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 企业理论

第六章 企业理论

第六章 企业理论
第六章 企业理论

第六章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团队生产;中心签约人;选择性干预;高能激励;低能激励;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非营利企业;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人力资本;年薪制;股票期权

二、单项选择题

.科斯认为,建立企业是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成本,但除外的是()

.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

.谈判和签约成本.利用价格机制的其他不利成本

.在科斯看来,企业契约至少具有三种不同于市场契约的新特点,但不属于的是().市场契约是完全的,而企业契约往往是不完全的。

.市场契约是一种短期契约,而企业契约是一种长期契约。

.市场契约是平等主体间签约,而企业契约是企业家权威与其他要素签约。

.市场契约是新古典契约,而企业契约是关系型契约。

.将企业的出现视为一种契约形式代替另一种契约形式的是()

.科斯.威廉姆森

.张五常.阿尔钦和德姆塞茨

.将企业的性质视为一种契约结构的是()

.科斯.威廉姆森

.张五常.阿尔钦和德姆塞茨

.根据团队生产的定义及理论,下面哪种情况是团队生产()

.演奏莫扎特音乐的小提琴四重奏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中的三个和尚

.一个老板雇佣若干工人生产皮鞋的工厂

.共同设计一辆新车的个工程师

.以下企业形式中,不存在由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引起的代理问题的是().合伙制企业.不公开招股公司

.国有企业.公开招股公司

.人力资本所有者是否能够拥有企业所有权要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面不属于这一因素的是()

.技术.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谈判力对比

.制度.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谈判的交易费用

三、判断说明题

.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指导。

.完备的企业契约可以规定所有企业成员都是剩余索取者,但不可能规定所有企业成员都是固定收入的索取者。

.有控制权而无收益权的人会不计资源损耗的代价去追求收益;有收益权而无控制权的

人会不思改进控制方法或滥用控制权。

四、简答题

.科斯的企业性质观和企业边界观是怎样的?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企业性质观是怎样的?

.张五常的企业性质观是怎样的?

.如何认识企业的性质是生产性与契约性的统一?

.简述威廉姆森的市场治理与企业治理的权衡模型?

.什么是威廉姆森的组织形式的分立结构分析?

.如何理解新古典企业理论忽视了企业的产权结构?其后果是怎样的?

.简述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

.简述不公开招股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治理机制?

.简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特征?

.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搭配的价值及理论依据是什么?

.企业最优所有权结构选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

.我国有句古话:“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按照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和尚(即投入的要素)越多,挑的可供饮用的水(即产量)应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投入的要素越多,产量越少的情况呢?

问题:()用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能不能解释上述现象?()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才能使三个和尚有水喝?

.让我们看看一个雇用了个人制造“祖父表”的工厂。个雇员专门锯木头零件,这些零件组合起来可形成表壳。两个人安装木头零件,将这些零件安装成表壳。另外有两个人给表壳喷漆,四个人给表面喷漆。四个人将表壳、表面连同指针安装成为完整的钟表。这个公司有两个销售人员、一个总经理。总经理同时也是这个公司的所有者。为什么前面提到的个人作为雇员为别人工作?个人为什么不从事自我经营?答案是:交易成本。考虑下列两种情境:情境一是个工作在同一个地点从事自我经营的人生产“祖父表”。情境二是个被工厂所有者雇用的人生产“祖父表”。

问题:()情境一和情境二各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生产?市场还是企业?()在第一种情境下,该种生产面临的主要成本是什么?是市场交易费用还是内部协调费用?()第二种情境是不是一种团队生产?()在第二种情境下,除生产成本外,生产面临的主要成本还有什么?

.在有些行业中存在私有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竞争。美国的医院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

在美国,私有公司设立的医院与基金、慈善团体和政府设立的医院竞争。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同样面临自治或外购的决策的制定:有些服务比如洗衣、疗养、饮食、物理疗法、图书馆以及药品都可以从外部供应商那里购买或者内部供应。交易费用经济学预测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高的交易将会由内部来提供,而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低的交易则将会由外部来供给。最近有一项研究审视了这种观点是否属实。这项研究也调查了

3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这项预测是否适用于私人医院和非营利医院。

问题:()你认为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这项预测适用于私人医院吗?为什么?()你认为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这项预测适用于非营利医院吗?为什么?

西方企业能力理论综述

西方企业能力理论综述 【摘要】对于“企业持久竞争优势之源”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和流派,而企业能力理论作为一个新兴理论很好地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应。发展至今,企业能力理论已经形成了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动力能力论、知识基础论等不同的理论和流派,而资源基础理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问内依然是研究的热点,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将会成为企业能力理论研究领域发展最快的分支。 关键词: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的热点;企业能力理论学科前沿 引言:企业能力理论是在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其后,马歇尔、潘罗斯以及理查德森等则进一步发展了企业能力理论。时至今日,企业能力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了四大流派:沃纳菲尔特的“企业资源基础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企业核心能力论”、提斯、匹斯奥和舒恩的“企业动力能力论”以及哈罗德·德姆赛茨的“企业知识基础论”。 一企业能力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战略管理领域最基本的问题是组织如何获得和维持它们的竞争优势。围绕着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波特的产业分析理论为代表的竞争优势外生论;二是以企业能力理论为代表的企业竞争优势内生论。波特认为决定企业赢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他认为在产业结构稳定的前提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因此,企业选择一个正确的产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产业分析法提供了制定战略的具体分析方法,指明了获得优势的具体途径,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然而,它过分强调企业的外部环境,强调“定位”,忽略了企业的内部差异,即竞争优势的企业内在来源。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可以发现利润水平很高的企业,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这些都是波特战略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正是由于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战略分析的重点转向了企业内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战略的聚焦点来看,就可以发现企业能力理论大致经历了从企业资源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企业知识理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以1984年伯格·沃纳菲尔特发表《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为标志,该学派相关的经典著作有巴尼1991年发表的《公司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以及彼特瑞夫1993年发表的《竞争优势的里程碑:一个基于资源的观点》等文章。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5-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划时代文章《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为标志,后来经过斯多克、伊万斯、舒尔曼、蒂斯、匹萨若、苏安、福斯、贺尼等人的发展而逐渐完善。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以蒂斯于1994年发表的《The dynam ic capability of firm: An inroduction 》一文为标志,首次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其后动态能力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学者们所关注,研究的范围从动态能力的内涵、特征扩大到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动态能力的形成过程。企业知识理论以德姆赛茨和格兰特为代表,格兰特1996年发表的《基于知识的公司理论》一文堪称企业知识理论的经典之作。企业知识理论强调了知识在创造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知识是竞争致胜的基础。要在知识竞争中获得成功,就要协调战略与知识管理,培育支持企业竞争战略的知识和能力。 二企业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企业资源理论

海尔案例分析(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 ——动态能力理论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一、案例研究的目的 ①、检验动态能力理论对于解释国际化竞争力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中是否适用; ②、总结企业在国际化扩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③、分析中国企业在向跨国企业战略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更新自身的资源、能力组合,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以满足全球化竞争的要求,成长为一家有品牌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全过程。 二、案例分析 ①、能力拥有 2013 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 992 亿元,(信息来源中国广播网)自 2002 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 11 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一直强调无内不稳,如果在国内没有市场竞争力,也就不可能到国际上去。企业国际化一定要首先立足国内,为开拓国外市场打好坚实的基础,即“无内不稳”。 1984 年~1991 年,海尔用了 7 年的时间,实施名牌战略,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个冰箱产品。通过做冰箱积累了一套经验,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管理模式,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海尔以后的战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2年~1998 年,多元化战略阶段从整体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

体实力。 1999 年 3 月,海尔集团投资 3 000 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坎姆顿建立了第一个海外海尔工业园———美国海尔工业园,在美国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地化经营模式。以此为标志,海尔的海外直接投资彻底摆脱了为出口服务的目的,真正进入到国际化阶段,也就是说海尔用了 11 年的时间苦练内功之后才开始的国际化道路。 海尔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就为国际化奠定基础,在国内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生产体系参与模式多数采用分包、OEM 等形式,把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与外国企业的品牌优势相结合,很多企业出口的时候以出口创汇为导向,而海尔却以出口创牌为导向,跨国经营中,海尔集团则坚决贯彻“创牌而不单纯创汇”的原则,无论是产品出口还是海外直接投资,海尔集团均坚持采用自有品牌,凭高质量让用户对海尔品牌达到“认识”的目的,这也给海尔企业的国际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②、能力配置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发展。张瑞敏认为要与对手共生共赢,与对手应对话而不应对抗,不仅要竞争而且还要竞合,要想办法寻求双赢。成功的企业擅长通过整合优秀企业资源为己所用,其目的就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利用合作方的优势资源,弥补自己的劣势。海尔整合资源的理念是“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海尔长期与台湾声宝集团有竞合关系,实现采购成本和制造规

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涵义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以及相关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等)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 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和基础在于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在1990年由两位管理科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核心能力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研究方面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指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的产生代表了一种企业发展的观点:企业的发展由自身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决定,企业需要围绕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实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前线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因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改变。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核心能力源自学习型团队 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湖南有家公司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目标,执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行企业再造,积极建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共同参与、全体受益的良好学习机制,推进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公司要求全体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在学习目的上,把创建学习型组织当成企业管理革命的武器,通过创建活动,使企业管理模式从“制度加考核”转变到“学习加激励”上来;在学习态度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转变为创造力,变成企业基业常青的有效工具。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内外结合、工余结合、培训与自觉结合。公司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即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针对新的增压技术、绘图软件、新工艺和质量体系、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精益生产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公司采取专题培训与班前会相结合,利用专题辅导、组织研讨、团队训练、读书心得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员工提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司坚持做到学习有计划、内容有安排、过程有检查、效果有考核,使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让全体成员工作中体验到生命意义,通过学习增强创造自我、扩展未来的能量。 核心能力的种类[1] 第一类,基于整合和协调观的核心能力。表中的整合观、协调观、网络观、组合观等都属此类。核心能力是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是一种积累性学识,这种积累过程涉及企业不同生产技巧的协调,不同技术的组合,价值观念的传递,通过核心能力的积累,组织可以很快发现产品和市场的机会,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第二类,基于文化观的核心能力。表中的知识观?文化观等属于此类?巴顿等认为企业中难以完全仿效的有价值的组织文化是公司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并强调,核心竞争力蕴含在企业的文化中,表现于企业的诸多方面,包括技巧和知识。技术价值观系统和管理系统。麦肯锡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等也提出, 核

新兴市场中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

1问题的提出 过去的二十年是世界各国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和国际 化的二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新兴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逐步把中心从欧美转向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新兴国家的销售额逐年增加,因此,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发展是公司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了解新兴市场的需求、文化和产品结构,并且制定相应的市场和产品战略是每一个跨国公司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大多是基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和案例,并且运用竞争战略和资源为基础的方法分析。竞争能力的战略方法是波特的主要贡献[1]。这种方法主要强调一个企业能够采取的行动和在与对手竞争中的位置。而资源为基础的方法强调企业内在成长和对企业内部资源的积累和作用,以及由此形成和创造战略的优势。它对于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源给予了解释,但没有给出可行的用以识别、培育、维护资源的方法,更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对资源的积累和使用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path)[2]。所以,在过去西方不十分了解的动态的新兴市场中,这些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3]。动态能力是企业根据变化环境而制定相应战略的能力,也是改变能 力的能力和企业整合的能力。从本质上讲,它是了解新兴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整合的方法。并且,动态能力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跨国公司如何了解新兴市场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战略,以及在这个新的竞争环境中制定的战略与业绩的关联[4]。 本文研究目的就是用动态能力的理论分析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中所作的战略选择和相应的绩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跨国公司如何运用动态能力对新兴市场进行认知,以及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中所作的战略选择和新兴市场的绩效之间关系的模型。同时,运用这个理论模型分析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和韩国三星公司(Sam- sung )在新兴市场中的战略选择以及它们的绩效表现。最 后,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且提出了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理论综述和模型构建 2.1跨国公司动态能力以及对新兴市场绩效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在复杂的,全球化的环境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理论强调在动态变化的不确定环境下探索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力,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一个企业在商业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如何发展企业自身的特殊能力来应对环境 收稿日期:2008-05-19 基金项目:教育部985项目“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之企业子课题和数据库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陆愚(1957-),男,北京市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国公司理论。 新兴市场中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视角 陆 愚,焦 豪,张夷君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跨国公司如何在新兴市场进行战略选择已经成为近年来从事跨国公司理论和战略研究的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跨国公司的动态能力、跨国公司对新兴市场的认知和战略选择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跨国公司的动态能力和对新兴市场的认知、战略选择以及与业绩的关系模型框架。之后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 )和韩国三星公司(Samsung)为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动态能力影响了公司对新兴市场的认知,又决定了公司的产品定位战略、市场战略、进入战略和价格战略,最终决定了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中的绩效。关键词: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战略选择;动态能力理论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8)11-0127-08

企业能力理论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综述 姚瑞心030101490 摘要:企业能力理论在经济学界的提出,无疑使我们对提升企业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对企业能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系统的阐述了能力理论的四个观点。本文最后又对能力理论的发展行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企业能力四个观点评价展望 企业能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企业能力理论的思想在很早以前的旧制度经济学家的思想中就已经包含,在亚当.斯密(1776)《国富论》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劳动分工是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并进而影响经济成长的。他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效率的原因在于:工人重复做类似的工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工人由一项工作转向做另一项工作的转换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分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分工有利于工人寻求以机器代替手工的有效途径。亚当.斯密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企业能力理论,只是从企业内部解释了企业的成长过程。可他的思想已经是企业能力理论的初步形成。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1925)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企业内部成长论。认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差异分工”。并提出这种分工直接与各自的技能和知识相关,他认为企业中的一项职能丁作通常可以分为多个新的次级职能单元。不同次级职能单元将产生一系列不同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然而,这种专门化工作的增加导致了新的协调问题,这又需要产生新的内部专门职能来对原来的和新的专业职能进行协调和整合。这样,企业的生产和协调能力就会在企业内部获得持续成长,另一方面,产业是有不同专业分工的企业构成的,产业中的各企业在企业生产管理、专业知识、市场份额等方面是异质的,不同企业间需要协调解决“外部”经济问题。这就与后来提到的资源基础论有一定的相似程度。 而现代经济学中对企业能力的讨论起源于潘罗斯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她认为企业是“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体”。资源本身不是生产过程的“投人品”,投入品是资源引发的服务。每种“生产性资源”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并产生不同的“生产性服务”,资源的不可分割使每个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生产性服务”必然是独特的,并不能为其他企业所模仿。所以企业的增长源泉来自于企业的内部资源。她的基于内部化的企业增长理论为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提出“企业能力”概念的经济学家则是理查德森(1972)。他对企业能力进行了区分,能力反映了企业积累的知识、经历和技能,是企业活动的基础。最终他扩展了潘罗斯的

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 TEECE 动态能力架构分析了私人企业在技术高速变化的环境中财富创造和获取的来源以及方法。企业的竞争优势被认为依据特有的过程(协调和联合),并由企业的资产状况(例如企业难以交易的知识资产和互补资产的组合)以及企业继承和采用的发展途径所塑造。在现有回报持续增加状况下的途径依赖的重要性被放大了。企业竞争优势是否以及怎样被消磨掉依赖于市场需求的稳定性、复制的简单化(内部扩张)和模仿力(被竞争对手复制)。如果正确,这个框架暗示在技术高速变化中个人财富的创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磨合企业内部技术的、组织的和管理的过程。简单地说,如果通过制定战略人们想要致力于破坏竞争对手平衡的企业活动、增加对手的成本以及排除新的进入者,那么识别新机会和有效地组织以把握这些机会对于个人财富的创造而言一般比制定战略更为基础。 简介 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企业怎样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我们通过利用一个动态能力理论在这里解决这个问题,动态能力理论试图分析企业财富创造和获取的来源。这个框架的发展来自许多学者的一个共识,即战略管理理论中充满了为了维持和保护现有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企业层次战略的分析;但是涉及到辅助理解特定企业怎样以及为什么在飞速变化的情况下构建竞争优势时,战略理论的作用并不大。我们的理论主要是与熊彼得的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价格和绩效竞争、持续增长的回报和现存竞争的“创造性毁灭”有关。这个理论试图解释企业层次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对于建立一个好的企业绩效理论和指导管理行为的理论都感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为了定位我们关于揭示现有理论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分析,我们从简要地回顾战略管理理论中所认同的框架开始。我们试图努力揭示隐含的假设并识别竞争环境,在这种竞争环境中每一个范例可能将一些相对的优势作为一种有用的描述性和标准化的竞争战略理论。在过去二十年中当大量关于竞争优势的理论被发展时,许多理论围绕着几种松散结构式的框架和范例并且层出不穷。在本文中我们试图识别三种现有的范例,并描述一个新浮现出来的并被我们定义为动态能力的范例的各个方面。 在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领域中居于主要地位的范例是波特提出的竞争力量理论。这个理论沿循着工业组织中结构—经营—绩效的模式(Mason,1949;Bain,1959),强调了企业所采取的、能够对抗竞争对手并建立防御性体系的行动。第二个被认为是一种战略冲突的理论(例如:Shapiro,1989)同第一种理论在其重心——产品市场的不完整性、阻绝和战略互动方面有很大的关联。战略冲突理论使用博弈论作为理论工具,这样将竞争的结果看作是效用的函数,借助这种效用企业通过战略性投资、定价战略、警告信号和信息的控制使竞争对手无法平衡。竞争力量和战略冲突理论都承认这样一种观点:管理租金流来自特权产品的市场位置。 另一个不同的理论学派强调通过获取创业企业租金而建立竞争优势,这种租金来源于企业层次的基本效率。这些理论的根基来自更早的关于优势和劣势的讨论;因为事实表明企业只有通过效率和效果才能建立竞争优势,同时由于组织经济学的发展以及技术和组织变化的研究应用于战略问题,这些理论呈现出新的面貌。这种学说中的一个通常被看作是资源观点的学派强调企业特殊能力和资产,还强调作为决定企业绩效的基本因素的现行分离出来的制度(Penrose,1959;Rumelt,1984;Teece,1984;Wernerfelt,1984)。这种观点认识到但却没有试图解释分离出来的制度的本质,这种制度能够保持企业租金和竞争优势。 效率理论的另一个构成部分在本文中被利用。根本的努力是为了识别作为优势源泉的企业特殊能力的范围,解释竞争和资源的结合是怎样被利用、发展和保护的。我们将其看作

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涵义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以及相关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等)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 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和基础在于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在1990年由两位管理科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核心能力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研究方面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指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的产生代表了一种企业发展的观点:企业的发展由自身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决定,企业需要围绕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实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前线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因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改变。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核心能力源自学习型团队 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湖南有家公司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目标,执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行企业再造,积极建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共同参与、全体受益的良好学习机制,推进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公司要求全体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在学习目的上,把创建学习型组织当成企业管理革命的武器,通过创建活动,使企业管理模式从“制度加考核”转变到“学习加激励”上来;在学习态度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转变为创造力,变成企业基业常青的有效工具。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内外结合、工余结合、培训与自觉结合。公司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即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针对新的增压技术、绘图软件、新工艺和质量体系、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精益生产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公司采取专题培训与班前会相结合,利用专题辅导、组织研讨、团队训练、读书心得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员工提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司坚持做到学习有计划、内容有安排、过程有检查、效果有考核,使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让全体成员工作中体验到生命意义,通过学习增强创造自我、扩展未来的能量。 25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客户关系管理

第六章企业理论

第六章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团队生产;中心签约人;选择性干预;高能激励;低能激励;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非营利企业;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人力资本;年薪制;股票期权 二、单项选择题 1.科斯认为,建立企业是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成本,但除外的是() A.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B.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 C.谈判和签约成本D.利用价格机制的其他不利成本2.在科斯看来,企业契约至少具有三种不同于市场契约的新特点,但不属于的是()A.市场契约是完全的,而企业契约往往是不完全的。 B.市场契约是一种短期契约,而企业契约是一种长期契约。 C.市场契约是平等主体间签约,而企业契约是企业家权威与其他要素签约。 D.市场契约是新古典契约,而企业契约是关系型契约。 3.将企业的出现视为一种契约形式代替另一种契约形式的是() A.科斯B.威廉姆森 C.张五常D.阿尔钦和德姆塞茨 4.将企业的性质视为一种契约结构的是() A.科斯B.威廉姆森 C.张五常D.阿尔钦和德姆塞茨 5.根据团队生产的定义及理论,下面哪种情况是团队生产() A.演奏莫扎特音乐的小提琴四重奏 B.“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中的三个和尚 C.一个老板雇佣若干工人生产皮鞋的工厂 D.共同设计一辆新车的20个工程师 6.以下企业形式中,不存在由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引起的代理问题的是()A.合伙制企业B.不公开招股公司 C.国有企业D.公开招股公司 7.人力资本所有者是否能够拥有企业所有权要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面不属于这一因素的是() A.技术B.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谈判力对比 C.制度D.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谈判的交易费用 三、判断说明题 1.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指导。 2.完备的企业契约可以规定所有企业成员都是剩余索取者,但不可能规定所有企业成员都是固定收入的索取者。 3.有控制权而无收益权的人会不计资源损耗的代价去追求收益;有收益权而无控制权

企业能力理论

目录 一、企业能力理论的起源 (2) 二、企业能力理论的构成及其评价 (2) 三、经营模式是企业的能力场 (5) 四、经营模式是企业能力的显示器 (6) 五、经营模式是企业能力的作用杠杆 (8) 六、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经营模式

摘要:企业能力只有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才能获得显现、培育和利用,因而,合适的经营模式就构成企业的能力场。经营模式作为企业的能力场,是企业能力的显示器,是企业能力的孵化器,也是企业能力的作用杠杆。经营模式是企业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重要关联因素。 关键词:企业能力/经营模式/能力场 一、企业能力理论的起源 企业能力理论起源并依存于门类广泛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企业能力基础理论的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但对于企业能力的定义,不同的学派有着迥异的理解。1942年,Schumpeter和Penrose首先提出了企业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Ansoff,Snow和Hrebiniak,Hitt和Ireland提出了企业竞争力的概念,Prahalad和Hamel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理论,Chandler提出了企业组织能力理论,近年来,Teece,Pisano和Shuen又研究了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这些概念和理论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企业能力理论的内涵,也使该理论成为了企业战略研究的四大主流理论之一。 自从1942年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和1959年潘罗斯(Edith Penrose)的《企业增长理论》强调企业能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这些学者将企业能力称为企业竞争力(Ansoff,1965;Snow and Hrebin iak,1980;Hitt and Ireland,1985),核心或组织竞争力(prahalad and Hamel,1990),组织能力(Chandler,1990),或企业动态能力(teece,Pisano and Shuen,1997),等等。经过过去10年的迅速发展,企业能力理论目前已经与交易成本理论、企业演变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并列成为企业战略研究的四大主流理论之一,在实际微观企业决策和宏观政府政策研究中,企业能力理论也已经逐渐取代产业经济理论的领导地位。 二、企业能力理论的构成及其评价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独特能力的集合体,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或动态能力。从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状况来看,企业能力可以理解为一般的企业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特定的企业能力,如企业核心能力、企

核心能力理论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张帅 1012101171 企业核心能力(Theory of Core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是指:企业的发展由自身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决定,企业需要围绕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实现自己的竞争优势。 “核心能力”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提出来的。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其后他们又认为核心能力是能使企业提供附加价值给客户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那么,什么是核心能力呢? 他们提出识别的三个标准: 第一,一种核心能力提供进入许多产品市场的可能性。例如,在显示器系统上的能力使一个企业可以进入计算器、微型电视机、手提电脑等看上去不相干的市场。 第二,一种核心能力对终端产品的顾客提供明显的使用价值,如本田公司对于发动机的专门知识。

第三,一种核心能力应该让竞争者难以模仿如果它是对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的复杂协调,那它就会是难以模仿的竞争者可能会获得构成核心能力的某些技术,但却难以复制有关组织内部的协调和学习的整体形式。 从上述三个识别标准来看,他们所讲的核心能力并不是指个别技术,而是指把一个组织所拥有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协调、整合起来的能力,因而具有动态能力的色彩,后来的学者们的研究进行归纳,认为核心能力具有如下四个特性:价值优越性;延展性;整体性;不可模仿性。 一、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背景 1959年,潘罗斯f Panrose)在其《企业成长论》中就提及“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所在,这是关于能力最早的论述。 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认识和诠释“核心能力”,从技术、知识、资源以及组织与系统等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1、知识观。知识观把“知识”看作核心能力的本质基础和实现基础.把企业自身的学习看成是培育和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 2、技术观。梅约和厄特巴克是基于技术观和技术创新过程分析企业核心能力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认为核心能力在更大的程度

(完整版)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折中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企业在供应某一特定市场时要拥有对其他国家企业的净所有权优势。这些所有权优势主要表现为独占某些无形资产的优势和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2、如果企业拥有对其他国家企业的净所有权优势,那么,对拥有这些优势的企业来说,他自己使用这些优势时,必须要比将其转让给外国企业去使用更加有利。即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经营活动,将优势的使用内部化要比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市场交易将优势的使用外部化更为有利。 3、如果企业在所有权上与内部化上均有优势,那么,对该企业而言,把这些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因素的结合必须使企业有利可图。区位因素包括东道国不可转移的要素禀赋优势以及对外国企业的鼓励或限制政策,要素禀赋一般指东道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市场容量等。 折中理论的分析过程和主要结论:(1)国际直接投资是遍布全球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特定的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是保证跨国公司补偿国外生产经营的附加成本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2)所有权优势还不足以说明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发放许可证或其他方式来利用它的特定优势,必须引入内部化优势才能说明为什么直接投资优于许可证贸易。(3)仅仅考虑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不足以说明企业为什么把生产地点设在国外而不是在国内生产并出口产品,必须引入区位优势,才能说明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选择。(4)产品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条件。 核心观点: (1)内部化、所有权优势,再结合区位优势,将产生最大的投资优势。 (2)O是FDI的前提和抵消跨国经营成本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I决定是内享,还是出售的决策。L是决定国内利用那个还是国外利用,一激动到过选择的决策。 (3)这三种优势是产生FDI缺一不可的条件。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贡献: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克服了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片面性。它吸收了各派理论的精华,运用多种变量分析来解释跨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应具备的各种主要客观条件。强调经济发展水平由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和动因起决定作用,都是符合实际的。该理论为跨国公司全面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要求企业有全面的决策思路,指导企业用整体的观点去考虑与所有权优势相联系的各种因素,以及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把握全局,降低决策失误。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局限性: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条件过于绝对化,有一定的片面性。邓宁强调只有三种优势同时具备,一国企业才可能跨国投资,并把这一论断从企业推广到国家,因而解释不了并不同时具备三种优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特别是向发达国家的大量直接投资活动。该理论对这三种理论的简单综合缺乏从国家利益的宏观角度来分析不同国家企业对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战略治理理论的进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经典战略理论时期、产业结构分析时期(波特时期)和核心能力理论时期。核心能力理论代表了战略治理理论在九十年代的最新进展,它是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C. K. Prahalad & G. Hamel)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所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已成为最经典的文章之一。此后,核心能力理论成为治理理论界的前沿问题之一被广为关注(Prahalad,1993;Hamel&Prahalad,1994;Coombs,1996;)。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一种新的竞争范式——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战略(Hamel &Heene,1994;Foss &Knundsen,1996)。应该讲,核心能力理论是当今治理学和经济学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源于战略治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创新理论等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的不断探究,体现了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一、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 1、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尽管提供了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完整框架,讲明了产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能够发觉利润水平专门高的企业,在吸引力专门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这些差不多上波特战略理论不能专门好解释的现象。另外,波特的战略理论还往往诱导企业进

入一些利润专门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这方面许多失败的案例也对该理论提出了疑问。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波特后来又提出了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为核心的战略分析模式,然而由于其几乎涉及企业内部所有方面,反而使要紧问题得不到反映,不能专门好地把握战略重点,因而其局限性仍然特不突出。 2、企业重组和再造的挫折:在80年代,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专门多产业上都超过了美国企业,取代了美国企业的领先地位。为了赶上日本企业,美国的专门多大企业纷纷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以谋求提高竞争力。重组尽管有时势在必行,能够使企业“变小”以改善短期绩效,但这只是在纠正过去的错误,而不是创立以后的市场。一些精明的企业,在认识到重组企业是条死胡同后,转而进行再造工程。再造尽管能够使企业“变好”,但并无与众不同,只只是是个优秀的模仿者而已。因而如何重建企业的竞争战略,使企业不仅在现有产业内领先,而且能够在以后产业接着领先,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核心能力理论确实是基于上述背景而提出的,一经提出,就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意义 1、它首次提出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之源:在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的竞争成功不再被看作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的结果,而被看作是企业深层次的物质—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重定向自动态能力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DCT/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DCP) 目录 [隐藏] ? 1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概述 ? 2 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 ? 3 动态能力的特征 ? 4 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 5 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 ? 6 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 o 6.1 (一)组织和管理过程 o 6.2 (二)资产特点 o 6.3 (三)发展路径 ?7 动态能力理论的重点 ?8 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 ?9 4种战略管理理论核心逻辑比较表 ?10 动态能力理论的核心逻辑分析 [编辑]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概述 动态能力理论源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环境变化的特点而产生的。市场环境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速度加速,经济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全球化,顾客需求的多样化,造成了竞争内容越来越快,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低,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成功。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R.D’Aveni,他于1994年出版了《超越竞争》一书,全面阐述了动态能力理论的框架。 动态能力理论:是指组织为使产品快速地上市、有效地掌握变化万千的商机,以及能否持续地建立、调适、重组其内外部的各项资源与智能来达到竞争优势的一种弹性能力。它诠释了企业是如何创造商业价值的。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利用IT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管理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同样,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育独特灵活的能力,来满足顾客和市场日趋增长的需求。对于信息工作来说,IT资产本身并不能提供超额的回报,但人们发现,当它们被合理地应用于恰当的业务流程中时,就会稳步促进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超额回报.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精品)[详细]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 内容提要:面对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热潮和企业家构筑企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本文试图分析核心能力范畴的提出及其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于管理学本身发展的学科意义.本文概述了核心能力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本观点,论述了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可能为企业管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核心能力,竞争优势,管理学,学科发展 最近十几年来,有关核心能力(core co米petence)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一项文献分析表明,普拉哈拉德与哈默(Prahalad & Ha米el)1990年“企业核心能力”论文引证率非常之高,在上世纪90年代被收录于SCI、SSCI & HCI中的533篇文献所引证.引证该文献的论文大多发表在战略管理、技术管理、管理评论、研究开发管理、计划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管理期刊上,这些期刊绝大多数被SSCI列为核心管理期刊(张炜,2002).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也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曾被《世界经理人文摘》杂志评为在过去10年中对中国有巨大影响的10大管理实践之首(黄继刚,2002).本文无意研究具体的核心能力理论和实践问题,而试图分析核心能力范畴的提出及其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于管理学自身发展的学科意义. 一、核心能力理论的背景与基本观点 长期以来,面对企业的兴衰更迭、大小变化,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企业经济学和管理学必须回答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常胜不衰、持续发展和壮大,而有的企业却在竞争中衰败和消亡.也就是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背后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意义如此重大,以至于如果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个问题,企业经济学和管理学就很难成为真正的科学;但这个问题又是如此复杂,以至于迄今为止企业经济学和管理学对此问题还没有特别令人满意的回答. 由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企业竞争为前提的,这个问题可以具体化为企业竞争力的本质和决定因素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学术性表述,可以转化为围绕企业竞争优势的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什么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即企业竞争优势的“源”的问题.二是产生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与企业绩效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联系,即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在逻辑”问题.三是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问题,即影响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获得企业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郭斌,2002).这三方面问题一直是企业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而核心能力范畴和理论,恰恰是要试图对上述重大主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正是由于核心能力理论产生的重大背景,使其必然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分析逻辑,可以作如下的综述. 1.企业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这种优势的持续性 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它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对抗”能力.在资源稀缺、市场需求有限、企业异质和复杂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在企业是否具有在特定业务经营领域内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竞争对手的价值,即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一般意义的竞争优势只能保证企业短期具有竞争力,类似“百年老店”之类的企业长期的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能够在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本质上并不是一个日历时间概念,而是说明竞争对手没有能力复制相应的竞争优势.

生产与运作 理论答案

CHAPT 1 1.谈谈你对学习生产运作管理目的的认识。 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的和重要的职能管理,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主要讲授生产运作管理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等重点内容,并介绍现代生产管理的新方法和新发展。通过本课程学习,可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基本掌握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技能与方法。 2.大批量生产特点及优点 特点:(1)设计:采用标准图纸,减少工作量,节省时间和劳动成本,保证设计质量。 (2)工艺:编制标准化制造工艺、减少工艺编制工作量,缩短工艺准备周期,节省人员成本。 (3)生产组织: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操作简化,推行标准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采用流水线、自动线等高效的组织生产形式。 (4)生产管理:制定准确工时定额;与供应厂家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质量与交货期得到保证;计划、调度工作简单,易掌握生产进度。 优点:(1)生产周期短(2)生产效率高(3)生产成本低(4)产品质量稳定 3生产运作管理目标: (1)构建先进的生产运作系统——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 (2)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或提供满意服务。 (3)生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其三大基本要素为性能、质量、价格。 4.试举例说明生产运作系统的转换功能。(课件1上海通用图) CHAPT 2 1.谈谈你对现代企业所处环境的认识。 (1)经济全球化(2)技术进步加速(3)基于时间的竞争(4)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1)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流水线 (2)按工艺特点进行的生产流程——工艺专业化形式 (3)按项目进行的生产流程 3.试举例说明战略选择对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其一,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它们是企业战略制定和评估的依据。 其二,外部环境分析。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将带来更多的机会还是更多的威胁。 其三,内部条件分析。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相对地位,具有哪些资源以及战略能力;了解与企业有关的利益和相关者的利益期望,在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者会有哪些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对组织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制约。 CHAPT 3 1.谈谈市场预测对企业决策的意义 生产管理决策:(1)帮助管理者设计生产系统。(2)帮助管理者制定系统运行计划。 2.市场预测的科学性:预测为决策服务,是为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通过预测来把握经济发展或者未来市场变化的有关动态,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决策可能遇到的风险,使决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CHAPT 4 1.谈谈新产品开发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产品更新换代,适应个性化定制需要,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有利于企业进入新的市场,拓展经营领域,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