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村居 教案

村居 教案

村居  教案
村居  教案

《村居》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古诗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多数是绝句、律诗,儿童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既可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新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低年级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乐背、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大体了解诗意,感悟诗景诗情,从而逐步体会到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第一句写“春之景”: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学生情况分析】《村居》将春日的景致描绘得非常美,反映的也恰是孩子们的生活内容,可谓是有人有景,有动有静,有情有趣。学生对于春天并不陌生,有一些切实的感受,部分学生也曾有过放风筝的体验,但对于春草初长、黄莺飞鸣以及杨柳拂堤等缺乏细致的观察,在教学中还需要抓重点词、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进入情境,感悟诗景诗情。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村居》的首句重在写“春之景”,在教学时通过“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末句重在写“童之乐”,通过“联系生活、角色体验、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儿童放飞风筝时的喜悦之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古诗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学得有情趣。

三、学习目标设计:

基于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认读7个生字,即“村、居、醉、烟、童、散、忙”,会写“忙”。

2、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大体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写好生字“忙”。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在古典音乐中激情导趣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在入情入境中诵

读成韵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生1: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生2: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青蛙醒了。)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

2.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板书课题)

3.释题:分别让学生用组词方式解释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认读“村、居”两个生字)

【教学意图:课伊始,通过动情的语言,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天图片,学生于自然之中进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18分钟)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首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每个字的音。

(2)同学们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

(3)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同桌检查生字、朗读古诗)

2、指导看图、认读字词,学习古诗

(1)《村居》表示诗中写的情景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见的,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看这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①看到一群小朋友,小朋友又叫儿童,认读“童”字。

②小朋友在放风筝,“风筝”在古时候叫“纸鸢”。

③他们在放学的时候放风筝,“放学”在古时候叫“散学”,认读“散”字。

④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放风筝的时候我们需要忙趁着东风。认读“忙”字。

⑤几个小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一起来读这两行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⑥这么美妙的感觉,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说来读?谁还能读的比他还要好?)

(①直接出示“醉”字,认读。

②认读“烟”字。

③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④出示“拂堤杨柳”的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拂堤杨柳的画面,

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再次齐读“拂堤杨柳”。

⑤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

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⑥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色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⑦谁试着读一读这句?)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借助图片等方式了解意思,不但为感知诗意做好充分的铺垫,又渗透了古诗语言的简练。】(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15分钟)

1.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齐读。

2.读出节奏:这是这首诗的节奏,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读出节奏的?

(1)(出示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你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诗句的节奏。

(3)指名读、齐读。

2、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请你欢快地诵读这首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

3、绿草如茵,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诗人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会背的可以试着背)

4、背诵展示:谁背会了?可以站在讲台上背给大家听。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逐步使学生体会七言诗二、二、三的停顿,同时体会古诗诵读时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从而做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再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四)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4分钟)

1、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

上时。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五)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们要会写的生字只有一个“忙”字。竖心旁应先写两点再写竖,竖要写的垂直且稍长。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六)当堂检测: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卡片。

拼音朋友藏起来了,你还认识吗?

(七)作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练习诵读。

【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以识字教学和感情朗读为重点,努力彰显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识字写字部分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遵循汉字规律”为核心,注重音形义的有机结合,且突出字义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以“激发想象、感情诵读”为核心,通过“文本插图、联系生活、角色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想”在画面中,用语言描述画面、用想象丰富画面、用生活体验激活画面,从而完成由“话”到“画”的转变,最终实现“读”进春天里。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融融的春光中。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上学期古诗诵读大赛中的成功,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把学生带入《村居》迷人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会认“村、居、醉、烟、童”5个生字,会写“忙”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春天的美好情景以及孩子们快乐活泼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 学具:关于春天的资料卡片等。 教法: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悟诗意诗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全诗,学习前两行诗及其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第一二行,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题:(出示本课插图)同学们,这幅图上描绘了什么季节,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对了,在草绿花红的春季,小朋友们在快乐的放风筝。早在清朝,诗人高鼎就作了一首七言诗《村居》,描写了在绿草青青、黄莺啼叫的春季里,河边的杨柳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摆,人们陶醉在春意盎然的美景中。白天渐渐长了,小孩子们放学回来,时光还早,赶忙趁着东风在大好的春色中快乐地放风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村居》。 2)读题:平舌音读得可真准确呀!(指名读题) “村”是形声字。可以用扩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给“村”找找朋友。(农村、村子、村庄、山村……) 给“居”也找个朋友。(居住、居处、居家、居中……) “村居”是什么意思?(在农村居住——你真会思考!) “居”指居住,学过的尸字头的字还有:尺、尼、尾等。 3)解题:两位生字宝宝拉起了小手,一起读——村居。(板贴词条) 二、多种形式,充分朗读: 1、教师范读、领读。 2、借助拼音,学生试读。。 3、跟老师读:想读吗?轻轻地跟着老师读一读。 4、指名读诗:小组读。谁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诗?(请3-4人) 评价:*正音:草长莺(yīng)飞、拂(fú)堤杨柳 醉(zuì)春烟、散(sàn)学 *你可真能干呀!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 *读得真不错,你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太棒了,你就像是一位小诗人呢! 5、生齐读:去掉拼音还能读吗?一起来试试看。 6.教师领读,学生接读 7、我们也快来和诗中的孩子们一起放放风筝吧! (读词巩固生字)山村居住陶(táo)醉春烟童年发散连忙 哇,一只只漂亮的风筝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都飞上蓝天啦! 8、可是顽皮的风筝还要考考你们呢。请你帮它们和好朋友连连线。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归园田居其一优秀,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我们来看看。 教学目标: 1、解读美丽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美丽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 美丽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班级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 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农民,平平淡淡。班级同 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 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 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 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 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 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 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美丽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美丽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美丽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美丽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 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请班级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请大家将书翻到103页。 四、读 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3、自由朗读: 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五、讨论鉴赏: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请班级同学们打开优化方案128页。我们班哪个班级同学说话最大声的,自告奋勇起来读给大家听,好吗? 2、为何而归? (1)本性爱美丽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美丽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村居优秀教学设计

村居优秀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村居》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春天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儿,春天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儿,春天还是一首精妙绝伦的诗呢! 师:孩子们,来一起欣赏一幅春景画。画中有哪些景物(从右往左慢慢看过去)。(板书)(杨柳、风筝、莺、小草、儿童、春烟等) 生1:有柳树。 生2:有两个风筝。(真棒!还会用量词,教师重点突出两个) 生3:有两只小鸟。(是的。小鸟正在唱着春天的歌呢)。 生4:有小草。 生5:有蓝天,白云。 师:还有…… 生5:还有三个小孩在放风筝。(你更了不起!不但会用量词还能说出他们在干什么) 师:咱们把它们连起来说一遍怎么样 春景画中有 ,有 ,有,还有和。 师:其实“柳树”又叫“杨柳”,“风筝”在古代叫“纸鸢”,它是三千年前,我们的木匠之祖鲁班发明的。 师:在这幅画里徐老师最喜欢杨柳,杨柳低垂着长长的,碧绿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跳起优美的舞蹈。让我想起了一句诗:“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好柔美,好迷人啊! 师:你们喜欢什么也像徐老师一样夸夸它。

生1:小草在快乐地长大。(你真懂小草的心) 生2:小草在和春姑娘说话。(真是个会想象的小天使) 生3:黄莺在飞翔。(黄莺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生2:黄莺在歌唱。(黄莺一定最想对你歌唱) 师:孩子们,还有一种景物你们没有发现,仔细看,我把春景画放远一点再远一点,你发现春景图变得怎么啦 生:好像被什么东西蒙住了。 师:是什么呀 生:…… 师:这烟雾叫“春烟”。 师: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生: …… 师:是不是春烟的出现,让明媚的春光变得朦胧了,神秘了 师:是啊!早春二月,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一样,万物开始复苏,小草悄悄地生长,黄莺自由地飞翔,在千里莺啼中,春风吹拂着岸边的杨柳,杨柳轻抚着周围的堤岸,在薄薄的、淡淡的春烟中陶醉了。乡间的孩子放学回家,一路沐浴金色的霞光,他们三五成群,迎着春风,互相追逐,放飞风筝。 师:孩子们这幅春景画美吗(生:美)一百多年前,有位清代诗人高鼎居住在乡村,也看到了像这幅画一样美的春景,就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诗,叫《村居》板书:村居。 师:孩子们,请你伸出右手食指和我一起书空。(教师边说边写,“村”是平舌音,乡村有一棵棵树木,一寸寸水田。居,尸字头下面居住着一个古人。)

清平乐 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 一、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ppt1) ---好听吗?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词出自哪里吗? ---清平乐.村居(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首词,你还记得词和诗有什么不同吗?(长短句,题目,上下阕)(乐,在这里读”yue”,这首诗最开始是配乐歌唱的歌曲。既然是歌曲,那就读做“yue”。) 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了解词的特点: ----虽然都是词,这首词和第一首词有什么不一样?谁能迅速的发现?(题目\上下阕)(ppt2) ----空行分成了两部分:这就相当于歌词的两段,在这首词里我们称它们为上阕和下阕.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 ----题目:这是一首配乐歌唱得诗,用什么样的曲调来歌唱呢?清平乐的曲调.所以说清平乐其实是一种曲调,一种歌曲节奏,村居才是题目. 三、引入古诗 ----通过题目村居,你能猜到描绘的是一种什么画面吗? ----为了更好的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意境,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要求读得正确、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词,解决字词读音、辨析。 (1)剥:两个音意思完全一样,但bao一般用作口语、土语,比如剥皮剥花生,所以不能用在这里,。bo属于书面语,所以这里读bo) (2)莲蓬:这是诗词里合仄押韵的需要,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3)翁媪:强调读音。翁指的是——媪指的是——(引导从偏旁理解翁媪) 3同学们再读词,结合注释看你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吗? 自由读,同桌讨论,同学汇报,其他人认真听。 (1)茅檐:指代茅草屋。 (2)相媚好:彼此亲热地在一起。 (3)无赖:不是耍赖皮,而是顽皮、可爱。 (4)翁媪:老年夫妇。 (5)吴音:吴地方言,文中指的是江西上饶一带的方言。因为吴地方言很柔软、富有音律感,像唱歌一样,所以人们又叫吴侬软语。 4.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词的意思时,对整个作品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让我们同桌之间互相读读,指明展示读。 四、读出画面: (一)、环境图: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平乐村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诗都是一个生动的画面。 ——这些画面有些是写景的——请你读(指名读诗句),有些是写人的——齐读诗句。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一个画面。 (ppt3) 2.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请自由地摇头晃脑地反复读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试着连成一段话说说。 ——交流: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儿青青。(指名2生) ——简简单单9个字,却让你有这么丰富的联想,真了不起,请你读一读。 ——这是这句诗带给你的丰富想象,请你读。 ——这样的农村风光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清新秀美、朴素雅静) ——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指名读(这样的风景真令人向往)(指名读)——齐读 ——这句诗中,诗人只描述了三样事物,分别是“茅檐、小溪、青草”,正如同学们所想像的那样,诗人看到的景象也不仅仅只有这些,他为什么只写这三样?有什么特点吗? (“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极具农村特色的景物,淡淡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农村风光展现出来。辛弃疾真不愧是大诗人!) ——好,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乡村美景——齐读。 (二)其他图 1.这就是高度凝炼诗的语言,简约却有着极为宽广的想象空间。词中的人物画面我们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去读懂,请同学们再读人物画面,想想这首词,一共描写了几个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古诗《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 【教学思路】 《村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农历二月,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人们陶醉在大好春光里。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在学习时,我们可以先借助拼音帮孩子读通诗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图,对照图简单大致地说说诗句的意思,说说春天的美景,如嫩绿的小草,飞翔的莺儿,飘拂的柳枝,说说飞奔的儿童放风筝的情景等,从而体会一二两句中春景的美好,三四句中孩子的喜悦。当然,这首诗重点在于背诵,所以读是关键,增加语言积累即可。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以评价促发展,在读与评价相结合中感悟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融融的春光中。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

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也许这个时候学生还沉浸在冬的寒意中,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上学期古诗诵读大赛中的成功,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把学生带入《村居》迷人的意境之中。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悟诗意诗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生字组成词语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大意,在朗读、感悟中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渊明其人及其文。 2. 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他曾为世人描绘了“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的世外桃源 , 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 ?(渊明 ,由上可知 , 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 , 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 <归园田居 >其一》。 二、作者简介 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 (因作《五柳先生传》 ,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 从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 41岁,直到他 63岁去世,终老乡村。 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 405年,渊明在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

小学语文第九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九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走进名着”中的一篇课文。作者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以气魄宏伟、慷慨悲壮、意境雄奇见长,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这首词就是他归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所写,全词46个字,描绘了一幅声色俱佳,生活气息浓厚的农村风俗画:小溪边,茅檐下,白发的老公公和老婆婆醉后亲切打趣,传来吴音软语,大儿锄豆,中儿织鸡笼,都在劳动,只有小儿顽皮贪耍,卧于溪头,手剥莲蓬。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情态得以鲜明、生动地展现。此词迥然不同于那些“金戈铁马”之作,显得淡雅清新,简洁自然,但是,通过对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农村景色与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向往和平,向往统一的愿望,与词人一贯的爱国基调是一脉相承的。其写作特色有三:一、白描手法直陈其事,画龙点睛,甚得其要。二、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翁媪之“醉”与“媚好”,小儿的“无赖”而“卧”,均可见农民的淳朴。三、语言朴素,笔调轻快,境界疏朗,充分显示辛词中别具一格的风格。 【目标预设】: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重点、难点】: 多层次阅读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设计理念】: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追求教法、学法的多样化与有效性,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辅以设疑引导,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走“进”文本、走 “出”文本。 【设计思路】: 采用“体悟”和“诵读”的方法,立足于文本整体,抓住关键词句,并由词句引发、形成灵动的教学板块,让学生沉入语言,一遍一遍地与语言“亲密接触”,激活学生语言活动的主体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行进,同时根据三个维度的要求,适度拓展词人不同风格的诗词,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词人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哪位同学把课题读一遍?这个“乐”还有什么读法?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

二年级村居的优秀教案

二年级村居的优秀教案 【篇一:《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 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 童年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 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 绳子拴住腰。 2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吗? (《咏柳》贺知章碧玉….不知….《春雨》杜甫好雨知时节…《春望》孟浩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 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春晓》、《绝句》志 南沾衣欲湿…《游园不值》等) 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自读课题《村居》。 清朝文人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良辰美 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 么悠远。这是高鼎写的一首风筝诗,诗如一幅美丽的通俗画——春 光明媚,丽日和风,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 飞风筝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2)指名朗读,正音。(3)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2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拂:飘拂、拂拭、掠过。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纸鸢:纸做的风筝。 3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自己逐句读诗,想一 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教 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 拂摇曳,仿佛也 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 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4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自渎——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学生自己试读,评 议指导。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情画意。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指导说写。 1 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 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说 一说。阳春三月,同学们到野外去游玩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 (确定一个表达的中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感受呢? 4指导改写。确定改写的人称。假如你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和动人 的情景,该怎么来告诉别人呢?(通过讨论,明确可以用第一人称 和第三人称来改写。)想象经过,确定重点。写这个故事时,想一想,作者在春天去游览,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景色。他仅仅只是看了 一处吗?不是的。但他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地方和事物来表现春天的 特点。那么,我们在描写春天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要求学生想 像作者观赏的经过,提示突出写好诗中的两个情景。)学生用十多 分钟的时间,自己动笔改写。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指导、表达、批改、评讲揉合在一起。不仅要评讲学生所选择的人称、文 章重点、还要注意基本的语言表达。) 五、作业:

归园田居优秀获奖教案

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们欢迎前来听课的老师们。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讲课之前,让我们来想想,假设你们现在有能力有条件选择或者设计自己的房子,那么你们会怎么选择呢?(各抒己见)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实质上也是一种人生的价值取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对名利趋之若鹜,有人却自甘平淡,淡泊名利。当然,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理由。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也做过这样的选择题,他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大家还记得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吗?(和睦的,平等的,愉快的)。确实,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没有压迫,没有官僚,人人平等,明主而自由,他们过着一种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我们都知道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理想国度,也是他心中的精神净土,灵魂归宿。但是,在美好的理想中得桃花源在现实中有没有呢?既然没有,那在现实中,陶渊明所向往的居所是什么样呢?是不是和大家的选择是一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进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五柳先生传》,后人普遍认为这是陶渊明的自传,故曰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陶渊明的一生算得上是起起伏伏的,他的曾祖父曾经做过大司马,大司马是什么职位呢?掌管一个国家军权的职位,可谓是十分显赫的身世,他得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可是当他少年时,家道便渐渐地衰落了,家境也逐渐贫困起来。虽然说在青年时代,陶渊明也有过建功立业为国效忠的大志,但是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到头来只担任过几任无关痛痒的小官。直到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正如每个朝代到末期一样,当时政府腐败,尔虞我诈,官场黑暗,勾心斗角。这样的现实让满怀一腔热血的陶渊明很是失望,如果陶渊明会唱歌,那他肯定会低吟一曲“我的心真的受伤了。。。”所以最终陶渊明果断地在他41

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村居》教学设计 1 古诗二首(村居)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同学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同学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二、自读古诗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身的学习符号标志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

字)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同学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身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同学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溢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 执教:东海县实验小学姚彩霞 范围:省中青年教师阅读大赛 地点:东海县海陵影剧院 承办:东海县教育局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传世佳作。他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快、风景秀丽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了一户农家五口人温馨、和谐、宁静、美好的生活情趣。内容浅显,语言清新,耐人回味。 但是,这首词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第一、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远。如何让学生能体会到7百多年前这位爱国词人写这首词时的情感,这是教学应该关注的一点。第二,学生的生活与词中所描绘的一家五口的生活也相距遥远。如何让生活在城市的现代儿童去感受到古时候人们在乡村田园生活中生活清贫却自得其乐的情感,这也是我的教学关注的一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如果教学中,能寻找到也根亘古不变的情感线,将学生与作者辛弃疾、学生与农家的心连在一起,教学就能贴近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给儿童的人生带来深远的启迪。 这根亘古不变的情感线,就是——不论现代人还是古人,也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每个人都渴望家园美好、生活幸福。 抓住这一根情感线去设计教学,让课堂逐渐走向深入,是我本节课的框架构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初步感受诗与词的不同特点,并体悟这首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感受爱国词人辛弃疾对乡村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4.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引领学生追求幸福生活、诗意人生。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读顺,了解词的特点 1.导入:(课前播放唐诗联唱)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唐诗改编成的歌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唐诗、宋词、元曲,都是璀璨的明珠。 2.揭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请拿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清平乐村居)指导读好课题中的“乐”,并注音。 3.比读。 看到村居,我们就想起曾经背过的一首诗也叫《村居》。 出示高鼎的诗《村居》,读一读,比较一下,诗和词有哪些不同? 清平乐,是词牌名。每一首词都是配着一定曲调唱的,人们给这些曲调取个名字,就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有长有短。 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两段,叫上片和下片。 4.读准。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两首之《村居》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

归园田居(其三) 优秀教案

诗四首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二、研读与赏析

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齐背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游山西村》陆游 一、导入新课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B.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二、竞背课文,抽查背诵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层次的朗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词,感知古词。 1、课前背诵宋词。 2、同学们背诵了很多词,对词也应该不陌生吧!说说吧,你都了解哪些词的知识?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聊了那么长的时间的词,咱们今天也来学习一首诗,它的词牌名叫清平乐出示课件清平乐指名读。 2、除了有词牌名之外,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叫村居。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3、谁来念一念。如果词牌与词的题目之间,稍稍停顿了一下,念起来会更好听,再次读课题。 4、那么,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画面?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的脚步走进这“村居”。

出示整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把词里的每个字音读正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有没有把字音读正确了。 6、重点解决词里的两个字的读音。 亡剥 7、再指名读整首词,要求读准词里的每一个字音。 8、同学们,读词光读正确,这还远远不够,还得读出词的味道和节奏来,师范读,生总结读词的经验。 9、再指名读,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来。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感悟词境 1、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有滋有味地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请对照插图,选择其中的一幅来说一说, 2、从哪儿看出这是两个老人?(白发) 这两个老人一个是老奶奶,一个是老爷爷。 词中哪个字是老奶奶(媪)、老爷爷(翁)你怎么知道?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同学们多么了不起,透过这些简洁的文字,发现了这么多画面,那么,将我们刚才所描绘的这一幅幅小画面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村居生活的大画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幅画面,走进画中的人,好吗? 2、来,咱们先来看看画中的小儿子,词中怎么说的, 指名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村居教案

村居 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融融的春光中。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上学期古诗诵读大赛中的成功,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把学生带入《村居》迷人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人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鼎的《村居》吧! 释题: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 了解作者,简介作者。

高鼎是我国清代咸丰年间的诗人.虽然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但他的一组《村居》却使他名传后世.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整体感知。 高鼎在古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让我们先借助拼音把古诗读一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律。 完整地说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新芽,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杨柳枝条披着长长的绿,随风摆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赶忙趁着暖人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三、细读全诗,逐句解读,深入感知。 1、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诗中美丽的画面,看一看诗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是通过哪句诗知道的。 (1)草长莺飞二月天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二月天:就是二月份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2)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 散:多音字。散学:放学的意思。 师:村里的孩子们多高兴啊!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 (4)忙趁东风放纸鸢。 纸鸢:风筝 小朋友们,你们会放风筝吗?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把风筝放得多高啊!他们是那么天真,活泼,使春天也如此生机勃勃。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优美的古代《》,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生活场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所写的《》这首诗,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去看一看,去感受他所追求的那种和谐安宁、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板书题目) 二、了解作者 在研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了解一下作者陶渊明的生平。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明确:陶渊明,又叫陶潜,东晋末年伟大诗人。曾几次做官,又几次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彻底归隐田园。 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这种不愿在污浊官场混迹,想要保持高洁、独善其身的文人情怀对后世文人影响很深,譬如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与此一脉相承。也正是因为他生前的这种气节,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板书)。同时,还有人叫他“五柳先生”,这是因为他写了《五柳先生传》一文。 三、学习朗诵 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情况,现在就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 《》中的典型句式一般是四言,朗读节奏是什么?(“二二”节拍)而这首诗是几言句式?(五言)所以,它的朗读节奏是“二三”节拍。好,今天早上我们已经听过名家的朗读了。现在请一位同学试着模仿,来诵读这首诗。请注意: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停顿,读出情感。有谁能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呢?(生读) 同学们,刚才他读的怎么样?是不是读出了情感呢?(生答) (学生点评完后教师总结)所以今后大家朗诵诗歌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停顿变化,读出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jī)鸟恋旧林:——马笼头,鸟,笼中鸟。 守拙(zhuō)归园田:拙——笨拙,守拙,在这首诗中,是爱丘山,固守住节操,不随波逐流的意思。

《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

《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4课的两首古诗之一,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它描写的是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