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相转移催化合成抗氧剂1330

相转移催化合成抗氧剂1330

相转移催化合成抗氧剂1330
相转移催化合成抗氧剂1330

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转移催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简称PT,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新的合成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常遇到非均相有机反应,这类反应的通常速度很慢,收率低。但如果用水溶性无机盐,用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溶解有机物,并加入少量(0.05mol以下)的季铵盐或季磷盐,反应则很容易进行,这类能促使提高反应速度并在两相间转移负离子的鎓盐,称为相转移催化剂[1]。一般存在相转移催化的反应,都存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两相,离子型反应物往往可溶于水相,不溶于有机相,而有机底物则可溶于有机溶剂之中。不存在相转移催化剂时,两相相互隔离,几个反应物无法接触,反应进行得很慢。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与水相中的离子所结合(通常情况),并利用自身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将水相中的反应物转移到有机相中,促使反应发生。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剂;应用;前景 Research progress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Abstract: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synthesis, and the prospect is predicted.: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Phase transfer), referred to as PT, is a twentieth Century 70 years in organic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is becoming more widely. In organic synthesis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heterogeneous organic reactions, usually the speed of this kind of reactions very slow, low yield. But if the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salt, with small polar organic solvents and adding a small amount(0.05mol) quaternary ammonium or phosphonium salt, the reaction is easily,this kind of to increase the reaction speed and onium salt anion two phase transfer, known a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 The general existence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tic reaction, in aqueous and organic solvent phase, are soluble in water, insoluble in organic phase, and the organic substrate is soluble in organic solvent. There is no phase transfer catalyst,two-phase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unable to contact several reactants,reaction is very slow. The presence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aqueous phase (usually), and the use of their own on of organic solvents, the reaction was transferred into organic phase and water phase, prompt reaction. Keywords:Phase transfer catalyst ;application ;prospect

抗氧剂的现状与进展

抗氧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摘要:从人类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和工业材料日益苛刻的应用条件出发,综述了抗氧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天然产物、高分子、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领域抗氧剂向环保、无毒、多功能等方向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氧化; 抗氧防腐; 自由基; 聚合物 Abstract: With the higher human demand for quality of life and more strict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industrial materials,the action mechanism of antioxidan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product,polymer,food,pharmaceutical and petrochemical were reviewed an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antioxidants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 would develop to be environmental friendly,non-toxic and multi-functional. Key words:oxidation; anti-oxidation and anti-corrosion; free radical; polymer 引言 抗氧剂是一类在包括食品、石油化工、医药、塑料等各类产品体系中仅少量存在时,就可延缓或抑制这些产品的向下一步氧化,从而阻止产品的老化变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化学物质。钢铁表面涂加油漆等抗氧剂有效防止其氧化腐蚀,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润滑油、食品和医药等中添加各种适应其本身的抗氧剂能更好的促进其发挥自身使用价值,并更小的受其工作环境或工作对象造成的影响[1-2]。抗氧剂极大地增加了物品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人类正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深入研究抗氧剂的机理和现实应用性,并迫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的出现,使得未来抗氧剂的合成和使用面临更加苛刻的挑战[3]。 1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材料的氧化变质主要因其结构或组分内部具有易引起老化或氧化的弱点,即具有不饱和双键、支链、羰基、末端上的羟基等,这些结构在外界环境阳光、氧气、臭氧、热等条件下易发生氧化反应,引起产品或材料变质形成老化[4],更是基于其氧化的弱点,研究发现了抗氧化剂的工作机理,通过对氧化反应中自由基或中间体的有效作用来阻断其反应的后 续进程,从而达到抗氧化的目的。不饱和键或者自由基的存在易引起天然化合物、油品及人工合成高聚物的自动氧化反应,氧化机理如下[5-7]

苯乙醇酸(扁桃酸)的合成

苯乙醇酸(扁桃酸)的合成 摘要: 本实验使用5.2g新鲜蒸馏的苯甲醛、8mL氯仿作为原料,使用1.3g氯化苄基三乙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在50%的NaOH溶液中,发生卡宾反应生成(±)苯乙醇酸,得到略带淡黄色的白色片状晶体,产物重1.30g,产率为17%。 关键词:(±)苯乙醇酸相转移催化剂卡宾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并掌握二氯卡宾的生成 2. 训练相转移催化反应 3. 复习巩固控制反应温度、混合溶剂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反应方程式: CHO CHCl3 TEBAC H OH 卡宾或称碳烯是一类具有6个价电子的两价碳活性中间体,通式:CR2,其中碳原子与两个原子或基团相连,另外还有一对没有参与成键的非键电子。最简单的卡宾是亚甲基:CH2,最常见的取代卡宾是二卤卡宾:CX2。由于碳周围只有六个电子,它是缺电子的,因此卡宾具有很强的亲电性,容易发生插入反应。 三、相转移催化反应原理: 相转移催化反应时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均相反应通常容易进行,而水溶液的无机负离子和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之间的非均相反应,速率慢,产率低,甚至难以进行。但如果用水溶解无机盐,用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溶解有机物,并加入少量的(通常是0.05mol以下)季铵盐或季磷盐,这反应很容易

进行。这些能促进反应并加快在两相之间转移负离子的化合物,称之为相转移催化剂。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有盐类、冠醚类和非环多醚类三种。 以季铵盐为代表的鎓盐如: C6H5CH2N(CH2CH3)3Cl (CH3CH2CH2CH2)4NBr [CH3(CH2)6CH2]3NH2CH3Cl 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EBA)(TBAB)(TOMA)这些化合物具有同时在水相和有机相溶解的能力。其中烃基是油溶性基团,碳原子数一般不少于13,以保证具有足够的有用性,带正电的氮是水溶性基团。 季铵盐中的正离子与水溶液中具有反应活性的无机负离子形成离子对,可以将负离子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而在有机相中,负离子无溶剂化作用。由于正离子体积大,正负离子之间的间距也大,彼此间的作用弱,负离子可以看成是裸露的。因此反应活性大大增加。 本实验中用TEBAC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加快卡宾的生成和反应,机理如下: C6H5CH2N(C2H5)3Cl NaOH C 6 H5CH 2 H5)3 OH NaCl C6H5CH2N(C2H5)3Cl CHCl3 Cl2C C6H5CH22H5)3OH C6H5CH2N(C2H5)3(CCl3)H2O 有机相反应 水相反应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将250mL三口瓶安装在磁力搅拌器上,三口分别装置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在瓶中一次加入5mL(5.4g,0.049mol)新鲜蒸馏的苯甲醛、8mL(23.98g,0.10mol)氯仿和0.65g氯化苄基三乙铵。启动搅拌,用水浴加热至55℃,移去热源,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加25mL50%的NaOH溶液,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反应液变淡黄色浑浊液。在滴加碱液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滴加速度,维持反应温度在60 ~ 65℃,约20min滴完。滴加完后,继续在水浴中维持反应温度在65 ~ 70℃继续搅拌40min。 反应完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淡黄色乳白色溶液,下层为蛋黄油状物。加入100mL水将反应物稀释,上层变澄清透明,下层仍为蛋黄油状物,然后用乙醚萃取两次,每次30mL,除去未反应的氯仿等有机物,将乙醚萃取液倒入回收瓶。水层用50%H2SO4溶液酸化至pH=1~2,再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每次40mL。萃取后乙酸乙酯层溶液略带淡黄色。乙酸乙

抗氧剂的生产工艺

抗氧剂的生产工艺

————————————————————————————————作者:————————————————————————————————日期: ?

Yibin University 《精细化工》 题目抗氧剂的生产工艺 专业应用化学 学生姓名XXXXXX 学号 XXXXXXXXX 年级 2014级 化学与化工学院

抗氧剂的生产工艺 摘要:抗氧剂是聚合物稳定化助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聚合物加工应用技术诞生以来开发与研究最为活跃的助剂领域之一。本文归纳了一部分抗氧剂的国内外生产现状及一些抗氧剂的生产工艺,并大致介绍了一部分抗氧剂的有缺点和其中一部分操作流程。 关键词:抗氧剂;生产工艺;胺类抗氧剂;酚类抗氧剂 1引言 塑料、橡胶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在贮存、加工、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种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在结构上发生了化学变化,逐渐地失去其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之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老化过程是一种不可逆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常可见到,例如橡胶制品逐渐失去弹性,塑料薄膜发脆破裂,燃料油粘度增加等。 发生老化的原因很多,外界的作用和内在的原因都有。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依靠氧气来维持,氧化反应也是生命活动和能量的来源。然而也就是氧,能使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链发生氧化降解,缩短了材料的使用寿命。这就使人们想到采用有效的方法来阻止或延缓材料的氧化(或称老化)。最常用的办法是采用抗氧剂,这是一些很容易与氧作用的物质,把它们放在被保护的物质中,使它们先与氧作用来保护物质免受或延迟氧化。在橡胶工业中,抗氧剂又被称为防老剂。2国内外发展现状 2.1国外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范围内合成材料,尤其是通用型塑料的产量快速增加,促进和刺激了全球抗氧化剂产能的迅速增长,塑料抗氧剂的生产能力由1995年的13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24万吨以上,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高于某些传统塑料助剂品种增长率。 全球主要抗氧剂的生产公司有:汽巴精化公司。该公司是世界上受阻酚抗氧剂研制开发最早的公司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抗氧化剂生产商,在世界各大洲均建有独资或合资的抗氧剂生产厂,各类抗氧剂生产能力约9万吨/年,2002年产量约为8万吨,占全球抗氧剂市场的50%左右。美国大湖公司。美国大湖

第九章 相转移催化反应

第九章相转移催化反应 1968年由STARKS提出,并于1971年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有关论文后被公认。 相转移催化法是指,通过某种催化剂,引起或加速两种在不同相中的反应物进行反应的方法。 9.1问题的提出 在有机反映体系中经常出现有两相互不相溶的情况,两相的界面很小。 例1-BrC8H17 + NaCN 1-CN C8H17 + NaBr 1-溴壬烷不溶于水,而氰化钠是水溶性的,这是两种互不相溶的物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反应物加热至沸腾,并不断地搅拌,14天后,壬腈的含量仍然是0。 对于这种情况,有几种解决的方法:(A)在传统上使用高速搅拌(1000转/分以上);(B)加上共溶剂,使之变成均相。但着两种方法都不很理想。(A)速度到则能耗大,切易乳化,使产物不易分离;(B)耗溶剂,回收溶剂时同样需要消耗能量,而且手续麻烦。 那么能否找到一种物质可以使-CN进入有机相呢?有,而且还不少,这就是相转移催化剂,它本身在反应中不变,只是把-CN从水相转移到了油相,这种反应称相转移催化反应(Phase Transfer Catalyzed Reaction,PTC)。 搅拌1.8小时 1-BrC8H17 + NaCN 1-CN- C8H17 + NaBr Bu3P+(C16H33)Br-(三丁基十六烷基溴化磷) 反应结果,产率为99%。由此可见相转移催化的作用有多大。 9.2原理 我们将前面的季磷盐用Q+Br- 来表示。可以写出以下示意式: 水相:Q+Br- + NaCN Q+CN- + NaBr 界面 油相:Q Br + RCN 从此可以看出,在反映过程中,Q是没有消耗的。 此方法与共溶剂不同,在此同样是存在两相,催化剂用得很少,一般在5%

相转移催化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相转移催化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程方莉 摘要:介绍了相转移催化的基本原理,分别介绍了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固-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和三相转移催化反应的特点。着重介绍了近年来相转移催化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进展,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收率高、反应温和等特点,对于工艺技术的改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应用 0 引言: 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elysis)简写是PTC,是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有机合成新方法,也是目前药物合成和工艺改进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新方法、新工艺,其使用范围涉及到有机合成的各种类型反应,并且能够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收率和选择性。 该技术应用于非极性溶剂中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等特点。因此,在近三十年来,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 相转移催化剂及反应原理 相转移催化是指一种催化剂能加速,或者能使分别处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反应时,催化剂把一种实际参加反应的实体,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以便使它于底物相遇而发生反应。这种现象和过程叫相转移催化作用,这种催化剂叫相转移催化剂。 一般存在相转移催化的反应,都存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两相,离子型反应物往往可溶于水相,不溶于有机相,而有机底物则可溶于有机溶剂之中。不存在相转移催化剂时,两相相互隔离,几个反应物无法接触,反应进行得很慢。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与水相中的离子所结合,并利用自身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将水相中的反应物转移到有机相中促使反应发生。 1.1 相转移催化剂 相转移催化剂有翁盐、聚醚和高分子载体催化剂三大类.其中常用的有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溴化四丁基铵(TBAB)、四丁基碘化胺(TBAI)、18一冠醚一6、二苯并一l8一冠醚一6、聚乙二醇一400 (PEG一400)、新洁尔灭、度米芬等。近年来,由于手性药物的大量应用,用于合成手性药物的手性相转移催化剂 成为相转移催化剂研究热点之一。例如,抗帕金森药物L一多巴类似物3,4-二羟

常用抗氧化剂性能

常用抗氧剂的性能与用途 最近看资料学习中看到了不少的好东西跟大家一起分享下,希望以后有资料大家相互交流交流 1、抗氧剂1010。白色流动性粉末,熔点120~125℃,毒性较低,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剂。他在聚丙烯树脂中应用较多,是一种热稳定性高、非常适合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助剂,能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用于其它大多数树脂。一般加入量不大于0.5% 2、抗氧剂1076。白色或微黄结晶粉末,熔点为50~55℃,无毒,不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烷和酯类等溶剂。可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ABS和丙烯酸等树脂的抗氧剂。具有抗氧性好、挥发性小、耐洗涤等特性。一般用量不大于0.5%;可用作食品包装材料成型用助剂。 3、抗氧剂CA。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80~188℃,毒性低,溶于丙酮、乙醇、甲苯和醋酸乙酯。适合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和聚酰胺树脂中的抗氧助剂,并可用于与同接触的电线、电缆。一般用量不超过0.5% 4、抗氧剂164。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粉末或片状物。熔点在70℃,沸点在260℃左右、无毒。用于多种树脂中,用途广泛。更适合用于食品包装成型用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聚酯和聚苯乙烯)树脂中,一般用量为0.01%~0.5% 5、抗氧剂DNP。浅灰色粉末,熔点230℃左右,易溶于苯胺和硝基苯中,不溶于水。适合于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树脂,除具有抗氧效能外,还有较好的热稳定作用和抑制铜、檬金属的影响。一般用量应不超过2% 6、抗氧剂DLTP。白色结晶粉末,熔点在40℃左右,毒性低,不溶于水,能溶于苯、四氯化碳、丙酮。用于聚乙烯、聚丙烯、ABS和聚氯乙烯树脂的辅助抗氧剂,可改变制品的耐热性和抗氧性。一般用量为0.05%~1.5% 7、抗氧剂TNP。浅黄色粘稠液体,凝固点低于-5℃沸点大于105℃,无味,无毒,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苯和四氯化碳。适合于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聚酯等树脂,高温中抗氧化性能高,使用量不超过1.5%。 8、抗氧剂TPP。浅黄色透明液体,凝固点19~24℃,沸点220℃,溶于醇、苯、丙酮。适合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ABS树脂的辅助抗氧剂,使用量应不超过3%。 9、抗氧剂MB。淡黄色粉末,熔点大于285℃,溶于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不溶于水和苯,适合于聚乙烯、聚酰胺和聚丙烯树脂的抗氧剂;本品不污染,不着色,可用于白色或艳色制品。用量不超过0.5%。

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及应用

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相转移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别讨论了液一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和三相催化反应的特点。着重记述了近年来相转移催化技术在医药工业和化工中的应用进展。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质量好等优点, 对于工业生产进行工艺技术改进、降低生产成本,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医药工业、化工、应用进展 相转移催化反应( 简称PTC 反应) 是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异相反应的新理论和方法。它能使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异相反应顺利进行,能够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温度,改变反应的选择性,抑制副反应发生。同时相转移催化反应无需使用价格昂贵的无水溶剂或非质子溶剂,且对碱的要求低,可以使用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因此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相转移催化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化学合成的绝大多数领域,涉及到医药、农药、香料、造纸、化工、制革、高分子材料等重要领域[1 ]。 1、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 相转移催化反应虽然涉及的各种类型化学反应很多, 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液一液相转移催化、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和三相催化。 1.1 固一液相转移催化 在固-液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应用较多的络合剂主要有冠 醚、穴醚和聚乙二醇类等,其中工业上使用较多的为价格低廉的聚乙

二醇等两亲类化合物。聚乙二醇是一类大众化工产品,结构呈螺旋构象它的催化机理与冠醚等的催化机理相似,均为通过氧原子与金属阳离子络合,将活性阴离子带入有机相,从而达到相转移催化的目的。聚乙二醇的自动活动的链可以形成与冠醚类似的环,且不受孔穴大小的限制,因此是理想的冠醚取代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液一液相转移催化 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是在一个互不混溶的两相系统中进行。其中一相( 一般为水相) 为碱或含起亲核试剂作用的盐类,另一相为有机相,其中含与上述盐类起反应的作用物。在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后,这些物质中的阳离子是亲油性的,既溶于水相也溶于油相。当在水相中碰到分布在其中的盐类时,水相中过剩的阴离子便与相转移催化剂中的阴离子进行交换。因此,通常的相转移催化反应过程至少包括两个步骤: 一种反应物从本相转移至另一相;转移的反应物与没有转移的反应物发生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机理中,亲核取代反应发生在有机相,并且是控制步骤。 1.3 三相催化 为了解决相转移催化剂回收难、价格高的问题,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相转移催化法: 三相催化反应, 将相转移催化剂连接在聚合物载体上, 它是一种不溶水也不溶于有机相的固体高分子, 因此称为三相催化剂, 也称聚合物催化剂。此法的显要优势是催化剂可定量回收, 干燥后活性不受影响, 可重复使用, 因此该领域研究开发的时间不长, 但发展很快, 并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选择和

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相转移催化的优点,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以及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相转移催化在亲核取代反应、亲核烃基化反应、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反应、消去反应以及利用Hofmann重排制备异氰酸酯反应。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有机合成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in Organic Synthesis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phase transfer of the type of catalyst, as well as in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in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nucleophilic alkylation, the olefin and hydrohalic acid addition reaction, elimination reaction and the preparation of isocyanate-reactive using Hofmann rearrangement. Key words: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Organic Synthesis 1相转移催化简介 相转移催化作用是指一种催化剂能加速或者能使分别处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液-液两相体系或固-液两相体系)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反应时,催化剂把一种实际参加反应的实体(如负离子)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以便使它与底物相遇而发生反应。相转移催化是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项技术相转移催化的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也不需要价格昂贵的无水溶剂或非质子溶剂。并且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副反应少,选择性高,利用相转移催化,能使许多在一般条件下反应速度很慢或不能进行的反应,大大提高反应速度而顺利进行。相转移催化在烃基化、亲核取代、消大以及氧化还原等各种类型的有机反应中都有养广泛的应用。因此相转移催化力一法在科研和化工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有机合成中显露出重大的重大的意义[1]。 2相转移催化的优点 (1)反应条件温和,不再需要昂贵的无水溶剂或非质子溶剂,可以用廉价、非毒性、能回收的溶剂。 (2)反应温度降低,减少能耗,节约能源。

常用抗氧剂介绍-精品资料

一、化学名称:三(2, 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英文化学名称:Teis-(2,4-di-tert-butylphengl)phosphite 分子式:C42H63O3P 二、常规检测 外观:白色结晶粉末 含量:≥98% 挥发份:≤0.3% 透光度:(10克在100毫升甲苯溶液中,室温下澄清)425nm:97%min500nm:97%min 溶解度:丙酮:1%苯:34%氯仿:36%醋酸乙酯4%乙烷:11%(200C, W/W)环乙烷:16% 水解时间:≥14小时 熔点范围:182.0℃-185.0℃ 三、特性及用途 本产品为一性能良好的辅助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聚乙烯,聚丙烯,聚甲醛, ABS树脂, PS树脂, PVC,工程塑料,接著剂,橡胶及石油产品等。于产品之聚合,制成或最终使用阶段均适用于添加。 四、贮存与包装: 抗氧剂168无毒、不易燃、不易爆、不腐蚀、贮存稳定性好。用纸板桶内衬塑袋包装,净重25kg /箱,也可根据客户要求设计。 五、复配类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助剂复合使用时,其应用效应大于每种助剂单独使用的效应加和,即1+1>2。利用抗氧剂复合、可大幅度增强抗氧剂的防老化作用。225,215是1010与168按不同比例复配而成,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一、分子式:C73H108O12 化学名称: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英文化学名称:Pentaerythritol-tetra-[β-(3,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ate]分子量:1178 二、产品质量规格: 外观:白色结晶粉未; 熔点范围:110~125℃;灰分:≤0.1%;挥发分(105℃,2h):≤0.5 %;透光率(10g/100ml甲苯):425nm≥97%;500nm≥98%;溶解性试验(10g/100ml甲苯)%澄清溶液;纯度≥98% 三、性能与用途 1、性能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嗅无味。熔点110℃-125℃,性质稳定。易溶于苯、丙酮和酯等溶剂,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本品无污染,耐热和耐水抽出性好、相容性好。与抗氧剂168、DLTDP等并用能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抗氧化效果。本品毒性甚微,白鼠半致死量LD50≥10000mg(雄性小白鼠口服)。 2、用途 本品是一种高效的受阻酚型抗氧剂,与大多数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有良好的防止光和热引起的变色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光稳定作用。广泛用于PE、PP、PS、聚酰胺、聚甲醛、ABS树脂、PVC、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也用来防止油脂和涂料的热氧老化。 四、抗氧剂的最佳添加量 0.05%-0.5%(视不同用途的树脂而定) 五、包装与贮运 纸板桶(箱)内衬塑料袋,每桶(箱)净重25Kg,本品化学性状稳定,无特殊贮存要求,应防潮、隔热。 一种多元受阻酚型抗氧剂,与大多数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有良好的防止光和热引起的变色作用。广泛用于PE、PP、PS、聚酰胺、聚甲醛、ABS树脂、PVC、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也用来防止油脂和涂料的热氧老化。

扁桃酸及其类似物合成的相转移催化剂筛选

应用与开发 扁桃酸及其类似物合成的相转移 催化剂筛选 郑 清 (盐城工学院海洋系,江苏盐城224003) 摘要:以芳香醛和氯仿为原料,经相转移催化反应合成扁桃酸及其类似物。考察了在相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不同催化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发现四丁基氯(溴)化铵催化合成产率最高。关键词:有机合成;相转移催化剂;扁桃酸;类似物;筛选 中图分类号:TQ24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16(2004)03-0043-02 扁桃酸又名苦杏仁酸,具有强抑菌作用,可作为治疗尿路感染的消炎药物和某些药物合成的中间体,扁桃酸传统的制备方法是通过羟基苯乙腈C 6H 5CH(OH)C N 和 , -二氯苯乙酮的水解来制备的,这2种方法合成路线较长,且前一种方法还需使用剧毒的氰化钠,生产上不够安全,而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扁桃酸及其类似物,既可避免使用剧毒物质,又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等优点。德国的Merz 于1974年报道了芳香醛和氯仿为原料采用相转移催化反应合成扁桃酸及其两个类似物(对甲基扁桃酸和对甲氧基扁桃酸)[1,2] ,从而提供了合成扁桃酸及其类似物的方便路线。文献报道仅有以氯化苄基三乙铵(TEB A)作相转移催化剂制取扁桃酸[3,4] ,而未见用其它相转移催化剂的报道[5,6]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相转移催化剂对合成扁桃酸及其类似物的产率的影响。 合成扁桃酸及其类似物的反应式: ArC H O+CHCl 3 NaOH P T C H + ArC H COO H 反应历程为: CHCl 3 Na OH CCl 2 Ar C HO Ar CH Cl O Cl 重排 ArCHCOCl OH - H + ArCH OH COOH 1 实 验 1.1 试剂 苯甲醛(AR),对氯苯甲醛(AR),对甲基苯甲醛(AR),对甲氧苯甲醛(AR),氯仿(AR),氢氧化钠(AR),乙醚(AR),甲苯(AR),硫酸(AR),无水硫酸钠(AR),四丁基氯化铵(AR),四丁基溴化铵(AR),氯化苄基三乙铵(自制),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 1.2 实验步骤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及滴液漏斗的250mL 三口烧瓶中,加入6.8mL(0.067mol)苯甲醛,适量(0.005mol)相转移催化剂,12mL(0.15mol)氯仿,在搅拌下慢慢加热反应液,当温度达到56!以后,慢慢有13g NaOH 溶于13mL 水的溶液(质量分数50%),滴加的过程需维持在56~65!之间,或稍高,但不得超过65!,滴加碱液的时间约1.5~2h,滴加完,在搅拌下继续反应约2h,停止反应后,静止冷却,加适量水,使瓶内白色沉淀恰好溶解;用乙醚萃取两次除去未反应物,残液用50%硫酸酸 第32卷第3期2004年6月 江苏化工 Ji angsu Che mical Industry Vol.32No.3 Jun.2004 收稿日期:2004-02-10 作者简介:郑清(1971-),女,江苏苏州人,讲师,在职硕士生,主要从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教学。电话:0515-*******,139********。

受阻酚类抗氧剂在几种使用情况下的协同作用机理

综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在几种使用情况下的协同作用机理 聚合物稳定化助剂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甚至同一类型、不同品种的抗氧剂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协同或对抗作用。汽巴精化(Ciba—Geigy)公司开发的Irganox B系列复合型抗氧剂的研究表明,抗氧剂之间复配得当,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性能,增强抗氧效果,还可降低成本;但如果搭配不当,不但起不到抗氧作用,可能还会加速聚合物的老化。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其抗氧效果好、热稳定性高、低毒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但抗氧剂复配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抗氧效果的好坏。因此,研究抗氧剂复配时的作用机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世界各大抗氧剂的生产厂商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复合型抗氧剂,而熟知各种抗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对抗氧剂新品种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受阻酚类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聚合物材料在高温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氧原子的袭击会使其发生氧化降解。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聚合物的A动氧化过程是一系列A由基反应过程。反应初期的主要产物是由氢过氧化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成活性自由基,该自由基又与大分子烃或氧反应生成新的自由基,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使氧化反应按自由基链式历程进行。 在聚合物中添加抗氧剂,就是为了捕捉链反应阶段形成的自由基R.和R 00.",使它们不致引起有破坏作用的链式反应;抗氧剂还能够分解氢过氧化物RO0H,使其生成稳定的非活性产物。按作用机理,抗氧剂可分为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 主抗氧剂能够与自由基R.,ROO.反应,中断活性链的增长。辅助抗氧剂能够抑制、延缓引发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分解氢过氧化物,钝化残存于聚合物中的金属离子[1]。 作为主抗氧剂的受阻酚类抗氧剂是一类在苯环上羟基(~OH)的一侧或两侧有取代基的化合物。由于一OH受到空间障碍,H原子容易从分子上脱落下来,

高分子材料常用抗氧剂

抗氧剂1010 化学名称: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英文名称:Pentaerythritol-tetra-[β-(3,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ate]分子量:1178 质量标准: 性能:本品为白色粉末,无嗅无味。熔点110℃—125℃,性质稳定,易溶于苯,丙酮和酯等溶剂,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本品无污染,耐热和耐水抽出性能好。与抗氧剂ETHAPHOS368等并用能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抗氧化效果。 用途:本品是一种多元受阻酚抗氧剂,与大多数聚合物相溶性好,是PP树脂优良的抗氧剂,也可用于PE,PS,ABS树脂,聚氨酯,PBT树脂,PVC,聚酯,聚甲醛,聚酰胺以及各种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也用来防止油脂和涂料的热氧老化。 毒性:本品毒性甚微,白鼠半致死量LD50≥mg(雄性小白鼠口服) 贮存: 本品化学性状稳定,无特殊贮存要求,应防潮,隔热. 包装:纸板箱内衬塑料袋,每箱净重25 KG. 抗氧剂168 化学名称: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英文名称:Tris-(2,4-di-tert-butyl-pheny)-phosphite 分子量:646 分子式:C42H43O3P 质量标准: 性能: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82℃-186.5℃,闪点257℃,易溶于甲苯,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酯类,不溶于水。 用途:本品是一种高性能固体有机亚磷酸酯抗氧剂,对聚合物的色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优于其它亚磷酸酯,一般不单独使用,经常与抗氧剂BTHANOX310等酚类主抗氧剂复合使用,能提高聚合物加工过程的热稳定性,本品与酚类抗氧剂复配后广泛用于PE,PP ,PS,聚酰胺,聚碳酸酯,ABS等高分子材料。 贮存:本品耐水解较差,应注意防潮,防热。 包装:纸板桶(箱)内衬塑料袋,每桶(箱)净重25KG。 最佳添加量:一般用量为0.1%-0.3%

受阻酚类抗氧剂的研究

酚类抗氧剂文献综述 王朝辉(山东省滨州学院) 抗氧剂是指一些能够抑制或延缓高聚物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热氧化的有机化合物。比如说,维生素E为淡黄色油状物质,在无氧条件下对热稳定,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对氧极为敏感,C6上的羟基易被氧化,所以它可防止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巯基化合物及维生素A等的氧化,能消除细胞膜内产生的自由基,而保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功能。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等高分子材料都容易发生热氧降解反应,加入抗氧剂可以保护高分子材料的优良性能,使延长使用寿命。 广义上说,多数弱还原剂都是抗氧化剂,只是根据不同的工业用途选取合适的。有较高化学、物理稳定性的,或是低毒性的弱还原剂,都可以巧妙的运用于配方中作为抗氧化剂。 1 酚类抗氧剂抗氧化机理 有机化合物的热氧化过程是一系列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在热、光或氧的作用下,有机分子的化学键发生断裂,生成活泼的自由基和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发生分解反应,也生成烃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抗氧剂的作用是消除刚刚产生的自由基,或者促使氢过氧化物的分解,阻止链式反应的进行。能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剂有芳香胺和受阻酚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称为主抗氧剂;能分解氢过氧化物的抗氧剂有含磷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辅助抗氧剂。 广义上说,多数弱还原剂都是抗氧化剂,只是根据不同的工业用途选取合适的。有较高化学、物理稳定性的,或是低毒性的弱还原剂,都可以巧妙的运用于配方中作为抗氧化剂。例如:柠檬酸是有弱还原性的有机酸,我们可以将其运用于饮料配方中起着抗氧化剂的作用;食品摆放时间长了容易氧化变质,可以加入少量抗氧剂来延长它们的储存时间;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容易发生热氧降解反应,加入抗氧剂可以保持高分子材料的优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干扰及排除

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注射剂中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和维生素 C 等。抗氧剂均为还原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对氧化还原滴定结果会产牛干扰,对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注射液含量的结果也有干扰,另外对维生素C还具有紫外吸收能力?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亦可能产生干扰。 往射剂中抗氧剂的干扰,常用下述方法排除。 (1) 加入掩蔽剂法常用的掩蔽剂有甲醛或丙酮。注射剂中加入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时,主药测定采用碘量法、银量法、铈量法或重氮化法时,使用上述掩蔽剂可与抗氧剂发生加成反应从而排除其干扰。 例如,当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注射液含量时,其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也会消耗碘液而产生干扰,使用丙酮作掩蔽剂可消除其干扰。又如,采用碘量法测定安乃近注射液含量时,由于焦亚硫酸钠抗氧剂的存在会对测定产生干扰,使用甲醛作掩蔽剂可消除其干扰。 (2) 加酸加热使抗氧剂分解注射剂中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 钠、硫代硫酸钠等抗氧剂存在时.可加入酸并加热。使之分解为二氧化硫逸出。如亚硝酸钠测定盐酸普鲁蕾因胺注射液的含量时,其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也能消耗亚硝酸钠滴定液而产生干扰,采用加入盐酸并迅速加热煮沸的办法可使抗氧剂分解从而消除其干扰。(3加) 弱氧化剂氧化法注射剂中的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抗氧剂可被一些弱氧化剂氧化,常用的弱氧化剂有过氧化氢或硝酸。但使用本法必须注意加入的弱氧化剂不能氧化待测组分,也不能消耗滴定液。(4选) 择适当测定波长法注射液中如使用了维生素 C 做抗氧剂,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43 nm,若主药的测定波长也在此波长附近,就会产生干扰。 通常采用选择其他波长作测定波长的方法使主药有吸收,而维生素C几乎没有吸收。如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中含有维生素c抗氧剂,而主药盐酸氯丙嗪在紫外区的254 nm 和306 nm波长处有两个最大吸收峰,由于维生素C在254 nm处也有强吸收,但在306 nm 波长无吸收?故选择3()6 n M为测定波长。

扁桃酸的制备

扁桃酸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通过扁桃酸的合成进一步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 2. 进一步认识卡宾的形成和反应。 【实验原理】 扁桃酸有名苦杏仁酸,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也是口服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他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学方法合成得到的是外消旋体。用旋光性的碱如麻黄素可拆分为具有旋光性的组分。 扁桃酸传统上可用扁桃腈[C6H5CH(OH)CN]和α,α-二氯苯乙酮(C6H5COCHCl2)的水解来制备,但反应合成路线长、操作不便且欠安全。本实验采用相转移催化反应,一步可得到产物,显示了PTC 反应的优点。反应式如下: +C 6H 5CH O CHCl 3C 6H 5CHCO 2H OH *H + 反应机理一般认为是反应中产生的二氯卡宾与苯甲醛的羰基加成,再经重排及水解生成扁桃酸: C 6H 5CH O C 6H 5H C O Cl Cl C 6H 5CHCOCl Cl C 6H 5CHCO 2H OH 2OH -+ 【药品】 苯甲醛(新蒸)、氯仿、TEDA 、氢氧化钠、乙醚、硫酸、甲苯、无水硫酸钠、无水乙醇。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在50 mL装有搅拌器[1]、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加入3.0 mL(3.15g,0.03 mol)苯甲醛、0.3 gTEBA和6 ml氯仿。开动搅拌,早水浴加热,带温度上升至50~60℃,字冷凝管上口慢慢滴加由5.7 g氢氧化钠和5.7 mL水配置的50%的氢氧化钠溶液[2]。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在60~65℃,约需45 min 加完。加完后,保持此温度继续搅拌1 h[3]。 将反应液用50 mL 水稀释,用20 mL 乙醚分2次萃取,合并萃取液,倒入指定容器待回收乙醚。此时水层为亮黄色透明状,用50%硫酸算话至PH为2~3后,再每次用10 mL乙醚萃取2次,合并酸化后的醚萃取液,用等体积的水洗涤1次,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水浴上蒸去乙醚,并用水泵减压抽滤净残留的乙醚[4],得粗产物约2 g。 将粗产物用甲苯-无水乙醇[5](8:1体积比)进行重结晶,趁热过滤,母液在室温下放置是结晶慢慢析出。泠却后抽滤,并用少量石油醚(30~60℃)洗涤促使其快干。产品为白色结晶,mp为118~119 ℃. 本实验约需8 h。 【注释】 [1][2]见实验七十二(7,7-二氧双环[4.1.0])庚烷的制备)注释[2]和[3]。 [3] 此时可取反应液用试纸测其PH,应接近中性否则可适当延长时间。 [4] 产物在乙醚中溶解度大,应尽量可能抽净乙醚,冷却后即得固体粗产物。 [5] 亦可单独用甲苯重结晶(每克约需1.5 mL)。 【思考题】 1.本实验中,酸化前后两次用乙醚萃取的目的何在?

受阻酚类抗氧剂在几种使用情况下的协同作用机理

综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在几种使用情况下的协同作用 机理 聚合物稳定化助剂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甚至同一类型、不同品种的抗氧剂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协同或对抗作用。汽巴精化(Ciba—Geigy)公司开发的Irganox B系列复合型抗氧剂的研究表明,抗氧剂之间复配得当,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性能,增强抗氧效果,还可降低成本;但如果搭配不当,不但起不到抗氧作用,可能还会加速聚合物的老化。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其抗氧效果好、热稳定性高、低毒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但抗氧剂复配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抗氧效果的好坏。因此,研究抗氧剂复配时的作用机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世界各大抗氧剂的生产厂商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复合型抗氧剂,而熟知各种抗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对抗氧剂新品种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受阻酚类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聚合物材料在高温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氧原子的袭击会使其发生氧化降解。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聚合物的A动氧化过程是一系列A由基反应过程。反应初期的主要产物是由氢过氧化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成活性自由基,该自由基又与大分子烃或氧反应生成新的自由基,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使氧化反应按自由基链式历程进行。 在聚合物中添加抗氧剂,就是为了捕捉链反应阶段形成的自由基R.和R00 .,使它们不致引起有破坏作用的链式反应;抗氧剂还能够分解氢过氧化物RO0H,使其生成稳定的非活性产物。按作用机理,抗氧剂可分为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主抗氧剂能够与自由基R.,ROO .反应,中断活性链的增长。辅助抗氧剂能够抑制、延缓引发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分解氢过氧化物,钝化残存于聚合物中的金属离子[1]。 作为主抗氧剂的受阻酚类抗氧剂是一类在苯环上羟基(~OH)的一侧或两侧有取代基的化合物。由于一OH受到空间障碍,H原子容易从分子上脱落下来,与过氧化自由基(ROO .)、烷氧自由基(RO.)、羟自由基(.OH)等结合使之失去活性,从而使热氧老化的链反应终止,这种机理即为链终止供体机理[2]。 在聚合物老化过程中,如果可以有效地捕获过氧化自由基,就可以终止该氧化过程。但生成过氧化自由基的反应速率极快,所以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自由基捕获剂便会失效。在受阻酚类抗氧剂存在的情况下,1个过氧化自由基(R00 7)将从聚合物(RH)上夺取1个质子,打断这一系列自由基反应,这是自动氧化的控制步骤。当加入受阻酚抗氧剂时,它比那些聚合物更易提供质子,即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反应形成酚氧自由基,这使聚合物相对稳定,不会进一步发生氧化。 除此之外,受阻酚还可以进行一些捕捉碳自由基的反应。如上式的2,4,6一自由基可以生成二聚物,而这种二聚物又可与过氧化自由基反应使其失去活性,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