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图画书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及例举

图画书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及例举

图画书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及例举
图画书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及例举

图画书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及例举

提起图画书,一定会勾起大家无数美好的童年记忆。如今,图画

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还有了一个新的代名词——“绘本”。一时间,那些风格迥异、意义非凡的图画书在幼儿的生活中蔓延开来:

来到幼儿园,教师通过绘本开展各种领域的学习活动;将绘本内容通过图片、儿歌等形式渗透入生活、游戏等一日活动中;打开电视,“哈哈”邀请孩子们边看绘本画面边听故事;回到家中,家长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适合本年龄段阅读的绘本书籍……那么,这些图画书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吗?我想,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图画书,正确地进行引导,是一定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所促进的。

一、扩大认知

认知性是每本图画书都会带有的最基础的特性。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它的作用就越凸显。这类图画书往往画面简单、色彩鲜艳、文字

没有或较少出现,有时文字也会以儿歌的形式出现。

《好饿的小蛇》可以让小班幼儿生动地记忆和想象各种水果的颜色、外形等特征。《肚子好饿的毛毛虫》也是非常适合小中班年龄段

的绘本作品。食物和动物是牢牢吸引住幼儿的两大诱人因素。画面简单却生动,同时融入数经验,语言简单易学,能够激发起幼儿学念的

兴趣。在此过程中,幼儿又能生动地了解毛毛虫变蝴蝶这个看似奇特

的生物现象。

还有一些适合中大班年龄段的认知类绘本,比如:《幼儿科学绘本-第一辑?人体篇》,它是由日本学习研究社编著的科学读本。该系

列从骨头、心脏、哭泣等7个内容以拟人化的情景进行剖析,图文并茂,使原本枯燥的科学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了解人体知识的同时,激发起了进一步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也许你会说,能够让幼儿扩大认知的又何止是图画书这一种媒

介,动画片、各种认知书籍,包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观察引导,都可以实现幼儿对未知世界的认知。但比起其他媒介,图画书还

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它比动画片更有针对性、更有益(现

在的家长普遍反映优秀动画片太少);其次,它比没有情节的认知书籍更生动;再次,它比父母的说教更贴近幼儿本身。

二、情绪体验

情绪是个体心理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这种功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力,即情绪能力。主要包括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两个方面。

(一)情绪理解

国外有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儿童情绪理解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生活中的社会交往,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由家庭走向幼儿园。这时他们会面临一个重要的社会化任务——适应

幼儿园的生活,学会与家庭外的成员进行交往。所以对幼儿进行情绪理解能力培养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幼儿对情绪的认知与理解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是锻炼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前

提。

而由于情绪是内在的心理活动,往往不容易被幼儿所认知,家长

与教师也较难引导。但图画书可以借助书中的角色与情节,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将生活中的自己与角色进行对比,进而理解各种情绪的产生原因、发展情况等。

《幼儿情绪认知图画书》是由英国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莎拉?曼迪娜联合幼儿教育专家、童书作家和插画家等倾力打造的。本系列图书通过简单形象的图画和浅显童趣的文字,以一问一答的呈现形式,

帮助孩子认识高兴、悲伤、生气、自豪、嫉妒、关爱等个人情绪的表

现特征和利弊。这套书能够让孩子充分认知各种不同的情绪,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与情绪变化,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二)情绪调节

说到情绪调节,大家都会觉得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更何况是幼儿。《我不想生气》,是由新西兰引进的“我国第一套儿童情绪管

理图画书”中的一本。此丛书的目的是让幼儿“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感,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减少压力,释放自我,同情他人,乐于倾听”。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你生气的时候是怎样的?”“你

为什么会生气?”“怎样让自己不生气?”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模仿绘本里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帮助幼儿尝试认识、体验、接纳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途径,

并付之于行动,从而建立起平和健康的情绪和自信心。

三、社会性能力的培养

(一)生活自理能力

进入小班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成了幼儿入园后的首要任务。

幼儿被要求要学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游戏、自己刷牙、要

自己完成很多任务;而对于孩子而言,在这些历程中所要面对的挑战及挫折的心情,是很需要被理解的。主题多元的图画书,刚好可以扮

演协助孩子学习各种主题的重要角色。孩子除了可体验书中主角的经验,产生对自己的认同与喜爱,也能促使孩子有更多勇气尝试新鲜事,进一步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

《两个娃娃》是一本非常适合小班年龄幼儿来阅读的图书,通过

对两只小狗用餐情况的对比,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进而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的用餐习惯的重要性。

(二)感受亲情、友情

情感是图画书极其突出的一个特性,也是图画书吸引幼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图画书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能够帮助你的孩子爱上

阅读,而这种爱是学习过程中,除了理解阅读之外,能够学习爱本身,这是一种大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

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还要得益于图画书的“留有余地”。图画书不同于卡通或漫画的地方,主要在于图画书的画与画之间的衔接,并不同于卡通、或漫画那么紧凑、连续、完整,而是留下一大片的空间,让孩子可以在其中悠游自在的想象,让这种感受能长时间的延续。

《逃家小兔》总是能让幼儿感到一种安祥宁静的愉快。因为几乎

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巴尼一样离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个小兔子的经历就像他们自己的游

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同样描写亲情的还有《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熊和最好的爸爸》、《我爸爸》、《我家是动物园》等。

《小蓝和小黄》描写了两种颜色因为友谊而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

让幼儿在感受友谊的同时,了解了颜色间的关系。还记得《用爱送你

回家》中长颈鹿要回家时,喜宝留下了眼泪吗?是啊,多么希望好朋

友能永远在一起啊!

(三)勇敢

孩子毕竟是孩子,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会让他们感到害怕

和担忧。《如果嗅嗅丢了》:“天哪,我把嗅嗅落在医生那里了,我要

马上赶过去,把它拿回来,可是妈妈说今天太晚了,可是明天去就太

晚了,没有嗅嗅我睡不着。”爸爸妈妈或许不曾意识到孩子对玩具是

多么依恋,但相信通过小主人公这场惊心动魄的想象历险,我们一定能体会到孩子心中的焦虑和担忧……这个故事涉及了心理学所说的

“分离焦虑”,即孩子在与自己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不发

和恐惧。这样的焦虑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尤其是小班入园时。

如果这些焦虑无法排解,往往会转化成心理疾病。这个时候,我们唯

一做的就是紧紧搂住孩子,告诉他:我们一起去寻找嗅嗅吧!……

同样类型的图画书还有:《我好担心》、《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汤姆走丢了》、《鳄鱼爱上长颈鹿》等,当我们陪伴幼儿来阅读这些

图画书的时候,幼儿会体会到勇敢的力量,也许你也能从中找寻到自己所需的那一份勇气。

(四)合作意识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现在

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

验,很少能够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他们往往缺乏合作意识,缺乏合作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学习或生活

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这是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一个较大的难题。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用像《月亮的味道》

类似的图画书让幼儿懂得合作的方法与意义。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口。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

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和腿也够不着月亮。怎么办呢,大家一起来叠高,终于吃到了月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合

作能让这种力量变得更大。

(五)责任意识

人一旦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处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

就必然担负一定的使命、责任和任务。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年龄阶段的幼儿,也担负着自己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个体责任感的发展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中,通过社会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内化而形成的。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使其养成对自己行为认真负责的精神,对他们以后独立的走向社会、与人和谐相处以及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图画书能够充实孩子,充实我们,激发起大家的责任意识。大家看一看《花婆婆》这个图画书的这个幸福的种子是如何播撒的。

花婆婆鲁小姐发现了这么美的花,然后她收集了这个种子,购买采集了种子,沿路撒,到第二年春秋到处都开出了美丽的花,孩子们也学

会了采花,也学会了播种。这种在很平凡或者不平凡的这种人生中立志高远,是值得大家颂扬和称赞的。

(六)其他

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我是从哪儿来的?”或者“人为什么会死去?”,你会不知所措吗?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们对于生命和自己身体的变化会异常敏感,与其让他们自行摸索而始终只能触摸到真相的边缘,不妨让我们以放松的态度为他们讲述,先从一个充满图画的让人高兴的故事开始吧。于是,一些针对性特别强的图画书便孕育而生,比如生命教育类:《一片叶子落下来》、《精彩过一生》、《爷爷没有穿西装》、《獾的礼物》等;性教育类:《妈妈你说,孩子从哪儿来》、《小威向前冲》等。这些图画书的出现,让死亡教育和性教育变

得不再棘手与神秘。

总之,图画书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若

图画书被用于过多的目的,孩子读书时的气氛就很难轻松愉快,图画书本来的乐趣也会被忘却,这就违反了图画书作者们的初衷。

另外,其实图画书对幼儿心理的作用是很难去单一定性的。越是优秀的图画书,你越是无法具体定义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往往你能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到你所需要的内涵。如果你能用一种轻松的、

淡定的心态去和孩子分享,可能带给幼儿的东西也会更多元。对一个孩子来说,读图画书有幸福人生之用;对一个大人来说,读图画书有

丰富人生之用;对群体而言,一起读图画书有和谐社会之用。

三至四岁孩子心理行为特征

3-4岁幼儿心理行为特征 3~4岁的语言和游戏能力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例如,他们会对飘走的云彩招手说:"请再来玩" 会对被雨淋湿的童车同情地说:"你在哭吗?我来帮你打伞好吗?"这就是幼儿心理最突出的特点。到了4岁,幼儿的话题会更多,他们会交换看电视节目的感受,并会互相夸耀:"我坐过碰碰车。""爸爸给我买了把冲锋枪。"他们之间可谈的话题越来越多。 游戏是3~4岁幼儿的主导活动。由于这个时期幼儿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例如,一片树叶在过家家时可以当作盘子,在买东西时可以当钱用;一块木片,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当手枪,一会儿又当木头人。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一块积木宝宝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马上会有一辆纸盒急救车开去救援。每一种游戏都有孩于自命的意义,任何一个游戏里都藏有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这个时期幼儿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共同游戏,他们不再像1~2岁幼儿那样各玩各的。 3~4岁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开始学习性别的区分。起初,孩子由于男女间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幼儿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在幼儿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父母及周围人给予的赏罚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强化作用。幼儿往往以同性家长为榜样,求得同样的行为和感受。女孩子们模仿母亲玩当妈妈的游戏,尽量地学着母亲的温柔、能力和女性的性别行为;男孩子们则模仿父亲的男子汉态度和行为,希望自己像父亲那样严厉、果断。 3~4岁的幼儿很喜欢结识伙伴。这个时期孩子在伙伴中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父母及其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3-4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3岁以后,儿童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开始上幼儿园了。这种变化意味着:他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接触更多的成人,和许多同龄人生活在一起。那些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儿童,也开始在各种场合,和更多的人接近。3岁以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是有一定基础的。 第一,生理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3—4岁儿童的身体比以前结实了,他不象以前那样容易生病。这个年龄儿童的身高增长的速度比前辈年要慢,一年只增长7公分左右,体重增加1.5—2公斤。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增强。另一方面,3—4岁儿童的精力比以前充沛了。出生后大脑皮层细胞在形态上继续分化,在功能上的逐渐成熟,到了解情况岁已大致定型。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要一次睡眠。第二,3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髂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先学前期所学会的技能和取得的经验,3—4岁儿童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第三,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幼儿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地猜测他的意愿。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3—4岁的幼儿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3—4岁的幼儿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在正确的培养下,能够自己进餐,自己控制大小便,以及在成人帮助下自己穿衣,3岁半以后,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小朋友共同游戏。 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使他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二、认识依靠行动 3—4岁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3—4岁的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会想好了再做。比如让小班幼儿把几个图形拼成图画,他拿到图形后立刻行动,如果让他想一想再动手拼,他做不到。往往是无意中拼出了某种形状,他才有所发现地说出,如:“小孩骑马”。画图画之前,他即使说了“画小人”,在画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画完之后,他惊讶地说:“大气球”! 3—4岁的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自己讲述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比如听故事时,听到“大象用鼻子把大灰狼卷起来了”,就用手在自己鼻子前面作“卷”的动作。吃饭时给家人讲述幼儿园里的事情,经常把碗和汤匙放下,站起来比划。 3—4岁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当他注意看图书中某个人物时,常常用手去指点。为了使小班幼儿注意听讲,必须要求他眼睛看着老师,双手放下。如果幼儿手里拿着别的东西,眼睛看着别处,他的注意就会离开老师的讲述。小班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他的认识活动非常具体。小班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比如,对小班幼儿说反话,往往引起不良效果。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哭着要找妈妈。老师说:“你哭,就不带你找妈妈了。”他哭得更厉害,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4-12岁孩子心理性格特点

3-4岁 1、动作能力 三岁儿童手部小肌肉的发展较迟,大肌肉的发展较快, 2、语言能力 三到四岁,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很强。基本上能明白成人的指示;能以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感觉和需要。但,他们的言语器官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发音不清、词汇贫乏等仍然存在。 3、注意的发展 3-4岁幼儿能逐渐地根据父母的指示或要求,有意识地去注意观察事物。幼儿注意的水平和能力在逐渐发展和提高,然而,注意的无意性、不稳定性仍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3岁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3-5分钟,4岁10分钟。 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情绪很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常有害怕和焦虑的感觉,需要从成人方面得到安全感。会开始做一些讨成人赞赏的行为。部分儿童可能仍处于“自我中心” 的状态,常有对抗性的行为,需要成人的辅导。 4-5岁 1、动作能力 4-5岁幼儿动作更灵活有条理,好动是这一年龄阶段地突出特点,他们能掌握多种动作技能,且比较协调,小肌肉不断发展。 2、语言能力 4-5岁幼儿是词汇大量积累阶段,能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理解成人的语言。 3、思维的发展 该阶段的幼儿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某些思维。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例如,问:“什么是马?”答:“马是拉车的。”其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 4、注意的发展

情绪渐趋稳定,逐渐懂得用语言来表达情绪,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心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 5-6岁 1、动作能力 5-6岁儿童可以连续行走20~30分钟,而不感到疲倦。精细动作已发展完善,完成拼图以及其他更多事情。 2、语言能力 5-6岁儿童能正确发出各种音节,并掌握了大量词汇。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默语),行为方面带上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3、认知能力 5-6岁的幼儿分辨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时间知觉有所发展。触摸觉的差别感受从五六岁的幼儿才开始发展起来。能用两手来比较两个同样体积而重量不同的小盒子。3~4岁幼儿往往认为重量是一样的,而5~6岁幼儿就能指出哪一个重些,哪一个轻些。能辨别“昨天”和“今天”,“前天”、“后天”和“大后天”。 4、想象的发展 儿童进入6岁后,想象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创造性。如他们在游戏时,能预先规定主题,商量分配角色和定好规则。一个游戏常常能持续玩好几天,情节也逐渐复杂。 5、思维的发展 5-6岁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当他们思维时,还不能用抽象的概念来进行思维。近六岁时,儿童对熟悉的事物已有一些抽象逻辑思维了,能够开始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总和但不能将本质和非本质的特征很好地加以区分。例如问:“什么是马?”答:“马有头、有尾巴、有4只脚、会拉车。” 6、注意的发展 5-6岁的幼儿稳定性不断增长,因而可以比较长时间地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听成人讲故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15分钟。并且开始具有独立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例如,五六岁的幼儿正兴致勃勃地听成人讲故事,但当时如果有一群做游戏的儿童跑进来,幼儿的注意就不会马上离开故事,而转向于游戏。

各月龄段婴幼儿心理、生理特点

各月龄段婴幼儿心理、生理特点()

————————————————————————————————作者:————————————————————————————————日期:

各月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7—9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大肌肉运动方面 ●精细动作方面 ●感知方面 ●语言方面 ●社交和情感方面 大肌肉运动方面 满6个月的宝宝很快便会坐稳而且学会连续翻身,到7个月时已开始学习匍行,进入第八个月,练习爬行就是他最重要的任务了。 宝宝从会做发展到学习手膝着地爬行,并逐渐学会从爬行到扶物站起、横向跨步。这就为以后的行走奠定了基础。 精细动作方面 这时的宝宝能按大人的吩咐拿玩具,说明宝宝已经记住玩具的名称,看到它在哪里马上动手去取。 此时,宝宝的分辨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动作技能都配合得很好。 手的动作已非常灵活:用它表示的语言更加丰富;会揭开纸或布找到玩具;会用食指操纵多种开关。 感知方面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记忆力。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大为提高,能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体,并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凡是具有色彩或处于动态的自然景物,都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因此,要利用宝宝的这一特点,让他多听多看。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会认识任意三个他喜欢的身体部位。 语言方面 宝宝开始会模仿父母的声音、动作,这时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他还会向别人表达意愿,会用四种以上的姿势去表达语言(这里也包括用表情),这时任何一个母亲懂能懂的表达方式。当宝宝能用语言之外的方法去表达时,他自然也能理解别人言语之外的用意,即学会察言观色,这是一生都有用的交往技巧,它使宝宝更加机灵,更加善解人意。 社交和情感方面 宝宝会对娃娃表示关心,这是关注别人、同情别人的开端;懂得别人的谈话,当谈到自己时会表现出害羞的神情。能分清身边人、熟人和陌生人,对熟悉的人喜欢用咿呀话语交流沟通,对陌生人表示不安。 7—9个月宝宝能做的 有亲子依恋情绪;个性发展,好奇心日益旺盛;能够熟练爬行;会拇指和食指对捏食物,会拿勺子盛到食物;穿衣时能伸头伸手配合;扶杯喝水,自食饼干;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发展,有模仿行为,如“谢谢”、“再见”;指认3~4种日常物品,会认指身体1~2个部位。 7—9个月宝宝家长该教的 学坐;连续翻滚;让宝宝认识身体部位;锻炼 食指;打手势(如“挥挥手表示再见”); 学习匍行;学爬;学习寻找。配合穿衣 10—12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大肌肉运动方面 ●精细动作方面 ●感知方面 ●语言方面 ●社交和情感方面 大肌肉运动方面 宝宝能自己站稳,并保持身体平衡;能倚靠着沙发或床栏杆慢慢地行走,甚至不用扶持也能走几步。宝宝还出现攀高行为。 精细动作方面 宝宝的手指灵活度增加,手眼也逐渐协调。这一阶段,他喜欢用手摸着物体去探索它的结构;能用勺子盛上1—2勺饭放进嘴里;将帽子平稳地放在头上;会准确地放上茶杯盖;会用手扯开纸包取出纸包内的食物;会用食指和拇指捏取葡萄干或爆米花;会为大小瓶盖配对;会握住蜡笔在纸上乱涂(这是画写的第一步);会向小瓶中投入小东西等等。 感知方面 宝宝独立活动的能力增强,他的视野更广,探索的范围更大。宝宝有了一定的空间、大小直觉能力,注意力所及的区域扩大,甚至会在书中、玩具商寻找细枝末节的东西;他已经具备一定的辨认能力,能认识身体部位5处以上,并会指图6张以上;他的记忆力有巨大的进步。“寻找与发现”累类的游戏是这个阶段最好的游戏。 语言方面 宝宝理解词语的能力大大提高,能听懂简单的话语。因此,词语游戏对他来说是非常好的活动,可通过让宝宝辨认事物的方式进行。这时的宝宝也开始用简单的发音或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会叫爸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幼儿生理各方面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 1、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幼儿时期(3~6、7岁)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身高每年约增4~7公分,体重每年约增加4公斤。新陈代谢旺盛,但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 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幼儿长时间的连续地跳跃、跑步、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发育;幼儿肺的弹性较差,气体的交换量较小,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用鼻子呼吸的习惯,以预防感冒及肺炎的发生;幼儿的血液含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血液中水分较多,凝血物质少,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幼儿新陈代谢快,血色素为13~14克。低于13克即为贫血,应及时治疗。幼儿嗜中性白细胞较少,淋巴细胞较多,所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家长应注意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抵抗力;幼儿的听觉和嗅觉敏锐,但外耳道比较狭窄,3岁时外耳道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幼儿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较成人粗短,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故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耳鼻卫生,严防水进入耳内;幼儿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较差,贮尿机能相对差,加之幼儿神经系统对排尿过程的调节作用差,所以,幼儿排尿次数较多,自控能力较弱。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以防在精神极度兴奋或疲劳时发生遗尿现象。女孩的尿道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且直,容易感染。家长要注意其外阴部清洁;幼儿皮肤柔嫩,容易损伤或感染,调节功能不如成人,不能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容易著凉或受热,家长要注意提醒和帮助孩子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幼儿期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组成的,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体现自己的功能的,神经系统对机体的一切活动,起着主导作用。人的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是中枢神经的最高部位。人类的大脑,无论在结构和机能上,都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脑不仅是人的机体活动的主导者,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人发育是从出生到少年期先快后慢地进行的。反映脑发育进程之一的脑垂,新生儿有390克,1周岁时900克左右,3周岁时约1000克,7岁时1280克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脑的重量(成人脑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1 前言 1.1 心理发展的动荡期 1.1.1 第一个逆反期发生在3-5岁 1.1.2 第二个逆反期发生在13-15岁 1.1.3 第三个逆反期发生在21-23岁 1.1.4 第四个逆反期发生在成人的更年期 1.2 幼儿期间的基本特点 1.2.1 幼儿自出生后脑容量就已确定,可以改变的只是仓库的结构、内容 1.2.2 在该期间的教育基本原则是“先固本、不是先装内容”,学龄后才开始装内容 1.2.3 孩子在0-3岁期间接受的内容,从3岁开始搭架子,大脑开始整合,部分内容被放在货架上,达成基本结构,部分内容则被弃之一角。 1.2.4 孩子在搭架子、仓库整理期间,部分内容将被忽略。 2 步入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3-4岁) 2.1 产生鲜明的自我意识(有主意、不听话、爱占有、试图摆脱依赖、要求独立) n 三岁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了,开始建立自主意识。 2.2 家长对策: 2.2.1 让出部分主动权给孩子; n 例如:先给爷爷奶奶发筷子;让孩子决定所吃饭菜的顺序 2.2.2 引导孩子自己做事,提高自理能力(穿衣穿袜、搬椅子);

n 例如:扶助孩子穿衣服,一边帮忙,一边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总体原则是要一边抚育,一边教育。 2.2.3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执拗、任性、急躁) n 例如:不要急于纠正孩子洒在桌上的饭菜,5岁之前是正常的 n 在幼儿期,家长可能不经意的过程中确认孩子不吃某种食品,大人的错误引导导致孩子不吃某种菜。这完全不同于13-15岁的逆反期孩子宣布不吃某种菜,此时的孩子可能经常给自己弄个个性,例如不吃某种菜。 n 逛商场时,不要让孩子有选择商品的权利,买什么商品家长做主,商场只是孩子的博物馆。 n 自主意识要良性发展,不能给孩子大事情的选择权,只给小事情的选择权。小事孩子做主,大事不能做主。例如到幼儿园只带小玩具,这是他的精神伴侣,可以降低分离焦虑。 n 不能严厉批评孩子说的错话 3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观察力笼统放散不稳定 n 不是神经病,是健康的表现,是正常的。 注意力随兴趣转移 n 不必过度培养注意力 n 孩子该阶段是放散性注意、思维。例如,孩子与父母一起去买菜,孩子路上看蚂蚁,买菜不重要,看蚂蚁最重要(介绍与蚂蚁相关的知识,家长此时应是蚂蚁知识的天使) n 原则:根据孩子随时兴趣而及时给孩子送相应知识大餐 记忆力形象具体 n 孩子不会记住社会规则。例如吃饭不能看电视 思维能力以形象为主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出初步成果,现从以下方面作一介绍: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小棒,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集的这一排小棒的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队短”。可见,幼儿辩别数目的多少受小棒排列形式的影响。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3岁这一年龄,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幼儿要离开父母开始入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幼儿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关键在于幼儿与教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小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情强,是整个幼儿期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小班幼儿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有: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样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爱玩、会玩

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程

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4岁以后,儿童心理发展出现比较大的质变。具体表现在: 一、更加活泼好动 正常儿童都是好动的,而4-5岁儿童这种特点更为突出。4岁多的孩子明显比3岁多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因为他们的身体长得更结实了,动作能力更强了。他们对周围生活更熟悉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意也多了起来,所以更爱活动。同时,4岁以后的孩子在身心发展上都比以前成熟,他们不那么容易疲劳,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集中精力的反应比过去灵活,抑制能力提高,所以4-5岁幼儿的动作比以前灵活,而且有条理。他们爱说、爱跑、爱动手、爱玩,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伸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4岁多的孩子走路爱走在不平的地方,走路时路过一个小水坑,一定要去踩几脚,碰到小石头,一定要踢几脚。过一堆沙子,一定要跑上去再跑下来或滑下来,再用手扬沙子。而3岁的孩子一般只在沙堆边站着玩沙子。这就是4岁儿童和3岁儿童之间一个主要的不同之处。 二、思维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期思维的典型特点,这种特点在4-5岁儿童身上尤为突出。3-4岁儿童主要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4-5岁儿童则主要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比如4-5岁儿童学计算时,虽然可以不用手指去直接点着物体逐个地数,但是在头脑里必须有物体的形象。比如他会一边点头,一边数,其实是在脑袋里数这个东西,用在头脑中点数物体的动作来代替原先用手指去点数的动作。他不能脱离物体的形象去抽象地思维,不能用抽象地用概念“几加几”去解答算题。比如,他们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颗糖给了弟弟3颗还剩3颗,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4-5岁儿童儿童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具体的,如果问他们:床、桌子、椅子、被子这四样东西,哪三样应该归在一起?他们大多数回答说:“床、被子和椅子”,因为被子放在床上,椅子放在床旁边,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也就是按这种实际逻辑进行思维的,他们不能按概念(如家具)进行概括。

3-4岁幼儿思维特点和想象的发展特点

3-4岁幼儿思维特点和想象的发展特点 3~4岁幼儿感觉的发展有何特点? (2)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出前后方位。 (3)3岁儿童不能逐步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这时,他已能区 分白天和黑夜。 3~4岁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有何特点?思维的发展 (2)三四岁儿童只能进行初步的概括,他们对事物还不会做复杂 的分析综合,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例如,“杯子”,这是喝水的。“衣服”这是穿的。想象的发展三四岁儿童以无意想 象为主,但有意性想象也逐渐增长起来。例如,当他抱布娃娃时才 想到自己是“妈妈”,于是就以“妈妈”的身分喂起“孩子”来。 思维的发展 (1)此阶段孩子的思维表现出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 的可能性等特点。此时,他们还不会想好了再做,而是先做后想。 如儿童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他也给自己的布娃娃洗澡。 (2)三四岁儿童只能进行初步的概括,他们对事物还不会做复杂 的分析综合,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例如,“杯子”,这是喝水的。“衣服”这是穿的。 想象的发展 三四岁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但有意性想象也逐渐增长起来。例如,当他抱布娃娃时才想到自己是“妈妈”,于是就以“妈妈”的 身分喂起“孩子”来。 3~4岁幼儿感觉的发展特点

(1)此时儿童的各种感觉,都在迅速地完善着。3岁儿童已经能 够分辨红、黄、蓝、绿等颜色;较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 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 (2)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出前后方位。 (3)3岁儿童不能逐步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这时,他已能区 分白天和黑夜。 孩子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理解 1、分析综合 这一阶段孩子的分综合还不能把握事物复杂的组成部分,对他们而言,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的越好。父母可以 给孩子排列水果,开始时只给他两种水果,要求他按照ABAB的规律 排列,孩子会完成的很好。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其他品种的水果, 提高排列规律的要求,尝试着让孩子来排列,逐步帮助孩子提高分 析综合能力。 2、比较 这一阶段孩子还不善于比较。他们比较面狭窄,先学会的是比较物体的不同处,父母可引导孩子比较家中的物体不同。如:吃饭时 观察两盘不一样的菜,和孩子一起刷牙时可以问:宝宝和妈妈的牙 刷有什么不一样?让孩子观察并比较出大和小、红和蓝等。经过不断 启发引导后,可以慢慢告诉孩子物体的相似处。如告诉宝宝:宝宝 有手,爸爸妈妈也有手。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手都有手指。 3、分类 这一阶段的孩子只能依靠感知进行简单的分类,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通过感知事物来学习简单的分类。例如吃饭时,让 孩子分放筷子和调羹;晒洗衣袜后吸引宝宝来折叠自己的衣物。如: 这是宝宝的袜子。这是宝宝的裤子等。这样可以寓教于生活情景中。 4、理解 3~4岁幼儿的认识活动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3-4 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3岁以后,儿童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开始上幼儿园了。这种变化意味着:他从只 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接触更多的成人,和许多同龄人生活在一起。那些没有进入 幼儿园的儿童,也开始在各种场合,和更多的人接近。 3 岁以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是有一定基础的。 第一,生理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3— 4 岁儿童的身体比以前结实 了,他不象以前那样容易生病。这个年龄儿童的身高增长的速度比前辈年要慢,一年只增长 7 公分左右,体重增加 1.5— 2 公斤。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增强。另一方面,3— 4 岁儿童的精力比以前充沛了。出生后大脑皮层细胞在形态上继续分化,在功能上的逐 5— 6 个小时,日 渐成熟,到了解情况岁已大致定型。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 活动间只需要一次睡眠。 第二, 3 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髂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 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先学前期所学会的技能和取得的经验,3— 4 岁儿童能够掌握各 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第三,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幼儿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不需要成人过多地猜测他的意愿。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 3—4 岁的幼儿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 能性。 3— 4 岁的幼儿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在正确的培养下,能够自己进餐, 自己控 制大小便,以及在成人帮助下自己穿衣, 3 岁半以后,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小朋友共同游戏。 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使他的认识能力,生活 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二、认识依靠行动 3— 4 岁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 3— 4 岁的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会想好了再做。比如让小班幼儿把几个图形拼成图画,他 拿到图形后立刻行动,如果让他想一想再动手拼,他做不到。往往是无意中拼出了某种形状, 他才有所发现地说出,如:“小孩骑马” 。画图画之前,他即使说了“画小人”,在画画过程 中也会发生变化,画完之后,他惊讶地说:“大气球”! 3— 4 岁的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自己讲述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比如听故事时, 听到“大象用鼻子把大灰狼卷起来了”,就用手在自己鼻子前面作“卷”的动作。吃饭时给 家人讲述幼儿园里的事情,经常把碗和汤匙放下,站起来比划。 3— 4 岁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当他注意看图书中某个人物时,常常用手去指 点。为了使小班幼儿注意听讲,必须要求他眼睛看着老师,双手放下。如果幼儿手里拿着 别的东西,眼睛看着别处,他的注意就会离开老师的讲述。 小班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他的认识活动非常具体。小班幼儿只能 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比如,对 小 班幼儿说反话,往往引起不良效果。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哭着要找妈妈。老师说:“你哭, 就不带你找妈妈了。”他哭得更厉害,因为他只听见:“不带你去找妈妈。”如果直接告 诉他:“你不哭,我就带你去找妈妈。”孩子听了就放心,这时老师再接着引导,孩子渐 渐不哭了。3-4岁幼儿心理发展主要特征(二) 三、情绪作用大 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在3— 4 岁,这种特点更为突出。比如,这个 时期的幼儿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起来,对他们一般地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用 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倒是可以很快地使他忘却原来的不安。小班幼儿容易激动,常常越哭越

3至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3至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 等则易混淆。 (2)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 能掌握“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 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 起来。

3.记忆的发展 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 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 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 念、道德概念等。 (2)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 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5.想象的发展 (1)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2)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 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 (3)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 的。

0-6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0—5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首先要明确的是从胎儿起,孩子就是拥有独立个性的,并随着长大逐渐显现。个性表现在睡眠习惯、吃奶习惯、食欲等方面。父母必须重视婴幼儿心理健康与个性成长,给予适合的良性引导教育。最好的教育是教孩子快乐享受人生。我们根据《英格兰早期基础阶段教育手册》和国内外流行的育儿观点对婴幼儿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并从六大发展要素进行说明。 阶段1(S1):0-11个月 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视觉发展经历了由模糊感光到2个月能稍微看清楚的过程,5个月对事物有记忆并且不断增强,对脸部特征特别感兴趣。观察和探索手和脚,并逐渐对肢体获得很多的控制,由3个月时无目的性触摸到抓握并学习控制肌肉简单模仿,直至进入手敏感期,将运动和感官探索与所处的环境结合起来。 其他方面: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运动能力增强扩大了探索范围,喜欢被抱着看户外。适应照顾,对照顾者产生依赖感并感到舒适。情绪经历从认知到表达的过程,5个月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日益鲜明,8个月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10个月专注力增强。语言能力在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发展。 阶段2(S2):12-20个月 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当开始爬行、扶着站立、蹒跚、行走或攀爬的时候,关注与他们想要什么。运动能力更加精确,目的性更强,喜欢模仿他人的动作,喜好因站立和开始走路带来的自由和视角变化,对自己运动能力增强很兴奋,喜欢挑战自己的能力。 其他方面:逐渐理解自己周围人与人的关系,有了自我的感觉,渴望参加社交活动建立健康的关系获得安全感,喜欢和稍大孩子玩。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充满好奇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却不能保护自己,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恐惧心理最强,喜欢探求和控制自己的领地,从中提高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对看到、听到、闻到、摸到以及感觉到的事物做出反应。能够听懂,并开始通过声音和词汇表达自己的需要,喜欢说简单的叠词,需要大量语言输入。 阶段3(S3):21-30个月 年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知识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4岁)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 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 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 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

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 2)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5、想象的发展: 1)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2)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 3)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的。 2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龙活现。 二、情感发展 1、同情心:具有一定的同情心,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只能做出一些举动,甚至是一些不应该的举动来表达自己。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二、请结合实践谈谈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解。 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儿任何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过程即表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量变到一定阶段,引起质的变化,标志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是每一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因此,只要是幼儿期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而且基本上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变化,儿童的年龄特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幼儿心理的发展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一个模式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早一些,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晚一些;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却是先慢后快,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而且,不同的幼儿其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也各不相同。 在遗传、环境、教育和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教育的选择要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育的内容、方法、进度等要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儿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儿童能够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技能等。小班幼儿,较为明显的行为便是模仿和重复,他们在不断地重复、模仿过程中获得粗浅的经验,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常常会高估孩子的认知水平,低估孩子的心智水平,指导不适宜或没有寻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就常常造成孩子们不理解,老师没有成就感,也会感到痛苦。 其次,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儿童身心的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遵循一定顺序的,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这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同时更应该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序列来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