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郑和远航(第2课时)

郑和远航(第2课时)

郑和远航(第2课时)
郑和远航(第2课时)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扬帆启航”“友好之旅”“凶险之旅”的顺序复述课文,学习课文有点有面、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2.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追求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勇往直前、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郑和远航的凶险和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追求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概括“启航”

1.出示两组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人山人海身材魁梧抱拳告别镇定自若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

2.选用以上词语概括上一节课学习的“扬帆启航”的主要内容。

3.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郑和和他的船队乘风破浪,开始了第一次远航。让我们走近船队、郑和,看看他的第一次远航是怎样的远航?请快速阅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4.交流阅读收获。板书:友好之旅凶险之旅

二、经历远航,解读郑和。

(一)体验“友好之旅”

1.哪些内容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友好之旅?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不动笔墨不读书,无声的读书是一种思考,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交流阅读收获。

3.解读。

“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耀武扬威、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1)(屏幕显示:郑和船队和随船物品)感受君臣和老百姓的态度,理解“争相观看”“惊叹不已”。

(2)(口语交际)如果你是各国的君臣,你会怎样欢迎郑和的船队?如果你是当地的老百姓,你会怎样赞叹郑和的船队?

(3)听到这些欢迎和赞叹,如果你是随行的人员,你感觉如何?如果此时有商人要和你做生意,你会怎么样?(媒体出示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

(4)(指导朗读)你愿意带着自豪之情读出热烈欢迎和赞叹不已的场面吗?

(5)郑和出使的目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所以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郑和远航不愧是——“友好之旅”。

(6)(屏幕出示文字)郑和的船队每到一个国家,都向各国君臣和老百姓还,以表达友好的感情。(介绍复述的方法:像这样用上原文里的有关词语,想象“画面”,再加上自己的话,把文章的大意讲出来,让人听明白这个故事,这是复述的一种方法。)

(7)指导交流,复述。

(二)走进“凶险之旅”

师: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本着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所以一路上有“彩旗”和“欢呼”,有“欢迎”和“赞叹”。可当我们走进这次远航,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凶险。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凶险”的词句,做批注。

2.汇报阅读感受。

3.(媒体出示文字)“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紧扣词句进行体会。

4.指名朗读:

(1)你们听了他的朗读,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语句?(2)学生交流。

5.引读、复述。(抓住“联系点”引领学生复述。)

“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观夫鲸波接天、浩浩无涯,或烟雾之溟濛,或风浪之崔嵬。”(出示文本)

6.(口语训练)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郑和船队的一名船员,听着呼啸的海风,看着翻滚的海水,站在颠簸的船上,心里感觉怎么样?

7.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是怎样做的?(再次解读郑和,理解郑和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

8.在漫漫的旅途上,天气只是凶险的一面,更凶险的还等着郑和和他的船队呢!

(1)这种险境是什么?(海盗的袭击)

(2)海盗给你怎样的感觉?强悍的海盗最后“乖乖地当了俘虏。”展示读。

指导朗读:

9.自读课文,试图抓住关键词句复述“智擒海盗”。(同桌进行)

三、了解六次远航,感受影响。

1.回顾郑和的第一次远航经过,这是发生在600多年的事情,是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课文中是如何评价这一远航的?理解“巅峰”。郑和船队留下的是和平、友谊、互相贸易和互相尊重。而西方航海却是“血与火的征服与摧毁”。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详写的作用)

2.后面的六次远航又是怎样写的?(齐读第六自然段)

3.体会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4.(屏幕显示郑和七次远航的路线图)诵读最后一自然段,感受郑和远航的深远影响。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思想和观念意味着开放、文明、先进和崛起。现在我国对海洋的自然认知、考察与研究与美、英、日、俄等强国相比,实在汗颜。更有甚者,中国的海权仍遭周边国家的轻蔑与挑战,中国的海洋大陆架资源长期遭受别国的蚕食甚至掠夺。

四、书写颁奖词,真情表白。

1.此时,你就站在郑和雕像前,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赞一赞郑和以及郑和远航。2.指导朗读、交流。

3.总结:他壮年受命,远离故土,情系大海,开创海上“丝绸之路”。二十八年航海路,云帆万里照重洋。从壮年至暮年,使命昭辉。他惊涛骇浪,笑傲凶悍海盗,勇往直前,有志竟成:在世界远洋航海史上写下了咱们的“中华”!前方,是未知的海域;身后,是远航的传奇。指导朗读。

4.当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候,面对如此多的凶险,我们不由的感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可是最终他排除万难,真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刻我们面对这位航海英雄的名字——郑和,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郑和远航,我们应该从现

在开始,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以海洋般宽阔的视野观察世界,用海洋般的胸怀拥抱世界,走出一条崭新的和平崛起和发展之路。

5.人们将郑和的事迹刻在了一块石碑上,这块石碑叫通番碑。一位诗人在参观了通番碑之后,写了一首诗,齐读:

通番碑

看过刻在上面的每个字

双目有意闭合

为静静地恭听

只有你会唱的

那首西洋涛歌

其实,它是仍在流动的

郑和的血液与心潮

七叠神韵

一脉豪情

在万里鲸波里咆哮

越是最想倾诉

就越是沉默冷静

立在六十二艘宝船的启航处

从你的字里行间

我听到万人击水的回声

五、自主选择作业,拓展延伸。

1.用学到的复述方法将郑和远航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将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办一期小报,以组为单位进行展品。还可以把学习后的感受写下来。

3.用学到的点与面、详与略的写作方法修改作文《拔河》

板书设计:

君臣欢迎

和友好之旅百姓观看

(商人)换取土特产品

远赠送礼物

风浪

航凶险之旅

海盗

长风破浪

直挂云帆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一)】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一起来认识明朝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他的名字叫——郑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它的名称叫——郑和远航。 二、感受人物形象(配乐) 1、今天,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郑和35岁时第一次远航时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郑和的神情。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呢? (学生畅谈) 出示:神采奕奕、胸有成竹、仪表堂堂、气宇不凡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真了不起,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有的词语你们已经说到了,有的还没有说,来,一起来看看吧! 这就是一位率领着一支庞大舰队的航海家,这就是那位信心满怀的航海家。(出示:第三小节)同学们,你能读出他的英雄气概吗?自己练一练 2、指名读 A、这么威风的郑和,谁来把它读出来。 B、郑和的身材真魁梧呀!谁能把郑和的号召传得更远一些吗?(这样的号召,我想不仅中国的人民能听到,连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听到。 C、同学们,如果能加上一些动作就更好了,大家一起来。 三、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书上有一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请看,(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A、顶峰是什么意思,那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达了当时航海事业的最高峰那是因为——引读。

2、质疑: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能称得上到达了“顶峰” 呢?(出示问题) 请大家独立阅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①学生读文②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A、时间之长 ① 指名交流(1405~1433 长达28年,七次,三十多个国家) 师:这么长时间的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出海七次, 一共到了三十多个国家。 郑和最后一次远航,已经60多岁了,鬓发全白了,就在这次归途中,郑和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是否和老师一样的心情,沉痛而又敬重,就让我们 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小节。(出示第六小节) B、范围之广: 郑和远航前后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30多个国家该是一个多大的范围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郑和从苏州刘家河出发,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往南到达爪哇、苏门答腊,再往西 到达古里,前3次到达古里就返回了。后四次则横渡印度洋,到达了阿拉伯及非洲东海岸 的木骨都束等国家。)(配乐解说) 郑和远航历经28年,率领舰队航行了10万多里。几乎跨越了半个地球。这些在当时 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比世界航海家哥伦布还早80多年。他开创了航海事业的先锋。此时此刻,我门不得不再次骄傲的说: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 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C、我们已经了解了郑和远航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那么它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请 同学们自读1~3小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船队的规模之大? 1、“.随行————27000多人。“ 老师告诉你们。我们国际部从小学到高中共计约( 2700人 )。27000多人就是它的 ( 10 )倍。 2、“每艘宝船————那么高“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13.小河与青草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准备:小草、小河的头饰、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切入课文 1、今天,于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再次走进小河与青草的世界。 2、齐读课题。 出示生字词。弯弯流淌的河水给我们送来了一朵朵词语小浪花。能读好它吗?(感谢浑浊干枯碧绿碧绿) (4)我们来开火车读好它们。 师:这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还有哪列火车要和他们比一比呢? (5)我一起来读读。齐读 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河和青草是什么样的?教师画小河,学生贴青草。 (2)同学们说得真好,课文中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哪一个词写出了小草多?(长满) (4)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小草,多美呀!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①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小河与青草生活在一起,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聊起天来了,想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吗?大家仔细听,师范读二、三自然段。 1、小草在说什么?指名说并画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小草在夸小河怎样?板书“清”。清得怎么样呢?(一眼能看到底) 2、小河真清呀,老师能多清的小河,谁来夸夸它? 引读,想象理解意思:老师读了小草的话,好像看到水里的水草在翩翩起舞,看见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你还能看见什么?(小鱼、小虾、鹅卵石、河泥)指导个性化朗读:小河的水真清啊!指名说,然后请你来夸夸小河吧!看谁把小河的水读得最清! 3、过渡:听到小草的赞美,小河骄傲了吗?他怎么说的呢?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画出小河的话。 (2)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感谢

《分数与除法》第二课时教案

第4课时分数与除法(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2)(教材第50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图。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答。 30分米=()米180分钟=()小时 引导学生回顾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算式的商。 7÷94÷78÷15 师:这节课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例3。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说一说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关系。 学生可能会说: ①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把10只看作 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②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可以用7÷10。

③20÷10=2,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 (3)师: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都是用除法算的。) (4)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组内提问,相互解答。 2.课件出示练习十二第5题。 启发学生分析。 师:这道题把谁与谁比?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看谁的解法好。(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方法。) 讨论后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 (1)从分数定义入手,求月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几分之几。 (2)从倍数关系入手,求月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几分之几,是以地球质量为标准,可以用除法计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二第6、7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 分数与除法(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即 比较量÷标准量=,得到的商表示的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教学反思 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其应用,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 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应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时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郑和远航》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郑和远航》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zhěng qí qíng lǎng mǎ tóu pài qiǎn fān yì pèi bè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看kàn________兴xìng________中zhōng________

kān________xīng________zhòng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魁梧 指挥 告别 启航 规模 宏大 4.写出近义词。 乐意—________友好—________凶险—________ 呼啸—________袭击—________迅速—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乐意—________友好—________凶险—________ 顽强—________袭击—________迅速—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遣________魁________ 夷________拳________ 遗________魅________姨________券___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雄伟________________浩浩________________扶________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自若化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摸摸 8.词语搭配。 精神________A.招展 彩旗________B.顽强 身材________C.宏大

5下10《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 执教时间:2010年3月23日 执教班级:雅周镇中心小学五(3)班 执教老师:卢应兰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再现“远航”。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 生:读题。 师: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 师: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同学们想不想穿越时空,回到600年前,领略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盛大场面? 生:(兴奋)想。 (播放视频) 【让学生在气势雄浑的声像中产生强烈的心灵效应,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和 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也引领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 二、研读课文,感受“远航”。 师:看完视频,那么,郑和远航究竟是怎样的远航呢?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出来了,请大家到课文中找一找。 生:我找到“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多媒体出示句子)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想想从哪儿可以感觉到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生1:从1、2小节可以看出“规模之大”。 生2:从郑和的船队前后到达过30多个国家,可看出“范围之广”。 生3:郑和前后经历了七次远航,一共花了28年,可以看出时间之长。 师:大家自由读1、2小节,圈画出一些含有数字的词语,从中品读宝船的雄伟壮观。“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乘坐一千多人”……可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来估量,边读边想宝船的雄伟壮观。 生:这艘宝船真是太雄伟壮观了,由此可见,当年的明朝非常富有。 师:那么我们朗读时应带着怎样的感情去品悟文字呢? 生: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师:就让我们带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大声地朗读1-3小节吧! 【本设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指导朗读,通过各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带领学生入情入境。】 三、研读感悟,走近“远航”。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 教案背景:《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如今,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如何指导低年级儿童去感受课文,让“体验”充盈教学课堂,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呢? 教材分析:《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中课文第13课。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课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小河边长满了青草。第二至五自然段讲小河与青草的对话。第六自然段讲河水流得更欢了,小草长得更绿了。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小河与青草的样子。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熟读课文和认识生字。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感谢和赞美之情,知道为何要感谢以及感谢的原因。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学习小河与青草谦虚谨慎、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种美德,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教学重点、难点: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童话故事《小河与青草》(生齐读课题)。今天青草娃娃想请我们小朋友去小河边做客,你们想去吗?不过,青草娃娃要考考我们小朋友呢,它说,只有读好了这些生字宝宝,才能带我们去。谁有本领来读?出示生字: 1、指名读2、齐读3、做小老师领读小朋友们真棒,青草娃娃正式向你们发出邀请:“欢迎小朋友们来小河边做客!”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先请小朋友来读一下第一小节。出示句子:“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2、来到小河边,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3、哪一个词写出了小草的多?(点红长满了)范读,指读 4、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过渡:有一天,小河与小草说起了悄悄话,它们说的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它们说了什么吗?读读课文就知道。 (二)学习2——5自然段 1、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草说了什么?谁来读读小草的话?出示句子:小草对小河说…… (2)小草觉得小河的水怎么样?(真清啊,板书:清) (3)老师读了小草的话,好像看到小河里的水草翩翩起舞。你读了以后,好像看到什么了?(小鱼小虾鹅卵石) (4)看来小河的水真得很清,到底清的怎么样呢?这里哪句话告诉我们了。(点红,一眼能看到底) (5)这么清澈的小河,谁来夸夸它?把小河的水读得最清! (6)小河听了小草的夸奖,有没有得意骄傲呢?我们来看一下小河说了什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7)小河是怎么说的?(板书感谢)为什么要感谢小草?突出“紧紧抱住”做动作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寿安里小学杨建华 教学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 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划清了文章的层次脉络,知道了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还知道了文章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主要分为: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2)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再次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了解这一伟大的壮举——郑和远航。(生齐读课题) 2、出示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3、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扬帆起航”(课件出示1—3节) 策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1—3节,划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批注,写写你的理由。 2、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并做好汇报准备。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①关于宝船的长度、高度、宽度等。(通过具体数字体现船大,用教 学楼进行对比。) ②“船上配备着航行罗盘……水船。”(装备精良、随行船只分工明确。) 是啊,船很大,装备精良,随行船队分工明确,规模很大,的确是

宝船! ③“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第一次出使西洋。”(看出送行人很 多,连皇帝都参与了,从“人山人海”看出。) ④“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从具体数字看出随行人很多。) 4、宝船如此壮观,那领导这支船队的郑和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呢? ①指名答:自信、矫健、勇敢、坚定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握拳、起航、健步、高举、大步等) ③指名读、齐读。 5、下面句子更精彩,出示“在人们的欢呼声……出发了。” ①指名读 ②从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船队呢?(气势宏伟的船 队,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比喻句和浩浩荡荡。) ③指名读——范读——齐读 任务二:学习“友好交往”(课件出示第四节) 过渡: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装备精良,随行人多,显示了明朝经济的强盛,而这次访问书上说是一次什么样的访问呢?(这是一次友好的交往。) 策略:默读课文,看看这节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次“友好访问”呢? 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 展示交流: 相机拓展: 1、想象一下,郑和来到这个国家,他面见国王,会说些什么呢? 2、看见这么宏伟的舰队,当地老百姓会怎么想呢? (相机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 总结: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却没有丝毫的炫耀、威胁,有的只有友好的情感,让我们齐读第四节。 任务二:学习“战胜凶险”(课件出示第5节) 过渡:任何成功之举的背后都藏有鲜为人知的曲折和艰辛,这次航行也不例外,大声地读读第五节,说说这次航行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指名答(风浪海盗) ②险恶的风浪 ★自己读读风浪这段话,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十分凶险?(脱缰的野马咆哮呼啸等)这是海浪的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点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引入: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呢?听了它们的谈话,你也许就 明白了。 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们先来听听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A教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B自由读,想想小草对小河说这句话时该是什么语气? C指导学生用真诚、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 D教师出示一瓶清水:这就是我从小河里取来的,谁再来夸夸它? E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听到小草的赞美,小河骄傲了吗?点名读。 B为什么小河没有骄傲? C“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是什么意思? D现场演示,让学生理解“浑浊”。 E从“紧紧抱住”你读出了什么? F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朗读。 G教师小结。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小草和小河接下来又说了什么呢?我们接着听。 (1)录音播放第四、五段。 (2)指导理解朗读第四自然段。 (3)听到这么美的赞叹,小草骄傲了吗? (4)理解朗读第五自然段。 (5)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总结全文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明白了吗? 2、假如小河是骄傲的小河,小草也是骄傲的小草,那会是什么样子? 3、正是它们和睦相处,所以—— 4、齐读第六自然段。 5、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 1、自由练背小河和小草的话。 2、指名表演对话。 3、练习背诵全文。 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住得分干。记忆字形,说说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想提醒 小朋友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11、第八次2

泗阳县南刘集乡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第八次设计日期使用日期 设计者庄永峰三年级上册第2课时 /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1、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 2、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教学过程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一)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第八次》的主人公是谁?(苏格兰王子布鲁斯) (二)那么,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呢?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互相讨论一下在这件事中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 (三)交流 热爱祖国的人。 1、从哪里看出布鲁斯是个热爱祖国的人?(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英勇地抗击”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遇事不灰心”或者“坚持不懈” 1、布鲁斯是否一开始就不灰心的呢?(不是) 2、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读第二小节)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3、但后来布鲁斯王子又怎么会恢复了信心? (1)默读第三、四小节。思考:A 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 B 布鲁斯王子看到后有什么表现? (2)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非常艰辛。又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倒? 出示三句话反复朗读体会 [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A、为什么说“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而不说“网

破了,丝断了”?(师小结:作者用词准确、有序,先后是不可颠倒的。) B、这段中还有那句话也是这样准确、有序、不可颠倒呢? C、从“终于”这个词看出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D、朗读,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讨论:看到这些,布鲁斯王子有什么表现?(“感动极了”)(4)王子为什么感动?从哪儿看出王子的感动? (“猛得跳起来”、“喊道”) (5)指名边表演边朗读第4小节。 (6)让学生集体表演握紧拳头朗读,想想这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写什么呢? (同桌讨论后交流) 4、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 齐读第五自然段。 5、请你想象一下:当时鲁斯王子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 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四)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启示和鼓舞,都还有重新振作起来的可能。因此前文用到了“几乎”这个词语)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课文以后,你得到的启示。(有志者事 竟成) 2、想想以前学到的一些这方面的名言。 板 书设计 11、第八次有志者事竟成 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派遣、仪器、撕裂”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郑和远洋”表演的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 2、小结: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也会发出同样的赞叹。 3、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4、师生交流郑和的生平: 郑和(1371—1433),中国明初航海家,回族,原姓马,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被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 5、引导学生结合文题进行质疑和交流,梳理质疑产生的问题: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默读全文,读准字音。 (1)出示“自学指导(一)”。 (2)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出示生词,指名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派遣码头仪器赠送撕裂范围抱拳瓷器炫耀化险为夷波峰浪谷扶老携幼镇定自若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瓷”“撕”是平舌音;“炫”“鬓”“遣”“拳”“范”是前鼻音;“赠”是后鼻音,也是平舌音。 (4)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针对学生不懂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重点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四个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 2、试读全文,读通语句。 (1)出示“自学指导(二)”。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三、合作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1、引言:“郑和航海”在世界航海史上是了不起的壮举,你愿意做一个义务宣讲员,把这一象征中华文明的历史故事复述出来,讲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为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而骄傲吗? 2、出示“复述指南”。

13小河与青草教案

13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 教案背景: 《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如今,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如何指导低年级儿童去感受课文,让“体验”充盈教学课堂,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呢? 教材分析: 《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中课文第13课。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课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小河边长满了青草。第二至五自然段讲小河与青草的对话。第六自然段讲河水流得更欢了,小草长得更绿了。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小河与青草的样子。本课的训练重点是熟读课文和认识生字。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感谢和赞美之情,知道为何要感谢以及感谢的原因。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学习小河与青草谦虚谨慎、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种美德,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童话故事《小河与青草》(生齐读

课题)。今天青草娃娃想请我们小朋友去小河边做客,你们想去吗?不过,青草娃娃要考考我们小朋友呢,它说,只有读好了这些生字宝宝,才能带我们去。谁有本领来读? 出示生字: 1、指名读 2、齐读 3、做小老师领读 小朋友们真棒,青草娃娃正式向你们发出邀请:“欢迎小朋友们来小河边做客!”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先请小朋友来读一下第一小节。出示句子:“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2、来到小河边,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3、哪一个词写出了小草的多?(点红长满了)范读,指读 4、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过渡:有一天,小河与小草说起了悄悄话,它们说的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它们说了什么吗?读读课文就知道。 (一)学习2——5自然段 1、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草说了什么?谁来读读小草的话?出示句子:小草对小河说…… (2)小草觉得小河的水怎么样?(真清啊,板书:清) (3)老师读了小草的话,好像看到小河里的水草翩翩起舞。你读了以后,好像看到什么了?(小鱼小虾鹅卵石) (4)看来小河的水真得很清,到底清的怎么样呢?这里哪句话告诉我们了。(点红,一眼能看到底) (5)这么清澈的小河,谁来夸夸它?把小河的水读得最清! (6)小河听了小草的夸奖,有没有得意骄傲呢?我们来看一下小河说了什么?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7)小河是怎么说的?(板书感谢)为什么要感谢小草?突出“紧

苏教版三年级(上)《第11课 第八次》同步练习卷(2)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同步练习卷(2) 二、标题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他手中拿着几.(jījǐ)本书,靠着茶几.(jījǐ)睡着了。 (2)我委屈得几.(jījǐ)乎哭了。 2.看拼音写词语。 dǎzhànɡ āi shēnɡtàn qì shòu shānɡ mòfánɡzhāo jí。 3.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古十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 (2)蜘蛛重心扯起细丝在次结网。。 4.按要求写词语。 (1)“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读了这句话,我想用、这样的词语来夸夸蜘蛛。 (2)“布鲁斯感动极了。”这句话让我想到、这样的成语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 5.我是选词高手。 激烈猛烈强烈 (1)经过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 (2)中午的太阳光十分。 (3)厂长的话一结束,会场上立刻展开了的争论。 (4)我走向船头,迎着的海风,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 6.按要求写句子。 (1)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改成“被”字句) (2)对这场战争,他几乎 ..失去了信心。(用加点词造句) (3)早晨,我喝了一杯牛奶和两片面包。(修改病句) 7.一百多年前,人们虽然已经知道病菌会使人生病,但还不知道怎么去杀死病菌。这时,

一个叫埃尔利希的德国人决心制造射杀病菌的“魔弹”,他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染料”。于是他废寝(qǐn)忘食地在化学实验中找答案。 到底哪种“染料”可以治病呢?埃尔利希在实验室里配制了各种各样的“染料”,不停地给染上疾病的小白鼠注射。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埃尔利希把每一种用过的“染料”都编上号,两年过去了,埃尔利希试用了几百种染料,耗(hào)费了几千只白鼠,仍然没有找到这种“魔弹”。埃尔利希没有灰心,仍然一种一种地试下去,实验室的长椅成了他的床铺,累极了躺一会儿再接着实验。 1907年的一天,当埃尔利希试到第606种“染料”时,终于取得了成功。这就是轰动世界的“六〇六”!注射一两针“六〇六”就能治好无法医治的梅毒。 “六〇六”的诞生告诉我们:经过605次失败而不灰心,才可能得到第606次的成功。(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废寝忘食: (2)轰动: (3)诞生: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仍旧﹣﹣消耗﹣﹣ (4)“六〇六”的诞生告诉了我们什么?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修改后)

《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寺坪中心小学涛 【教材依据】《和远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向我们重点介绍了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简要点明了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文章点面结合,具体周到,详略得当,适宜学生迁移运用,对习作很有帮助,同时融人文性与思想性于一体,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易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和远航》是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和这一伟人,感知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首先,我以描述和第一次远航三个阶段场面的词语为基点:让学生立足这十二个词,概括总结和第一次远航的三个阶段。其次,我带领学生就和第一次远航的这三个阶段进行重点学习,对其余六次远航简略了解。这正好体现了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然后,我引导学生体会和远航伟大的历史意义,以此来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通过练习说话,加深学生对和远航这一壮举的理解。再以课后习作这一形式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掌握这种详略得当的好方法。通过“读”与“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按照“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有重点的学习课文。 3、能学习课文有点有面、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讨论、朗读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案(精品)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小河与小草的对话。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我们又一次来到这弯弯的小河,你瞧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出示挂图) 2、让我们今天再一次走进小河与青草的世界。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多媒体创造情境 1、你们听,它们又在说话了。(静静听,认真地看,不要打扰它们说话) 2、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想不想做小河与青草也来说说话。 三、读课文 1、想做小河的小朋友,戴上了小河的头饰,想做青草地的小朋友戴上了青草的头饰,去读一读课文,再把自己说的话多读一读。 2、指名分角色读。 直接读青草与小河的对话。 3、议:通过自己的读书和听了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你信又知道了什么了? (1)四人一小组交流。 (2)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集体交流。 ▲①我听了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我知道。 ②看到如此清的水,你想干什么? ③此时,你也想对小河说:。 看着这清清水,小草们再对小河说一声:。 ④过渡:此时在你头脑立刻又会浮现一个什么问题? 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同桌交流一下,你们还知道什么? ▲①我读了小河说:这要感谢呀! 我知道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读了这句话还知道了什么? 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 浑浑的泥水是什么样的? ③如果没有青草把泥土紧紧抱住,这小河早已成为浑浊的泥水了,小河怎么能不感谢青草呢?让我们充满感激之情,来读一读。 ④还有哪条小河还没说? ⑤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青草说一声:。 ▲①你还知道了什么? ②你喜欢吗?你学习小河说一说。 ③谁能说得更喜欢地点。 ④我们看书上的图,小草长得碧绿碧绿的,还可以说怎样的小草? ⑤这嫩嫩的、绿绿的、青青的小草,天天陪伴着小河,小河怎么不喜欢它呢? 4、分角色读 (1)多好的一对好朋友,真是谁也不离开谁。还想学着小河和青草说说话吗?

11.核舟记(第二课时)

11.核舟记(第二课时) 魏学洢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 动的语言。 2.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 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图片及音频。 2、制作带有重点问题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图片欣赏 (1)播放背景音乐《生僻字》,借助耳熟能详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惊叹中引入对中国最令人惊叹的民间艺术——微雕的学习。 (2)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微雕”技艺的若干图片,让学生在感受我国雕刻技艺精湛的同时,增加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2.导入语: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图片欣赏,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相信你们会更为惊叹吧?微雕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

(二)研习文本 1、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突出了“奇巧”二字?集中说明了什么? “奇巧”二字是文眼,后文从原材料体积小、雕刻物品种类繁多、雕刻物构思精巧、情态逼真等方面展开,集中说明了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精湛。 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2-5),思考: (1)第2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许多小窗,意在表现什么? 表现核舟之小,衬托景物之多,突出王叔远的“奇巧”,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 (2)除此之外,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奇巧”? 提示:如第2段中对对联的描绘,核舟那么小,船舱上的对联内容却清晰可见,足见雕工之精细。 (如第3段中的“珠可历历数也”,如第5段中对船顶题名及篆章的描绘,“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等,无不突出核舟的精妙纤巧,以及雕刻家的细心。) (过渡语:王叔远的“奇巧”不仅体现在所刻景物之多、雕工之精细,更体现在对人物“各具情态”的细致刻画上。除了主要的人物,对于一些貌似不必要却必须存在的小人物也是刻画得相当有趣。) (3)第4段对两个舟子的描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写右边舟子,突出他“右手攀右趾”的粗犷动作和“若啸呼”的闲散神态;写左边舟子,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3、阅读文章第三部分,思考:第6段为何连用了9个“为”字? “通计一舟”,连续用了9个“为”字进行细致的罗列,用形象、简洁而又带有立体感的描述把核舟再现在读者面前。以显示核舟所刻容量之大,艺人技艺之高。

《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导读: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的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板书: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 2、听读范文 3、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强调个别字写法读法) 4、指导理解词语: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郑和远航,如万里无云,镇定自若等,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 5、请同学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标记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反馈 1、了解学生初读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指导分段 (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指导分层)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回到600年前,跟随郑和的船队一起去经历一次远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详略精当的写法 3、通过课文,感受郑和等人的不畏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