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2007 学年第02学期

授课计划

系别: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阮谢永

授课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授课班级:电信061/062

绍兴文理学院教务处

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 ,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具有时代性 ,有一定的弹性 ,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 ,具体表现为: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 ,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 ,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 ,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 ,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 从第一册看 ,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 ,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 ,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 ,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 ,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 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有四种知识技能点 ,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 ,“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另外 ,在基础知识点中 ,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 ,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 ,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 ,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 ,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每一个探究活动点 ,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课程标准》中 ,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 ,这些点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情感点在外在的形式上也是一种探究活动 ,这种探究不同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历”的探究 ,而是一种查阅资料式探究或者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活动 ,让学生在对社会、生活、物理问题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同时 ,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来。情感点在要求上都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

小学1——6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小学1-6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一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母和音节。 (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左右,学会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会写汉字500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用铅笔写楷书。 (4)建立词的概念。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知道近义词、反义词。 (5)建立句子概念,知道词和句子的区别。 (6)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知道这些常用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及书写规范。(二)教学内容 1.拼音 (1)认读汉语拼音字母。 ○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认识四声符号,掌握四声的读法,初步掌握轻声读法。 ○3正确认读汉语拼音小写、大写字母。 ○4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学会拼读。 ○1正确熟练拼读音节。 ○2读准儿化音。 (3)正确书写拼音。 ○1正确书写声母、韵母。 ○2正确书写音节。 2.识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认识800个常用汉字。 (2)汉字基本知识。 ○1认识汉字的常见笔画(7种)。 ○2认识汉字的常见偏旁部首(20种)。 ○3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法(象形、形声)。 ○4认识并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 ○5知道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学过的多音字。 (3)识字方法。 ○1运用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知识认识生字。 ○2运用汉字构字法认识生字。 ○3在生活中认识生字。 (4)查字典。 ○1认识《新华字典》。 ○2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运用字典识字。 3.写字

学习内容分析方法

分析教学内容的方法 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分析教学内容是为了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教学内容各部分的联系,回答“学什么”的问题。分析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使用卡片法等。 1.归类分析法 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例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由上向下,按头、颈、躯于、上肢、下肢分类等。确定分类方法后,或用图示、或列提纲,把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请参看下面的实例。 是一则归类分析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从形式上看,该示意图与后面将讨论的层级分析图相似,但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参看后面的层级分析)。 2.图解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教学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用于对认知教学内容的分析。图解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地从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教学内容的一套图表或符号。如历史教学中,可以用几条带箭头的线段及简洁的数字、符号来剖析一次著名战役的全过程,其起因、时间、地点、参战各方人数、结果等都被反映在图解之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分析者容易觉察内容的残缺或多余部分以及相互联系中的割裂现象。

3.层级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可见,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愈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愈低(愈容易),愈是在上层的难度愈大;而在归类分析中则无此差别。 下面是对“整数减法”教学内容进行层级分析的实例:

课程目标深化与教学内容细化研究 专 题 培 训 材 料(一)

《课程目标深化与教学内容细化研究》 专题培训材料(一) 深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深化教学目标,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拟定教学程序,为深入实施教学目标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制订问题,是教学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不管是以前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编制者总是用大量的篇幅来阐述教学目标,不但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总目标,还确定了比较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但是,在纲领性文件中体现的教学目标,并不一定能够根据班级情况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写在教学预案中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够真正落实于课堂,长期以来,教学目标意识的淡泊甚至缺乏是个不争的事实。 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确立,突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也是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但是,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也

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三维目标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只是贴标签式的存在,而没有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整合。 二、深化教学目标理清教学层次 1、深入分析学情,设计有效教学目标 教学对象虽然都是学生,但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不同,认知结构不同,用同样的教学手段所得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和深化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在初定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与初定的哪些教学目标有差距,哪些同学对哪些目标容易达成,哪些同学对知识点感兴趣等问题,据此调整成有效教学目标。 2、明确三维关系,有效整合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学中,我们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3、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目标 明确目标后,整个教学过程应控制在目标所界定的范围内,教师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并根据目标修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以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

教学计划调整申请

心理学教学计划调整申请 部领导: 根据学校2010年下半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由政法教研室承担的《军人心理学》课程将调整至学期上半年,教学对象为普通队和特招队毕业队学员,普通队教学课时为60个课时,特招队教学课时40个课时。由于教学计划的调整,给《军人心理学》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陈述如下: 一、政法教研室参与心理教学的教员为王晓丹、李佳、张睿、陈庆、张丹丹、郑亦璟共6人。2008级普通队共有6个队(一大队一——六中队),特招队共2个队(四大队一中队、五大队一中队)。同时,几位教员都承担着本教研室的其他课程的教学(《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哲学》等课程都安排在学期上半年),根据新教学计划的安排,如果《军人心理学》课程全部教学任务也集中于学年下半学期完成,使得心理学教学小组的教员教学任务增加,教研室内部教员安排有较大的困难。 二、由于三年级下学期学员安排有8周的实习时间,并且离校时间较早,相对来说,《军人心理学》课程教学时间缩短,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 三、由于《军人心理学》专业性较强,按照以往的教学安排把《军人心理学》课程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有利于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对自己心理进行调试与疏导,有利于学员在实习阶段

把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工作实际,有利于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四、通过学员反映,希望调整课时量和上课时间来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现行的教学计划基本能满足学员的客观需求。如果根据新教学计划对《军人心理学》课程的安排,会造成任课教师担任2个队以上的教学任务,从而不能充分顾及学员的需求。 基于以上几点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恳请领导能否调整教学安排。 训练部政法教研室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八日

教学内容分析方法

1、把课堂教学内容纳入学习主题中,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和影响。 2、利用概念地图分析内容知识之间的关系。 3、确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或者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确定的学生应掌握的重点教学内容。所以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参透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培养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态度方面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3、分析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教科书呈现出来的。所以分析教学内容还必须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增删取舍,整合优化。教科书是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代表的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也不应该唯教材轮,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尝试编写教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应该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和加工,该采用的采用,改增删的增删,需整合的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剪裁组织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4、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内容,它除了包括知识内容外,无疑还包括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分析

时还应思考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手段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受到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而教学内容更为关键,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教。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

一、课程性质和重要性 该课程是油气开采技术、钻井技术等专业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非地质专业学生对地质学的入门课程,是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步入地质科学的殿堂,了解地质学一般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地质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质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学会认识地质体、地质现象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地质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为非地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必要的地学知识、理论、技能基础,以便更好的掌握钻井的工程施工、油气开采的动态分析等工作。 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14学时。在教学安排上强调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是课程组成员及时转变了教学理念,树立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做到了既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为技术应用服务,以够用为度。明确了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应用技术教育和技术应用的操作能力。 二是按照各岗位群所必需的业务能力来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各相关专业定位,结合现场调研结果,在广泛组织现场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研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各岗位群所必需的业务能力,并将其分解到《石油地质基础》课程的教学当中。该课程作为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讲述岩矿、构造、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为钻井地质、油田开发地质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为此,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较大调整,大幅度缩减了矿物、岩石学内容,对构造、石油地质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三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是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说教,增添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尤其是在实践类课程中强化与应用技术有关的内容,并将科研、工程项目和生产实践中的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本专业或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动向等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教师授课少而精,讲透重点、难点,多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答辩等形式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四是进行了教材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内容的改革。在自编讲义的基础上,编写了该课程的校本教材,2006年综合各同类院校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主编了全国石油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石油地质基础》,并由石油出版社出版发行,弥补了该课程缺乏相应教材的空缺。 课程组部分成员参与了中国石油协会立项课题“高职高专石油主干专业‘零距离’培养模式研究”,《石油地质基础》课是该项目的改革试点课程之一; 课程组成员编写的论文“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实现‘零距离’培养目标”以及“分析‘12.23’事故,搞好井控工作”是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教改论文,论文分别在中国石油教育协会主办的《石油教育》以及本院院报《教育研究》上公开发表,推广了教改成果,为其他课程改

教学大纲调整

工民建专业教学大纲调整 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我校各专业的教学大纲更好的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体现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根据学校工作目标要求,现就我校建筑专业教学大纲调整作以说明。 一、教学大纲调整要达到的目的 1.在学生具有初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建筑业中、初级专门人才。 2.按建筑业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要求,形成能力培养大纲,落实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要求。 3.通过逐步开展实训课、完成课业教学改革任务,转变教师“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只注重知识灌输”的观念,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按建筑业岗位群分类、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模块教学体系和培养大纲。 二、大纲调整的总体思路 1.明确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基层技术管理的中初级专门人才。使毕业生能担当起施工员、测量验线员、预算员、安全员、资料员、质量检验员、计划员、材料员、试验员的工作。 2.通过论证,确定工民建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体系及其内涵。 3.根据综合职业能力体系,开发综合模块课程,并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后与相应模块对应,建立模块体系,形成工民建专业培养方案。 4.撰写17级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大纲和其他年级的过渡性教学大纲,最终形成17级综合模块教学大纲。 5.按大纲要求,通过实训课实施能力培养。 6.加强过程考核,通过对学生学习记录和课业成果的考核,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制定考核办法。 7.撰写实训课教案,逐渐形成实训课教程。 三、大纲调整改革实施步骤 1.明确培养目标下移的改革目标 经过调研,中等职业教育工民建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升学服务,为了学生能进入更高的学府,并培养为施工企业一线的中、初级技术管理人才,即毕业生主要从事施工员、测量验线员、预算员,安全员、资料员、质量检验员、计划员、材料员、试验员的工作。 2.研究建筑专业管理人员综合职业能力内涵 经校内外专家研讨,综合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包括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大部分,详见阶段性成果“工民建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内涵”。 现将“工民建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体系表”摘录如下:

2016年春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

《课程与教学论》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几乎就是知识点的罗列,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脱离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教学。 答:错。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是依赖罗列教学要点的指令方式,并不对内容目标的实施和操作提供具体指导、安排具体机会。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答:错。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意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三者同时构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教育如果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成为失去“家园”的弃儿,“走出城墙但不应放弃城里的家”,教师教育全面拓展必须是建立在自己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师范教育”的“城墙”曾经割断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但也起到了遮风蔽雨的“保护伞”作用,今天可以走出城墙的代价是失去保护伞,“师范”的城墙不应成为今天教师教育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教师教育院校的核心战略应当是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泰勒对课程的基本主张。 答:(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简述杜威思维五阶段及教学过程。 答:这五个阶段是:(1)问题的感觉,即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问题的界定,即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问题解决的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教学过程是:(1)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认识

课程内容教学材料内容教学活动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关系一·总述 在课程研究中,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隶属不同的研究层面,分别拥有各自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但传统上人们比较关注教材这一具体的课程材料,误以为教材内容就是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师理念上的混乱导致实践上的盲目,这是教师“教教材”这一现象的根源所在。本文试以英语学科为例,阐述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人们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学理基础之上。 英语教材在我国英语学科教学中历来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每次课程改革中,人们关注最多的就是教材的变化。但要说教材的研究,则解释、论证多于理论探讨。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国家统一控制的课程教材研制体制,课程和教材这两个本来不同的研究层面便重叠了起来,致使分属课程、教材和教学不同层面上的问题缠绕在一起,混淆不清。一方面,由于英语学科教育研究的历史几乎就是研究学什么(学科知识)和如何学的历史,学科内的课程理论、教材理论和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贫乏,很多研究都是基于对现行课程具体形态──教材的解释;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教材又代替了教学大纲,或者合而为一,甚至超越大纲,行使着权威角色,主宰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可以不必研读“英语教学大纲”,只需“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研究几乎是大包大揽,集多种角色于一体,因而不堪重负。这样,很多本应属于课程层面或教学层面的研究内容不能和教材问题有效剥离,其后果是,课程或教学层面的问题被忽略了,而教材本身的研究也仅滞留于表面的介绍和解释,缺乏系统的深度研究。 上述情况反映在教师的日常话语中,最为典型和普遍的便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概念的辨别不清。诸种术语纠缠不清使很多问题的讨论或争论缺乏合理的学理基础和共享的理论框架。就英语学科而言,英语教材内容往往与英语课程内容和英语教学内容混淆在一起,在实践中导致教材内容等于课程内容,教学就是教教材内容的现象。例如,“对话”是英语教材中常见的内容,它是体现语言交际性本质的人际交往形式,实践中不少教师课堂上直接要求学生机械朗读和死记硬背对话,不顾学生语言运用(揭示其中语言知识、语言结构的功能意义)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做法便是将教材内容误解为课程内容的典型事例。这种现象的危害性在于,教师安于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教教材),自欺欺人地满足于所谓的课程内容的完成。 二、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 课程内容一般指特定形态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方法、态度及价值观念等。课程内容的选择有三种基本取向: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

浙江省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调整方案

浙江省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调整方案

附件 浙江省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调整意见 语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一)下列课文调整为略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2010年5月浙江第24次印刷) 第6课《理想》。 七年级下册(2009年10月浙江第13次印刷) 第11课《邓稼先》、第22课《在沙漠中心》。 八年级上册(2010年5月浙江第16次印刷) 第17课《奇妙的克隆》。 八年级下册(2009年11月第10次印刷)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 九年级上册(2010年5月浙江第10次印刷) 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九年级下册(2009年8月浙江第11次印刷) 第14课《变脸》。 (二)下列课文不作教学要求 七年级下册(2009年10月浙江第13次印刷) 第27课《斑羚飞渡》。 八年级上册(2010年5月浙江第16次印刷)。 第1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数学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调整意见 第三学段(7-9年级)中的下列内容调整为选教内容: 第39页:(5)四边形中的第⑥条: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第⑦条: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第40页:(7)尺规作图中的第④条:……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8)视图与投影中的第⑥

条: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涵义,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第⑦条: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第42页:(4)图形的相似中的第④条: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二、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下列内容调整为选教内容 七年级上册(2010年7月第7次印刷) 第4页:1.1 从自然数到分数。 第120页:5.4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七年级下册(2009年12月第6次印刷) 第58页:课题学习美妙的镶嵌。 八年级下册(2009年12月第5次印刷) 第98页:5.1多边形第3课时中有关镶嵌的内容。 第153页:课题学习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 九年级上册(2010年5月第5次印刷) 第122页:4.6图形的位似。 第126页:课题学习精彩的分形。 九年级下册(2010年5月第5次印刷) 第70页:4.1 视角与盲区。 第73页:4.2 投影。 (二)下列内容不作教学要求 七年级下册(2009年12月第6次印刷) 第28页:脚注①“本套教科书对于尺规作图题,……,都要求写作法”改为“本套教科书对于尺规作图题,……,写作法”。 不要求 ... 第171页:设计题。 八年级下册(2009年12月第5次印刷) 第82页:设计题。 九年级上册(2010年5月第5次印刷) 第70页:探究活动中的用圆规把圆四等分。 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下列内容调整为选教内容 七年级下册(2009年11月第6次印刷)

教学内容的设计讲课稿

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三编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具体来说,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识,通过这个激活和活化的过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识变成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活泼的知识,这个激活和活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教材的知识内化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完成研究与分析教材任务的灵魂。 一、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和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学习对象分析的目的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认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所确立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完全针对学习者的特征。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分析学习者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这对教育者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准备的学习。 (二)学习对象分析的内容 学习对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需要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以及认知风格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只要分别了解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学习需要,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

课程教学内容(简略)讨论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简略) (共16课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消极情绪自我疏导的基本方法;掌握良好人际交往的基本手段;识别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掌握心理自助与互助的基本技巧与策略 实践教学部分(共8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照一定的范本或模板格式,完成三个报告(或方案),初步具备心理健康自助与互助的基本技能。 一、个性心理自我分析及自我完善规划(报告格式附在后面)(2课时) 学会“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是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保障,因此,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对自己个性心理进行分析,并制定自我完善规划。 这个实践教学对应理论教学的“第一专题了解心理健康认识自我”,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二、学生自己排演或网上观看“校园心理情景剧”(报告格式附在后面)(4课时)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她以舞台话剧为载体,以心理问题、心理冲突、心理矛盾的发生、发展、解决为主线,内容涉及大学生活方方面面(如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习、情绪、择业、恋爱等)让表演者和观众生动形象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节方法。 这个实践教学对应理论教学的“第二专题和第三专题”,目的是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如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等)

三、进行一次心理互助(报告格式附在后面)(2课时) 心理帮扶是一种“助人”行为,其实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感悟,提高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帮扶实质是一种“心理互助”。 这个实践教学对应理论教学的“第四专题互帮互助共享健康人生”,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识别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并提供基本的心理帮扶。 理论教学部分(共8课时) 第一专题了解心理健康认识自我(2课时) 一、了解心理健康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一)心理健康概念

关于调整教学计划的请示

关于调整部分专业培养方案的请示 教务处: 我系09、10级各专业执行08教学计划,学校实施《行动计划》、制定《学科建设若干意见》以及经过教学质量大讨论后,我们认为08培养方案存在诸多问题,不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因此,对09交通运输、09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科)、10交通工程、10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临时调整,调整基本石路和内容是: 1、09交通运输专业:取消原方案中的培养方向,按“大运输”模式调整,把运输、载运工具以及物流工程的内容整合到一起,总学分以及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等的学分保持不变。主要调整了教学内容。其他要求与08培养方案要求一致。 2、09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专科):取消原方案中的培养方向,按“能源动力”模式调整,把机械、能源动力装置以及汽车工程的内容整合到一起,总学分以及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等的学分保持不变。主要调整了教学内容。其他要求与08培养方案中的要求一致。 3、10级交通工程专业:根据学生就业情况,10级交通工程专业按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进行调整,兼顾交通工程内容,总学分、总课时从原来176、2800调整为188、2877,专业基础、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学分从65、18、12调整为72、19、16学分,其他学分要求和毕业条件不变。课程参照08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进行适当调整。 4、10级土木工程专业:基本按08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方向调整,兼顾道路、桥梁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按大土木方向培养。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学分由原来18、12、27调整为24、16、31学分,总学分、总课时由174、2800调整为288、2877。课程参照08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方向进行适当调整。其他学分要求和毕业条件不变。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 1.课程内容的转变 2.课程结构的转变 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4.课程评价的转变 5.课程管理的转变 (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由“专制”走向民主 2.由封闭走向开放 3.由专家走向教师 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至为重要的一切,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然而,在很多学科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教学目标分析却存在诸多问题。那么教学目标分析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分析和阐述教学目标的时候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教学目的教学的总目标是作为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新课程标准强调,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在课程产总体目标上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教学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后,就要用可评价的方式将教学目标描述出来,以便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环节的实施。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或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取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增强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分析和表述教学目标时,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 2、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学目标 3、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 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而在阐述和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 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教学计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教学计划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课程,教学计划,,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查看更多范文。 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都想问一下为什么,特别是自己从哪里来的,更是有许多的问号。因此,这门课程很大的解决了他们的疑问,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起来会非常有兴趣。情况,进行安全教育、班队活动、国学启蒙教育、探索活动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方面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

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班队活动: 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 3、探索活动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为今后的探索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4、国学启蒙教育 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三、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点: 1、综合性

新学期教学计划调整方案

Xxxxxxxxxxxxxxx学校 新学期教学计划调整方案 疫情之后,因延长假期,我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受到冲击,新学期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时间短、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校教务处在设置全校教学工作时,要结合实际,对教学工作做出科学,周密的安排: 一、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 二、工作职责。 1.xxx校长负责全面把控。 2.xxxx副校长和xxxx主任负责安排部署。 3.系部主任负责安排本系部教师制定新学期教学计划。教务处人员分包五个系部,收集教师的教学计划并存档。 xx负责农牧系,xxx负责学前系,xxx负责计算机系,xxxx负责汽修系,xxx负责财经系。xxx分包农牧系,xxx 分包学前系,xxx分包计算机系,xxx分包财经系,xxx分包汽修系。 三、工作内容。 (一)监测网上学习效果。

学校正式交处要针对学生假期网上学习的内容,安排各学科开展一次全校性的集中检测,并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查漏补缺,据此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指导教师制定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二)安排好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高考时间虽然推迟,学生用于复习备考的时间还是有限的,为此,学校教务处要在摸清毕业班各学科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着眼整体制定毕业年级新课计划和一轮二轮复习计划,高三各科任教师制定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做好毕业班的复习工作。 (三)教师在开学后专心教学工作。 除完成上级安排和本校设计必要的教学业务活动外,为了教师能集中精力完成新学期教学任务,尽量减少教师的非教学类活动,让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教务处及时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需求,全力以赴,做好老师的坚强后盾。 (四)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网络教学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不可否认,在线教学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对于我们职高的学生,显得格外重要。 学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教师研究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的新途径,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可以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情况。 (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4)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说明:第一,(1)环节要紧扣第三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第二,(2)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本阶段第(3)环节,是落实语文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教学程序的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