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报2009生
图1试验系统示意图
Fig.1Experimentalset-up
1.高压气瓶组2.减压阀3.高精密数字压力表4.火花塞
5.电荷放大器6.数据采集器7.计算机8.高速摄影仪
9.时序同步电路10.点火系统11.压力传感器12.定容燃
烧弹
大MRELGroupofCompanies生产的TSHRCS型
高速摄影仪,最高拍摄速度为100000fps。燃烧压力
采集系统由KISTLER的6117BFDl7型压电传感
器和DEWE2010型高速数据采集器组成。煤层气一
空气混合气由甲烷、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4种气体
配制,利用数字压力表测量每种气体的分压,根据气
体的分压定律配制不同燃空当量比的混合气。主要
试验条件如表1所示。
表1主要试验条件
Tab.1Mainexperimentalconditions
参数数值
当量燃空比口
初始压力po/kPa
初始温度1’o/K
煤层气0组分(简称:CBM0)煤层气1组分(简称:CBMl)煤层气2组分(简称:CBM2)
0.8~1.2
300~600
298
100%CH<
70%CH+。10%C02,20%N250%CH4,20%C02,30%N2
2计算方法
根据采集的数字图像可得出火焰半径,由于已知拍摄每帧照片的时间间隔,而摄影仪上的起始帧即为电极跳火时刻,这样就可以求得火焰半径与时间的关系,进而得到火焰传播速度与时间以及与火焰半径的关系。
火焰传播速度为。一.’
s;=警(1)式中R——火焰半径f——时间
层流燃烧速度S。的表达式为[8】
s6='p(2)式中氏——未燃气密度舶——已燃气密度
m由混合气初始状态决定,即可由燃烧系统的准维双区燃烧模型[9]计算获得。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燃空当量比对煤层气燃烧的影响
图2是初始压力为300kPa、燃空当量比为1时,CBMl一空气层流火焰传播过程。从第一张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点火电极,刚开始电极周围形成绿色离散的光团,这就是跳火瞬间,然后光团凝聚,颜色变亮,可认为此刻燃料着火,随着火焰的传播,光团呈近似球形逐渐向外扩大,大约在50ms时,火焰几乎圆满地占据了整个定容弹,此时火焰中段呈大面积亮白色,边界呈黄色,最外层呈红色,清晰的表征了火焰温度梯度场。由此可见,煤层气具有良好的可燃性。
图2CBMI一空气层流火焰发展过程Fig.2FlamedevelopmentprocessofCBMl一airmixture图3是初始压力为300kPa,不同燃空当量比时,CBMl~空气混合气的燃烧压力变化曲线。由图可知:①=1.1时,燃烧最高压力值最大,这是因为此时为燃料稍浓时,化学反应存在不完全性以及燃烧产物的离解和二次反应等因素,导致偏富氧时燃烧速度快。垂=1和西=0.9时,燃烧最高压力值略低,并且二者燃烧压力较接近。西=1.2和西=0.8时,即浓混合气和稀混合气时最高燃烧压力较低,这是因为稀混合气单位容积内可燃混合气量减少,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所致,而浓混合气是由于单位容积内氧气量减少,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所致。
2Ioo
臭2000
.R
幽
攫1900
鬟
幄
皤1800
图3最高燃烧压力随燃空当量比变化曲线“Fig.3Variations
ofmaximumcombustionpressure
withdifferentequivalenceratios
图4是初始压力为300kPa,不同燃空当量比时,火焰传播速度随火焰半径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点火初期不管燃料与空气配比如何,其火焰传播速度相差都不大,燃烧情况比较接近,但随着火焰半径的增大,燃空当量比与化学当量较接近时,火焰传播速度较大。①=1.1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大;而混
合气过浓或过稀时火焰传播速度明显降低,这是因
第8期部斌等:煤层气一空气预混层流火焰特性试验
为无论是过剩的空气还是过剩的燃料都不能再继续燃烧。反而在升温时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了火焰的传播速度。
O.8O.91.01.11.2
火焰半径/mm
图4不同燃空当量比时火焰传播速度
随火焰半径的变化曲线
Fig.4
Variationsof
laminarflamespreadvelocitywithflameradius
at
variousequivalenceratios
图5是初始压力为300kPa,不同燃空当量比时,层流燃烧速度随火焰半径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燃空当量比与化学当量较接近时,火焰传播速度较大,西=1.1时层流燃烧速度最大;而混合气过浓或过稀时层流燃烧速度明显降低。对一定燃空当量比的混合气,其层流燃烧速度随火焰半径的增加而缓慢增加,但当接近其最大火焰半径时,层流燃烧速度会迅速降低。这是因为随着火焰半径的增加,已燃混合气质量增加,未燃混合气受已燃混合气的压缩后,其压力和温度逐渐增加,未燃混合气压力增加使层流燃烧速度减小,而未燃混合气温度升高使层流燃烧速度增大,在未燃混合气压力和温度变化两者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使得层流燃烧速度表现出缓慢增加但变化不大的趋势。但当火焰半径增加至接近定容弹壁面时,燃料已基本燃烧完,同时已燃区传给壁面的热量增加很快,因而已燃区温度下降很快,所以燃烧速度也由原来的缓慢上升趋势变为迅速下降趋势。
3.2初始压力对煤层气燃烧的影响
图6是初始压力为400kPa,燃空当量比为1时,CBMl一空气层流火焰传播过程。刚开始电极周围形成淡绿色离散的光团,然后光团凝聚,颜色变
燃空当鼍比0.8
燃空当量比0.9燃空、’量比1.0燃空、’量比1.1
燃窄当量比1.2
火焰中径_/mm
图5不同燃空当量比时层流燃烧速度
随火焰半径的变化曲线
Fig.5
Variations
oflaminarburningvelocitywithflame
radius
at
variousequivalenceratios
亮,随着火焰的传播,光团呈近似球形逐渐向外扩大,大约在40ms时,火焰几乎圆满地占据了整个定容弹,此时火焰中段呈大面积亮白色,边界呈黄色,最外层呈红色。清晰的表征了火焰的温度梯度场。与初始压力为300kPa时对比可得,随着初始压力增加,煤层气的燃烧更剧烈,火焰性能也随之增加。
图6CBMl一空气层流火焰发展过程
Fig.6
FlamedevelopmentprocessofCBMl-airmixture
图7是燃空当量比为0.8,不同初始压力时,CBMl的最高燃烧压力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混合气的初始压力对最高燃烧压力影响很大,随初始压力的增大,最高燃烧压力显著增加。
重R
出璎蓑姆皤
初始压力/kPa
图7最高燃烧压力随初始压力的变化曲线
Fig.7
Variations
of
maximumcombustion
pressure
withdifferentinitial
pressures
图8和图9是燃空当量比为0.8,不同初始压力时,CBMl的火焰传播速度和层流燃烧速度随火焰半径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火焰半径小于
40
mm时,随着初始压力增加,相应的火焰传播速度
和层流燃烧速度反而减小,这是因为压力增加,离解作用减少,较少的离解作用导致活性根的减少,使层流燃烧速度下降。当火焰半径大于40mm后,层流
火焰半径,mm
图8不同初始压力时火焰传播速度随
火焰半径的变化曲线
Fig.8
Variationsoflaminarflamespreadvelocity
with
flameradius
at
variousinitial
pressures
0864
2O
lO0OO趟磺爨啦磐≮
4
3
2
,
O
0OOO
煤层气-空气预混层流火焰特性试验
作者:郑斌, 刘永启, 李萍, 刘瑞祥, 高振强, Zheng Bin, Liu Yongqi, Li Ping, Liu Ruixiang, Gao Zhenqiang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淄博,255049
刊名:
农业机械学报
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年,卷(期):2009,40(8)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9条)
1.Seref S Examination of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hasing strategies of a natural gas HCCI engine 2005(1)
2.Papagiannakis R G.Hountalas D T Combustion and exhaust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dual fuel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operated with pilot diesel fuel and natural gas 2004(18)
3.Nwafor O I Effect of advanced injection timing 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engine running on natural gas 2007(14)
4.李萍.刘永启.王海凤.李莹浅谈变组分燃料燃烧特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07(6)
5.滕勤.马标.左承基.谈建煤层气发动机稳态空燃比前馈控制脉谱生成[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8(11)
6.滕勤.杨瑜.左承基.谈建煤层气发动机混合气充量系数模型的辨识[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7(3)
7.张勇.黄佐华.廖世勇.王倩.蒋德明天然气/氢气燃烧特性研究[期刊论文]-内燃机学报 2006(3)
http://www.wendangku.net/doc/cc574cd084254b35eefd345f.htmlw C K.Kwon O C Effects of hydrocarbon substitution on atmospheric hydrogen-air flame propagation 2004(8)
9.廖世勇.井明科.程前.黄佐华.蒋德明乙醇-空气预混层流火焰特性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内燃机学报 2007(5)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http://www.wendangku.net/doc/cc574cd084254b35eefd345f.html/Periodical_nyjxxb20090800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