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研方式创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撑

教研方式创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撑

教研方式创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撑
教研方式创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撑

教研方式创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更加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离不开有效教研的支撑。但现实中,落后的教研活动方式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影响了教师的成长。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集体备课有效教学的孵化器

教学常规诸要素、诸环节中,备课是基础和前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互动。因此,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按照预期目标进行,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怎样保证教师备课卓有成效?集体备课是一种好形式,把教师的个体行为变为集体行为,集思广益,互相促进,在研讨交流中共同成长,从而实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实施集体备课时,应注意做好一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集体备课前必须做到人人自备。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的交流和研讨,这就需要个人作好充分准备,因为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自己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只有事先作了大量的准备,交流时才能谈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集体备课中要突出一个“议”字,强调集体交流、研讨。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要坚决避免组织者看讲稿一说到底,讨论时泛泛而谈的局面。要多“议”少“评”,“议”时,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可以互相转换角色,质疑问难,形成“说”、“议”、“研”一体化的教研氛围。

再其次,在集体交流后,组织者要及时进行整理,整理的方案(最好是提纲)一定要留有空白,切莫形成统一的教案。因为,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出现“千人一面”、“如出一辙”不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

最后,必须重视问题反思。目前集体备课最大的缺点就是缺少反思,确切地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集体备课是对下一步要教学的课进行讨论,不涉及刚刚完

成的教学任务,对存在的问题一无所知,就谈不上解决问题。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必须对前面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同课异构有效教学的助推器

集体备课毕竟还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集体备课的效果如何,教学设计符合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不能到达预期效果,还要靠课堂教学来检验。实践出真知,实践也长技能。同课异构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然后发挥不同优势、实施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相互比较,取长补短,追求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状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新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个性风格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并不代表实际的可行性,通过几位不同教师采用不同方案上课以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与反思活动,分析每种教学设计与方法的闪光点与商榷之处,通过集体的智慧进行再次比对,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设计上课。这样,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同课异构”既有个体独立的创设,又有集体合作的智慧,使每位教师在实践中,成了教学研究的主体部分,有了更多向别人学习和全面审视自己教学的机会,同时也增进了同组教师间相互协作的感情,有利于个体和团队的结合。同时,“同课异构”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每位个体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这有利于教学和研究的结合,能切实解决教学中一些问题和困惑;它用理论诠释实践,用案例解读理论,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它可以借鉴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创造性地生成自己的案例,有利于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与风格。这比起过去泛泛开展的应付差事、例行公事式的公开课,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同课异构”的作用在此,“同课异构”的魅力也在于此。

教学沙龙有效教学的加速器

传统的教研方式是指令性、行政会议型的,其弊端是教师教研主体的丧失,成为被动的倾听者或权威的诠释者,自由思想与个体意识被埋没。教师教研主体地位的缺失,抑制了教师自由创造精神的有效释放,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失去了思考与分析的能力。而教学沙龙这种教研方式为教师创设了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研究氛围,使教师脱离困倦与疲乏,走进闲暇与惬意。邀上几个同行,沏上一杯清茶,播放一段音乐,确定一个话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交锋,可以辩论,可以倾听,也可以倾诉。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也在交流中汇聚与成熟。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是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思想。”教师们利用教研沙龙这一轻松民主、自然灵动的教研方式,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也可以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问题,谈感悟、议策略、找办法,从而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样“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针对性强。这种真切开放的交流给教师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心灵震撼与思想启迪。

教研沙龙的目的是给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共享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因此,开展教研沙龙要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确定,切忌指令圈定,因为“强扭的瓜不甜”。沙龙可由学校组织,也可由教师自发组织,可以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教师交流。由于教研沙龙是轻松的,因此切忌随意和肤浅。这就要求每次沙龙活动前应确定好研讨主题,明确活动的重点;沙龙的准备工作,包括发言人、主持人、地点、时间、形式等,要提前做实做细,力求实效,给教师带来实惠。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沙龙的总结与拓展,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得以宣传和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沙龙对有效教学的加速器作用。

浅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浅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正在成为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肩负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主动地进行思维探索,开拓创新。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激情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的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方法,创建生动的情景,以趣激学,以趣导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以适当的问题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游戏导入法,故事感染法,动手操作法,形象直观法、新奇引趣法等,既适合学生的心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创造思维的过程,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尝试知识形成过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2.以趣励学,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发问。深入钻研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无所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这样,既要影响学生独特的思维,又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审美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

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

课堂教学创新得意义 随着创新教育得发展及对创新教育研究得不断深入,其重点与难点已自然转向创新教学研究以及创新课堂教学研究上.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得地位与作用,课堂教学得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自身具有得综合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征,这些原因共同形成了大家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创新得无限动力。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提出之初,在社会上,甚至在教育界对课堂教学曾经出现过淡化与轻视,甚至就是否定得倾向。主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在过去得升学教育模式中,已不知不觉地充当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得得力帮凶;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由于班级制得客观现实决定了其具有统一性,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得发展;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与空间得局限,其组织方式与方法违背了儿童得天性,不利于学生人格得健全、完善与发展。但随着教育研究得不断深入,又经过一段时间得教学实践检验,加上对中西教育经验得深入比较,加上置身在世纪得大门清醒地反思过去,认真地设计未来,才进入了全面、正确、合理地认识与研究课堂教学得全新天地. 1、课堂教学就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得重要渠道 创新教育目标得实现,从纵向上瞧,有赖于胎儿教育、婴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得共同作用;从横向上瞧,有赖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得共同作用;从学校教育得微观上瞧,有赖于学科课堂教学、学科课内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文体艺术活动、学校环境感染等得共同作用;另外,还有广播教育、电视教育、远程网络教育、自学教育等众多教育渠道得共同作用。但在这些教育渠

道中,学校教育,特别就是课堂教学,由于具有时间保证、组织保证、精力保证;具有目得性、计划性、针对性;具有信息交流得多向性、多样性、交互性与导向性;具有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发展得综合性等特点与优势,这一切决定了课堂教学无可置疑地成为了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得最重要得渠道。 2、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会创造得重要途径 学会学习与学会创造作为人得高级能力并非就是生来就具备得,必须经历一个漫长得知识积累、情感培养、方法掌握与能力形成得过程.基础教育作为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会创造得基础阶段,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以最小得教育耗费(时间、空间、资金、人力、资源等消耗),求得最大效率(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得收获。课堂教学得最大优势正就是高度集中地进行知识得积累;正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丰富情感得充分交流、感染与共鸣;正就是教法向学法得逐步转换,学法得尝试、运用、熟练得过程;正就是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会创造能力得早期实践与成功体验。因此,中小学课堂教学得基础性决定了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会创造得最重要得途径. 3、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得重要场所 人类得学习活动无外乎直接认识活动与间接认识活动两种。在中小学中,学生得学习活动也不外乎这两种活动,并且由于时间、空间与条件得限制,只能以间接认识活动为主,以直接认识活动为辅。但间接认识所得到得东西,远远没有直接认识所得到得生动、形象、深刻而持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首先要创造尽可能多得直接认识活动得机会,变间接认识活动为直接认识活动或半直接认识活动;其次要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得尝试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得不断深入,已提出了以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模板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开展将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但从学校教研工作的现状看,教研活动形式的传统、单一和僵化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研活动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以下择要介绍四种。一、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学术沙龙是一种由同一学术团体的成员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我们把学术沙龙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此种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策略最优化的讨论。如以”语文教学中如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可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理科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在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中,我们还可尝试借鉴“头脑风暴”和“中立主席”等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最早是由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借助此法开展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可由组织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教师阐明中心问题,然后让每位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方案,在此过程贯彻“无错原则”,不允许任何的批评与指责,并作好详细记录,稍后再进行整理与分析。“中立主席法”则是英国课程专家斯坦豪斯的创造。它要求活动组织者必须在活动前尽可能多地收集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并确保讨论过程的连续性,但在活动过程中对讨论的问题必须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威对讨论进行控制与限定。运用以上两种策略开展学术沙龙教

课题申报范文:2689-信息化时代下实现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研究

信息化时代下实现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研究 一、选题依据: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追求目标,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著特点。 2.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并制定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组织形式,更能帮助学生建构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其教学的组织形式向彰显个性发展的新型课堂形式转化。根据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起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势在必行。 4.开展教育信息化实践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研究,将有力地推动我校教学质量改革深入发展。以先进的教育技术及丰富的教学设备为基础,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文化氛围建设、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等方面展开实践研究,使其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促成优质教学策略的形成,最终形成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新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专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围绕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等展开了研究,祝智庭教授主持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理论和实践的模式研究》;桑新教授主持了《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关系》的研究;何克抗教授主持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与运作模式》研究等。同时,《中国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专业刊物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和研究。 2.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及在此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在国内对中小学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与初中)较多,单纯地以教育信息化实践高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实践研究却比较少见。湖北省荆州市作为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刚刚起步,因此,将信息化时代下实践高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作为课题进行实践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三)现实基础 1.教育信息化硬件资源相对不足。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各地区的教学资源建设投入,使得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不断加快。而作为非义务教育的高中,由于办学经费、招生等条件的束缚,信息化硬件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高中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2.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学校逐渐得到重视。使得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能力大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东旺乡高门屯小学高杏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陈旧,且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学中。如要改变这一现状,取得音乐教学的真正实效,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来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为寻求更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实施全面关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让我们从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有效课堂”。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 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如何利用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利用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微课凭借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特点,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大事件”。不可置否,微课教学模式冲破了以往授课中的局限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法宝。而利用微课,使得课堂模式在创新中优化的具体运行方案还有待探究,本论文关于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微课、创新、课堂模式 教育事业应当紧随时代的潮流,在改革中寻求发展,若止步不前,固守传统,则无法培养出适合21世纪的全能人才。“微时代”席卷了整个世界,微信、微博等接踵而至。可见,加入到微课大家庭是必然趋势。 一、微课特点 微课导入方法决定了微课课堂的效果,导入方式唯有千变万化,才可提高课堂效率。而要想得知微课导入方法,知晓打造高效微课课堂的方案,应当先了解微课的特点。 (一)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微课时,教师应以趣味作为切入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活跃度。例如:如果教师在微课导入时先设置悬念,或者以幽默风趣的故事引入微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性便会提升。 (二)实效性。微课应当注重实际效果。教师在利用微课时,要抓准所教内容的重难点,观察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素材,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传授重难点内容。 二、微课创新课堂模式策略 (一)力求微课导入巧妙有效 课堂以何种方法开头,往往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氛围。因此应注重微课导入的方法,在导入时力求创新,用丰富多样的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具体的创新方案有以下三点: 1、衔接导入法。顾名思义,也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学习内容。这一方法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趣味性较低。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做练习、提问等方法,进行导入。 2、问题导入法。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可通过提问,设问等方法,故作悬念的方法,打造微课课堂。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在“第二届初中数学名师创新型课堂研修会”上的发言 罗增儒(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老师们:下午好. 很荣幸,两天来我们马不停蹄地欣赏了六位老师关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教学,女)、“整式的乘法”(法则教学,男)的“同课异构”,聆听了六位老师关于课堂特色、课堂创新的“主题演讲”.首先,让我们对来自浙江(郑瑄)、北京(张苏)、安徽(章昀、董建功)、山东(刘乃志)、上海(孙琪斌)、江苏(庞彦福)七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流畅展示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三位主持老师(董建功、王俊和孔琳)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我看到了,本次活动是以大家风范的“同课异构”为载体的;是以名师引领的“课堂研修”为主题的;是在“特色”和“智慧”的旗帜之下打造优效教学的.所以,我的发言也就环绕同课异构、教学特色、教学创新、教学智慧和数学案例五个主题词来展开.先谈理论认识(铺以故事来作说明),再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谈本次活动中的课例和演讲. 1 理论认识 数学课堂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有的精雕细刻,面面俱到;有的大刀阔斧,突出重点、难点和观点;有的任性热闹、但数学浅薄得一无所有;有的质朴无华、却内容揭示得入木三分;有的工于抽象思维,有的富于形象直观;有的是教师的独角戏,有的是师生

的二重唱;有的是课堂的催眠曲,有的是心灵的净化剂;听有的课是受罪、听有的课是享受,不同的教学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追求有特色、有创新、有智慧、从而是高效率、优效果、强效益的教学.1-1 同课异构 (1)同课异构的界定.“同课异构”中的“课”指教学内容,“构”指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这一名称借鉴了化学学科中的同分异构,化学上,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却有着不同原子排列的化合物.有些同分异构体有相似的性质,但也有的相差很大.同样,“同课异构”有的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只是“同课异人”. (2)同课异构的方式.同课异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另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通常所说的同课异构大多指第一种(本活动),也就是不同的教师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不同的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的作用.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组合能力以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在“同课异构”中均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对不同教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进行充分比较、多方探讨,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作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千百年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流传至今的教学方法是不计其数的。它不仅随时代而发展和更替,而且还因人而异。有的已总结为定法,但更多的还是装在各人的脑子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 1.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 方法,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精神品格。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人情淡化,导致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有反映,思想教育常为人们所忽视。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独立的进行,但大量的还是要贯穿到各门课程中去。从功能上来说,情感教学方法虽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

的品格和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地说,情感教学的作用有:一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二是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四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五是发挥爱的伟大力量。 2.发现式教学法——这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布鲁纳倡导的,至今已在全世界推行。发现教学法是一个总的概念,把它用于教师的教,称为发现式教法,把它用于学生的学,就叫做发现式的学习。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模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效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认识才去发现,而是为了发现才去认识。可是,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却被倒臵了。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这个看来已为大家都明白 的问题。在教学中却作出了错误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我们进一步再问,学习认识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认识还是为了发现呢?传统的教学方法回 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发现教学法不仅可以回答而且还从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浅谈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13795346.html, 浅谈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作者:杨志峰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8期 【摘; 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決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改革。那么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在哪些方面进行坚守,才能抓住课堂和教育的本质,促使课堂真正得到发展和进步呢?一是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变”;二是课堂教 学坚守三个不变;三是三个创新。 【关键词】课堂教学;变革;创新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课堂教学的角色和中心来说也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本课堂”“师本课堂”,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且现在已进入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本课堂”“习本课堂”。课堂教学的模式更是多种多样,更新不断。但现实实践中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改变多少。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讲课时最省事,于是就按部就班走老路。二是部分教师受素质和能力限制,连最基本的都难做到,何谈改革。三是课堂改革和更新较快,模式多样,有的教师在职业倦怠的心境下难以接受;有的教师凭借已有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思想上排斥课改,认为只要学生考试能考好就可以。四是现在的考试和对教师的考核,还没有直接涉及课堂改革,就算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也不认为完全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大部分课堂教学真正的变化并不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效率低下。 课堂改革和发展的内因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课堂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抓住了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不变,变革不适应学生需要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从而才能实现和达到课堂在“变革”与“创新”中发展。 一、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变” 1.师生角色的转变。由教师为主体、为主演的课堂变为学生为主体、主演的课堂,变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课堂的导演,教师绝不是主演。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2.教学目标的转变。由“应试训练”为主体的单一提高分数为目标的课堂变为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因此,“六大核心素养”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将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网络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 开展网络教研是提高教师有效技能的重要途径 小元小学《有效技能》课题组成员董坤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教研平台以其良好的开放性、 互动性,在促进和改革学校的常规教研工作,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提供更多层面上的教学支援、同伴互助、师生研讨和专业引领,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以及提升校本研究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而明显的促进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校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当前学校校本研究工作的主流方式。对此,我校有着清醒地认识和自己的思考: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要长远发展,就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突破传统教研活动的瓶颈,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自我校承担“有效技能”课题以来,积极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激发教师参与热情,以网络教研为突破点,以案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学行为反思为核心,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实施教研的有效措施与途径,开创了全学区教研教改的新局面。 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实实在在地给教师们的观念和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唤醒了教师们追求教育理想和体验成长幸福的意识。 几点工作做法: 一、对教师操作电脑的技能进行培训 网络教研跨越了时空的距离,将全省乃至全国教师拉近了距离。当然它也有着特殊性,它需要通过网络媒体展开交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学会电脑操作。为此,中心学校专门组织全学区在职教师进行了电脑操作的再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的操作电脑,正确地掌握常规工具的使用方法,为教研活动达到最佳效果提供了保证。 二、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教师的发言、评课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紧紧围绕每次研讨的主题展开讨论,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理论作支撑。因此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我学区安排各校采用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学习《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等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更为教师有效地参与网络教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例是教师发言的基础,讨论的中心。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提供一个课例。不认真观看课例,教师便无从发言。因此,每周三时我们都把教研主题贴网址发布在学校网页中,要求各校组织学科教师认真观看,积极跟帖、做好活动记录,充分地调动了各校教师参与网络研讨活动的积极性。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上课前在大屏幕上打出学案情况反馈:规范认真的个人及团队,予以表彰激励。 1.课前准备:(1)激情培训设计。(2)认真批阅学案,发现集中的问题,做好难点突破设计。(3)课前培训:预习要求培训;学习状态培训确保小组成员积极投入本节课学习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等环节的培训;对学习过程的达标过关、评价记录.(要对预习、讨论、展示、点评与质疑等各个环节进行不厌其烦的专题培训,通过反复培训,使学生学会预习、讨论、展示、点评和质疑,能够深下去预习与讨论,高效展示与点评,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 2.导入新课,用好学习目标,引领课堂方向: (1)板书课题:课题板书要认真、工整且醒目,通常是写在黑板的正中央。 (2)板书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易实施、目标容易达成且效果好,如: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等。(3)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犹如序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体现学科特点,我们用物理学发展史、丰富的视频资源、形象的flash课件、老师制作的教具、小组自主制作的模型等等来引入课堂,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好玩。(附学生自制的水流星,引入新课效果非常好!) 看我做的水流星,里面盛满了水!转起来在最高点水真的流不出来呀! (4)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学,最后回扣目标,总结归纳。 温馨提示:学习目标的达成要做到一到位、二围绕、三生成、四回 扣。“一到位”,对学习目标阐释到位;“二围绕”,课堂学习活动要围绕学习目标达成展开;“三生成”,引导学生解决好生成目标;“三回扣”,一堂课结束时要回扣学习目标,清出学习目标的底子。 3.自主学习、整理问题(5分钟) (1)迅速整理导学案,把没做完的题作完 (2)有困难的问题红笔标记出,等待讨论时解决 (3)完成同学进行概念规律总结记忆 要求:①分层目标:AB层同学积极思考,及时补充和拓展C层大胆质疑。 ②在导学案上用红笔做好勾画和补充。

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课标学生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课堂学习铺路搭桥,同时引入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展示目标,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在迫切需要中进行学习。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1)。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出营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华东师大出版社的课改教材七年级(下)6.3节时,可设疑“为了装饰墙报,准备用长80分米的彩条围一个长方形,但好的作品太多,怎样围才能张贴出更多的作品呢?”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创新和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如何创新和有效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小元小学赵懿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一讲到教研活动就吐苦水,情绪很大。认为:“那是教研员的事情啦”、“那是名教师的事情啦”、“对教学帮助不大啦”“没有时间啦”、“浪费精力啦”、“会影响教学质量啦”等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度呢?这里面有一个长期没有解开的“死结”在作怪,就是相当一部份教师平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要求开展的教研工作,没有形成应有的整合效应,而是各搞各的,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这就说明我们的教研活动缺乏创新意识,任何事情如果缺乏创新,那就会走进莫名的困境或死胡同,人的意识形态就会作怪。那么教师如何创新教研活动,才能使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呢?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个人的看法。 第一,要使教研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研活动的特点和目的。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教研活动的课题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实,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否则,教研活动就是瞎研究、空研究。 其次,要做教研活动的有心人。丰富的研究机会、独特的研究情景、鲜活的研究问题、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优越的研究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要自觉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研相长”的效果。 再次,要找准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当前,在教学中有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即大家都嚷着搞教研,大家也好像都在搞教研(如观议课),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知道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论有效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

论有效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他是教学的生命。所以,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材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这里我重点谈谈小组合作探究法。 一、组建,增强合作学习效率 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实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妥,由1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基础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及组织水平较强的学生。要求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协助、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以达到增强合作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作小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造氛围,激发兴趣。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个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实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实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实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准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有效的引导和合理的组织是合作学习成功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别,鼓励学生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实行独立探究、多向思索,如阅读、操作、尝试、迁移、类比、分类等。教师做好巡视指导,特别对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启发与辅导。有益于教学的全面实行。所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成功与教师的激励和指导是密不可分的。当学生对新知识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合作讨论这个环节,就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信息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议,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但一节课40分钟有很多环节,最后还得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而现在学生人数又多,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是不可能的,于是合理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就非常重要。这些形式有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的,有4 人一组共同讨论的,有大组讨论

创新教研形式,盘活教研过程

创新教研形式,盘活教研过程 教学要改革,教研要创新,教研的活动形式也要创新。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效率低下,已经不能适合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我们集思广益、共同探究,开启高效的教研活动新形式和新方法: 一、抓学习——学习形式活。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所面对的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的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性活动。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创新、品味体验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把握学习的特点,实行学习的创新。 ①学习的多元性:落实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应该是多维的、立体的、开放的、交互性的活动。我校落实教师理论学习活动方式有: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引领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网络学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外出学习与自主培训相结合。 ②学习的有序性:学习过程是长期的渐进的不但积累的过程,只有保证学习的有序性,才不会一曝十寒,与日常教学工作相冲突,才能保证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和实效性。我校长期以来,实行了有序的既定的学习活动日,如:每两周一次校级培训(学校教导处、教研室、电教处组织);每周一次教研组学习活动(文科组周二,理科组周三)。 ③学习的自主性:为了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位教师主持一次教师学习活动,引导本组教师学习一篇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有感受的教育理论文章,并联系自己的教育实践谈体会,谈理解,使教师“一人得道,大家受益”!很多教师为了引导本组教师成功的展开好主题学习活动,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和精心准备,使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变背动为主动,大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④学习的多样性:开拓学习方式,激活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师展开业务学习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我校展开多样性学习方式有: a、举办校长、教师讲座,围绕一个主题,实行深度交流;b、观摩专家讲座电教片,揣摩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c、小课题大研究,或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或以“写教育叙事”为突破口,实行系统性地研究;d、展开以某一主题的教研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典型案例汇编活动,e、利用学校网站、襄阳教育通讯群展开一月一度的教育话题争鸣和探究活动等等…… 二、抓活动——活动方式活: 传统的教学教研活动课型有: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研究课、对比课、教改课……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一人讲,大家听”;“一人演,大家评”,其结果是:“巧人做,拙人传,传得巧人不喜欢!”授课教师经过很大的努力,却难免有失败之处,难免被人指长道短。其次,传统的教研活动把教研工作的重心放在“评”字上,常常是“课前无人管,评课说长短”不利于调动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所以,我校采取了以年级组为单位,同一学科教师同一教学内容展开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共同策划学案教法,实行“大家备课大家上,上

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 彭瑜 本文探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以往课堂教学的大量经验的基础上,以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作指导,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有别于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反思,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素质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精神,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是每位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涌现出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如全民教育,即面向全体国民,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终身教育,即学习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素质教育即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我国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发展,即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正是顺应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当代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论,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的认知教学理论、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冯忠良的结构一定教学理

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个别化学习理论等。鲁纳提出在教学中要采用“探索—发现”式方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在于探索掌握学习的有效策略;班斯基探讨的是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各种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友好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些教学理论都对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验改革,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探索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近几年推出了诸如“诱思探究”、“双主”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建立,为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代教育中“媒体”的重要“未来教育人脑十电脑网络”,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对未来教育做的论述。新的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出现了新的变革,由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来复制和移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面授教学,甚至是复制和移植“填鸭”、“灌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