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第1课中国科技之光学案人民版选修4

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第1课中国科技之光学案人民版选修4

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第1课中国科技之光学案人民版选修4
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第1课中国科技之光学案人民版选修4

第1课中国科技之光

[课标要求] 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2.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目标导航] 1.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价值与贡献。2.掌握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对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贡献。3.掌握李四光关于地质力学的主要理论和具体成就,理解科学理论对社会生产实践的巨大指导意义。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李时珍

(1)出身于医学世家,连续三次乡试落榜,放弃科考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

(2)饱读医书,注重临床实践。

2.《本草纲目》

(1)编写

①原因:在医疗实践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发现古代医书中存在不少错误、重复或遗漏。

②经历: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学士,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

③成书:经过27年的努力,1578年完成此巨著。

(2)内容:全书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有动物性药物445种,矿物性药物276种,药方11 096个,附药物形态图1 160幅。

(3)外传:1606年,传入日本和朝鲜,又被译成多种文字。

3.历史地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他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果,大大丰富了中国的药物品种,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思维点拨]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史上内容最丰富的医药学著作,为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它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对植物学分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纠正了前人许多错误之处,并且加入了许多新的药物。

[归纳总结] 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的百科全书”,也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他的药物分类法也领先于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尊

敬。

二、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詹天佑:中国第一批官办留学生中的一员,回国后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

2.修建京张铁路

(1)背景:英、俄插手中国铁路的修建;国内民众反对强烈;詹天佑受命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

(2)过程

①1905年,詹天佑亲率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艰苦勘测,确定路线。

②创造性地设计出“之”字形线路。

(3)结果: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

(4)地位:是中国第一条完全由本国工程技术人员独立设计施工而建成的铁路。

3.评价詹天佑

(1)1909年,成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2)为中国铁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周恩来评价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史论要旨] 京张铁路的建成令外国人折服的原因:第一,工程难,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的工程,却由中国工程师完成了。第二,工期短,原计划六年,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成。

[重点精讲] 修建京张铁路的意义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筹款、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增强了中国工程师的信心,大涨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成为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

三、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1.李四光

出身贫寒;留学日本、英国,学习采矿和地质;回国后长期从事地质学研究工作。

2.为中国地质学奠基

(1)1921年,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

(2)自20世纪20年代起,先后出版了《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创立了地质力学。

(3)组织实施新中国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发展了新中国的地质事业。

3.推动中国石油资源的开采

(1)李四光主张用力学研究地壳现象,创立了“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在李四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型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保证了国家的能源安全。

[思维点拨] 中国地质科学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探查资源与能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与李四光提出的科学理论有密切的关系。

[史论要旨] 李四光对地质力学的运用

(1)寻找石油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

(2)寻找铀矿资源——发展核能事业。

(3)探索地震预报——加强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4)运用冰川学理论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知识图示

主题一评价李时珍

史料一一些本草书中曾记载服食“金丹”可以长生不老;服食黄连、芫花等可以成仙不死。

①李时珍严肃地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大豆,古方称之能解百毒,但临床用之如何,并不十分清楚,②李氏意欲通过自己的试验,判断其是否能解百毒。于是他先用大豆解毒,但“每试之大不然”,说明大豆解毒功能不确切,后来加入甘草,结果“其验乃奇”。

——齐志勇《李时珍作科研的大师风范》史料二1953年春,世界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在宽阔的礼堂两侧墙壁上,①镶嵌着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画像。其中,有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等人。②中国两位著名科学家的画像也并列其中,一位是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祖冲之,③另一位就是中国明代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1)史料一中的①说明李时珍批判迷信,②说明其注重试验,献身科学的精神。

(2)由史料二中的①②③可知李时珍画像同世界著名科学家的画像一起镶嵌在莫斯科大学新校礼堂两侧的墙壁上,说明李时珍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这是由于其对世界医学的突出贡献决定的。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说明李时珍的“大师风范”。

(2)李时珍的画像为什么能够镶嵌在莫斯科大学新校礼堂两侧的墙壁上?

提示(1)批判迷信;献身科学;注重试验。

(2)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医药史上是一座丰碑,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他的药物分类方法领先于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故李时珍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因而他的画像能够镶嵌在莫斯科大学新校礼堂两侧的墙壁上。

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1)他行医的目的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了救死扶伤。

(2)他有严谨的科学精神。他主张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医者贵在格物”,通过接触、考察客观事物的实践去探求医术,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遍尝百草进行试验,以获取第一手证据。

(3)他所编写的《本草纲目》一书,具有很高的医学和药物学价值。全书共有52卷,载有药物1 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 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 000多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并流传到海外,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主题二詹天佑的主要功绩及评价

史料一

史料二清廷邮传部在验收京张铁路后称:“此路一成,①非徒增长吾华工程师莫大之名誉,而后此之从事工程者,②亦得以益坚其自信力,而勇于图成。”

(1)史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詹天佑以“之”字形路线克服八达岭技术难题。图二反映了京张铁路成功通车。

(2)史料二中的①说明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增长了中国工程师的名誉,也为国争了光。②说明该成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体现了詹天佑一生中哪一重大成就?这一工程规划面临怎样的困难?

(2)结合史料二,说一说这一工程成功的意义。

(3)詹天佑一生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以具体事例说明。

提示(1)成就:以“之”字形路线克服八达岭技术难题,京张铁路成功通车。

困难:工程难度大、工期短、资金少、设备落后等。

(2)意义:挽回了国家权益,抵制了外来侵略,改变了交通落后状况,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事例:成功修建京张铁路;技术创新解决难题;捍卫铁路主权;培养技术人才等。

1.詹天佑的主要功绩及对他的评价

(1)功绩

①19世纪80年代,他开始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中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他主持的京张铁路的建成,震惊了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③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尽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体现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

(2)评价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国铁路建设奋斗的一生,他实事求是地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操。2.制约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发展的因素

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导致中国全面落后。

(1)从政治环境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争夺并限制我国的铁路修筑权;同时我国近代政府软弱无能、腐败横行以及战争频繁、政局动荡都极大地阻碍了铁路建设。

(2)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看,我国铁路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人才短缺、设备简陋和技术水平落后等多重困难。

(3)从自然环境角度看,我国地域辽阔、山川河流众多,也给铁路建设增加了许多难度,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持才能克服。

主题三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及贡献

史料一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①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叹道:“②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

史料二1964年12月,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史料三2009年李四光被授予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

[史料解读]

(1)由史料一中的①可知,李四光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②说明费斯曼肯定李四光这一发现的意义。

(2)由史料二中画线部分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庆油田是根据李四光的石油地质理论勘探而发现的。

(3)史料三中的画线部分,强调了李四光对新中国的贡献,强调其科学成就。

[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费斯曼为什么说李四光的发现“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他的发现有何意义?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周恩来所说的“地质专家”是谁?他的“石油地质理论”有何价值?

(3)如果你是这次评选活动的主办方,结合史料三,写一份发言词,阐明李四光为何可以获得这个荣誉。

提示(1)原因:李四光的发现推翻了外国科学家关于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意义: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是对科学的杰出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李四光。他的“石油地质理论”指导中国石油勘探,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震惊了世界,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3)李四光是公认的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他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一个把毕生心血献给科学和人民的人。他放弃了国外的安逸和享乐,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洪流中去。他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他用一次次的探索否定了外国专家和权威关于中国的错误论断。他以他的理论指导着中国地质工作者和矿业勘探者的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评价李四光

(1)科学贡献: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自1920年从英国学成归国后,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地质科学研究,并创立具有世界影响的独立学派地质力学。他在冰川学、科化石的鉴定等领域也有独特建树。

(2)理论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把主要的研究重心放在寻找国家急缺的矿产资源上,成功地指导了寻找大庆等大油田和铀矿资源的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又根据防震减灾的需要,在地震预报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明显进展。

(3)总体评价:李四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科学,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李四光不迷信外国权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与杰出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也是青年学生的人生楷模。

1.李时珍被称为伟大的医学家,主要是因为他( )

A.医术高超,挽救了无数生命

B.花费了近27年完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C.不顾个人生命安危采集良药

D.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答案 B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除D项外,A、B、C三项都与李时珍有关,但其最主要的成就是《本草纲目》。

2.下列与詹天佑无关的一项是( )

A.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B.主持设计建造京张铁路

C.设计“之”字形铁路

D.创立地质力学

答案 D

解析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

3.李四光以其独创的理论,不仅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该理论是 ( )

A.生物进化理论B.地质力学理论

C.冰川学理论D.大陆漂移理论

答案 B

解析李四光主张用力学研究地壳运动,创立了“构造体系”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石油勘探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

材料二1953年,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采。”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4)填写下列表格,概括李四光的主要成就。

答案(1)背景:建国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的工业化建设,使中国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2)依据: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史实: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地质部门、勘探部门经过共同努力,相继找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3)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4)①创立地质力学理论;②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③创立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解析本题围绕李四光探测油田的贡献而设计命题,旨在考查学生依据史实回答问题、提炼信息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二及1953年新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第(2)问结合教材中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及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重大成就来分析。第(3)问要注意语言的准确

性。第(4)问则要依据所学概括回答。

自我测评

1.提示有关《本草纲目》的评价(略)

“神医”华佗:精于方药、针灸,特别精于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全身麻醉为病人动手术的医生。发明“五禽戏”,教人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来锻炼身体。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总结了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的经验。

名医扁鹊:创立中医的传统诊断法,即四诊法——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

2.提示创新性设计:第一是铁路建设选线问题,第二是发明了“詹天佑钩”,第三是重组而成双头列车。

3.提示贡献:独创地质力学理论,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中国的地质、矿业发展和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正确方向。

材料阅读与思考

提示优秀科学家所应具备的品质包括:脚踏实地的科学学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敢于创新的科学勇气,等等。

[基础达标]

1.(2018·绵阳高二检测)李时珍曾经对父言诗明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诗中表达的李时珍的志向是( )

A.科考做官B.读书应试

C.编修本草D.终生行医

答案 D

解析题干中的诗是李时珍向父亲写的表明学医决心的诗,体现了其终生行医的志向。2.(2018·北京高二检测)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编写的《自然系统》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现代植物分类学说。以下著作早于《自然系统》并体现植物分类思想的是( ) 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

C.《物种起源》D.《天演论》

答案 B

解析《本草纲目》记录了各类药物1 892种,绘制了1 000多幅药物形态图,对植物有了

分类思想,故B正确。

3.1911年,有人画了一幅反映四国银行团别有用心的《铁路之险象》。这幅漫画( )

①是对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的绝妙讽刺②形象地体现出清政府还不如列强注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反映出列强瓜分中国路权的险恶用心④折射出铁路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改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路权的狂潮。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实质上是将中国铁路的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它与四国银行团签订的合同,就是这一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①③的叙述是正确的。

4.(2018·北京高二检测)下面材料为广东顺德档案馆所存一首描写留美幼童的新诗。其中“铁路工程师”的主要成就是( )

A.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B.修筑淞沪铁路

C.铺设唐胥铁路

D.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所提到的在留美幼童中“出现了伟大的铁路工程师”应当是詹天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的主要历史功绩是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故D正确。

5.(2018·嘉兴高二检测)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身为总办兼工程师的他,所面临的困难不包括( )

A.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B.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设备

C.清政府严令按时通车,且处处掣肘

D.外国人冷眼旁观,准备坐收渔利

答案 C

解析修筑京张铁路时,清政府并没有严令按时通车和处处掣肘,故C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6.(2018·天津高二检测)大港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的发现,使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得到最有力的证明,驳倒了“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李四光的这一理论是( )

A.冰川生成理论

B.地质力学理论

C.化石鉴定理论

D.地震预测理论

答案 B

解析地质力学对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对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研究有积极意义,其余理论与石油勘探无关,选择B符合题意。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材料二“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请回答:

(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是指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2)在主持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时,詹天佑有什么杰出的设计?有什么意义?

(3)我们如何评价他?他在哪方面成就最大?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案(1)指担任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因为中国当时科技落后,又没有自行修筑铁路的经验,而且京张铁路的施工难度非常大,外国工程师都很难完成,再加上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所以外国人认为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2)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人”字形路线,以缓解坡度。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

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为中国科技界在国际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自主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

(3)杰出的工程师。铁路工程方面。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解析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工程师,其突出贡献是领导修筑京张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不借助外力修建的铁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根据所学知识,按题目设问逐项回答。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指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在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

(3)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

(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

解析本题以李四光对我国石油开采的贡献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概括材料一、二观点并比较即可;第(2)问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地质力学的理论方法对我国石油探测的作用;第(3)问的认识符合题意即可。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知识点归纳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含解析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调)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 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租佃关系是指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过程中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租佃的普及也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其中土地租金太高,同时说明人口增长,对土地需求大,价格高,故选A项。 答案 A 2.(2018·云南昆明模拟)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B.对外贸易发达 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D.商业城市兴起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松江的棉纺织业所需的棉花来源及安徽芜湖的浆染所用原料的来源,并不是说明运河沟通南北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国内商品的流动,并未涉及对外贸易,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松江地区所需的棉花主要来自北方,染料来自福建,说明当时我国各地已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这些城市为商业城市,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8·湖北荆州模拟)下图为清时期绘制的西洋铜版画《中国皇帝亲耕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清朝统治者() 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理念 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笼络汉族士子的文化政策 解析观察图可知,反映了中国皇帝亲耕,这项举措形式上表明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以农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实用】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8 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2、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3、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 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 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它所反映 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小农经济B.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D.游牧经济 5、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 映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汉代 B .唐代C.宋代 D .清代 6、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潮,图7 中所示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 的青铜器,该青铜器铸造于 A.商代 B .秦代C.汉代 D .唐代 7、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鼓风冶铁 8、 2007 年 12 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 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 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9、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 A .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 C .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 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 .景德镇 B .苏州 11、古代诗人王建在《汴州即事》中写道 C.扬州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 .洛阳 ,诗中的“草市”是 古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最早出现是在 A.秦汉B.六朝C.唐朝D.宋朝 1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 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 草市兴起 13、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2019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主线一以血缘为纽带的早期政治文明 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命题预测 分封制在中央与地方权力演变中的地位及影响,宗法制对“家国同构”、社会风俗、思想观念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凝聚力的影响,尤其是商周政治制度对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仍将是2018年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

主线二 古代君权的强化与约束调节 主线三 古代地方分权与集权的斗争 命题预测 年高考复习备考时,一方面,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独尊地位,但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有效 性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对比与分析需特别注意,核心是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及评述。

主线四从贵族政治到科举取士 命题预测 在2018年的备考复习中,注意从中外关联的角度出发认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政治智慧, 例如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美国联邦制的对比分析,其核心在于国家“大统一”理念及地 方权力的分配结构问题。 命题预测 随着现代中国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创新,坚持公务员“逢进必考”和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已成 为广大民众的共识。在复习备考中,一方面,从总体上把握中国选官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另一方面, 从封建君主专制的本质上理解选官制度的实际效能。而科举制仍将是备考2018年高考的重点内容。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主线一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 命题预测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是封建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一直是历年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复习备考时,一则注意抓住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基本特点,以及其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作用;二则掌握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深远影响;三则理解宋代到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尤其是租佃关系的发展变化。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时双测过关(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解析:选D 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出现了分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发展,分工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故选D项。 2.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也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这表明法老的统治采用( ) A.集权专制B.分权专制 C.等级制度D.礼仪德治 解析:选A 依据题干材料“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也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可以看出埃及的法老实行的是集权专制,故A项正确。 3.史诗据《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解析:选C 材料信息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 4.“从来没有不事火的婆罗门,没有婆罗门不祭祀布施好善,在阿逾陀这一座城市里面,从没有因通婚而种姓混乱。”(选自《罗摩衍那》)以上内容可作为原始史料来( ) A.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学创作 B.考察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 C.知道古巴比伦的阶级关系 D.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该史料涉及相关的社会制度——种姓制度,可作为考察古代印

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13.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含解析

13.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西运城调研)对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对“马克思派”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资本积累和投资是政府干预的有效手段 B.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支持 D.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解析材料是强调政府的保护和支持是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工业化的重要原因,即强调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故选B。政府大力干预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才有的措施,与题干时间不符,而且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政府的支持,不是强调政府干预,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资本积累和投资依赖政府而非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C项错误;18世纪后半期英国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并非微乎其微,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原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 C.手工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 D.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 解析据材料“织工”“纺纱工兼织工”“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都是技术娴熟的工人,反映了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选A。据材料“织工”“纺纱工兼织工”“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反映了科学和技术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B项错误;C项与材料“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等信息不符,错误;材料与新技术传播进程无关,D项错误。 答案 A 3.(2017·北京统考)1834年美国发明家麦考密克创制的收割机(如图)获得专利。“这是飞行器、手推车以及四轮马车的混血儿……人们不再是种植小麦,而是在生产小麦”。这一发明()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 世纪初— 19 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 1 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经济根源 )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过程: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 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 2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 : 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人教版新(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检测题(有答案)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检测题 一、单选题 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2.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中,属于异姓功臣的是 A.鲁国 B.宋国 C.晋国 D.齐国 3.下列与西周王朝建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周公东征 D.平王东迁 4.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父系家长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5.《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 A.铁 B.青铜 C.黄金 D.钢 6..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7.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评论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时说,“封建制度不废,兵争终无由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封国实力对比的变化 B.异姓封国权力的扩张 C.先代贵族不断的叛乱 D.同姓封国关系的疏远 8.“汉承秦制”的本质目的是: A.对秦朝先进制度继承和发展

B.对西周以来社会制度的总结 C.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社会经济 D.加强国家对人民的控制 9.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族血缘关系 B.中央集权意识 C.家国同构观念 D.安土重迁理念 10.《左传》(文公十三年)管仲对日:“……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山西出土的晋侯苏编钟上有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凤夷。”以上这两段史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包括 ①朝觐述职②镇守疆土③缴纳贡赋④出征作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西周册命时,周王有时赏赐给受赐者圭瓒(用以挹酒祭祖的“宗庙彝器”)这是非常严肃重大的行为。周王赐予圭瓒是 A.赋予受赐者宗法政治地位 B.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的正式仪式 C.用高水平的器物彰显恩宠 D.对受赐者孝顺有礼的表彰嘉奖 12.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重武轻文,内外相制 B.增设机构,重用近臣 C.重儒轻道,学术争鸣 D.设立刺史,加强监管 13.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一称谓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直接关系 A.西周的分封制 B.西周的宗法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14.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下列历史事件符合该王朝的是

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临沂模拟)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种状况的出现缘于() A.中国外贸格局改变B.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广州失去了以往在对外贸易中的独尊地位,外贸格局的变化促使该地区的贸易总额出现了暂时下降的局面,故选A项。 答案 A 2.(2017·湖南十校联考)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其它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了大突破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解析据题干中种茶面积扩大,说明茶叶获利大,联系时代背景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茶叶作为原料大量出口,利润的刺激使农民大量种茶,故选C项。 答案 C 3.(2018·山东泰安期中)1883年10月上海《申报》发表评论说:“(轮船)招商局开其端(指招商集资的方式),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这种经营方式() A.开创了民族工业之先河 B.最先倡导建立私营企业 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是在众人推动下建立的 解析据题干材料“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可知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说明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4.(2017·山东潍坊期中)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不是“银贵钱贱”的决定性原因,而应从商品流通得到它的动力和方向,用银计算比用铜计算方便,用金计算又比用银计算方便。该学者认为“银贵钱贱”的主要原因是()

2018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整合含答案

耕柞方式:从”刀耕火 肿”到 牛m- 土她制度:井田制.封 建土地所有制 魏营模式:心农蛭济 沉重吋 赋税抑潘役、 玄比水利爭业的发展 三种形态:家庭手工 业、肯营于?工业、民 營手工业 主噱鹰果:纺织业、 冶金业、陶裁.业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四大线索: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经济政策 (-)重大历史线索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方面 特点 农业牛产 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头行 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 制等多种形式并存 工商业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 位 经济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政策 大多米用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米取闭尖锁国政策,限制 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重农抑商”政策和“闭矢锁国”政策 (-)知识结构认读 专题整合

相同点 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都是压制商品经济 的发展,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题型应用体验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 ?从选择的素材看:主要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 不 同 占 八

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传说等)以及最新考古发现等截取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

2 ?从考查的能力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考查学生 将所学知识与材料相结合的能力、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等等。 典型例题】 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稅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 异行者”应试。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析材料一 T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稅以困辱之”,说明汉代商业(商人)受到压制和 抑制;北宋“奇才异人者”被允许应试, 说明北宋对商人的地位有所认 可,从侧面反映出对商业抑制的有所改变。 抑商政策松动° 析选项一〉A 项内容与商人无尖? 故A 项错误;商 B 项重农抑商政策岀现松动是 人地位出现提高的原因,正确;C 项文人社会地位提高不能 导致商人地位提高; D 项商人可以参加考试是商人地位提高的表现,不是原因,故排除D 项。 明答案一故B 项准确体现了题干的含义。 针对训练】 1 ?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 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 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 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 ) 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 A ?①噩 B.CM )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技法攻略】 D ?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挖寓意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岀:西汉至北宋商人 (商业)地位的变化,说明重农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教学计划(选修一)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教学计划 (选修一)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民主思想与政治实践》,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如下: 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属于自己的历史论辩,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具体措施: (1)立足课堂教学,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二年级的学生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③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 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6、影响 (1)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2)社会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3)国际局势紧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一贯措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特点: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三、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 4、国民收入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目的 ①直接目的:结束经济混乱,摆脱危机 ②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新政的内容 ★三、评价罗斯福新政 1、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 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个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两次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三大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就是分开过,针对的是国民政府;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被“打扫”的东西是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其在华的一切特权,针对的是帝国主义; (3)“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针对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有哪些?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4.“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 (1)同:共同的遭遇即被殖民和被压迫的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和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2)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5. 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削弱,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 (3)直接原因: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 (4)历史原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 6.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1)原因:从美国方面讲:①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③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④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从中国方面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种考虑:①是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②是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③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 因此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2)影响 ①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②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7.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春战: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技术的显著提高。 ③西汉: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④东汉:使用一牛挽犁(藕犁). ⑤唐朝:曲辕犁(江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水利工程建设: 先秦:都江堰(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 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隋朝:京杭大运河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 3.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4.小农经济: 背景:①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进步;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一家一户、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脆弱性、再生性 评价: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封建社会初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促进社会进步。 ③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5.土地兼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兼并影响: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威胁了政权稳固 应对措施:占田制(晋)——均田制(北魏—唐初) 措施影响:①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一定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巩固了政权 ②无法从根本上限制土地兼并 6.重心南移: 历程:魏晋南北朝(南方开发)——隋唐(开始南移)——南宋(完成南移) 原因: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与先进技术;②南方气候适宜;③统治者支持影响:①对人才教育的影响——南方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②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海上贸易日渐发展 命题:1.就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角度命题;2.就小农经济的特点角度命题; 3.就经济重心南移影响角度命题 例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例2:《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上)练习 9.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练习 9.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选择题 1.1965年9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 代表共301名,其中藏族代表226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 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消灭了数千年的农奴制度 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D.实现了西藏地区改革开放 2.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经过充分的 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②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④《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 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其主要功绩是( )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4.英国《泰晤士报》曾用四个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这样写道:“这 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5.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 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 ) 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四、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五、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六、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过关试题 1.(2013?湖北名校模拟)《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2.(201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3.(2013·惠州调研)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皇位世袭制 4. (2013?湖北稳派测试)《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D.皇帝制度的形成 5.(2013·宜昌模拟)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这一论断 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6.(2013·广东六校联考)“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