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知识网络

????????????????????????

????????????????????????????????????????????????????????????????????????????????????????????+↓=+=+????????????????????????↑+==+?????==+==+????→??????冶炼金属燃料用途污染空气危害毒性还原性可燃性化学性质难溶于水无味的气体无色物理性质一氧化碳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法注意事项操作步骤制取装置反应原理实验室制法制法温室效应危害人工降雨等光合作用的肥料制汽水化工原料灭火用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用来鉴定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水反应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质为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无色的气体无色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条件下氧气量不足氧气量充足具有可燃性点燃条件下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

石墨金刚石几种碳单质碳单质碳和碳的化合物高温点燃点燃碳原子排列不同、:,、::、、、、:O H CaCO OH Ca :CO CO H O H :CO ,L g ,,,、:CO Cu CuO :C ,CO O C :CO O :C ,C ::)(/977.1222223223222222260课改热点

本单元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在历年中考试题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分析课改区的试题,我们可以看出,中考试题考查的热点内容是:

1、通过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再现和应用,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断以及判断能力和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发现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的基本素质。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实验,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以及创新能力。

上述重点内容中,以二氧化碳为中心的制法、性质、检验和用途相互渗透,常常通过综合题进行考查气体的除杂、干燥、性质检验和尾气处理等。同时也会将一些新的信息运用到相关知识中,如环境、能源、安全类试题与一氧化碳的知识相结合等,通过知识迁移来进行考查。

复习时应注意针对性,如二氧化碳的制法,应懂得各部分的装置功能和作用后,才能作适当的切换和变形,作出正确的判断, 并注意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积累和培养。掌握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来解答框图题或推断题。针对一氧化碳的毒性,关注能源、环保、新科技的热点问题,这类问题常常是起点高、落点低,注重提高解答开放性试题和简答题的表述能力,将一些新的信息运用到相关知识中,通过知识迁移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复习新思路

考点串讲

1. 碳单质

⑵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反映?物质的性质决定

反映

?物质的用途。 以木炭为例: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决定了木炭具有吸附性,木炭具有吸附性决定了木炭可用于除去有臭味的物质。

⑶几个概念的区别:

①“碳”和“炭”:“碳”是指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指碳元素。当不明确由碳元素组成的具体单质或碳的化合物时,用“碳”; “炭”是指几种以石墨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如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这几种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与少量杂质混合而成的,活性炭吸附性比木炭更强,可用于军事、生产中,炭黑用于制油墨、墨水等)。

②“吸收”和“吸附”:“吸收”通常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是指将被吸附物吸在表面或细管道内,是物理变化。

⑷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与日光、空气、水分接触,也不易发生化学变化。

②在点燃条件下,碳具有可燃性:

氧气量充足:C+O 2点燃

==CO 2

氧气量不足:2C+O 2点燃==2CO

说明:碳在氧气中燃烧无论生成一氧化碳还是二氧化碳,都放出热量,只是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热量更多。 ③在高温条件下,碳具有还原性:

以碳还原氧化铜为例:

现象: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生成物有铜和二氧化碳,即C+2CuO 高温==2Cu+CO 2↑

该反应可用来冶炼金属,焦炭也可以用来炼铁:3C+2Fe 2O 3高温==4Fe+3CO 2↑

⑸氧化还原反应

①定义: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②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判断:以碳还原氧化铜为例, ???→→具有还原性碳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被氧化碳得到氧具有氧化性氧化铜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氧化铜失去氧,,,,:CO C ,,,,Cu :CuO 2 说明:a.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一定要从反应物去选,反应后的铜是还原产物,二氧化碳是氧化产物。

b.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有关,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该物质为还原剂;有元素化合价降低,该物质为氧化剂。

2.二氧化碳:

(1)性质及用途

注意:

①CO2能溶于水,CO2能与水反应,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②因为与Ca(OH)2溶液反应时有明显现象,与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用Ca(OH)2溶液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Ca(OH)2微溶,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较少,一般用浓NaOH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2)温室效应

①成因:近几十年来,由于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②对人类的影响:使全球温度升高,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破坏生态平衡。

③补救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⑴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说明:药品选用时就做到三“不”:

①不用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收集气体不纯,影响实验结果。

②不用稀硫酸: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形成的沉淀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③不用粉末状碳酸盐(如碳酸钠):粉末状的碳酸盐固体或小粒状晶体的表面积大,和稀盐酸反应剧烈,不利用控制反应的进行。

⑵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

⑶发生装置:可以用启普发生器,也可以用简易发生装置[由长颈漏斗(分液漏斗也

可)、锥形瓶(广口瓶、试管、烧瓶也可)、导管、双孔塞组装而成]。

⑷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⑸净化装置:若制取的气体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将气体依次通过

盛有NaHCO3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⑹验满: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二氧化碳。

⑺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⑻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药品: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液体药品;④收集;⑤验满;⑥拆除装置。

⑼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一氧化碳

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现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为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2CO +O 2点燃2CO 2

②还原性:现象: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O +CuO Cu +CO 2

炼铁的主要原理:3CO +Fe 2O 3

2Fe +3CO 2 说明: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妙用(可加金属网罩或用酒精喷灯等方法来

改进装置可以提高火焰温度):

a.检验:证明CO 2中混有CO ,可在装置中放CuO ;

b.除杂:除去CO 2中少量O 2可在装置中放Cu ;

c.转化:将CO 2转化为CO ,可在装置中放CuO 。

③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吸进肺内,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和氧结合,人体就缺氧,严重者会死亡。

措施:a.使用煤火取暖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尾气采用燃烧法或用气球、塑料袋等收集,防止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⑷用途:作燃料;冶炼金属 典例探究

[典例1] “轻轨电车”(如图)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具有

污染小的优点。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

线滑动。电刷材料中含有石墨。选择石墨作电刷材料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

质:

① ;

② ;

③ 。

研析:因为是“电刷”,首先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沿架空电线滑动要求具有润滑性;滑动过程中会因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要求电刷材料耐高温的性能。 答案:(1)导电;(2)润滑;(3)耐高温(或不易氧化或化学性质不活泼)。 【领悟整合】物质的用途往往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而用途又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我们要能通过物质的用途来了解相应的性质,碳的性质考查通常综合考查了碳单质的性质、用途,体现物质性质与用途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与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变式 拓展】

1. 物质的用途往往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根据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氢气充填气球B.用焦炭冶炼金属 C.用石墨作电极D.用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典例2]某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的实验,实验按如下图所示分别进行:

回答下列问题:

(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显__________色。

(2)在B实验中,当加入水后,蓝色石蕊试纸显_______色。B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在C实验中,蓝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尚不能够达到验证目的,若要达到实验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

研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则实验应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二氧化碳没有酸性”和“碳酸具有酸性”,从题中看探究过程,只验证了水没有酸性和碳酸具有酸性,没有验证二氧化碳,很显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1)红;(2)蓝;证明水没有酸性;(3)红;碳酸具有酸性;(4)在A装置通入干燥的CO2。【技巧点拨】探究实验题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找准试题的实验目的,因为所有的试题探究、解答都是围绕实验目的这个主题而进行的。当找准实验目的后,注意使用对比法去分析实验,在对比实验的参照下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变式 拓展】

2.小明对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作用产生了兴趣:活性炭能否吸附人体呼出的CO2和吸进的O2?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充入气囊中,按照装置依次进行实验。

(1)若气囊中所充为CO2,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CO2被活性炭完全吸附时,看到现象是:气囊_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若活性炭不吸附CO2,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气囊中所充为O2时,用上述装置验证O2是否被吸附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3] 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研析:A选项不对,长颈漏斗下端应在液面以下,否则会使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B选项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但气体应从长导管通入,应当遵循“长进短出”的洗气原则,如果是图B的操作,进入广口瓶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将浓硫酸从另一端压出,因此B错误。C选项是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应用向上排空气法,而图中用的是向下排空气法,所以C错误。D选项是验证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试验,正确。

答案:D.

【归纳整理】考查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一般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一条综合题可能会包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性质检验、实验误操作的分析等部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基本考点有: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CO2↑+H2O;2.发生装置:主要会考查长颈漏斗的位置是否在液面以下;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而不能用排水法等。

【变式 拓展】

3.为了研究CO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

[典例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其研究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洗气瓶A中的实验现象。

(2)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选a、b填空)口通入。

(3)小徐同学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进行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质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来确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判断小徐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研析:第1小题是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第2小题考查了如何收集一氧化碳气体,题中给出的实际是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a口进入,水从b口排出。第3小题小徐同学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因为进入A中的气体主要是CO和CO2两种混合气体,要验证有CO2生成,就应该先排除CO,在图甲中的玻璃管左侧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这样可证明不是CO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而反应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就说明了CO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a;(3)有必要;先证明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氧化铜反应后产生了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验证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总结提升】一氧化碳还原性的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考查点包括:装置的操作顺序、空气污染、燃料的利用、氧化剂与还原剂、测定金属氧化物的组成等。除了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可能会考查了实验装置的改进。复习时要注重实验的综合能力培养,考虑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还应当考虑它的毒性,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以及能源的充分利用等与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的问题。

【变式 拓展】

4.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在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设计第②个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应先点燃第________个酒精灯。

(4)图-2与图-1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典例5] 找出知识间联系,并将其整合成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如:CaCO3、CaCl2、Ca(OH)2三种物质间相互联系,可用下图来表示(物质间转化用“→”连接起来)。

(1)请你仿照上述例子,在方框内用图表示C、CO、CO2、CaCO3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只限于初中教材),

(2)根据你找出的转化关系,写出符合以下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①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析:碳在不同条件下既可以生成CO 2,也可以生成CO ;CO 、CO 2间可以相互转化,CO 2与CaCO 3也可以通过分解和与盐酸反应等进行转化,因此不难得出结论。但置换反应时不可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这不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1)

(2)C+2CuO 高温===CO 2↑+2Cu (答案不唯一,合理均可,下同);C+O 2点燃

===CO 2。 【总结提升】近年考查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转化知识的试题很多,在这当中“?(三角形结构)”关系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谓“?”关系是指三种物质间的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试题考查主要是以下几种可能:(1)考查碳和碳的化合物,即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转化;(2)考查石灰系列,即Ca(OH)2、CaO 、CaCO 3的转化;(3)考查酸、碱、盐间的转化,如盐酸、硫酸、硝酸的转化等等。

【变式 拓展】

5. 现有A ~F 六种常见物质,其中B 是食品包装中的常用的干燥剂,A 、B 、C 三种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展示新题型

[真题1]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甲乙丙

(1)在物质甲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______个碳原子。

(2)根据乙物质层与层之间能发生滑动,具有滑腻感的特点,写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3)图中物质丙的化学式为C60,已知硅的一种单质也有与物质丙相同的原子数和类似的结构,有科学家尝试把物质丙的一个分子放进硅的这种单质的一个分子中,反应形成一种新型分子,该分子的化学式为。

研析:从甲物质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出每个碳原子最多连4个碳原子;乙物质具有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做用作铅笔芯原料;物质丙的一个分子和硅的这种单质的一个分子反应生成的一个新型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和60个硅原子,所以它的化学式为Si60C60。

答案:(1) 4 (2)用作铅笔芯原料(3) Si60 C60。

【评价】此题以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图为切入点,考查同学们对于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掌握,兼考查了依据分子微观结构正确书写化学式的技能。对同学们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能与科技前沿相结合的神圣感,激发学习兴趣。

[真题2]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研析: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该气体的用途:做致冷剂、灭火、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四个选项中具有此用途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答案:C

【评价】此考题并没有给出物质的用途,让学生来确定物质。而是以美丽的诗句来描述出这种物质的用途所带来的美好景象,让学生来分析、判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题目生动鲜活的呈现形式使人耳目一新,为今后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学科整和的命题点提供了典范。

[真题3]依据联合国《京都议定书》公约,要求限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

重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居住的地球。

(1)如果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2)为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下列建议可行的有________

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③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含量,下列建议可行的有(请选序号)。

(3)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难题,近年来科学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用到“组合转化”

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

H4)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02+6 H2—C2 H4+4 。

研析:二氧化碳过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针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原因,应从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和生物学的光合作用入手,寻找如何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的途径。明确以上内容(1)

黄铜片

(2)问不难得出答案,(3)中考查的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右边比左边少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这些都要由4 来提供,所以横线应填H2O。

答案:(1)温室效应(2)①②③(3)H2O

【评价】本题以“温室效应”为命题背景,找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唤起了同学们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意识。

考题演练

A.集训题

(3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现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

A、金刚石

B、铝

C、石墨

D、铜

2.下列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称与其后的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金刚石石墨C

B、冰干冰H2O

C、氧气臭氧O2

D、石灰石大理石CaCO3

3.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物

质是()

A.CO B.CO2 C.CH4D.N2

4.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5.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

...的是()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致冷剂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6.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CO2用作气体肥料

B、CO2用于灭火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CO2用来制Na2CO3

7.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蒸馏水C.灼热的氧化铜D.紫色的石蕊试剂

8.有一种气体,可能是H2或CO,下列方法能够鉴别它们的是( )

A.观察气体是否无色

B.闻气味是否具有刺激性

C.通入氧化铜中,加热,观察黑色粉末是否变红色

D.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9.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

...

稀盐A 大理

的是( )

A .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0.某气体由H 2、CO 2、CO 、CH 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不.合理..

的是( ) A.H 2、CO B.CO 、CH 4 C.H 2、CH 4 D.CO 2、CH 4

二、填空简答题(共16分)

(4分)11.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人A 、B 两个瓶中,A 瓶内装有CO 和O 2的混 合气体,B 瓶内装有C02气体,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 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B 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12. (1)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的氮化镁,其中氮元素显—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碱性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与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规律相似,非金属跟盐反应也有这种规律,Br 2、I 2、Cl 2及其化合物有如下的反应关系:Br 2 +2NaI = 2NaBr +I 2 Cl 2 +2NaI = 2NaCl + I 2 Cl 2 + 2NaBr = 2NaCl +Br 2,试确定三种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6分)13. 提到二氧化碳,人们马上联想到它能产生温室效应,它能使人窒息……,似乎二氧化碳只是一种有害的物质。其实二氧化碳也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它甚至能造福人类,例如在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请你另举三例二氧化碳有益于人类的用途。

① ;

②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4分 第15小题第( 1)小题中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6分)14. 现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下图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小试管A 的作

用 。

⑶怎样判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8分)15.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

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属于实验结论的是(填序号)。

(2) 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人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人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

..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

..通人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不清;向另一支盛

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

..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B.预测题

1.如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适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并用瓶塞塞紧,

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瓶内的气体与Ca(OH)2

发生了反应,该种气体主要是由植物的作用释放出来的。

2.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根据“京都议定书”有关要求,世界各地纷纷采用多种措施和新技术,限制CO2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把工业上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X+4H2O。请写出X的化学式。

(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下列建议中,目前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②公交车上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作燃料,使用天然气作燃料能从根本上避免温

室效应的发生

③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④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物能源

3.食醋、白酒、纯碱、白糖等均为厨房用品。从中选择适当物质,进行实践活

动。

⑴如右图所示,在玻璃杯底固定一支短蜡烛,铺上一层白色粉末,点燃蜡烛,沿杯壁倒入一些食醋,观察到两种物质立即发生反应,片刻后,蜡烛火焰熄灭。该白色粉末是(填写化学式)。

⑵欲去除铝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等]可选择(填写物质名称),若长时间浸泡行吗?(填写“行”或“不行”),理由是。4.右图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常见装置,请按

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①利用上述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气体

有写出其中一种气体制备的

化学反应原理

②有的同学认为装置E可以代替装置

B、C、D收集气体,欲收集具备下面性质的气体,应如何使用装置E?

比空气重的气体:;

收集难溶性气体:。

③装置E还具有其他用途,请举一例说明:。

⑵小明同学在使用“除垢净”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时,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联想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明猜想“除垢净”的成分中可能有酸。

①为证实自己的猜想,小明从家中又找来两类不同的物质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经实验,小明得出“除垢净”的有效成分中一定有酸的结论。

②小明想试制一瓶“除垢净”,你认为HCl、H2SO4两种酸中的更合适,理由

是。

③结合上面对“除垢净”的了解,在使用“除垢净”时应注意

参考答案示例

第六单元

【变式 拓展】

1.B 选项A充填气球是利用了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一物理性质;B选项冶炼金属是利用了碳在高温下具有还原性这一化学性质;C选项用石墨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能导电这一物理性质;D选项用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这一物理性质,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2.(1)变瘪(或变扁);无变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若气球变瘪说明O2被活性炭完全吸附;若气球无变化说明活性炭不吸附O2。

研析:实验目的是“活性炭能否吸附人体呼出的CO2和吸进的O2”,因此应围绕能否被吸附来回答。

3.(1)A、D、B ;(2)略;(3)药品量不足或气密性不好等。

研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B装置,C、F不选,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应通过浓硫酸来干燥,因此不难解答。

4.(1) Fe2O3+3CO

高温

=====2Fe+3CO2;(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气泡;(3)除去尾气中CO,防止污染空气;

②;(4)节约能源。

研析:因为CO有毒性,第3小题中点燃第2个酒精灯的目的主要是除去未参加反应的CO气体,防止污染空气;而两个酒精灯很显然先点第2个酒精灯,且点燃第2个酒精灯之前还应当在导管收集CO气体并验纯,直到纯净后方可点燃酒精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第3小题是改进实验,与图1相比,节约了酒精灯,也就节约了能源,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尾气C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5.(1)CaCO3 ;CaO;C;(2)Ca(OH)2+CO2= CaCO3↓+ H2O;2CO+O2

点燃

===2CO2。

研析:“B是食品包装中的常用的干燥剂”说明了B是CaO,也就说明了A、B、C之间是Ca(OH)2、CaO、CaCO3三种物质的转化;“E是固体单质,D、E、F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说明了E是非金属单质,很显然为碳,D为二氧化碳,F为一氧化碳,另一个“?”是C、CO、CO2三者间的转化。

B.集训题

1.C 性质决定用途,只有石墨具有耐高温、易导电的性质。

2.B C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不是冰,冰的化学式是H2O,干冰的化学式为CO2,二者是不同的;氧气与臭氧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氧气的化学式为O2,臭氧的化学式为O3。

3.A 一氧化碳有毒,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之丧失输送氧的能力。

4.C 研析:“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是属于设计实验,如果“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则属于进行实验了。

5.C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生长及为在利。

6.C 干冰易升华从而吸收大量的热,这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7.B 研析:CO难溶于水。二氧化能溶于水时也没有什么现象,所以不能用来鉴别它们。A选项中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不变的为一氧化碳;C选项中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的是一氧化碳,不变的是二氧化碳;D选项中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时,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不变的是一氧化碳。

8.D 研析:氢气和一氧化碳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都具有还原性,所以A、B、C三种方法均不可行,只有D选项中方法可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气不具有这个性质。

9.D 研析:根据①中操作和现象可推知该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②中的现象说明该气体中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氢气、一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通过③中的操作和现象我们可确定气体的成分可能是H2和CO、H2和CH4、CO和CH4,故D选项是错误的。

10.C 丙实验只能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11.CO中毒死亡窒息死亡研析:A瓶中小白鼠是吸入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送氧的能力,导致小白鼠中毒死亡。B瓶中小白鼠只是缺少氧气而窒息死亡。二者是有区别的。

12.(1)3Mg+N2点燃Mg3N2 2Mg+CO2点燃C+2MgO (2)Cl2 Br2 I2研析:(1)问中只要根据所给信息找

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就不难写出化学方程式。(2)中要把有关金属活动性的知识迁移到此题中问题便迎刃而解。

13.①干冰能够人工降雨②能够灭火③能够做致冷剂研析: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

14.(1)CaCO3+2HCl=CaCl2+H2O+CO2↑(2)液封,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⑶将一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15.(1)①②③④⑤⑥(2)振荡对比(3) 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

研析:现象是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结论是根据现象获得终结性的知识点。同学们只要在平时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2)问就会得出答案;解(3)问时,根据实验现象,再将“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思维迁移到此题中,便能得出结论。

C.预测题

1.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研析:化学与生物知识相结合是现在中考题的趋向。植物在黑暗中就会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1)CH4(2)①③研析:环境问题越来越被整个社会加以重视。(1)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比左边少了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这些都要由X来提供,所以X的化学式为CH4;甲烷气体燃烧的产物还有二氧化碳,所以使用甲烷气体做为公交车的燃料无法避免温室效应。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物能源目前我们还无法做到,所以(2)的正确选项为①③。

3.(1)纯碱(2)食醋不行长时间浸泡,食醋会腐蚀铝壶研析:碳酸盐与酸反应均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4.⑴①氢气、二氧化碳(或H2、CO2)[或氢气、二氧化碳、氧气(或H2、CO2、O2)]

Zn + H2SO4 = Zn SO4 + H2↑(或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或2H2O2 二氧化锰2H2O +O2↑)

②装置E正放,气体由a端进入(或倒放,气体由b端进入)

装置E充满水后正放,气体由b端进入(充满水后倒放,气体由a端进入)

③洗气(或干燥气体、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杂质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⑵①实验一:将废锌皮(或铁钉等)放入除垢净中,有气体出现且该气体能够燃烧

实验二:将生锈铁钉放入到除垢净中,铁锈消失且溶液颜色逐步变为黄色

实验三:用植物色素(如花瓣汁液等)加入到除垢净中,植物色素出现颜色的变化(本题选取物质的种类不同,答案有所不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②盐酸硫酸与水垢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除垢不

彻底(或盐酸是胃液的成分之一,使用盐酸配制“除垢净”更安全)。

③去除铝壶中的水垢时,应控制水“除垢净”的浓度,(或不要滴到手上或衣服上、防止腐蚀、除垢后要将“除垢净”冲洗干净等)

研析:此题是一道将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酸的通性等知识点综合起来进行考查。对同学们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简写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 2、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3、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是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6、金刚石、石墨、C 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 应用:解释古代字画经历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用木质电杆时常常把埋入地下的部分的表面烧焦,其目的是使木材不易腐烂。 2、碳的可燃性 3、碳的还原性:【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 碳作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CO 2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1)CO 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能与水发生反应CO 2+H 2O=H 2CO 3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 2+Ca(OH)2=CaCO 3↓+H 2O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该反应用于鉴定该气体是否是CO 2 3、二氧化碳的用途:⑴灭火;⑵作致冷剂如人工降雨、舞台烟雾;⑶制碳酸饮料;⑷作温室肥料等。 4、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 【臭氧(O 3)、甲烷(CH 4)、氟氯代烷等也会导致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地带土地沙漠化,旱涝灾害,农业减产。 5、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措施: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乙醇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四、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CO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 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 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还原性:CO+CuO Cu+CO 2

教案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高一年级化学导学案(032) 碳地多样性 主备课人:李媛媛审核人:时凯 2014.12.4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地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主要性质, 重点突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地性质.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62页到65页有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内容. 一: 多种多样地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元素组成地性质地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地同素异形体.如碳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氧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和. 2. 碳元素地三种重要单质、和. 思考1:组成元素相同地物质一定是同素异形体吗? 思考2: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属于什么变化? 二:广泛存在地含碳化合物 1.碳元素地存在形:式碳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 2.重要地含碳化合物:Na2CO3和NaHCO3 ( 物质Na2CO3NaHCO3 俗称或 色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是白色晶体细小地白色晶体 溶解性二者都溶于水,Na2CO3比NaHCO3溶于水.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发酵粉地主要成分之一溶液都显性,因此被用做食用碱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 思考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为什么? 提示:二者与酸反应地原理分别为: Na2CO3: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②与碱反应: Na2CO3与NaOH不反应,而易与Ba2+、Ca2+地碱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和NaOH. 如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NaHCO3能与所有可溶碱反应生成碳酸正盐和水.如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③与盐反应:Na2CO3与CaCl2在溶液中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④对热稳定性:加热时,碳酸钠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则分解.即:碳酸钠比碳酸氢 钠.利用该性质可鉴别Na2CO3和NaHCO3 (3)Na2CO3和NaHCO3之间地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如:Na2CO3和NaHCO3相互转化地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Na2CO3::① ② Na2CO3→NaHCO3: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 A.由碳元素地单质组成地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地化学性质 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地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D.C60是新发现地一种碳地化合物 2.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地是() A.Na2CO3溶液 B.CaCO3C.NaHCO3溶液 D.Na2SO4溶液 3. 可以用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地最好地是() A. 加澄清地石灰水 B. 加热 C.加稀盐酸 D.加CaCl2溶液 4. 关于Na2CO3和NaHCO3地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 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 B. NaHCO3比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 D.等物质地量地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Cl地物质地量之比 为2:1 5. 在盛有NaOH溶液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 ) A.NaOH B.Na2O C.Na2CO3 D.NaHCO3 6.某二价金属地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混合物跟足量地盐酸反应,产生地CO2地物质地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物质地量之比为( ) A.1:3 B.2:3 C.3:4 D.4:5 7.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Na2CO3 (NaH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HCO3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3)NaCl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8.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混合物2.74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地质量为 2.12g.求:⑴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地物质地量;

碳的化合物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2: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3:.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4: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5.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6: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是反应式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产物是反应式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式 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CO2+C2CO (吸收热量) 木炭还原氧化铁:2Fe2O3+3C4Fe+3CO2↑ “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元素符号为C。常在书写碳元素的单质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名称时使用。如碳元素、碳-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氢化合物等。“炭”仅在书写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的名称时使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3:碳和氢气化学性质比较: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1体积水能 溶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冷却和加压下 变成无色液体,温度更低时变成雪花状固体。经 过压缩的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在100kPa下,干 冰在-78.5℃吸收大量的热,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紫变红)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H2CO3==H2O+CO2↑(红变紫) (3):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4).植物光合作用。 4:石灰石的用途 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冰州石、白垩以及珍珠、珊瑚等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1)大理石人大会堂建筑材料;(2)石灰石建筑石料制水泥烧生石灰;CaCO高温CaO+CO2↑(3)白垩:粉刷墙壁 5:盛石灰水的细口瓶的瓶壁上常附有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______,形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若要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应加入_____ 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_第6单元_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单质 (1)金刚石:①物理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不导电,不导热,无润滑性。②用途:用于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 (2)石墨:①物理性质: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性优良,导热性良好,有润滑性。②用途:用于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60 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②碳纳米管:由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 2、碳的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碳跟氧气反应: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②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碳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注意:①碳单质作还原剂一般需要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反应条件一般要写高温;②操作时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③配置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些,目的是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4)常见的反应:C + 2CuO 高温2Cu + CO 2↑; C + CO 2 高温 2CO。 3、氧化-还原反应 有得失氧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氧的为还原剂,还原剂被氧化,发声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失去(提供)氧的为氧化剂,氧化剂被还原,发声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4、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1)需要研究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下面列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气体发生装置:a.反应物的状态:固体与固体反应;固体与液体反应;液体与液体反应。b.反应条件: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 ②气体收集装置:a.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b.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时,可用排水法。 (3)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的比较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讲座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巩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 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 60 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对比。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 碳的单质石墨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C 60 二氧化碳性质 碳的氧化物用途 一氧化碳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 【正文】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唯一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个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这部分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这种情况与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有关。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从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一、对“单元”与“单元教学”的认识 1.如何看新教材中的“单元” 与以往化学教材采取章-节编排结构不同,初三化学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单元-课题式编排结构,上下两册共编入了12个单元。这些单元是: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金属和金属材料,溶液,酸和碱、盐,化肥,化学与生活。其中每个单元都有几个相关课题组成。这些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某一方面的知识内容或专题为主,也就是说组成单元的每个课题之间都有共同的、相互联系的内容,这就体现了单元构成的目的性与整体性。 由于不同单元所突出的知识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一般认为这样的单元与旧教材中的“章”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新教材的单元中增加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 但到底有没有差别?从化学课程标准来看,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内容(见表1),不仅为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用途方面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课程标准这样的处理,是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 表1 课程标准中与“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的内容 内容标准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内容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初步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过程和方法 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装置和方法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碳酸、碳酸钙 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相同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

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精品)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 答案 的序号填到第U 卷的表格中。) 1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Q 释放Q 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 Q 释放CQ C.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 CO ,以解决温室效应 D.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2.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该气体是 (B ) A 、水蒸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3. 如果要除去CO 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Q 应该采用 法 是(C ) A 、点燃 B 、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 4. 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 ( C ) A.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5. 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常温下都是气体,都难溶于水 B 、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C 、都可由碳与氧气反应得到 D 、都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6.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B ) A. 制取CQ 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 ——收集CQ 的集气瓶没盖严 的方 C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一一点燃前可能没有检查氢气的纯度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一一由于引燃的火柴过长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 ——红磷过量

7 ?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 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 下列实验用品中的(D )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酞的烧杯 C. 冷而干燥的烧杯 清石灰水的烧杯 8.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的最好方法是( C ) A.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B .在空气中加热混合物 C.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 .在二氧化碳流中加热混合物 9.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 对煤气的下列叙述中,与CO 性质无关的是(C ) A.煤气有毒 B.煤气可燃 C. 煤气有刺激性气 味 D.煤气有还原性 10. CQ 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 A.灭火 B .做化工原料 C .制干冰 D .温室中用做肥料 11. 若完全除去2中混有的少量H 2, CO, H 2O (气),,可用以下操作 a .通过浓HSQ 吸水 b .通过灼热的CuO c .通过澄清石灰水, 最好的操作顺序为(D ) A. abc B . acb C . bac D . cba 12. H 2、CO C 都可以用来在高温下冶炼金属,主要原因是 (B ) A.它们在燃烧时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B .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13 .区别CO 和 H 最好的方法是(D ) 14. 将2、CO 和CO 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石灰水,接着再通过炽热的氧化铜后, 剩余B .装有无色酚 D .内壁蘸有澄 C.它们都是非金属单质 D .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A.禾U 用它们的溶解性 B .禾I 」用它们的还原性 C.据它们燃烧时的火焰不同 D .根据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不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结构图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结构图 金刚石:硬度大,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切割玻璃、作钻头) 硬度小、 有滑腻感、 能导电 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60: (作铅笔芯) (作润滑剂) (作电极) (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C + O 2 == CO 2 (2)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2C + O 2 == 2CO C + 2CuO == 2Cu + CO 2↑(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Fe 2O 3 == Fe + CO 2↑ CO 2 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O 2 能溶于水 CO 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 2 能与水反应:CO 2 + H 2O == H 2CO 3(H 2CO 3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H 2CO 3 == CO 2↑+ H 2O CO 2 能与碱溶液反应:CO 2 + C a (O H )2 == CaCO 3↓+ H 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 2气体 CO 2 + 2NaOH == Na 2CO 3 + H 2O (无现象) ——吸收CO 2气体 CO 2 能与碳反应:CO 2 + C == 2CO (吸热) CaCO 3 + 2HCl == CaCl 2 + CO 2↑+ H 2O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CO 2已收集满 CO 2气体 2、灭火 3、植物光合作用(气体肥料) CO 2 不是空气污染物,CO 2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2CO + O2 == 2CO 2 (火焰呈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途:作燃料 CO + CuO == Cu + CO 2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 + Fe 2O 3 == 2Fe + 3CO 2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煤气中毒的原因) 用途:作燃料 用途:冶炼金属 用途:冶炼金属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精讲 人教版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精讲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碳和碳的化合物 碳的几种单质 1. 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金刚石、石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 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 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 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 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描述及其反应方程式)。 3. 常识性了解灭火原理和灭火器。 4. 石灰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 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二. 重点、难点: 1.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 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3.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4.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5.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过程: 一. 碳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①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②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 几种无定形碳 药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举例说明) (二)碳的化学性质 1. 可燃性 2. 还原性 (三)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小结:碳与氢的化学性质比较。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碳及碳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对比能力。 3.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C、CO、CO2的化学性质 2.CO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碳单质及含碳化合物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具: 有关CO2的实验室制法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设问:碳的单质有哪几种?我们学过含碳化合物有哪几种? 学生思考回答进入新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启发、引导,进入复习 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过哪些物质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CO2?”并引导学生。 在思考后按要求写出有关碳及含碳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思考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对比归纳总结: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板书) 教师在学生板书总结基础之上电脑展示,对比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对比理解、记忆。 2.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学生实验:制取一瓶CO2,并进行检验,教师指导、检查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工业制法:(略) (三)讨论: 用化学方法区别(1)CO与CO2(2)CO与CH4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方法,激发求知欲,培养开放性思维

(四)巩固深化: 1.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纠正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练习:(见附录)分层次练习,注意问题侧重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作业:P1171、4巩固深化本节内容,强化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碳及碳的化合物 一、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二、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 附录1-1:《碳和碳的化合物》部分典型例题 例题: 1.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的原料是() A.燃烧木炭 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石灰石与硫酸反应 D.煅烧石灰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木炭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收集,故不选A,不宜用C,因为会生成微溶物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D是工业上制取CO2的方法,所以选择B. 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于它具有的性质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与水反应 D.能溶于水 分析:此题的测试点为CO2的用途与性质,学生需分析CO2的性质和可燃物燃烧条件基础上分析。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支持燃烧,它会覆盖在可燃物上,使之与氧气隔绝,而停止燃烧,故答案为:A、B。 3.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应将气体() A.通入灼热氧化铜 B.通入石灰水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 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 高温 4Fe+3CO2↑ 注意事项: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不宜太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澄清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A B C D E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度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 2、根据实验室内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实行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实验。 3、通过探究实验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4、了解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学会收集、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 1、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实行探究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推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实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探究欲。能从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 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火柴、酒精灯、小木条等。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钠固体、稀盐酸、稀硫酸等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景 提问:我们在课题1中学过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高温下碳还原氧化铜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是否能够利用这些反应呢? 【学生活动】(抽学生回答)同学们讨论总结:根据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 【教师活动】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检验所制得的气体等。 二、讲解新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提供学生实验探究的参考消息 (1)碳酸钠粉末(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3)等碳酸盐(HCl)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推测) ①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g/L,比空气的密度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g/L) ②把燃着的木条插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③打开汽水瓶盖能够看到有气泡从汽水中溢出,这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 ④人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 的氢氧化钙[Ca(OH)2]反应。 【学生活动】实验探究一: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材料。(重点比较反应速率快慢)可供选择的药品:(1)碳酸钠粉末(Na2CO3)(2)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3)(3)碳酸钙粉末(CaCO3)(4)稀盐酸(HCl)(5)稀硫酸(H2SO4) 可供选择的仪器:试管、药匙、胶头滴管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中的仪器操作、药品取用并观察现象: 2、共同分析总结:根据提供的药品做如下的实验: 【学生活动】动手实验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②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 ③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④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 ⑤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 ⑥碳酸钙粉末稀硫酸反应 【学生活动】抽学生交流观察的现象 (实验③④⑤迅速反应,生成大量气体,碳酸钠粉末很快消失完毕;实验②⑥刚 开始冒出少量的气泡,但很快气泡越来越少,反应逐步停止;实验①反应速率

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反应方程式 1、一氧化碳与氧气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 3、二氧化碳与水 4、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5、碳与氧化铜反应 6、二氧化碳与石灰水 7、碳酸分解反应8、碳与氧化铁反应 9、碳酸钙和稀盐酸10、二氧化碳与碳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 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高温H2 + CO) 2)还原性:CO+CuO △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u+CO2 4、自然界中碳的循环(1)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 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骸被生物分解、动植物呼吸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点燃CO2+ 2H2O 5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3H2O 6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H2O + CO2↑ 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 8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 9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 10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3Fe + 2CO2↑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2Fe + 3CO2 1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高温3Fe + 4CO2 1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 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2HCl ===CaCl2+ H2O + CO2↑ 1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2HCl===2NaCl + H2O + CO2↑ 16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2HCl ===MgCl2+ H2O + CO2↑ 17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CO2==== CaCO3↓+ H2O 18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19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第6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讲练)剖析

2014新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培优资料 第 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讲练) 【知识网络】 【考点突破】 考点一、: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考点精讲〗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金刚石石墨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无色透明、正八面形状的固体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细鳞片状固体熔点很高高、耐高温 硬度最硬质软、滑、在纸上可留下痕迹 导电性不导电导电 用途钻石、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润滑剂、铅笔芯、作电极 (2)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很大差异。

(3)木炭具有结构,它具有能力,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来吸附毒气。 (4)C60分子是由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常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点燃 2CO 3、还原性:C + 2CuO 高温2Cu + CO2↑(置换反应) 现象:(1)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说明有铜生成) (2)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反应有CO2产生。)说明:(1)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2)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高温 4Fe+3CO2↑ C+CO2 2CO 〖考点训练〗 第1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是( ) A 水和冰 B 红磷和白磷 C O3和O2 D 金刚石和石墨2.下列物质物质中可作干电池的电极的是( ) A 铜 B 锌 C 金刚石 D 石墨 3.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 A 岩石 B 金刚石 C 石墨 D 铁 4.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是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它与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 C 该物质是由金刚石和石墨构成的 D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5.在城巿建设过程中,经常用到玻璃材料。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头上镶的物质是( ) A 石墨 B 硬玻璃 C 不锈钢 D 金刚石 6.消防员若需要进入到有毒气的现场时,必须戴上防毒面具。你建议他们最好用以下哪种材料做滤毒罐( ) A 棉花 B 活性炭 C 布条 D 碎纸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属于化合物 B 金刚石很硬,所以可以用作装饰品 C 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 D 石墨、金刚石、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高温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的性质)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注意:无定形碳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都是混合物。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3、C60:1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 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2CO 3、还原性:C +2CuO2Cu + CO2↑(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2Fe2O3+3C4Fe+3CO2↑ C+CO22CO 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