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有正气,国家才有生机

民族有正气,国家才有生机

民族有正气,国家才有生机
民族有正气,国家才有生机

民族有了正气,国家才有生机

史乃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信仰的人,虽青春不再,但激情不改。民族有了正气,国家才能显出勃勃生机。

人活着离不开信念的支撑,信仰是民族之光。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岁月能够漂白乌黑的头发,却侵蚀不了坚若磐石的信念。当信念的力量渗入灵魂,就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免疫力。这种力量伴随革命老前辈爬雪山过草地,这种力量支撑他们闯过血雨腥风枪林弹雨,这种力量引领他们朝着胜利的目标坚定的前进。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一如既往的法宝,有这种力量的人才是大写的人。人有了正确的信念,民族才能有正气;假如人欲横流,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民族就注定走向没落,国家必然岌岌可危。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可仰望的英雄,只有花枝招展的偶像和油头粉面的小生大红大紫,那些制造花瓶的人素质又让人不敢恭维,这个国家还能真正有生机吗?

波兰是一个不幸的国家,但是,波兰有肖邦,有居里夫人,他们心系祖国。波兰人因为有榜样点燃正气的火种而觉醒。

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社会,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华夏儿女从来都不曾抛弃信念。有无数志士仁人舍生忘死,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有骨头的人永远年轻,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灵魂里。屈原投江,陆游《示儿》;杨靖宇在冰天雪地诠释着冰清玉洁的忠骨,吉鸿昌挂牌表明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李公朴、闻一多,面对特务的手枪,宁可倒下,绝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舍施的救济粮;梅兰芳蓄须明志,常香玉捐献飞机……正因为有不可胜数的人心存正义,这个民族才不曾绝望。

如今在舞台上招摇撞骗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恐怕负能量远远大过正能量。披日本军旗的照样粉墨登场,八一制品厂厂长居然是行贿高手,明明是中国人偏偏在姓名后面加个括号注明是英国籍贯,为了证明自己是腾云驾雾的神仙就买个飞机玩玩……吸毒、嫖娼,艳照、强奸,凡人间丑事,应有尽有,无一不有,并且还有得意忘形骂太祖的破天荒,演艺圈成为令人侧目的大染缸。成为臭不可闻的茅坑。“上镜基本靠脸,走红基本靠潜,穿衣基本靠借,进步基本靠舔。”

除了明星吸引眼球,就是大款惹人眼红了。有一篇《成绩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人生经历》让人又一次感叹不已。

如今的中国人还有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没有骨头的软骨动物是没有资格顶天立地的,没有硬骨头的民族逃脱不了任人宰割命运。一个只盯着偶像和大款的民族何来硬骨头?他们往往是见风使舵、有奶便是娘的不二人选。否定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也就动摇了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现如今我们的武器装备是越来越先进了,但民族精神永远不可或缺。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是人!先进武器需要人开发研制、更需要人去使用;战略、战术需要人来制定实施!离开了人,什么都做不成!最近的几次战争,先进武器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小国输就输在人才匮乏上!美国几十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网罗各种人才,科技水平一直世界领先,军事技术水平也是遥遥领先!一个不注重人才培养、让高端人才给低素质老板打工的国家是注定不会真正强大的,本末倒置的国家,政府的目光是极其短视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暴富起来的人往往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他们目空四海,唯我独尊。在不知不觉中,民族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被抛弃了、被扭曲成了神剧,甚至变成一部枯燥、干瘪的骷髅标本,从此真正无人问津。

树民族正气,就必须正本清源。讳疾忌医的结果是神医束手,我们认识到病灶沉疴,就要敢于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只有经过对症下药,一个风清气正的时代才能真正在神州大地出现,我们恢复了欣欣向荣的大环境,才能造福子孙后代。

坚信这样一个真理吧:世上还是好人多。不要因为看到荒野的坟墓就悲悲戚戚,我们应该发现人世间的高楼大厦,我们应该体味人间自有真情在。睁开自己的慧眼吧,发现自己,我们不妨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影响周围的人,让人世间多一些正气。

不要像屎壳郎一样跟着个臭屁瞎哄哄,站稳自己的立场,别拿自己不当回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正负分界上自由选择走向的砝码。

不要抱怨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我们尽管不能大红大紫、翻云覆雨,但我们可以奉公守法,我们必须成为子孙后代的榜样。

播种一颗向善的种子吧,不要被污浊的空气迷瞎自己的信念,我们每个人都自觉行动起来,我们这个民族才无愧为“龙的传人”。

政策解读:保险行业的“国十条”

政策解读:保险行业的“国十条” ( 行业或企业自保统一纳入保险监管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毛晓梅)《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指出,要规范行业自保、互助合作保险等保险组织形式,整顿规范行业或企业自办保险行为,并统一纳入保险监管。 《意见》还指出,要研究并逐步实施对保险控股(集团)公司并表监管。健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之间的监管协调机制,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传递。 《意见》强调指出,要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为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制度。 要按照高标准、规范化的要求,严格保险市场准入,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实施分类监管,扶优限劣。健全保险业资本补充机制。完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逐步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建立和完善保险监管信息系统,提高监管效率。 作为我国保险监管部门,保监会于1998年11月正式成立。《意见》明确要求,保监会要不断提高引领保险业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分类指导,推动政策落实。 房贷险、车贷险等业务要稳步发展保险服务水平有待全面提高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毛晓梅)《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促进消费增长。 近年来随着汽车、住房等个人消费信贷的兴起,为贷款履约提供保证保险的房贷险、车贷险产品有较大市场需求。但由于国内信用环境不容乐观,赔付率太高,房贷险、车贷险问世不久便淡出市场。现有保险产品中基本缺乏这类与银行业务密切结合的、国外较为常见的产品。《意见》指出,要健全以保险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保险创新机制。 《意见》还提出,要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保险,为自主创新提供风险保障。要积极推进建筑工程、项目融资等领域的保险业务。要支持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要努力开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民群众需要的各类财产、人身保险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拓宽服务领域。 《意见》要求保险业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包括提高保险精算水平,科学厘定保险费率;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提升营销服务水平;发挥独立中介机构在承保理赔、风险管理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发展再保险;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保险服务水平等。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根据上级有关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四个认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讲座、报告、深度辅导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2.深入开展法治教育。以法治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法律讲座等形式,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引导少数民族学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3.深化网络安全教育。倡导文明上网,规范网络言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自觉远离涉恐涉暴信息,避免接触或者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 4.深入细致的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摸排工作。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中去,和少数民族学生聊天、谈心、交朋友,增进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交流,准确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真实思想,尤其是对敏感问题的真实看法,以及行为动态。 二、加强学业辅导,促进全面成长成才 1.每学期开学,教导处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普查工作,对学业后进学生进行记录。 2.制定辅导计划,开展学业辅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3.对少数民族特招学生学业和学籍管理实施倾斜性政策。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心灵关怀工作 1.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学生档案。全面细致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心理、经济情况、家庭背景、日常言行、宗教活动等信息,建立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档案。 2.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班主任要以深度辅导为载体,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进行深入谈话谈心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实际问题。 3.建立重点学生帮扶制度。组织班主任对家庭有突然变故、学业成绩薄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怀和指导。 四、关心照顾学生生活,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1.做好助学工作,帮助解决贫困生生活问题。 2.尊重少数民族学生风俗习惯,在重大民族节日期间,组织庆祝慰问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节日生活。 五、依法依规严格管理,切实维护安全稳定 1.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各年级要密切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对无故离校学生,要及时与学生本人及其家人联系,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学校。 2.从严管理。对于违规违纪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及时给予警示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3.建立安全稳定台账。每学期初,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建立安全稳定台账。对于重点学生,按照一人一组、一人一策、一人一案的工作机制,定期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动向,强对帮扶教育工作,尽最大力努力做好转化教育。 4.加强网络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封堵、删除有害信息,及时给予正面引导教育,严防非法分子利用校园网络及现代通讯工具传播有害思想。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何为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十分丰富, 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比, 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有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方面的, 有体现在精神方面的; 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 特别是优秀的道德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

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

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强调“修己以敏”,“修己以安百姓”。我们党的领导人继承了“修养”的有益思想,并赋予新的 含义。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修养》曾成为全党的必读课本。进入历史新 时期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论述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时都强调 要讲修养、讲道德、讲荣辱。 修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做动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修身养性,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求得学士、才干、道德、 涵养等各方面的充实,完善和提高;另一层含义是作为名词,如:某人很有修养,指一个人在思想理论知识、才华、道德质量等方面达到一定程度、一定水平。所以修养既是过程,又是目标。 一、准确把握加强修养的重要意义 下面从个人成长规律方面,从时代和事业发展需要方面,阐述加强修养的 重要意义: 〈一〉加强自身修养,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本规律 1、一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有所作为的前提和基础。 成就事业,有所作为,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能否成就事业,有所作为,既决定于外界环境,即:组织培养,群众支持,才 华施展之地,更决定于自身的素质,自身的努力,这是内在动力。而素质不是 天生的,是来自于自身的修养,要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改造,以期提高自 身素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先,然后达到成就事业,有所 作为。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内在要求,成就事业是修身的必然结果。 2、另一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是提升人格魅力的必然要求。 加强自身修养是提升非权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如果是领导,其影响来自 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因素的影响,二是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即人格魅力)。权 力影响,是由领导者的职位和人们对职位的传统服从所形成,一旦离开这个职

关于高校大学生对民族民族问题民族政策的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大学生对民族、民族问题民族政策的认知程度的 调查报告

目录 调查背景 (3) 调查基本情况 (3) 调查目的 (3) 调查方法 (3) 调查项目执行情况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 实践小结 (14) 实践建议 (15)

一、调查背景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有56个民族,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为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和共同繁荣来共同制定的,可是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现行民族政策有所了解的却是少之又少。比如说,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我国推出了那些政策,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了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我国又实施了那些政策?能对此作出简单回答的大学生没有几个。就此问题,我们对我校正享受着民族优惠政策的预科学院部分学生做了关于对我国现行民族在政策人认识调查,就现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因此,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对我国现行的的民族、民族问题以及民族政策的认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存在56个民族,各民族特点鲜明,这使得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显著。中央多次要求:“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认真学习民族法律法规,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观是人们对于民族的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民族问题,事关大局,民族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都会和民族工作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要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民族观,所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我们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为加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而奋斗。而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则更需要对民族、民族问题、民族政策有正确的认知,所以我们小组决定将实践课题定为:调查高校大学生对民族、民族问题、民族政策的认知程度,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呼吁更多的高校大学生重视民族问题,努力学习民族知识,从而建立正确的民族观。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放了200份纸质问卷,69份网络问卷,访谈了拥有不同民族的20人 (三)调查项目执行情况 活动时间:2015.10.28——2015.11.25 活动过程:11.30在本校开展了活动安排讨论,并制作问卷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第一节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一般要持续三天。 节期: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二节肉孜节 肉孜节是每个成年穆斯林必须在肉孜节的前月(称斋月,即教史九月份)封斋一个月。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三节巴拉艾提节 巴拉艾提节是所有穆斯林同胞的宗教节日。一般来说节日时间无互相拜节得风俗。 节期:为伊斯兰教史八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到了那一夜,虔诚得穆斯林们在“大净”之后跪坐诵经、忏悔、祈祷,彻夜不眠。 第四节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 节期:在伊斯兰教史巴罗提月的头两天。 主要庆祝活动:第一天得晚上大家对着灯烛潜心祈祷,祈求真主佑助、消灾降福、全家平安。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去墓地祭扫祖坟,在坟墓前点燃油烛等等。 第五节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古老的传统节日。 节期: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 主要庆祝活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三五成群地结伴奏家串户拜年。

第六节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一种体育竞技,娱乐的群众性大会。 节期:每年的七、八月份举行。 主要庆祝活动:赛马、射箭、摔跤、套马等传统竞技项目。 第七节抹黑节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节期:农历正月十六日 主要庆祝活动:正月十六日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地起床,拿着前一天晚上蘸了清油,抹了锅底灰的抹黑布,走到街上肆意地往行人脸上摸。 第八节帕斯喀节 “帕斯喀节”是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与俄罗斯人所信仰的东正教有关,是俄罗斯人的第二大节(第一大节日是圣诞节)相当于西方的“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 节期:每年的4月4日到5月6日之间 主要庆祝活动:在帕斯喀节前一天得傍晚,人们会穿上隆重而鲜艳的节日盛装,带上准备好的这三种食品到当地的教堂里去,把食物供存耶稣的神像前,点燃烛进行祈祷。到了节日这天,人们则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庆祝耶稣复活。 第九节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 节期:四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 编写人:胡尔曼别克 2011年9月25日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有诗云: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民族国家概论

民族国家概论 第一讲概述 一、综述 一)研究对象 国家Nation State; 民族Nation (State-Nation)Ethnic group; 民族国家Nation-State,Nation State National state 二)主要问题 1、现代民族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2、现代民族国家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现代民族国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现代民族国家面临怎样的挑战 二、基本概念 一)国家 1、马克思、恩格斯:统治阶级的工具;似乎成了完全独立的东西 ①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②这个行政权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有复杂而巧妙的国家机器,有50万人的官吏队伍和50万人的军队。这个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机体,是在专制君主时代,在封建制度崩溃时期产生的,同时这个寄生机体又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摧毁。那些相继争夺统治权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国家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胜利者的主要战利品。 ……但是在专制君主制时代,在第一次革命时期,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官僚不过是为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进行准备的手段。在复辟时期,在路易—菲利浦统治时期,在议会制共和国时期,官僚虽力求达到个人专制,但它终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只有在第二个波拿巴统治时期,国家才似乎成了完全独立的东西。

保险业新国十条全文 201410(DOC)

保险业新国十条全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 业的若干意见》 作者:发布时间:2014-8-15分享次数:6496 更多1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这个夏末秋初,保险业界期待的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新国十条”,终于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发布了。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保险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以下是保险业新国十条意见全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上看,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对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带动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提升社会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为方向,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健全市场、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建设有市场竞争力、富有创造力和充满活力的现代保险服务业,使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对商业化运作的保险业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创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给予必要的扶持;对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基础薄弱的保险业务,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办法

电信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法 针对招收来的维吾尔族学生(两名),藏族学生(一名),,我院采取以人为本,以关怀为理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管理帮扶工作。 这些学生,主要指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课外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他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特招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在规模最大的三个节日里,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2)生活习惯。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新疆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而藏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藏饰,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并且藏族学生整体上自由散漫,这也与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他们在家乡,大部分住在闭塞落后地区,家庭贫困。 (3)交际关系。藏族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聚,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 (4)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来说也不例外。但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他们存在问题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特招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并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进入大学之后,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以上是少数民族特招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这些特点,学院除了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给予许多特别关注。 第一,学院尽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对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学院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掌握程度的问题,特别请基础课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更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第二,学院领导经常慰问少数民族同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想办法困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重大民族节日,学院出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过节,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感到家的温暖。 第三,班导师辅导员,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争取助贫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文 【篇一:中国的传统文化__小学生作文集锦】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 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 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 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 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 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 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 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 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 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 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 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 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 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 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看着 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 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 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 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 艺术的结晶。

当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变化及价值重建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3/2006 当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变化及价值重建 贾英健 摘要:从人的角度来看,全球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全球化发展。人的存在方式的变化同时会带来人对民族国 家的认同出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从单一主体认同到多样主体认同;从身份认同到契约认同;从群体主体认同 到类主体认同等。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出现的上述变化必然会与原有的认同出现冲突,并进而引发人对民族国家认同的 危机。但民族国家认同的危机只是人的认同变化中的一个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种认同上的变化必然孕育着新的 民族国家认同的重建。重建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需要我们在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和特殊主义的普遍化的统一中来把握全球 化与民族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全球化;民族国家;认同;重建 作者简介:贾英健,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邮政编码 250021)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06)03-0073-05 全球化说到底是人的交往活动的全球化,它从本质上说是人的存在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人的存在方式的变化对人的认同观念,尤其是对人们的民族国家认同的观念产生重要影响,造成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出现危机。然而,民族国家认同问题上出现的变化,恰恰为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重建民族国家的认同提供了可能。 一 究竟如何理解全球化的一般本质?这实际上是理解人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前提性问题。对于全球化,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观点和看法。然而,多数人或者只是从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去考虑全球化的问题,或者仅仅从逻辑出发对全球化进行界定,因而都缺少一种辩证的视野。在我们看来,正确回答该问题,关键的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来揭示全球化的一般本质。 如果从唯物史观的视野出发审视全球化,那么全球化实质上是人的活动方式、存在方式的社会化、全球化的发展,即全球化使人的生存由原来局限于一定的时空之内发展为时空的压缩,由局限于一个民族国家之内发展为超出民族国家的局限。全球化使人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交往意义上的人。[1]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超出民族和国家的限制,获得直接的普遍的形式即“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形式。这就是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展,“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就使个人的需要、能力、关系和个性等,都必须通过“物”的方式来实现和确证。这种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和人的关系的物化性质,说到底是指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在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 可以看出,人的存在方式,就其实质而言,它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是一种生成的存在。人的存在方式所发生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上所采取的存在方式。同样,全球化的发展作为一种现实现象,它在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会引起人的存在方式的变化和更替,因此,我们要善于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变化中去把握人的具体的历史的本性和特征,把握它与全球化之间的这种统一关系。 但人的存在方式的变化,又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往往与人的认同观念联系在一起,并引起人的认同的变化。所谓认同,在我们看来,实际上是一个对“人”的共识问题,通常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归属于某种群体的认知和感情依附,是主体对自己身份、角色、地位和关系的一种定位、认识和把握,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意识。在这种意义上理解民族国家的认同,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认同共性,即主体接受、皈依某种现成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适应性探究

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适应性探究 民族高校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会面临学习与生活方式上的适应问题。基于此,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促进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教育适应性的可行性策略如下:学校教育管理方面:校领导应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突出民族高校特色;学生处应组织多种活动,形成与少数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教务处可以开设少数民族文化之类的选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应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学生个人教育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必须端正思想态度,多与教师沟通,多与其他民族学生交流,养成良好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习惯。 标签: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教育;适应性 教育培养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高校立校的意义所在。从民族高校的实际教育状况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来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求学,会面临语言交流、社会身份和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适应问题,种种变化与文化冲击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思想困惑与现实压力。大连民族大学56个民族的学生齐聚校园,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来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以上,存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能力不够强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教育适应性方面的实际情况,并从中得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策略。 一、教育适应性及相关概念的内涵 学校适应是一个广义、多维的概念,由于学者们多是根据各自的兴趣和对学校适应的不同理解来加以研究的,因此目前对学校适应的界定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1]。刘万伦认为学校适应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生的学业行为、学校参与、情绪和情感、人际等方面的情况[2]。李辉认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并和学校环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平衡状态,以保证完成学业,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3]。陈瀛寰认为学校适应是学生通过积极的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4]。 关于教育适应性的定义,学界有不同的理解。冷余生认为教育的适应具有双重性,即社会和教育对象,从教育适应的目的讲,也应是双重性的,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5]。竺雪认为高等教育适应性是一种全面的适应,也包括对人的适应[6]。刘尧认为适应是教育永恒的追求[7]。尽管对教育适应性的理解视角存在一些差异,但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教育适应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平衡,是“以变应变” “以变促变”,适应与改造相统一的动态过程。 二、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适应性的调查情况分析

1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究 贺新宇王志杰熊金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有理想,有道德的各类建设人才,培养少数民族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各高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作为未来的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与各族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开展民族自治地区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一、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本民族的杰出代表,是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民族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将教育资源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因此,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探索合理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合格人才。 (二)有利于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方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此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以及相关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三)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增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民族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猖獗,而作为思想传播主阵地的高校,也就成为了分裂分子与我们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可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愈发重要。高校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与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民族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四)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我们党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经济欠发达、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不断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任务的提出,对民族地区人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让更多、更加优秀的来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图文) 第一集:中国剪纸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新兴的剪纸,首先是切合新时代人的心里与审美需要,投其所好,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 第二集:古画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是举世睹目的珍贵文化遗产。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发展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的艺术特点,其技法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为唐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展子虔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的最终形成,其影响深远。唐五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五代时期,花鸟画从人物山水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均得到了极大发展,题材广泛,名家辈出,成就卓越,对后代影响至大。宋代承继前朝,全面发展了各画种,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元代绘画,直接师法唐五代,是文人画大发展的时期,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明初承元文人画的余波,并加以发挥,旋继南宋院画而兴起院体画,盛极一时。中晚期文人画又大兴。明末清初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遗民画家发展了文人画,使之又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颇大。入清以后,受董其昌画论的影响,画坛风气摹古大于创新,称为正统派。至中叶扬州八怪的出现,打破这种状态,成为各抒己见,打破常规,旗帜鲜明的艺术革新派。各类画科均在此阶段有所发展,同时,中西艺术也得到交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个繁荣阶段。及至清末,海上画派及后来的岭南画派的兴起和出现,是传统的中国画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风貌。吴昌硕和后来齐白石的出现,使大写意出现了新局面。到近代,由于徐悲鸿,林凤眠等一大批留学海外的画家出现,进一步融合了中西艺术,使中国画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中国绘画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世界上独数一帜的风格,并对周围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西方的绘画也从

民族国家与国家构建:一个理论综述

民族国家与国家构建:一个理论综述 杨雪冬 现代国家(modern state)或者说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最有效的政治组织单位(吉尔平,1994),而现代国家的构建则是一个不断寻求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合理化的持续性历史进程。这种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单个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诸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共时性和历时性上(宁骚,1995)。因此,国家构建可以作为检视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视角和基点。 一国家构建、民族构建和民族国家构建 20世纪晚期以来,随着西方社会科学作品的大量译介,国家构建(state-building)、民族构建(nation-building)和民族国家构建(nation-state-building)三个概念也开始被国内学界较频繁地使用。尽管如此,对于三者的界定、相互间的关系(定义上和历史时段上)以及适用范围,存在着比较混乱的看法。比如,对于国家构建(state-building)的译法就有多种。比较流行的有“国家政权建设”、“国家建设”或者“国家形成”。实际上,这种混乱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即使在创造这些概念的西方社会科学界,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民族国家有多个表述形式(nation-state, national state,nation state)就说明了这点。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所反映的历史情境与这些概念使用者的非西方认识情境的不对称。具体而言,一方面,与社会科学中的许多概念一样,这三个概念也是从西方经验中归纳出来的,虽然在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后得到了理论上的抽象,具有了相对的普适性,但不可避免地带着某种地域历史性。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认识背景下,国家本来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现代汉语中的“国家”起码充当了英语中的三个词:作为地理概念的country;作为政治概念的state;作为民族/文化概念的nation。作为研究者很难在语言表述上把作为分析概念的“国家”与作为日常生活概念的“国家”区分开来。这直接导致了研究表述中的困境。 除语言表述的独特性外,“国家”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及当代政治文化中还被赋予了强烈的本土性的解释。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国”与“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是政治人的生长逻辑,也是“国”的家庭化或家族化的典型写照。虽然与西方传统类似,传统文化在序列上把“国”置于“家”之上,但是并没有把二者作为“公域”和“私域”区别开来(亚里斯多德,1965),而是把两者重叠在一起,淡化了国家的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