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吡虫啉的防治对象及施用方法介绍

吡虫啉的防治对象及施用方法介绍

吡虫啉的防治对象及施用方法介绍
吡虫啉的防治对象及施用方法介绍

吡虫啉的防治对象及施用方法介绍

吡虫啉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稻螟虫、潜叶蛾等也有效。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由于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用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式施药。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安全间隔期20天。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或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蟑螂:可以选择神农2.1%灭蟑螂胶饵

最近几年的连续使用,造成了很高的抗性,在水稻上国家已经禁止使用。

种子处理使用方法(以600克/升/48%悬浮剂/悬浮种衣剂为例)

一、大粒作物

1、花生:4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

.

2、玉米:40毫升兑水100 ~150毫升包衣10~16斤种子(2~3亩地种子)。

3、小麦:40毫升兑水300~400 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

4、大豆:40毫升兑水20~30毫升包衣8~12斤种子(1亩地种子)。

5、棉花:10毫升兑水50毫升包衣3斤种子(1亩地种子)

6、其他豆类:豌豆、豇豆、菜豆、四季豆等40毫升兑水20~50毫升包衣一亩地种子。

7、水稻:浸种10毫升每亩种量,露白后播种,尽量控制水量。

二、小粒作物:油菜、芝麻、菜籽等用40毫升兑水10~20毫升包衣2~3斤种子。

三、地下结果、块茎类作物:土豆、姜、大蒜、山药等一般用40毫升兑水3~4斤分别包衣1亩地种子。

四、移栽类作物:红薯、烟草及芹菜、葱、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类作物

使用方法:

1、带营养土移栽的:40毫升,拌碎土30斤充分和营养土搅拌均匀。

2、不带营养土移栽的:40毫升水以漫过作物根部为标准。移栽前浸泡2~4小时后用剩余的水兑碎土搅拌成稀泥,再蘸根移栽。

吡虫啉拌种技术

吡虫啉拌种技术 前言: 国内吡虫啉产品的剂型多为供喷雾法使用,用于种子及土壤处理的吡虫啉制剂所占比例极少。全世界范围内,吡虫啉用于土壤及种子处理的量,约占总用量的6 0%左右,目前中国远低于这一水平;国家农业部于2010年秋季在四川召开的秋播作物工作会议上,要求将中国秋播作用拌种量所占比例提升至70%以上。吡虫啉拌种市场在中国具有极大的潜力。 尽管农业部药检所早在2000年后已下发一批吡虫啉专业拌种剂(含湿拌种剂、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但因市场接受问题,销量有限,基本没有造成成型影响。自2009年前后,因拜耳、青岛华垦加大高巧牌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广力度,加之吡虫啉拌种的卓越表现,吡虫啉拌种快速被市场接受。尤其是2010年高巧在河南、山东小麦、花生拌种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直接带动吡虫啉拌种剂市场。 目前吡虫啉拌种剂市场极为混乱,大量厂家,包括国家知名制剂企业。利用广大农民、农资经销商对种子及土壤处理专用剂型认知上的缺失,纷纷将吡虫啉喷雾用剂型,尤其是高含量吡虫啉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液剂,修改包装后用于拌种处理。尽管吡虫啉对种子是安全的,但农药中大部分助剂、溶剂、填料对种子萌发存在一定药害风险。这类产品本质上属于私自扩大农药登记范围,不但药效难以保证,且存在极大的药害风险。近两年已有大量类似事件报导。吡虫啉拌种核心技术表现为用药剂量,吡虫啉拌种对剂量要求极高:如剂量不足,则吡虫啉拌种的持效期优势无法体现;如剂量过大,则对作物种子萌发及生长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吡虫啉拌种效果直接取决于剂型:非专业拌种剂剂型受其中助、溶剂限制,存在极大药害风险,且药物利用率难以预计,无法准确把握剂量。 尽管吡虫啉在无作物土壤中是稳定,半衰期可达150天之久,但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吡虫啉在耕地中降解较快,根据国家环境所的数据,吡虫啉在东北黑土中半衰期为4天,红壤中为10天,水稻土为11天。专业拌种剂型中所添加的稳定剂,是保证拌种效果的关键。 所谓吡虫啉拌种的概念是局限的,在部分作物上(如油菜、花生),吡虫啉播种沟撒施或毒土处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远高于单纯拌种。广义的吡虫啉拌种技术包含拌种、耕作层土壤处理和播种沟撒施。

如何用吡虫啉拌种【吡虫啉拌种技术】

如何用吡虫啉拌种【吡虫啉拌种技术】吡虫啉拌种技术 前言: 国内吡虫啉产品的剂型多为供喷雾法使用,用于种子及土壤处理的吡虫啉制剂所占比例极少。全世界范围内,吡虫啉用于土壤及种子处理的量,约占总用量的60%左右,目前中国远低于这一水平;国家农业部于xx年秋季在四川召开的秋播作物工作会议上,要求将中国秋播作用拌种量所占比例提升至70%以上。吡虫啉拌种市场在中国具有极大的潜力。 尽管农业部药检所早在2000年后已下发一批吡虫啉专业拌种剂(含湿拌种剂、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但因市场接受问题,销量有限,基本没有造成成型影响。自xx年前后,因拜耳、青岛华垦加大高巧牌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广力度,加之吡虫啉拌种的卓越表现,吡虫啉拌种快速被市场接受。尤其是xx年高巧在河南、山东小麦、花生拌种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直接带动吡虫啉拌种剂市场。 目前吡虫啉拌种剂市场极为混乱,大量厂家,包括国家知名制剂企业。利用广大农民、农资经销商对种子及土壤处理专用剂型认知上

的缺失,纷纷将吡虫啉喷雾用剂型,尤其是高含量吡虫啉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液剂,修改包装后用于拌种处理。尽管吡虫啉对种子是安全的,但农药中大部分助剂、溶剂、填料对种子萌发存在一定药害风险。这类产品本质上属于私自扩大农药登记范围,不但药效难以保证,且存在极大的药害风险。近两年已有大量类似事件报导。吡虫啉拌种核心技术表现为用药剂量,吡虫啉拌种对剂量要求极高:如剂量不足,则吡虫啉拌种的持效期优势无法体现;如剂量过大,则对作物种子萌发及生长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吡虫啉拌种效果直接取决于剂型:非专业拌种剂剂型受其中助、溶剂限制,存在极大药害风险,且药物利用率难以预计,无法准确把握剂量。 尽管吡虫啉在无作物土壤中是稳定,半衰期可达150天之久,但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吡虫啉在耕地中降解较快,根据国家环境所的数据,吡虫啉在东北黑土中半衰期为4天,红壤中为10天,水稻土为11天。专业拌种剂型中所添加的稳定剂,是保证拌种效果的关键。 所谓吡虫啉拌种的概念是局限的,在部分作物上(如油菜、花生),吡虫啉播种沟撒施或毒土处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远高于单纯拌种。广义的吡虫啉拌种技术包含拌种、耕作层土壤处理和播种沟撒施。

吡虫啉与阿维菌素杀虫效果哪个好

吡虫啉与阿维菌素杀虫效果哪个好 市面上的杀虫剂琳琅满目,吡虫啉与阿维菌素都是经常用的杀虫剂,但是很多农友却反映用过的杀虫剂不少,但是真正杀虫效果好的没有几个,那么吡虫啉与阿维菌素杀虫效果哪个好呢?下面小编帮大家分析一下。 吡虫啉与阿维菌素杀虫效果哪个好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是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的天然产物,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但它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长。它不杀卵。 其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它干扰害虫的神经生理活动,刺激其释放r-氨基丁酸,而r-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螨类成虫、若螨和昆虫与幼虫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 因为其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它的致死作用较慢。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虽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小。同时,它对根节线虫作用明显。 吡虫啉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

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最后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 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稻螟虫、潜叶蛾等也有效,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 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由于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式施药。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对水喷雾或拌种。 安全间隔期20天。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 吡虫啉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或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在这里,小编温馨提醒大家,最近几年的连续使用吡虫啉,对害虫造成很高的抗性,国家已经禁止使用在水稻上使用吡虫啉了。关于吡虫啉与阿维菌素杀虫效果哪个好,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

吡虫啉拌种的优势

吡虫啉拌种的优势 近几年拌种剂已经成为农资市场的一只猛虎,其发展速度之快、之猛远远超出了农资人的预测,这其中不单有众多国内厂家,也不乏德国拜耳、巴斯夫、杜邦、日本株式等国外厂家,产品也是鱼目混珠,质量参差不齐,笔者通过实验和市场的调查,发现吡虫啉拌种是当今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未来必定独霸拌种剂市场,具体原因有: 一、吡虫啉拌种后可促进植物的生长 1、对植株体内保护酶系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河南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业大学在各类作物上进行的拌种试验完全验证得出结论,吡虫啉在适量浓度下,可有效提升植株体内保护酶系活力及根系活力,从而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活力。 2、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吡虫啉拌种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种子萌发前后体现 为生长调节作用,种子萌发后则表现为刺激生长。 二、吡虫啉拌种后可控制虫害 1、作用方式独特 在拌种应用中发现,吡虫啉拌种小麦、玉米、高粱等单子叶植物,可全生育期防治蚜虫;由于吡虫啉在土壤中可高效被植株吸收、可在植株中代谢为杀虫活性更高的物质,且吡虫啉逐渐分解后在非致死剂量下也可对害虫发挥拒食和驱避效果。加之吡虫啉在部分植株体内特殊

的输导机制,吡虫啉拌种最大优势体现在持效期长,尤其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及蛴螬等部分鞘翅目害虫。 2、可预防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是目前植保界的一大难题,特别是至今为止尚未发现对植物病毒病真正具有治疗活性的药剂。而近乎所有植物病毒病均由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播,阻止害虫取食,是杜绝病毒病最可靠的手段。试验表明,吡虫啉拌玉米种后,每株虫量显著降低,表明确实对灰飞虱产生明显的驱避效果,并对由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效果突出,且增产效果显著。 3、对环境安全 吡虫啉拌种后即可有效阻止鸟类刨食未出芽的种子,又不会毒害鸟类。且对农田中的有益生物,如瓢虫、蚯蚓无不良影响。这意味着吡虫啉拌种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稳定,不存在常规化学农药喷施后可能导致的害虫再猖獗。 综上所述,吡虫啉拌种后可持久防治多种害虫、杜绝植物病毒病、促进植株生长及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促进分蘖、提升结实率,最终确定大幅度提升产量。并且吡虫啉拌种技术较为绿色环保,已经得到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各个科研院所及国家职能部门的高度评价: 一拌三防:持久防治蚜虫、灰飞虱、蓟马、盲蝽蟓、跳甲等地上害虫; 有效控制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杜绝或减轻由各类昆虫传播的植物病毒病。

吡虫啉防治和拌种

吡虫啉创新用法,造就奇迹 imidacloprid IUPAC 作用机制: 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控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 吡虫啉特性: 生物抽提迅速被植株根系吸收 代谢物活性加强咪唑衍生物提高16倍,亚硝基衍生物提高6倍亚致死作用趋避作用 系统分部机制分布于植株全身 逆境屏蔽改善植株对恶性环境的抵抗力 诱导抗性获得对病害的免疫力 靶标害虫:(杀虫谱广,高活性) 同翅目:飞虱,蚜虫,蓟马,烟粉虱,叶蝉,介壳虫类 鞘翅目:金龟子、叩头甲幼虫 鳞翅目:微型鳞翅目幼虫 双翅目:蝇类幼虫

两种作用: 内吸胃毒杀虫活性,触杀活性 两个结果: 直接杀死,趋避作用 适用作物:(安全性高) 大田作物: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等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向日葵等 蔬菜:黄瓜,茄子,菜豆,香菜,生菜,瓜类,辣椒,番茄,土豆等果树:柑橘,芒果,香蕉,梨,葡萄,核果,草莓等 使用方法:(多样性,系统活性,长持效性) 叶面处理:喷雾 土壤处理:沟施,撒施,淋/滴灌 其它处理:躯干注射,拌种 高性价比: 吡虫啉价格从140万/吨,下滑到08年的8万每吨,到现在的13万每吨。 推荐使用 水稻浸种: 1、预防黑条矮缩病; 2、持效防治前期白背飞虱,具有很好的趋避作用 3、健壮秧苗,提升秧苗抵抗力; 4、增发新根,可提前移栽返青,防坐蔸。 黑条矮缩病:分蘖期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产量损失高达85.16%。这主要是因为分蘖期发病可导致禾苗死亡或严重矮缩抽穗很少。拔节期

发病的矮缩l/3以上,不能够完全抽穗,结实率低,产量损失48.04%。 棉花 1、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系统抗逆性——抗旱; 2、持效防治前期蚜虫,蓟马,盲蝽象和棉蓟马——45-60天; 3、提高棉花产量; 使用方法:苗床土壤处理,移栽前一个礼拜,每3000株,施用卡美乐5克兑水浇灌;7-8月叶面处理,5克/亩喷雾。 吡虫啉对棉花高温生理生化反应:见下图 图1、叶绿素荧光降低; 图2、光合能力增强明显; 图3、过氧化物酶比不处理低,说明忍受高温压力小;

吡虫啉种衣剂

一.产品介绍: 商品名:真巧 通用名:吡虫啉 英文名:imidacloprid 化学名:1-(6-氯吡啶-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分子式:C9H10C l N5O2 分子量:255.7 作用机理: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出部位的乙酰胆碱受体。由于独特的作用机制,与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反而对以上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对吡虫啉敏感。 生物活性:吡虫啉是内吸作用的杀虫剂,施行页面喷雾后,可以迁移到植物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粉虱、蓟马等,对鳞翅目害虫有效,但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效果较差。由于其优良的内吸性,特别适用于种子处理。虽然吡虫啉有较高的水溶性,但使用示踪的该化合物做渗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没有遇到淋淅问题。吡虫啉在土壤中的稳定性一般是较高的,其半衰期为150天。 毒性: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260mg/kg,急性经皮LD50>1000mg/kg。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无致突变性、致畸性和致癌性。 作用特点: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抗逆性: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性的因子,从而起到了“逆境屏蔽”的作用 逆境胁迫:逆境也常译为胁迫,通常定义为对植物施加有害影响的环境因子。植物逆境生理是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机制。在多数情况下逆境强度用植物的生存能力、作物的产量、生长量、发育情况、光合速率或矿质元素吸收速率等度量。抗逆性是指植物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用较温和的逆境处理植物,植物的抗逆能力增强的过程,称为锻炼或驯化。驯化不同于适应,适应是指经过多代的选择所获得的抵抗逆境的遗传特性,驯化是在特定环境因子的诱导下植物抗性基因表达的过程。 对植物产生重要影响的逆境主要有水分亏缺、低温、高温、盐碱、环

吡虫啉和啶虫眯的区别

吡虫啉和啶虫眯的区别 一、啶虫脒属硝基亚甲基杂环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农药有效成份类别:杀虫剂。 使用方法:在50-100mg/L的浓度下可有效地防治棉蚜菜蚜、桃小食心虫等以500mg/L浓度施药可防治光潜蛾、桔潜蛾以及梨小食心虫等并可杀卵。其它说明:使用说明:本品是一种新型广谱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杀虫剂,其作用方式为土壤和枝叶的系统杀虫剂。广泛用于水稻,尤其蔬菜、果树、茶叶的蚜虫、飞虱、蓟马、鳞翅目等害虫的防治,防效在90%以上。 主要用途 1、氯代烟碱类杀虫剂。该药剂具有杀虫谱广、活性高、用量少、持效长又速效等特点,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卓越的内吸活性。对半翅目(蚜虫、叶蝉、粉虱、蚧虫、介壳虫等)、鳞翅目(小菜蛾、潜蛾、小食心虫、纵卷叶螟)、鞘翅目(天牛、猿叶虫)以及总翅目害虫(蓟马类)均有效。由于啶虫脒作用机制与目前常用杀虫剂不同,所以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拟作虫菊酯类有抗性的害虫有特效。 2、对半翅目、鳞翅目害虫有高效。 3、与吡虫啉属同一系列,但它的杀虫谱比吡虫啉更广,主要对黄瓜、苹果、柑桔、烟草上的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啶虫脒作用机制独特,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以及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品种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具有较好效果。 二、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1.作用特点 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2使用方法

小麦药剂拌种技术和注意事项 (1)

小麦播前拌种技术和注意事项 小麦已进入秋播季节,做好小麦播种期间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的关键。而搞好小麦拌种彻底控制病虫害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和夺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障。 一、小麦播前药剂拌种的技术措施 抓好秋播期防治对于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危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麦拌种主要防治对象:1、土传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这些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在小麦拌种后种子开始萌芽时病菌就可以侵染。2、系统侵染病害,主要有秆黑粉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病菌从种子萌发侵入生长点,随小麦植株生长进行系统侵染。穗期表现为害症状。3、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蝼蛄和金针虫,它们在秋苗期和返青后咬食小麦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据调查,小麦地下害虫在我市每年都有发生,尤其是前茬多为玉米、花生、甘薯等旱作物,食料丰富,有利于地下害虫发生和繁殖,发生普遍而严重。药剂拌种的方法有: 1、地下害虫的防治 在播种前用药拌麦种和处理土壤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有效的措施。拌种处理: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可选用50%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0.2%,即100斤种子用药100克,兑水2-3公斤,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处理土壤: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拌种相结合进行防治,土壤处理可以亩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后将其翻入土中。也可亩用50%的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兑水1―2公斤,拌细土20―25公斤制成毒土,均匀撒于地面,随后翻入土中。 2、腥黑穗病、全蚀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 采用药剂拌种不仅可防治麦类黑穗病,还可有效地控制冬前小麦锈病、全蚀病、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减少越冬菌量。 (1)、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发生区,可用40%五氯硝基苯按麦种重量的 0.5%的药量干拌(即每亩40克,拌小麦8公斤左右),防治小麦腥黑穗病;也可选择6%戊唑醇(立克秀)悬浮剂一袋(10毫升),加水0.8-1斤,拌种50-70斤,或2.5%氟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拌种,同时可兼治秋苗锈病和白粉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 0.2%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1斤加水5斤,拌麦种500斤,可防治白粉病、叶锈病。 (2)、小麦全蚀病严重发生区,可选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一般用全蚀净一袋(20毫升),先兑水 300-500毫升,可拌20-25斤种子,拌均后闷种6-12小时(有利于药剂发挥并杀死种子所带病菌),在阴凉处晾干后播种。 (3)、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可采用吡虫啉处理种子,防治传毒昆虫,控制小麦黄矮病和丛

吡虫啉拌种后可促进植物的生长

吡虫啉拌种后可促进植物的生长 拌有益新型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①对植株体内保护酶系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河南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业大学在各类作物上进行的拌种试验完全验证得出结论,吡虫啉在适量浓度下,可有效提升植株体内保护酶系活力及根系活力,从而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活力。 ②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吡虫啉拌种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种子萌发前后体现为生长调节作用,种子萌发后则表现为刺激生长。 (2)、吡虫啉拌种后可控制虫害 ①、作用方式独特 在拌种应用中发现,吡虫啉拌种小麦、玉米、高粱等单子叶植物,可全生育期防治蚜虫;由于吡虫啉在土壤中可高效被植株吸收、可在植株中代谢为杀虫活性更高的物质,且吡虫啉逐渐分解后在非致死剂量下也可对害虫发挥拒食和驱避效果。加之吡虫啉在部分植株体内特殊的输导机制,吡虫啉拌种最大优势体现在持效期长,尤其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及蛴螬等部分鞘翅目害虫。 ②、可预防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是目前植保界的一大难题,特别是至今为止尚未发现对植物病毒病真正具有治疗活性的药剂。而近乎所有植物病毒病均由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播,阻止害虫取食,是杜绝病毒病最可靠的手段。

试验表明,吡虫啉拌玉米种后,每株虫量显著降低,表明确实对灰飞虱产生明显的驱避效果,并对由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效果突出,且增产效果显著。 ③、对环境安全 吡虫啉拌种后即可有效阻止鸟类刨食未出芽的种子,又不会毒害鸟类。且对农田中的有益生物,如瓢虫、蚯蚓无不良影响。这意味着吡虫啉拌种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稳定,不存在常规化学农药喷施后可能导致的害虫再猖獗。 综上所述,吡虫啉拌种后可持久防治多种害虫、杜绝植物病毒病、促进植株生长及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促进分蘖、提升结实率,最终确定大幅度提升产量。并且吡虫啉拌种技术较为绿色环保,已经得到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各个科研院所及国家职能部门的高度评价:

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试验研究

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试验研 究 摘要进行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混合拌种后对小麦出苗没有影响,各药剂处理区植株生长正常,无明显药害症状,施药区出苗率与空白对照相似,株高较空白对照略矮,叶色正常。随使用剂量增加,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和保苗效果也随之提高;对白粉病、锈病有抑制作用,对黑穗病、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各药剂处理区较空白对照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增产,完全可以在药剂拌种领域开发应用。 关键词30%戊唑醇悬浮剂;35%吡虫啉悬浮剂;小麦病虫害;拌种 受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笔者对该公司生产的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进行拌小麦种防治病害(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及虫害(蚜虫、蛴螬、蝼蛄)试验,旨在验证其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其在小麦拌种方面的推广应用价值。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选择在冈东镇运河村2组一农户承包田中,前茬为山芋。山芋收获后机旋耕,整田,人工条播,小麦品种为淮麦21。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试验区播种后至成熟未用任何药剂。 1.2试验药剂 30%戊唑醇悬浮剂、35%吡虫啉悬浮剂、600 g/L吡虫啉悬浮剂、立克秀(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以上药剂均由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即用30%戊唑醇悬浮剂0.5 mL加35%吡虫啉悬浮剂10 mL 拌10 kg小麦种(A)、用30%戊唑醇悬浮剂1 mL加35%吡虫啉悬浮剂20 mL拌10 kg小麦种(B)、用30%戊唑醇悬浮剂1.5 mL加35%吡虫啉悬浮剂30 mL拌10 kg小麦种(C)、用600 g/L吡虫啉悬浮剂10 mL加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 mL拌10 kg小麦种(D)、以不用药剂拌种作对照(CK)。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40 m2。

20种常用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20种常用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1、甲维盐胃毒和有触杀作用,害虫发生不可逆转麻痹,停止进食,2-4天后才能死亡,杀虫速度较慢;对鳞翅目害虫、高浓度甲维盐对于蓟马类有活性,对作物安全。 2、吡虫啉触杀、胃毒和内吸;害虫麻痹死亡;速效性好,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温度高杀虫效果好;刺吸式口器害虫;易被作物吸收,可以同根部吸收,目前主要用来防治蚜虫等。 3、噻虫嗪烟碱类农药,主要用来防治蓟马、蚜虫、木虱等,具有内吸性,可以根施,也可以喷施。 4、虫酰肼促进鳞翅目幼虫蜕皮;对高龄和低龄的幼虫均有效;6~8小时就停止取食(胃毒作用),比蜕皮抑制剂的作用更迅速,3~4天后开始死亡;无药害,对作物安全。 5、灭幼脲初龄幼虫期用药,虫龄越大,防效越差,对天敌安全,对鳞翅目及蚊蝇幼虫活性高;药后3天开始死亡,5天达死亡高峰;对成虫无效。 6、氯虫苯甲酰胺长效、低毒,对于鳞翅目害虫高效,目前主要用来防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钻心虫等。 7、吡蚜酮主要用来防治水稻上稻飞虱,速效性差,抗性也越来越大,对于某些蚜虫效果差。 8、烯啶虫胺主要用来防除蚜虫、稻飞虱等,速效性好,持效期短,抗性增大。9、啶虫脒触杀和胃毒,可以蚜虫、叶蝉、粉虱、蚧壳虫和鳞翅目中的潜叶蛾、小食虫以及鞘翅目的天牛、蓟马等各类害虫,受温度影响大,温度低效果差!10、噻嗪酮对于蚧壳虫有效果,原来对于稻飞虱效果较好,由于抗性问题,目前很少使用,不宜直接接触白菜、萝卜等。11、异丙威触杀作用,有一定的渗透和传导活性,且速效性强;主要用于水稻防治水稻飞虱和叶蝉,兼冶蓟马。12、联苯菊酯杀虫、杀螨剂;胃毒和触杀;作用迅速,可以用来做杀螨剂和防治鳞翅目害虫。 13、毒死蜱广谱,胃毒、触杀和熏蒸;对地下害虫效果好;鳞翅目、螨虫、线虫都有效果,瓜类苗期敏感。14、溴氰菊酯触杀作用,兼有胃毒、驱避和拒食作用;鳞翅目幼虫有效,对螨类无效;穿透性很弱。15、三氟氯氰菊酯对害虫和螨类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敏感人群会感觉奇痒。16、百树菊酯触杀和胃毒,主要

拌种剂市场分析

拌种剂市场分析 一、市场基本信息 1.中国拌种剂发展历程 1.1第一代拌种剂的兴起与消褪 中国拌种应用历史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商品化拌种剂大规模应用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主要围绕克百威、多菌灵、福美双等成分展开,此类拌种剂构成了中国第一代拌种剂; 第一代拌种剂的应用于上世纪80年代末达到顶峰,然后用量开始下降,尽管以吨位计,该类拌种剂仍名列拌种剂市场前列,但就市场占有率已大幅度下滑。 第一代拌种剂的兴起与消退有一定的必然性:90年代以前,民间自留种使用比例较高,且各类制种机构缺乏有效的种子消毒技术,种传病害比较严重。尽管多菌灵、福美双以目前的标准活性较低、内吸功能有限,但是当时有限的防治种传病害的手段,遂大规模投入应用;历史同期,对大田作物蚜虫防治效果较好的吡虫啉、菊酯类农药尚未大规模投入应用;有机磷农药受温度制约,防治大田作物苗期蚜虫效果有限;克百威、涕灭威尽管对蚜虫活性较高但毒性太高不便喷雾,利用克百威有限的根系内吸活性拌种处理,反而成为防治大田作物苗期蚜虫最可靠的手段。 90年代以后,由于品种改良及育种技术的进步,加之农民广泛使用商品种,以往严重为害的种传病害发生程度严重下降,突出表现是小麦腥黑穗和散黑穗在大部分小麦产区基本消失,传统的以预防种传病害为目的的多菌灵、福美双成分拌种失去实际意义。同时高氯、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等一大批对蚜虫防效良好的农药成分纷纷出现,克百威拌种防治苗期蚜虫也失去了必要性。 因此,随着植保技术的进步,第一代拌种剂的消褪是必然的,而上世纪90年代农化市场开放初期,河南、安徽、山东、河北产假冒伪劣拌种剂的泛滥,拌种无效后导致农民严重怀疑拌种意义,在客观上加速了这一进程。 1.2第二代拌种剂的发展与危机 第二代拌种剂主要围绕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噻虫嗪等一批新成分及微胶囊悬浮剂等新剂型展开。第二代拌种剂在上世纪最后几年逐渐出现,在最近四到五年得到迅速发展,据市场增长速度位居市场前列。据先正达自身数据,拌种剂产品在2010年前后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远超过其自身20%左右的整体增长速度。 第二代拌种剂快速的市场增长速度受如下因素影响: 在产品功能分析,新型三唑类成分拌种使用不仅可防治传统的种传病害,对部分苗期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尤其是禾本科作物纹枯病,并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突出表现在促进分蘖、提升产量、提升作物抗旱、抗寒能力;吡虫啉等新型烟碱类产品拌种对作物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持效期是克百威等老一代成分难以比拟的,一般年份小麦使用吡虫啉拌种后确实可实现“一季无蚜害”的功效,并且增产功能显著。新一代拌种剂在省力、省事、增产等诸多方面便于给农民留下深刻印象,是新型拌种剂快速被市场接受的可观基础; 以吡虫啉为代表的第二代拌种剂集中上市时间较晚,但吡虫啉拌种应用历史较为悠久,已经存在良好的市场基础。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早在90年代就推广过吡虫啉拌种,河南农科院刘爱芝研究员自90年代末即开始研究吡虫啉拌种技术,其研究成果外流后迅速被部分河南经销商加以利用,开发出一大批诸如“一拌无蚜”类吡虫啉拌种剂,且取得较大的市场影响,尤其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主要冬小麦产区,吡虫啉拌种已被市场接受; 以拜耳高巧为代表的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上市后,终端零售价为120万/千升,但拜耳针对省级经销商的结算指导价为30万/千升,针对县级经销商的结算指导价为60万/

吡虫啉的防治对象及施用方法介绍

吡虫啉的防治对象及施用方法介绍 吡虫啉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稻螟虫、潜叶蛾等也有效。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由于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用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式施药。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安全间隔期20天。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或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蟑螂:可以选择神农%灭蟑螂胶饵 最近几年的连续使用,造成了很高的抗性,在水稻上国家已经禁止使用。 种子处理使用方法(以600克/升/48%悬浮剂/悬浮种衣剂为例) 一、大粒作物 1、花生:4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 . 2、玉米:40毫升兑水100 ~150毫升包衣10~16斤种子(2~3亩地种子)。 3、小麦:40毫升兑水300~400 毫升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 4、大豆:40毫升兑水20~30毫升包衣8~12斤种子(1亩地种子)。 5、棉花:10毫升兑水50毫升包衣3斤种子(1亩地种子) 6、其他豆类:豌豆、豇豆、菜豆、四季豆等40毫升兑水20~50毫升包衣一亩地种子。 7、水稻:浸种10毫升每亩种量,露白后播种,尽量控制水量。 二、小粒作物:油菜、芝麻、菜籽等用40毫升兑水10~20毫升包衣2~3斤种子。 三、地下结果、块茎类作物:土豆、姜、大蒜、山药等一般用40毫升兑水3~4斤分别包衣1亩地种子。 四、移栽类作物:红薯、烟草及芹菜、葱、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类作物 使用方法:

吡虫啉拌种技术说明

70%吡虫啉湿拌种剂使用技术 产品说明 本产品有卓越的的内吸性,有一定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拌种后通过作物的根部吸收,向上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能有效防治作物苗期的蚜虫、蓟马、叶甲、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并趋避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该药剂配伍性好,可以和绝大多数种子处理杀菌剂混合使用。 产品特点: 1、简单易行,省工省时省药,不受天气影响,田间药效发挥稳定 2、苗齐苗壮,长势旺,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作物的产量 3、大幅度减少通过飞虱、蓟马等传播病毒病的发病率,无农药残留污染,提升农作物的价值。 使用方法: 1. 马铃薯 将马铃薯种薯切块后,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20克加水1.5~2升(千克)拌种薯150千克(一亩地种薯),均匀喷洒在种薯切块上,晾干(阴干)后及时下种。 2. 花生 播种前3~5天,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兑水250毫升即半斤水拌花生种25~30斤/亩,充分拌匀,于阴凉处晾干。 3.玉米 播种前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兑水200~250毫升(即4-5两)拌玉米种子20~25斤,充分拌匀,于阴凉处晾干。 4. 小麦 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20克,兑水250-300毫升,混合均匀配成溶液,将25-30斤小麦种子摊在塑料薄膜上(也可以用盆),用配好的包衣液均匀洒在小麦种上,搅拌均匀,摊开晾干后播种;也可使用手动或电动拌种机拌种。

5. 大豆 大豆播种前,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对水200~300毫升(即4-6两)混合均匀,拌大豆种子15~20公斤,可有效防治蚜虫和蛴螬等地下害虫。 6. 西瓜: 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克,加50毫升水,拌种1斤,也可蘸根、浇灌根。 7. 辣椒 播种时选用饱满的辣椒种子,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10克药剂兑水30毫升拌200g(可移栽1亩大田),晾干后及时播种。 注意事项: 1 .不要在水泥上地面拌种,用大盆或者铺一层塑料布(油布),防止药剂被土壤吸收影响药效。 2.人工或者机器拌种时都应充分搅拌,使每粒种子均匀粘满药液,充分吸收。 3.拌过药剂的种子放在阴凉处充分晾干,不要在阳光下暴晒,最好是提前包衣,适期播种,不能食用和饲用。 4.如遇病虫害大发生年份请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及时合理补充用药。 2011年4月29日于沈阳 以上资料仅供有志于进入拌种剂领域的企业参考与杀菌剂混拌时请尽量选择苯醚甲环唑、适乐时、嘧菌酯等,剂量需严格控制。

吡虫啉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吡虫啉 产品性能: 玉金刚一次拌种一季有效防治玉米整个生育期蚜虫等地下害虫的危害,具有提高发芽率,促根壮苗,防虫防病有独特功效,对玉米粗缩病效果显著,提高作物产量20%以上。使用技术和方法: 1、用农贝得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0克兑水30-40 克搅拌,再加入10毫升赠品助剂稀释均匀。 2、将准备好的4-5斤玉米种子倒在盆内淋上药液,翻拌均匀,使每粒种子都粘上药液,阴晾一个小时即可播种。理化性质 【通用名称】吡虫啉(英文:imidacloprid 日文:イミダクロプリド) 其它名称在我国的商品名称很多,如海正吡虫啉、一遍净、蚜虱净、大功臣、康复多、必林等。 【化学名称】1-(6-氯吡啶-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 【分子式】C9H10ClN5O2 【分子量】255.7 【理化性质】无色晶体,有微弱气味,熔点143.8℃(晶体形式1)136.4℃(形式2),蒸气压0.2μPa(20℃),密度1.543(20℃),KowlogP=0.57(22℃),溶解度水0.5lg,L(20℃),二氯甲烷50-100,异丙醇1-2,甲苯0.5-1,正己烷<0.1(g/L),20℃),pH15-11稳定。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260mg/kg,急性经皮LD50>1000mg/kg。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蓟马、白粉虱及马铃薯甲虫和麦秆蝇等。 蚜虫 【制剂】70% WS, 10% WP, 25% WP, 12.5% SL,2.5%WP 剂型 2.1%胶饵,2.5%和10%可湿性粉剂,5%乳油,20%浓可溶性粉剂。 【毒性】低毒。 编辑本段作用特点 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

吡虫啉中毒

吡虫啉中毒 文章目录*一、吡虫啉中毒的概述*二、吡虫啉中毒的原因*三、 吡虫啉中毒的主症*四、吡虫啉中毒的急救措施*五、吡虫啉中毒的护理知识*六、如何预防吡虫啉中毒 吡虫啉中毒的概述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 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吡虫啉中毒的原因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吡虫啉中毒的主症局部刺激症状。接触部位皮肤充血、水肿、皮疹、瘙痒、水泡,甚至灼伤、溃疡。以有机氯、有机磷、氨基 甲酸酯、有机硫、除草醚、百草枯等农药作用最强。 神经系统表现。对神经系统代谢、功能,甚至结构的损伤, 引起明显神经症状。常见有中毒性脑病、脑水肿、周围神经病而

引起烦躁、意识障碍、抽搐、昏迷、肌肉震颤、感觉障碍或感觉异常等表现。以杀虫剂,如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等农药 中毒常见。 心脏毒性表现。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多是心脏功能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有些还对心肌有直接损伤作用。如有机氯、有机磷、百草枯、磷化锌等农药中毒,常致心电图异常(ST-T波改变、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消化系统症状。多数农药口服可引起化学性胃肠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砷制剂、百草枯、有机磷、环 氧丙烷等农药可引起腐蚀性胃肠炎,并有呕血、便血等表现。 吡虫啉中毒的急救措施不慎吸入,应将病人移至空气流通处。不慎溅入眼睛,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并送医院治疗。如发生 误服中毒,应立即携此标签将病人送医院治疗。本品无特效解毒药,医生应对症治疗。 吡虫啉中毒的护理知识一般护理,注意休息。 如何预防吡虫啉中毒1、吡虫啉在甘蓝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 为14天,每季最多用2次。 2、吡虫啉对鸟、蜜蜂和家蚕有毒,蜜源作物花期、鸟类保护区、桑园及蚕室附近禁止使用。 3、清洗喷药器械或弃置废料时,切忌污染水源。清洗容器及

吡虫啉拌种剂介绍

吡虫啉:业已成熟的拌种剂 1984年,日本特殊农药制造公司合成和硝基胍NTN33893作为杀虫剂,1985年进行了登记并推荐通用名为咪蚜胺,现中文通用名为吡虫啉。吡虫啉是第一个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氯化烟酰类化合物,现已在60多个国家进行了登记。 吡虫啉拌种技术研究 杀虫作用机制独特 吡虫啉属于神经毒剂,其作用靶标是害虫虫体神经系统突触后膜的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正常的刺激传导,因而表现为麻痹致死。这与一般传统杀虫剂不同,因而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改用吡虫啉仍有较佳的防治效果。与这三类杀虫剂混用或混配增效明显。 易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 由于吡虫啉的作用位点单一,害虫易对其产生耐药性,使用中应严格控制施药次数。为避免害虫产生耐药性,在同一作物上严禁连续使用两次。2007年、2008年全国范围内水稻褐飞虱大爆发,与水稻上多年连续使用吡虫啉,导致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极高耐药性,进而失去防治效果有直接关系。 2005年9月28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植保函(2005)270号文件《关于中晚稻褐飞虱对吡虫啉抗药性情况的通报》,建议各地在水稻褐飞虱防治中暂时停止使用吡虫啉。吡虫啉是至今为止第一个因抗性问题被停止使用的农药成分。 吡虫啉在拌种剂上的应用 近十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积极地探索吡虫啉在各种不同作物上的不同施药方法,希望能找到一种充分发挥其内吸活性,既能达到对靶标害虫毒杀的目的,又能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友好,持效期较长的合理使用方法。 在拌种应用中发现,吡虫啉拌种小麦、玉米、高粱等单子叶植物,可全生育期防治蚜虫;但拌种棉花等双子叶植物,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效大多60天左右。前期分析可能是因为棉花等植物生长量大,植物体内吡虫啉浓度随植株生长逐渐稀释,并最终因浓度过低失去防治效果。 由于吡虫啉在土壤中可高效被植株吸收、可在植株中代谢为杀虫活性更高的物质,且吡虫啉逐渐分解后在非致死剂量下也可对害虫发挥拒食和驱避效果。加之吡虫啉在部分植株体内特殊的输导机制,吡虫啉拌种最大优势体现在持效期长,尤其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及蛴螬等部分鞘翅目害虫。 吡虫啉拌种对植物的影响 近几年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围绕吡虫啉拌种后对植物生长态势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进一步论证了吡虫啉拌种的优势及必要性,更揭示了吡虫啉拌种可能存在的药害风险:

吡虫啉怎么用,吡虫啉的作用

吡虫啉怎么用,吡虫啉的作用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很多农民朋友们都在咨询吡虫啉怎么用,吡虫啉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农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吡虫啉怎么用 吡虫啉主要含量与剂型5%乳油、5%片剂、1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70%水分散粒剂、200克/升可溶液剂、350克/升悬浮剂、600克/升悬浮种衣剂、70%湿拌种剂等。 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稻螟虫、潜叶蛾等也有效。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 吡虫啉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由于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用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式施药。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安全间隔期20天。 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防治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等

害虫,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或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蟑螂,可以选择神农2.1%灭蟑螂胶饵。由于吡虫啉最近几年的连续使用,造成了很高的抗性,在水稻上国家已经禁止使用。 吡虫啉的作用 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蚜虫、蓟马、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对鳞翅目、双翅目的一些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效,比如潜叶蝇、潜叶蛾、黄曲条跳甲、种蝇等害虫。 吡虫啉施用注意事项 1.本品不可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 2.使用过程中不可污染养蜂、养蚕场所及相关水源。 3.适期用药,收获前一周禁止用药。 4.如不慎食用,立即催吐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5.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关于吡虫啉怎么用,吡虫啉的作用,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吡虫啉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是无公害生产的首选良药。

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评价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评价 作者:刘爱芝, 陶岭梅, 韩松, 梁九进, Liu Aizhi, Tao Lingmei, Han Song, Liang Jiujin 作者单位:刘爱芝,韩松,梁九进,Liu Aizhi,Han Song,Liang Jiujin(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 陶岭梅,Tao Lingmei(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北京,100026) 刊名: 植物保护 英文刊名:PLANT PROTECTION 年,卷(期):2009,35(2) 被引用次数:11次 参考文献(3条) 1.潘文亮;党志红;高占林几种蚜虫对吡虫啉抗药性研究[期刊论文]-农药学学报 2000(04) 2.刘爱芝;李素娟;韩松吡虫啉拌种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报[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 2005(11) 3.孙建中;方继朝;杜正文吡虫啉--一种超高效多用途的内吸杀虫剂 1995(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厚德.赵卫华.王彰明.袁树忠.夏慧药剂拌种对小麦苗期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 2.刘爱芝.杨艳春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2009(11) 3.李桂华吡虫啉不同剂型拌种防治小麦蚜虫和地下害虫药效试验分析[期刊论文]-河南农业2010(23) 4.朱素梅.尹学惠.Zhu Sumei.Yin Xuehui不同拌种剂对小麦种子发芽及田间出苗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4) 5.朱高纪.韦胜利.李在峰.张伟.罗家传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2001(9) 6.刘党校.戴开军.刘新伦.张睿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期刊论文]-麦类作物学报2002,22(2) 7.胡锡国.徐宝玉.刘学进.徐加键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11(10) 8.九隆升拌种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 9.吴金福50%硅丰环湿拌种剂在小麦上应用试验[期刊论文]-上海农业科技2010(4) 10.张春初.罗家传.郭保民.姜书贤.朱高纪.韦胜利小麦药剂拌种剂防治纹枯病效果初报[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1,29(4) 引证文献(11条) 1.魏晨.谢宏.赵新华.曹敏建玉米种衣剂吡虫啉安全用量的研究[期刊论文]-种子 2013(6) 2.于成涛.孙利忠5种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0(20) 3.刘爱芝.杨艳春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 2009(11) 4.刘玉卿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小麦生长及蚜虫控制的影响[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2(16) 5.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王亚欣.闫俊茹.代丽华.许桂明.高占林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技术及安全性研究[期刊论文]-应用昆虫学报 2011(6) 6.刘爱芝.韩松.梁九进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 2012(12) 7.张云慧.韩二宾.李祥瑞.蒋金炜.程登发拌种吡虫啉残留对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的影响[期刊论文]-昆虫学报 2013(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