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R5001T_硬体规格与架构

TR5001T_硬体规格与架构

TR5001T_硬体规格与架构
TR5001T_硬体规格与架构

Tiny In-Circuit Test System 使用手冊–硬體規格與架構Ver. 1.0.0

June 05, 2011

TR5001T Tiny In-Circuit Test System

使用手冊----硬體規格與架構

ver.1.0.0

Copyright ? 2011 Test Research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這份文件只有客戶或者TRI人員,為了要運用在TR5001T 測試系統時,才能夠被印製或是影印使用,任何其他方面的用途必須先獲得TRI公司的許可才行。

硬體規格跟軟體版本視情況需要改變時,並不會另行通知。

TRI 會作出最好的努力,讓客戶知道任何關於產品方面的升級、修改或是汰舊換新的消息。

所有的商品命名和商標都是TRI專有的資產。

倘若對此手冊有任何的指教跟意見,請e-mail到下列的電子信箱:

sale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4439699.html,

此外,標題上請註明“TR5001T 使用手冊----硬體規格與架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4439699.html,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1

Contents

1 簡介 ........................................................................................................................ 5 2

TR5001T 硬體架構 ................................................................................................ 6 2.1

TR5001T 系統架構 (6)

TR5001T 系統架構板列表 ......................................................................................... 7 2.2 治具選配零組件 .............................................................................................. 7 2.3

TR5001T Switch Board 圖解 (8)

TR5001T 電源供應配線圖 ......................................................................................... 9 2.4 TR5001T 系統電源供應配置圖 (10)

3

Analog Test Module (ATM) Board ..................................................................... 11 3.1

功能 .............................................................................................................. 12 3.2 規格 .............................................................................................................. 13 3.2.1 類比測量模組 13 3.2.2 直流電壓源 13 3.2.3 高壓直流電流源 13 3.2.4 交流電壓源 13 3.2.5 直流電流源 13 3.2.6 直流電壓測量 14 3.2.7 交流電壓測量 14 3.2.8 直流電流測量 14 3.2.9 交流電流測量 14 3.2.10 阻抗測量 14 3.2.11 訊號產生器 15 3.2.12 電阻測量 15 3.2.13 電容測量

17 3.2.14

針對極性電容的定向測量

17

3.2.15 針對IC 裝置的定向測量 (not on 2-sided devices with VCC and GND symmetrical) 17 3.2.16 電感測量 17 3.2.17 兩極體測量 17 3.2.18 齊納二極體測量 17 3.2.19

雙載子接面電晶體

19

2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3.2.20 場效電晶體 19 3.2.21 矽控整流器 測量

19 3.2.22 保險絲,交換器 以及跳針 測試 19 3.2.23 DACs (數位-轉-類比的轉換器) 19 3.2.24 ADCs (類比-轉-數位的轉換器) 19 3.2.25 通用型 輸入/輸出 (GPIO) 19 3.2.26 Press Unit 介面 21 3.2.27 Link Port 介面

23 EXT Port 除錯 25 3.2.28 GPIO 功能

27 3.2.29 使用USB 2.0 介面 連接 TR5001T System 和 Notebook/PC 32

4

Digital Test Module (DTM) Board ...................................................................... 33 4.1 特性 .............................................................................................................. 33 4.2

功能 (34)

4.3 規格 .............................................................................................................. 34 4.3.1 Fixed DUT Power Supplies 34 4.3.2 Programmable DUT Power Supplies 34 4.3.3 DIO 通道 37 4.3.4 Relay 通道

37

5

TestJet ? MUX Card ............................................................................................ 39 5.1 功能 .............................................................................................................. 39 5.2

規格 (39)

6 Vectorless Test Card .......................................................................................... 40 6.1 功能 .............................................................................................................. 40 6.2 規格 .............................................................................................................. 40 6.3

2 TestJet 同步測試 (41)

7 Single-End Counter Board ................................................................................. 42 7.1 功能 .............................................................................................................. 42 7.2 規格 .............................................................................................................. 43 7.3

Single-end Counter board 硬體架構圖 (44)

8 Differential Counter Board ................................................................................. 45 8.1

功能 (46)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3

8.2 規格 .............................................................................................................. 46 8.3 Differential Counter Board 硬體架構圖 .. (47)

9

LED Sensor Board .............................................................................................. 48 9.1 功能 .............................................................................................................. 49 9.2

規格 (49)

10 Analog Switch Board (SWB) .............................................................................. 52 10.1 功能 .............................................................................................................. 52 10.2 規格 .............................................................................................................. 52 11 User Relay Card.................................................................................................. 53 11.1 功能 .............................................................................................................. 53 11.2 規格 .............................................................................................................. 53 12 其他 ...................................................................................................................... 54 12.1 USB Port 訊號線收納 ................................................................................... 54 12.2 筆電安全鎖 ................................................................................................... 54 12.3 保險絲更換 (55)

Figures

Figure 1: TR5001T 系統架構 ..................................................................................................6 Figure 2: Block Diagram – Switch Board ................................................................................8 Figure 3: 電源供應配線圖 .......................................................................................................9 Figure 4: 電源供應配置圖 ..................................................................................................... 10 Figure 5: Analog Test Module (ATM) Board ......................................................................... 11 Figure 6: Analog Test Module (ATM) Board --- Press Unit 介面 ............................................ 19 Figure 7: Press Unit 在ATM board 上的位置 ........................................................................ 19 Figure 8: Analog Test Module (ATM) Board --- TestJet 介面 ................................................ 20 Figure 9: Link Port Location at ATM board ........................................................................... 20 Figure 10: Analog Test Module (ATM) Board --- EXT Port .................................................... 21 Figure 11: EXT Port 在 ATM board 上的位置 ........................................................................ 22 Figure 12: Analog Test Module (ATM) Board --- GPIO 介面 ................................................. 24 Figure 13: Analog Test Module (ATM) Board --- GPIO 圖解 . (24)

4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Figure 14: GPIO Port 在 ATM board 上的位置 ..................................................................... 26 Figure 15: USB Port 在 ATM board 上的位置 ....................................................................... 27 Figure 16: DTM Board .......................................................................................................... 28 Figure 17: Dut Power Supply 介面在DTM board 上的位置 ................................................... 30 Figure 18: DTM Board --- DIO and Relay 連接介面 ............................................................. 32 Figure 19: TestJet MUX Card ............................................................................................... 34 Figure 20: Vectorless Test Card .......................................................................................... 35 Figure 21: Vectorless Test Card ---Two Stimulus Sources for Parallel Test .......................... 41 Figure 22: Single-End Counter Board .................................................................................. 37 Figure 23: Single-End Counter Board 架構圖 ....................................................................... 44 Figure 24: Differential Counter Board .................................................................................. 40 Figure 25: Differential Counter Board 架構圖 ........................................................................ 42 Figure 26: LED Sensor Board .............................................................................................. 48 Figure 27: 色相、彩度和輝度 ................................................................................................ 50 Figure 28 色相和彩度 ......................................................................................................... 50 Figure 29: CIE 色度座標圖 ................................................................................................... 50 Figure 30: Analog Switch Board (ASWB) ............................................................................. 52 Figure 31: User Relay Board ................................................................................................ 53 Figure 32: USB Port 專屬掛勾 .............................................................................................. 53 Figure 33: USB Port 插頭 ..................................................................................................... 53 Figure 34: 筆電安全鎖(1) ...................................................................................................... 53 Figure 35: 筆電安全鎖(2) (53)

1簡介

德律 TR5001T tiny in-circuit 測試系統,以簡單、快速的測試發展程式和良好的使用者介面設計,提供客戶高效能、高生產能力和高錯誤覆蓋率的解決方案。

測試系統包含以下三個主要部分:

1. 測試機台:包含電源供應、控制板、以及提供板子的插槽。

2. 測試板:不同功能取向的測試板,可執行所需要的測試。

3. 筆電:包含TR5001T測試程式和作為使用者介面的作業軟體。

注意: 隨著TRI系統運送而來的電腦跟螢幕,不是由TRI本身製造的,可能會

根據運送的時間跟客戶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規格。

在此手冊提到的電腦或是螢幕的規格,都是以最低需求的規格作為參考。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5

6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2 TR5001T 硬體架構

2.1 TR5001T 系統架構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7

TR5001T 系統架構板列表

2.2 治具選配零組件

8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2.3TR5001T Switch Board 圖解

TR5001T 電源供應配線圖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9

10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2.4 TR5001T 系統電源供應配置圖

16X2 接頭連接到系統電源控制板

系統電源

系統電源控制板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11

3 A NALOG T EST M ODULE

(ATM) B OARD

12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3.1 功能

● Open, Short Test ● R, L, C Test

● Resistor Test: 40mohm ~ 40Mohm ● Capacitor Test: 1pF ~ 40mF ● Inductor Test: 1uH-60H

● Diode, Zener Diode, IC Clamping Diode Test ● Transistor, FET, MOSFET, Photo-Coupler Test ● SCR, TRIAC Test ● Press Unit Interface ● TestJet ● GPIO function

● USB2.0 Interface between TR5001T system and notebook/PC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13

3.2 規格

3.2.1 類比測量模組

? 1 DCV or ACV or DC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 1 DCV Source ? 1 High Voltage Source ? AC/DC Voltage Measurement ? AC/DC Current Measurement ? System Diagnostic 3.2.2 直流電壓源

? Two Programmable Output Voltage: 0V ~ +/-10V ? Resolution: 5.86mV ? Voltage Accuracy: 1.5%

? Source-Configurable as Current and/or Voltage ? High Voltage Current Source :30 ~ 100V , 4% 3.2.3 高壓直流電流源

? One High Voltage Current Source

? Programmable Output Current: 1mA ~ 100mA ? Voltage Accuracy: 3% FS+/-3mA

? Programmable Clamping Voltage up to 100V@100mA 3.2.4 交流電壓源

? 1 Sine wave Voltage Source

? Programmable Output Voltage: 0V ~ +/-10(AC+DC)(Max) ? Resolution: 23.44mV ? Voltage Accuracy: 2%

? Frequency Range : 1 ~ 100KHZ (Max) 3.2.5 直流電流源

? 1 DC Current Source

? Programmable Output Current: ? Current Range : 50mA ~ 100nA ? Accuracy: 3% FS +/-100nA ? Programmable Clamping voltage

14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3.2.6 直流電壓測量

? Auto rang

? Common Mode / Differential Mode ? Input Voltage Range : 0 ~ +/- 100V ? Input Impedance : 1MΩ ? Resolution : 2.5mA ~ 50 mV ? Accuracy : +/-0.5% of reading 3.2.7 交流電壓測量

? Auto Range

? True RMS, Peak , & Offest Measurement ? Input Voltage Range : 0 ~ +/- 100Vpeak ? Input Frequency Range : 10 ~ 50KHZ ? Input Impedance : 1MΩ ? Coupling AC / DC selectable ? Conversion Time : 50ns ? Accuracy : +/- 3.0%

? Acquistion Memory : 512K byte 3.2.8 直流電流測量

? Auto range

? Current Input Range: 1uA ~ 50mA ? Resolution: 30nA ~ 30uA ? Accuracy : +/- 2% 3.2.9 交流電流測量

? Auto range

? True RMS, Peak , & Offset Measurement ? Current Input Range: 1uA ~ 20mA ? Input Frequency Range : 10 ~ 50KHZ ? Conversion Time : 50ns ? Accuracy : +/- 2.0 % ? Acquisition Memory : 512K

3.2.10 阻抗測量

? RC & Other Analog Circuits

? Programming Frequency: 0.15 ~ 100KHz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15

? AC level 100mVrms\

3.2.11 訊號產生器

? 1 Sine wave voltage Source

? Frequency Range : 0 ~ 100KHZ(Max) ? Frequency Resolution : 1 HZ ? DC offset Range : 0 ~ +/-10V (Max) ? Minimum output level : 100 mV

3.2.12 電阻測量

? 40mΩ- 40M Ω over 7 range ? Uses 2-, 4- Wire Unguarded Tests ? Uses 3-, 6- Wire Guarded Tests ? Accuracy: 1% to 10%

? Mode 0:

? 1 ohm – 10 ohm: +/-(5%+2 ohm) ? 10 ohm – 300 ohm: +/-(5%+2 ohm) ? 300 ohm – 1M ohm: +/-4% ? 1M ohm – 10M ohm: +/-5% ? 10M ohm – 20M ohm: +/-10% ?

20M ohm – 40M ohm: +/-10%

? Mode 1:

? 10 ohm – 300 ohm: +/-(5%+2 ohm) ? 300 ohm – 1M ohm: +/-5% ? 1M ohm – 3M ohm: +/-10% ? Mode 2:

? 1 ohm – 10 ohm: +/-(2%+2 ohm) ? 10 ohm – 300 ohm: +/-(2%+2 ohm) ? 300 ohm – 1M ohm: +/-2% ? 1M ohm – 10M ohm: +/-2% ? 10M ohm – 20M ohm: +/-4% ?

20M ohm – 40M ohm: +/-4%

? Mode 7:

? 0.04 ohm – 0.75 ohm: +/-0.015 ohm ? 0.75 ohm – 10 ohm: +/-3% ? 10 ohm – 300 ohm: +/-2%

16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17

3.2.13 電容測量

? Range: 1pF ~ 40mF

? Accuracy: (3% - 10%)+/-100pF

? 6.8nF: +/-5% ? 0.1uF: +/-5% ? 1uF: +/-5% ? 2.2uF: +/-5% ? 10uF: +/-5%

3.2.14 針對極性電容的定向測量

? 2-pole Polarized Capacitor Leakage Current Test Technology ? 3-pole Polarized Capacitor Test Technology ? Polarized Capacitor TestJet Technology

3.2.15 針對IC 裝置的定向測量 (not on 2-sided devices with VCC and GND

symmetrical)

? Clamping Diode Test Technology ? TestJet Technology

3.2.16 電感測量

? Range: 1uH ~ 60H

? Accuracy: (1% ~ 10%)+/-50uH

? 1uF: +/-(9%+100uH) ? 3.3uF: +/-(9%+100uH) ? 10uF: +/-(9%+100uH) ? 33uF: +/-(9%+100uH) ?

100uF: +/-(9%+100uH)

3.2.17 兩極體測量

? Current Range: 3mA, 10mA, 20mA ? Voltage Range: 0 ~ 10V

3.2.18 齊納二極體測量

? Current Range: 3mA, 10mA, 20mA

High Voltage Range: 30 ~ 100V/ 100mA max

18 TR5001T User Guide - Hardware Specifications v.1.0.0

云计算基础考题

一、选择题30‘ 云计算 Software as a Service Platform-as-a-Service Platform-as-a-Service 云计算的特点:○1通用○2高扩展○3按需服务○4极其廉价 云计算的三大核心技术 GFS中的每一个文件被划分成多个Chunk,Chunk的默认大小是64MB,每个Chunk 又划分为若干Block(64KB),每个Block对应一个32bit的校验码,保证数据 正确(若某个Block错误,则转移至其他Chunk副本) 二、名词解释15’

1.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2.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Apache开源组织的一个分布式计算框架,可以在大量廉价的硬件设备组成的集群上运行应用程序,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组稳定可靠的接口,旨在构建一个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扩展性的分布式系统 4.企业信息系统 PS: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4、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DS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5.客户关系管理:通过信息技术使企业在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范围内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的软件系统,其中涉及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支持应用等软件 三、简答题30‘ 的三大关键技术,了解GFS的构成以及作用,实现机制。 三大关键技术:mapreduce,hbase,hdfs. ○1实现机制: 客户端首先访问Master节点,获取交互的Chunk Server信息,然后访问这些

系统运维体系架构规划

系统运维体系架构规划 分享 本文主要介绍运维体系与架构的设计规划,这将引导我们从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去考虑如何组织运维团队,如何规划运维架构,用什么构建起运维架构,以及如何开展运维工作。 图1-1本文将会引入很多简明的运维实践示例来形象直观的告诉大家如何构建起运维体系。通过学习本文内容将会使我们具备规划与构建整个IT 运维体系架构的知识和能力。

运维体系是运维的基础和核心。通过运维体系的构建及完善,使我们的运维做到稳定可靠,准确完备,规范科学。从某种角度来看,系统运维体系可以用一个四面体来描述(如图1-1所示),包括四大方面:人、事、物、流程标准。 从人、事、物、流程这四个方面便可以很好地将运维体系进行解构,它们彼此互相作用,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实用的运维体系。下面列举了这四个方面各自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人:例如完善岗位职责与职业发展、提高团队技术水平、完善技能分享与培训、完善团队绩效考核、规范工作行为规范等。目的是要建成一支工作高效、技术水平高、团结稳定、有职业素养的运维团队。 事:例如做好日常基础运维工作,保障好生产业务运行。不断探索新的运维理念与技术,探索优化系统架构。具体可以分为几大块,例如运维流程管理,资源架构规划,应急与故障处理,监控与优化,安全与防护,项目及日常工作,等等。目的是要明白运维做什么正确的事,怎么正确地做事,做事有章法,稳定高效能。 物:主要是如何管理好系统运维所涉及的各种资源。例如机房环境、办公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工具等各种软硬件资源。目的要使各类资源配置管理妥当,清楚资源属性,知道从哪来,现在哪,要去哪。使得物尽其用,物有所值,安置妥当。 流程标准:运用流程标准将上述要素(人、事、物)有机地结合,有序科学地流转、高效稳定地运行。例如资源规划与采购,各种标准规范、项目规范、软硬件配置部署规范、安全制度、工作交接,等等。 就上述四大方面,下文继续展开论述,当然也仅是一些内容的列举,毕竟具体到每个企业组织,其运维工作内容可能会大同小异。 1.1 团队人员规划 1.1.1 岗位职责划分 一个优秀企业(组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说到底就是人。合适的人在合适岗位上正确地干正确的事情——这就是核心竞争力。一个好的运维团队也是如此,人在运维体系中就是核心,好的运维团队能够有效地、高质量地、相对低成本地发挥各个运维元素的功效,达到更完美的运维效能。 对于运维岗位划分,很多企业大同小异,一般都是以保障业务生产稳定高效运行为目的,根据自身企业发展需要划分岗位。小微企业可能没有专门的运维人员及岗位设置,稍大的一些企业也可能由其他岗位人员(如开发人员)兼职运维人员,发展到中小型企业后往往就会设置专门的运维岗位人员从事日常维护工作。对于中大型企业一般都会有专门的运维团队从事专业的运维工作,而且不仅仅是运维,还包括运维开发。 随着运维的发展,运维岗位也逐渐细分很多种,各个企业岗位设置与职责也不尽相同,但岗位工作内容大同小异。大致有如下岗位: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机房环境管理员、运维开发工程师、应用运维工程师、服务管理工程师、安全审计工程师、架构师等。 有了岗位设置及专职人员,然后就会产生人力职业发展、技能培训、绩效考核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即相互联系又各成一体。 如下是某企业的岗位职责划分示例: ?岗位(一级分类)通用职责要求是系统管理每个岗位都应履行的职责。 ?岗位(二级分类)专项职责是针对每一项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 ?岗位(三级分类)专人职责是针对每一个人设置的各自不同的具体职责。每个人在执行通用职责的基础上同时履行各自的专项专人职责。岗位(一级分类)通用职责示例通用职责如表1-1所示。 表1-1

需求规格说明书范本

1. 引言 1.1编写目的:编写此文档的目的是进一步定制软件开发的细节问题,便于用户与开发商协调工作.本文档面向的读者主要是项目委托单位的管理人员.希望能使本软件开发工作更具体. 1.2项目背景 1.2.1项目委托单位:****公司 1.2.2开发单位:***公司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 任务概述 2.1目标: <1> 决策支持:根据公司的要求及时提供所需报表及文件,并在适当时候对各部门领导给予销售及进货等方面的提示 <2>提高效率:利用软件进行管理,避免人工管理的失误以及延迟性,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2.2运行环境: <1> 硬件方面:Pentium级处理芯片 1兆显存的兼容显卡 256色,1024*768的兼容显示器 标准兼容打印机 <2>软件方面: WIN XP操作系统 2.3条件与限制: 编程用计算机一台 完成期限2000/7/1 无资金供给 3. 数据概述 数据流程图如下:

3.1静态数据:包括系统登录密码,各数据库所在位置,系统分析原始数据3.2 动态数据:包括各数据库内各项显示数据,用户登录信息,系统时间3.3数据库描述: 人事管理数据库:公司内人员的个人详细信息,包括档案信息 3.4 数据字典: <1>数据流词条描述: 1.数据流名:登录信息 来源:用户的输入 去向:系统内部检验部分 组成:用户名,密码 流通量:每次登录输入一次 2.数据流名:登录结果 来源:系统 去向:用户 组成:返回信息 流通量:每次登录返回一次 3.数据流名:输入修改信息 来源:用户 去向:系统判断部分 组成:根据各数据库内容而不同 流通量:依用户输入而定 4.数据流名:反馈信息 来源:系统判断部分 去向:用户 组成:系统经判断后发回的字符数据 流通量: 依系统当前信息而定 5.数据流名:识别信息 来源:系统内部检验部分 去向:系统判断部分 组成:系统各数据库的标识信息 流通量:用户每次输入流通一次 6.数据流名:处理信息 来源:系统判断部分

云计算基础作业

不定项选择题 1.云计算的产生是哪些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 A.需求推动 B.技术进步 C.商业模式转变 D.行业变革 2.IT基础架构经历了下面哪几个时代: A.分布式计算 B.大型机时代 C.PC时代 D.云计算时代 3.云计算的演进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并行计算 B.分布式计算 C.网格计算 D.云计算 4.云计算的关键特征有哪些: A.按需自助服务 B.与位置无关的资源池 C.按使用付费 D.快速弹性 5.某用户从云服务提供商租用虚拟机进行日常使用,外出旅游时把虚拟机归还给云服务提供商,这体现了云计算的哪个关键特征: A.按需自助服务 B.与位置无关的资源池 C.按使用付费 D.快速弹性 6.从商业视角来看,云计算与下面哪种事物比较相像? A.加油站 B.自来水管 C.信息电厂 D.水库 7.云计算的部署模式有哪些? A.公有云 B.私有云 C.政务云

8.某公司自己搭建了桌面云环境供员工办公使用,属于哪种云计算部署模式? A.公有云 B.私有云 C.政务云 D.混合云 9.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平时业务流量比较均衡,数据处理在其公司自身构建的云环境上;当节假日来临,流量增大,从云服务提供商租用资源进行处理。该电商属于哪种云计算部署模式? A.公有云 B.私有云 C.政务云 D.混合云 10.某公司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提供虚拟机资源供有需要的用户购买使用,此公司属于哪种云计算部署模式?: A.公有云 B.私有云 C.政务云 D.混合云 11.云计算的商业模式有哪些? A.IaaS B.PaaS C.SaaS D.DaaS 12.某公司提供多种资源给客户使用,下面哪些形式属于IaaS? A.网络存储服务 B.应用系统 C.开发平台 D.裸虚拟化 13.某公司构建IT系统时,使用虚拟化平台把服务器抽象组合为多个虚拟服务器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投资成本。该公司的云计算使用属于哪种流派: A.大分小 B.小聚大 C.一虚多 D.多合一 14.下面哪些技术属于云计算技术体系: A.虚拟化技术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36098

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前言

本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MZ/T 039-2013)、《成都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等国家及地方评估标准,结合本中心实际服务情况修订而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老年人能力评估的评估对象、评估指标、评估实施及评估结果。 本标准适用于需要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2术语和定义 2.1老年人 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2.2能力 个体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2.3日常生活活动 个体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日常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4精神状态 个体在认知功能、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外在表现。 2.5感知觉与沟通 个体在意识水平、视力、听力、沟通交流等方面的主观条件。 2.6社会参与 个体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联系与交流状况。 3评估对象 需要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4评估指标 4.1一级指标共5个,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年龄。 4.2二级指标共26个,参见表1。日常生活活动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1)进行评定,包括10个二级指标;精神状态包括3个二级指标;感知觉与沟通包括4个二级指标;社会参与采用“成人智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包括5个二级指标;年龄包括四个年龄阶段。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参见附录A“老年人能力评估表”。 1)Barthel指数分级(Barthel Index,BI)是用来评定日常生活活动的工具,由评估员通过询问被评估者或主要照顾者,对每 个项目进行评定,具体的评定项目及计分方法参见附录A。

需求规格说明书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保密级别:■公司级□部门级□项目级□普通级 记录编号: 分发编号: xxx公司云平台 需求规格说明书 Version 1.0 2014.07.23

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

目录 1前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文档约定 (4) 1.3读者对象 (4) 1.4术语和缩略词 (5) 1.5参考文档 (5) 2项目概述 (5) 2.1项目背景 (5) 2.2项目目标 (5) 2.3需求范围 (6) 2.4总体框架 (6) 2.5组织机构 (6) 2.6用户特点 (6) 2.7设计约束 (6) 3功能性需求 (6) 3.1总体流程 (6) 3.2角色定义 (7) 3.3系统功能 (7) 3.4功能描述 (7) 4非功能性需求 (11) 4.1软件需求 (11) 4.2硬件需求 (12) 5外围系统和接口 (13) 5.1系统A (13) 5.2系统B (13) 6其他需求 (14) 7数据字典 (14) 8附件 (14)

1 前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一般包括评审人员、软件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针对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客户),它是软件开发的基础。] 1.2 文档约定 [描述编写文档时所采用的字体标准或排版约定,包括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和字号约定。完成文档编写后,文档编写完成后本部分须裁剪] 字体大小约定: 标题1 宋体三号加粗 标题2 宋体小三号加粗 标题3 宋体四号加粗 标题4 宋体小四号加粗 标题5 宋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五号 段落约定:文章中每段落需抬头,即段落开头需有两字元的缩排,单倍行距。 表与图编号约定:文中所有表、图须按章节编号,如:第四章节第二个表,编号为:表4-2。裁剪约定:如标注可裁剪提示信息,表示该部分内容可以裁剪或删除。 1.3 读者对象 [描述本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主要读者。建议将不同读者的阅读重点与建议以列表方式表现,]

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案例

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案例

————————————————————————————————作者:————————————————————————————————日期:

某部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案例 摘要: 某部委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肩负着电子政务主干网建设、维护、运营的使命,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IT服务。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网上运行的业务应用逐步增加,计算机机房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大型主机、服务器、客户端等硬件平台,政务应用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等软件平台日益复杂,服务的用户(包括应用使用单位、人民银行、税务、海关、各代理银行等)越来越多,如何维护好日益增多的网络和系统等各类设备,保证各个应用系统安全顺畅地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做到网络和用户之所及,管理和服务之所及,是政务业务能否可靠运行的关键所在。 1.案例背景 某部委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肩负着电子政务主干网建设、维护、运营的使命,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IT服务。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网上运行的业务应用逐步增加,计算机机房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大型主机、服务器、客户端等硬件平台,政务应用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等软件平台日益复杂,服务的用户(包括应用使用单位、人民银行、税务、海关、各代理银行等)越来越多,如何维护好日益增多的网络和系统等各类设备,保证各个应用系统安全顺畅地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做到网络和用户之所及,管理和服务之所及,是政务业务能否可靠运行的关键所在。 中心目前还处于初级的IT服务管理状态,在组织结构、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和技术支撑方面,还没有构建一个综合的IT服务管理体系。对网络、设备、系统、用户等的管理和服务是分散的、不关联的,没有实现数据、信息和知识库的共享,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流程化,因此,管理和服务是粗粒度、低效率的,这种管理模式将越来越难以适应政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因此,需要梳理服务管理需求、规范服务管理流程,开发和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技术的IT服务管理体系,从粗放和分散型管理,逐步过渡到规范化、精细化和主动式IT服务管理,使IT服务管理体系成为中心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对政务核心应用系统顺利运行和应用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支持和推进政务改革提供管理和服务保障。 中心决定启动运维系统建设项目系统化地解决以上难题,构建IT服务管理体系。在经过对众多国际知名及国内咨询公司的考察和比较后,最终选定ITGov专家和信诚致远?( )作为咨询合作伙伴,承担运维管理体系总体规划。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参考指南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参考指南 1.概述(Summary) 本文档是进行项目策划、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基础,也是软件企业测试部门进行内部验收测试的依据。 1.1 用户简介(User Synopsis) 在本章节中要将用户的基本情况描述清楚,以便于分析人员划定系统范围,进行功能、进度、成本、性能等方面的平衡决策。 对于产品开发类项目,需要在此将该产品定义的用户群的特点描述清楚。 1.2 项目的目的与目标(Purpose and Aim of Project) 项目的目的是对开发本系统的意图的总概括。项目的目标是将目的细化后的具体描述。项目目标应是明确的、可度量的、可以达到的, 项目的范围应能确保项目的目标可以达到。 对于项目的目标可以逐步细化,以便与系统的需求建立对应关系,检查系统的功能是否覆盖了系统的目标。 1.3 术语定义(Terms Glossary) 将该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术语、缩写进行定义, 包括用户应用领域与计算机领域的术语与缩写等。 1.4 参考资料(References) 说明该用户需求报告使用的参考资料,如: [1] 商务合同 [2] 招标书 [3] 用户领域的资料 [4] 用户需求调查表 [5] 用户需求报告 [6] 参照的标准 每一个文件、文献要有标题、或文件号,发布或发表日期以及出版单位。 1.5 相关文档(Related Documents) [1] 项目开发计划 [2] 概要设计说明书 [3] 详细设计说明书 1.6 版本更新信息(V ersion Updated Record) 版本更新记录格式,如表5-19所示。 表5-19 版本更新记录 2.目标系统描述(System in Target) 2.1 组织结构与职责(Organizing Framework and Function) 将目标系统的组织结构逐层详细描述,建议采用树状的组织结构图进行表达,每个部门的职

基于ITIL的运维体系架构设计方案

1.1.运维架构设计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在发展路程的一个阶段。而一个良好的运维管理系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运维流程来支撑。建设运维管理平台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基于ITIL的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应包含运维服务制度、流程、组织、队伍、技术和对象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结合业务特色,整合运维服务资源,规范运维行为,确保服务质效,形成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的一体化运维体系,从而保障数据集中条件下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持续运行。 1.1.1.基于ITIL运维服务管理机制 基于ITIL建立运维服务管理体系的过程分为以下7个步骤:理念导入、评估现状、确定目标及范围、流程设计、工具实施、上线试运行、持续改进。 理念导入 理念导入是ITSM项目实施的第一步,也是决定项目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一步。理念导入主要是学习、研讨、灌输基于ITIL最佳实践运维管理体系框架,包括ITIL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理念,有共同的语言和目标,并明确运维服务管理的愿景,在组织内进行宣导。培训课程可以采用提问和研讨的方式,让运维人员成为主角。 评估现状 完成理念导入并建立愿景后,需要评估组织当前的服务管理流程成熟度及运维服务管理的现状,并查找分析差距,进一步明确

目标和范围。现状评估就是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恰当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观摩等)全面了解组织的运维服务状况,及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并撰写评估报告。这是后面确定运维管理范围、工具实施的基础。 确定目标、范围 根据现状评估结果,制定近期运维服务管理的目标与范围。在不同评估现状下,制定的目标也不同,随着体系的不断改进完善,目标也在不断提升,迭代式地实现已制定的愿景。 梳理并固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模式,通过系统实施和推广优化逐步提升运维服务管理能力,防范运维管理的风险,基于ITIL 构建初步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包括: (1)基于ITIL思想梳理并固化运维服务管理流程; (2)实现统一的运维服务台,建立集中的运维知识库; (3)完成事件、问题、配置和变更发布流程的实施; (4)构建统一的配置数据库,为运维服务提供精确化的数据支持。 流程设计 有了目标与范围,就需要制定和实施运维服务管理方案,主要包括管理体系的梳理、流程设计的选型等环节。流程设计可以遵从先事件、服务台、问题、知识、服务级别后变更、发布、配置管理等顺序。

需求规格说明书(样例)

需求规格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1.1编制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参考依据 (1) 1.4编制约束 (1) 1.4.1图元约束 (1) 1.4.2编码约束 (2) 1.4.3格式约束 (3) 1.5内容结构(可选) (4) 1.6导读说明 (4) 第二章项目概述 (5) 2.1项目背景 (5) 2.2项目范围 (5) 2.3项目目标 (5) 2.4现状描述 (5) 第三章需求总体分析 (6) 3.1功能体系设计 (6) 3.1.1功能结构 (6) 3.1.2功能分布 (7) 3.2整体业务流程(可选) (8) 3.3业务标准体系 (9) 第四章功能性需求 (10) 4.1功能综述 (10) 4.2需求清单 (10) 4.3需求优先级(可选) (10) 4.4功能编码?功能项 (11) 4.4.1功能综述 (11) 4.4.2业务流程 (11) 4.4.3关系分析 (13) 4.4.4详细功能需求 (13) 第五章非功能性需求 (17) 5.1软件质量属性需求 (17) 5.1.1运行期 (17) 5.1.2非运行期 (20) 5.2约束性需求 (21) 5.2.1基础架构 (21) 5.2.2标准规范 (21) 5.2.3集成要求 (21) 5.2.4其他约束 (21) 第六章集成需求 (22)

6.1技术要求 (22) 6.2数据集成 (22) 6.3应用集成 (22) 6.4流程集成 (23) 第七章尚需解决的问题 (24) 7.1问题总表 (25) 7.2问题处理 (25) 附录I 业务对象 (26)

第一章综述 若采用分册编制方式组织,则本章与第二章、第三章单独成册,其它分册可略去本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 1.1编制目的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编写这个文档的目的。 1.2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的范围。 1.3参考依据 列举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时所参考的资料或其它资源。这可能包括且不限于:用户界面风格指导、合同、标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使用实例文档,或相关产品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对于非易获得性或项目所专属的参考资料,应当以附件形式提供。 1.4编制约束 1.4.1图元约束 (1)流程图图元约束:

云计算的总体架构

云计算的总体架构、应用及模式探讨 1.引言: 云计算,是一种可用于商业化运作的技术架构。云计算是新一代的IT (计算机技术)模式,是IT发展历程的回归,自乔布斯创新PC(个人电脑)分散应用以来的IT领域第一次大集中应用。云计算的诞生,仍然得遵循经济规律,利用技术上的创新实现需求的增长和运营成本的降低。面对大量资源利用率不足的计算机,通过云的形式,利用富裕的已存在性能资源,使其虚拟成池以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各方面的信息软件化需求,这是目前IT业大举进攻的目标市场。云计算是技术,有自身的技术架构,通过对云计算架构中功能模块的解析和架构应用实例的列举,阐述了云计算实现的基本模型,并对云计算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分类展望。 2.云架构: 云计算经过初期的摸索,架构渐渐清晰,主流是分为两部分:服务和管理。 云架构的总体结构框如图1: 图1 云架构系统框图 服务分三层: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SaaS是出现最早,最普遍的云计算服务。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基础网络条件的日益成熟,用户通过浏览器联网即能用云上的软件服务。SaaS最靠近用户,只需按需付费就能享受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软件服务,用户因此省去了前期软硬件和后期维护的资金投入,这种高体验性服务,促成了SaaS产品在云计算产品中的高市场份额。SaaS包含以下常见技术: (1)、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Web(网站)页面标准技术,现主流是HTML4,逐步会过渡至HTML5,视频的高品质需求体验是其推动力。 (2)、JavaScript(物件导向语言)。用于丰富Web页面功能的动态描述语言,提高人机交互时的动画体验。 (3)、CSS(级联样式表)。控制Web页面的外观,例如链接文字的变化,

系统运维体系架构规划

系统运维体系架构规划 本文主要介绍运维体系与架构的设计规划,这将引导我们从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去考虑如何组织运维团队,如何规划运维架构,用什么构建起运维架构,以及如何开展运维工作。 图1-1本文将会引入很多简明的运维实践示例来形象直观的告诉大家如何构建起运维体系。通过学习本文内容将会使我们具备规划与构建整个IT运维体系架构的知识和能力。 运维体系是运维的基础和核心。通过运维体系的构建及完善,使我们的运维做到稳定可靠,准确完备,规范科学。从某种角度来看,系统运维体系可以用一个四面体来描述(如图1-1所示),包括四大方面:人、事、物、流程标准。 从人、事、物、流程这四个方面便可以很好地将运维体系进行解构,它们彼此互相作用,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实用的运维体系。下面列举了这四个方面各自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人:例如完善岗位职责与职业发展、提高团队技术水平、完善技能分享与培训、完善团队绩效考核、规范工作行为规范等。目的是要建成一支工作高效、技术水平高、团结稳定、有职业素养的运维团队。 事:例如做好日常基础运维工作,保障好生产业务运行。不断探索新的运维理念与技术,探索优化系统架构。具体可以分为几大块,例如运维流程管理,资源架构规划,应急与故障处理,监控与优化,安全与防护,项目及日常工作,等等。目的是要明白运维做什么正确的事,怎么正确地做事,做事有章法,稳定高效能。 物:主要是如何管理好系统运维所涉及的各种资源。例如机房环境、办公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工具等各种软硬件资源。目的要使各类资源配置管理妥当,清楚资源属性,知道从哪来,现在哪,要去哪。使得物尽其用,物有所值,安置妥当。 流程标准:运用流程标准将上述要素(人、事、物)有机地结合,有序科学地流转、高效稳定地运行。例如资源规划与采购,各种标准规范、项目规范、软硬件配置部署规范、安全制度、工作交接,等等。 就上述四大方面,下文继续展开论述,当然也仅是一些内容的列举,毕竟具体到每个企业组织,其运维工作内容可能会大同小异。 1.1团队人员规划 1.1.1岗位职责划分 一个优秀企业(组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说到底就是人。合适的人在合适岗位上正确地干正确的事情——这就是核心竞争力。一个好的运维团队也是如此,人在运维体系中就是核心,好的运维团队能够有效地、高质量地、相对低成本地发挥各个运维元素的功效,达到更完美的运维效能。 对于运维岗位划分,很多企业大同小异,一般都是以保障业务生产稳定高效运行为目的,根据自身企业发展需要划分岗位。小微企业可能没有专门的运维人员及岗位设置,稍大的一些企业也可能由其他岗位人员(如开发人员)兼职运维人员,发展到中小型企业后往往就会设置专门的运维岗位人员从事日常维护工作。对于中大型企业一般都会有专门的运维团队从事专业的运维工作,而且不仅仅是运维,还包括运维开发。 随着运维的发展,运维岗位也逐渐细分很多种,各个企业岗位设置与职责也不尽相同,但岗位工作内容大同小异。大致有如下岗位: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机房环境管理员、运维开发工程师、应用运维工程师、服务管理工程师、安全审计工程师、架构师等。 有了岗位设置及专职人员,然后就会产生人力职业发展、技能培训、绩效考核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即相互联系又各成一体。 如下是某企业的岗位职责划分示例: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 一、实验要求与任务 1、要求:完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 (1)基于获取的需求信息以及相关的参考文档,采用基于OMT的需求建模方法构建软件系统的需求模型; (2)基于给定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板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其中,软件系统的需求模型应包括类图表示的对象模型,序列图和状态转换 图表示的动态模型,以及分层的数据流图表示的功能模型。每一种图形化需求 模型应采用工具描述,类图、序列图和状态转换图采用Rational Rose或starUML软件描述,数据流图可采用visio软件描述。 2、具体任务:为“自动取款机(ATM)系统”开发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关于ATM系统的需求陈述如下: 1)某银行拟开发一个自动取款机系统,它是一个由自动取款机、中央计算机、分行计算机及柜员终端组成的网络系统。ATM和中央计算机由总行投资购买。总 行拥有多台ATM,分别设在全市主要街道上。分行负责提供分行计算机和柜员终端,柜员终端设在分行营业厅及分行下属的各个储蓄所内。该系统的软件开发成本由各个分行分摊。 2)银行柜员使用柜员终端处理储户提交的储蓄事务。柜员负责把储户提交的

存款或取款事务输进柜员终端,接收储户交来的现金或支票,或付给储户现金。柜员终端与相应的分行计算机通信,分行计算机具体处理针对某个账户的事务并且维护账户。 3)储户可以用现金或支票开设新账户。储户也可以从自己的账户存款或取款。通常,一个储户可能拥有多个账户。拥有银行账户的储户有权申请领取银行卡。使用银行卡可以通过ATM访问自己的账户、提取现金,存储现金或查询有关自己账户的信息。 4)银行卡是一张特制的磁卡,上面有分行代码和卡号。分行代码唯一标识总 行下属的一个分行,卡号确定可以访问哪些账户。每张银行卡仅属于一个储户,但同一张卡可能由多个副本。因此,必须考虑同时在若干台ATM上使用同样的银行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系统应该能够处理并发的访问。 5)当用户把银行卡插入ATM之后,ATM就与用户交互,获取有关这次事务的 信息,并与中央计算机交换有关事务的信息。首先,ATM要求用户输入密码,接 下来ATM把读到的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密码传给中央计算机,请求中央计算机核对这些信息并处理这次事务。中央计算机根据卡上的分行代码确定这次事务与分行的对应关系,委托相应的分行计算机验证用户密码。如果用户输入的密码是正确的,ATM就要求用户选择用户选择事务类型(取款、存款、查询等)。当用户 选择取款时,ATM请求用户输入取款项。最后,ATM从现金出口吐出现金,打印 出账单交给用户。 参考上述应用场景,通过调查完善用户需求,按照需求的内容进行分析, 按照模板要求撰写完整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需提交的材料: (1)基于模板定义的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电子版及纸质版,正文前须有封面(见附录1)和目录; (2)基于软件绘制的各模型的电子版; (3) 各组成员的贡献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 其中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shunhuiji@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4439699.html,,纸质版由班长收齐交至勤 学楼4121。 截止时间:1月13日16:00。过期视为“不及格”。 禁止从别处抄袭或相互抄袭,否则0分。

运维2.0理论体系之三大重点

运维2.0之三大重点 一、业务驱动运维 IT的使命是向业务交付价值,为了高效地服务于业务,运维2.0强调以一种新的途径来管理运维,即业务驱动运维。业务驱动运维的本质强调无论服务源自何处,IT运维总能主动规避、发现或解决问题,向业务提供统一标准地端到端交付,并以确保持续改进的最佳服务级别的目标加以管理。业务驱动运维可以从如下两个层面来解读。(一)自上而下——业务战略指导IT运维规划 运维规划从企业的业务战略入手,逐步将业务战略转化为运维管理系统与工具的功能目标和系统架构,通过分析业务战略识别运维目标、运维的交付过程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自上而下地指导运维规划,并形成一体化运维平台。支撑企业业务战略的实现,满足企业管理层次的要求,引领企业业务创新。业务战略与愿景给IT运维体系和一体化运维平台提供总体架构与演进方向,同时也明确运维体系与相应落地工具组成与开发的先后顺序。 (二)自下而上——智能运维提升业务的敏捷性 业务的发展瞬息万变,移动化、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技术使IT运维环境错综复杂,IT运维要想跨越分散独立的异构IT领域,深入分析业务服务并实现模块化。就需要将业务服

务级别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智能级别。利用历史数据优化资源的使用情况,并规划未来业务发展。服务智能化旨在将各种IT数据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知识,引领规划和指导实践。运维2.0工具体系提供能够提前预见IT问题和预判未来业务需求的分析引擎,支持IT部门更智能化地为业务交付价值。自下而上地将存储、监控、分析、展示、管理和规划全面整合在一起,提供全新的一站式和一体化服务,保证业务的敏捷性以及频繁变动时业务决策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减少耗时粗犷的手动操作。 运维2.0所提倡的业务驱动运维使得IT运维主动和业务建立强相关,运维愿景与规划来源于业务战略,运维活动反作用于业务创新与规划,IT的任何问题或故障都能量化成业务影响,业务不必了解复杂的IT技术仅需要了解和自身相关的服务。通过规范SLA评估服务质量,从而达到IT运维和部门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目的。

职工技能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职工技能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公司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能素质,充分调动生产一线技能工人和其他部门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力推动公司整体发展。规范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技能等级考核评定工作,促进技术工人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坚持“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评定标准以专业技能为主,知识与综合能力为辅;严格依据价值创造的结果(业绩)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表现,实现专业技能人员的薪酬待遇、技能升降与业绩评估的紧密结合。 第三条本方法适用于公司作业现场直接、间接从事操作的一线员工进行技能等级的评定。 第二章技能等级的评定 第四条技能等级共分为五级,分别为一级工、二级工、三级工、四级工、五级工。 第五条具体评定条件及要求(参见附表一): 基础资格条件: 1.入职满1年,或具有1年以上的同等岗位工作经历。 2.能严格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和调遣,及时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 3.热爱本职岗位工作,勤劳刻苦,人品正派,团结同事,顾全大局,积极进取。 4.在工作期间没有发生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行为,没有受到公司任何绩效考 核处理的。 5.在工作期间未发生过严重违反生产工艺及安全操作规程,且未发生过重 大设备操作安全事故、工伤事故。 6.在工作期间未出现过无故旷工、长期迟到早退。 第三章评审程序 第六条设立技能评审小组,其主要职能为内部技能评定、新员工入职技能定级,每组成员原则上为3-5人,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负责最终审定裁决,人力资源分管副总担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审核、评审,组员包括人力资源分管部门负责人、评审人部门分管副总、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制造部、工艺部、质管部、装备部、技术中心等)。

需求规格说明书范例

出行服务网站 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部门: 时间: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术语定义及编写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版本更新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2产品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业务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3应用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操作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4功能规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台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MISP网站系统前台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Fun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Fun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Fun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Fun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Fun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Fun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Fun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x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XX局信息化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XX局 2013年6月

目录 1概述 (2) 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2) 1.2服务目标 (2) 2系统现状 (2) 2.1网络架构 (2) 2.2设备清单 (5) 2.3应用系统 (6) 2.4存储系统 (10) 2.5备份系统 (11) 3服务方案 (11) 3.1系统日常维护 (11) 3.2信息系统安全服务 (21) 3.3系统设备维修及保养服务 (23) 3.4软件系统升级及维保服务 (25) 4服务要求 (25) 4.1基本要求 (25) 4.2服务队伍要求 (27) 4.3服务流程要求 (27) 4.4服务响应要求 (28) 4.5服务报告要求 (29) 4.6运维保障资源库建设要求 (30) 4.7项目管理要求 (31) 4.8质量管理要求 (31) 4.9技术交流及培训 (31)

5经费预算 (31)

1概述 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本次服务范围为XX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XX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 1.2服务目标 ●保障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软硬件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故障的及时响应与修复; ●硬件设备的维修服务; ●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等咨询服务。 2系统现状 2.1网络系统 XX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XX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XX

运维体系建设方案

运维体系建设方案 一、体系建设目标 查阅了大量资料,也没有找到对“运维体系”的明确定义,大多数资料对运维体系的解读及建设方案都是基于ITIL认证体系与Google SRE,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标准、规范及流程,辅以高效的IT管理系统,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运维服务,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基于对ITIL及Google SRE的理解,部门的运维体系建设目标可以确定为:以积极、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确、高效、规范的工作方法,保证系统7*24小时正常服务,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让客户满意。 二、运维现状分析 随着部门研发的产品日趋成熟,系统的复杂度日益提升,主要体现在业务功能增多、业务流程复杂、业务组件多且依赖关系复杂、系统硬件数量多等,导致整个系统运维的工作量及难度均大幅度增加。运维做了很多的工作,却依然保证不了系统的可靠服务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来自公司内外部“客户”的运维服务要求。通过运维团队内部的讨论与分析,发现运维工作提升困难的主要原因与其所处现状息息相关,主要存在如下亟待解决的痛点: 1)运维人员的技能参差不齐,深度不够,专业化不足; 2)运维人员分工及职责不明确,要求全栈运维,工作上出现相互推诿、拖延; 3)运维操作随意性强,容易出现疏忽与失误,导致系统事故; 4)运维服务接入点不单一,任何运维人员都可以接入服务; 5)运维工作范围繁杂琐碎,出了问题就有责任,有失公平,影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6)运维对问题的复盘分析不够深入,运维质量改进缓慢; 7)大量的硬件资产缺乏全面细致的管理,不能做到全生命周期管理; 8)大量的业务系统,全手工运维与巡检,耗时耗力;

9)缺乏全面的系统监控手段/系统,不能及时发现系统中的问题; 10)业务系统复杂度高,运维还没有完全了解业务系统的功能及依赖关系; 11)业务系统质量低、可靠性差,导致升级变更的工作量超大。 以上并不是全部的问题,这些问题均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有很多历史原因,在此就不再详述了。但是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运维团队将会继续维持低下的工作效率,运维工作质量也得不到改善。为此,我们需要对症下药,借鉴他人的优秀实践,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高效地运维体系,以解决所有上述的运维工作中的痛点,提升运维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三、体系建设规划 通过调研大量的资料,并根据运维现状、资源投入等实际情况,提出了“五化一库”的体系建设规划,即“分工专业化、工作精细化、服务流程化、操作规范化、运维自动化、运维知识库”,逐步提升运维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1分工专业化 目前,运维人员就像是 “全能骑士”,即要懂业务,也要懂硬件、网络、安全、架构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人人都需要是全栈运维工程师。的确存在这样的能人,但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结果是“广而不精”,各方面都知道皮毛,遇到问题了找不到根本原因,对运维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均有影响。因此,在本运维体系中,计划将运维人员按运维工作内容进行专业分组,分为基础设施组、网络组、平台组、业务组及安全组,如图 1所示。 图1 运维团队分工及职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