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_李娜

论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_李娜

论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_李娜
论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_李娜

2008年5月

第14卷第3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H uBe iAdult Educati o n Institute

M ay,2008

V o.l14N o.3论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

李娜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当前,随着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的日趋加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网络依赖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本文从网络传播对受众人格心理状态的改变、寻求自我价值感、情感表达心理、探索和尝试新生活等几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878(2008)03)0039)02

网络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大学生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大学生对网络更是充满了热情,积极地投入到网络世界中,利用网络学习、游戏、交流。上网已经是大学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网络面前显得缺乏足够的理智,很多人沉溺于网络世界,还有很多人因为受了网络上不健康内容的冲击而误入歧途,这几年来有关大学生因受网络影响而犯罪的案件屡见不鲜。有的大学生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烦躁不安;为享受网上/乐趣0而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有些人宁可荒废学业也要与电脑为伴。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大学生做出这样的行为呢?

一、网络传播对受众人格心理状态的改变

如今,我们正逐渐步入一个/媒介社会0,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人类越来越依赖于一个中介化、形式化和数字化的标准。真正的网络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学概念,它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对传统的社会规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造成强烈的冲击,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危机和问题,其中网络对受众人格的影响就是其中的一个论题。由于自我意识是人际传播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认识。网络社会人际传播过程中自我隐匿和自我披露的心态会带来自我意识模糊或多角色冲突的迷惑。进入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自我隐匿的心态会促使他把自己分成若干个角色,尝试各个角色带来的新体验。致使他人对自己有多种认识,这些认识经反馈会使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模糊,而自我披露的心态又使得受众在各种角色扮演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真实的部分自我。这种分裂的心态常常使受众迷失在自我的扮相与真实之间。这对于人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极为有害。聊天,交网友,泡网吧,打游戏,看新闻,查资料,随着现在大学生上网次数的增多,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这种迷失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久而久之,可能造成自我人格的分裂。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把网络当成排遣的对象。但医学家却对此表示担心,因为这种虚拟的排遣方式会带来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受众网络性人格障碍"。

二、寻求自我价值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在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0。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个体的潜能得以实现。大学生有很多价值感的需求,但许多需求是很难轻易得到满足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然而,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却能轻易地得以满足。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相对缺乏竞争力的学生往往会选择上网以求得暂时的解脱。在网络虚拟社区里,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而且,这种成功的机率会大大的增强。尤其是在网络对抗游戏中,每升一级或者是打过一关,都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和"高峰体验"。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受。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获取的快乐和自我成就感比现实世界要多得多。这让这些在学校活动中少有表现的学生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而这种感觉又会强化他们参与网络游戏的行为,使他们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

三、情感表达心理

情感表达是大学生网民的一个重要的需要。通过上网来寻求人与人之间得以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为要素的广义的人类之爱,是一种潜藏在大学生网民内心深处的极为深刻的上网动机。通过与网友的交往可以使他们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对的爱的需要得(下转第50页)

[收稿日期]2007-12-25

三、结语

在设立审级制度的目标上,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看似矛盾,诉讼公正要求尽可能的多审级,而诉讼效率则要求尽可能的少审级。诉讼公正原则的实现,往往会有悖于诉讼效率原则,而充分体现诉讼效率原则,又往往导致对诉讼公正原则的忽略。[9]事实上,诉讼公正与诉讼高效,都是相对而言的,其最终目的都是维护法律的实施,使法律的作用达到最大化。设立审级制度,关键是要在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两者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其既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正,又能尽可能地达到诉讼的高效率。总之,审级制度是为保证法院裁判公正服务的,近年来,我国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的重大发展变化,使得审级制度显得不再相适应,而最初为了经济上的节约而采用两审终审制这一原因,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也不再存在。对审级制度加以调整显得更加必要,需要立法上的变更,制度上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卫平等著.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M].法律出版

社,2003.

[2]褚利民.对我国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的思考[J].安

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02).

[3]张卫平.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外国民事

诉讼研究引论[M].成都出版社,1993.

[4]章武生.我国民事审计制度之重要[J].中国法学,

2002,(02).

[5]廖中洪主编.民事诉讼改革热点问题研究综述(1991

-2005)[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6]张卫平,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M].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1997.

[7]谢怀斌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M].中国

法制出版社,2001.

[8]王娣,王德新.我国民事审级制度之重构与优化[J].

政法论坛,2002,(08).

[9]杨荣新,乔欣.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

[J].中国法学,2001,(05).

(责任编辑:胡炼)

(上接第39页)到满足。他们在网络中结识朋友,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感。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使每个人都有的对爱的需要得以满足的场所。在网络里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有聊天、建立个人主页、网恋和在BBS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及见解。在大学生的聊天中,聊的最多的话题是爱情和友谊。他们在网络里绝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无论爱好兴趣是什么,总有许多人在/虚拟社区0里相互交谈、互相倾吐着秘密。在网上,一个人的所思所想都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筛选才反映为文字,它展示的自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经过粉饰的或者是理想中的自我。但网络交往并没有使上网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融洽地与同学相处,反而更加封闭。有研究表明,社会疏离感与对网络的依赖性存在正相关系。

四、探索和尝试新生活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难免感觉单调乏味,缺少新鲜感。心理学家弗洛姆指出:/一个人生理上和生物上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他们仍然不满意,仍然不安宁0。因为缺少了/一种能够使他们变得主动的蓬勃生机0。因此,追求新鲜感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的本性就是要不断寻找和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大学生上网正是为了寻求这种不断扩展的、不断更新的、能够给人以新鲜感的生活,这种新鲜感包括惊奇、喜悦、清新和振奋。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人有理解环境的需要。上网可以使大学生走出生活的空间,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一个狭小范围内,想离开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可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可能放弃学业去到处旅游。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过一种与现实不同的生活机会,使他们的好奇心理得以满足。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到处去/看一看0可以了解各地的文化风情。令一方面,可以在/社区0里,创造一个从来没有生活过的生活环境,过一过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生活。这种/身份丧失0的变化可以让大学生尝试新的角色,其到/角色扮演0的作用。网络以其丰富性、虚拟性、互动性而深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是必然的。/网络依赖0这一现象对大学生们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大学生阶段的特殊性,/网络依赖0势必会影响到这阶段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依赖性网络行为动机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内隐的如自我实现、宣泄、获得自我价值感,也有外显的如娱乐、探索和尝试新生活。这也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希望摆脱那种空虚、无聊、颓废的学习生活的内心渴望和无意识的乞求,同时也表露了他们对成功、充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的向往和追求。但总的看来都与大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成长的环境有关。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扬长避短,是可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的手段为其健康成长服务的。

参考文献:

[1]王志新.浅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与防治[J].宁波

工程学院学报,2004,(02).

[2]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1,

(05).

[3]黄玉莉.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宁波

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4]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毛维)

最新浅谈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介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容易丧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前进动力;在满足了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愿望同时,却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孤独;使大学生在情绪上得到宣泄的同时,却容易在道德上迷失自我;应该从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网络心理障碍,加强挫折教育;③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网络影响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以其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状态和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的特点,介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使大学生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等方面发生变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网络的平等、开放和互动,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由于可用匿名的方式进入网络,嬉笑怒骂、畅所欲言、无所顾忌,不受时空、地域的约束,纵横驰骋,因此轻而易举地赢得大学生的青睐,使之无“网”而不胜,有的大学生甚至对网络表现出了很强的依赖性,他们整天沉湎于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不 一、网络对大学生所带来的心理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一方面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另一方面却影响了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前进动力。由中学到大学的改变与适应过程中,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原来中学时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大多数学生由于成绩平平、缺少特长,在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中难以获得成功,而成为校园中的普通一员。一些大学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导致自信心缺乏,其价值感和成就感便无从谈起。而在网络虚拟社区里,在游戏中,每升一级或者是打过一关,都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和“高峰体验”,可以找回“辉煌”的自我。在现实社会中许多需求是很难轻易得到满足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然而,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随着上网次数的增多这种成功的心理体验也会不断得到满足。尽管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心理感受,也让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所体验的快乐和自我成就感,比现实世界要多得多,使他们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更加依恋网络世界的虚拟生活。久而久之,陷入了对现实生活缺乏目标和动力的空虚感当中,丧失了前进动力。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相对缺乏竞争力的学生往往以这种方式选择 (二)网络的平等性、隐蔽性满足了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愿望,却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孤独。大学生渴望友谊和同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强烈的交往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里,由于人际关系的社会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常会使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表现出了不同的人际交往障碍,如多疑、害羞、闭锁、社交恐惧,而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恰好为这些学生满足和实现交往愿望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网络里,不再强调相貌的作用,人们在一个非以貌取人的环境下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每一个网民拥有平等的发言权,人们根据你的话语来形成对你的印象;在网上可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且一般来说不用担心会带来什

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部分整理)

2014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 江苏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 1、题型:判断题分值:2 在教师的人际竞争中,主要的功利目标是评优、职评和晋级等,所以教师职场最大的竞争也是同事之间的竞争。(×) 2、题型:判断题分值:2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重视情感目标、重视学生的体验、重视应对技能的训练。(√)3、题型:判断题分值:2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游戏等活动。(√) 4、题型:判断题分值:2 压力通过减少与健康相关的积极行为,同时增加消极行为而间接影响健康。(√)5、题型:判断题分值:2 青少年团体辅导可以安排每周三、四次,每次2小时。(×) 6、题型:判断题分值:2 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面谈、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7、题型:判断题分值:2 对于要发生的不愉快或令人厌恶的事件,即使我们无法控制它,如果我们能够预测或事先知道,就有一个心理准备,这通常会减少压力的严重程度。(√) 8、题型:判断题分值:2 咨询师发现求助者之所以会陷入困境,常常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与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不同,那么,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有责任改变他的价值观。(×) 9、题型:判断题分值:2 俗话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晕轮效应。(√)10、题型:判断题分值:2 自主性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格成熟的标志。(√) 11、题型:判断题分值:2 (×) 根据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探索期(14-24岁)时,多数人在此时已经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决定在此领域建立稳固的地位。 12、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一般来说,团体辅导对象为中学生,新生班更合适。(√) 13、题型:判断题分值:2 (×) 人们只运用了他们大脑的20%,人们可以更多地运用它。 14、题型:判断题分值:2 有助于人们控制对压力情境的身体反应的技术包括: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冥想和有氧运动等。(√) 15、题型:判断题分值:2 (×) 情绪调节就是消除消极情绪。 16、题型:判断题分值:2 在心理测评中使用面谈技术时,要尽量少用专业词汇,通俗易懂为好。(√)17、题型:判断题分值:2 心理健康教育中体验性活动原则告诉我们让学生知道与体验感受是一样的。(×)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发展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14660865.html,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发展建议 作者:杨敏 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8年第05期 [摘要]互联网已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交和娱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新形势下,高校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新方法,但目前还处于探索期,在实践中存在课程内容过于片面、缺少人文关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稳定、网络教育条件基础较弱、缺少合力教育等问题,需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档案和及时反馈制度,注重各部门协同教育,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杨敏(1983- ),女,四川万源人,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四川成都6101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重点教改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体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7002Z)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9-0110-03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互联网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各种移动电子产品于一体,能够即时地将多媒体信息传送到拥有终端接收设备的个人或群体。当代大学生很容易被互联网中的各种新奇事物所吸引,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固有特征因应了大学生的某些心理特点。 1.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社会资讯和不同观点的思想,其中既有正面信息,也有负面信息,甚至谣言。大学生阅历较浅,自主判断力不是很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很难进行判断,如果没有得到正确引导,一些不良信息就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形式。互联网的虚拟式人际交往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的渠道。不过,在适当减压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网络交流是一把双刃剑,长期沉迷虚拟社交,可能导致大学生和身边的朋友、同学或家人产生隔阂,严重者会引发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或压抑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向往过度自由,逃避现实压力。由于真实身份在互联网虚拟空间可以隐藏,因此,部分大学生抛开真实世界的限制,在网络上进行着各种角色扮演。他们向往虚拟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感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 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犯罪,甚至酿成悲剧。网络既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又是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有力支持和重要补充。因此运用网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形 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培训,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网络时代如何借助计算机的使用,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中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培 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一、网络走进生活,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短信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自1 995年开通互联网,到2003年底,上网计算机达2083万台,上网人数近8000万,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上网人数的17.6%,达1400万,许多中小学生以当“小网虫”为荣。但是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是青少年的一个新伤害源。根据调查,网络对青少年的伤害主要是网上暴力信息、网上色情信息、网上游戏。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痴迷于网络而影响了学业,甚至导致走向犯罪的道路。 但网络也并非谈虎色变,现在许多心理健康咨询进入网络,是青少年与他人沟通的良好途径,能帮助青少年学习和使用有关的心理与教育理论进行自我教育,在相互了解中加快成熟的步伐。因此,网络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 用尤为重要。 二、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意识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对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提供了最佳的方法和途径 “英特尔未来教育”通过计算机作为研究工具、发表工具和交流工具,运用得当,无疑会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渠道,提供不同文

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判断题

2014年江苏网络心理卷练习3-1 判断(正确) 1.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贯彻随机化教育原则,不能片面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 2.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课程。 3.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课程,是一门促进个人成长的课程,是一 门学生本位的课程。 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原则应以学生为中心。 5.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渗透的是原则而非内容。 6.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过程,重视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过程性评价为重。 7. 心理教育课主要解决和处理共性的、典型的问题。 8.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辅导主要用来预防问题的发生。 9. 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面谈,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 10. a 型人格最关键的特征是敌意。 11. 倾听是关注的关键,也是心理咨询进展的核心。 12.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13. 团体辅导中独特的影响因子包括给成员归属的感觉。

14. 引导学生学会释放紧张的情绪,懂得松弛之道的方法叫放松。 15. 寻求来自他人的情绪支持是能从情绪和生理上帮助个体适应压力源的策略之一。 16.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对人的心理历程具有重要作 用。 17. 焦虑就是对某人某事的担忧和不安,是一种紧绷的感觉,也是人的一种不良情绪表现。 18. 心理顽强是指个体即使在面对重要的压力事件时也不会再身体上或情绪上受到干扰和 妨碍。 19. 有助于人们控制对压力情境的身体反应的技术包括: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冥想和有氧 运动等。 20. 儿童在挫折时,愤怒攻击;成人攻击为语言层面,非身体层面。 21. 根据super 的生涯发展理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会扮演多种生涯角色。 22. 班级是小学生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 23. 班级团队形成的阶段并非线性和清楚明确的,不能机械地按年级按阶段。 24. 班级团队建设是利用心理学视角技术促进班级的发展,在小学班级这个微型的社会组织 内促进小学班级团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浅谈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名45858)

浅谈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名45858)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与分析 ————以网络游戏成瘾为例 赵晓楠 前言: 在“素质文明”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才能适应高度开放、价值观念多元的国际文化环境以及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生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介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后,心理健康教育又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为网络时代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接触互联网和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了大学生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一旦走向极端那就势必会造成许多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因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业而退学的大学生人数是逐年增加。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程度的日益加深,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被逐一揭示出来,其中大学生沉

溺网络游戏引起大学生情绪及人格障碍的问题也迅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资料,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会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进而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主要研究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游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问题逐渐凸显。目前,在高校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出于各种原因染上了网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网络游戏。与现实中的游戏不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网络游戏能够让大学生获得难得的成就感,这是现实生活和学习所不能给予的。同时网络游戏当中一些厮杀的行为能够让大学生获得一种快感,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让他们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对他们的学业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解决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选择网络游戏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考试题型:七题简答题,每小题五分(有标准答案) 论述题,前几小题10分,后面的题有15分,20分(无标准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送分题为必考题!!! 第一章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精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背诵) 2、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背诵) 3、具体内容(理解,详见书第2-6页):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Array意志过程---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 个性心理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自我意识 4、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背诵,送分题) 1)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的生活能力 3)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送分题)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预约电话:84399187 时间:8:00-21:00 地点:大活303 仙林大学城心理咨询电话:85891916 第二章 1、心里咨询定义(理解,书第16页) 1)不只是信息提供 2)不是社交谈话 3)不只是说教 4)不是逻辑分析 5)不只是忠告和建议 6)不只是安慰

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2、心里咨询基本原则(理解,书第18页) 保密原则自愿原则发展性原则 3、大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心里咨询(背诵) 1)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犹豫不定时 2)学习压力大,无力承担但又不能自行调节时 3)初涉世事,对新环境适应困难时 4)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时 5)在社交方面自感有障碍时(如怯懦,自我封闭等) 6)恋爱遇到挫折时 7)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因此产生心理压力时 8)睡眠状态发生改变,初期失眠时 第五章 1、性格与人格(理解) 人格的形成因素: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书第73页) 性格的特点:后天形成,适应环境,相对稳定,可变 第七章 1、学习动机/风格(理解) 1)定义: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2)特点 1))独特性 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稳定性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习风格的稳定性并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变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2、三个记忆系统(理解)

心理健康教育-正确使用网络

任务四正确使用网络 同学们,芊芊走到这步的原因是什么? 在现代生活中,一台电脑可以搞定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这是电子产品带给我们的方便,但也因此产生了依赖,而其中尤以网络依赖为主。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先是由心理学家伊万·戈德堡(Ivan Goldberg)于1991年提出来的。是指在无成瘾物质的情况下过度使用互联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生理功能损害。网络成瘾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根据我们对于网络的不同需求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大致有:(1)网络游戏成瘾。现行的各种网络游戏都是通过闯关、奖赏、角色扮演等来吸引人的眼球,致使很多同学为了最终的通关、游戏中的虚拟奖赏以及在角色扮演中的的角色满足而不断的沉迷。(2)网络色情成瘾。一般表现为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一些网络色情文学,以达到自己某些方面的满足。(3)网络关系成瘾。主要表现为沉溺于网络交友、聊天,结实陌生人等。(4)网络信息成瘾。主要表现为难以克制的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可能并不是很

需要的信息。(5)网络强迫成瘾。主要表现为着迷于网络购物、交易、写作或者其他的在线赌博等等。(6)电脑成瘾。这种主要是针对与电脑机器本身而言,沉溺于电脑的编程写作或者是单机游戏。 网络成瘾者一般会出现如头痛、头昏、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及社会交往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行为冲动、情绪抑郁等情况。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就有必要去找专业人员来进行评估、治疗了。 关网活动 以宿舍为单位,每个宿舍推选一名平时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监督员。监督员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观察同学们的与网络有关的日常生活情况,并用本子记录下来(比如上网的时间,休息的情况,上课的情况等)。然后所有的同学到手机营运商申请手机关网一个星期,手机仅只用来打电话,接电话。监督员在此期间要观察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与关网之前有什么不同,同时也用本子纪录下来。活动结束之后,以宿舍为小组进行分享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合理地使用网络。 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是通过自己不断的给自己灌输相应的上网有害的信念,让自己在内心将这种信念不断的得到强化,同时最重要的是不断的告诫自己不能上网,自己一定能够做到的,就放佛有人在身边在一直强调一样。从而拒绝网络。比如在特别想要上网的时候就告诉自己“现在还不可以,等把手头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再说。”“上网会让我浪费更多的时间的”每当抵制住了诱惑,认真学习,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后,就进行自我鼓励,如“今天我又赢得了一次胜利,继续坚持,加油!”这样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加强自己的意志,使上网的欲望得到抑制。 厌恶疗法 主要是运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在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自己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还要提

论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大学生上网状况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标签]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努力构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便成为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网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已成为学校教育不能忽视的社会现实。因此,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然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真正发挥信息社会化的网络功能,实现利用网络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掷地有声”,目前,对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进一步论证研究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2007年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上,所提交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论文达261篇,涉及到与网络有关的仅有6篇,其中5篇被收集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论文集,都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和干预实验的相关研究。可见,目前在我国对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仅限于对少数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进行的矫正性实验研究。而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网络生活,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在总体网民中,31.8%属于18—24岁的青年,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学生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0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让大学生离开网络是不现实的,也是错误的。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和休闲的新空间,它给大学生的生存方式与身心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负面作用,而信息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就要着力引领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因此,在网络背景下,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上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要能够主动对触网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正面教育;其次,教师要能够自觉地运用网络技术和网上资源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对网瘾学生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研究 张海燕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上海201620)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发现,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体上影响积极,调查所呈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显现了当前大学生的折射出鲜明时代特征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8)09—0070-05 自199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种调查数据发布也很多,有权威、专业机构的专门研究,也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者的各项有关调查,其中不乏一些令人不安的描述。处在青年中晚期、成人初期的大学生确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但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就一定低于一般成人吗?人们通常使用的评价、比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的常模,一般并非取自于同时期的同龄人或成人样本,这样的比较就不一定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况且,大学生毕竟仍是“准社会成员”,尽管同样遭遇来自于各方面的诸多压力,但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相对于应激源而言,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很难说一定严重于直面激烈社会竞争的成人。这些都提示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确实需要唤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需要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价。为此,我们对上海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的内容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涉及他们的作为心理发展重要生态背景的家庭的基本情况、个人生活现状、认知发展、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主要测量指标为:(1)调研对象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学历、生源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工作经历等,以及父母的职业和学历水平、家庭经济、家庭或个人的宗教信仰、家庭类型和家庭教养模式等情况。(2)学习、休闲、校园活动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生活现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和希望接受的教育程度、课外其他学习培训的情况、休闲娱乐活动情况、参与学校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情况、参与社会服务或勤工助学的情况等。(3)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创造能力的发展,对于自我个性、自我发展、价值取向、社会等的认知。(4)自我发展水平,包括一般自我概念、自尊、自我价值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抱负水平等维度。(5)情绪发展,包括正负情绪平衡、情绪的特点、.情绪的控制、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等。(6)人际交往,包括交往现状与人际困扰、社会支持系统状况、人际问题归因分析以及求助模式等。(7)性心理健康与发展,包括性知识的需求与来源状况、异性交往状况、恋爱与择偶、性观念、性别角色的发展等。(8)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和资源需求状况等。 研究对象为上海高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调查按照分段、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抽取上海17所高校、接近上海高校全体学生人数1%比例的样本。在实际回收的4874份问卷中,有效问卷4848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9.47%。其中, 兀  万方数据

运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运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网络了解青少年的真实想法只有真正了解青少年,才能对他们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交流、宣泄的场所,同时也把青少年的真实想法呈现在成年人面前,因而网络是成年人了解青少年的良好途径。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使得这种了解不能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青少年群体的特征才能被真实地呈现出来。要通过网络了解青少年,首先必须要了解网络本身。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的了解并不深入。因为不了解网络,所以当看到青少年在网络上聊天、交友、游戏、购物时,就会联想到网络成瘾,认为是不好的东西。这种看法显然具有片面性。作为教育者,对青少年爱好的东西应该以接受、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了解,只有真正了解了,才能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才能知道应该怎样帮助青少年抵御侵害。 由于青少年的判断和识别的能力不强,因而网络在开阔他们的视野的同时,也会通过传播不好的信息使他们误人歧途。如果成年人只是对其一味批评,不但不能给予他们帮助,还会失去青少年的信任,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与青少年站在一起去接受新事物,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正确的帮助和引导,这种帮助和引导也才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 学校应利用校园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这些方式

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这些形式之外,学校还应该利用现有的校园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互配合,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国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公共心理健康服务网站的针对性不强;在线心理咨询往往以解决问题为主,缺少轻松、便捷的交流氛围,预防效果不佳;有些网站由于专业性过强,对青少年来说略显晦涩,非常不易理解,无法起到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包括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字、影片、短片、书籍、动画或游戏等,内容涉及心理科普知识、心理问题调适方法、如何寻求帮助、应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知识、如何分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等,应尽量减少说教的内容,增加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添加链接的方式增加专栏的容量,可选择内容健康、趣味性强、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公共心理健康服务网站或其他学校的校园网,共同构成比较丰富的网络系统。 心理辅导平台可以以、博客、群等任何一种或几种形式构建,只要可以满足群体交流、小团体交流、单独辅导等多种需求即可,可聘请专业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应鼓励青少年使用网名在平台内进行自由交流,内容不限,辅导教师可适当对其进行引导,逐渐提升青少年对心理辅导平台的信任度,吸引青少年通过心理辅导平台寻求帮助,开展教育和自我教育,从而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交友网站的机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也可以依托校园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提供获得知识的良好网络渠道相关管

“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互联网+”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运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方便、快捷、高效、实用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因此,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探索“互联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使用策略,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和人格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互联网+”新机遇 以手机和个人电脑为媒介的信息浏览、收集以及互动,占据了大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他们喜欢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喜欢发布信息、表达自我,更愿意使用高效的新媒体工具来辅助自己的学习生活,进一步满足自己的需求。“互联网+” 影响下,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和机遇。 一是冲击了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智慧校园、微博、微信、QQ 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工具的应用,对传统的心理课堂教学、新生心理测试、面对面咨询、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带来了强烈冲击。学生们期望通过新媒体自由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更愿意通过手机、个人电脑完成学校规定的心理测评、获得心理咨询服务。 二是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对面心理咨询、开展心理讲座等方式进行,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目前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不管是校内、校外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帮助,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另外,学校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适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品,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三是开辟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新途径。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学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与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 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结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 1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 智力是指人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的综合,是人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的对新情景作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相对与同龄人,其智力总体水平较高,因而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的发挥了效能。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此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兴趣、爱好等也是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2 、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理愉快。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大学生的情绪健康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一般表现为: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满怀信心,善于自得其乐,对生活充满希望; (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

浅谈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6-01-28T14:06:53.6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7期供稿作者:白鹏[导读] 沈阳工程学院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针对性、交互性等特点。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着重要影响,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旨在挖掘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手段,扎实有效地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词: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针对性、交互性等特点。随着互联网的日趋普及和网上信息资源的急剧增加,网络正在以神话般的速度将其触角延伸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网络对大学生们的思想、生活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已经增至2.1亿人,年增长率达到53.3%。18-24岁的青年占总体网民的31.8%,在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大学生网民群体占据了重要地位。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时尚,网络交往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时代的新特征,我们称其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学者们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工具的视角开始的,即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傅荣认为网络心理教育包括网上心理培养、网上心理训练、网上心理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测验、网上心理诊断、网上心理治疗等。魏荣等指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及相关功能,以多种方式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的过程”。这些界定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或网络空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网络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体。 二、校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受传统观念、专业人员数量、时间、空间等限制,有其不足之处。而网络可以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不足,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资源丰富、保密性强、交互性好、形式灵活、服务范围广等优势。因此,充分利用、发挥网络的功能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一大创新,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校园网是指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提供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兼顾教学研究与学校管理的网络媒体教育环境。校园网通过高数据宽带通道,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各层次用户以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校园网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和隐秘性等特点。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在网络平台的辅助下,那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灌输都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得以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授课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积极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互助平台,促进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帮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心理健康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网络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致可遵循以下发展模式:1.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网络资源的优势 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须从实际运用上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课程实施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利用二者的合作教学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2.积极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构建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我们从全方位来进行立体式的模式建构。其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网站的建立,通过各种网络活动来普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其二是心理咨询网络模式的构建。最后,关于网络心理课程的开展也是内容之一。 3.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心理教育理念,从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双重角度来完善自身的教学工作,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来促进自身的课程教学。 4.从多方面支持学生网络心理互助系统的建立 学生网络心理互助系统强调以教师为指导中心、学生为执行中心,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一些重要的心理辅导与测试或是在线心理课程的讲授等都可以通过互助系统来实现。 只有真正处理好网络资源和课程实施间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高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巨大促进作用。在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大学生必能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pp://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14660865.html,/GB/8219/114643/index.htm1. [2]傅荣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4),75—77。 [3]魏荣魏婧高校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4,(4),25—2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