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剧

历史剧

历史剧
历史剧

远古时代(三皇五帝):

《伏羲女娲》

《精卫填海》

《黄帝》

《后羿射日》

夏商周:

《封神榜》

春秋:

东周列国-春秋篇

骊姬传奇

晋文公传奇

"孔子"

"孙武"

"孙子谋略"

"西施"(大陆84版台湾版)"吴越争霸"

战国:

东周列国-战国篇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商鞅传奇"

"屈原"(港)

屈原"(大陆版)

乱世英雄吕不韦

荆轲传奇

秦:

亚视版"秦始皇"

大陆版“秦始皇”

陈胜王

楚汉争霸:

"楚汉风云"

"楚汉骄雄"

"西楚霸王"

"楚河汉界"

"淮阴侯韩信"

西汉:

汉刘邦

吕后传奇

大汉巾帼

大汉天子

汉武大帝

汉武帝

王昭君(台湾91版大陆87版、06版) 昭君出塞

汉宫飞燕

东汉:

刘秀救母

光武大帝

三国:

貂蝉(亚视版)

曹操与蔡文姬

曹操

关公

诸葛亮

洛神(港)

三国演义

三国英雄传(台)

西晋:

乱世妖后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侠影仙踪

花木兰(港剧)

达摩(粤语, 吕良伟1986版本)

隋唐:

隋炀帝

大运河

隋唐演义

隋唐英雄传

隋唐群英(港)

开创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台)

薛仁贵传奇

大唐情史

大唐名相

贞观之治

贞观长歌

文成公主(李琳版、曹颖版)

武则天(冯宝宝版、潘迎紫版、刘晓庆版)无字碑歌

护国良相狄仁杰

上官婉儿

大明宫词

唐明皇

杨贵妃(港)

大唐歌飞

珍珠传奇

五代十国:

十三太保

情剑山河(台)

绝代双雄(新)

李后主与赵匡胤

辽、(北)宋、西夏:

赵匡胤

大辽太后

契丹英后

杨家将

寇老西儿

包公

包青天(台)

包公生死劫

巾帼英雄穆桂英

一门英烈穆桂英(台)

水浒传

水浒

江山美人

李师师(大陆、台湾版)贺兰雪

(南)宋、金、元:

岳飞

岳飞传(亚视版)

梁红玉

辛弃疾铁血传奇

完颜阿骨打

成吉思汗(大陆版、亚视版) 魂断钓鱼城

蟋蟀宰相(贾似道)

关汉卿传奇

明:

凤阳小子朱元璋

传奇皇帝朱元璋

帝师刘伯温

大脚马皇后

皇后驾到

大明群英

大明天子

大明王朝1449

大明王朝1556

正德演义

海瑞传奇

海青天

海瑞

明宫三大案

雷峰塔英雄传

袁崇焕传

江山风雨情

明末风云

谁主中原

魂断秦淮

郑成功

大英雄郑成功

清:

努尔哈赤(86版)

太祖秘史

孝庄秘史

清宫风云

风流孝庄(92版)少年天子顺治

康熙帝国

康熙大帝(94版)傲蕾.一兰

雍正王朝

雍正皇帝(93版)乾隆王朝

戏说乾隆(台)

宰相刘罗锅

嘉庆皇帝

满清十三皇朝(港)

近代、现代和当代:

鸦片战争演义

太平天国

天国传奇

魂断太平

洪秀全(89版)

少女慈禧

洋务运动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东方商人

一生为奴

台湾巡抚刘铭传

大将军

北洋水师

血祭大沽口

走向共和

秋瑾(粤)

辛亥首义

孙中山

黄埔军人

大浪淘沙

日出东方

风云黄浦江

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乔家大院

大染坊

大宅门

上海一家人

上海沧桑

反围剿

血战万源

红色娘子军

长征

我的长征

延安颂

远东阴谋

西安事变

赵四小姐与张学良

赵尚志

远东特遣队

八路军

百团大战

抗日名将左权

中岳狂飙

沁源围困战

东进序曲

马鸣风萧萧

新四军

八百壮士

1937海空大血战

长天烽火(大空战)

傻儿军长

大湖之战

会战雪峰山(讲述正面战场最后一战)

中国远征军

铁道游击队

吕梁英雄传

我的鄂尔多斯

茶马古道

梅花

和平的代价

他们为什么死在中国

攻克太原

挺进中原

陈赓大将

华东野战军

塔山阻击战

风雨下钟山

敌营十八年

乌龙山剿匪记人心向背

英雄虎胆

江山

上海的早晨

非常公民

开国领袖毛泽东

亮剑

冰山上的来客第二次握手

泪痕

血色浪漫

历史的天空

南海风云

凯旋在子夜

和平年代

潮起潮落

惊涛

公关小姐

忠诚

共和国往事

归途如虹

红十字方队

突出重围

DA师

沙场点兵

迅雷之旅

军港之夜

波涛汹涌

长空铸剑

垂直打击

导弹旅长

石破天惊

历史剧—新文化运动 剧本

历史剧之新文化运动 第一场 内景室内夜景 背对镜头的一个穿长袍的20多岁的人(胡适)缓缓坐下,端起了茶杯,眼睛朝着窗外出神,在思考。 (咚咚咚的敲门声)胡适醒过神来:“请进” 外面一个丫鬟走进来:“老爷,您要的笔拿来了” 第二场 日景外景大街 街上一个布衣小孩在卖报纸“号外,号外,胡适宣扬杜威的实验主义,不主张人民参与的社会大变革”小孩子从街上跑过去。 第三场 日景内景室内 穿着西装的陈独秀站着,认真观看《新青年》胡适的论文, 旁边坐着一个李大钊,看着陈独秀, 陈独秀放下了报纸,走向李大钊:“适之(胡适的字)的文章犀利,对我的观点总是争锋相对,看我怎么反击”陈独秀举右手,出食指指着这篇文章。 李大钊拿起盖碗茶来喝。 第四场 日景内景学校教室内 从门外跑进来一个大学生,高兴的叫嚷着:“哎,哎,哎,你们快来看” 其他人:“什么,这不是《新青年》吗” 有人说:“陈学长(陈独秀,文科学长)主张把有产者的政治变为不受财产限制的政治”“那不是挺好吗,你看陈学长说的俄国,他们人民都动员起来了,就是根据陈学长说的那个马克思主义” “胡老师说日积跬步,积土成山啊,所以要改造,解放,进化都要采取改良的办法” “他们好像说的都对啊,真是纳闷儿了” “我们没什么好纳闷儿的,只要爱国变革总好过现在啊,胡老师上次为了培养这种自由思想的环境去解救了学长呢” 第五场 夜景内景室内 从里面房间走出来的老教育家杨济昌,在打扫家务,慢慢走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朝着另外一边说:“胡适说要亲自试验,才知道该怎么样吧,多些实践,少谈些主义,陈仲甫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的主义,代表了社会的广大民众,他们针尖对麦芒,你怎么看?润之?”毛泽东躺在床上,翘着脚,看书,之后放下手中,起身:“谁知道呢?”笑了笑。 注:拍的时候不要完全按照内容来拍,拍摄是二度创作 他们都是富家子弟,所以可以补充一些进大院,有仆人扫地等等场景增加时间,这个增加的时间和内容就算是二度创作,以此类推。

十大必看经典电视剧排行榜

十大必看经典电视剧排行榜 第一部《西游记》 把《西游记》放在第一位,估计无论是谁都不会有太大的异议。《西游记》估计每个人都看过,而且每个人看得都不只一 遍,其的重播次数,任何电视剧无能出其右。 这部片子枚子屿看了不下三十遍,依旧能体会到新的东西。其剧本,其主体,其人物,其对白,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绝对经典的作品!人物形象丰满,孙悟空,猪八戒……无不一一到位,尤其是猪八戒,那个好色贪吃的形象已经深入每个人的心里。关于这部片子,已不用说太多,喜欢它,没有别的理由,它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童年的幻想与纯真。感谢西游记,感谢它给我们最初的梦想与希望。 第二部《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摄于1983年,由黄日华和翁美玲主演。这部是金庸小说改编电视剧中经典的经典,先前包括以后的 金氏连续剧总是感觉和这部差距甚大。正如杜牧写完《阿房宫赋》,后人便无人再写关于阿房宫的文章一样,枚子屿在看到某人貌似艺术家的人拍《射雕英雄传》时想,这不是在找骂吗?说实在的,枚子屿想写这个十大经典电视剧便是在那位貌似艺术家的人开拍《射雕英雄传》时,并把前四部的顺序预定下来。 每当想起、看到、或者听到谁重提此剧,眼前立刻浮现一片广褒的草原,牛羊跳跃,郭靖策马驰骋,手拾弯弓射大雕;浮现蓉儿的巧笑嫣然、蓉儿的聪明可爱,以及蓉儿扬着脸娇声唤着‘靖哥哥’中的柔情。相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翁美玲就是黄蓉,黄日华就是郭靖,他们已随着岁月的流失永远定格在无数人的记忆里,那么娇小,又那么美丽,那么呆呆,又那么侠气,那么遥远,又那么清晰,但却又是那么触手可及。 曾经因为他们的演绎而遍寻金庸的作品,一次次沉醉在风云变幻的江湖恩怨里,媒体为证,称之为“武侠情绪”。金庸曰的“侠之大者”,东南亚国家议员开会时寻求沟通的共同话题,台湾国民党的封杀,以及和韩国客户提起时他的激动不已。大侠的豪情万丈,女儿的情长唏嘘,张张经典的画面,和翁美玲因情的红颜早逝,都如歌中所唱‘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 第三部《上海滩》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上海滩》摄于1980年,这部讲

历史小话剧《廉颇蔺相如列传》剧本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壹场第壹幕 人物表:1、蔺相如——徐乐汕2、廉颇——3、赵王—— 4、秦王—— 5、缪贤—— 6、群臣()赵侍卫()嫔妃()随从() [幕启]旁白:赵国大殿上,赵王正与群臣商议。地点:赵国大殿 赵王:诸位爱卿,刚才秦国使者的话大家都听到了。秦国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众爱卿有什么看法? 廉颇:(愤)凭什么把和氏璧给他们?这是我们赵国的宝贝!再说,秦国的贪婪大家都是知道的,和氏璧给秦国以后,秦国怎么可能会给我们城池?这就是白白的上当!缪贤:但是,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的话,恐怕秦国会以此为借口来进攻赵国。从这一方面来看,不给秦国和氏璧也不是个办法。 群臣:(附和)是啊,是啊……不可不给啊! 赵王:(打断众人)好了,众位爱卿不要再吵了。现在要找一个能够去答复秦国的人。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缪贤:大王,臣以为臣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担当此大任。 赵王:哦,你说说看。 缪贤: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向赵王叙述,并回想) <回忆中> 缪贤:各位贤士,我犯了大罪,想要逃跑到燕国。你们各自去投生路吧!(蔺相如上前阻止) 相如:大人,你怎么知道燕国可以依靠? 相如:当时赵强燕弱,并且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现在您犯了罪去

投奔燕国。燕国害怕赵国怪罪,一定不敢留您,而且还要把您绑着送到赵国。您还不如赤腑伏在斧锧上,向大王请罪,这样大王还有可能侥幸赦免您。 缪贤:好(对相如)我若能免罪,定当相报! <回到现实> 赵王:好,来人!传蔺相如。 侍卫:诺! <过了一会> 侍卫:大王,蔺相如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赵王:快宣!(侍卫下,蔺相如进) 相如:(跪)草民蔺相如叩见大王。 赵王:免礼,平身。 相如:(站起)谢大王。 赵王: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寡人的和氏璧,能否答应他? 相如: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 赵王:如果秦王拿了寡人的和氏璧不给寡人城池,那可如何是好? 相如:秦国用城池来交换和氏璧,如果赵国不答应,理屈的是赵国;赵国给了和氏璧后,秦国不给赵国城池,那么理屈的就是秦国了。比较一下这两个的对策,最好是给秦国和氏璧,让秦国来承担理屈的责任。 赵王:那派谁去出使秦国? 相如:想必大王还没有合适的人选,相如不才,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秦国用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便将和氏璧留在秦国。若秦国不拿城池来交换,想要硬抢和氏璧,臣豁出性命也会让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回到赵国。 赵王:(大喜)好,寡人就派你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相如:臣遵旨。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登报发文过程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登报发文过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登报发文过程》的内容,具体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海瑞罢官这部历史剧?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捕风捉影地把《海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海瑞罢官这部历史剧?关于你又知道多少呢?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到的"退田"、"平冤狱"同1961年的"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说这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焦点",武断地认为《海瑞罢官》是一株毒草。 1965年初,江青在上海与张春桥共同策划,由姚文元写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整个写作过程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1967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曾谈到:"开头写我也不知道,是江青他们搞的。搞了交给我看。")。 之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编者按 姚文元同志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对海瑞这个历史人物和《海瑞罢官》这出戏,提出了很重要的批评意见。我们认为,对海瑞和《海瑞罢官》的评价,实际上牵涉到如何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剧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研究历史和怎样用艺术形式来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

题。这个问题,在我国思想界中存在?a href='//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煌?饧蛭?姑挥邢低车亟a href='//koucai/bianlun/' target='_blank'>辩论,多年来没得到正确的解决。本报过去也发表过吴晗同志的《海瑞骂皇帝》(笔名刘勉之,1959年6月16日)、《论海瑞》(1959年9月21日),还发表其他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的文章。我们准备就《海瑞罢官》这出戏和有关问题在报纸上展开一次辩论,欢迎史学界、哲学界、文艺界和广大读者踊跃参加。 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说过,"我们的政权是人民民主政权,这对于为人民而写作是有利的环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给了新的保证。如果你写得对,就不用怕什么批评,就可以通过辩论,进一步阐明自己正确的意见。如果你写错了,那么,有批评就可以帮助你改正,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在我们的社会里,革命的战斗的批评和反批评,是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发展科学、艺术,做好各项工作的好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辩论,能够进一步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我们的方针是: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反批评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我们也采取说理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我们一定要学会通过辩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来克服各种错误思想。" 毛泽东同志又说,"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我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能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会使真理发展。

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白话写史剧中华第一 人 ——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王太学 写历史话剧,是作为文学家、剧作家的郭沫若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他从1920年起至1960年的四十年间,以旷代罕见的才华和火样的激情,在史剧创作上纵横驰骋,取得了累累硕果,共创作剧本18部,其中史剧为17部,现代剧1部(《甘愿做炮灰》)。他的剧作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史剧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是用白话写史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经验,对以后乃至今天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同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用史剧形式为现实生活服务,配合和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 1、五四时期,用史剧形式鼓动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民主与自由。 这个时期的史剧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即《卓文君》、《王昭君》、《聂(yíng)》,剧中的三位女性都聪明、美丽、大胆、机智,热爱自由、蔑视权贵,敢于反抗。 ①《卓文君》,(1923年2月),写西汉时年青寡妇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的故事。卓父为四川巨富卓王孙。文君婚后早寡,父逼其守节,她却跟穷困潦倒的书生司马相如私奔。父与公爹追上她,她坚决反抗,获得了自由。 ②《王昭君》(1923年7月),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一反旧意,成为反抗封建最高统治者及奸臣、走狗的女英雄,她甘愿下嫁匈奴,就是向汉元帝挑战,她的反抗是大胆的。

③《聂》(1925年6月),写聂、聂政为国锄奸的故事。战国时韩国的民女聂机智、勇敢、果断有崇高的志气和丰富的感情,她女扮男装,追随弟弟聂政除奸,自己也献出了生命。郭沫若用此剧歌颂了为民请命的献身精神,对鼓舞人民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统治作坚决的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抗战时期,郭沫若用史剧教育人民,不屈不挠地反对分裂,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为真理斗争到尽头。这时期郭沫若共写了6部史剧,6剧朝代不同,主题都是爱国、统一、自由、光明,歌颂为正义献身的光辉形象,对独裁、卖国的丑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他用史剧向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地斗争,立了大功。这6部史剧是: ①《棠棣之花》(1941年),写聂政为国锄奸,刺杀了韩哀侯及丞相侠累,姐姐聂继承弟弟遗志,继续斗争,直至最后献身,该剧的主题是反分裂。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首页>>历史资料>>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的发表及继之而来的文学艺术领域的批判运动,直接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姚文元(1932~),浙江诸暨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曾在中国作协、上海卢湾区委宣传部工作。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迹后,历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中共九、十届政治局委员。“文革”中积极参加夺权活动,1976年被捕,1981年被判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65年11月10日 姚文元 《人民日报》编者按 姚文元同志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对海瑞这个历史人物和《海瑞罢官》这出戏,提出了很重要的批评意见。我们认为,对海瑞和《海瑞罢官》的评价,实际上牵涉到如何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剧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研究历史和怎样用艺术形式来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思想界中存在种种下同意见,因为还没有系统地进行辩论,多年来没得到正确的解决。 本报过去也发表过吴晗同志的《海瑞骂皇帝》(笔名刘勉之,1959年6月16日)、《论海瑞》(1959年9月21日),还发表其他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的文章。我们准备就《海瑞罢官》这出戏和有关问题在报纸上展开一次辩论,欢迎史学界、哲学界、文艺界和广大读者踊跃参加。 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说过,“我们的政权是人民民主政权,这对于为人民而写作是有利的环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给了新的保证。如果你写得对,就不用怕什么批评,就可以通过辩论,进一步阐明自己正确的意见。如果你写错了,那么,有批评就可以帮助你改正,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在我们的社会里,革命的战斗的批评和反批评,是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发展科学、艺术,做好各项工作的好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辩论,能够进一步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我们的方针是: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反批评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我们也采取说理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我们一定要学会通过辩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来克服各种错误思想。” 毛泽东同志又说,“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我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能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会使真理发展。对于那些有毒素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因为同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行斗争,就会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起来。这是在对立面的斗争中的发展,是合于辩证法的发展。” 从1959年6月开始,吴晗同志接连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许多歌颂海瑞的文

历史正剧的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

历史正剧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摘要]历史剧因其取材方面不同于一般影视剧的特殊性而往往引发争议,依违于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历史剧从本质上来讲是以历史为题材而生发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历史进行艺术化讲述意味着允许虚构。历史剧面临的困扰不在于正说与戏说两种样式之间的比例是否失衡的问题,关键在于历史剧整体创作理念的厘清,正说、戏说各自承担起题中应有之义才是历史剧的出路之所在。 [关键词]历史剧正说戏说创作理念 历史剧是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电视剧。顾名思义,历史剧所叙述的主要事件、描写的主要人物要求历史上有其人其事。这就意味着历史剧不等同于古装戏,历史剧是古装戏之一种,与一般古装戏不同的是它的讲述不可任意为之。而应以历史为取材来源。同时历史剧又是以剧为本体,这决定了历史剧不是严谨的教科书。而是一种艺术形式,是基于某种视角的对于历史某一片段的审视、渲染、发挥,应该凸显它的戏剧本色。 时下的历史剧研究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研究着笔墨于历史剧分类的精细化上:不论是将历史剧两分的历史纪实剧、历史故事剧:还是将其三分的历史正说剧、历史亚正说剧、历史戏说剧,或是正说剧、改编剧、戏说剧:此类研究往往

是将已有剧目进行归类,分别列举其区别于其他种类的特点之所在。种种类别划分自有其可取之处,但由于止步于类别划分与特点罗列,此类研究对于历史剧的再创作并无多大的指导意义。 第二种研究致力于析解历史剧与历史记载之间的差异,以历史记载为准绳指摘历史剧的失误,探讨历史剧的真实性问题。这种做法仍有欠妥之处。 首先,探讨历史真实问题以历史记载为准绳难以立足。历史真实问题即历史剧对于人物事件的叙述是否与事实相符,而历史记载不等于历史事实。历史记载是主观化之后的产物,因此,以史书为准则证明历史剧的内容不符合历史真实就等于以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事物为标尺度量另一种思想产物的主观化程度,这本身就是难以立足的。当然,历史记载的主观色彩并不能成为否定史书文献在研究历史方面所具备的价值的依据,更不能成为某些荒唐的戏说剧以“历史不可追寻”为理由进行自我辩解的挡箭牌。确定的一点是。纠缠于历史剧与史书记载之间的偏差、要求历史剧“为史学买单”,这种做法有失允当。 第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分属于不同的层面,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依存关系。历史真实是实有层面的,发生过的、存在过的就是真实的,反之就是虚假的、伪造的:艺术真实则是在假定性情境中展现的内蕴的真实。是抽象层面的,具备历史的可能性、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就是真实的。历史真实固然重要,但艺术真实才是历史剧的关键之所在。倘若拘泥于历史真实的严正,失去了趣味性与丰富的想象力,历史剧只能沦为生硬刻板的教科书。

历史小话剧剧本:西安事变

编剧:X班x同学 人物:旁白、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侍卫 道具:椅子、桌子、书、侍卫的枪、作战地图 镜头一,地点,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在张的办公室,1936年12月11日。 旁白: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去攻打红军。12月4日,蒋介石亲自到西安,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队到陕北前线“剿共”。张、杨连续几天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都遭到蒋的严厉训斥。 张学良:虎城兄,今天你到老蒋那里去了,老蒋怎么说啊? 杨虎城:唉,还不是老样子,他说,要让他联合共产党抗日,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他说我们不要上了共产党的当。连你都劝不了老蒋,我去也是白去啊。看来老蒋的心真是铁做的。 张学良:虎城兄,你我都是中国人,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寇占领我东北已经五年了,我哪天不是盼望着打回东北老家啊。可是如今老蒋却硬是要我们在这里打共产党,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啊,我实在是忍受不了了。12月9日那天西安的学生游行要去向老蒋情愿,宁愿被打死也要前进。唉,幸亏当时我们东北军和你西北军都没有开枪,否则真是民族的罪人啊。我们身为军人,还不如这些学生勇敢,真是羞愧啊。真是对不起东北的三千万父老兄弟。明天我最后一次去劝老蒋联共抗日。如果老蒋再次拒绝,那我们只好“兵谏”了。 杨虎城:好吧,如果真的到了行动的时候,我们西北军密切配合东北军,两军共同行动,活捉老蒋,逼他抗日。 镜头二:(旁白:第二天张学良来到蒋住所华清池,蒋正在阅读文件) 侍卫:委员长,张学良将军求见。 蒋:让他进来。(侍下)张:委员长,你好! 蒋:好呀,我正要找你!张:委员长,我还是来请求抗日的。 蒋:看,你又来了!

张:你看看,日本占领华北后,现在又企图灭亡华北,如再妥协,不加以制止和反击,整个中国将轮于敌手,到是我们就成为千古罪人了。 蒋:没那么严重。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剿共”。 张:共产党一再表示愿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而且也拥护你为最高领袖,到时你不但是最高领袖,还将成为全民族的伟大英雄。 蒋:汉卿,你还年轻,你这是受了共产党的欺骗! 张:委员长,内战无论谁赢,都会使中国力量削弱,日本坐收渔人之利呀! 蒋:好啦,不要再讲啦!我决心已下,不会动摇。 张:委员长,我个人和东北军始终是站在你这一边的。过去,无论风风雨雨,我们都支持你,甚至代你受过。九一八的不抵抗政策,完全是由你决定的,而我却遭到全国人民的攻击和唾骂。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完全是为了维护你的威信,以利于今后领导全民族的抗战。今天我们的态度依然如故。(声泪俱下) 蒋:(一拍桌子)张学良,我告诉你,即使你用手枪把我打死,我“剿共”的政策也不会改变! 张:(悲愤)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我走了! 蒋:(恼怒):太不像话拉,教训起我来了! 旁白:张学良最后一次劝蒋联共抗日的努力失败了。当天晚上,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新编历史剧_廉颇

新编历史剧 廉颇 作者:王君清(河北邯郸) 本剧为纪念中华名将廉颇而作,凸显了廉颇爱民爱国,大义禀然,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 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上党郡,赵孝成王没有看到与秦国大决战的必然性,对保卫上党郡掉以轻心。大将军廉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争取丞相赵胜支持积极备战。临战,赵孝成王任廉颇为帅,率兵二十万到上党郡迎击秦军。廉颇以以逸待劳的谋略,在长平关一线预设战场。抓住秦军长途奔袭,后方供应困难必求速战的弱点,欲拖住、拖弱、拖垮敌军,然后择机突击致胜。 双方在长平相持近三年之久,秦帅王龁使用反间之计,收买赵王内臣郭开,到处散布廉颇降秦的流言,说秦人只怕名将之后赵括。赵孝成王果然中计,遂派夸夸其谈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并将廉颇治以叛国罪。秦人知赵王中计,暗派名将白起为上将军主持长平战事。白起料定赵括必轻敌冒进,遂定下诈败诱敌战策,另派三支奇兵分割包抄赵军后路。赵括仓促出战,一战大败。赵军被分割包围四十六天后,饥饿使赵军完全丧失战斗力。赵括盼援军无望,企图突围而被射杀,四十多万大军全部成为战俘。白起邀功心切,欲乘胜挥军夺取邯郸,又恐怕赵军反叛,将四十多万赵军一夜之间尽坑杀之,赵国举国上下,一片凄惨。 长平之战以后,秦国派大将王陵军兵临邯郸城下,赵国重新启用老将廉颇保卫邯郸城,廉颇数次挫败秦军。邯郸人同仇敌忾,邯郸乡民李同奋勇抗敌,得三千民卒后冲杀追击秦军三十里。国相平原君赵胜亲率毛遂等二十名勇士前往楚国求救,促成赵楚结盟。楚国派春申君将兵救赵。此时,魏国公子窃得兵符,将八万精锐攻秦救赵。秦军在赵、楚、魏联军痛击下大败。秦将郑安平率二万秦军投降赵国。邯郸保卫战历时两年结束。 全剧共分三场: 第一场--------决战长平 第二场--------国殇遗恨 第三场--------临危受命

精心收集80-90年代经典电视剧

由于80年代后我国才开始普及电视,而那时的电影太少。很多电视都是我们从小看过的,现在偶尔回想起来,还真的觉得那才是经典。 1---《西游记》中国电视剧的经典 这又是一部绝对经典。六小龄童演的孙悟空无人能出其右。当时在资源如此匮乏的情况下,居然能够排出这样绝佳的片子来,不得不让人佩服。 记得那个天宫设计得多美呀,那些法术、腾云驾雾等等特技设计得非常唯美,我倒现在还不太明白是怎么拍的。十几年前的片子比现在的好多片子都要强几十倍。记得里面美女众多,魏慧丽演的高小姐,她曾演过《精变》,非常漂亮;李玲玉演的天竺玉兔;朱琳演的女儿国国王,还有那个杏仙哪,蜘蛛精啦,都是美女。里面的歌曲也都非常动听,记得那个杏仙唱的那首歌,还有那首《五百年沧田桑海》和主题曲等等都传唱一时。 2---《射雕英雄传》 1983年,58集的《射雕英雄传》将六十集戏分为三部分推出:《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和《华山论剑》。这部“无线“投资巨大的连续剧绝对是金庸武侠作品电视化的经典力作。它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以至于今天再听到罗文、甄妮主唱的剧首曲,仍忍不住心潮澎湃。 3---80年代电视剧《霍元甲》原版视频/非常珍贵的! 万里长城永不倒电视剧《霍元甲》拍摄于1981年,共20集。香港当红小生黄元申成功扮演了霍元甲。它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部引进的电视连续剧,曾创下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 4---《新白娘子传奇》小时候有点幼稚的时候,全家老小连农活都不做了,每天下午都得看完两集。怪法海多事,怪许仙糊涂,同情媚娘... “千年等一回”那首歌,也算是家喻户晓。从此白娘子似乎也成了贤妻良母的代名词,赵雅芝成为了永恒的古典第一美女。 5---20年前,电视连续剧《济公》红遍大江南北,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以诙谐自如、妙趣横生的表演赢得公众的广泛好评,“鞋儿破、帽儿破……哪里有不平哪有我”的主题歌更是被人们广为传唱.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以诙谐自如、妙趣横生的表演赢得公众的广泛好评,红遍了大江南北,剧集播出时就达到万人空巷的境地。 6---《珍珠传奇》1987(台湾影视)--沈珍珠很漂亮 另一位皇帝,为她虚悬后位十七年。是爱,是悔,是虚,是实?历史的真相渺若

中国历史剧与历史剧服饰文化

中国历史剧与历史剧服饰文化 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服饰文化更博大精深。纵览各朝各代,可谓各有特色。首先,要了解中国历史剧服饰文化,就不得不先提下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 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骨针发明前,原始人类的生存条件决定了他们使用兽皮和叶子作为自己的服装。而骨针线绳的发明,人们开始创造了原始服装。服饰纹样代替文身以及身体彩绘。之后,皮,毛,麻,葛及丝绸开始变的丰富起来。于是人们开始用麻布及丝绸做衣服。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缝制衣服”的开端。它缔造了华夏古国最早的服饰文化,为中华民族服饰之美奠定了基础。 夏商服饰品类:大体包括服装及其饰品来源的难易,质地的贵贱,制作的精粗,种类的多寡以及穿戴佩戴者的身份地位的尊卑和所服之意义。当时贵族服饰以麻布和平纹丝织物为主。 而商代的着装开始形象化,服饰面料有麻和丝织品等。当时黑色是低贱的标志,奴隶们只能穿黑色衣服,因而就有了黎民百姓这一成语。而于此时出现的蔽膝,亦称至膝处短衣襦,后演变为围裙。 至西周,出现了有名的“周公治礼”相传武王成功伐纣后吸取其灭国之教训,开始制定各种礼数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冕服的出现,制度的确立是周朝国家意志的具体反映,对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于此同时,上衣下裳连体的“深衣制”开始出现,并逐渐普遍被采用。皇帝的礼服中的服饰纹样即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米,华虫,龙,藻,黼,軷,宗彝,火)也逐渐成为之后历朝皇帝礼服中不可或缺的纹样。而皇帝的冕冠更是蕴含丰富的含义。冕服体系的产生源于古人敬天思想。由夏商时期自然祭祀到周王朝礼仪,冕服制度的建立都与这一思想有关。黄帝时期就有“垂衣裳而天下治”即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周朝皇帝服饰-大裘冕服束蔽漆。十二章纹,红、黑色。

新编历史剧研究的现状和可能

2019年第4期?总第77期52 评 论 吴秀明 新编历史剧研究的现状和可能 一 自20世纪末以来,作为对文学研究与社会现实“不 及物”的一种回应性的反思,体制问题逐步成为当代文 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应该说,文学的生成和发展不 是一个封闭的、自足的审美领域,而是与政治、历史、经 济等具有密切的互文关系。已有的文学史往往重视作家 作品和文学现象等“显性事实”,对于文学制度及监管等 “隐性事实”则缺乏足够的认识。这里所谓的文学体制, 是指在某种社会制度支撑下,规范文学创作、批评和研 究的制度、方法及形式的总称。它源自政治学和社会学 范畴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属于韦勒克所说的“外部研 究”或偏向于“外部研究”。文学体制问题的提出,表明当 代文学有走出狭窄的“审美城”、重返宏大开阔的“历史 现场”之意。自然,它也由之催化与引发新的“问题与方 法”,将“一体化”研究推向深入的功能价值。 其实,文学的“外部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中国传统文论的“知人论世”及其作品周边背景等,一直 就存在于人们的研究视野中。福柯的知识谱系学和布迪 厄的场域理论,在涉及文学问题时,也会谈及与体制有 关的问题。但凡是这些,一般往往将其作为文本阐释的 附属,限于简单的介绍。20世纪80年代新批评所热衷 的“文本中心”和“文本自足”的“向内转”理念,更使“外 部研究”黯然失色甚至声名不佳。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与当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推进,这一偏于审美感知的“内转”式路数却遭遇到了某种笼罩性的困境,开始转向更强调外在客观和整体综合的文学体制研究,这种研究的结构性调整,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当代社会体制改革与反思的紧迫性,催生了当代文学领域体制研究的开展与推进。其次,是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几十年来,文坛学界对当代作家作品细密评析,使其在“向内转”的同时,原有的局限也逐渐暴露出来,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向着偏重于“向外转”的体制研究拓展是可以期许的一种选择。最后,是随着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史料的传播广泛又快捷,使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史料支撑的体制研究,得到了史料获取的便捷途径和多样化的技术保障。由此,学界不仅发表了大量研究当代文学体制的论文,同时这方面的专著也纷纷面世。如王本朝的《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 (2007年)、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 》 (2011年)、李洁非、杨劼的《共和国文学生产方式》 (2011年)等。以上所说的都是关乎当代文学整体与整体当代文学的一种体制研究,它大体属于宏观的体制研究,其宏阔融通的思维理路对近些年的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经过一番实践,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这种体制研究也是有局限的,文学与制度之间,远比我们

关于唐朝的经典历史剧

关于唐朝的经典历史剧 内地有什么电视剧是关于唐朝的?内地有哪些电视剧背景是唐朝的?关于关于唐朝的经典历史剧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唐朝的经典历史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唐朝的经典历史剧:大明宫词 主演:陈红,归亚蕾,赵文瑄,周迅 长安城被连绵的阴雨笼罩,人们说这预示着上天会赐予大唐一个美丽绝伦的公主。在皇宫深处,皇后武则天却被比天气还阴晦的心情笼罩,她已经怀胎十二个月而无法临盆,这使她深信多年前因权力斗争而被自己扼杀在襁褓中的女儿又回来了,她无数次在佛像前祈求女儿的谅解和宽恕。当唐军大胜突厥的喜讯传来,公主终于降生在朝堂之上。这奇异的经历使高宗皇帝李治认定女儿的降世为天下带来了好运,当场赐名--太平公主。由此,一个女人瑰丽而坎坷的一生开始了。 武则天从太平降世就对她倾注了特殊的关怀和宠爱。当哥哥们在权力的阴影和母亲的威严下战战兢兢生活的时候,太平却体验着皇室所能给予一个女人的全部荣耀、美好和高傲,她一生的悲剧也就在这幸福的童年中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十四岁的太平第一次出宫就在上元灯节的假面狂欢之夜邂逅英俊武士薛绍,使她坠入少女的初恋。武则天出于对女儿的溺爱赐死薛绍的妻子使太平可以嫁与薛绍,而薛绍最后在对妻子忠贞不渝的决心

以及对太平不可抗拒的尊敬和好感中迎向了太平手中的利剑。薛绍之死令两人之间令太平困惑的隔阂真相大白,太平第一次认识到权力的可怕和母亲的专横。而在此期间,大哥弘的意外死亡、二哥贤的被逐、三哥显被废,都加深着母女两人之间的误解,长达数年的冷战开始了。 为了对抗母亲,太平违背圣意嫁给了善良、鲁钝而无能的武攸嗣,武则天不但不恼,反而降旨赐予她权力:太平随时随地可以休夫。而太平开始痛恨自己生在帝王之家。武攸嗣因研制春药有功得到武则天的宠信,也因为春药的缘故发生意外婚外情,自觉有愧于太平,便自杀了。 历经两次婚姻的失败,太平心灰意冷,她把热情转移到皇朝的政务之上。因被母亲的博大胸襟和济世情怀所感动,她帮助武则天力排众议,使之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为此封她为监国大公主。太平还以为是自己的智慧结束了恶梦般的酷吏制度, 但太平过于注重感情使得她难以应付政治斗争的冷酷和险恶,她的政治生涯受到巨大挫折。这时,一个长相酷似薛绍的男人--张易之闯入了她的心,并且使她对爱情的纯真信念产生动摇。洞察一切的武则天识破了张易之利用女人来满足个人膨胀私欲的真实目的,施计谋将张易之从太平身边带走。太平的内心自此对爱情关闭。 光阴荏苒,年迈的武则天也在权力之巅体味着人生的虚无与幻灭,身为男宠的张易之被欲望引向疯狂,试图利用武则天的失落感篡取政权。在这危机的时刻,太平再次显示了智慧与果敢,率兵一举粉碎了张易之的政变阴谋,并劝服母亲将江山还政于李家皇子显。

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

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戏说 戏说:附会历史题材,虚构一些有趣或引人发笑的情节进行创作或讲述。(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P1462) 影视(剧):电影和电视 历史题材:取材于历史,讲述历史上存在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部分事件属实,带有不同程度虚构、改编的影视题材 历史剧: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影视剧 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经历;过去的事实;过去事实的记载;指历史学 戏剧:综合艺术的一种,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在中国戏剧史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 第一,从影视剧的根本属性上来讲,历史题材影视剧可以有戏说的成分。历史题材影视剧并非历史科学纪录片,它不是历史教科书,没必要非得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相反的,它是一门艺术,是带给观众精神享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戏剧性是影视剧的根本属性。在具备戏剧性,成功带给观众精神享受和共鸣的基础之上,我们才去讨论一个影视剧的知识性。正是因为影视剧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而非历史科学范畴,所以过分强调它是否真实地反映历史,或者为了真实反映历史而不允许戏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方式。如果一部影视剧缺乏戏剧性,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一部影视剧——或者说,起码不算是一部成功的影视剧。我们也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今天探讨的是拍影视剧,不是拍历史教科片,我们一定要区分清楚两者的本质区别。 第二,对历史题材戏剧的戏说古已有之,事先声明是历史娱乐剧“演义”,对观众无伤大雅。也不会起到多大的误导作用。这种戏说手段早就已经被观众接受和认可。《寻秦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我相信观众们看完寻秦记,谁也不会真的认为秦朝的历史是有人穿越过去创造的吧?再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谁都知道它跟陈寿的《三国志》有着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后者被当作正史,而前者只是文学界的小说家演绎,但这丝毫不妨碍《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三国志》在史家典籍里怎么排名我不知道,但《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却是妇孺皆知的。其实仔细一点考虑,四大名著都可以说是“戏说”的典型:《水浒》自不必说,跟《三国演义》一样也是把历史演绎成了小说,绝不能算作信史;《红楼梦》虽然有时代背景的影射,但那也仅仅是“影射”而已,原作者曹雪芹可是注明了“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的;而《西游记》虽然是神怪小说,但也嫁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背景,并且玄奘本人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大名著都是娱乐历史的名著,但这丝毫无损于它们的崇高地位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也曾多次被搬上了电视荧屏。 第三,历史资料细节的不完善、不充实,甚至很多历史资料本身都存在着前后矛盾,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后人在拍摄影视剧时,必须有戏说成分。很多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情节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需要后人的自行完善和适当想象,才能让很多历史事件相互连贯,内容完整。试想,如果不允许戏说,那史料上没有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刘敏(200940903056)电视剧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子系统,1928年英国通用电气公司电视实验室试播情节剧的《女王的信使》标志着它的诞生。电视剧在中国堪称“第一”的叙事艺术,观众喜爱电视剧,是与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说书话本所培育的线性叙事传统的持久熏陶和喜欢听故事的传统有关。1986年,36集的《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最高收视率达70%以上。1994年一部84集的《三国演义》,也创造了46.7%高收视率,这就意味着,全国有4亿五千万到5亿人在同时收看。现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观众人数也动辄过亿。中国观众高涨的收视热情,正处在长盛不衰的发展态势之中。 电视剧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观众接受电视剧的心理动因有认识学习的动因、消遣娱乐的动因、接受教育的动因。这实际上我认为是和艺术的三大功能——认识、娱乐和教育相对应的。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它反映着普通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和爱憎,“媚俗”“媚大众”是它与生俱来的特征,也是它获得大众喜爱,引起高收视率的重要保重。“雅”好“俗”不好的电视剧是很难生存的,而大众的口碑则是一部电视剧获得成功,并在电视史上留名的重要依据。 中国古装电视剧是一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也是观众最喜欢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的出现让观众有机会再一次通过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回到古代,感受穿越时空的电视艺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故事能在电视剧上真实的展示出来,也是很有意义的艺术,对一代代中国孩子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艺术途径,现在很多历史书都读起来枯燥无味,孩子更喜欢的就是通过看古装电视剧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古装电视剧可以成为人们了解历史寻找历史发现历史探索历史的新的艺术途径。 中国的古装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武侠剧。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主要是以武打动作为中心来安排剧情,塑造人物形象,组织视听语言的,侠义精神是其精神内核,武打动作是其表现形式。武侠剧大都改编自中国源远流长的武侠文学,从《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到唐传奇和宋元话本中的侠士故事,再到明清成熟的长篇武侠小说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等,大侠的惩恶扬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等道德取向与变幻莫测的武功,为武侠剧提供了完备的精神内核和动作形式。当代的武侠剧,在高科技制作技术和影视特技的帮助下,将舞蹈、杂技、魔术等艺术形式和体操、单杠双杠、跳远、跳高、拳击、击剑等体育动作糅合进来形成视觉奇观,满足了观众对人体肢体无限可能性的期盼心理。武侠剧比较著名的有改编自平江不肖生的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的《霍元甲》;王度庐的《卧虎藏龙》;改编自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的《蜀山奇侠》和《新蜀山奇侠》;此外“黄飞鸿系列”、“新方世玉系列”、“南少林系列”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旧派小说中取得的重要资源。新派小说改编的有金庸小说改编系列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古龙小说改编的《楚留香传奇》、《绝代双骄》、《圆月弯刀》等,梁羽生的《四大名捕》等,卧龙生的《飞燕惊龙》等。根据漫画《风云》改编的《风云之雄霸天下》、《中华英雄》等,根据武侠游戏改编的有《仙剑奇侠传》、《剑侠奇缘》等。 历史剧。就是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电视剧。它的持续热播反映了人们渴望了解历史真实面貌,了解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心理。人们通过历史剧关照当下,渴望一些当下的社会问题能以史为鉴,在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到某种解决的智慧或启迪。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电视剧能获得热议,就选材而言,总是和当下人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总是和借历史的陈酿和古董级的酒具,来浇当下人的人的块垒。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总是把当代热点问题予以故事的讲述中。《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都在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剧本精品

【关键字】历史、方法、继续、文明、举行、发展、基础、办法、解决、方向、促进、上心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投影)第一幕吐蕃使者求婚(音乐起,大唐音乐) 小太监:吐蕃使者到。 禄东赞:尊敬的天可汗,祝您永远安康!天可汗仁慈爱民,大唐人杰地灵,赞普久仰中土文明。我们奉赞普之命,特来大唐求婚。这里有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作为聘礼,请天可汗收下。(太监收下)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爱之如一。赞普千里迢迢派使臣向唐朝求婚,朕深感欣慰。不过目前已有回纥,突厥等族的使臣前来求婚。众多使臣都来求婚,令朕左右为难。还需找出一个择婿的万全之策。 小太监:宣众使臣进见。(众使臣上) 唐太宗:(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现在朕出三个考题,如有哪国使臣能答出、答好,朕就把公主嫁给谁的君主。出题! 宫女:请听题。第一题:御马苑里有100匹小马驹关在左边的马圈里,有100匹母马关在右边的马圈里,请你们找出一个好的方法为100匹小马驹找到自己的母亲。开始答题。(回纥使臣和吐蕃使臣举手) 回纥使臣:尊敬的天可汗,回纥使臣已有答案。把100匹小马驹一一宰杀,母马听到自己的孩子哀鸣,定会痛苦嘶鸣。用此法,可一一辨出小马驹和母马。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臣另有更好的方法解决此难题。 唐太宗:说来听听。 禄东赞:此法是:把小马驹饿一整天,然后放他们出来,小马驹定会跑到母马处吃奶。这样既不伤害小马驹性命,又能让其和母马团聚,还能

体现天可汗的宽厚仁慈,何乐而不为呢? 唐太宗:此法甚妙。出下一题。 宫女:这里有一颗九曲明珠,几束丝线。请你们想出办法把丝线穿过明珠中间的孔。 小太监:这颗明珠中间的空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谈何容易。(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者有一办法。我可以找来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毛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在九曲明珠的孔内,然后不断的向孔里吹气。蚂蚁不久就会从另一端的孔中钻出来。我再把丝线接到马尾鬃毛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 唐太宗:(哈哈大笑)此法甚好。还有最后一题。请看!(众宫女如仙女般走出来,装束打扮相似)这里有30位美女,其中一位是文成公主)你们要在一刻钟时间内从中找出文成公主。 禄东赞:(哈哈大笑)赞普久闻文成公主芳名,倾慕公主良久。文成公主出生于皇宫,自然气度不凡,风华绝代,与众不同。臣已经辨认出来。 唐太宗:(诧异)哦,指出来,给朕瞧瞧。 禄东赞:公主知喜事而来,额头上有红痣乍现,且祥瑞出现,身后有彩蝶飞来。 (太宗、众宫女纷纷望着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摸摸额头,不仅嫣然一笑) 唐太宗:(哈哈大笑)吐蕃使臣果然机智非凡,想必赞普更是聪明绝伦。既然吐蕃使者一一破解难题,那文成公主就嫁于吐赞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