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一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尔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被誉为“无线电之父”。

2、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并找到了测量光波及电磁波的科学方法。

3、费森登和德福雷斯特首先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

4、1906年圣诞之夜,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传声实验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5、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是收音机最早的制造者。

6、1920年11月2日,美国呼号为KDKA的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在匹兹堡正式开播,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7、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两种方式。

8、调频广播为米波,与中波广播相比的优势:

①声音优美动听,可做高保真广播;

②抗干扰能力较强;

③广播频段可以容纳大量发射机,播出多套节目;

④在使用同等功率发射机时,调频广播发射台的服务范围比中波发射台大得多;

⑤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立体声广播;

因此,发达国家都把调频广播作为对国内广播的主要收听覆盖手段。

9、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晶体管研制成功,是无线电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对电子工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10、90年代出现的数字音频广播堪称广播技术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11、数字广播与模拟广播相比的优点:

①具有激光唱盘一样的音质;

②抗干扰能力强,甚至在使用便携式收音机和汽车收音机时,也没有杂音或干扰;

③每个电台所占频带非常窄,可利用频率数量大大增加;

④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均能采用同一技术;

⑤能够提供数据传送等多种新业务,使广播功能大大扩展,使广播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

12、1995年9月27日,英国广播公司首先进行了数字音频广播。

13、1996年12月16日,中国数字音频广播在广东省佛山广播电视中心试播。

14、国际广播----利用无线电波跨越国界的优势、以国外听众为传播对象,使用国际通用语和受众语言进行国际性传播的广播,亦称对外广播。

15、在技术上,国际广播主要通过短波传送。

16、“美国之音”对我国广播的规模和实力为当今世界各国电台之最。

17、就广播在大众中的地位变迁及社会影响力的变化而言,广播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分别以报纸、广播、电视占主导地位的三个时期。

18、广播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①信息渠道多元化;

②大众“小众”化;

③广播“窄播”化。

19、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电视发射台,并于11月2日开始了电视节目的定期播出。英国成为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

20、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采用NTSC制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美国成为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21、采用NTSC(点描)制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

采用SECAM(塞康)制国家:法国、俄罗斯;

采用PAL(帕尔)制的国家: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PAL—D制半制式)。

22、非线性编辑系统用于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特点:

①提高了内容检索与编辑速度;

②大大降低了因磁带复制产生的信号损耗;

③提高了声音和画面质量;

④存储容量大节省了保存磁带所需的空间。

23、有线电视(CATV)----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广播方式。

24、现代有线电视的特点:

①节目容量大;

②不易受干扰、信号稳定、质量高;

③有线加密可实现收视付费;

④可进行双向传输;

⑤可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提供多功能服务。

25、日本是世界卫星广播巨头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整套播出卫星直播电视的国家。

26、数字压缩技术应用于卫星传送使电视节目频道数量大大增加,能转播6—8个数字频道。

27、1980年6月,特德·特纳在美国亚特兰大创立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开始通过卫星向邻国的有线电视系统播送新闻,成为国际电视诞生的标志。

28、20年来,国际电视先在欧美发展,然后向全世界其他地区延伸。进入90年代,亚太地区的国际电视开展崛起。

29、全球卫星覆盖已成为当今世界电视的一个重要特征。

30、CBS《60分钟》的主要特色和影响:

《60分钟》开创了电视新闻杂志,是美国电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新闻时事性节目;它改变了电视节目的面貌,也改变了电视新闻的面貌,成为最赚钱的黄金时间节目。

《60分钟》的成功让电视界看到了新闻杂志的前景,节目形式被美国国内同行效仿,并逐渐被其他国家的同行借鉴,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电视深度报道不同程度受上它的影响,它在电视史上占有比其他任何节目都更重要的位置。

31、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特色和意义:

CNN开创全球24小时新闻频道,是全世界第一个24小时全新闻频道,它开创了电视新闻的新时代,被称为“世界新闻领袖”。

CNN提供的是即时、现场、连续的新闻服务;24小时全天假播出新闻改变了观众长期在固定时间收看固定长度新闻节目的习惯,培养了观众随时打开电视看新闻的新习惯;CNN对现场的强调、对直播的强调,将新闻定义改写为新闻是对正在发展的事实的报道,对全球的新闻时效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全天假全新闻频道的大容量使原来认为不值得报道的新闻得到更多被报道机会。CNN带动的全球新闻电视广播不仅在重塑着新闻媒介,而且在重塑着世界文化。

二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建立了“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设置了第一座广播电台。

2、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暂行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令。

3、1926年10月1日,我国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率先开始播音,成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4、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只是初具雏形,尚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5、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6、在民营电台中,以商业性电台为最多,影响也最大。

7、在上海民营台中,有一座以民营台名义出现的中共上海地下党主持经办的“中联广播电

台”,是中共在国统区惟一的一座广播电台。

8、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日期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

9、参照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过程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66年文革前的广播电视事业;

第二阶段:1966-1976年文革中的广播电视事业;

第三阶段:1976年至今文革后的广播电视事业。

10、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广播。

11、1973年5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试播彩色电视。

12、文革十年,中国电视事业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微波线路传送网的初步建成、彩色电视的开播和卫星传送节目的开始。

13、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定名为“中央电视台”,缩写为CCTV,成为国家电视中心。

14、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记者开始在外出采访,摄像时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结束了中国电视完全依赖电影胶片的历史,大大简化了电视片的制作程序,从而缩短了制作时间。

15、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广播电台。珠江模式的特点是:

①广播内容专门化;

②节目设置板块化;

③栏目主持人固定化;

④栏目播出直播化;

⑤开通热线、鼓励参与。

16、1992年10月28日,号称“以信息性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以参与性赢得听众,以明星主持为标志”的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

17、两次广播热把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的中国广播改革基本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至“珠江模式”(1986年)诞生之前;

②第二阶段:珠江模式诞生之后至东方广播电台开播之前(1992年);

③第三阶段: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之后。

18、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TVB)是目前香港影响最大、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台。

19、亚洲电视台,简称亚视(ATV)。

20、香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①新闻传播的国际性与开放性;

②新闻传播的社会性与服务性。

21、当代台湾广播的主要特点:

①电台设置专业化;

②节目形式多样化;

③新闻播出量和时效性明显提高;

④听众直接参与的节目增多。

三广播电视的性质、功能和任务

1、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①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电子科技以及相关科技的发展使广播电视成为当今世界最先进、最现代化、采用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因而也是当今世界最快、最生动、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

②综合性的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具有综合性,作为视听媒介,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传播形式都可以运用,大容量的信息传播空间、百科全书式的传播内容、绚丽多彩的传播形式和多种服务功能使广播电视从内容到形式成为综合性的大众传播媒介;

③以新闻传播为主体: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公众获知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沟通和协调的重要通道,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2、在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事业有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①国家经营型: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②公共机构经营型:也称公共事业型,广播电视是由公益机构、公众社团、社区组织、或其他一些专业团体主办经营的;

③私营商业型:按市场原则组建的广播电视体制。电台、电视台属于个人或股东,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费为主要收入,以盈利为经营目的。

3、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特点:

优点:①新闻节目强调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以公众代言人自居,对政府的方针政策表面上强调独立立场,往往采取“小骂大帮忙”的方法;②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干净,严格控制广告数量。

局限性:①由于它不播或较少播广告,全部、或大部依靠收听收视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的经济负担;②“正统权威”的节目内容和单调死板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③在全部实行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的国家,由于没有商业电视的竞争压力,广播电视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决策迟缓,弱于应变。

4、商业台节目内容的基本特色:

①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品位不高的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趣味高雅的娱乐性节目,甚至大量播出黄色、暴力节目,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对市场的追求压倒对节目社会影响的考虑;

②新闻节目力争迅速,消息来源多样,报道面开阔,由于立场、观点不受政府控制,有些新闻、市政府有独到见解,有一定深度,但受到利益和竞争的驱动,质量低劣,违背新闻道德的报道也不少见。

5、广播电视的功能: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

6、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①传播速度比印刷媒介有绝对优势;

②生动、直观,真实性和感染力强;

③节目套数多,播出时间长,新闻传播的信息量大;

④覆盖面大,是最有力的国际新闻传播工具;

⑤受众面广;

⑥接收方便灵活;

因此,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使电子媒介成为当今世界人们获取新闻的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发挥作用的几个方面:

①经济建设;

②文化建设;

③思想建设;

④政治建设。

四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

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频率一般大约在16-20000赫兹之间,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2、从视听媒介而言,各种声音及声音的不同组合方式,被分为三个范畴:语言、音响、音乐。

3、在新闻类广播电视当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即: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

4、新闻传播语言的特点:基本定位是转述,即代人发声。

①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

②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

③信息形式:规范性语言。

5、新闻传播语言的表达样式:

①播报式:用于新闻消息的播音;

②宣读式:用于权力机构发布的意义重大的法令、公告、声明、章程、决议等文件的播音,特点是语气庄重、内敛、语速稍慢而较有力度;

③讲述式:不用于消息类新闻的播报,多用于新闻评论、特写及专题类节目等广义新闻类节目的播音,特点是语调中带感情,发音规范、专业,语言表达根据内容和体裁而有丰富变化,包含讲解、说明、叙述、描写、评述等多种方式。

6、新闻报道语言──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

7、实况语言──与报道语言和播音语言相对而言的,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8、实况语言的特点:

①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实况主体言语;

②与语境的关系:实况语境;

③信息形式:情境言语。

9、在广播电视中,音乐的存在形式:音乐节目、节目音乐、实况音乐。

10、节目音乐──除自身具审美价值可供人欣赏外,主要还担负着在节目中配合、辅助其他传播要素的功用。

11、节目音乐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

①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

②作为编辑手段,凸现、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

③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

④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

⑤填充时间空档。

12、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分为实况音响与音响效果。

13、实况音响的作用:

①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②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

③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

④在电视传播中,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

⑤在电视传播中,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⑥实况音响可以在节目编辑方面发挥作用,提供节目启承转合的信息,使节目承转自然、流畅。

14、音响效果的独特作用:

①创造主观化音响;

②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境、画面;

③营造、渲染气氛;

④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15、图像──在显示屏幕上准确还原视频信号所形成的光的组合,它包括活动画面、特技画面以及图画照片等静止画面和符号、图表等一切诉诸视知觉的图像。

16、画面文字──指摄录的影像内存在的文字(如匾额、会标、标语等)。

17、屏幕文字──指根据节目信息传达的需要,在后期制作或播出时加在影像、屏幕上的文字。

18、屏幕文字的特点(限制性):

①屏幕文字是处于一种“过时不候”的动态中;

②屏幕文字在许多情形下是与画面和声音等配合使用或同时出现的;

③文字信息必须集中注意力地专注接收才能获得,且屏幕阅读距离与人们日常的书报阅读距离不同,相对较费劲;

④对受众的识字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使传播有效性受到制约;

因此,电视并不是文字的最佳传播媒体。在使用中必须有节制,特别是尽量避免大量、密集、长时间使用,要注意扬长避短。

19、图像中文字的主要作用:

①在电视传播中常用于其他形式的图像和声音传达准确的限定性信息,弥补影像多义性和声音易产生歧义等局限,发挥补充、说明、介绍、引导、强调、扩大信息量和美化画面构图等各种作用;

②电视中的文字还可以作为独立的传播要素而非其他要素的辅助因素,与其他传播要素分立,发挥配合、对比、烘托、抒情、揭示、评论等作用,共同完成传播的任务;

③文字还能在电视中单独传达信息;

④声画合一的手法有利于受众接收,也利于加深记忆;

⑤文字不会对声音产生干扰,可在不宜出现语言的特定条件下传达必要信息。

20、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

①再现性的本质特征;

②时空一体的动态存在方式;

③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

④限定性显示空间;

⑤感性的符号形式;

⑥孤立影响含义的不确定性。

21、镜头构图者在影像生成过程中被传播对象的取舍及安排,它决定了镜头间及镜头内影像各传播要素的组合关系,包括拍摄角度、镜头运动、景别、时间长度,主体、前景、背景等。

22、蒙太奇──在各类影视摄制中,将全片所要表现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再根据原定的摄制构思,运用各种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对比、响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整体──一个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传播信息、生动真实的影视片。这种构成一个完整影视片的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23、影响配合编码──指影像信息系统配合其他信息系统共同完成传播任务,其中影像系统不占主导地位的多系统编码方式。

24、真实影像在传播信息时存在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是:

①只能纪录和再现正在发生的事件,而无法复现已经发生的或显示尚未发生的事件;

②影像具有多义性,若无语言同期声的配合,较难传达具有确定意义的信息;

③影像具有时空一体性,虽然善于呈现动态的、感性的现象,却难于准确表现无空间形态的心理内容和理性内容;

④影像组合受被传播对象的现实性制约,不能像语言灵活变换位置,因而概括叙事也不可能无限度简约,因而难于适应短消息类新闻在有限时间内概括报道的需要。

25、语言在与影像的配合过程中可发挥如下主要作用:

①简洁地提供新闻信息;

②提供未采录到、无法采录到或难于找寻到影像的信息;

③传达影像难以表达的主观形态的信息;

④引导受众理解影像信息的意义;

⑤灵活实现结构性转接过渡。

26、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①具有直接感受性;

②时效性强;

③受众覆盖面广;

④将人际传播的方式导入大众传播;

⑤时序性的信息传播方式;

⑥可群体接收。

27、时序性信息传播方式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

①它使受众丧失了对信息内容选择的主动权;

②它使受众丧失了在信息接收时间上的选择权;

③它使受众丧失了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时间控制权和对信息接收方式的选择权;

④广播电视节目不像印刷媒介可方便地保存、剪辑、收藏和再传播。

28、广播的传播特点:可非专注性接收;机动性强。

29、电视的传播特点: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五广播电视有声语言

1、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特点要求:

①规范口语;

②明白晓畅;

③响亮和谐。

2、广播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要符合现代汉语标准语的规范。

3、广播电视语言不合语法的现象主要有:

①句子成份残缺,结构不完整;

②词汇搭配不当;

③语序安排不顺当;

④否定词连用。

4、广播语言必须明白晓畅的原因:

①广播语言是说给广大受众听的;

②听广播常处于“一心二用”漫不经心的状态,有很大的随意性;

③广播电视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听众和观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

④广播电视的受众面广,文化、年龄是多层次的。

因此,广播语言必须明白晓畅,让人一听就懂。

5、广播语言明白晓畅的方法:

①遣词造句的口语化:多用双音词,少用单音词;

多用异音词,少用同音异义词;

多用语气词,少用关联词;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尽量避免倒装句式;

多用设问句;

②表达上的通俗易懂。

6、响亮和谐的要求:

①语言的清楚响亮;

②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六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摄录

1、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殊性

①带机采访:带机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进行传播,脱机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则要首先转换成语言,再以文字语言或有声语言的方式进行传播。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传达。因此,它不仅涉及到采集新闻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也涉及到所采集新闻信息形式的表现性。传播的需要使带机采访具有了过程与方式等的限定性。

②现场性的原生形态纳入广播电视新闻报道;

③新闻报道形式与采访方式密切相关;

④记者的角色定位增加了新的内容;

⑤采访和传播对摄录器材的依赖性;

⑥电视采访的合作采访方式。

2、带机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①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和筹划采访预案的案头工作;

②为带机采访的实施而进行的前期脱机采访工作;

③为顺利进行带机采访而进行的物质和技术准备。

3、带机采访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①提出的问题与采访报道内容要有必然的联系;

②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被采访者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的;

③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受众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的。

4、对于广播电视记者的带机采访而言,就是记录观察和记录访问的过程。

5、被采访者选择的标准:

①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②新闻信息的知情人;

③权威人士;

④乐于合作、表达能力强、方言口音较轻的人;

⑤知名人物或与新闻事件有相似性经历等相关性的人物;

⑥对于电视采访来说,要尽量选择无怪异的习惯性表情、动作等的人。

6、对现场报道而言,现场环境的重要性:

①现场环境是展现新闻发生场合、条件与报道时实际状态的重要信息源泉,让采访对象在现场环境的特定情境中接受采访,也是体现现场报道现场性的基本途径;

②现场环境是赋予被采访者谈话的权威性与真实性的事实根据,也是证实其特定身份的重要信息,同时,在特定现场环境的情境中的人物谈话,其副语言系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折射出现场的环境氛围和被采访者的心态;

③即便是非现场报道的新闻事实报道,虽然新闻事件已经结束,但在新闻现场进行的访问也有助于被采访者回忆当时的具体细节,并用身体语言辅助叙述,使相关信息的传播更加生动、自然,同时可以证实其现场目击者的身份,增强其叙述的可信性。

7、在广播电视采录当中的一次性原则,其目的就在于采录于具有表现性和真实感的实况信息。

8、在话筒前提问,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实质性内容,并引导被访问者作出具体叙述。

9、隐性采访──指记者在不暴露自己记者身份的情况下展开的采访活动。

10、电视镜头──指摄像机一次开机到关机期间连续摄录的影像和同期声的片断,其中所摄取的人物、景物、运动过程及其音响,构成了一个时空一体的不间断流程单元。

11、交待镜头──指用来给被摄主体定位、交待其所处地点、运动方向的镜头。一般是用远景或全景镜头从较大的范围来表现被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12、主镜头──又称贯穿镜头,指为了记录动作的连续性和便于后期剪辑,在拍摄过程中常把一个动作或段落完整地拍下来,这个长镜头就是主镜头。

13、电视构图──指电视影像中各视觉形象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电视摄影构图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影像内部的视觉形象,使合乎传播意图的视觉信息,能够清晰地、合乎受众接受生理心理条件地显现。其基本要素,包括位置、面积和角度三个方面。

14、运动镜头──指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拍摄方向或变化镜头焦距所拍摄的镜头。

15、摇镜头──指通过摇摄获得的镜头,摇摄指摄像机镜头以固定支点为圆心作旋转运动进行拍摄。

16、移动镜头──指摄像机在运动中所拍摄到的镜头,可全方位地变换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和拍摄角度,形成推、拉、移、升、降、跟等各种运动方式。

17、电视采录的基本方法:

①挑:指记者和摄像师、音响师在新闻现场通过采访调查、观察、思考、判断和预测,对传播意图和现场实际状况加以整合后作出的操作性决定;

②等:在摄录的最佳时机尚未到来之前在新闻现场的准备过程;

③抢:要求摄影师在摄录目标出现时,不失时机地成功实施摄录;

④偷拍:应用于隐性采访的拍摄手段,是抓拍的一种特殊形式;

⑤组织拍摄:适用于由记者的采访行为引发的非事实记录式的拍摄过程。

18、介绍性镜头──指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要素,一般多采用全景镜头或摇镜头。

19、中心镜头──指呈现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

七广播新闻

1、广播新闻的特点:具体形象、短小精悍。

2、广播新闻要写得短的原因:

①由广播新闻的时效、容量、传播方式和传播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②为了充分发挥广播新闻报道的传播优势,对时效性要求高的稿件要简洁明快,争分夺秒,只有短才能快;

③广播信号按时间顺序线性传播,新闻篇幅短小,有利于接收者从总体上把握新闻;

④广播新闻为多类型、多层次的受众服务,要求信息量大,报道面宽,为增加新闻容量,要求新闻要短。

3、广播新闻要写得短,不是简单的量的压缩,要写得短而精,是质的凝聚在,对广播新闻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音响在广播新闻中的作用:

①增加报道的实证性;

②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③交待时空,渲染环境;

④联结场景和段落。

5、在音响报道中,音响的运用要注意几个方面:

①音响在报道中要尽早出现;

②要直接阐明报道的主题;

③要紧紧围绕报道的主题;

④要与记者表述相配合;

⑤要完整;

⑥要层次分明;

⑦要清晰干净。

6、广播消息导语的特点:

①广播消息的导语兼有新闻标题的功能;

②广播消息的导语要突出最新事态;

③广播消息导语的语言要朴实平易,少用复合句,不用倒装句。

7、音响报道──是带有新闻音响的报道的统称。其形式多样,可分为录音新闻、现场报道、录音专访、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评论、录音剪辑等。

8、录音新闻的写作要求:

一是主线单一,结构简单;

二是文字与音响相配合;

①录音新闻以音响为主,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达报道的主题。文字对音响做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凡能用音响表现的,就不要用文字,凡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再重复;

②文字与音响的配合要自然贴切;

③音响的集中与分散要根据音响的特点适当安排;

④录音新闻文字的语言风格要与音响相协调。

9、广播的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访、边解说、边录音制作的。它的特点是现场采访、现场解说、现场录音。

10、现场报道对题材的要求:事实引人;场面集中;正在发生;音响典型。

11、事件性新闻的现场报道经常采用正金字塔结构,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展开。

12、录音访问──记者对某个人物、事件或问题进行专题访问的一种音响报道形式。

13、录音访问的采制要注意的问题:

①选好采访对象:采访对象要有显著性、权威性和代表性;

②记者要善于提问;

③以采访对象为主。

八电视新闻

1、电视消息在文字与画面的配合上,具有与其他电视新闻体裁不同的特点:

①文字的相对完整。电视消息中,电视画面叙述功能较弱,文字承担了全部或大部分叙述功能。

②画面的实证功能。

2、画面导语──和文字导语相配合的电视画面;应紧扣报道的主题,突现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事态;应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能给观众留下较深的现象。

3、电视消息主体的写作应注意:不重复、背景精、少描述。

4、在对话结构中,记者的主导作用不能代替采访对象的主体作用,采访对象是报导的主体,采访对象回答的好坏决定报道的质量。

5、电视现场报道──电视记者在现场采访并作口头报道的报道形式,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它的特点是记者的采访和解说在现场一次完成。

6、电视现场报道的优势:

①现场感强;

②时效快;

③受众参与性强。

7、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

①大容量:更详细地交代事实,介绍更多的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可以运用更多的电视表现手法。

②立体化:专题报道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它的着眼点是一个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是通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实的解释和分析,把事实放在一个能够说明其社会意义的网络中,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

③思辩性:首先,专题报道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要求记者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能够通过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能够以事实为依托,运用分析法和归纳法提出观点和见解;另外,它的思辨性还表现在专题报道中越来越多地报道观点和见解,这种抽象程度较高的信息是在分析较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必然面对的。

④多样性:电视新闻专题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其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的多样性。一方面,在电视新闻专题中,电视的多种表现元素获得了展开的空间;另一方面,专题报道的结构形式灵活多样,电视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为专题报道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舞台,使专题报道可以根据题材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结构形式,演出丰富多彩的戏剧。

8、调查型新闻专题──对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的报道形式。一般以具有较大社会影响、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为由头,从提出问题开始,以记者的调查活动为线索,完整地、层次清楚地展现调查过程,以揭示事件的真相,说明其社会意义。

9、调查型新闻专题的报道线索是主观的,以记者的调查活动推进报道。调查型专题的报道手法是客观的。

10、叙述式提问兼有叙述和提问的功能,它的功用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它把人物报道中必不可少的陈述性的、背景性的、介绍性的内容进行简洁的概括,展示人物的成长过程和发展轨迹。缩短了观众认识人物的过程,缩短了采访-访谈的过程;

②在叙述基础上的提问,更有针对性,更深入;

③叙述式提问使访谈变成“对话”,而不仅仅是一问一答。

11、叙述式提问的要点在于采访前的准备要充分。

12、纪实型专题报道──即具有纪录片风格,注重电视画面的叙述功能,较多采用视听同步的长镜头,注重情节和细节,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在结构上多为时序结构,报道线索故事化,报道的结果不可预知,设置悬念,引起观众的期待心理,报道的高潮往往在报道的结尾。

13、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①综合运用多种信号:画面、音响、字幕、解说、同期声、音乐以及编辑上的蒙太奇和特技都可以成为电视新闻评论的表现手段;

活动画面表现感性形象,展现人物的行动和事物发展的过程,既具有叙述功能,又具有实证功能。典型的画面、精彩的情节和细节、蒙太奇编辑手法和特技的运用,一方面具有以画面语言发言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情冲击力。画面为评论提供有形的论据,发表无声的意见,使评论建立在有血有肉、有根有据的基础之上;

同期声伴随画面出现的现场实况音响,具有叙述功能和实证功能;

字幕以简洁的文字概括评论的思想和观点,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记者或主持人的解说在政论性的电视评论中,论述性的解说往往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在各种表现手段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视听双线互补: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画面和声音具有交互作用、双线互补的特点;

画面和声音分别从两个感觉通道加强观众对事物的理解,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使观众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认识事物,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电视新闻评论的声画互补具体地说表现为两种形式: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

声画合一是指论述性的语言和画面语言亦步亦趋,理从事出,论述语言直接阐述画面内容,发掘画面内涵,在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述,其优势是论述和画面相互印证,以实带虚,实在有力。

声画对位是指论述性的语言和画面语方若即若离,论述语言具有宏观性和概括性,与之相应的画面则具有象征性和相关性。论述语言和画面语言既各自独立,又有机联系,其优势是论述和画面相互补充,激发联想,虚实相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和升华;

抽象的论述和形象的画面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和强化论述,烘托论述的感情色彩,

论述则阐示具体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理性思辨,使电视新闻评论形成在道理上说服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效果。

14、电视述评也称为新闻评论性节目。是以深度报道为主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述评以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为报道、评述对象,发挥电视声画同一的纪实优势,以记者的解说、分析为主线,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和人们分析、认识事物的逻辑规律,综合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及各界群众的意见和观点,在节目的结尾处主持人予以画龙点睛点评的评论形式。

15、1980年7月12日播出的<观察与思考>作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个评论性电视新闻栏目是这种报道和评论形式的先行者。

16、新闻实况直播──即实况转播,是通过对新闻事件,如重大的政治会议、记者招待会、社会活动等一个机位或多个机位的切换组接完成的新闻现场的客观记录。

17、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指播音员、新闻主持人在演播室报道新闻和电视台播出,观众收看在时间上同步。它的优势是时效快,编排灵活。

18、我国的新闻现场报道直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了快速的发展。

19、电视新闻直播的优势:即时性;直接性;参与性。

20、电视新闻直播的要求:

①题材选择:应具有题材重大、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两个特点;

②精心策划;

③技术支持: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支持;

④人员素质:人员素质要高。

九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

1、栏目设置:

①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要明确节目的传播对象,找准目标群体;

②其次是对新闻的受众需求的把握,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据;

③栏目的整体层级定位;

④根据目标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

⑤确定栏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同,确立自己的栏目个性;

⑥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⑦注意协调与其他栏目的关系;

上述问题是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必须综合平衡,通盘考虑,找出最佳结合点,才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2、录播──按照编排好的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录制合成为完整的播出带,以备按时播出。

3、直播──省略了事先的录制合成,栏目的融合与播出同步进行,可以随时加以调整,并可实时传播最新信息,进行现场采访直播,因而更适合新闻传播的播出形式。

4、在新闻节目直播现场,导播掌握着命令发布权。

5、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①真实性原则;

②目的性原则;

③客观性原则;

④逻辑性原则;

⑤兴趣原则;

⑥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

⑦生理适应性原则。

6、轴线规律──影像拍摄与编辑中保证同一时空中相邻镜头间空间统一感的一条法则,其基本含义是,拍摄将被组接在一起的同场面同主体的一组镜头的时候,拍摄的总方向应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否则镜头组接在一起时会跳轴,造成影像中对象在朝向上的变换,破坏空间统一感,造成理解混乱。

7、在语言和音响、音乐并存的情况下,作为主信息传播要素的语言与其他声音要素的强度比一般应保持在7:3左右。

8、声画对位──声音和影像在某种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各自相对独立地并行展开的声像组合方式。

9、新闻节目的出发点:

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的;此外,它还要受媒介自身的传播理念、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①搞好新闻编辑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观;

②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

③要尊重并善于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以提高传播效果。

10、新闻栏目编排技巧:

①突出重点;

②优化组合;(关联组合,专栏集纳、稿件配合)

③巧妙安排结构;

④使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

⑤保持风格的统一。

十新闻主持人

1、新闻主持人──是新闻节目中较为固定的出场传播者。新闻主持人是新闻传播者群体中最具“速度与冲刺力”、最引人注目的新闻明星;就其所承担的工作而言,新闻主持人负责新闻传播的最后一环,即直接向观众或听众传播新闻与信息;就出声频率而言,新闻主持人是广播电视机构出场频率最高、相对固定的传播者。

2、一般认为,我国的第一个主持人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1年元旦推出的<空中之友>,由徐曼主持。

3、中央电视台1993年创办的<东方时空>带动了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的发展。

4、新闻性谈话节目──是以演播室访谈为基本节目样式、以新闻时事为话题,由主持人和嘉宾或观众共同参与讨论的新闻性节目,是脱口秀的一种。

5、主持人出场传播的作用:最后一棒

①主持人以真实个人身份面对受众,使人格化、个性化传播成为可能;

②主持人对各部分内容的串联增强节目的整体感与灵活性;

③主持人对新闻故事的评点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深度。

6、新闻主持人既是传播机构的总代表,也是广大公众的代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

①公众的支持率左右着节目的视听率,而视听率是广告商的指挥棒,广告商的选择直接决定广播电视机构的经济收益;

②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与公众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了一种默契,公众对媒体有一种积极的角色期待,即期待新闻媒体扮演反映公众呼声、维护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器角色,扮演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角色。

7、新闻主持人的传播效应:正义感、信任感、权威感、亲切感。

8、受众对新闻主持人的信任至少包含两个层面:

①相信主持人向受众提供货真价实的新闻,这种信任感来自新闻媒体的信念──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来自新闻媒体与受众的默契──我所提供的、你所获得的都是真实的新闻,来自新闻主持人真诚面对受众的态度,这种信任感是新闻媒体生存的根本,是新闻主持人立足的根本;

②相信主持人向受众提供与众不同的新闻,这种信任感来自主持人超人的能力,来自新闻媒体的实力,这种信任感将明星主持人与普通主持人区别开来,明星主持人的超人能力往往直接决定受众对主持人的信任度,从而直接影响受众对主持人的支持率。

因此,培养受众对主持人信任感的决定性因素是主持人的态度与主持人的能力。

9、新闻主持人的素质特征:

①新闻主持人作为记者的素质:从记者中来、有报道特长、有丰富实践经验、走出演播者;

②新闻主持人作为出场者的形象:声音形象(声音吐字向度、接受理解向度、态度情感向度)、相貌特征(魅力)、衣着打扮;

③新闻主持人作为人的品质:价值取向、团队精神;

④新闻主持人作为领袖的素质:把握全局的能力和很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⑤新闻主持人作为名牌的个性。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

第一章 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 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 第二章 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 取营业执照的电台。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 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广播战)。各国的广播电台迅速及时地报道战争消息,有的广播电台派出记者(默罗)到前线采访,播出了许多真实生动的报道。一些国家元首(丘吉尔、罗斯福)多次到广播电台发表演讲,动员鼓舞人民同法西斯斗争到底。 4)、调频广播的诞生:1923年美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开始研究调频广播,1933年达到实际应用地步,1935年建立了最早的调频广播。因为战争,政府暂停发放执照。战后,美国于40年代建立了一批调频电台。50年代,英国、日本及其他国家也办起调频广播。7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 5)、数字广播:80年代,出现了数字广播,90年代出现网络广播NJ (Net Jockey)。 6、调频广播的优点:(1)、频带宽,容纳的电台数量多; (2)、音质好,广播质量高; (3)、抗干扰能力强,调频广播工作于超短波频段,超短波是直接波,电波传播稳定,可稳定收听。(4)、发射距离与地理条件有关,可控制、调节,既解决了覆盖问题又不“外溢”; (5)、建设维护费用低,不需要大功率发射机。 7、1884年,德国23岁的保罗·尼普科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利用硒光电池发明了机械电视扫描盘(尼普科圆盘)。保罗·尼普科被誉为“电视鼻祖”。 8、1925年第一次显示出一个木偶的眼睛和鼻子;1926年1月26日在伦敦为英皇室作了公开示范表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 9、贝尔德也由于第一次完成长距离短波传送图像而被后人称为“电视之父”。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点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 颜色的三要素 了解 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 等能白光源 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 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 绝对黑体 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 伴音的制式 非线性编辑 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 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 基波和谐波 调频广播的优缺点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 录音棚的隔音方法

课件: 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 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 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声音?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频率、波长和周期 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用f 表示。人的频率范围20-20000。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用T表示。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m),用入表示。声波的传播速度 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 入*f 15 度下的声速——340m 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软橡皮50m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 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 “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 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 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电波的衍射? 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 人的听觉器官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 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内耳:由耳蜗等组成,后者内部充满淋巴液,掌管听觉的耳蜗部分为听觉神 经。 狮子吼多响才有杀伤力?响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表现为波形的幅度不同。声压级:以基准声压作为参考所得的以分贝值表示的量听阀:声压级0,声压为基准声压。可听 阀:人能承受的最大声压,声压级120。响度也和频率相关。100,40。动态范 围:最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120:70 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觉——音调主要与频率有关,且与变化的对数成正比。次声:低于 20 超声:高于20 调幅广播:低于4.5 音色——对频率和强度的综合反应 基波和多种谐波构成一种声音幅度最大、频率最低的称为基波 幅度较小、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正弦波称为谐波最终构成一个非正 弦波 听觉的方向感人根据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 低频率:声强无差别,时间有先后高频率:声强有差别。连续音:根据相位判断,但高频时不绝对。人的水平向判断力远超垂直向判断力。 听觉灵敏度——从忍者说起人耳对声压、频率和方位细小变化的判断能力称为灵敏度。响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广播Broadcast{声音广播Ra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 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 广播的发展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 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广播发展 电视的发展 ●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 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 国家。 ● 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 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 ●5、数字电视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 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 视节目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 一、彩色电视的制式 1、NTSC制 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比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采用。 2、帕尔( PAL )制 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好,收看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国采用。 3、塞康(SECAM)制 这种制式较NTSC制效果好,但不及PAL制,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兼容性 不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特征 ●时效性强 ●受众广泛 ●内容、表现手段丰富 ●接受的随意性 ●接受的顺序性 ●转瞬即逝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板块式节目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 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点..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 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 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 颜色的三要素 了解ENG/SNG/EFP 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 等能白光源 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 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 绝对黑体 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伴音的制式非线性编辑 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 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 基波和谐波 调频广播的优缺点 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 录音棚的隔音方法

课件: 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 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 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声音? 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 频率、波长和周期 ●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用f表示。人的频率范 围20-20000HZ。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用T表示。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m),用λ表示。 声波的传播速度 ●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m/s。 ●V=λ*f ●15度下的声速——340m/s ●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软橡皮50m/s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 ●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 ●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Pa ●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 ●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 W ●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 “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 ●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 ●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 ●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电波的衍射? ●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 人的听觉器官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HZ。 ●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 ●内耳:由耳蜗等组成,后者内部充满淋巴液,掌管听觉的耳蜗部分为听觉神经。狮子吼多响才有杀伤力? ●响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表现为波形的幅度不同。 ●声压级:以基准声压作为参考所得的以分贝值表示的量。 ●听阀:声压级0db,声压为基准声压。 ●可听阀:人能承受的最大声压,声压级120db。 ●响度也和频率相关。100HZ,40db。 ●动态范围:最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120:70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

第一章 1 、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 媒介。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 :“声音广播” 、“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 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电视纪实创作、1993 年5 月1 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 年3 月 16 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 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 第二章 1、1873 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 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3、1906 年12 月24 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4、1920 年10 月27 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这是第一个向政府 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1920 年11 月2 日,KDKA 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 1)、开办广播:1920 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 年英国、1920 年美国、1923 年德国、中国,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总结 本人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市广播电视台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 通过这几年的认真工作和学习,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本职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学苦练,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必备的技能。十年来,自己一直默默无闻的坚守工 作岗位,力求精益求精。现将近几年来从事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这个岗位上,就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搞好本职工作当好 下手;积累经验,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熟悉设备性能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纪 守法,团结协作,服从分配。努力完成巡机检修、排除故障等各项任务。全面参 与保障了中共中央十七大会议精神报道、国家探月工程直播、二0一0年北京奥 运会(残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庆典的直播任务,在各类保障的 直播任务中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参与各类设备的提前维护工作,演练应急切换; 保障转播任务期间坚持“不间断、高质量、讲效益、重安全”的十二字方针,圆满 完成了重大电视节目的优质、顺利、安全播出。 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方面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工程技术人员,自己经常提醒自己,从基础抓起,奋发进取,才能更好适应工作,所以坚持提练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加强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但是,光有理论知识还不行,实践是第一位的,实践是基础,学习理论也是为了 更好的实践,这样才能做好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自己着重学习了数字电 视原理的基础知识、sdh光缆传输技术、数字有线电视传输技术、发射机工作原理和维修维护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新即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从空中到地面,从模拟至数字,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结合等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己感到力不 从心,难以适应。古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难买寸光阴!”我决心以高度的 紧迫感,新旧兼顾,不耻下问,刻苦钻研,坚持学习,日积月累,学以致用。把 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三、工作经历及业绩成果 在这十年技术维护工作中,自己独立面对电转部四套电视发射机和二套广播发射机的各类故障,处理解决了一些简单故障的排除。现将自己十年来技术维护、维 修的具体工作表述如下: 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刻苦钻研电工原理和电器基础知识、电视机房维护项目。也学习了省微波电路技术维护管理等。全面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维修本领,努

广播电视概论大一考题

广播电视概论大一考题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广播电视概论 一、填空: 1、主持人在写作水平方面4个C标准:clear---清楚 concise---简洁 correct---准确 conversational---口语化 2、制片人管理三大要素:计划、组织、控制 3、节目分类基本原则:相同性、相等性 4、节目播出三种方式:录播、直播、转播 5、广播电视技术五个方面:节目制作、节目播出、信号传送、信号发射(或分配)、信号接收及节目还原 6、广播电视声音的三大类型:语言、音乐、音响 7、无线电传播速度:3×108m/s 8、三大传统性质电台:国营台、公营台、私营台 9、最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性和时效性的传播方式:现场直播 10、电视画面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 11、广播电视事业变更和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发展水准、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巨额广告收入、社会信息的需求、社会消费水平 12、电视传播技术系统:电视中心、电视发射网、电视传送网 二、名词解释: 1、有线电视:亦称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送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 2、三网合一: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3、广播电视学:一门文理交叉、实践性强的社会学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4、卫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向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使该地区内广大用户能够直接接收电视信号的新型广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的电视广播就叫卫星电视广播。 5、ENG:ElectronicNewsGathering的缩写。在电视新闻学上是指电子新闻采摄手段,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新闻。分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两个阶段。与电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可以用便携式摄像机与发射装置,传送系统连接,实现新闻直播,提高时效性。 6、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创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创造主观化音响;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景、画面;营造、渲染气氛;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7、声画对位:亦称声画对列。指镜头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8、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者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9、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一定内涵,有固定的名称,在一定时间段内播出的,由语言、图像、音响等要素组成的电子符号系统。 10、规范口语:广播电视语言既要适合口头表达,又要严谨规范,这一特点是由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决定的,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范。 11、肥皂剧: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 12、电视板块式节目: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部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性节目”。 13、传媒全球化:是指传媒组织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主要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作为技术途径。 14、火星人玩转地球:电影《火星人玩转地球》是华纳兄弟娱乐公司于1996年拍摄的一部科幻片,以浓郁的科幻气息和内蕴的反讽意味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故事讲述了由于翻译错误,天真的地球人竟把入侵的外星人当作和平使者款

yes《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S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018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二、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三、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关系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二、声电转换及电声转换原理 三、光电转换与电光转换原理 四、三基色原理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环节 一、节目制作 二、节目播出 三、信号传输 四、信号接收 第四节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演进中的广播媒介形态 二、技术演进中的电视媒介形态 【主要内容】 1、了解广播、电视发明与发展的技术简史 2、识记技术演进史中的代表人物 3、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4、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技术环节 5、了解技术演进中的广播、电视形态 【复习题】 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电传播事业的发展有何关系? 2、简述赫兹、马可尼、费森登、福斯特对广播发展的主要贡献 3、简述尼普科、贝尔德和法恩斯沃斯对电视业的主要贡献 4、无线电波有几种类别?广播、电视各用哪些类别的电波? 5、调幅波和调频波有何区别? 6、彩色电视是采用什么原理实现的? 7、世界彩色电视的制式有哪几种? 8、广播、电视传播包括哪几个技术环节? 9、节目播出包括几种方式? 10、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媒介新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何作用? 1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请结合案例分析。

第二章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二、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 三、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 四、西方传播产业简况 第二节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一、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二、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主要内容】 1、识记世界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2、了解历史各阶段各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简况 3、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 4、广播电视的发展与其背后的社会动因 【复习题】 1、简述美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2、简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3、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类型及特征?(对不同体制做出分析和评价) 4、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为何?请结合案例分析。 第三章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与节目生产 第一节广播电视节目系统 一、新闻类节目 二、文艺类节目 三、社教类节目 四、服务类节目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 一、广播语言 1、广播语言的声音要素 2、广播语言声音要素的组合模式 3、广播传播的语言要求 二、电视语言 1、文字语言 2、声音语言 3、画面造型语言 4、镜头语言 5、蒙太奇语言 6、声画关系 第三节广播电视从业者素养第四节广播电视节目生产 一、广播电视节目的设计阶段

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工程专业工程师资格条件(试行)及附录

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工程专业工程师资格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了解本专业技术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能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及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其他部门、行业中从事以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一)广播中心工程: 广播节目制作、播控技术系统的值机运行、维护测试、工艺流程设计、工艺系统设计、设备配置、设备安装、工程建设,或广播节目制作、播控技术系统和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以及与其关联的软科学研究等专业技术工作。 (二)电视中心工程: 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技术系统的值机运行、维护测试、工艺流程设计、工艺系统设计、设备配置、设备安装、工程建设,或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技术系统和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以及与其关联的软科学研究等专业技术工作。 (三)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广播电视发送,广播电视天线与电波,广播电视节目传送,广播电视接收、监测,有线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研究、设计、开发,有关技术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质量检测、工程建设,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软科学研究等专业技术工作。 (四)电影工程: 电影摄制、电影录音、电影洗印与存贮、电影放映等工程技术领域内从事电影设备的维护、调试、试验、安装等,或从事电影技术工艺、电影设备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以及与其关联的其他专业技术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墓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 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 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 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 年以上。 (二)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者,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1 .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 .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3 年。

广播电视概论课后题答案

导言 一、填空题 ㈠广播的诞生 1、无线电波的发现。 (1820)年,[丹麦] 奥斯特博士,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 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1873年,发表了《电磁论》,确立了电磁学,并证明电波的速度为30公里/秒。他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8年(德国)科学家海尼?赫兹发表了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电磁波及 其反应》;1965年,国际无线电学会决定,以赫兹的名字作为无线电波长的计量单位。 2、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 1894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同时发明了(无线电)。 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 [加拿大]费森登,(1906)年,通过无线电报装置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标志着这种新传媒的问世。 4、广播电台的诞生。 1916年,美国马可尼公司25岁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诺夫发明了(无线音乐 盒),即收音机。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广播电台(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正式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㈡电视的诞生 1、电视技术的准备。 1873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发明了机械式光电扫描盘(荧光屏的雏形)。 1923年,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左瑞金)发明了光电管,用电子束的自动扫描组合画面,为电视摄像机的设计做出了贡献。 2、实验性的电视播映。 1925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采用电视扫描盘,完成了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贝尔德因此被称为“(电视之父)”。 3、正式的电视播送。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开始定期播出节目,故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1939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纽约帝国大厦)转播了纽约世界博览会盛况,首次用电视报道了美国总统主持博览会开幕典礼的实况。(罗斯福)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总统。 一、了解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基本情况。

广播电视概论一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 1.人类第一次用无限电波听到自己声音: 1906年,圣诞节前夕,加拿大科学家费森登,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的实验电台 2.1920.11.2,世界最早广播,美国KDKA电台。 3.1936.11.2,世界最早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 4.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时期分别是? (1)初步发展时期(1920年至“二战”结束前) (2)飞速发展时期(“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 (3)变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5.电视的普及对广播造成的冲击该如何解决?(差异化战略)(1)是细节节目内容,按照节目类别设置不同的频率,如综合台、音乐台、新闻台、宗教台以及文艺台等 (2)是细分受众群体,按照不同的对象设置名称不同的频率,如老年台、青年台等; (3)是利用收音机便携易带等特点,拓展服务范围,开办交通台,气象台等。 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6. (1)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 (2)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 7.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业主要有哪几种体制类型?其各自的特点分

别是什么?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特点:向民间开放,允许自由经营、转让。广播电视机构的言论自由受到美国法律保护。 (2)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特点:承认广播电视可以由人民以商业方式经营,又主张广播电视事业应以公营为主,以商营为辅。 (3)以中国为代表的国有国营体制。 特点:势体现在节目的品位高、严肃,很少或根本没有刺激性内容;而广播电视在公共教育、文化普及等方面的社会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弊端则体现在由于不能按市场规律运作,未出现“优胜劣汰”或“优胜劣并”的结果。 8.举例说明目前世界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现象。(1)国家和地区经济带来的不平衡(欧美和第三世界) )广播和电视2(. (3)举例:中国,湖南台和西部太 第二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观(一) 1.中国第一个中国人创办的电台,1926,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2.1958.5.1,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9.2正式播出,我国电视事业诞生。 3.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表现为? (1)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主要适应党和政府的宣传需要,在计划经济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蓝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国家各自采用了不相同的方式,这便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帕尔制、塞康制。 2、广播电视数字化浪潮: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传输、接受着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中流动。采用数字技术后,家庭电视机不仅能看到几百套电视频道,看到DVD般清晰的电视图像,听到数字广播节目,享受到电影院的音响效果,还可以获得如电视政务、电子商务、即使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等大量的资讯信息和服务。 3、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4、文化的维模原理:文化的维模原理是指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一种选择和自我保护的作用,当所传播的文化有利于原有文化模式的维护时,便让容易被接受,并作为一种新的营养补充到文化机体中;而如果外来的文化对原有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或破坏性作用时,便会竭力阻止。 5、文化优势扩散原理:是指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或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相对优越性的文化其核心是创意,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也就说优势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反之亦然。广播电视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6、广播电视语言:凡是在广播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方法,如口头语言、屏幕文字、各色音响等,都属于我们所说的广播电视的语言系统,正是由于这些语言元素的存在,准确地表达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使广播电视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集散地。 7、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队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有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所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 8、界面人物:是指经常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以自己的声音或图像直接与受众见面的传播者,通过其报道、播讲、解说和串联等工作,实现媒介和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其中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以及代表媒介经常出外从事采访报道的记者。 9、一体化采访:一体化采访是指记者将幕后采访与录音、镜前采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时段内即完成幕后采访的任务,又完成录音、镜前采访的任务。一体化采访是一种快捷、高效的采访方式,它适应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尤其突发性事件新闻的采访。 10、分期式采访:分期式采访是指将记者前期采访和录音采访、镜前采访分阶段进行,先进行前期采访,在掌握了新闻的基本情况后,再拟定报道计划和录音、拍摄提纲,进行录音、镜前采访。这一采访方式适合于非事件性新闻及新闻专题报道。他的优点是:报到时间上较为宽裕,能对新闻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而有利于新闻向深度开掘。 11、蒙太奇: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铺陈、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广播电视网络技术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简答题 1.简述现场直播是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 答: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媒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在传播的内容上越来越广泛,而且在传播的手段上也有了新的提升,特别是网络、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更使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从另一面看,新闻宣传在局部范围内也出现了偏离方向、脱离群众的倾向。所以这也群众的知情权受到损害。因而,现场直播作为一种尊重受众知情权的有效的形式,受到了新闻媒体的重视。 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及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广播或电视信号直接发射的即时播出方式 知情权”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所享有的对于国家机关、公共机构或者其他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要求公开信息的权利,以及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不受妨害地获得各类信息的自由。 首先,满足了观众的参与性。这种参与性也可以说是互动性。在所有节目中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传收双方互动的形式之一。电视现场直播气氛浓烈,真实感强,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意识。现在谈话节目、游戏节目、竞赛节目火爆,既是观众踊跃参与的成果,也体现观众对电视节目参与的热情。其次,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在现场直播中,除了进行视频的转播外,还有记者在现场的报道,记者把在现场通过五官体验到的感觉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也能获得在现场一样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所有的经验积累进行提取和综合,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于现场直播的真实感比较强,因此与其他媒体和其他播出方式相比,观众更倾向于通过现场直播来修正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甚至对社会的刻板印象。然后,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激发了集体想象力和集体情绪。现场直播的内容一般比较重大,观众注意程度高,收看人数众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集体行为,有某种集体凝聚力。最后,满足了受众迅速获得信息的需要。而现场直播传递信息的快速、准确,成为这种人群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切实把尊重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放在首位,及时报道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情况、重要活动及其它新闻信息,把实际情况和事实真相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同时,生动、多样地阐述党的意图和主张,从而让百姓明事实之巨细,解问题之深浅,辨传言之真假,知事态之缓急。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以及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宣传报道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谣言止于公开、阳光化解疑惑。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各大媒体快速反应,将真实、具体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或全程直播、或多側面展示,有效地消除了各种“杂音”、“噪音”,国家也显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强大。 2.从张越和张绍刚看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答:在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因为其低成本和深度,广受业界重视与观众欢迎。但是在目前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不少,优秀人才却一直属于“稀缺商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否成功地主持一档谈话节目已经成为衡量一位主持人“含金量”多少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对一个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半边天:张越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她本人是观众最喜欢的主持人之一,她还获得了播音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然而,张越不像其他主持人那样有着甜美的笑容、苗条的身材,受过严格的播音训练,可她非常受欢迎。首先,亲切、平和、机智,以及与众多女主持人相比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平民生活的热切关注,是张越成功的重要原因。看她主持的节目,她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教学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电视镜头的摄制 1、画面的视觉要素 电影、电视中画面的视觉形象,由下述五种基本要素构成: 一、人物 二、环境 三、事件 四、光线 五、色彩 2、镜头画面的安排 镜头画面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画面的主体 二、艺术地处理陪休 三、环境的烘托作用:在环境中,处在主体前面的对象称前景处在主体后面的对象称背景。

前景:大都安排在画面的边缘,它成像大,色调深,在镜头画面上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 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拍摄时使用广角可达到此种效果) 3.加强画面的概括力。把要表现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安置在前景位置上。加强画面的概括力。如:描写战争的镜头中,背景为横七竖八的尸体,主体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背景是硝烟冲天的战场。这样的安排,把战斗的艰苦和激烈的充分反映出来。 4.给观众以主观地位感。如:用门、窗、栏杆和建筑的一角,飞机翅膀等具有地位特征的景物作为前景,让它们在画面占有较大的位置,可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加强装饰美,产生均衡感。 背景:一般安排在主体的背后,背景的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 1.选取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以利于交代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2.力求简洁,画面不能显得凌乱,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 3.力求得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主体感,加强主体的视觉力度。 四、空白和均衡 空白:影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由单一色调背景组成的部分,称之为空白。它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空白可以起到下面作用:1.突出主体 2.创造意境

3.组织呼应关系 4.留下活动的余地 均衡: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画面的均衡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意违反均衡性要求,使画面产生一种动荡感,以达到一定的艺术目的。 3、景别的划分和作用 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大特写 一、远景:展示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规模和气势,或者,表现大环境下主体的活动情况。 二、全景: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主体在该环境中的活动,以及主体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 三、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并配合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关系。 四、近景:表现人物的脸部表情、说话神态和事体的细了、质感,它是描写人物情感和事物细节的主要景别。 五、特写:将主体的某一局部都充满画面。和近景比较,它更重视提示对象内在的动感和本质。有利于刻划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况。常被用来做转场组接时的过渡画面。 4、镜头和镜头的运动形式 镜头的定义方法:摄像机每次开机到停机过程中摄录的连续画面,就组成一个镜头。 一部电视节目或电视片,不论是在分散还是集中的时间、空间内拍摄,一般都不可能用一个镜头连续进行。用一个镜头从头至尾一气呵成的电视片几乎是不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

☆考试背诵版☆《广播电视概论》备考资料 一、填空题(10x2'=20分) 1.无线电广播诞生日——1906年12月25日,费森顿 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 2.我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3年,大来洋行ECO 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1927年,交通部天津无线电台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 3.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养荣酒” 我国第一个恢复广告的电台——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 4.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危险》 我国第一部广播剧——1933年4月,上海一私营电台播出《中国与回忆》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 5、广播电视主要包括:科技特性和社会特性两方面 6、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新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7.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主要包括:声音和画面 8.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 9.画面的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 10.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 ~ 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类节目。 六分法:①新闻类节目②言论类节目③知识类节目 ④教育类节目⑤文艺类节目⑥服务类节目 11.广播电视节目样式:单一式、专题式、栏目式、综合式、板块式、杂志式。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真性强、特殊的传播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 13.广播新闻节目的体裁:语言新闻、录音报道、实况广播、广播对话。 14.电视新闻节目类型: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 15.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①新闻性②政论性③社会性 16.教育性节目的类型:社会性教育节目和教学性教育节目 17.文艺性节目的特性:兼容性、渗透性、综合性、连续性。 | 18.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类别:①策划、制片、编辑、导演、导播 ②撰稿③技术人员④媒介人员 19、策划的五要素:策划者、策划依据、策划方法、策划对象、策划效果测定和评估。 20、策划七大原则:喉舌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益原则、集体原则。 21.现场摄录(新闻摄录)有三种手段:挑选、等待、抢录。 22.受众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基本受众、参照受众、特约受众、潜在受众。 二、名词解释(6x5'=30分) 1、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工具把信息信号同时供给特定地区大批受众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2、播音语言——是专职播音员语言,用以传播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贯穿于各个新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