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 德国武器装备的采办管理

第五章 德国武器装备的采办管理

第五章    德国武器装备的采办管理
第五章    德国武器装备的采办管理

第五章德国武器装备的采办管理

武器装备采办管理是国家通过论证、研制、生产等程序获取武器装备的一个系统工程。它对国防工业的发展和武器发展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德国作为欧洲的主要军事大国,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尤其是冷战结束和两德统一以后,不断对其武器装备采办管理进行改革,从而形成了现有的高效武器装备采办管理。

第一节德国武器装备采办体制

德国的武器装备采办体制采取统一集中管理体制,即由国防部总装备部统一管理。但同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它的管理机构分为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具体的说,就是由总装备部机关负责组织领导,由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负责具体的落实,国防技术与采办署隶属总装备部领导。

(一)管理体制

德国对武器装备采办和国防科技采取统一集中管理的方式,即由国防部总装备部统一管理。其管理体制主要是:

1、国防部总装备部采用两级管理体制,统一管理武器装备采办和国防科技工作

德国在建军之初就确定了统一管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采办工作的原则。因为这样才能对陆海空三军的需求进行统一规划与协调,合理利用资金,避免重复浪费。目前,由国防部的总装备部负责国防科技和武器采办的统一领导工作。其管理体制由两级组成,即总装备部做为管理的领导机构,其下属的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做为具体的实施机构。作为领导机构的总装备部,它的职责主要是对装备采购、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进行规划、指导、控制和监督。一般不干涉计划的具体实施。作为实施机构的国防技术与采办署,它的职责是具体实施国防科研和生产计划。承办三军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采购、监督、维修等任务。

2、各军种密切配合总装备部的工作

德国陆海空三军中分别设有装备部,但它们本身无权单独研制或采购武器装备。其工作只是从武器装备的使用方的角度,配合总装备部和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参与本军种的武器装备规划的制定,提出武器的战术要求;参与本军种武器装备采办过程的管理工作;并对武器的改进和后续发展计划提出建议等。总之,每项武器的采办都是在总装备部及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的统一管理和各军种主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

3、民间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担武器研制和生产任务

德国将国防科技工业与市场经济结合,采取军民结合战略,全国没有专门的国防工业企业。所有的国防科研和武器生产任务都是依靠民营企业和机构或高等院校来完成。其形式通常是由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通过招标方式与承包商签定合同,承包商具体负责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采办署则监督合同进展情况。国防部只设有各类武器装备的试验场,用以试验、检验所研制的武器装备是否符合要求。

(二)管理机构

德国武器装备采办的管理机构主要是总装备部及其领导下的国防技术与采办署。

1、总装备部。国防部总装备部是德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采办工作的统一领导机构,也是最高管理机构。总装备部设部长、副部长、业务助理各一名,下辖8个局。其中3个综合业务局,分别是装备规划和综合任务局、经济与法律事务局、国际军备合作事务局;5个专业技术和计划项目局,分别是预研综合管理局、地面武器装备与技术局、空中武器装备与技术局、海上武器装备与技术局、侦察、指挥通信、信息技术局。

——装备规划和综合计划局。该局下设5个处,分别主管装备部门的领导机构、综合协调;人事规划及培训、保密工作;联邦国防军的装备规划及涉及议会、内阁和联邦审计局相

关的事务;武器预研工作;武器型号规划、研制和采购、预算、财政的年度计划。

——经济与法律事务局。该局下设7个处。其中一处主管经济分析与评估、军工事务;二处主管军工企业的具体事务;三处主管武器的生产成本、价格构成等经济活动。四处主管物资管理和保存、军工经济中的军品和民品事务;五处主管装备领域的法律事务/军工企业的法律保障及专利、订货任务分配原则;六处主管政府间协议;七处主管军品出口贸易及军控。

——国际军备合作事务局。该局主要负责国际军事合作任务,其下设5个处。其中一处负责国际军事合作中的宏观调控;二处主管北约欧洲国家间的武器装备合作;三处主管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的武器装备合作;四处主管非北约国家的军事关系、装备外援、向多国组织提供装备等工作;五处主管退役的武器装备。

——预研综合管理局。该局主管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技术交叉性预研及各种武器的预研工作,下设9个业务处。

-—地面武器装备与技术局。该局下设9个处:其中一处是综合协调处;二处主管作战车辆系统;三处主管防空及反坦系统;四处主管火炮系统;五处主管工兵装备系统;六处主管动力技术与能源供应;七处主管车辆操纵模拟设备;八处主管无人侦察机;九处主管炸药与推进剂。

——空中武器装备与技术局。该局负责空中武器装备与技术,下设7个处。其中二处主管“欧洲战机2000”;三处主管直升机;四处主管航天及卫星;五处主管空军导弹武器;六处主管“狂风”战斗机。

——海上武器装备与技术局。该局负责海上武器装备与技术,下设5个业务处:一处主管综合协调;二处主管水面舰艇;三处主管潜艇及鱼雷;四处主管水雷和反水雷武器;五处主管海上支援装备及海军专用装备。

——侦察、指挥通信、信息技术局。该局负责联邦国防军的C3I系统,下设10个处。其中二处主管C3I技术建设,三处主管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四处主管陆军的C3I系统,五处主管防空及空军的C3I系统,六处主管联邦军总部及后勤保障的C3I系统,八处主管与北约C3I 的协调联系。

2、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是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采办工作的统一实施机构和具体管理机构。它的任务是制定单项武器装备的总体生产及阶段实施计划;选定承包商;与承包商签定研制、生产合同并监督承包商的工作;协调和检查计划的执行;负责武器装备的试验;负责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质量保障和检验工作;负责武器装备的改进和改装;负责预研工作的具体管理;代表总装备部沟通军方与科研单位及厂商的关系;管理与监督下属机构的业务工作。

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设署长、技术副署长、经济副署长各一名。下辖4个综合事务部,7个专业部,以及包括7个国防技术服务站在内的直属机构。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临时机构。 4个综合事务部分别是:

——综合管理事务部。主管一般行攻管理事务,包括组织机构、人事、财务、安全、福利及其他日常行政事务。

——综合经济事务部。该部负责统一处理经济事务,如:定货任务分配、交通运输、成本与价格、技术费用估算、战时或危急情况下的军工生产准备等。

——综合技术事务部。该部主管综合性技术任务和技术协调工作,并配合各专业部完成特定任务。

——质量保障与质量检验部。该部负责管理军方所有的质量检验工作。

7个专业技术部分别是:

——机动车辆与设备技术部。该部主管联邦国防军三军所需的各种机动车辆、水上内河

活动工具及战地能源供应设备等。

——航空装备技术部。该部主管各种类型军用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研制、使用工作。

——舰船装备技术部。该部负责海军装备的发展和采购工作。

——通信技术与电子部。该部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发展通信技术与电子装备,二是参与其他各专业部的计划项目。

——武器与导弹系统部。该部主管三军的各种轻重武器、弹药和各类战术导弹的发展。

——燃料及其他装备部。该部主管军用燃料和其他军需物资。

——信息技术部。该部主要负责C3I系统管理。

第二节德国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的特点

德国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不但高效,而且非常有特色,在北约国家中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采办管理。

1、分级领导,责权明确

总装备部负责武器的规划计划,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负责组织实施,两级的任务非常明确,两者间不但界线非常清楚,而且构成了相互监督机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显而易见,便于激励与约束。所以,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提高了武器装备采办的效率。

2、有机结合,统一管理,配套改革

把武器装备采办同国防科技工业集中统一管理是德国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的另一个特点。国防科技工业是武器生产的主体,是武器的供给方,总装备部是武器的需求方。德国通过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通过武器订购合同将供求双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武器发展纳入了国防科技的发展体系。统一的领导体制有利于制定同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武器发展战略,有利于在国防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武器装备发展规划。统一管理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同武器装备采办体制配套改革,相互促进。所以,德国在不断对其武器装备采办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了调整。这主要表现在:为了配合冷战后武器订货不断减少的趋势,采取了缩小军事工业规模,保存军工核心力量;为了保持武器装备的领先地位,积极加大国防科研投入;为了加强采办的国际化,积极推进西欧国家间国防科技合作。

3、系统分工,归口管理

在德国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中,充分体现了系统分工,归口管理的特点。系统分工就是针对某类武器装备的特点,把武器进行系统分类;归口管理是指针对某一类武器,打破军兵种的界限,集中统一管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而且有利于把某类武器的预研和生产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发挥该类装备的效用。例如,有关C3I系统的装备,无论是海军的还是陆军的,全部都由总装备部的侦察、指挥通信、信息技术局系统管理。这不但大大提高了C3I系统的科技水平,而且增加了三军装备的通用性。

4、军种有限参与,协同高效

德国的各军种装备部不直接研制、采购武器,但积极参与装备采办的各个过程,这种参与是武器装备采办中的有限参与,恰恰是这种参与机制提高了采办效率。这是因为:各军种的装备部门的优势在于对本军种的武器装备技术性能、战术指标、发展方向都有较深刻的认识,而总装备部及其国防技术与采办总署的优势是精于武器的订价、招标和承包等采办事务。所以,只要两者协同配合,就可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采办效率。

5、加强军事合作,降低采办成本

长期以来,德国在发展武器装备过程中始终坚持开展国际合作的基本方针。这首先是有

利于降低武器装备采办成本。其次,随着西欧国家军事一体化的推进和多国部队的建立,对武器装备标准化和通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合作发展武器装备有助于逐步实现武器装备标准化的要求。所以,德国在武器装备采办中,把国际合作,尤其是同西欧国家的合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不但能大大降低武器的采办成本,而且能取长补短、获得高性能的武器装备。德国为此在总装备部设立了专门负责国际合作的国际军备合作事务局。目前,德国同西欧国家合作的项目有“欧洲战机2000”、NH90直升机、护卫舰等大型武器装备。其中仅德、法两国武器装备合作项目就达100多个,两国为此还建立了联合装备局。

试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论述题:试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答: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是一个由多种调控措施构成的手段体系,通常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各种调控手段中,法律手段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其他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两个特征:普遍性和抽象性。普遍性是指法律领域内的规则能够平等地和没有例外地应用到每个个体身上,而无论该个体的出身、性别、种族、宗教等。抽象性是指法律规则不是为某个具体目标服务的,因此每个个体在遵守这些规则时,都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经济手段是指那些从某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是主要手段。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当事人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当事人除了服从命令外,没有其他余地的选择,这样,经济当事人往往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指令性计划和实物控制是行政手段的典型形式。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间接调控手段,行政手段属于直接调监控手段。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间接调控手段是间接地作用于调控目标,即在调控手段与调控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中间目标。调控手段首先作用于中间目标,再经由中间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直接调控手段是直接作用于目标的,并不存在中间目标。其次,间接调控手段具有一定的弹性,经济当事人可以独立地作出自己的经济决策,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相反,直接调控手段缺乏弹性,它直接规定了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没有选择余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间接调控手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好间接调控手段有效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任务。

美军装备采办管理与改革

美军装备采办管理与改革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面对装备采办领域严重的“拖进度、降指标、涨费用”问题,不断推进采办管理改革,要求军方加强对采办过程的审查监督力度,颁布了《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并酝酿对信息系统采办的管理体制与运行程序实施改革。 加强对装备采办的监督审查 美国政府责任局(GAO)2009年对美国重大装备采办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审查,并于3月30日发布了《国防部部分武器项目评估报告》。报告指出,美军目前96个重大国防采办项目的总成本达到1.6万亿美元,超过最初预算25%,比最初确定的交付时间平均拖延22个月。 为解决重大项目“拖、降、涨”问题,美军中止了多个重大国防采办项目或削减了采购数量,并对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评估报告给出了以下主要原因:一是装备需求变更过于频繁,在项目进入采办阶段后变更系统性能需求,打乱了既定的研制计划,导致进度拖延和成本超支;二是装备技术成熟度不高,将成熟度不高的技术大量应用于装备研制与生产,是导致装备成本大幅增加和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三是装备管理方式方法不能满足装备复杂性的要求,导致项目成本和进度估算不准确,项目基线不科学;四是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虽然有采办管理制度,但存在制度落实不力等问题。 改革优化采办管理制度 针对装备采办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奥巴马明确提出要对采办系统实施“强有力改革”,并积极推动相关的立法工作,美国国会两院进行了《2009年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简称《改革法》)的立法,并于5月22日由奥巴马正式签署生效。《改革法》要求加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系统工程、技术管理与试验鉴定力度,重组系统工程和研制试验鉴定机构,进一步加强装备技术成熟度管理,降低装备项目技术风险。 长期以来,美军系统工程与研制试验鉴定的管理都由系统与软件工程办公室负责,这与系统工程工作及研制试验鉴定工作的重要性不相匹配。 《改革法》要求,在原来系统与软件工程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系统工程办公室,并成立新的研制试验鉴定办公室,负责评估美军系统工程和研制试验鉴定能力,并对采办过程中的系统工程工作与研制试验鉴定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另外,《改革法》还要求重大采办项目要将系统工程要求列入项目军事需求和合同要求,改进系统工程管理方式,在采办早期综合考虑使用保障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设计反复修改而造成的进度拖延、费用超支问题,并进一步加强研制试验鉴定工作。针对以往过度关注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忽视技术成熟度的问题,国防研究与工程署被要求负责重大项目采办实施过程的技术成熟度评估,定期审查评估国防部重大采办项目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和集成风险,此举加大了对重大采办项目技术风险的管控力度。 《改革法》要求,将计划分析与评估局局长提升到助理国防部长级别。计划分析与评估局是美军项目成本估算与装备规划计划与资源分配管理的核心管理机构,在负责财务与审计的副国防部长(主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改革法》将该局局长提升至助理国防部长级别,这是自1965年以来国防部业务局权限首次提升至助理国防部部长级别,表明美军加强成本评估与管理控制的决心和力度,也反映出美军采办管理的最新要求和改革方向。 同时,《改革法》要求成立成本评估与计划鉴定局(CAPA)。在重组原计划分析与评估局的基础上新成立的机构,负责对装备采办成本和规划计划工作进行评估审查。CAPA局长作为国防部高层在项目成本与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首席顾问,就采办成本与资源分配等问题,直接向国防部部长和常务副部长汇报。

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德国文化史课程论文——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马腾00825102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pkumat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c913897853.html,

【摘要】 德国是传统的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政策和文化管理体制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对德国文化产业进行了浅显的介绍,并试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德国文化产业文化管理 【正文】 一、德国的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德国的文化产业政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当代德国人已不再信守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的文化批判理论。德国文化政策在强调国家对文化扶持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发挥私人部门和私营企业对文化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与英美等国家的高度自由主义市场化的文化政策有所不同,德国文化政策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德国非常重视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把文化当作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德国的城市里到处坐落着保护良好的文化设施和文物古迹,大街上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雕塑,为数众多的博物馆藏品丰富,参观者络绎不绝,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人深刻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文化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三)德国的文化产业管理 与英美等国家实行分权式的文化管理不同,德国实行的是集权式的文化管理。德国的文化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及所属行政部门,其文化体制是由政府机构和以自我管理权为基础的具体文化组织两级组成。1998年,联邦政府为了扩大自己的文化管理权限,成立了文化事务与媒体委员会,联邦文化基金会也由政府直接管理,同时联邦议会也成立了文化事务委员会,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这种高度集权式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克服由于文化产品的过度市场化和商品化所带来的弊端。但是显然,这不利于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同时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分权式的改革,削减政府对文化发展的直接义务和责任,吸引社会各种力量发展文化,已成为德国文化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德国主要文化产业 (一)出版业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出版大国,出版业在德国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掀起了一场出版业的革命,使德国很早就成为欧

《宏观经济管理分析》考试复习(孔勤版)

《宏观经济管理分析》考试复习(孔勤版)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题(孔勤版) 一、简答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有哪些? ①维护产权制度;②维护市场秩序;③保证公共产品供给; ④调节社會总供求关系;⑤促进社會财富公平分配。 2、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则? ①必须已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以创造条件;②必须再一定地法律规范下进行;③宏观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地接受程度相适应;④必须真正建立再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地基础上。 3、没有政府宏观管理地市场经济存再哪些缺陷? ①市场竞争會导致垄断;②市场否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地外部效应;③否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④否能保证市场交易地信息對称;⑤否能保证社會财富地合理分配;⑥实现社會供求平衡地代价大高。 4、简述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地一致性关系? ①宏观经济管理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個基本目标。 ②基本目标之间具有统一性:一是经济增长是其她目标实现地物质基础;二是物价稳定是其她目标实现地重要前提;三是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四是国际收支平衡有利於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5、防范金融风险地主要措施有哪些? ①加强金融管理;②增强金融业地抗风险能力;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④建立我国金融风险地转移体系;⑤加大對经济金融犯罪地防范和打击力度;⑥采取措施化解否良金融资产。 长沙学区此题为:5、金融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①金融机构對经济地影响;②金融产品對经济发展地影响; ③融资方式對经济发展地影响。 6、产业结构演进地基本规律是什么?

①三次产业地演进。劳动力随着经济发展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与此相适应地产业结构也由一二三转向二三一进而转向三二一结构。 ②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地演进。产业结构重工业化、缠结结构高加工度化和产业结构高技术化。 长沙学区此题为:6、产业转移有哪些基本规律? ①发达国家或地区从“边际产业”入手,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实施产业转移,被转移产业地层次由低倒高递次展开。②发达国家或地区地升产区位中心,随着产业(产品)升命周期地否同阶段而形成否同地转移模式。③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再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伴随着升产要素密集性地改变,将逐步实现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地转变。 7、什么是经济周期,如何理解绝對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會再升产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地周期性地运动过程。绝對周期指经济总量增长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地周期性现象;增长周期则指经济总量处於增长过程而增长速率有快有慢这种交替出现地周期性现象。 8、影响短期总供求平衡地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信贷收支平衡;②财政收支平衡;③国际收支平衡。 9、产业结构政策及其内容有哪些? ①定义:通过确定产业比例、相互关系和产业发展序列,为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而实施地政策。 ②内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基础产业扶持政策、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政策、传统产业更新改造政策、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长沙学区此题为:9、产业结构政策及其功能? 定义:同上。功能:①顺应产业发展地客观规律推动产业结构地演进;②培育新地经济增长点。 10、产业组织政策地基本内容有哪些? ①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地政策;②反垄断政策;③企业兼并政策;④中小企业政策。

美军武器装备采办中军事代表机构的作用

美军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器材的订货单位,每年鉴订的各类合同达1500万个,1999年武器装备采购费用达487亿美元,2000年达541亿美元。为了加强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采购的管理,美军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军事采办管理机构,而且随着国防战略格局的变化,武器装备的发展也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 采办是美国国防部内最先采用的术语。在国防部《国防采办条例体系》中,采办一词定义为:“为获得对国防部直接有利,或由国防部直接使用的物品或勤务而结成的各种关系,其中包括在建立和延续这种关系时所涉及的管理职能、业务工作及训练”。或者说,它是表示一个武器装备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向使用方提供这种武器系统的工作的集合。本文仅对美军装备采办中军事代表机构的地位与作用这类问题作点浅述。 1.武器装备采办管理机构 美军武器装备采办的运行体系是一个以国防部为核心,以科研机构和军事工业为基础的军民结合体系,其管理机构大致分为4层:国会与总统—国防部—各军种—军事代表机构。这个机构是一个庞大复杂、相互协同、相互制约、集中决策、分散实施的体系。 军事代表机构是美军采办合同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办理武器装备采购合同,产品质量保证,检验与验收等工作,其中主要是国防部国防后勤局合同管理司令部所属的军事代表机构。其人数约占美军军事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二。合同管理司令部在其境内设有9个地区办事处,37个管理区办事处和37个驻厂军事代表室,驻厂军事代表室主要管理某

一合同工厂的武器装备采办合同事宜,而管理区办事处则管理指定区域内的采办合同事宜。根据采购合同任务的大小不同,地区管理机构和驻厂军代室的规模也各不相同。此外,各军种也根据武器装备采办任务和采办合同管理的分工,派出相应的军事代表机构。例如,美军陆军部所属有23个军事代表室和若干个巡检军事代表组,海军有15个军事代表办公室,空军有25个军事代表办公室。 依据国防部与各军种的“协调计划”,合同管理司令部与各军种保持密切的联系,使武器装备采办合同的管理和军事代表机构的工作互相不重复、不交叉。其目的是:“无论哪一个军种合同都要保证在整个国防部范围实行统一的合同管理和在合同管理上对工业界和武器装备承包商只由一个口出面。”根据分工,合同管理司令部通过所属的军事代表机构,对全军除少数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及专用设备外的大多数武器装备采购合同,实施合同监督和日常管理,进行产品质量保证和检验验收等工作。 2.军事代表机构在采办中的主要职责 美军军事代表机构设有“合同管理室”、“产品质量保证室”和“系统与财务管理室”三大部门,按业务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以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1)合同管理室 从履行合同的角度来讲,合同管理室既是政府一方的主要代表,也是军事采购部门的耳目和武器装备生产现场计划管理部门的见证人。负责根据采办合同,对合同单位的政策、程序及非直接开销的分配法进行

嵌入式操作系统时间管理

嵌入式操作系统 时间管理主要内容硬件时钟设备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时间管理一般具有以下功能:维持日历时间;任务有限等待的计时;软定时器的定时管理;维持系统时间片轮转调度。硬件时钟设备大多数嵌入式系统有两种时钟源:实时时钟(real time clock,RTC)定时器/计数器实时时钟:一般靠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断电,也可以维持日期和时间。实时时钟独立于操作系统,所以也被称为硬件时钟,为整个系统提供一个计时标准。定时器/计数器:实时内核需要一个定时器作为系统时钟(或称OS时钟),并由实时内核控制系统时钟工作。一般情况下,系统时钟的最小粒度是由应用和操作系统的特点决定的。硬件时钟设备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实时时钟和系统时钟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实时时钟和系统时钟之间的关系通常也被称作操作系统的时钟运作机制。一般来说,实时时钟是系统时钟的时间基准,实时内核通过读取实时时钟来初始化系统时钟,此后二者保持同步运行,共同维系系统时间。系统时钟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时钟,只有当系统运行起来以后才有效,并且由实时内核完全控制。硬件时钟设备从硬件的角度来看,定时器(timer)和计数器(counter)的概念是可以互换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硬件在特定应用中的使用情况。硬件时钟设备在一个典型的计数器中,当初始数据被装入后,可以使用一定的方式来启动计数器。并且,一个实际的计数器也需要为处理器提供一种通过数据总线读取计数寄存

器当前值的方式。如果希望定时器能够自动重新装入初始数据,就需要一个锁存寄存器,以保存处理器所写入的计数数据。当处理器向锁存寄存器写入数据时,计数寄存器也被写入了该数据。定时器溢出时,定时器产生输出脉冲,然后自动把锁存寄存器中的数据重新装入到计数寄存器。由于锁存寄存器仍然拥有处理器写入的数据,计数器将从同样的初始数据重新开始进行计数。这样的定时器能够产生与时钟具有相同精度的规则性输出。输出脉冲产生的周期性中断可以用于实时内核需要的tick,或是为UART提供一个波特率时钟,或是驱动需要规则脉冲的设备。时间管理实时内核的时间管理以系统时钟为基础,系统时钟一般定义为整数或长整数,提供给应用程序所有和时间有关的服务。系统时钟是由定时/计数器产生的输出脉冲触发中断而产生的。输出脉冲的周期叫做一个“时钟滴答”,也称为时标、tick。时间管理 tick为系统的相对时间单位,也被称为系统的时基,来源于定时器的周期性中断,一次中断表示一个tick。一个tick与具体时间的对应关系可在初始化定时器时设定,也就是说,tick所对应的具体时间长度是可以调整的。一般来说,实时内核都提供相应的调整机制,应用可以根据特定情况改变tick对应的时间长度。例如,可以使系统5毫秒产生一个tick,也可以是10毫秒产生一个tick。tick的大小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时间粒度。时间管理通常来说,实时内核提供以下主要与时间相关的管理:维持相对时间(时间单位为tick)和日历时间;任务有限等待的计时;定时功能;时间片轮转调度的计时。时间管理管理功能是通过

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

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 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下面我们仅对能代表东西方民族文化特点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点作一些简要介绍。 一、美国的企业文化的模式与管理特点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这决定了美国民族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 美国的企业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但这种个人主义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自私,而是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能动性、个性和个人成就。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的支配下,美国的企业管理以个人的能动主义为基础,鼓励职工个人奋斗,实行个人负责、个人决策。因此,在美国企业中个人英雄主义比较突出,许多企业常常把企业的创业者或对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推崇为英雄。企业对职工的评价也是基于能力主义原则,加薪和提职也只看能力和工作业绩,不考虑年龄、资历和学历等因素。以个人主义为特点的企业文化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目标和个人的价值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以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以追求企业目标的实现。职工仅把企业看成是实现个人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场所和手段。 二、欧洲国家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 欧洲文化是受基督教影响的,基督教给欧洲提供了理想价格的道德楷模。基督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仁慈的,上帝要求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欧洲文化祟尚个人的价值观,强调个人高层次的需求。欧洲人还注重理性和科学,强调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分析。

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1年11月09日14:30 来源:《新财经·上半月》2011年第6期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4 王扬 摘要:通过分析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对企业的放开管理政策和先进的创新技术等,使她能较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为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比较坚固的社会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政府管理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借鉴 德国是欧洲经济发展的领头军,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能取得今天的强国地位与其在财政、金融、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管理领域的有效调控,以及所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分不开的。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是以国家干预为补充和以社会保障为特征来发展的市场经济,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 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及宏观管理特色 (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 首先,德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保证市场自由与有效性上,该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即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家只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干预。 其次,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平,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和重视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又认为“私有因素存在弊端”,通过制定政治措施使社会公平。 再者,德国的企业制度独具特色,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有着充分的生产和经营决策的自主权,政府基本上不具体干预企业。企业管理方面,建立“共同决策”制度,工会代表参加大企业的董事会,本企业职工持有企业股份。 (二)德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研究_王延飞

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研究 王延飞 摘 要:本文论述了国家军事订货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要求实行基于信息的采办。介绍了我国武器装备采办实行国家军事订货制度的基本情况,包括国家军事订货制度的内容、与政府采购制度的关系和建立国家军事订货制度的进展情况。提出实行国家军事订货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信息观点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信息观的改革思路是解决问题的可取方法。阐明了基于信息的采办管理,就是以信息为依托、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方法为工具、用信息观点指导和实施对采办过程的管理。从信息采办管理研究的内容、必要性以及实施信息采办的可行性,说明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研究是装备采办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论文从武器装备采办管理是一个信息过程、信息因素决定装备采办管理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与现行采办管理思想的比较等几方面对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思想进行了辩证分析。 主要论点是: 采办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绝对的、永恒的,信息对称是相对的、暂时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采办管理的对象面临着风险。因此,采办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尽可能实现信息对称条件下的管理。 信息要素在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是:管理组织结构合理,信息要求落实和信息技术手段先进。与现行的其他同信息有关的采办管理思想相比,基于信息的采办管理思想不仅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建设与更新,支持根据信息技术与使用发展情况进行组织机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而且还特别重视管理过程中信息质量与信息内容的控制与使用,强调要将与采办相关的信息内涵与采办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信息采办思想的创新之处即在于此。 论文从实施信息采办的思想准备、构建结构合理的采办管理组织、落实采办过程中的信息要求以及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等几方面对国外武器装备采办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 论文通过对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系统的组成分析、过程分析和技术实现途径分析,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从信息处理角度对采办管理的任务实体和机构实体进行抽象,从而构建了进行信息采办管理所需的管理对象分析模型。 论文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了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体系,统计、验证并分析了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分布情况,为实施信息采办准备了必要的管理依据。调查结果分析说明的重要观点是:①在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中,组织结构合理和信息要求落实的指标重要程度远高于信息技术手段先进的指标重要程度。②从长远讲,在装备采办项目运行管理中保证落实采办信息要求,应该比从管理体制上理顺采办管理组织结构更重要。③在决定组织结构合理的诸因素中,“职权明确,职能任务重复少”的重要性明显高于“指挥线明确”和“管理层次少”的重要性。④信息要求明确是落实采办过程中信息要求的最重要条件。⑤对人才的培养在基于信息的采办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⑥在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中,必须重视有目的的信息传递和交流。⑦信息采办管理评价指标反映了当前采办管理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与评价监督机制建设有关的对信息的客观独立分析问题,与驻厂军代表制度改革有关的军代表发挥信息保障作用问题等。⑧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中必须重视一个“用”字。 论文最后针对我国在实行国家军事订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树立正确的信息采办观念,要将采办管理改革的重点集中在有助于信息要求落实的指标要素上,还就提高我国武器装备信息采办管理水平,在理顺采办管理组织结构、落实采办中的信息要求和提升采办管理的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情报研究;管理/武器装备;信息采办 作者简介:王延飞,男,1965年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999级博士毕业生。 导师简介:赵澄谋,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379—·情报理论与实践·ITA 学位论文摘要 DOI :10.16353/j .cn ki .1000-7490.2003.04.029

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

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 德国企业治理的三大特点 在世界三大企业治理模式中(美国、日本、德国),德国的企业治理模式是近年来受到世界企业界广泛推崇和学习的,就连美国的企业界也普遍认为,德国的企业治理比美国更富有活力和有效。其特点要紧有三。 一、完善的职业培训机制和职工广泛参与治理。德国是世界上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其法律规定的有三项:一是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二是企业内部进修;三是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第三项要紧是针对失业人员。在德国,要想寻到一份工作,除了必备的文凭外,没有经过三年专业职业教育是别可能的,即便是一具传统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假如其子女没有经过专业农业训练教育,也别可能继承家业来从事农业生产。除了成年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算是对口学校毕业出来的高中学生,被企业录为学徒,首先得进行三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每周三天半到四天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一天到两天去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这三年的培训费用和学徒工资全部由企业负担。例如德国的大型客货车生产厂家慢营车辆股份公司是个有10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1999年年营业收入100多亿马克,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算是把各级各层人员的培训当作系统工程来抓。培训部经理麦希先生说,该公司1988年往常,80%的领导人是由别处培训的,或者是聘请来的,而如今80%是由公司自己培训出来的。 由于德国企业职员队伍的整体素养十分优良,这就为职工参与企业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职丁参与治理法》明确规定,大型企业要按对等原则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然后再选择一位中立人士担任主席。《企业法》规定,凡职工在5人以卜的企业,都要成立职工委员会,由全厂职工选举产生,每3年改选一次,职工委员会人数的多少由企业人数多少决定。职委会的要紧任务是在工资、福利、安全、劳动时刻、劳动条件、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维护职工利益,资方在涉及到职工前述利益等重大咨询题作出决定前,必须征得职委会接受。这种由劳资双方共同管理企业的办法优点和好处不少,其一是这种决策方式能更多的思考企业的长期进展,幸免短期行为;二是劳资关系融洽,减少了工人与治理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德国已有20多年没有发生工人罢工);三是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1995-1999年期间,德国实行职工参与治理的企业,每个工人的产值每年提高了8%。而美国企业的每个职工每年的产值只增长了3.5%;四是企业内部的操纵力度比较大,形成了比较健全稳定的内部制衡机制;五是能较为充分的反映和体现职工利益。另一方面如职工的劳动条件、薪酬待遇等咨询题可以经过劳资共同协商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与人事治理战略。德国是一具:工业发达国家,有一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比如宝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惟独每一具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干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别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德国企业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是企业的形象咨询题,这种形象别光是企业的品牌、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和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的东西;对内则要紧是培养团队精神。比如海德尔纸业公司是一具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对公司人员的治理要紧体如今企业文化上,公司将“持续、可靠、公开、诚实”作为企业的理念,别间断对职员进行价值观和传统教育,如怎么样对待失败,怎么样与同事友好相处,甚至日子与工作环境的清洁、秩序以及个人的外貌举止,都别当作小事处理。别但要求每个职员知晓,还要求中层以上干部起好表率作用,如此经过企业文化把人事治理十分自然的融合起来,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凝集力和感召力。该公司生产的各种型纸占据了德国三分之二的市场,欧洲三分之一的市场,并且打入了美国市场,主营纸业年收入达到31亿马克。

经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的市场经济。 A.自由放任B.政府微观调控C.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D.同西方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 2.我国产业政策体系的核心是()。 A.产业布局政策B.产业结构政策C.产业组织政策D.产业技术政策3.通过动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利益而达到调控目的的手段是()。 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C.思想教育手段D.经济手段 4.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体系C.实行政企分开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5.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A.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B.确定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 C.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D.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管理组织机构的基本原则是()。 A.统一的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D.精简的原则7.承担统一快凋任务的最综合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是()。 A.财政部B、国家统计局C.国家计划委员会D.中央银行 8.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 A.生产活动的组织者B.经营活动的组织者C.企业的直接领导者 D.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9.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B.进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C.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D.商品储备动用的规模 10、由于管理机构工作效率不高,组织实施不力以及管理客体抵触而造成的管理活动的失效,称之为()。 A.实施性失效B.自动性失效C.环境性失效D.规模性失效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A,企业B.政府C.个人D.集体 12、在经济信息中,可供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计划用的信息,用于()。 A.管理决策信息B.管理指标和协调信息C.微观经济信息D.管理的实际操作信息 13.信贷杠杆的特点之一是()。A.具有强制性B.具有固定性C.具有转嫁件D.具有偿还性 14.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A.竞争性B.独立性C.垄断性D.控制性 15.我国现在实施的现代化建设战略属于()。 A.一元目标战略B.多元目标战略C.综合目标战略D.传统战略 16.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等于()。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社会总产值 17.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是()。A.中国银行B.中央银行C.中国建设银行D.中国工商银行 18.考虑政策的时滞因素而进行的分配政策搭配是()。A.主辅搭配B.效应搭配C.松紧搭配D.时差搭配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注意:只作参考,以胡老师发的考题为准)

宏观经济管理试题答案(一) 一、简答题答案(共4题,每题5分,计,20分)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答案:1.维护产权制度;2.维护市场秩序;3.保证公共产品供给;4.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 5.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2、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 答案:(1) 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 基本目标之间关系:目标之间具有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3、经济周期,如何理解绝对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答案: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 绝对周期指经济总量增长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增长周期则指经济总量处于增长过程而增长速率有快有慢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4、产业组织政策 答案:指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划、干预和诱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 5、扩张性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何种状态时使用此政策? 答案:亦称赤字财政政策,其特点是以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积极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 6、关税措施 答案: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及进口附加税等。 7、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答案:(1)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2)实行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的中长期计划管理;(3)以金融政策为中心进行短期调控。 二、辩析题答案(共4题,每题4分,计16分)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管理可有可无 答案:错。政府的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构件,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

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 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方式。随着全球化迫使跨国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德国在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越来越重视跨文化管理。如何形成有效的跨越国界和民族的企业文化并使之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德国企 业在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标签: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企业 1 影响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因素 在进入国际市场战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经营,跨文化管理是它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很多因素的影响给德国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1.1 中德文化差异巨大 文化差异的因素一直是影响德国企业跨国经营和跨文化管理的关键因素。文化差异主要包括思维方式差异,价值观差异、传统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种族优越感差异和语言沟通方式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德国人的分析型抽象思维、中国人的综合型形象思维,德国人的求异思维、中国人的求同思维,德国人的个体性思维、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德国人的直观性、中国人的含蓄意会性,德国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儒家哲学,道德文化等。例如在德国公司与中国供应商的商业洽谈中,德国式洽谈流程与中国式洽谈流程就有着很多的差异。德方在筛选接洽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怀疑跟踪阶段,而中方则会趁热打铁了解熟悉拉近关系;在考察产能产品时德方总会先参观工厂,再进行漫长艰难的谈判,而对谈判结束后的聚会庆祝持一般态度,但中方则先安排宴会接风,融洽关系,最后才是重要的谈判阶段。如何在如此形态迥异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管理,达到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1.2 德国鲜明的企业文化和领导者风格 在德国式的文化氛围中,任何的建议及分析都要以文档和报告的形式交给上司,并注明严谨的分析和证明。公司重要事情需要领导亲自出马,他们在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一些没有依据的建议或提案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的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试题与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试题与答案 1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 )。 A.促进经济增长 B.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C.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出现( )等现象。 A.市场供应紧张、通货紧缩 B.失业增加、物资匮乏 C.生产能力闲置、通货膨胀 D.通货膨胀、物资匮乏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 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2

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 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4.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主要反映( )。 A.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项要素的边际产出率 B.各种要素投入折算为资金成本后,单位资金成本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C.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D.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全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5.各国经济发展经历表明,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源泉是( )。 A.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各项要素投入量增加 B.提高要素生产率 C.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 D.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以下关于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是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是第二产业,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是第三产业 B.第一产业包括农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它产业构成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它产业构成第三产业 D.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其它产业构成第三产业 7.在本世纪头2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 )。 A.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B.经济社会信息化 3

宏观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 一、简答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有哪些?答:1.维护产权制度;2.维护市场秩序;3.保证公共产品供给;4.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5.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2、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则?答:(1)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2)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3)宏观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一致;(4)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 3、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使用这些手段坚持什么原则?答:(1)法律手段;(2)经济手段;(3)行政手段;(4)文化道德约束。应坚持经济手段等间接手段为主。 4、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目标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答:(1)经济增长;(2)物价稳定;(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具有一致性和矛盾性。 5、试述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答:(1) 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 基本目标之间具有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6、试述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关系?答:(1)在一定情况下,四大目标之间会相互冲突、相互排斥;(2)在宏调实践中,四大目标很难同时达到最佳。 7、什么是经济周期,如何理解绝对周期和增长型周期?答: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绝对周期指经济总量增长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增长周期则指经济总量处于增长过程而增长速率有快有慢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8、什么是产业组织政策?答:产业组织政策指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划、干预和诱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 9、试述产业结构政策及其功能? 答:(1)产业结构政策:按照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政策;(2)产业结构政策功能:顺应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了。 10、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有哪些? 答:(1)财政预算;(2)税收;(3)公债;(4)财政投资;(5)财政补贴。 11、什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何种状态时使用此政策? 答:扩张性财政政策亦称赤字财政政策,其特点是以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积极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 12、什么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答: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使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入。 13、关税措施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及进 口附加税等。 14、影响短期总供求平衡的因素有 哪些?答:(1)信贷收支平衡;(2)财 政收支平衡;(3)国际收支平衡。 15、何谓国际收支? 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 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 资本往来引起国际资金移动而导致的国 际间的资金收支行为。 16、试述进出口贸易对宏观经济的 影响?答: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各部 门平衡发展和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具有显 著影响;进出口贸易能起到节约社会劳 动,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进出口贸易 是积累发展资金,吸引先进技术的有效 途径。 17、没有政府宏观管理的纯市场调 节存在哪些缺陷? 答:(1)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2) 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 应;(3)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4) 不能保证市场交易的信息对称;(5)不 能保证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6)实现 社会供求平衡的代价大高。 18、何谓收入分配管理? 答:收入分配管理是国家通过一系 列收入分配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 收入分配流程进行调控与组织,以实现 预定目标的经济活动。 19、影响就业的主要经济因素有哪 些?答:经济规模,具有正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速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经济 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及所有制结构影 响就业水平。 20、试述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答:(1)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2)实 行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的中长期计划管 理;(3)以金融政策为中心进行短期调 控。 21、试述德国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答:(1)强调自由竞争,同时强调 干预与秩序;(2)以社会公正为目标对 市场分配结果进行调节;(3)注重运用 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调控作 用。 二、辨析题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 管理可有可无。 答:错。政府的宏观管理是市场经 济体制的必构件,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 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 础。 答:对。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客观 规律的反映,政府宏观调控只是顺应规 律,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3、经济周期性波动就是经济总量 的增加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现象。 答:错。除了上述绝对周期外,还 有增长型周期。 4、对于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政 府可采用双紧缩调控政策。 答:对。采用双紧缩调控政策才能 给过热经济降温,才能抑制通货膨胀。 5、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具有目标 的一致性。 答:对。经济增长才能创造更多就 业岗位,就业充分了本身就是经济增长 的一部分。 6、充分就业就是保证每个有劳动 能力的人就业。 答:错。充分就业就是使失业率 保持在合理的安全指标以内。 7、出口创汇越多越好。 答:错。进出口贸易及外汇应保持 平衡。 8、提高宏调水平,努力使四大基本 目标都实现最优。 答:错。四大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 最优,目标之间具有矛盾性。 9、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 至少要保证二者不冲突,即保证使用效 果不相互抵消。 答:对。如果相互冲突,其调控效 果就会相互抵消。 10、政府可运用自身投资、消费等 经济行为来强化宏观调控的效果。 答:对。政府既是调控主体又是重 要市场主体,它可运用自身的市场经济 行为来引导其他主体的行为,强化宏调 效果。 11、物价下降、通货紧缩这种宏观 经济状态好过物价飞涨、通货膨胀。 答:错。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 都是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外在表现,都不 利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2、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已导致两极分化。 答:错。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并 未导致两极分化。 13、充分就业就是指把失业率降低 到合理的安全边际范围内。 答:对。市场经济要保持合理的失 业率,有利于劳力资源合理配置。 14、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 重公平。 答:对。市场分配以效率为主,政 府分配以公平为主。 15、宏观管理决策受到信息的约束。 答:对。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信息缺 口和信息失真。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出现 经济周期。 答:错。经济体制不同并不改变经 济运行的周期性。 17、适当的安全的通货膨胀有利于 提升就业水平。 答:对。适当的安全的通货膨胀下, 创造的就业机会多。 18、通货紧缩的态势下,要采用紧 缩的财政政策。 答:错。通货紧缩的态势下,要采 用扩张型的财政政策。 19、外汇是宝贵资源,储备越多越 好。 答:错。外汇储备要保持合理水平, 满足进出口平衡所需即可。 20、宏观经济管理没有世界通行有 效的统一模式。 答:对。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要反映 各国具体国情、体制及文化的不同。 21、再分配就是在直接并入生产过 程的主体之间的分配 答:错。再分配就是在初次分配的 基础上的二次分配。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