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张骊

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心理学的原理表明:人的心理状态与其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有怎样的心理就可能有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因此,我们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育质量。

一、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素质教育是建构在“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层面上的教育。这就要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很难设想,一位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会为之献身;也很难设想,一位不关爱学生的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他们平等相处。要做到“敬业爱生”、“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了。现在的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比如,某地一个所谓的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因厌烦母亲的唠叨而把她杀死。其他因挫折自杀、出走的也不乏其例。即便是心理正常的学生也总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负起教育好学生这个责任,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此外,有些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为了达到他们设想的目标而向教师提出种种要求。教师做到了,喜上眉梢;做不到,则给予无闻风而动指责,甚至发难。少数家长对教师的不理解、求全责备,势必给教师增加很大的心理压力,又需要教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

二、当今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师在公众眼里是“以勤勉的态度、奉献精神为教育不辍耕耘”,展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形象。所有这一切,如果失去了好的心理素质这个后盾,结果是不可想象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中存在着心理素质与教育具体要求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心理问题正在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

1.心理焦虑过重、

只要是正常人都有心理焦虑。但当焦虑积淀到一定程度,就成了问题。教师由于担当的“角色”比别的职业要多得多,焦虑自然要多、要重。如果把教师分为责任感受强、一般、差三类的话,责任感受强的教师心理焦虑比别的重。道理很简单,由于责任心强,为学校为学生思想的问题就多,焦虑就重。

2、信心不足,情绪欠稳定

办起事情来总觉得把握不大,心理不踏实,不敢肯定自己,因此常常有优柔寡断的表现。有时教师情绪起伏比较大,遇事欠冷静,容易偏激。

3、不服气思想比较重

主要表现在看问题不够客观,不善于发现他人长处和闪光点,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错,别人不如自己。

4、人际关系欠和谐

主要表现在同志间互相尊重,共同合作得不够,与学生交往中,未能以朋友式的态度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热爱关心学生等做得不够好。

(二)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原因

近几年来,国家的改革力度比较大,变化日新月异,如果教师原有的心理状态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就会出现不适应、滞后现象。另外,独生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家长们都把孩子成长的赌注押到学校、教师身上,随之就会对学校、教师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再有,社会也认为教师天生要奉献,应该毁灭自己照亮学生。因此,百般挑剔、指责教师的行为时有发生,学生出了什么事故,被告永远是学校、教师。这些来自社会家庭的不公正待遇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焦虑心理由此而生。

2.个人原因

理论学习不够,观念落后与社会发展,新的观念,如教育观、师生观、人才观、价值观等未能及时树立,性格也比较内向,脾气比较急燥,气度不够宽容,同志关系、师生关系欠融洽,知识面狭窄,兴趣单一,个人修养欠缺,自我调适能力比较低等等,都是成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们认为解决教师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个人方面

1.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形势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我们教师要积极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要社会适应我们。因此,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形势的变化,避免因形势的变化而带来心理困惑。同时还要转变各种观念,观念不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引起许多问题。

2.加强学习,吸纳多元信息,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学习一些心理学理论,了解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能防微杜渐。多看其他学科的书籍,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容量,对调节工作节奏,提高生活的质量大有益处。多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会使人变得开朗、乐观、健康。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在教学活动中,他们能以很大的热情给予积极配合,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关系总是双方面的,教师想得到的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些宽容,多些尊重,这样何愁没有好关系?

4.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

要明确一点,我们生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矛盾的。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矛盾是妥善解决的第一步。这种正常的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情绪不断调适,涵养不断提高,自控力不断加强中获得的。所以,教师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是防治心理问题“本”。

(二)社会方面

我认为社会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营造尊师重教的大环境,多理解教育,多宣传教师的好人好事,多给教师关爱,以减轻教师沉重的心理压力。

(三)学校方面

任何学校都应按排教师进行心理学内容的有关学习,或是定期开设心理讲座和集体的教师心理辅导,让教师在工作的同时能学习到这些心理学的知识,为日后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做好准备。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1999年“全教会”的专题发言中曾指出:“教师的人格力量,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这里说的“人格”,就包含了教师的心理素质在内的思想行为品格。因此,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师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发言稿

教师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发言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发言稿篇1 尊敬各位评委、领导: 大家早上好! 理想信念是奋斗目标,是精神支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人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执著奋斗,自强不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励精图治,百折不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灵魂,抓住了关键.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方向,倘若人生没有了理想信念,就如行船没有航标,一切都会变得无所适从,就会产生过一天算一天的念头.这对于一个共产党员党员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我们知道理想和信念关键在于一个"信"字."信",它是一个会意字,表示从人,从言.解释为人的言论应当是真实的,是不虚伪的.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信什么的问题.信金钱的,就会不择手段去收敛金钱;信迷信的,最终会被迷信所害;信共产主义的,尽管明知是个遥远的目标,却会一代又一代地朝着远大的目标去能力奋斗.我们共产党员就是这一奋斗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从递交入党申请到成为共产党员的这些年以来,无论是学校的党课,还是总支的讲座,都反反复复地对我们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我们党员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在群众中起这么一个作用: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用自己的奉献为伟大的祖国作贡献.只要增强了信念,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只要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理想,我的信念都凝聚在我的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智慧,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什字小学教导主任徐廷飞人不能没有理想与信念。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 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守住理想与信念的精神家园!只有获取了教育的理想 与信念,一个教师才能产生教育的激情。近期我通过听取报告、认真拜读了有关理论学习材 料,注意收听和收看有关新闻与时事,特别是对党章的学习更有了新的认识。回顾党的历史, 我们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奋斗历程,其道路不是笔直平坦的,而是经历了奋斗的流血牺牲, 探索的艰难困苦,失误的严重挫折,才写下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篇章。党章中提到的新观念、 新思路、新方法在我的脑海中也产生了共鸣,我将会把学习到、领会到的先进理论,各种信 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我的教育教学思想中,相信也会自觉的体现在我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行 为中。 在学习中我深切的感觉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但要有理想、信

念,而且一定要注 意实际工作中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学识修养,必须要从这几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建设。只 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好“四个带头”:带头坚定信念、 带头搞好学习、带头课改实践、带头为人师表。第一,带头坚定信念做为学校的一名中层干部,应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定信念,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如为了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就应脚踏实地地投身于此次 课程改革中去,胸怀每一位学生,为这一崇高而伟大的事业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以高 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课程改革潮流中,做一名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做广 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第二,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新时代的教师应成为终生学习、有效学习的一面旗帜。教育在发展,学生在提高,未来 教育的挑战不仅对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 的到来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首第三,带头教改实践 有工作中我们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

浅析教师情绪失控原因及对策(终稿)

浅析教师情绪失控原因及对策 【摘要】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情绪失控现象,进而 伤害到学生,影响了教学工作地正常开展,分析教师在教学 活动中情绪失控的原因,有效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让教师 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教师情绪失控对策 一、问题呈现 一名具有良好情绪的教师可以积极地影响学生,从而产生良好有效的教育成果,而将负面情绪带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往往会情绪失控,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以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情绪失控的教师,轻者,大声呵斥,横眉瞪眼,以声色吓人;稍重者,拍桌扔物,以动作威胁;重者,讽刺挖苦,侮辱学生人格;再重者,恶语相加,摧残学生身心。这些现象,广泛存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伤害学生的例子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2011年11月初,广州荔湾区芳村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两名五年级学生,仅仅因为坐校车迟到几分钟,就被教师要求互相扇耳光长达3分多钟,其后还被教师再打数个耳光。同年11月29日,陕西省旬阳县磨沟幼儿园园长、代课老师薛××,因小朋友不能完全背诵课文,便用火钳将孩子们的手、屁股等部位烫伤,被烫伤的孩子达到10个。 二、问题分析 (一)个别教师教育思想的不端正。儿童观和教育观存在严重偏差,把教师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的主宰者”,把学生当作

自己的私有“物品”随意处臵,容不得学生有半点的过错,稍有违背、冒犯之意,教师就变得严酷无情,侮辱其人格,打击其自信心,使学生感到惧怕。有的教师刚愎自用,主观任性,把教育仅看作是不择手段的管教,忽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极低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极差的教育水平。 (二)个别教师个性心理的不健康。据调查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及逆反心理较强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节奏快,对自己要求事事求完美而导致焦虑,使人脾气暴燥,易被激怒,情绪失控、伤害学生的事大多由此产生。 (三)个别教师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管理者。管理必然意味着对学生的一种外在规范性要求,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方式来规范学生,才能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至于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对教师工作都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四)个别教师缺乏经验、应对办法贫乏。一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有限,教学经验和处理师生关系的经历少,以致面对学生不好的态度或行为时,缺乏正确处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导致自己情绪激动、行为过激甚至心理崩溃,做出有损教师形象,危害师生关系,影响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事情。 三、对策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开展一

当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策略

当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策略 教师,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群体,普遍存在着职业压力、情绪问题、人格异常、人际障碍和职业倦怠等方面的问题,由此造成教师常见的一些情绪困扰,比如:紧张、焦虑、抑郁、嫉妒、冷漠、情绪不稳定、自卑和偏执等,对教学工作和学生都产生着较大负面影响。鉴于此,必须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具体的干预策略,有效地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心理问题具体干预策略,是指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或咨询辅导的方式,使教师掌握并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最终达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目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教师情绪问题和改善教师情绪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教师可以在团体交往的过程中,和其他成员分享感受和体验,增强归属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他人,及时得到反馈,不断反省自我,练习新行为,这就大大增强了其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它能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对解决教师的情绪问题也很有效。

个别心理咨询。充分发挥具体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和高校中相关专业人士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除了给学生咨询帮助外,还应为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中小学教师及时提供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或心理训练。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各个方面通力配合。其中,很多因素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个体的内部因素往往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途径,应是从教师的个体内部因素入手,通过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发展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或维护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策略,就是指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注重交给教师一些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技巧和方法,强调教师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自我维护。 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并不可怕,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就能逐渐恢复。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像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样,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接纳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广泛的兴趣,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蓬勃生气,高昂锐气,浩然正气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我始终坚持把握学习教育活动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的坚持关系到我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党能否长期执政的重大问题,理想信念使共产党人的蓬勃生气,高昂锐气,浩然正气,增进本身道德品质和精神境地的提升,净化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理想信念就是灵魂、是方向,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是对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党员才能昂首挺胸,担当先锋模范。 抓好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根本。作为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首先建立矢志不渝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思想和决心。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加强当得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努力进步本身思想素质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抓好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核心。作为一位共产党员,就应时刻以宏扬党的良好传统和作风,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利观、事业观,坚定政治态度,明辨大是大非。 抓好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基础。作为一位共产党员,要想不屈的坚定本身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应首先培养本身的道德观念。始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气力。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门永不结业的必修课。要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为名利所拖累,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人情所困忧。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不渝建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意志和献身精神。 篇二:增强理想信念心得体会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 ——学习十八大报告,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我始终坚持把握学习教育活动的主题,明确重点,提高认识,增强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理想信念和政治修养等方面得到进-步提高。 一、深刻认识到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理想信念的坚持关系到我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党能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表现。 2.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3.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4、嫉妒心理。表现为自己认为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超过了自己,而习惯地产生某种不满的情绪。 5、失落心理。是在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或工作成绩平平而未能引起领导注意而产生被冷落的苦闷心情。这种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如不及时克服,会使人消沉、颓唐而暮气沉沉。 6、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1)态度上的变化。在认识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可言,一有机会就想调出工作岗位;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于工作,无心投入。 (2)行为上的变化,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教师压力就是教师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个体目标受到长期、持续地威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这种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那些片面强调工作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从而主张消除工作压力,以还教师的的愿望是好的,但却是不实际的。我认为工作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我们学校管理者能做的,就是正确认识这把“双刃剑”,从学校角度,做出有效的压力管理和应对,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教师们的生活相协调。 一、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压力导致的工作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独生子的增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所以导致教师超负荷承担工作,体力和精神出现透支。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 2006-11-17 10:29:00 | By: 刘翠平 ]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刘翠萍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者通力合作。在社会体制上,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对教师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友好、合作地对待教师,了解教师各自的能力与工作情况,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应及时、适当地给教师的工作以鼓励的肯定,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认知水平;应关心和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冲突、心理矛盾,帮助分析冲突原因,消除心理阴影;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学校的组织管理要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 然而,社会和学校仅仅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因素则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入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就心理问题而言,“除了你自己,没人能救你!”。 一、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教师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随时关注自己

的心理状况与情绪变化,这是教师维护与调适自身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前提。 二、职业态度的自我调节 在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中,职业心理问题是最多、最严重的。而职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其不良的职业心态。2004年笔者在教师培训中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74%的教师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多数是良心型、情绪型、无奈型和动摇型的,只有少数教师是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事业来做的。在这种心态之下,很多教师就会出现职业适应不良、职业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症。作为教师,要预防或调适这一心理问题,就是要调整自己的职业态度。 首先,要增加职业自豪感:经常用一些赞美教师的语言来进行自我暗示,如“我们是站在人才的摇篮边。”、“打击学生就是打击未来,打击我们的民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来增加自己的职业自豪感。 其次,要培养、改善自己对职业的态度:经常用的方法有(1)回顾与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体验教学中、与学生相处中、工作中的成功与快乐,让自己逐渐地喜欢教师这一职业。(2)找一个你最羡慕的职业,具体写出教师与这个职业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在对比中使自己更加热爱这一职业;(3)改变想法:既来之,则安之,能力体现在工作中,如果连教师都做不好,其它的事也不一定能做好,应先做好教师职业:

教师要做到上课决不拖堂

教师要做到上课决不拖堂 只要是当过教师的,谁都有过拖堂的经历。“拖堂”,或被称为“延堂”或“压堂”。拖,是拖拖拉拉、拖泥带水;延,则是延迟、延误;压,是强硬的、没有自由的。不论哪一个词用在“课堂”的前面,都是对课堂自由民主、创新高效形象的一种破坏。拖堂对教学效果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学习之道,一张一弛。学生应该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呼吸新鲜空气,舒展疲惫的身体,让大脑在高强度的紧张思考后有一个短暂的放松,同时为下一堂课做好过渡和情绪上的准备。教师如果拖堂,因为急于完成教学内容,必然语速加快,语调抬高,学生不但没有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反而因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而变得紧张烦躁,记忆效果必然下降。有时还会因为表现出了对教师拖堂现象的不满而影响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却是学生的牢骚埋怨,对下一堂课的正常教学也会有影响,是“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要提高课堂效率,每位教师应养成不拖堂的习惯。 拖堂的危害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文面: 一、学习方面:下课铃响后,教室外边有走动声、喧哗声,教室里边有松散情绪和整理学习用具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想听的同学不容易听清或不容易集中精力,不想听的同学心飞窗外,没有心思继续听下去,有时强迫自己听讲,

效果也很差;老师不辞辛苦拖堂,就是要解决自己认为很重要的问题,然而在这样一种不良的课堂氛围中,几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有的学生会把拖堂期间没有解决的问题带到下一课,直接影响下一节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效率。课间休息牺牲之后,上厕所和取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具就会占用下节课的时间。 二、情感方面:学生对经常拖堂的老师的课时就总有一种负担,甚至因为拖堂而厌恶这门学科。由于这些老师总在拖堂。学生往往不会有效地集中注意力,觉得后边还要讲,前边不一定认真参与学习;拖堂牺牲了学生部分甚至全部课间休息时间,下节上课心里总有一丝不快感;即使有人同情"拖堂"老师的苦心,也不满意"拖堂"的后果。拖堂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使学生感到无可奈何,同时学生也会感到老师的无能。 三、生理方面:学生经常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已经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和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下课铃声一响,就有一种自然的放松感,听课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坐的时间长了就有一种浑浑噩噩的感觉,或有点按捺不住想出去走走的意识;有时想上厕所,因拖堂而非常难受,有时大小便匆匆忙忙或来不及而非常尴尬;连续上课,眼脑等发胀、疲倦。 四、其他方面:拖堂打乱了正常的教学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其他任课教师的上课情绪,甚至影响同一个班级任课老

教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解析

教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解析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材料 团溪二小:王羽深 2009年9月6日 一位心理专家说:心理健康是贫困时代的奢侈品,是发展中国家的点缀品,是发达国家的必需品。(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方式) 举例:范增、张良、韩信、诸葛亮、曹操、司马懿。 数据资料:中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2003上半年,中国有1252名党员干部自杀,平均每天8人。 一、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1、社会影响。 (1)、体制转轨而分配不均导致部分教师心理失衡。 (2)、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等级观念、忍为善德、崩面子)。 (3)、各类培训只重视政治、业务,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 2、职业性质影响。 (1)、创新性不强的周而复始工作模式。 (2)、行业形象要求的行为限制。 (3)、学生安全管理系数。 (4)、教学以外的大量辅助工作。 3、自身能力和知识结构影响。 (1)、知识结构老化和不全面,承担有些科目的教学压力。

(2)、自学积极性不高。 (3)、量化积分、竞聘上岗、末名淘汰等管理机制带来的压力。 4、生活压力的影响。 (1)、工资收入与基本消费层次不成比例的压力。 (2)、债台高筑的房奴压力。 (3)、子女的抚养、管教、升学、就业、婚嫁的不如意压力。 (4)、女同志和公婆的代沟形成的不和谐压力。 二、不良心理的七种表象。 1、多疑。(主观判断失误而猜测、不安全) 2、权利欲。(支配他人的本能和意志导致唯我独尊、居高临下) 3、虚荣。(在物质、精神、社会三个生活领域的过分自尊) 4、自私。(由于功利性而把他人当做自己达到目的的工具) 5、冷漠。(由于封闭性而固步自封、尖酸刻薄、态度孤傲) 6、紧张。(张弛无度、情绪紊乱) 7、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疑惑、忧虑、抑郁而导致的心悸、眩晕、尿频、尿急、胸部压迫、腹胀、腹泻、多汗、爱唠叨、爱发脾气、睡眠障碍等) 三、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心理问题和改善 1、代际差异(代沟)而没自由和个人空间。(生活习性不同和小两口的不方便)——(尊重、理解、勤于沟通)。 2、不独立。(老是被父母管着)——(兼听则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何解决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1)

如何解决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首先教师要学会自我排解,要认识到健康的心理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心理不健康将会影响一批批学生。经常开展自我分析,自我检查,“日三省吾身”,时刻提高警惕,战胜自我,培养自己开朗豁达的个性,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沟通,交流,争取大家的理解和帮助。努力工作,多出成绩,用他们的恳定、赞扬来战胜自己的嫉妒心。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陶冶情操。做一个心平气和,心胸开阔的人。 其次就懂得宣传。在工作上,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事受委屈是难免的,知识经济加剧竞争工作压力大人人都有。关键是找到正确的途径来宣传。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把心中的怨气说出来,让家人和朋友用爱来安慰自己,还可以适当运动,在运动中让不快随汗水流出来。还可以去旅游,在旅途中放松心情,把坏情绪仍给大自然,把祖国山河的美好带回来。 总之只要不伤害、影响他人、社会,适当的发泄,对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 最后,就是要营造一个健康的校园人际关系。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一些关心和帮助。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父母心、宽厚心,对于孩子没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 迟到、早退、做错题、调皮、捣蛋、不听话都是可以理解的,要允许学生犯错。关键是用恰当的方法让其改正。对于心理有问题的老师,其他教师和学校领导不能一味指责、训斥、处罚,而应运用心理学知识为其想办法、找原因、帮其改正。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而健康的心理又是高尚品德的必备基础。一个心理有问题的教师如何能为人师表,如何能创造性的培养人才。 为了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成为有责任感、有信心、有恒心、积极乐观而上的人,就让我们从现在,从自身做起,克服不良心理,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 1/ 1

关于教师理想信念的心得体会范例示例

关于教师理想信念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与理想有关的就是信念,给人以教育智慧启迪“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这样的教师不再以导师的身份自居,不再以先知先觉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走下“高高的”讲台,步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按照肖川博士的理解,理想的老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 学会等待,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学生永远都说“你能行”,给与学生的是切心的理解、充分的信任、无间的亲密。 学会分享,做倾心的听者,走进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平视他们,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苦恼,用真诚的语言赞美,用美丽的心情对待。 学会宽容,用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灵活自己的头脑,活泼自己的思想,阔宽自己的眼界,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化,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学会合作,对于不同能够理解,对于差异能够尊重,对于另类能够接纳,妥协与坚决并存,隐忍和张扬共处,退让与坚持同行,放弃和追求共振。 学会选择,让教育走向民主化,走向个性化,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选择最优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学会创新,从新的角度解释司空见惯的事物,以新的视界审读理所当然的的事物,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开放头脑,积极进取,主动探究,将教育的智慧变成信念和教养,落实在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中。 说到什么是理想的教学活动,肖川认为,理想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而完美的教学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要件,一是深刻,二是真诚。 所谓“深刻”,就是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忽然开朗。 所谓“真诚”,就是师生之间坦诚率直,一言一行都发自内心。 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不是教师传经布道的舞台,而是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发问,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争论,踊跃地表达;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乐,顿悟的惊喜,激情的燃烧,真情的涌动,灵性

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主要原因及对策

影响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做任何工作,都要有积极性,只有对工作充满激情的态度和上进的精神,我们才能做到人不浮于事,各尽其才。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调研,我认为当前形势下,在我们山区县,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是教育工作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和深刻研讨的课题。 一、教师积极性不高的表现 教师因工作、生活环境单调、工作压力大和待遇低的原因,工作积极性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工作效率低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二是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上课、辅导;三是缺乏大局意识,工作互相推诿,斤斤计较,拈轻怕重,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四是经常借故请假或迟到、早退,组织纪律性差。 二、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结合基层工作体会,我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七个:一是行业间相比,教师辛苦但待遇较低,生活条件不理想,自信心不足,情绪低落;二是没有建立科学有效实际的激励评价机制,奖惩区别不大;三是少数学校领导不关心同志,各行其事,上下脱节;四是教师之间、校领导之间不团结,缺乏相互信任,没有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五是少数领导感情用事,缺乏公正公平处事原则;六是教师学习、生活环境相对单调、枯燥,没有激情;七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无章可循,无规可依。 三、提高教师积极性的对策

实践证明,人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一)、优化领导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方式。 学校领导在学校中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校的管理者。因为学校领导的地位特殊,所以在学校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领导就是榜样,领导就是方向,领导就是学校外在的形象。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方式是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1、充分尊重、理解、信任教师。学校领导要使所有教师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尊重、信任的;所有教师都感觉到自己的才能是可以得到发挥的,有前途的,贡献会得到肯定和赞扬的。 2、做事公平,关心照顾教师。学校领导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实事求是。对教师要多关心、少冷漠;多接近、少疏远。领导和教师充分沟通,就会减少冲突和误解。 4、以身作则、宽容大度。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乐于听取教师意见,有错必纠。出了问题要勇于承担领导责任;对教师不轻易许诺,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不能失信于教师;不勉强教师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5、民主管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让教师参与学校工作的决策,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就会增强,学校的工作效率因而达到最高。 (二)、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 需求是人的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源泉,要想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

教师常见心理问题以及调试

教师常见心理问题以及调试 潘玉芳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它不仅妨碍了教师本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而且还成了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小学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 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因学校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差异。但笔者认为,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角色的适应问题。有些教师虽然已经在从事教师工作,但却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更有甚者看不起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由此也必然导致他们工作中缺乏热情,没有积极地投入工作,工作效率差;有些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体会不到师生情感相通的乐趣;有些教师工作中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混日子心理严重,得过且过。 2.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经常表现为情绪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在课堂上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随意惩罚。这种放纵自己消极情绪的做法只能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使自己一遇到不如意的情况就采取这种冲动的方式。其实,这种做法根本就于事无补,它只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怕或无能,进而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3.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有些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凡此种种,往往是与教师的不良性格和缺陷性人格有关,诸如偏狭、嫉妒、多疑、神经质等等,这些都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4.工作中的认知偏差和态度偏差。有些教师基于某些片面的认识而形成了一些认知偏差和态度偏差。诸如学习好的学生品德也好,学习差的学生什么都差;对学生不能心慈手软,不严管不成器等等。这些偏差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是完美主义倾向的反映。 二、对教师心理问题的调试 1.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坚定的信念,表现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和自豪感,这种心理品质即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信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加强的。有的教师对教育工作既感到高尚光荣,又对其艰巨性、长久性有所认识,于是勤勤恳恳,“安其位,乐其事,终其业”,即使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也能做到不折不挠,矢志不渝。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自己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律己然后律人,正人必先正己。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艰巨性和光荣性,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进取,逐步塑造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成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2.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师是教育教学主体之一,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如果教师观念落后,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甚至成为自己和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教育观念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目前,有部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课题研究,通过教育科研,不但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表面看属于个体行为,但对心理的研究表明,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本身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如遗传因素、分娩异常、发育迟缓,各种疾病等。内源性因素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对学生的作用比较直接、明显。 而外源性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同于内源性因素,具有间接、隐蔽、难以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对在校生来说,社会因素由于学生用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时间同家庭、学校相比毕竟相当有限,其影响还不是决定性的。家庭因素相对于社会因素,其影响力要大。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由于血缘的关系,学生从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长辈那些接受的影响直接而细微,容易形成定式,不易改变。 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校生是在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生和成长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受益者,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在目前,我国在校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之高、范围之广,这是必然的现象。因此,从家长到学校、社会都相当重视,有关的研究也相当热烈。本文主要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以尝试揭示其中的关系。 1

学校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舞台。学校办学思想、文化氛围、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及教师的素质直接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个性发展、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由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培养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成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教师的素质引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称之为教源性心理问题。 对学生心理问题,过去我们一向过多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源性因素不被重视。不少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咨询,也往往侧重于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有问题到教师身上找原因,这种观点难以被人接受。但实际情况却证明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心理品质进行过滤,剔除不合胃口的,吸收与自己情趣相近的,使自己逐步向自己喜欢的教师靠近,形成与教师相类似的心理品质,这个道理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连老师的笔迹都可以学得维妙维肖。 心理学上曾对教师的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但教师人格特征却能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个性。如: 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感情,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 2

教师理想信念的心得体会

教师理想信念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与理想有关的就是信念,给人以教育智慧启迪“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这样的教师不再以导师的身份自居,不再以先知先觉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走下“高高的”讲台,步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按照肖川博士的理解,理想的老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 学会等待,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学生永远都说“你能行”,给与学生的是切心的理解、充分的信任、无间的亲密。 学会分享,做倾心的听者,走进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平视他们,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苦恼,用真诚的语言赞美,用美丽的心情对待。 学会宽容,用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灵活自己的头脑,活泼自己的思想,阔宽自己的眼界,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化,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学会合作,对于不同能够理解,对于差异能够尊重,对于另类能够接纳,妥协与坚决并存,隐忍和张扬共处,退让与坚持同行,放弃和追求共振。

学会选择,让教育走向民主化,走向个性化,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选择最优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学会创新,从新的角度解释司空见惯的事物,以新的视界审读理所当然的的事物,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开放头脑,积极进取,主动探究,将教育的智慧变成信念和教养,落实在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中。 说到什么是理想的教学活动,肖川认为,理想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而完美的教学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要件,一是深刻,二是真诚。 所谓“深刻”,就是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忽然开朗。 所谓“真诚”,就是师生之间坦诚率直,一言一行都发自内心。 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不是教师传经布道的舞台,而是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发问,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争论,踊跃地表达;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乐,顿悟的惊喜,激情的燃烧,真情的涌动,灵性的焕发,情感的融合,心灵的碰撞;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能力得以提高,想象得以放飞,潜能得以发掘,体验得以深化!

从“教师拖堂”与“处理迟到”现象

从“教师拖堂”与“处理迟到”现象 看规则教育允许老师拖堂不许学生迟到 在中小学学校教学工作中,每节课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按照“铃声”上课、下课。这是学校作息的规则,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的“上课和课间休息权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执行规则中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在这个规则的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例外的“违规处理方式”。 违规现象之一:铃声响了,老师置若罔闻,继续讲下去,直到教师认为已经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了,这才“下令”:下课! ――违规处理:没有。 违规现象之二:上课铃响一两分钟后,有学生在外面喊报告,老师没理睬。等课程到一段落,这位老师才打开门:这是对迟到的惩罚,直到这个学生认了错,才走进教室。 同样是对“作息规则”的“违反”,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例外的处理呢? 老师可能说:我拖堂是为了学生,为了让他们把该学的知识学完;学生迟到的处理,也是为了学生,为了.使他成为遵守规则的人。 作为规则,一个严重的特性是“在规则范围内,没有例外”。 从执行规则的角度来说,规则所涉及到的任何需要执行规则的人,都是同等的。就像下象棋,无论谁和谁下,都要遵守象棋游戏规则。而“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是对学校作息规则的“违反”,便理所应当都应受到“处罚”,这样,才符合“执行规则的规则”。 那么,为什么学生迟到了要受到处罚,而老师拖堂了却可以免于处罚呢?出于“好的意愿”,没带来更阴恶的后果,我们就可以原谅,甚至可以对违规视而不见,甚至,老师在拖堂的时候,根源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违反了规则。 出于好的目的而可以随意地“违反”规则,这是“中国规则教育”中的一个巨大误区――由于“目的”的例外而可以对一些“违规”现象不进行处理。这不简单是一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

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1. 情绪不稳定。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2.人际关系紧张。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 心理失衡。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这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使心理不堪重负。一般教师都是早

上6点出家门,晚上6点进家门,往往是管了别人的孩子,耽搁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疲惫不堪,往往还要继续做与教育有关的事情。与家人沟通缺少时间与耐心,造成家人的不理解,家庭矛盾时有发生。 第二是名目繁多的各级各类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们穷于应付。 第三是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 2. 教师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单调,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职业特点是独立性强,工作中必须独当一面。如果角色位置不摆正,容易造成人际沟通不畅。 从工作性质来说,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平时与未成年孩子交往最多,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了许多挑战。学生教育成了较突出问题,特别是对那些课堂教育缺少管理经验的教师不知不觉进入了不良循环的怪圈:学生不听话,学习成绩下降,老师生气,产生紧张、焦虑等躯体症状,久而久之,造成教师个体经常出现不良心境,与领导抵触,同事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疏远,造成家长不满。这些教师每天生活很沉重、很累,享受不到职业带来的乐趣。 教师满负荷的工作压力,造成教师之间相互嫉妒、攀比,人际关系紧张。 3. 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学校理应从观念上、制度上、设施上为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条件,但实际上许多学校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