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五官科名解

1、对光反射:光照下瞳孔缩小。

2、近反射:单注视近物体时,瞳孔缩小,同时发生调节和辐辏,称为近反射。

3、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

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径路。

4、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

5、视力:分为远近视力,是测量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代表黄斑中心凹的视觉敏锐度,正

常人视力一般在1.0或以上。

6、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注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反映了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即周边视力。

7、睑腺炎:又称麦粒肿,是常见的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

8、内睑腺炎:睑板腺感染。

9、外睑腺炎:系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皮脂腺、汗腺感染,称外睑腺炎。

10、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是因睑板腺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11、慢性泪囊炎:是泪囊黏膜的慢性炎症,是常见的眼病,中老年女性占70%~80%,尤其是绝经期

妇女,多为单侧发病。

12、急性泪囊炎:是泪囊黏膜的急性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

13、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所致的急性结膜炎症的总称,包括超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和急性卡

他性结膜炎。

14、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睑结膜面粗糙不平,形似沙粒,

故名沙眼。沙眼是致盲性眼病之一。

15、细菌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及缺损区下角膜基质坏死的化脓性炎症,又

称细菌性角膜溃疡。

16、角膜移植术:一种采用同种异体的透明角膜代替病变角膜的手术方法,以达到提高视力和治疗

疾病为目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美容的效果。

17、白内障:指晶状体混浊。

18、虹膜投影:晶状体皮质层尚未完全浑浊,虹膜瞳孔缘部与浑浊的晶状体皮质之间尚有透明皮质,

用斜眼法检查时,光线投照侧的虹膜阴影投照在深层的混浊皮质上,在该侧瞳孔区内出现新月形投影,称为虹膜投影。

19、先天性白内障:是常见儿童眼病,指出生时即存在或出生后第1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是造

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

20、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内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

因素。

2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房角被周边虹膜组织机械性阻塞导致房水流出受阻,造成眼压

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22、高眼压病(OH):临床上,部分病人的眼压已超过统计学的正常上限,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

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称为高眼压病。

23、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病人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却发生了青光眼典型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

缺损,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24、视网膜动脉阻塞(RAO):因视网膜动脉血流受阻而使视网膜缺血缺氧视力严重减退和(或)视

野扇形缺损,视网膜组织呈灰白色水肿,动脉血管变细称为视网膜动脉阻塞。

25、视网膜脱离(RD):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

26、屈光不正:指平行光线不能聚焦于黄斑中心凹处,形成的像不清晰,此时的屈光状态为非正视

状态,称为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27、近视:指在眼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的一种

屈光状态,近视病人远点移近。

28、远视:指在眼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于视网膜之后的一种

屈光状态,远视病人远点位于视网膜之后。

29、假性近视:由于持续性调节痉挛,使正视眼或远视眼表现出一时性的近视现象用阿托品散瞳后

检查,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远视,常是近视发生、发展的初级阶段。

30、共同性斜视:是指眼球呈偏斜位,两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而眼外肌及其神经支配无器质

性病变的一类斜视,眼球运动无障碍,注视任何方向其偏斜度不变,无复视及代偿头位。

31、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病变累及眼外肌运动神经核、神经或肌肉等结构而致的眼外偏斜,又称为

非共同性斜视。

32、眼球穿通伤:是指眼球被锐利器刺破或异物击穿所致。按损伤部位分为角膜穿通伤、角巩膜穿

通伤和巩膜穿通伤三类。

33、眼化学伤:是指化学物品的溶液、气体接触眼部,引起眼部损伤,也称化学性烧伤,包括酸性

和碱性烧伤,临床上又以碱性化学伤更多见。

34、交感性眼炎:是一眼受穿通伤后炎症反应持续不退,经一段潜伏期后另一眼也出现葡萄膜炎,

使眼球遭到严重破坏,伤眼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

35、利特尔区: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内动脉血管丰富,密集成网,此处称为利特尔区。

36、鼻窦:是围绕鼻腔、位于某些颅骨内的含气空腔。

37、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鼻咽顶部黏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集聚,呈桔瓣状。

38、梨状窝:在喉入口两侧各有一较深的隐窝,是异物常嵌顿之处。

39、会厌谷:舌根与会厌之间左右各有一浅窝,是异物易存留之处。

40、扁桃体隐窝:扁桃体内侧面覆盖鳞状上皮黏膜,黏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内陷入形成一些深浅不

一的盲管,称为扁桃体隐窝,细菌易在陷窝内存留繁殖,形成感染“病灶”。

41、气管隆嵴:又名隆突,是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处有一纵行尖锐的嵴,是支气管镜检查时的重要

标志,以此嵴为标志区分左右侧主支气管。

42、传导性聋:即病变部位发生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装置。

43、感音神经性聋:病变发生在耳蜗和耳蜗以后的各部位。

44、变应性鼻炎(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

肿胀等为主要特点。

45、急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症状持续时间在12周以内。

46、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可单侧或单窦发病,但双侧或多

窦发病极常见。

47、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

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咽部感染性疾病,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48、慢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持续性感染性炎症,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腭扁桃体隐窝引

流不畅,隐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大龄儿童及青年。

49、鼻咽纤维血管瘤: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致

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多见于10~25岁男性。

50、扁桃体周脓肿:是指发生在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开始为蜂窝织炎(称为扁桃体

周炎),继之形成脓肿。

5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

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白天嗜睡症状。具体指成人于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即

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5.

52、急性会厌炎:是以会厌为中心的急性喉部炎症,为喉科急重症之一,起病急,发展迅速,严重

时可因会厌肿胀堵塞气道而引起窒息死亡。

53、喉阻塞: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是因喉部或其相邻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狭窄或

阻塞引起呼吸困难,也称喉梗阻,需紧急处理。

54、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瘘管多为单侧性,也可为双侧。瘘口多位于

耳轮脚前,另一端为盲管。

55、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56、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好发于儿童、冬春季

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57、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来。

58、梅尼埃病: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典

型临床特征的内耳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年龄30~50岁。一般单耳发病,也可累及双耳。

59、舌盲孔:舌体部和舌根以^ 形界沟分界,界沟尖端向后有一凹陷处,是甲状舌管残迹,称为舌

盲孔。

60、牙龈出血:牙龈在无任何刺激时的出血,且出血量多,无自限性。

61、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62、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因而

得名。

63、牙髓病: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

64、根尖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的各种类型的疾

病。

65、根尖周炎:是指局限于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

66、牙周病:是指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等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

感染性疾病。

67、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表现为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及牙槽骨均

有改变。

68、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亦称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性损害,发病率居口腔黏

膜病之首。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7~10天可自愈,但周期性复发。

69、牙列缺损:是指在上、下颌牙列内的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牙齿缺失,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

的天然牙存在。

70、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年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

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骨的畸形。

71、危险三角区:颜面及颌骨周围存在较多相互连通的潜在筋膜间隙,其间含疏松的蜂窝结缔组织,

形成感染易于蔓延的通道。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鼻唇部静脉又常无瓣膜,致使在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内发生的感染易向颅内扩散,因而称之为面部的“危险三角区”。

72、疖: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疖;其病变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

73、痈:相邻多个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痈;其病变波及皮肤深层毛囊间

组织时,可顺筋膜浅面扩散波及皮下脂肪层,造成较大范围的炎性侵润或组织坏死。

74、唇裂: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使上颌窦与球状突未能融合而发生裂隙。

75、生态系:正常菌群之间及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生态系。

76、消毒: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存在于传播媒介上的致病微生物。

77、灭菌:指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78、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应激:是个体对需求做出反应的过程,使个体产生生理、心理的反应,且此过程持续贯穿于人的一生,完全解脱应激就总味道着死亡。 适应:是指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使个体行为发生改变,以维持机体平衡。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气呼吸器官的总气量,为潮气容积(Vt)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有效通气量。 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通过气血屏障。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的血管、毛细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高导致的出血经咳嗽动作作口腔排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喉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1~2天,最短仅数小时,最长3天,起病急骤,以全身症状为主,呼吸症状轻微是是其临床特点。 急性器官_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器官-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呼吸系统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气 流受限不完全1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 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持久的扩 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的破坏而无明显肺 纤维化。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颗粒细胞、肥 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 重病因引起,如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在罹患的感染性肺实 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 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 不存在、也不出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 炎。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慢性肺部感染性 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 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部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 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 重,进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肺厚,伴或不伴有右心 衰竭的心脏病。 脑血栓栓塞征: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为来自静脉 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 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临床和病理生理 特点。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 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 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 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 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机械通气: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 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 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肺性脑病:因呼吸功能衰竭导致缺氧,CO2潴留而引 起的神经、精神障碍。 呼吸困难:是指呼吸时患者感到空气不足、憋气、 呼气费力。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主要见 于左心功能不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肺淤血。 端坐呼吸:是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 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这是心衰更为严重的表现, 出现端坐呼吸提示心力衰竭已有明显肺淤血。 心悸:是指圜则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心前区不适 感。 晕厥:一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 突然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阿—斯综合征:由于心排血量突然下降导致的晕 厥。

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必做作业参考模板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眼科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角膜最主要的功能是() A. 维持眼球的一定形态 B. 保护眼内组织 C.维持一定眼内压 D. 构成眼的屈光系统 E. 调节进入眼内光线量 2.房水是由()产生 A.角膜 B.巩膜 C.睫状体 D.脉络膜 E.视网膜 3.黄斑中心凹视力最敏锐是由于() A.黄斑中心凹最薄 B. 黄斑中心凹富含视杆细胞 C. 黄斑中心凹富含视锥细胞 D. 黄斑中心凹富含神经纤维 E. 黄斑中心凹富含叶黄素 4.远视力的检查距离为() A. 3米 B. 4米 C. 5米 D. 6米 E.7米 5.正常瞳孔直径平均为()mm A.1.5-2.5 B. 2-4 C. 2.5-4 D. 4-5 E. 5-6 6.正常眼压范围为()mmHg A. 6-20 B. 10-21 C.10-24 D.12-21 E.12-24 7.泪道冲洗时泪小点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应考虑() A. 泪总管阻塞 B. 鼻泪管阻塞 C. 慢性泪囊炎 D. 急性泪囊炎 E. 鼻泪管狭窄 8.老年人睑板腺囊肿反复发作,首先要排除() A. 局部血肿 B. 局部感染 C. 病变组织残留 D.睑板腺癌肿 E.瘢痕组织增生 9.睑板腺囊肿的病变部位是() A. 泪腺 B. 副泪腺 C. 汗腺 D. 睑板腺 E.皮脂腺 10.睑腺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A. 肺炎球菌 B. 莫-阿氏双杆菌 C. 单纯疱疹病毒 D.带状疱疹病毒 E.金黄色葡萄球菌11.疤痕性睑内翻最常见于() A. 慢性结膜炎 B.沙眼 C. 霰粒肿 D.麦粒肿 E.巩膜炎 12.急性泪囊炎的临床特点() A. 内眦部皮肤糜烂 B. 泪囊区皮肤红肿 C. 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返流 D. 泪囊区囊样隆起 E. 以上都不是 13.鼻腔泪囊吻合术后予以(),利于创口引流 A. 俯卧位 B. 侧卧位 C. 半卧位 D. 平卧位 E. 以上体位均可 14.“红眼病”是属于() A. 细菌引起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B. 病毒引起的结膜炎 C. 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结膜炎 D. 支原体引起的结膜炎 E.以上都正确 15.泪膜的生理特点有() A. 形成光滑的光学折射面 B. 湿润眼球前表面 C. 向角膜提供营养物质 D. 覆盖角结膜表面 E. 以上都正确 16.泡性结膜炎的治疗首选() A. 氧氟沙星眼药水 B.利福平眼药水 C.新霉素眼药水 D.地塞米松眼药水 E. 1%硝酸银溶液 17.树枝状角膜炎的病原体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真菌 C. 单纯疱疹病毒 D. 腺病毒 E.带状疱疹病毒 18.下列眼药水滴用时,强调要压迫泪囊区3-5分钟的是() A. 阿托品眼药水 B. 毛果云香硷眼药水 C. 氧氟沙星眼药水 D. 地塞米松眼药水

护理学名词解释上课讲义

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联系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WHO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韩德森护理定义:护士的主要职能是帮助病人或健康人进行有益于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在临死前得到安宁的活动。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临床治疗综合模式与治疗程序,计划提供的治疗项目,相应的治疗结果,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进表。 健康(1946):健康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要保持躯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他生存的标准、理想和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他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满意程度。健康行为:指个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角色行为强化:不仅接受“患病”角色,安于患者角色,同时过分寻求他人帮助,依赖性增强。 成长:个体在生理量性增长。如身高,体重及年龄等。 发展:个体随年龄增长及与环境间的互动而产生的身心变化过程。是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测的改变,是学习的结果,成熟的象征。包括生理,理,社会方面的适应及改变。 生长:指生物体或细胞从小到大的增殖过程。可表现为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成熟:指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个体内部生长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与能力的比较完备的状态。 应激源:是指那些能引起应激的各种刺激物,包括内源性应激源和外源性应激源。 应激:是指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状态的过程。 全身适应综合征:认为是人体对应激所做出的全身性、紧张性、非特异性、防御性的生理反应,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应激反应:是人体对应激产生的反应,无论何种类型的应激源引起,都会导致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适应:是指人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维持内环境或外环境的的平衡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应对:是指处理问题和情境,或成功地与问题和情境抗争.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及生存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及发展起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自己及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推测与判断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列的心理活动过程。 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以建立感情的过程。

护理学常见100条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磁砒、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磁砒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啪桫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 mmol/L。 【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是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 【肠外营养支持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将营养物质经静脉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其中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经静脉供给称为完全胃肠外营养。 【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kPa (5~10cmH20)。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 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她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 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就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 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与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人在医 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 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 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与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与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与真菌孢子。★★★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 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 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氧气疗法 2、入院护理 3、疼痛 1、医院 2、稽留热 3、睡眠障碍 第一章绪论 1.护理学 2.WHO的健康定义 3.护理 5.整体护理 1.护理学: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2.WHO的健康定义: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1946年,WHO):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1分),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2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分)。 3.健康(1989,WHO):不仅是没有疾病(1分),而且包括躯体健康(1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1分)和道德健康(1分)。 1.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2分),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分),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1分)。 2.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1分)做出认知评价后(1分)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2分)。 4.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1分),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1分)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2分)。 5.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1分)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1分)的一种临床判断(1分),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1分)。 3.护理:美国护士学会认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5.整体护理: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第二章环境 1.环境 2.生活方式 1.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 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2分)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2分)。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人体力学 第四章舒适与安全 1.被动卧位 2.被迫卧位 3.疼痛 1.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2.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2分),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被而被迫采取的卧位。(2分) 3.疼痛:是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分)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1分),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2分)。 第五章患者的清洁卫生 1.压疮: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分),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2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分)。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第六章休息与活动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电子版本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 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 位。★★★★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 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 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 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 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 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 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14.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5.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6.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 的物品。★★ 17.隔离(isolation):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 围人群接触。★★★★★ 18.体温(body temperature):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 神经的温度。★★★ 19.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fever):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 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为胎儿期,约为40周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 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6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岁左右。青春期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2~4岁 8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7足天,此期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1.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下降范围为原有体重的5%~10%,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体重。 2身高增长高峰(PHV):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尤其身高增长迅速,称为身高增长高峰 3骨龄: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生长发育成熟程度,有助于判断骨发育年龄,称之为骨龄 第三章儿童保健 1计划免疫: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体中,以确保其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 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第五章儿童营养 1基础代谢率:在20℃(18~25℃)室温下,餐后10~14小时清醒、安静状态下,测量维持机体所需的能量 2补授法: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母乳喂养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根据儿童需要补充代乳品 3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人乳的方法 4人工喂养:以配方奶或动物乳(牛乳、羊乳、马乳等)完全代替母乳喂养的方法 第六章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1脱水: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除失水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2累积损失量: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 3继续损失量: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 4生理需要量:补充基础代谢所需的量 第八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 2围生期: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为围生儿。我国的围生期:从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g)至生后1周。 3足月儿: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60天~293天)的新生儿

人卫版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

眼耳鼻喉口腔 眼 一、二章:概述,总论 纤维膜:角膜+巩膜 1:眼球壁解剖: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视网膜(黄斑与视神经盘) 2:房水循环: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前房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网集液管、房水静脉巩膜上的睫状前静脉血液循环。 3:结膜充血VS睫状充血

4:测远视力: a.距视力表5m(可用平面反光镜代替),先右眼后左眼,由上而下指示目标,要求5s 内说出方向 b.若5m处看不清最大目标,则向前走至看清(视力=d/5 *0.1) c.若0.5m仍看不清,则用辨认指数,指距=指宽(例如:指数/40cm) d.近距离不能辨认,则晃动手掌(手动/眼前) e.若否晃动,则暗室辨光感,手电筒“米”字形光源定位测试。 5: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6:滴眼药法注意事项: a.不直接滴到角膜 b.距离1-2cm,防污染瓶口

c.每次1-2滴,防浪费 d.毒药液应按压泪囊2-3min。 e.不压迫眼球 f.两种药液,间隔5min;先药液后眼膏 g.散瞳剂与缩瞳剂分开放置。 7:泪道冲洗结果判断:从下泪小点进针、需表麻、泪道冲洗液 通畅: 泪小管阻塞 泪总管阻塞 鼻泪管狭窄 鼻泪管阻塞 慢性泪囊炎 三章:眼睑、泪器病: 1:睑腺炎:又称“麦粒肿”,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脓肿未成熟时用热敷促进成熟 热敷三种方法(汽热;干性;湿性) 还要健康教育。

睑板腺囊肿即“霰粒肿” 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导致泪液滞留囊内,引发(肺炎球菌、白念珠 菌)繁殖感染; 多为绝经期妇女;多为单侧感染, 2:慢性泪囊炎:溢泪为主症; 常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急性泪囊炎常发生在慢性的基础上 五章:结膜病: 1:淋病奈瑟菌: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基名解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 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 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 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 3,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4?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5?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 6?医院感染:(探)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 隔离(探):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12. 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 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 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 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 度。 16. 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 动的联系方法,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护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联系方法。 17. 体温过高(探):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C或口腔温度超过37.5C,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C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18.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C(见于肺炎 球 菌性肺炎、伤寒) 19. 弛张热:体温在39 C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 C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20.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

口腔科疾病护理常规

口腔科护理常规目录1、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K12、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K2 3、颌面部骨折复位固定术护理常规………………………………K3 4、腮腺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K4 一、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010年9月出自【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护理评估】 1.评估病人的身体情况,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伤口、病人的主诉,并记录。 2.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心理状况、过敏史、遗传史、家庭经济状况并记录。3.评估病人专科情况:按肿瘤、外伤、先天性疾病等评估并记录。 4.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及副作用。【护理措施】 1.新病人入院后应热情接待,及时安置床位,详细介绍病室环境和有关规章制度及治疗护理流程,并通知医生。 2.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磅体重并记录。 3.按疾病做健康指导。 4.按医嘱分级护理。 5.按医嘱给

饮食及指导。 6.术前口腔护理,必要时行牙周洁刮术。 7.做好术前术后心理护理。 8.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处理病人的病情突变或急诊。【健康指导】按各病种疾病进行健康指导。 二、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2010年9月出自【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护理评估】1.术前评估(1)心理状态和身体一般情况的评估。(2)口腔及全身卫生评估。(3)生命体征评估。(4)药物过敏史、遗传史的评估。2.术后评估(1)评估麻醉方法及苏醒程度。(2)评估手术用的时间、手术出血情况等。(3)评估各种引流管情况。(4)是否带有气管导管或插管。(5)评估伤口情况。【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解释手术的性质、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顾虑、取得配合。(2)手术前日洗澡、更衣、做好全身卫生处置。(3)术前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三次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告诉医生。(4)按医嘱准备手术野皮肤,合血、抗生素皮试并记录。(5)全麻手术前8h禁食,小儿术前4h禁饮。并保证病人休息及睡眠,必要时可服安眠药。(6)手术日病人有贵重物品,可交家属或护士代为保管,嘱病人排便,手术时间较长者按医嘱留置导尿管。(7)注意口腔卫生,用复方替硝唑或1%双氧水含漱,口腔卫生不良者,应行牙周洁刮术,有活动性假牙者,术晨应取下活动性假牙或牙托,代为保存,并置清洁水中。(8)根据不同麻醉,准备好床单位,必要时备吸痰器、氧气。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24.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1.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 三凹征:见于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吸气时间明显延长。 3 . 慢阻肺: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 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4.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 性疾病。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5.原发综合征:结核菌从原发病灶通过淋巴血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称。 。。。。 6.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主支气管的病灶约占 3/4 ,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多见。 7.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肿瘤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使头部静脉回流受阻,出现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 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并有头痛、头昏或眩晕。 8. Horner 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 (Pancoast 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 缩小, 眼球内陷, 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压迫臂丛神经可引起同侧肩关节、 上肢内侧疼痛和感觉异常, 夜间尤甚。 9. ARDS :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烧伤,严重创伤, DIC 和大手 术)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征。 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 10.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 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11. 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病人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 12 .期前收缩: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博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所致。 13. 预激综合征 ( WPW ):是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 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 14 原发性高血压:指病因末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 15. . 心脏骤停:指原来全身与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高血压急症:是指病人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升高,伴有心,脑,肾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或功 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危重状态。 高血压危象 :血压在短时间内剧升,收缩压达 260mmHg ( 34.7Kpa )以上,舒张压 20mmHg (16Kpa ) 以 上,病人出现头痛,烦燥,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 (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PTCA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用一特定大小的球囊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 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 CVP :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及血管张力的综合情 况。正常值为 5-12cmH2O. 大量蛋白尿 :每日尿蛋白含量持续超过 3.5g/1.73m2 或者 50mg/kg 体重。 自控镇痛( PCA ):应用特制泵,连续性输注止痛药,病人可自行控制,采取间歇性投药。给药途径包括静 脉,皮下,椎管内。该方式用药灵活,可克服投药的不及时性,降低病人对止痛药的要求,减少病人对止痛 药物的总需要量和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性,增加病人自我照顾和自主能力以及对疼痛控制的能力。 肝性脑病 :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主要表现是意识障 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急性胰腺炎 :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 恶心,呕吐,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 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 护理学 一;眼球壁的结构:1外层为纤维膜,包括角膜和巩膜。2中层为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由内到外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内层为视网膜。 二;正常眼压:10-21mmHg 三;病毒性结膜炎的特点:传染性强、好发于夏秋季、有自限性、一般的抗菌药无效。 四;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的比较 结膜充血睫状充血 深度浅充血(外眼疾病)深充血(内眼疾病) 颜色鲜红色暗红色或紫红色 形状网状片状或块状 密集部位近穹窿部近角膜缘 五;细菌性角膜炎的特点:患眼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深充血。六;白内障的病变位置:晶状体(混浊)。 七;咽鼓管:亦称耳咽管,是沟通鼻烟腔和鼓室的管道,是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八;急性喉阻塞的特点:吸气期呼吸困难、吸气期喉喘鸣、吸气期软组织凹陷(四凹征)、声嘶。 九;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传导性听力下降、耳漏(流脓)、有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 十;胆脂瘤的特点:并非真性肿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在中耳腔生长堆积的团块形成的。 十一;梅尼埃病的特点:发作性运动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内胀满感。 十二;乳牙:20颗。恒压:28-32颗。 十三;牙根数目:1:单根:切牙、尖牙、前磨牙。2:双根:下颌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3:三根:上颌磨牙。 十四;龋病:1浅龋:龋蚀限于牙齿的表层即牙釉质,齿损部位变为黄褐色或黑

色。2中龋:龋蚀进入牙本质浅层,形成龋洞,病人对冷的刺激敏感。3深龋:龋蚀进入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对酸痛刺激明显。 十五;牙周袋的特点:龋沟超过正常深度2mm以上。 十六;角膜炎的分类: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十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四期:初发期、膨胀期或称未熟期、成熟期、过熟期。十八;鼻窦: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十九;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型区别:1单纯型:最常见,病变局限于鼓室黏膜,又称黏膜型,间歇性流脓,脓液常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无臭味,轻度传音性聋。2骨疡型:病变超过黏膜,深达骨质,常伴肉芽组织形成,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耳漏常为持续性,脓液粘稠,常有臭味,有较重的传音性聋。3胆脂瘤型:并非真性肿瘤,骨质破坏,易致炎症扩散,导致一系列颅内并发症,若有感染,常为持续性耳流脓,有特殊恶臭,可引起传音性聋或混合性聋。 二十;牙齿的组成部分:牙冠,牙颈,牙根。 二十一;青光眼的概念: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二十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二十三;交感性眼炎:是指发生于一眼贯通伤或内眼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侧眼则称为交感眼。 二十四;龋病:是指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二十五;牙周病:是侵犯牙龈和牙周支持组织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 二十六;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1易并发颅脑损伤。2易发生窒息。3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的利与弊。4易发生感染。5易致功能障碍和颜面部畸形。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灭菌法: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胸以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高水平消毒法: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法: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办法。 斯伯尔丁分类法: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病人使用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务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预防性消毒: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指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皮肤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人体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 黏膜消毒:指杀灭或清除口腔、鼻腔、阴道及外生殖器等黏膜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并达到消毒要求。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 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物品: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非无菌物品: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 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清洁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病人不应进入的区域。 潜在污染区:也称半污染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两通道: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标准预防: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保护性隔离:是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入院护理:是指病人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的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士为病人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入院程序:是指门诊或急诊病人根据医生签发的住院证,自办理入院手续至进入病区的过程。 卧位:即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舒适卧位:是指病人卧床时,身体各部位与其四周环境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主动卧位:即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 被动卧位:即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被迫卧位:即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 出院护理:病人经过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稳定、痊愈需出院或需转院(科),或不愿接受医生的建议而自动离院时,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模拟试题华西试题

四川大学期末试题(A 卷)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 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角膜的总屈光力为 A.+40D B.+43 D C.+45D D.+38D E.+44D 2.虹膜最薄处在 A. 虹膜根部 B. 瞳孔领附近 C. 瞳孔区 D. 3.细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诱因是 A. 外伤 B. 维生素缺乏 C. 年老衰弱 4.典型角膜软化症的主要体征 A. 角膜水肿 B. 结膜充血 C. 前方积脓 D. 5.急性泪囊炎的红肿部位在 A. 上睑内眦 B. 上睑外眦 C. 下睑内眦 D 6.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原理是 A. 减少房水分泌 B. 降低眼压 C. 解除瞳孔阻滞 7.泪液膜的构成由表浅向深部依次为 睫状区 E. 虹膜 D. 免疫缺陷 E. 全身长期使用免疫抑制 角膜溃疡 E.Biot ot 斑 . 下睑外眦 D. 增加房水排除 E. 建立一个外引流通道 A. 类脂层、水样层、粘液层 B. 粘液层、类脂层、水样层 D.类脂层、粘液层、水样层 E. 水样层、类脂层、粘液层 8. 预防虹睫炎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 , 局部应点 9.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可有 1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禁用 11.眼部化学伤的急救措施 12. 鼓膜最显著的标志是( ) 1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 、肺炎球菌 B 、变形杆菌 C 、棒状杆菌 D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 、葡萄球菌 14.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 ) A 、视觉 B 、本体感觉 C 、Corti 氏器 D 、前庭 E 、小脑 C. 水样层、粘液层、类脂层 A .1 %匹鲁卡品 B.0.5 %噻吗心安 C.0.25 %依色林 D.0.5 %可的松 E.1 %阿托品 A. 视网膜出血 B. 视网膜水肿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A. 缩瞳剂 B. 碳酸酐酶抑制剂 C. 扩瞳剂 D. 镇静剂 E. 高渗剂 A. 急送医院 B. 现场取水冲洗 C. 抗生素防感染 D. 止痛 E. 激素治疗 A 、锤骨长柄 B 、前皱襞 C 、光锥 D 、锤骨短突 E 、后皱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