉泰四年春正月,韩侂胄定议伐金。……”辛弃疾在此年被大用,数次被召见,且进爵赐金放外任。在《辛弃疾年谱》中有述:“是月,召见,言盐法……加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奉朝请。……差知镇江府,赐金带。” [2]P253-254 此时的南宋朝廷是以韩侂 胄为主的主战派占居上风,高宗皇帝的《亲征诏草》也被重新拿出以示北伐之决心。根据《辛弃疾年谱》中的记载:此数年内辛弃疾“屡次遣谍至今,侦查其兵骑之数,屯戍之地,将帅之姓名,帑廪之位置等。并欲于沿边招募土丁以应敌。……” [2]P255 从此处看出辛弃疾在这 段时期仍是关心国事、积极北伐,并未以年事已高而有思归之念。且辛弃疾所知任之镇江府是南宋与金朝的淮南东路相界之处。就其地理位置而言,镇江府在建康之东并与之相为犄对,是北防之重镇。作为一个一生都在谋求北伐中原的军事人才,辛弃疾当然知道镇江府之重要性,这是一个可以供其施展抱负的职位。这个职位理所当然被辛弃疾相当看重,所以从其到任则“造红纳万领,拟招万人以备用”。从这段史料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跃跃欲试积极准备北伐的老将军,并未有其在《瑞鹧鸪》词中的去官思归情感。 那么此处产生了一个疑问——即,在一般情况下,作者的作品是对其生活以及思想的提炼和展现,应该与生活轨迹一一相应对。而辛弃疾的词如何出现了这种其人的行为处事与其文所表现的思想相差甚大的现象,又如何理解辛弃疾这种貌似文行分离的现象? 笔者认为辛弃疾的这种矛盾有很大可能是有以下三点原因交织而成: 其一,辛弃疾一生郁郁不得志的郁愤之情的爆发; 其二,白发之时尤有报国立业之可能的欣喜之情; 其三,由对南宋朝廷一贯暗弱腐败行为的不信任而产生的怀疑。 这在很多辛弃疾的赠答、酬唱、应和的作品中可以得到体现。下面笔者将一一论述这三点原因。 一 晚年时期辛弃疾的心里是郁愤的。这种情感甚为强烈甚至可以直刺南宋朝廷。在嘉泰四年韩侂胄北伐时, 收稿日期:2011-08-27 作者简介:张弛(1986—),男,山东青岛人,西藏民族学院古代文学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唐宋 文学。

作者简介

第一单元情感呵护: 《散步》作者莫怀戚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中篇小说《陪都旧事》、中篇小说《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2008年又成就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白沙码头》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我国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出过很多儿童读物。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年电影协会理事、中国影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蝉为谁鸣》、《极限幻觉》等,已出版五卷本《张之路文集》,“非常感动”“非常神秘”、“非常可笑”三个系列,其中《羚羊木雕》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创作并拍摄完成的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暗号》、《足球大侠》、《扬起你的笑脸》、《疯狂的兔子》、《妈妈没有走远》、《危险智能》、《我要做好孩子》、《乌龟也上网》等。电视连续剧《第三军团》、《妈妈》、《好玩佳佳龟》、《有老鼠牌铅笔吗》等。曾多次获电影华表奖、多次获电影童牛奖、三次获夏衍电影文学奖、电视剧飞天奖、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等多项奖励。著有电影理论专著《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作者泰戈尔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

辛弃疾简介年谱

辛弃疾简介年谱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仛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生平大事记】 (华中科技大学徐汉明编) 一一四○年(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一岁 五月十一日(公历五月二十八日)辛弃疾生于山东历城四风闸。 [父辛文郁早年逝世,由祖父辛赞抚养。祖父在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做金国的县令,当辛弃疾到了读书年龄时也跟到谯县。亳州有个叫刘瞻的人,长于作田园诗,当地负有时名,辛弃疾拜他为师,与党怀英同学。] 一一五四年(宋绍兴二十四年)十五岁 由济南府保荐到燕京参加进士考试,考试虽然失败,但给了他一个观察敌情的机会。 一一五七年(宋绍兴二十七年)十八岁 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借机更加了解了敌情。 一一六○年(宋绍兴三十年)二十一岁 祖父辛赞逝世至晚当在本年。 一一六一年(宋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二岁 在济南南部山区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举行起义,后投归耿京起义军,委任为掌书记。一一六二年(宋绍兴三十二年)二十三岁 正月,耿京派贾瑞、辛弃疾等人奉表南归,十八日到达建康(今南京市),当天被皇帝赵构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

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德行第一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

辛弃疾年谱

辛弃疾年谱 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金熙宗(完颜亶)天眷三年(1140)五月十一日(公历与5月18日)卯时,稼轩生于山东历城之四风闸。 宋绍兴十七年、金皇统七年(1147)稼轩八岁。 稼轩之从学刘嵒老(瞻)当在此年前后。 宋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1149)稼轩十岁。 (“稼轩师于蔡伯坚之说,首见《宋史》本传,辛启泰著其事于十岁,未知有无依据。”据邓广铭先生考证,稼轩无从蔡氏受学之事,考证详见邓广铭著《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 本年十二月上旬,金平章政事完颜亮与驸马唐括辨等同谋杀害金熙宗,完颜亮即皇帝位,并改皇统九年为天德元年宋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1153)稼轩十四岁。 领乡举当在本年。(辛启泰《谱》本年记事云:“先生年十四领乡荐。按先生《进美芹十论札子》云‘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盖由此也。”邓按:辛《谱》所云亦未知何据。《济南府志》及《历城县志》中均不载此事。既无可参稽,姑仍旧文著其事于本年。) 宋绍兴二十四年、金贞元二年(1154)稼轩十五岁。 本年当有燕山之行。 宋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1157)稼轩十八岁。

本年当又有燕山之行。 宋绍兴二十八年、金正隆三年(1158)稼轩十九岁。 稼轩祖父辛赞之知开封府,当为由绍兴二十五年至本年内事。 宋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1160)稼轩二十一岁。 稼轩祖父辛赞之卒,至晚在本年。 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世宗(雍)大定元年(1161)稼轩二十二岁。 金主亮大举南犯,稼轩聚众二千,与耿京共图恢复。 十月,金蔡州新息县令范邦彦以其县归宋。(邓按:稼轩与范氏先后南归,忠义相知,后遂婿与范氏。其后邦彦之子如山与稼轩深相投契,至如山之子炎又为稼轩之婿。三世姻缘,均系于范氏南归一事,故特著其事于此。) 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稼轩二十三岁。 正月,稼轩奉耿京命,奉表南归。十八日至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 闰二月,耿京为张安国等所杀,稼轩缚张安国献俘行在,改差江阴签判。 五月,皇太子昚受禅即皇帝位,是为孝宗。 稼轩以分兵攻金人之策干张浚,不被采纳,其事当在本年抵建康不久之时。 稼轩之定居京口及其与范邦彦(子美)之女、范如山(南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著名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神鬼怪异之事。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又叫《世说新书》,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刘义庆以前的志人(轶事)小说有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亦经后人删改,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於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唐宋文学硕士生推荐书目

唐宋文学硕士生推荐书目 (一)阅读书目 1、《王子安集注》,(清)蒋清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或《王勃诗解》,聂文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陈子昂诗注》,彭庆生,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或《陈子昂集》,中华书局 1960年徐鹏点校本。 3、《王维集校注》,陈铁民,中华书局1997年版;或《王右丞集笺注》,(清)赵殿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版;参看《王维诗选》,陈贻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本。 4、《孟浩然集校注》,徐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或《孟浩然诗集笺注》,佟培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参看《孟浩然诗选》,陈贻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5、《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新版;或《岑嘉州诗笺注》,廖立,中华书局2004年;或《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巴蜀书社1995年版 6、《高适集校注》,孙钦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或《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中华书局1981年版。 7、《李白集校注》,瞿蜕园、朱金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或《李太白全集》,(清)王琦辑注,中华书局1977年版;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安旗主编,巴蜀书社2000年新版;参看《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李白选集》,郁贤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或《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参阅林庚《诗人李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新版;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新版;周勋初《李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杜诗镜铨》,(清)杨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再版;或《钱注杜诗》,(清)钱谦益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参看《杜诗详注》,(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或《杜甫诗选注》,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参阅冯至《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新版;或朱东润《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或莫砺锋《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或陈贻焮《杜甫评传》,上海

八年级语文下册作家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作家简介 1、《藤野先生》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三弦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课文:《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2、《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3、《师恩难忘》王梓坤 4、《有月亮的晚上》王连明 5、《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全集》宋濂,字景濂, ,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6、《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古代小说集,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7、《将进酒》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最著名的大诗人,世称“诗仙”,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8、《制台见洋人》节选自《官场现形记》。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9、《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 10、选自《》作者,作家。 13、《我的信念》选自《》作者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国物理家、化学家,与其丈夫共获得诺贝尔奖并获诺贝尔奖 14、《有的人》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 15、《谈骨气》作者吴晗,历史学家。 16、《小石潭记》选自《柳宗元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他擅长写山水游记,因为他是河东人,所以人称“柳河东”,又因为他终于柳洲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柳洲”,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属“唐宋八大家”。 17、《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文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文正公”。

两宋词史参考书

总参考书目 ——古人编选唐宋词总集 1. 《花间集校》,李一氓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2. 《花间集评注》,李冰若评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3. 《花间集》、《尊前集》,陈红彦等校,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4. 《乐府雅词》,〔宋〕曾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5. 《花庵词选》,〔宋〕黄升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6. 《绝妙好词》,〔宋〕周密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7. 《天机馀锦》,题程敏政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8. 《古今词统》,〔明〕卓人月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9. 《精选古今诗余醉》,〔明〕潘游龙,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10. 《精选名儒草堂诗余》,〔元〕佚名,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11. 《唐宋人选唐宋词》(十一种),唐圭璋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2. 《阳春白雪》,〔宋〕赵闻礼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3. 《词综》,〔清〕朱彝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4. 《茗柯词选》,〔清〕张惠言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15. 《历代诗余》,〔清〕沈辰垣、王奕清等辑,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 16. 《蓼园词选》(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清〕黄苏辑,齐鲁书社1988年 17. 《词辨》(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清〕周济辑,齐鲁书社1988年 18. 《宋四家词选》(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清〕周济辑,齐鲁书社1988年 19. 《宋词三百首笺注》,朱祖谋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0. 《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现当代人编唐宋词全集 1. 《唐五代词》,林大椿辑,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 2. 《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 《全唐五代词》,曾昭岷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 4. 《敦煌曲子词集》,王重民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年 5. 《敦煌曲校录》,任二北编校,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 6. 《敦煌歌辞总编》,任半塘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 《全宋词》,唐圭璋编,王仲闻校补,中华书局1965年 8. 《全宋词补辑》,孔凡礼编,中华书局1981年 ——现当代人编唐宋词选集 1.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俞陛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 《唐五代两宋词简释》,刘永济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5. 《宋词举》,陈匪石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6. 《宋词选》,胡云翼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世说新语简介

一、刘义庆的生平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曾其谥号为康王。 二、《世说新语》写作背景 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通过一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长期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196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操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同时尚有刘氏的蜀和孙氏的吴,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265年,魏权臣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晋朝的文化也有一定发展,当时由于战乱纷纷,很多学士选择归隐,不问世事,典型的代表人

每课作者简介及中心思想

《春》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石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中心思想:本文脉络分明,分为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作者抓住春的特点,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展现了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赞美春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中心思想: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山水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赞美之情。 《雨的四季》 作者简介:刘湛秋,当代诗人,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等。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中心思想:本文按照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的时序依次展现出雨在四季中不同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观沧海》 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中心思想:这首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丽景象,实现了大海的状貌和声势。虚写了日月和星汉,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有《李太白集》传世。 中心思想: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好友王昌龄的,诗人想把“愁心”托付给明月,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同情。 《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中心思想: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前三联描写了青山、绿水,岸阔、帆悬、海日、江春等景物,尾联由景生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愁绪。

辛弃疾年谱

辛弃疾年谱 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二岁 《宋史》稼轩本传: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 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 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 ..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二十三岁 《宋史》稼轩本传: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宋史》稼轩本传:会张安国、卲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朱子语类》《论兵》:“辛弃疾颇谙.晓兵事。云:……某向见张魏公,说以分兵杀虏之势,只缘虏人调发极难。元颜要犯江南,整整两年,方调发到聚。彼中虽是号令简,无此间许多周遮,但彼中人才逼迫太急,亦易变,所以要调发甚难。只有沿淮有许多捍御之兵。为吾之计,莫若分几军趋关陕,他必拥兵于关陕;又分几军向西京,他必拥兵于淮北。其他去处必空弱。又使海道兵捣海上。吾密拣精锐几万在此,度其势既分,于是乘其稍弱处,一直收山东,虏人收尾相应不及,再调发来添助,彼卒未聚而吾已据山东。才据山东,中原及燕京自不消得

大段用力,盖精锐萃于山东而虏势已截成两段去。又先下明诏,使山东豪杰自为响应。是时魏公答以”某只受一方之命,此事恐不能主之。”(按:稼轩此一建议,与其《美芹十论》中《详战》篇之内容颇有相同之处,知其为久蓄胸中之韬略,而朱熹于转述时能如此详尽,亦足证其印象之深。”) 乾道元年稼轩二十六岁广德军通判任 奏进《美芹十论》 乾道六年稼轩三十一岁 论奏《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及《议练民兵守淮》两疏。 作《九议》(全以备战为前提,而反言战之不可轻发。上《九议》时和局久定,而战论方张。议中颇注重理财,迁司农主簿,殆有向用之意。) 乾道八年稼轩三十三岁春,出知滁州 《宋史》稼轩本传:出知.滁州,州罹.兵烬,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淳熙六年稼轩四十岁湖北转运副使任 《宋史》稼轩本传: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全、赖文政、陈子明、李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政而州不敢问;县以并缘苛敛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县不敢问。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夜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

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阿荣旗第一中学2019-2020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5,选修1-1,选修1-2,选修4-4 第I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商周之际,人们普遍认为,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是身负天命不可替代的。纣王自恃“天命在身”而肆意为虐。自从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试图转变这种固有的政治意识,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制造“天命在德”的政治舆论。这一变化旨在 A.强化君主专制B.塑造政治认同C.否定“君权神授”D.宣扬道德教化 2.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上)卷一“秦始皇”》中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郡县制开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B.秦朝首创郡县制,影响深远 C.郡县制不利于长治久安 D.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4.西汉中期以后,为了加强对手工业、工矿业的管理,防止私造钱币,中央政府设立了工官9处.铁官46处,实行专营统管矿产和铸币权。政府还建立和完善了工商贸易立法。以上举措 A.意在规范社会经济的秩序B.全面落实工商官营体制 C.是新儒学日益成熟的体现D.照搬了工商食官的传统 5.唐监察机关御史台与刑部(司法行政机构)、大理寺(最高审判机构),合称三司。每遇重大案件,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三司推事”。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中央集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有利于司法公正D.降低了行政效能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生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祖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后迁居丹徒之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刘义庆本来是刘道怜的次子,刘道怜是宋武帝刘裕的中弟,封长沙王。可是因为刘裕的幼弟刘道规没有儿子,便把刘义庆过继为嗣子。 这刘道规少年时便有大志,才能也在众宗室之上,深为刘裕喜爱。东晋后期刘裕征讨桓玄时,就是在刘道规的配合下,击败了桓玄。刘道规因此被封为振武将军、义昌太守。后来一直历任要职,不幸于义熙八年(412)病逝。刘裕建立南朝宋后,赠刘道规为大司马,追封临川王。本来宋文帝刘义隆小时候是由刘道规养大的,刘裕已经打算让刘义隆继承刘道规,可是大家都觉得按照礼教的规定,一个人不能同时继承两份家业。于是刘道规便把刘义隆还给刘裕,而将刘义庆定为继承人。 刘义庆幼年时候就受到宋武帝刘裕的赏识,他常常拍着刘义庆的小脑瓜喜爱地说:“这是我们家的丰城宝剑啊(传说江西丰城地下藏有龙泉、太阿宝剑,后世常以“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见《晋书·张

华传》)!”十三岁的时候,刘义庆就袭封为南郡公,除给事,按谦让的规矩没有上任。义熙十二年(416),刘义庆十四岁的时候,便跟随长辈讨伐长安,还拜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没上任,改为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复督淮北诸军事,等等。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十八岁时,袭封临川王,徵为侍中。元嘉元年(424),二十二岁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常侍并如故。 当时有一个名叫黄初的老百姓,他的妻子赵氏失手将自己的儿媳妇杀死。这本来是死罪,遇到赦免没有处死,但却要押送到很远的地方,以防她的孙子为母亲复仇。对此,刘义庆上书说:“按照《周礼》的规定,像父母受到外人杀害这样的深仇大恨,一定要避仇海外。即使是在热闹繁华的市场相遇,也要刀兵相见。这是因为杀父杀母之仇,为莫大之仇,非报不可。可是家族内部亲人之间的骨肉相残,有时很难把道理讲得很清楚,所以常常要在法律之外裁以人情。而且礼制对于有过失的人也要宽恕,法律也没有与祖宗为仇的条文。况且赵氏这次杀人,本来是由于酒后失手,加上年老昏耄。哪能用她因年老昏耄而酒后失手,作为她戴枷长行,与孙为仇的理由呢?臣以为这位孙子如果能够含悲忍痛,与自己的祖母同天共域,既不违儿子的道义,也无亏于孝道。”这番话合情合理,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作家简介

先秦作家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论语》是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 2墨子:名翟,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现存五十八篇。 3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篇。 4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书,一名《孙子兵法》,十三篇,“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5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邹县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著有《孟子》一书。 6庄子:名周,战国时蒙城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逍遥游》。 7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王的后代。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中国的屈原。著作有《九歌》《九章》《天问》 8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有:《荀子》32篇,《劝学》《天论》 9韩非:战国末期的韩国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55篇。 10吕不韦:战国末期的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吕氏春秋.》 11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公元前辈,著有《列子》8篇。 秦汉作家 1贾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新书》10卷58篇;代表赋作有《吊屈原赋》《鹏鸟赋》。 2刘安:沛郡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之孙,淮南王。《淮南子》 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太史令司马淡之子。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史记》 4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说苑》《新序》 5王充:字仲任,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批评家,《论衡》 6班固:字孟坚,扶风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包举一代。 魏晋作家 1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梁父吟》《出师表》 3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文学家《燕歌行》《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4曹植: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陈思王,《曹子建集》 5陈寿:字承祚,西晋文学家,国别体《三国志》 6陆机:西晋文学家《文赋》 7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字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集》《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8干宝:字令升,东晋文学家,史学家,第一部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南北朝作家 1范晔:字蔚宗,南朝宋代史学家、散文家。《后汉书》 2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第一部笔记本小说集《世说新语》 3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 4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40卷 5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隋唐五代作家 1魏征:字玄成,唐初政治家《谏太宗十思疏》

论刘义庆对《语林》之态度

第7卷第6期 2008年12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7 No.6 Dec.  2008   [收稿日期]2008208230 [作者简介]林宪亮(19802),男,山东梁山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论刘义庆对《语林》之态度 林宪亮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谢安指责《语林》描写不实,从而使之被废弃的故事,于此许多学者认为刘义庆 会从中吸取教训。本文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两则关于《语林》的故事出发,认为刘义庆对《语林》是欣赏的,对它的被废弃是同情的。《世说新语》追求内容的真实性并不是因为吸取了《语林》被废的教训,而是魏晋时期对小说的创作要求。 [关键词]刘义庆;欣赏;同情;《语林》[中图分类号]I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973(2008)0620114204 The Argumentation of Liu Yiqing ’s Attitude Tow ards Woods of Words L IN Xian 2liang (Chinese Department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China ) Abstract :In New Terms in t he Worldly Talks ,one story tells t hat Woods of Words was deserted for Xie An ’s criticism t hat it was falsely recorded.Owing to t his ,many scholars believe t hat Liu Y iqing would draw a lesson f rom it.This paper judges f rom two stories in New Terms in t he Worldly Talks t hat t he Liu Y iqing’s attit ude towards Woods of Words is admiring and sympat hetic for it s desertion.The reaso n why New Terms in t he Worldly Talks p ursues t he t rut h of t he content is not t he lesson drawn from Woods of Words ,but t he requirement of writing stories in Wei and Jin Period. K ey w ords :Liu Y iqing ;Admiring ;Sympat hetic ;Woods of Words 东晋裴启撰《语林》曾经一度非常流行,《世说新语?文学》第90则云:“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 各有一通。”[1]318① 檀道鸾《续晋阳秋》亦云:“晋隆和中,河东 裴启撰汉、魏以来迄于今时,言语应对之可称者,谓之《语 林》。时人多好其事,文遂流行。”[1]991 《语林》甚至还在当时 社会上形成一门“裴氏学”。然而却被谢安指责为描写不实, “自是众咸鄙其事矣,”[1]991 于是此书遂废。《世说新语?轻 诋》既然记载了《语林》被谢安指责描写不实的故事,而且刘义庆也看到了《语林》被废弃的下场。由此许多学者认为刘义庆一定会吸取《语林》前车之鉴的教训,从而撰写《世说新语》时排斥虚构、崇尚真实。“裴启的《语林》,是一部记述汉魏至东晋士人言语应对之可称者的专书,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由于谢安认为所记不实,于是废弃。刘义庆既知此事, 并写入书中,当然会尽可能避免讹误,力求真实。”[2] “《语林》 因有不实言,遂废,《世说新语》是以写作的教训来记载的,因 此,它便坚持了如实记录、描写的原则。”[3]“裴启《语林》始 出,盛传一时,然因为被人指出其间存在虚构的成分,遂为世人所唾弃。《世说新语》记载此事,乃有警戒后人勿蹈覆辙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世说新语》的编撰者不赞成虚构 的态度。”[4] 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正确呢?本文从《世说新语》 中关于《语林》的两则故事以及魏晋六朝时期的小说特点出发,认为刘义庆对《语林》是欣赏的,对《语林》被废弃的遭遇是同情的,并且认为《语林》被废弃的原因并不是《语林》内容的不真实,而是由于谢安对裴启在《语林》中赞扬了王 的作 4 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