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一章绪论

1.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1)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煎剂时生药成分存在五个动态过程:成分在热水中的溶解,提取物的析出和生药残渣的再吸附,挥发损失,热不稳定成分分解,成分间的化学反应。)(2)中药制剂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3)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4)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5)中药制剂杂质来源地多途径性(6)中药制剂有效成分非单一性

2.取样的基本原则:应具有代表性、真实性、科学性。一式三份(供检验、复检、备查),贵重药可酌情少取。

3.供试品的制备目的:将样品中被测成分转化为待测状态;消除影响、干扰成分;浓缩、富集待测成分

4.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相似相容”A选择溶剂要求:①对待测成分溶解度大、干扰成分溶解度小②与中药中待测成分不反应③易得、具有安全性。B溶剂提取法中常用的提取方式①冷浸法②连续回流法③超声波

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如挥发油、小分子生物碱)(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原理:超临界流体兼有气、液两重性的特点,其密度接近液体而粘度和扩散系数又与气体相似。因而它不仅具有与液体溶剂相当的萃取能力,而且具有优良的传质效果。(4)升华法:挥发油、游离羟基蒽醌(如大黄)5.预处理(样品精制)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的除去干扰杂质,而不损失

待测成分。(1)液—液萃取法(缺点:操作繁、易乳化)(2 )沉淀法

①沉淀杂质:须注意过量试剂如对待测成分有干扰应去除。如用PbAc沉淀,最后要脱Pb②淀待测成分:注意洗净沉淀以免吸附的过量试剂干扰测定。(3)蒸馏法:利用某些欲测定的成分具有挥发性的特点,可采用蒸馏法或某些成分经蒸馏分解生成挥发性成分,利用分解产物进行测定。主要要求待测成分需结构明确(4)盐析法(5)色谱法

6.定性鉴别:除单方制剂外,复方一般选择其中主药、辅药做为主要对象,其次应鉴别毒剧及贵重药材。方法有显微鉴别(对含原药粉的制剂);理化鉴别(应以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方法、简便结果准确为原则且要空白对照);薄层色谱法应用最多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1.中药制剂的定性方法主要有性状定性鉴别、显微定性鉴别和理化定性鉴别(理化定性鉴别包括一般化学反应法、升华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2.显微鉴别特点:由于制剂药味多,药材与辅料易产生干扰;药材经加工炮制后其粉末可能发生变化,某些特征可能改变或消失;装片前应消除某些辅料的干扰。

3.显色反应注意事项:慎用专属性不好的分析反应;在分析前对样品进行分离、精制,除去干扰成分;采用阴阳对照的方式;控制反应进行条件(溶液浓度、溶液温度、溶液pH值)提高反应灵敏度(显色反应、沉淀反应)4.升华法:大黄、冰片

5.薄层色谱法应用最广--吸附薄层色谱,主要是利用吸附过程的两个规律:(1)吸附是可逆的、吸附与解吸附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2)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行为有差异;主要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被吸附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包括色散力、静电力、诱导力和氢键作用力6.薄层色谱实验技术(1)吸附剂的选择:①.硅胶略带酸性,适用于分

离酸性和中性物质,商品硅胶分为两类:硅胶H(不加石膏),硅胶G(加石膏);②.氧化铝略带碱性,适用于分离碱性和中性物质;③.聚酰胺多用于分离黄酮类成分。(2)薄层板的制备:干法、湿法(3)上样方式(4)展开:(展开剂的基本要求A.能使待测组分很好的溶解;B.使待测组分与

杂质分开,而待测各组分之间能达到基线分离,R>1.5;C.使展开后的组分斑点圆而集中,不应有拖尾现象;D.使待测组分的Rf值最好在0.4 ~ 0.6;组分多,也可在0.2 ~ 0.8之间;E.混合溶剂应临时新配,一般只能使用一次a.低沸点的溶剂容易挥发b.极性大的溶剂优先被吸附剂吸附,使比例变小c.在第一次展开后,吸附剂的杂质可能被带入;F.与组分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在某些吸附剂上能聚合的溶剂不宜用有些有机溶剂含有少量或微量杂质,会影响色谱行为;G.具有适中的沸点和小的粘度)--展开剂的选择:在吸附薄层色谱中,理想的分离是得到一组R

f

值在0.2 ~ 0.8之间的清晰

斑点。展开剂的极性愈大,则对同一化合物的洗脱能力也愈大,R

f

值增加。(5)显色--显色剂的种类 1)通用显色剂(A. 碘B. 碳化试剂C. 磷钼酸D. 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 E. 罗丹明B) 2)专属性显色剂

7.对照品的选择(包括对照品和阴阳对照溶液)--对照品:化学成分单体;阴阳对照溶液;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同时对照

阳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取制剂处方中欲鉴定的某单味原药材,按制剂的制法处理后,再以与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将制剂处方中减去欲鉴定药味后的其它所有各味药材,按制剂方法处理后,再以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

第三章中药制剂的检查

1.杂质来源:中药材原料中带入;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引入;贮存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中药制剂的理化性质改变而产生。

2.重金属检查法(重金属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溶液中,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生成不溶性硫化物的金属杂质)在弱酸性条件下(pH3—3.5)能与硫代乙酰胺生成不溶性硫化物的金属离子有Ag+、As3+、As5+、Bi3+、Cu2+、Cd2+、Co2+、Hg2+、Ni2+、Pb2+、Sb2+、Sn2+、Sn4+等。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化钠作用生成不溶性硫化物的有Bi2+、Cd2+、Cu2+、Co2+、Fe3+、Hg2+、Ni2+、Pb2+、Zn2+等。

3.砷盐检查法(1)古蔡法原理:采用锌和酸作用所产生的初生态氢与供试品中微量砷盐化合物反应生成挥发性砷化氢,再与溴化汞或氧化汞试纸

作用生成黄色或棕黄色砷斑。比较供试品与标准品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所显砷斑颜色的深浅,以测得供试品的含砷限度。(醋酸铅棉花的目的:若试

剂或锌粒中也含有S2-或供试液中含有 S2-、 SO

42-、S

2

O

3

2-在酸性条件下

可生成硫化氢,也能使溴化汞试纸染色,产生干扰,因此用醋酸铅棉花使硫化氢生成硫化铅除去。)(2)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银法(Ag-DDC法)原理是利用砷化氢与Ag-DDC吡啶溶液作用,使Ag-DDC中银还原为红色的胶态银,与同条件下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红色胶态银在510nm处测吸收度比较。

4.干燥失重测定法(1)常压恒温干燥法:适用于制剂中组分受热较稳定的情况。(2)干燥剂干燥法:适用于受热易分解或挥发的供试品。(常用干燥剂有:无水氯化钙、硅胶或五氧化二磷、硫酸)(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受热不稳定及较难驱除水分的供试品,因为在减压条件下,可降低干燥温度及缩短干燥时间。

5.水分测定法:有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气相色谱法

6.酸不溶灰分: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这就使生理灰分中的钙盐等溶去,而泥土、砂石等主要是硅酸盐等成分,因不溶而残留,可精确表明中药中泥土砂石等杂质的掺杂含量。

7.特殊杂质检查方法(1)土大黄甙的检查:正品大黄主要含有蒽苷及其苷元,此外还含有痕量或少量土大黄苷和它的苷元土大黄苷元。在结构上为二苯乙烯的衍生物。劣等大黄中土大黄苷的含量较高。(2)阿胶膏剂挥发性碱性物质的检查:驴皮在腐败过程中,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碱性含氮物质,即游离氨和挥发性低链胺、芳香胺类,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3)乌头酯型生物碱的检查:乌头中的双酯型生物碱是乌头毒性的主要成分,通常利用双酯型生物碱在碱性条件下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异羟肟酸,再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异羟肟酸铁,在520nm波长处有特征吸收。

8.有机氯、磷的TLC检查(1)有机氯 (常用吸附剂:硅胶G \氧化铝\GF254 )(常用展开剂:已烷、庚烷、1%-2%丙酮)(显色剂:硝酸银、芳胺类(二苯胺、联邻甲苯胺)、荧光显色剂)(2)有机磷(常用吸附剂:硅胶G、氧化铝、硅藻土、纤维素粉、聚酰胺 )(常用展开剂:丙酮、氯仿、乙腈、环已烷)(显色剂:刚果红、4-(对硝基苄基)吡啶(NBP)、硝酸银-溴酚蓝法等)

9.黄曲霉毒素的检查(1)黄曲霉毒素分别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P1、Q、GM等类型,其中B1的致癌性最强。(前六种为最重要的毒素)(2)一般采用TLC和微柱色谱法。先微柱法测定,确定总毒素是否超过允许含量,如超标,再做TLC确证,后若证明含B1,再准确定量。第四章中药制药的含量测定

1.双波长测定法(1)等波长吸收法(是系数倍增法的特例)(2)系数倍增法

2.三波长测定法条件:找出三个波长使在干扰组分的吸收曲线上,与三个波长相应的点能在一条直线上。(测定波长的选择原则:满足在干扰组分吸收曲线上相应的3点成一直线;满足待测组分的ΔA值比较大,最

好选在待测组分的吸收峰上以减少误差)

3.导数光谱法:导数光谱法定量的理论依据:在一定条件下(特定波长),

导数值与被测组分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4.差示光谱法:提供一近似理想的参比溶液;使待测组分发生特征光谱变

化,而赋形剂或其它共存组分却不引起变化,因而可消除它们的干扰

5.薄层扫描吸收法:适用于可见、紫外有吸收的物质,分别以钨灯、氘灯

为光源。(1)透射法:灵敏度较高,但薄层的不均匀度及厚度对测定都有

影响,基线噪音大,故信噪比小,且在短波长测定范围内玻璃板对紫外光

有吸收(2)反射法:灵敏度较低,受薄层表面不均匀度的影响较大,但对

薄层的厚度要求不高,基线比较稳定,因此信噪比较大,重现性较好。

6.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学考察:工作曲线、精密度、准确度、统计检验--

定量方法:回归曲线定量法、外标法、内标法;外标法;首先做待测成分

的标准曲线,确定其线性范围和是否通过原点(1)外标一点法:做标准曲

线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其线性范围(最小点样量与最大点样量间)和是否通

过原点。如通过,测定样品时只需点一个量的标准品称为外标一点法(2)

外标二点法:如不通过原点则需点二个不同量的标准品点,才能决定一条

直线

6.气相色谱法(1)理论塔板数:n=5.54(t

R

/W

h/2

)=16(t

R

/W)2 t

R

:保留时间

W

h/2

:半峰宽高。拖尾因子T=W

0.05h

/2d

1

W

0.05h

: 0.05峰高处的峰宽;d

1

:峰极

大到峰前沿间距离;T 应在0.95---1.05之间(2)GC实验条件的选择A

载气的选择①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对峰形扩张的影响)②检测器的适应性

和灵敏度③载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柱压降的影响)B柱温选择的基本原则

是: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

柱温。C固定液的选择①非极性物质一般用非极性固定液分离,如角鲨烷、

阿皮松等,这时固定液和被分离组分间主要是靠色散力起作用,基本上按

沸点大小分离,沸点低的先洗脱出柱。如被分离组分是极性和非极性的混

合物,则同沸点的极性组分先被洗脱。②极性物质的分离,一般选用极性

固定液,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力,它与两种分子的偶

极矩μ成正比。极性越大,作用力越强,故各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次序按极

性顺序排列,极性小的先流出,极性大的后流出柱。如样品是极性和非极

性的混合物,则非极性化合物先流出。③对于能形成氢键的样品,如醇、

酚、胺等的分离,一般选择极性或氢键型的固定液,按组分和固定液分子

间的形成氢键的能力大小进行分离,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最不容易形成氢

键的化合物。(3)GC 检测器类型①热导检测器(TCD)优点:构造简单,

测定范围广,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样品不被破坏。缺点:灵敏度低②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优点: 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响应快线性范围

宽。对温度不敏感、输出信号较大适合不同温度条件下使用。缺点:专属型

检测器只能测定含碳有机物,具破坏性。(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对

内标物的要求:内标物应是原样中不含有的组分,否则会使峰重叠而无法准

确测量内标物的峰面积;内标物的保留时间应与待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

分开;内标物必须纯度合乎要求;且能溶于样品溶液中,色谱峰大小、结

构与被测物类似。

7.高效液相色谱的实验条件的选择(1)反相键合相色谱:分离分析非极

性与中等极性的化合物;非极性固定相:C

18

(ODS)柱;极性溶剂作为流动

相:一般有甲醇、乙腈、水。(2)正相键合相色谱:分离分析溶于有机溶

剂的极性和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氰基键合相:适用于双键异构体或含

双键数不等的环状化合物)( 氨基键合相:甾体、强心苷、糖类 )(二醇基

键合相:有机酸、甾体、蛋白质。)(3)流动相的选择反相键合相色谱:

部分含水溶剂(以水为基础加入甲醇、乙腈、四氢呋喃等)适用于分离中

等、弱极性药物;非水溶剂(可在乙腈或甲醇中加入四氢呋喃)用于分离

疏水性物质;缓冲溶液(三乙胺磷酸盐、磷酸盐、醋酸盐等)适用于可溶

于水并具可解离特性的化合物如蛋白质、肽、弱酸、弱碱类化合物(4)几

种常用的HPLC检测器①紫外检测器因其高灵敏度和稳定性,在HPLC中应

用最广泛。但它所能检测的物质必须具有吸收紫外光的生色团,而相应的

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则应当是无紫外吸收的,这一特性大大限制了其能检

测的物质范围和一些良好溶剂的使用。②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工作原理:

利用流动相与被测物质间蒸汽压的相对差异,在一定温度下流动相挥发除

去的基础上,不挥发性的被测物质散射从激发光源发出的光,该散射光被

硅光二级管检测并通过信号输出,因而其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官能团和光

学性质无关,而取决于被分析物质颗粒的数量和大小。优点: 1、适用于

本身不含生色团或吸光系数不大,使用UVD检测时灵敏度很低的物质。(没

有紫外吸收或为紫外末端弱吸收的样品;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中常见的有

糖类、皂苷类、生物碱、萜类内酯、甾类等)2、对所有样品的检测几乎具

有相同的响应因子,对未知物和纯度的测定要比UV检测更容易更准确。3、

在梯度洗脱过程中基线很稳定。没有低波长UV检测中来自溶剂峰的干扰。

缺点:其灵敏度比较低,尤其低于有紫外吸收的组分;此外,流动相必须

是挥发性的,不能含有缓冲盐类。一般使用挥发性的化合物来调节流动相

的pH,例如:氨、醋酸、三氟乙酸等。

8.荧光分析法:本法的优点是灵敏度更高(浓度可低至10-6μg/ml)、

选择性好、试样量少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体内中药分析。不足之处是干扰

因素多、实验条件严格。

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节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1.含生物碱的中药有三尖杉、麻黄、黄连、黄柏、乌头、延胡索、粉防已、

颠茄、洋金花、贝母、百部等。

2.生物碱性质:多数极性较小,属于亲脂性碱,游离状态下几乎不溶于水。

成盐后则水溶性增加,易溶于水及醇中,不溶或难溶于苯、氯仿、乙醚等。

生物碱和其盐这一相反的溶解性质可以用于它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生物

碱结构中含氮,多呈碱性。能与无机酸、有机酸成盐

3.生物碱定性鉴别:

(1)常用的提取溶剂系统:非极性溶剂系统:一般先用10%的氢氧化铵、

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碱化,使生物盐游离,后用氯仿或乙醚提取,缺点是

不能提出水溶性生物碱。\极性溶剂系统:极性较大的生物碱可用中性甲醇、

乙醇、酸水(常用0.1%--1%的盐酸、硫酸等)以及缓冲液提取,但提出的

杂质较多,需净化。\混合溶剂系统: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不同比例混合,

可较好地进行提取。

(2)色谱鉴别①薄层色谱法吸附剂的选择:硅胶本身有弱酸性,与生

物碱成盐,使吸附力增强,若用中性展开系统,其Rf值小,易拖尾。一般

用碱性展开系统或在中性中加少量碱性溶剂,如二乙胺、氢氧化铵或用氨

水饱和(展开缸中放一小杯氨水)或制备碱板(在硅胶板中加稀碱溶液)。

碱性氧化铝因本身带有碱性,故用中性展开剂即可使生物碱得到很好的分

离。( A脂溶性生物碱----用吸附薄层法,用活度较大的吸附剂如硅胶、

氧化铝。)(B水溶性生物碱----用硅藻土、纤维素作为支持剂,硅胶板也

可以)最常用的显色剂有改良碘化铋钾、碘蒸气、氨蒸气②纸色谱法:游

离生物碱——甲酰胺为固定相,固定相饱和的有机溶剂为展开剂。生物碱

盐——滤纸中的水为固定相,BAW系统为展开剂。③高效液相色谱法④气

相色谱法

4.生物碱含量测定(1)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①化学分析法 A酸碱滴定法

B重量法(多为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据游离生物碱和生物碱盐在水和水

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设计的;或利用与沉淀试剂反应形成

不溶性盐来设计。)a提取重量法 b形成不溶性盐的重量法②分光光度法

A.直接测定法

B.离子对萃取比色法注意事项:a、选择适当的pH 则生物

碱成盐,成为阳离子BH+而酸性染料成为阴离子In-,阴阳离子可结合。如

pH太低,则水相酸性强,虽然生物碱成盐,但酸性染料亦以酸的形式存在;

pH太高则水相碱性强,生物碱以游离状态存在,酸性染料以离子形式存在。

都不能使阴阳离子定量地结合。b、酸性染料的选择(常用的有溴酚蓝、溴

甲酚绿、溴麝香草酚蓝)c、合适的有机溶剂(要求对生物碱与酸性染料的

结合物有很好的溶解度。氯仿、二氯甲烷(2)单体生物碱的含量测定A.高

效液相色谱a.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局限性:由于硅胶上具有弱酸性硅醇

基,易吸附产生拖尾,常在溶剂中加入碱性改善剂,如氨、二乙胺、三乙

胺,但在碱性系统下硅胶G的稳定性较差;因使用的多数流动相含有相对

高比例的极性改善剂,如醇或碱,以及样品中存在的水或流动相中的水,

易使硅胶浸润而失活。B.反相HPLC的改进:①流动相方面的改进(加入硅

醇基抑制剂,可在流动相中抑制或掩蔽固定相表面的游离硅醇基的活性,

使生物碱易出峰,峰形好。最常用的有二乙胺、三乙胺;)(加入离子对试

剂,使其与生物碱生成离子对而掩蔽其碱性基团,从而不会与固定相表面

的硅醇基作用;常用辛烷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也可以

加入季铵盐试剂,连续添加季铵盐时,平衡向右,因而被分离的生物碱和

硅醇基之间的作用被阻碍,从而使生物碱得到很好的分离。常用有溴化四

甲基胺)(在流动相中加入一定浓度电解质缓冲盐,可改变流动相离子强度,

稳定pH值及促进离子对作用,从而改善峰形及分离效果。通常用磷酸盐

缓冲液,但操作时由于存在盐,做过后应充分洗柱,以免腐蚀柱子。②、

固定相方面的改进 (选择C链较短的键合相硅胶为固定相,如C8比C18

好,原因是由于硅烷的C链较短则覆盖硅胶的表面较好,只有较少的游离

硅醇基。)(封尾技术可使填料的键合更彻底,常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

处理,可减少残余羟基,增加单体覆盖度。)③、增加流动相的脂溶性④、

升高柱温B.薄层色谱法C.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有挥发性的、遇热不分解

的生物碱类,如麻黄碱、槟榔碱、苦参碱和颠茄类生物碱。

第二节黄酮类成分分析

1.含黄酮的常用中药有槐米、黄芩、葛根、陈皮、银杏叶、淫羊霍等。

2.黄酮类理化性质(1)溶解性:一般游离黄酮难溶于水,而易溶于甲醇、

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如引入羟基越多,其水溶性越强。黄

酮苷类由于含亲水性强的糖基,可溶于强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溶剂中,如热

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难溶或不溶于弱极性有机溶剂中,如乙醚、

氯仿、苯等。(2)酸碱性:黄酮类大多含有酚羟基,因此具有弱酸性,可

与强碱成水溶性的盐,这一性质常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3.黄酮的定性鉴别(1)化学显色法①还原反应 A.盐酸-镁粉反应:

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少数显紫-

蓝色,异黄酮除少数外均不显色。

B. 盐酸-锌粉反应: 用以区别二氢黄酮醇、黄酮以及黄酮醇。通常仅二氢

黄酮醇显红色,黄酮、黄酮醇不显色。C. 四氢硼钠(钾)反应:NaBH4是

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产生

红色—紫红,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可与之区别。②络合反应(与

金属离子铝、铅、锆、镁等):产生络合反应的条件必须具备下述条件之

一:5-羟基、3-羟基、邻二酚羟基 A.铝盐:常用试剂为1%三氯化铝或硝

酸铝溶液,生成的络合物为黄色,并有荧光。B.锆盐:多用2%二氯氧化锆

甲醇液,生成黄色的络合物C.铅盐: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

生成黄-红色沉淀 D.镁盐:常用醋酸镁甲醇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

可显天蓝色荧光。而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橙黄--褐色(2)

薄层色谱法:硅胶色谱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酰胺色谱分离含游离酚

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较为理想,而纤维素薄层适用于分离多糖苷混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行为中的一些规律:①黄酮类苷元用亲脂

性溶剂分离效果较好,在使用亲脂性溶剂时,分子中游离酚羟基越多,吸

附越强②黄酮类苷与相应的苷元相比较,因苷比相应苷元的酚羟基少,聚

酰胺对它的吸附性小于苷元,所以一般苷较相应苷元的Rf值大。③分子中

酚羟基位置对吸附也有影响,聚酰胺对间位或对位羟基的吸附较邻位羟基

强。④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则吸附力强,反之吸附力弱⑤分子中若

没有游离酚羟基,其Rf值的大小主要由所连糖的性质而定,糖数目越多

Rf值越大。

纤维素薄层色谱分离黄酮苷类较好

4.定量分析(1)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吸收

带Ⅰ是由B环的桂皮酰基所引起,在300-400nm--Ⅱ带是由A环的苯甲酰

基引起,在较短波长240-285nm

(2)单体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①薄层色谱法:薄层刮板法、薄层扫描法②

高效液相色谱法A.正相色谱 --硅胶柱适用于不含羟基或乙酰化的黄酮类

化合物---流动相:正庚烷-乙醇(异丙醇);乙酰化常用吡啶乙酸酐乙酰

化---CN柱适用于乙酰化黄酮类成分和带一个-OH的黄酮类成分--流动相

用已烷-氯仿---NH2柱适用于2个以上-OH的黄酮类成分--流动相用二氧六

环-二氯甲烷(1:9) B.反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有甲醇-水-乙酸(或磷

酸缓冲液)及乙腈-水 C.计算分光光度法D.极谱法

第三节醌类成分分析

1.蒽醌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被子植物中,其中在蓼科植物中最多,例

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还有茜草科的茜草,鼠李科等也含有多种蒽

醌类化合物。单子叶植物中有百合科的芦荟。萘醌:分布少数几个科属,

如紫草科。菲醌:裸子植物中有少量分布,如落羽松中的落羽松酮、落羽

松二酮,另唇形科鼠尾草属大多含菲醌类如丹参中的丹参酮、隐丹参酮

2.醌类临床应用:(1)泻下作用:大黄、番泻叶①蒽醌苷的致泻作用明

显大于苷元②分子中含羧基的蒽醌苷明显大于不含羧基的蒽醌苷③还原

型的苷(蒽酚苷、蒽酮苷如番泻苷A、B、C、D)>氧化型的苷(蒽醌苷)

(2)抗菌、抗病毒作用:通常苷元作用大于苷 (3)心血管系统:(4)抗肿瘤、

抗抑郁作用:金丝桃素(蒽醌类) (5)着色剂:许多醌类具有黄、红、紫

3.蒽醌(anthraquinones)类成分的性质: 游离蒽醌与结合蒽醌因都含酚

羟基,所以具有一定的酸性,能与不同碱形成类盐物,在碱性溶液中溶解

度较大。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COOH >2个以上β-酚羟基 >1个β-

酚羟>2个以上α-酚羟基>1个以上α-酚羟基

4.蒽醌类成分的定性分析 (1) 化学显色反应① Borntrager反应:蒽醌

类成分常具有酚羟基,遇碱显红---紫红色(羟基蒽醌及具有游离酚羟基的

蒽醌苷均可呈色,显色特点:蒽酚、蒽酮、二蒽酮类化合物需经过氧化形

成蒽醌后才呈色;游离蒽醌羟基位置不同,产生的颜色不同)②与金属离

子反应:蒽醌类化合物中若具有α-酚羟基或具有邻二酚羟基时与Mg2+形成

络合物而显色,羟基位置不同,产生的颜色也不同(一般用醋酸镁)③对

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羟基蒽酮尤其是1、8—二羟基蒽酮衍生物,当9

或10位未取代时,能与0.1%的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的吡啶溶液反应而呈

色(2)薄层色谱法用途最广的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6.5:

13.5)或适当调整,适于分离蒽醌苷、蒽醌苷元(3)升华法:游离的蒽醌及

其他醌类衍生物可用升华法得到升华物,可见光下观察或加碱液显色。尤

以大黄、含大黄制剂如牛黄解毒丸等较常用。(牛黄解毒丸微量升华可观

察到黄色针状结晶或羽状结晶,遇碱显红色,遇酸变为黄色)

5.蒽醌类成分的定量分析(1)比色法①.直接测定法②Borntrager反应:

利用羟基蒽醌类遇碱呈色在500~550nm处有最大吸收常用碱液有NaOH、KOH、

NaOH-NH4OH(缺点:呈色对光、氧不稳定;色素类杂质遇碱同样产生颜色;

呈色波长范围大,反应易产生不溶性颗粒)③醋酸镁反应:不同蒽醌类

化合物,最大吸收均为513nm,一般用0.5%醋酸镁甲醇溶液蒽醌衍生物泻

下作用强弱:还原型的苷(蒽酚苷、蒽酮苷)>氧化型的苷(蒽醌苷)>游

离蒽醌衍生物。样品经提取可直接测游离蒽醌。结合蒽醌苷可水解成游离

苷元,蒽酮、二蒽酮类可氧化成蒽醌类,所以最终测定结果是相当于游离

蒽醌的量。

大黄的测定①游离蒽醌的测定生药+氯仿提取,加混合碱液显色,测定②

结合蒽醌(苷类)生药+酸(盐酸或硫酸),水解→氯仿(非极性溶剂)

萃取→少量水洗氯仿层至中性(因酸性较强对加碱液有干扰)→混合碱液

显色测定得总蒽醌的量,从中减去游离蒽醌含量,即为结合蒽醌的含量③

大黄中还原型蒽醌类化合物的测定:可将还原型蒽醌用适当浓度(10%)

FeCl

3

溶液先氧化成蒽醌类化合物,再加酸水解,然后同操作2测定含量。

④大黄酸类化合物测定:将2的氯仿提取液用5%NaHCO

3

溶液分次振摇提

取至无色,提取液酸化后用乙醚提取,加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

液比色。2)薄层色谱法:主要用于分离测定单体蒽醌类化合物(刮板法、

扫描法)(3)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分离测定单体蒽醌类化合物

第四节三萜皂苷成分分析

1. 可分为五环三萜与四环三萜两类。五环三萜有齐墩果烷型(甘草次酸、

柴胡皂苷元、桔梗皂苷元)、四环三萜大多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基本母

核,有达玛烷型(人参二醇、三醇。酸枣仁皂苷元)。三萜皂苷大多无紫

外吸收,少数例外,如甘草酸、远志皂苷。

2.含三萜皂苷中药有:人参、三七、甘草、地榆、酸枣仁、紫菀、桔梗、

商陆等。

3.皂苷的理化性质:(1)皂苷分子量较大,不易结晶,大多为无色或乳

白色无定型粉末,而皂苷元大多有完好的结晶,皂苷多数具有苦辛辣味,

其粉末有强烈刺激性,大多具有吸湿性。(2)大多数皂苷极性较大,易溶

于水、热甲醇和乙醇,难溶于丙酮、乙醚,在含水丁醇中有较大溶解度,

常作为皂苷提取溶剂。

4. 皂苷类成分的定性分析(1)泡沫反应(2)显色反应①醋酐-浓硫酸

反应 (Libermann-Burchard反应)②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反应)

红、紫色③氯仿-浓硫酸反应(Salkowski反应)红或篮色并有绿色荧

光④冰醋酸-乙酰氯反应(Tschugaf反应)淡红、紫红⑤五氯化锑反应

(Kahlenberg反应)蓝紫色⑥香草醛-硫酸或高氯酸反应 (3)薄层色谱

法①吸附剂的选择(皂苷:一般极性较大,用分配层析较好,常用吸附剂

有硅胶、氧化铝、硅藻土)(皂苷元:极性较小,吸附、分配薄层均可,常用吸附剂硅胶)②展开剂的选择A. 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展开剂的极性:选择展开剂要考虑到分子中羟基、羧基或其它极性基团的数目多少和有无,极性基团数目越少越不易被吸附剂吸附,Rf值越大,因此在分离极性小的混合物时就不能用极性大的展开剂。 B.化合物的酸碱性:当化合物具有酸性或碱性时,使用中性的溶剂系统往往产生拖尾或分离不好,当化合物具有酸性时,在展开系统中加入少量酸就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C.展开剂中极性溶剂的量对Rf值的影响③显色剂的选择A.25%磷钼酸乙醇溶液B.三氯化锑的浓盐酸或氯仿溶液C.硫酸-甲醇(1∶1) D. 氯磺酸-乙酸(1∶2)溶

液 E. 碘蒸气(其它常用显色剂有三氯醋酸、浓硫酸、50%及20%硫酸乙醇、浓硫酸-醋酸酐、香草醛-浓硫酸等)

5.皂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总皂苷测定:提取可用各种浓度的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戊醇。分离可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洗脱。测定最常用的有比色法、重量法。皂苷元的测定:可用总皂苷加酸水解或将样品先水解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皂苷元。测定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单体皂苷的测定: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有单体皂苷对照品比较)。(1)比色法:皂苷类成分加入适当显色剂,如浓硫酸、高氯酸、香草醛-冰醋酸等,使其呈色,于可见光区进行比色测定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皂苷或总皂苷元的含量(常用显色剂: a 浓硫酸可以作为测定皂苷元的一种通用试剂,甾体皂苷元与浓硫酸反应常显黄色,但需在较高温度(80~90℃)反应30~60分钟。b硫酸-醋酐、硫酸-冰醋酸试剂,主要用于检测甾体皂苷。c芳香醛-硫酸或芳香醛-高氯酸,是常用的皂苷类显色剂。d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主要用于检测三萜皂)苷。

(2)薄层色谱法(3)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五节挥发性成分分析

1. 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花蕾、茎、叶及根茎中。含挥发油较丰富的有木兰科(如辛夷、厚朴、八角茴香、五味子)樟科(肉桂、樟、乌药)芸香科(如橙、桔、枳实、吴茱萸、降香、花椒)伞形科(防风、白芷、川芎、当归、独活、小茴香、前胡、柴胡、蛇床)唇形科(薄荷、藿香)等

2.含量特点:(1)同一品种不同生长环境或采收季节其含量和品质(成分、香气等)有显著差异--全草类药材一般以开花前期或含苞待放之时含量最高如薄荷、紫苏、荆芥、藿香等。而根、根茎类以秋天成熟后,含量高。如白术、苍术、当归、川芎等。(2)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含量也不同,如荆芥的全草、紫苏、薄荷的叶,檀香的树干,桂树的皮,当归的根,茴香的果实,白豆蔻的种子等部位含油量均较高。(3)同一植物的药用部位不同其含量也有差异,如樟科桂属植物的树皮挥发油中多含桂皮醛,叶中主含丁香酚,而根和木部含樟脑多。

3. 挥发油的性质(1)在常温下可以挥发,与脂肪油区别:当把挥发油涂在纸片上经挥散后不留下持久性的油斑。而且挥发油能随水蒸气挥发而不分解。(2)可溶于浓乙醇及多数有机溶媒(如乙醚、氯仿及脂肪油中),能完全溶于无水乙醇中,极难溶于水(3)各种挥发油的折光率各不相同,折光率通常在1.43-1.61之间。(4)不同的挥发油具有各自的旋光度(5)挥发油暴露于空气和日光下逐渐氧化变质而分解,致使其比重增加,颜色变深,甚至树脂化(萜类的聚合、氧化等)生成具有不愉快臭味的化合物,同时失去挥发性,因此挥发油应装于棕色瓶内,密闭、低温、避光保存。(6)在碱性溶液中,特别在加热的情况下,挥发油中的倍半萜内酯能开环生成羟基羧酸盐而溶解,酸化后则重新环合而析出内酯,利用此性质可达到分离的目的(7)由于挥发油是混合物,不同的成分其沸点不同,故可利用此性质纯化

4.挥发油的提取方式:水蒸气蒸馏法、浸取法

5.挥发油的定性分析(1)化学反应法:a.含双键的萜类成分能与氢卤酸起加成反应 b.内酯类挥发油与羟胺反应成羟肟酸,与三氯化铁呈色c.含不饱和挥发油可用高锰酸钾氧化呈色 d.酚类:加三氯化铁试剂,呈兰色、蓝紫色或绿色;e.羰基化合物:银镜反应、苯肼及苯肼衍生物、氨基脲、羟胺等反应(2)薄层色谱法(固定相:硅胶、氧化铝、硝酸银)(展开系统选择:最常用的有正己烷、石油醚,另外也有苯、乙醚、四氯化碳、氯仿、乙酸乙酯及混合展开剂)(薄层显色剂:a.茴香醛-浓硫酸试剂:喷后105℃加热,挥发油中各成分显不同颜色。b.异羟肟酸铁试剂:斑点显淡红色,可能是酯和内酯。C.2,4- 二硝基苯肼试剂:如产生荧色斑点,则表明含醛或酮类化合物。d.三氯化铁试剂:斑点显绿色或蓝色,可能是酚性化合物。 (3)气相色谱法

6. 挥发油的定量分析:由于中药中所含的挥发油均为混合物,常有十几种乃至上百种化合物组成,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时分离是关键,所以色谱法理所当然成为挥发油分析的主要方法,尤其是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薄层色谱多用于定性分析,而气相色谱则定性、定量均可使用。

第六节木脂素类成分分析

1. 分布:木脂素在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分布较广,常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目前发现较多的还是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中,常用中药有:厚朴、五味子、连翘、牛蒡子、细辛等。

2. 显色反应:亚甲二氧基:(浓硫酸、没食子酸:Labat)(变色酸/浓硫酸:Ecgrine)

第七节其他类型成分分析

一、含有机酸类制剂的分析

1. 有机酸的提取、分离(1)有机溶剂提取法:由于游离的有机酸通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而有机酸的盐则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故一般可先酸化使有机酸游离后以适当的有机溶剂提取。(2)离子交换法(3)水蒸气蒸馏法:某些挥发性的低级脂肪酸或芳香酸可用此法直接提出

2. 有机酸的定性鉴别:薄层鉴别法:由于有机酸酸性较强,有较大的解离度,故展开剂选择不当,则在层析过程中会出现离子状态及未完全解离的分子状态,这样薄层上有拖尾,要克服此现象,最常用的方法是调节溶液的pH值,从而控制有机酸在薄层上的离解度,如加入挥发酸,甲酸、乙酸,或在溶剂系统中加浓氨水成盐,均可得到集中的斑点。(有机酸类常用显色剂:甲基红、溴酚兰、百里酚酞、品红、联苯胺-亚硝酸钠、或直接于紫外灯下观察。)

二、含环烯醚萜(Iridoids)类制剂的分析

1.分布:植物界分布较广,尤以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龙胆科最为普遍。主要存在于栀子、鸡矢藤、玄参、肉苁蓉、地黄、龙胆等中药中。

2. 理化性质:(1)(简单的环烯醚萜类)一般为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其苷均为结晶固体或无定形具有吸湿性的粉末,味苦(是中药显苦味的成分之一)。(2) 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等,难溶于氯仿、苯等亲脂性溶剂。(3)具有旋光性 (4) 对酸敏感,易水解,所得苷元性质活泼(易进一步发生氧化聚合反应)且水解条件不同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故可利用酸水解反应检查环烯醚萜类苷的存在

3. 提取分离: 溶剂提取法:提取时常在植物粗粉中拌入碳酸钙或氢氧化钡以抑制酶的活性和中和植物酸,常选用水、甲醇、乙醇等,可用回流或冷渗漉法,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干用水溶解除去大部分水不溶性杂质,再用石油醚或乙醚除去脂溶性杂质,然后用正丁醇萃取得环烯醚萜苷。

三、香豆素(Coumarins)类成分分析

1. 常见中药有白芷、秦皮、独活、柴胡、补骨脂、蛇床子。

2. 样品溶液的提取方法:(1)水蒸气蒸馏(适合于低沸点物)(2)溶剂提取:a.氯仿、乙醚、乙醇回流提取或冷浸,浓缩定容成样品液,供TLC、HPLC、GC检测。b.碱液提取,用醚除去中性杂质,酸化后,用醚提取香豆素。c.用氯仿提取,挥干氯仿,用10%NaOH溶液溶解残渣,过滤,用稀HCl 酸化,再用氯仿提取,浓缩定容。

3. 定性分析:(1)化学反应法:异羟肟酸铁反应、重氮化试剂、Gibbs 试剂(2,6-二氯苯醌氯亚胺)(2)荧光法(3)薄层色谱定性--吸附剂:硅胶、纤维素、氧化铝等。--显色剂:重氮化试剂、10%KOH甲醇溶液、10%磷钼酸乙醇液或直接观察荧光

4. 定量分析:(1)荧光分光光度法:激发光波长360-390nm,测定波长410-550nm(2)薄层色谱法样品溶液的提取一般方法:样品用氯仿提取,挥干氯仿,用10%NaOH溶液溶解残渣,过滤,用稀HCl 酸化,再用氯仿提取,浓缩氯仿到一定体积,取一定量点于硅胶HF

254

薄层板上,用苯-甲醇(39:1)展开,10%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显黄色斑点,在254nm测定;或不显色,利用其具紫外吸收特点直接扫描测定(3)紫外分光光度法(4)气相色谱法(5)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单萜类及二萜类成分分析1. 单萜类主要分布于唇形科、伞形科、松科、毛茛科等植物中,代表中药:

白芍。单萜的衍生物---芍药苷。含二萜类成分的常见中药如芫花、雷公藤、

穿心莲等。

2. 定性分析:TLC;定量分析:HPLC

第六章含动物药、矿物药的中药制剂分析

第一节含动物药中药制剂的分析

动物药化学成分: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生物碱类;甾类化合物;酮类、

酸类成分;萜类、前列腺素、无机化合物、卤素

一、牛黄及其制剂的分析

1.来源:牛黄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称为

天然牛黄。著名中成药有牛黄安宫丸、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等。

2.组成:牛黄主要含有胆汁酸,胆汁酸主要为胆酸、去氧胆酸及其盐类,

并含有胆色素及其钙盐、脂类、蛋白质、肽、氨基酸及无机元素等。

3. 天然牛黄、人工牛黄成分对比(1)天然牛黄:胆红素、去氧胆酸、胆

酸、去氧胆酸、结合型胆甾酸盐、牛黄酸、胆固醇、粘蛋白、氨基酸、

肽类、脂肪酸、卵磷脂、钙盐、无机盐(2)人工牛黄:胆红素、猪去氧胆

酸、胆酸、胆固醇、磷酸三钙、硫酸镁、硫酸亚铁、淀粉。

4. 胆汁酸的化学反应:胆汁酸的主要成分是胆酸(cholic acid,CA)和去氧

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较易溶于丙酮与乙醇中,其钠盐易溶于水。

(1)Pettenkofer反应:原理:蔗糖经浓硫酸作用生成羟甲基糠醛,可与

胆汁酸结合生成紫色物质。(2) Gregory--Pascoe反应:取胆汁1ml加

入0.3%糠醛溶液1ml,加45%硫酸6ml,振摇后在65度水浴中放置30分钟,

胆酸存在的溶液显蓝色(3)Hammarsten反应:20%铬酸溶液溶解少量样品,

温热,胆酸显紫色,鹅去氧胆酸不显色。可区别胆酸同系物

5. 胆红素的化学反应:胆红素不溶于水,溶于苯、氯仿、氯苯、二硫化碳

及碱液中,微溶于乙醇、乙醚。钠盐易溶于水。(1)Gmelin反应:加浓

硝酸产生绿、蓝、紫等色环,机制是胆色素被氧化成三烯胆素(蓝绿色)

(2)Van den bergh反应:与重氮化的对氨基苯磺酸偶合成偶氮染料,此

染料在强酸中呈蓝紫色,pH2.0-5.5时呈红色, pH5.5以上呈绿色。

6. 定性鉴别(1)理化鉴别①胆红素反应:加硫酸与过氧化氢各2滴,显

绿色②胆酸反应Gregory Pascoe③取牛黄少许,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

置显微镜下观察,由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组成不规则团块,加水合氯醛

色素迅速溶解,显金黄色,久置变绿色。(2)薄层色谱法A.吸附剂:常

用硅胶 B.分离游离胆汁酸的展开剂异辛烷∶异戊醚∶冰乙酸∶正丁醇∶

水(10∶5∶5∶3∶1)异辛烷∶乙酸乙酯∶乙酸(5∶5∶1)甲苯∶冰醋

酸∶水(10∶10∶1)分离结合胆汁酸的展开剂氯仿∶异丙醇∶醋酸∶

水(30∶30∶4∶1)正丁醇∶醋酸∶水(20∶4∶3) C.显色剂 30%硫酸试

剂、硫酸乙醇紫外灯下观察、10%磷钼酸乙醇试剂

7. 含量测定(1)胆酸的含量测定:化学法、比色法、TLC、HPLC 人工

牛黄的含量测定:滴定法测定猪去氧胆酸的含量:猪去氧胆酸(人工牛黄

含,天然牛黄不含)-----准确称取样品60-100mg (水洗至中性),105度

烘4小时,加氯仿-甲醇(1:1)溶解,加2滴1%酚酞乙醇液,用0.05mol/L

氢氧化钾滴至微红色。(2)胆红素的含量测定:分光光度法:重氮化试剂

显色、HPLC

二、麝香及其制剂的分析

1. 麝香是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中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含

麝香的中成药有牛黄安宫丸、六神丸、苏合香丸、再造丸等。

2. 化学成分及性质:(1)大环化合物--麝香酮(含量2%以上,天然麝香

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也是麝香的香味成分,有特异强烈的香气,对冠心

病有如同硝酸甘油一样的作用)、降麝香酮、麝香醇、麝香吡啶和羟基麝

香吡啶A、B 等。(2)甾族化合物麝香的雄性激素样作用是与麝香所含的

雄甾烷衍生物有关。(3)胆固醇、酯和蜡(4)蛋白质、肽、氨基酸(5)

无机盐

3. 定性鉴别(1)理化鉴别(2 )化学法:取麝香细粉,加五氯化锑共研,

香气消失,再加少许氨水共研,香气恢复。(3)气相色谱法(4)紫外光谱

法:醇提取液:220nm附近有最大吸收、270nm附近有肩峰;醚提取液:231nm

附近有最大吸收、265nm附近有肩峰;已烷提取液:220nm附近有最大吸收、

265nm附近有肩峰(5)薄层色谱法:取麝香2g,加入硅藻土5g,研磨均匀,

置索氏提取器中,用200ml无水乙醚提取。吸附剂:硅胶。常用展开剂:

甲苯-丙酮-乙醇(8∶1∶0.1);二氯甲烷-乙醚,苯∶乙醚,二氯甲烷-

丙酮等。显色剂:30%硫酸乙醇、紫外灯下检视。

4.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熊胆及其制剂的分析

1.熊胆:是指棕熊或黑熊的干燥胆汁。

2.熊胆的化学成分及性质:主要为胆汁酸,胆汁酸的成分为牛磺熊去氧胆

酸,经碱水解后得熊去氧胆酸,并含有鹅去氧胆酸、胆酸及去氧胆酸等,

这些胆酸通常与牛磺酸、甘氨酸结合并形成钠或钙盐而存在。熊胆的解痉

作用主要有效成分就是熊去氧胆酸,它也是熊胆特有的成分。

3. 熊胆的定性鉴别(1)化学法:取胆仁粉未在紫外灯下应显黄白色荧光,

而不是显棕黄色荧光;另取粉末约0.2g溶于7%冰醋酸溶液20ml中,溶液

不应显浅蓝色乳浊荧光(与牛、羊胆区别)。(2)光谱法:(与猪、牛、

羊胆区别)(3)TLC---吸附剂:硅胶---展开剂:游离胆酸分离:异辛烷-

醋酸乙酯-醋酸(5∶5∶1)、异辛烷-异戊醚-冰醋酸-正丁醇-水(15∶5∶

5∶3∶1)分离结合胆酸:甲苯-冰醋酸-水(10∶10∶1)、氯仿-甲醇-水

(65∶25∶4)---显色剂:30%硫酸乙醇、碘蒸气

四、蟾酥及其制剂的分析

1.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酥或黑眶蟾酥的耳下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

泌物。是中成药六神丸、救心丸、牛黄消炎丸的组成之一。成分主要含蟾

酥甾二烯

2. 定性鉴别(1)显色反应: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醋酐、硫酸;酒石

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蟾酥碱、蟾酥甲碱中吲哚基反应)(2)纸色谱法:

常用甲酰胺为固定相、苯-氯仿为展开剂、三氯化锑显色(3)TLC法---展

开剂:环己烷- 氯仿- 丙酮(4∶3∶3)、环己烷- 丙酮(7∶3)---显色

剂:硫酸乙醇溶液

3.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比色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二节含矿物药中药制剂的分析

常用的分解方法有溶解法(湿法)、熔融法(干法)

1、化学分析法(1)容量法A. 配位滴定法:EDTA(乙二胺四乙酸)法应

用最广,多用于测定含钙、铝等的矿物药,方法用标准溶液乙二胺四醋酸

二钠液直接滴定,也有加过量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溶液用锌液回滴。B. 酸碱

滴定法:适用于含碳酸盐类矿物药。氧化还原滴定法:适用于含汞、砷、

铁类矿物药。(2)重量法:重量法实验要求①被测组分要沉淀完全,且沉

淀溶解度要很小。为促使沉淀完全,一般以超过20-50%为宜,过多可能产

生配合反应,使沉淀溶解度加大。②沉淀要纯净,主要是避免“共沉淀”。

共沉淀的来源有:表面吸附;吸留,是由于沉淀速度过快,杂质包入其中;

后沉淀,是指在放置过程中其它物质沉淀。③要求沉淀颗粒大,易于洗涤

与过滤,加大颗粒的办法有:减少沉淀物质的浓度,即在稀溶液中,慢慢

加入沉淀剂,并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浓度过大;增加沉淀过程中沉淀的溶

解度,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陈化,可放一段时间。

一、雄黄及其制剂的分析(砷类药)

1. 雄黄主要成分为As

2

S

2

。在含砷化合物中比较重要的有雄黄、雌黄

(As

2

S

3

)、砒石(As

2

O

3

)。

2. 雄黄、雌黄等含砷的化合物常用硝酸、硫酸等酸性溶剂分解,也可用碱

熔分解法。

二、朱砂及其制剂的分析(汞类药)

1. 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S),具有镇惊安神的作用。朱砂的毒性主要源

于其中游离汞。

2.汞类药材一般以酸分解。

第七章各类中药制剂的分析

1. 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弄清处方组成、剂型等---调查处方来源,

鉴别原料药材的真伪---制备模拟处方和阴性对照样品---确定定性、定量

分析内容---设计提取流程,进行实验研究---制订质量标准

2.测定项目的选定原则:首选君药及贵重药、剧毒药建立含量测定方法;

其次考虑臣药及其他味药;有效成分明确的,可选有效成分;成分类别清

楚的,可测某一类总成分的含量;检测成分应归属某单一药味;检测成分

应与中医用药的功能主治相近;确无法含量测定的,可测定浸出物含量

一、液体中药制剂的分析

1. 合剂与口服液一般检查项目:性状、pH、装量、相对密度、微生物限

2. 酒剂与酊剂一般检查项目:性状、含乙醇量(GC)、甲醇量检查(GC)、

总固体、装量、微生物限度

3. 合剂与口服液样品处理常用方法:(1)液- 液萃取法:如用石油醚除

去脂肪油、色素等亲脂性杂质;还可以利用欲测成分溶解度的性质,反复

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进行处理,以除去水溶性杂质或脂溶性杂质。也可

利用被测成分的化学特性,如酸、碱性,用不同pH值的溶剂进行萃取或

利用其能与酸性染料或大分子酸形成离子对,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利

用离子对的萃取将其与杂质分开。(2)固- 液萃取法:常用的净化剂有三

氧化二铝、氧化镁、硅胶、硅藻土、活性炭、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

脂、键合相硅胶(C18)、聚酰胺等。若一种填料净化效果不理想,也可用

混合填料或串联柱等手段,以提高净化效果。(3)沉淀法:沉淀法是基于

某些试剂与被测成分或杂质生成沉淀,保留溶液或分离沉淀而得到净化。

如果将被测成分生成沉淀,这种沉淀必须是可逆的或者是可以直接测定的

沉淀物,再根据化学计量关系求出被测成分含量;若使杂质生成沉淀,则

可以是不可逆的沉淀反应。(4)盐析法:盐析法是在样品的水溶液中加入

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状态,使某些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分离。

常用作盐析的无机盐有NaCl 、Na2SO4 、MgSO4等。

4. 酒剂和酊剂样品处理:常用的净化方法是将酒剂或酊剂加热蒸去乙醇,

然后再用适当的有机溶剂萃取。

二、半固体中药制剂的分析

1.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检查项目:性状、乙醇量、装量、微生物限度

2. 糖浆剂检查项目:性状、含糖量、pH、相对密度、总固体量、不溶物、

装量、微生物限度

3. 煎膏剂(膏滋) 检查项目:性状、含糖量、相对密度、不溶物、装量、

微生物限度

4. 半固体制剂定量分析的特点:生产提取溶剂大多为水或稀醇。检测时

一般需经有机溶剂提取后分析。(1)有效成分明确且有适当方法,测定

有效成分的含量。(2)有效成分不明或无定量方法的,可测一定溶剂的浸

出物含量(3)对于流浸膏,有的测总固体量以控制其质量。

三、固体中药制剂的分析

1. 丸剂检查项目:性状、水分、重量差异、装量差异、溶散时限、微生物

限度

2. 丸剂质量分析的特点(1)样品的预处理: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

浓缩丸可直接研细粉碎,拌和硅藻土、石英砂、海砂。硅藻土用量:1∶0.5~2

(g/g)(2)样品溶液的制备①提取方法:振荡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

室温浸渍法、低温浸渍法、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②提取溶剂:分

别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提取相关成分;提取液蒸干后,用另一种溶剂定容;

梯度萃取法;不同的酸碱处理;中性成分的提取③净化方法--沉淀法:醋

酸铅、碱式醋酸铅、硫氰酸铬铵等;色谱法:氧化铝、聚酰胺、硅胶、大

孔树脂等。

3. 颗粒剂质量分析的特点:样品溶液制备时,要注意提取溶剂的渗透性,

可用超声波提取或加热回流提取。精制的方法可用液-液萃取法、固-液萃

取法。当用有机溶剂提取时,应将样品研成细粉,以增加表面积,提高提

取效率。以超声波提取效果较好。

4. 栓剂质量分析的特点:除去基质的方法有:将栓剂与硅藻土等惰性材料

混合、研匀,转入回流提取器中,用适宜的溶剂回流提取。亲水性基质一

般用有机溶剂提取。油脂性基质一般用水或稀醇提取。油脂性基质还可以

将栓剂切成小块,加适量水,于温水浴上加热,使其熔化,搅拌一定时间,

取出于冰浴中使基质再凝固,将水溶液滤出,如此反复2~3次,可将水溶

性成分提取出来。

5. 软膏剂常用预处理方法:(1)滤除基质法:称取一定量软膏,加入适

当溶剂,加热使软膏液化,再放冷,待基质凝固后,将基质与上清液分开,

如此重复多次,合并上清液供测定。(2)提取分离法:在适宜的酸性或碱

性介质中,先用不混溶的有机溶剂将基质提取后除去,再测定。也可用有

机溶剂将样品溶解,再用酸性或碱性水溶液萃取欲测定组分。(3)灼烧法:

如软膏中欲测定成分为无机物时,可将样品灼烧,使基质分解除尽;然后

对灼烧后的无机化合物进行测定。(4)离心法:取样品加适量的溶剂,混

匀,再进行离心,过滤,滤液可供分析用。

6. 橡胶膏剂的质量分析特点(1)直接测定法:利用一定的化学反应或借

助仪器直接在橡胶膏剂表面上测定某药物的成分。(2)提取测定法:用一

定的方法提取橡胶膏剂中的待测组分,然后测定其成分。(3)镜检测定法:

利用待测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形成一定形状的结晶,借助显微镜检查

橡胶膏剂中的待测成分。(4)色谱测定法

四、注射剂的检查

1. 中药注射剂质量分析存在问题(1)与中药新药审批要求的差距(2)

原料药材存在的问题(3)中药有效成分的基础研究工作与提取、制剂工艺

研究的相关性(4)分析方法学方面的问题。

2. 中药注射剂中特殊杂质的检查(1)pH测定:pH一般应在4.0~9.0之

间(2)重金属检查:暂定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十(3)砷盐检查:暂定不得

超过百万分之二 (4)蛋白质检查 (5)鞣质检查(6)炽灼残渣:此项检查主

要是限制注射液中无机物的含量,与控制渗透压有关。不得超过1.5%(g/ml)

(7)钾离子检查(8)草酸盐检查:草酸盐进入血液可使血液脱钙,产生

抗凝血作用,甚至引起痉挛(9)树脂检查(10)色泽(11)水分

3. 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检查项目:热原检查、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

验、血管刺激性试验)、过敏反应、溶血试验、异常毒性试验

第九章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概述1. 质量标准的特性: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

2. 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必须在处方固定、原料质量

稳定、制备工艺稳定的前题下,方可制定。

二、含量测定

(一)含量测定选定原则1.项目与药味的选定(1)新药申报有一项基本

符合要求;如君药、贵重药、剧毒药同时存在,则要求二项;出口中成药

要二项以上(2)单方制剂成分必须基本清楚(3)复方制剂首选君药及所

含贵重药;含毒剧药的要有含量或限量(4)如有困难,可依此选定臣药的

其他药味,但要说明理由2.测定成分的选定(1)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清

楚的可行针对性定量(2)成分类别清楚的,可测有效部位(3)二味以上

药味含相同成分问题(4)因药材产地和等级不同含量差异大的成分,注意

检测指标的选定和产地的选定(5)含量过低的成分较难真正反映成药的内

在质量(6)检测成分应尽可能与中医用药的功能主治相近(7)中西药结

合制剂的含量测定

(二)方法学考察1提取条件的选定2.分离纯化3.测定条件的选择4.空

白试验5.样品浓度与响应值如吸收度、色谱峰面积(或峰高)之间的线性

关系考察:r>0.999,薄层扫描定量法r>0.995(线性关系考察的目的有三:

其一,是确定样品浓度与定量信息是否呈线性关系;其二,是确定线性范

围,用以计算适用的样品溶液的浓度、点样量或进样量;其三,是看直线

是否通过原点,以确定用一点法还是用两点法去测定与计算 6.测定方法的

稳定性实验 7.精密度试验 8.重现性试验:n=5,RSD<5% 9.回收率实验:

一般要求在 95% - 105%,操作步骤繁杂,可略低,至少不少于90% 10.

检测限:用以表示测量方法在实验条件下对样品中供试物的最低检出浓度,

HPLC法中常以信噪比(2:1或3:1)来确定检测限的最低水平。

三、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1.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稳定性的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2. 考察方法:新药稳定性试验,至少应对3批以上的样品进行考察(1)

比较试验法:实验中,固定其他因素,仅改变其中1个因素观察该因素对

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然后逐个改变其他因素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条件。

制剂处方筛选和制剂工艺研究(2)留样观察方法:将进行观察的样品,按

上表要求,根据不同剂型的考核项目、考核时间,并按上述稳定性研究的

技术要求,在正常室温下或分别置于3~5oC、20~25oC、33~37oC放置观察。

(3)加速试验法(注意:①确定稳定性考察内容②建立能反映制剂稳

定性的检测方法③选择有效的稳定性试验指标)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D 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 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 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C 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 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 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 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 E.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体内代谢过程 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B 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 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 D.多由大复方组成 E.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E A.指导合理用药 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 C.指导检测有毒物质 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 E.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 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A A.70~80℃ B.60~80℃ C.65~85℃ D.50~60℃ E.40~60℃ 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D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 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 C.含有多种中药材 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 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B 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 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 D.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 E.中药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C 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 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 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 E.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使用安全 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E 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 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 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 D.对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E.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C A.光谱分析法 B.化学分析法 C.色谱分析法 D.联用分析法 E.电学分析法 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 A.溶剂提取法 B.煎煮法 C.升华法 D.超临界流体萃取 E.沉淀法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E A.定性 B.鉴别 C.检查 D.含量测定 E.综合质量测定 13.取样的原则是 C A.具有一定的数量 B.在效期内取样 C.均匀合理 D.不能被污染 E.包装不能破损 14.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B A.抽取样品法 B.圆锥四分法 C.稀释法 D.分层取样法 E.抽取样品法和圆锥四分法 15.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 E A.完整、清晰 B.完整、具体 C.真实、具体 D.真实、完整、具体 E.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BCDE 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 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 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CDE A.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有效成分的单一性 C.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 D.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 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 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BCE

中药制剂分析作业

中药制剂分析作业 1. 试述中药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答: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多样且复杂,杂质来源途径多,使中药制剂原材料质量难控制;其次,药效成分与机体作用机理间缺乏相关性,使分析水平难以评判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的质量水平;此外,中药分析起步晚,基础薄弱,分析方法有限,也制约了中药分析研究的发展。发展趋势: ①分析方法向着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和微量的方向发展,分析仪器向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更好的方向发展,如 HPTLC、HPLC、GC、HPCE、LC-MS联用等,起到分离分析的双重作用; ②中药的指纹图谱进一步完善,更好的用于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 ③中药制剂对照品的制备,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与确定; ④中药分析检测成分向多指标方向发展; ⑤体内药物分析的深入研究,为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与化学合成药物分析相比中药分析有何特点? 答:中药制剂分析与化学合成药物分析有很大的区别,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干扰较多,被测成分含量偏低,波动较大;且中药分析研究没有化学合成药物研究的深入,处于起步阶段,分析方法、指标确定不全面。具体特点如下: ①测定对象不同,化学合成药测单一有效成分;中药含一至多种有效成分,还有活性成分、指标性成分。 ②含量高低不同,西药含量高,中药含量低,因而采用的测定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 ③分析理论不同,西药为线性理论,中药包括线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 ④分析过程中杂质检查不同,化学药包括重金属、有关物质、溶剂;中药包括重金属、残留农药、霉变、虫蛀物质。 ⑤中药分析方法的敏度度、准确度、质量标准化较化学合成药物薄弱。 3.干燥失重测定和水分测定有何区别?常用水分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干燥失重是指药物在规定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是水分、结晶水,也包括其它挥发性物质;水分测定仅针对中药材中水分进行测定。常用水分测定方法有: ①烘干法---不含或含少量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②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 ③减压干燥----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及遇热易分解的药材; ④气相色谱法----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各类型中药制剂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⑤费休氏法。 4.薄层色谱法对生物碱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定性鉴别时,为减小拖尾现象应如何选择展开剂?答: 薄层色谱法对有机酸类成分定性鉴别时,选择硅胶为吸附剂时,硅胶显弱酸性,应在展开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酸(如乙酸),可防止拖尾现象。 对于生物碱类,多选用氧化铝为吸附剂,选用中性溶剂为展开剂;若采用硅胶为吸附剂,则选用碱性展开剂为宜;但对某些碱性较弱的生物碱可使用中性展开剂。为减少拖尾现象,还应滴加适量的氨水。

学术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学术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 第一章药物分析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药物分析学的基本任务;中药及制剂分析的研究内容及特点。 2.熟悉药品标准及及中药制剂分析中的作用。 3.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 1.药物分析概述 ①药物分析学的基本任务 ②药物分析学科现状、发展趋势、新挑战。 2.中药复杂体系分析 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内容 ②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特点 3.药典概况 ①药品标准,介绍中国药典和局部颁标准,以及最新发展。 ②外国药典简介,包括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英国药典,不同药典 的比较。 4.中药制剂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2学时 第二章中药及中药制剂的鉴别 【教学目标】 1. 掌握如何建立中药及其制剂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 2. 熟悉中药制剂的升华鉴别方法和光谱鉴别方法。 3. 了解中药及其制剂的显微鉴别;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定性鉴别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 2. 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3. 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 ①化学反应法。 ②微量升华法。 ③色谱法。 ④光谱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2学时 第三章中药及其制剂的检查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金属、砷盐及特殊成分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药典规定检查的项目及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 3. 了解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药制剂中杂质的来源和检查方法。 2. 一般杂质的检查:重金属、砷盐,干燥失重测定法,水分测定法,炽灼残渣检查法,灰分测定法等。 3. 特殊杂质的检查:土大黄苷、乌头酯型生物碱等。 4. 农药残留量的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4学时。 第四章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药及其制剂含量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2. 熟悉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方法。 3. 掌握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定量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及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4. 了解其它分析方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及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 【教学内容】 1. 含量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与提高-广东药品检验所

附件5 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 起草说明的撰写要求(试行)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是说明标准起草过程中,制订各个项目的理由及规定各项指标的依据。起草说明的文字规范及计量单位等统一按《中国药典》的要求撰写,首先应列出本制剂的全部原料(药材)质量标准情况,然后按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贮藏等顺序逐项编写。 1. 药品原料(药材)质量标准 1.1.说明处方中的药材、提取物、有效部位、原料(化学药)的质量标准出处,当不是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时,需详细说明标准的出处,如为地方标准需附复印件;中药制剂处方的的品种如没有国家或地方标准,应按中药材申报要求,注明其科、属、种,拉丁学名及药用部位,写法同药典正文来源,附上相关资料。辅料应符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 1.2.对涉及《中国药典》中收载的要求分列、来源细化的中药材品种,需对此申报固定的品种作出说明。 1.3.处方中的药味如有《中国药典》未收载的炮制品,应详细说明炮制方法和质量要求。 2.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草案的起草说明 2.1.概述 不列标题,写明品种出处、原质量标准出处(如有),必要时写明检验项目及增修订项目等情况。 2.2.名称 说明命名方式。当品种名称有变更时应予以说明。 2.3.处方

必要时对处方中各主成分(药味)排列次序予以说明。如系保密品种,其处方也应完整地列在起草说明中。 2.4.制法 必要时说明关键工艺中各项技术指标及要求的控制目的。说明辅料品名、用量及执行标准。应写明制法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2.5.性状 说明正文中所描述性状的理由及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6.鉴别 按质量标准正文内容的项目顺序逐一说明。必要时介绍建立或修订此鉴别的理由,介绍操作中应注意事项,特殊试液应注明配制的方法及依据;中药制剂应提供阴性对照实验结果,说明其专属性与可行性。图谱均应附在相应的项目下,并逐一标记与说明。所有附图要求清晰真实。 2.6.1. 显微鉴别:按标准描述顺序写明标准中所鉴别的药味归属,注明增修订情况,并附显微图。 2.6.2. 理化鉴别:说明反应的原理及各反应针对的成分。中药制剂需提供阴性对照实验结果。 2.6. 3. 色谱鉴别:应说明建立或修订项目情况,注明色谱鉴别的归属、前处理条件选择及色谱条件选择等理由。并附色谱图。薄层色谱(包括阴性对照试验)图谱应附彩色照片。 如中药制剂鉴别的药味为多品种来源,确定鉴别方法时必须把多品种来源药材的供试品通过实验比较作出选择,并说明其可行性。 2.7.检查 2.7.1.说明拟定制剂标准中所列检查项目制订的方法选择依据。 2.7.2.如标准中取消了该制剂在《中国药典》“制剂通则”中规定的检查项目,应说明理由。 2.7. 3.对根据制剂的特性及工艺而增加的《中国药典》“制剂通则”以外的项目,应具体说明制定理由。 2.7.4.应说明限量检查的依据,并提供方法学验证考察的情况。

中药学毕业自我鉴定总结

中药学毕业自我鉴定 本人诚信开朗,勤奋务实,工作认真细致且责任心强。 大学期间除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平时更注重加强实验操作能力:不仅掌握实验原理,更初步熟悉各高级仪器(hplc、uv-1800等)的使用和娴熟的常用仪器操作。拥有较好的英语水平,能进行流利的日常交流。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工作热情,能承受工作压力。 积极参与的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善于与人交流,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热爱集体,能恪守以大局为重的原则,愿意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刻苦耐劳的性格令做事持之以恒,能够很好完成任务! 请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2. 本人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兴趣广泛,经常参加学校和社团举办的活动,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爱好体育运动,擅长于中长跑,连续两年参加学校运动会400米、800米,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在智育、德育、文体各方面全面发展自我,比赛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综合奖学金三等奖。

善于交际,乐观开朗,能与人友好相处。作为班干部,有较强组织能力和与他人共同合作的能力。适应能力强,反应快,遇事能镇定思考应对和灵活变通。工作能力强,做事情积极认真,心思细密。 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凭着这个信念不断努力进龋在努力的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不断自我总结,力求找出更好的方法做到更好。 3. 我是一个有爱心,反应敏捷,有责任心,善于与别人交往的人,同时对自己的 人生价值充满了信心。在大学四年里我学习了中医基础,中药学,高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药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学科,并且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在学校的大型文艺演出中,我精心编排过舞蹈,从中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我曾当过礼仪人员参加了学校的大型活动,从中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校期间我还担任过阳关创业社团外联部的部长,从中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我还当过家教,去过千山野外实习,从中都增强了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我坚信只要我认真努力,不怕吃苦,肯于学习,加上领导给我的机会与鼓励,我一定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本人诚信开朗,勤奋务实,工作认真细致且责任心强,中药学毕业自我鉴定。

中药制剂分析名解简答和论述

中药制剂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对照品: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是中国药 品生物制定检验所制备、标定和供应。11页 2、鉴别:通过应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来确定中药制剂中原料的组成 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来判断该制剂的真伪。 (包括显微、理化鉴别)18页。 3、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料药粉末的组 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 (一般凡以原料药粉碎成细粉后直接制成的制剂或添加部分原料药粉末的制剂。显微鉴别方法操作简便、直观、耗费少。)20页4、制剂通则检查:根据不同剂型的不同存在形式、不同给药途径、 不同使用方法等特点,为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及稳定,对中药制剂进行的理化检查或微生物学检查。32页 5、杂质的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35页 6、一般杂质检查:在原药材的采收、加工以及制剂的生产或贮 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如水分、重金属、硫酸盐等。35页 7、特殊杂质检查:某些个别中药制剂中存在的杂质,因制备工艺的 特殊性或药物本身性质的特殊性而产生的一类杂质。如大黄制剂中的土大黄苷、含乌头制剂中的酯型生物碱等。35页 8、重金属: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而显 色的金属。通常以铅为代表。38页

9、干燥失重:药品在规定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包括 水分和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等。46页 10、总灰分:中药经粉碎,高温炽灼,所残留的非挥发性无机物, 称为总灰分。49页 11、酸不溶性灰分:中药经高温炽灼得到的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得 到不溶于盐酸的灰分,称为酸不溶性灰分指泥土、砂石(硅酸盐)。 49页 (由于在盐酸中泥土、砂石等主要硅酸盐等成分不溶解,而钙盐等无机物可溶,因此对于那些生理灰分本身差异较大,特别是在组织中含有草酸钙较多的中药,酸不溶性成分的测定更能准确地表明其中泥土、砂石等杂质的掺杂含量。) 12、炽灼残渣:药物中的有机物经炽灼炭化,再加硫酸处理,高温 炽灼至完全灰化,所残留的无机物,成为硫酸盐,称为炽灼残渣。 48页 13、准确度: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 收率(%)表示。90页 14、专属性: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 测成分的特性。91页 15、检测限: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信噪比大于3:1) 92页 16、定量限:供试品中被测成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信噪比大 于10:1)92页

中药制剂分析重点精修订

中药制剂分析重点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一章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和方法(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如原料药材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1) 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中药制剂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 3)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 4)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5)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 6)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非单一性。 7)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 3.国家药品标准:药品管理法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4. 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 5.外国药典缩写: 《美国药典》:USP 《英国药典》:BP 《日本药局方》:JP 《国际药典》:Ph.Int 6.中药制剂分析基本程序:取样、制备供试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测报告 7.提取方法及适用范围: 1)溶剂提取法 萃取法:适用于液体制剂 冷浸法:适用于固体样品的提取 回流提取法:适用于固体制剂的提取,对热不稳定或具有挥发性的组分不宜用连续回 流提取法:使用索氏提取器连续进行提取,操作简便,节省溶剂,提取效 率高,遇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成分,此类成分具有挥发性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升华法:利用某些成分具有升华性质的特点 5)微博辅助萃取:将样品置于不吸收微波的容器中,用微波加热,进行萃取8.净化方法及适用范围: 1)液—液萃取法:适用于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物质 2)色谱法:适用于同一类总成分的分析测定 3)沉淀法 4)盐析法 5)固相微萃取 9.检查的分类: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10.含量测定的步骤:药味的选定、测定成分的选定、测定方法及条件的选定、方法学考查 内容。

中国药科大学2014年本专科专业介绍

中国药科大学2014年本专科专业介绍 ?作者:招生办 ?来源:招办发布 ?阅读:6912 ?时间:2014/6/8 15:52:42 ?栏目:专业介绍 2014年本专科专业介绍 药学院 药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业务培养要求和目标: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药学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实验技能,具有宽厚的基础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从事创新药物研究、药学生物技术研究、药物评价研究的扎实基础。培养能从事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该基地班属“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药学专业点”(简称基地班)。根据国家对基地班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精心组织,加强生物学科、数理学科、计算机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等内容的教学。该基地班采用竞争机制,实行滚动分流的培养方式。符合条件的品学兼优者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物理学、基础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基础、基础生物学、微生物学、药学医学基础、有机合成反应、天然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化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分析、药物设计、专业英语文献等。 药学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业务培养要求和目标: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药学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能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医药经营及管理、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品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分析、临床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物毒理学、药学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等。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版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 一、选择或填空: 1. 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 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 量检测。 2. 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用中医药理论为 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中药制剂的杂质来源多途径性;有效 成分的非单一性;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 3. 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4. 取样必须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代表性。 5. 粉末状样品可用圆锥四分法取样。 6. 常用提取方法:溶液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萃取 7. 常用净化方法:液—液萃取法、色谱法、沉淀法、盐析法、固相微萃取 8. 鉴别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9. 检查包括: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10. 一般杂质检查包括: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残留农药及残留溶剂等。 11. 性状鉴别包括:颜色、形态、形状、气、味、其他(光泽感、滑腻感等) 12. 显微鉴别:观察中药制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适用于含原生药粉的制剂鉴别。 13. 理化定性鉴别方法有:化学反应法、升华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其中以薄层色谱法(TLC )最常用。 14. 杂质限量计算: 15. 中药材、中药制剂和一些有机药物中重金属的检出通常先将药品灼烧破坏,温度需控制在500-600℃ 16. 硫代乙酰胺试液与重金属的反应最佳pH 值是3.5。 17. 砷盐检验法中古祭法基本原理: 锌和酸作用产生初生态氢与供试品中微量砷盐化合物反应生成挥发性砷化氢 AsO3 + 3Zn+9H →AsH3↑+3Zn +3H2O 砷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颜色) AsH3+2HgBr2→2HBr+AsH(HgBr)2 (黄色) AsH3+3HgBr2→3HBr +As(HgBr)3 (棕色) 18. 醋酸铅棉花的作用:吸收除去H 2S 19. 砷盐检验法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 法)既可作为作为砷盐的限量测定方法又能作为 砷盐的含量测定。 20. 干燥失重: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是指水分、结晶水,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等。 21. 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采用甲苯法测定水分时,测定前甲苯需用水饱和,以避免其与微量水混合。 22. 生理灰分(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后,不溶于盐酸的灰分)的组份差别在于钙盐。 23. 西洋参中人参的检查、乌头酯型生物碱(附子理中丸中乌头碱的检查)属于特殊杂质的检查 24. 制川乌中酯型生物碱的检查:比色法:双酯型生物碱在碱性条件下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异羟肟酸, 再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异羟肟酸铁。 25. 农药残留的提取最常用乙腈和丙酮,现在丙酮被广泛利用,提取方法有索氏提取和振荡提取。 26. 农药残留的测定以色谱分离方法为主,其中气相色谱在农药残留分析使用更广泛。 27. 样品的粉碎必须反复粉碎或碾磨,让其全部通过筛孔,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8. 样品的分离纯化中消化法常用的破坏方法有湿法消化和干法消化法。湿法消化加热灼烧时,温度控制 在420℃以下,避免被测金属化合物挥发。 %100%100??=??=S C V L S C V L )样品量()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杂质限量(%100?=样品量杂质最大允许量杂质限量

药学学科生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兰州大学药学院

药学学科生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100703:生药学 一、学科概况 生药学是一门以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应用现代生药学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及其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与保护的学科。以应用植物分类学、天然药物、生物化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研究西北地区高原天然药物的来源、分类、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产及品质评价、药效药理、毒理,着重研究道地药材、珍稀药用植物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同时加强与化学、医药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集中药资源调查、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生药混乱品种的鉴定整理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等为一体的研究体系。二、培养目标 培养的研究生应科学作风严谨、求实,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 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能够独立进行药用植物野外调查、采 集、整理和鉴定植物标本;能开展生药的鉴定研究、质量研究、中草 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等研究工作;外语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并达

到四会;毕业后具有独立进行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 1.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2.生药鉴定与资源的综合利用 3.中、藏药及其复方质量标准和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32.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 公共课计入总学分; 学科通开课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门,计入总学分; 专业基础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门,计入总学分; 方向选修课计入总学分; 专业外语计入总学分; 人文与科学素养选修课计入总学分; 必修环节计入总学分; 补本课不计入总学分;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重点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期末考试~ 级王学姐by---10 回忆了一下本届考试的内容,不太记得了,说下大概。答案不一定全对。考试题型:)分*20一.填空题(1杂质的检查分为: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残余农药检查,黄曲霉1. 素检查,二氧化硫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2.取样的基本原则:代表性,真实性,科学性阴性对照溶液是将制剂处方中减去欲鉴定药味后的其它所有各味药材,按制剂方法处理3.后,再以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凡例,正文,附录,索引4.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 5.氧化反应,代谢反应为药物代谢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为第二相反应 6.挥发油为混合物,含脂肪族,芳香族,萜类类物质。-碘化钾,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7.生物碱沉淀试剂:碘 分)单选题(2*10二.给了药材名其他有选填题,选择题第一题是以下哪项为砷盐检查法,有 一题是皂苷的性质,称,让你选鉴别方法,所以要记得药材的主要成分是哪类物质。)判断题(2*10三.重金属是指能与硫化钠沉淀的物质。错,硫代乙2.1.取样后的样品要销毁。错,留样观察。芦丁与槲皮素4.Hgs。酰胺,硫化钠。3.熊胆的主要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朱砂的主要成 分中药大。5.Rf在聚酰胺薄层上芦丁的极性大,所以芦丁的Rf小。错,芦丁酚羟基比例小,皂苷流动相中加入二乙胺,顺序反过来6.浓酸,稀酸,水。错,矿物质的处理顺序是混合酸,不记得了,大概是说可以使原本不能分开的有双键等差异的物质分开。错,加入硝酸银。7.不含熊磺酸的阴性对照二至丸的鉴别的试剂有二至丸供试品,不含女贞子的阴性对照溶液,溶液。)简答题(1*8,1*7,1*10四.方法学考察的内容:提取条件的选定;净化分离方法的选定;测定条件的选择;空白试验1.重复性试验;检测灵条件的选择;线性关系考察;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考察;精密度实验;敏度及最小检出量;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药物组成稳定、原料稳定、制 备工艺稳定 3.类似上述简答题中的第六题。给了一段蜜丸提取鉴别的文字,问目的和提取到的物质。第一问是问将蜜丸打碎后加入水溶散的目的。第二问是问加入乙醚提取到的物质及鉴别方法,第三问是问加入甲醇后提取到到的物质及鉴别方法。 五.综合题(15) 复方丹参方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 (1)叙述丹参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定性鉴别的方法并说明现象。 (2)叙述三七的提取分离方法及用高效液相定量分析的方法。 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⑴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日本学者对浸膏剂质量进行研究,

中药分析化学部分总结及相关题目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2014-6 1中药制剂分析: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科学,是中药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和方法(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 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 3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特点:属于强制性标准。 4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药典》和局(部)颁药品标准 5药片管理法规定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6《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7药典正文包括:名称、来源、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和制剂等内容 8附录包括制剂通则和通用检验方法 9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包括制剂生产中原料、半成品、成品及新药开发研究的试验样品 10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程序:取样、制备供试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测报告等 中药制剂的检验程序分为取样、制备供试品溶液、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 11供试品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被测定成分,除去干扰物质,将被测定成分浓缩至分析方法最小检测限所需浓度12中药制剂的鉴别是利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中药制剂中原料药的组成,从而判断该制剂的真伪。 13中药制剂的鉴别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面,有时在性状鉴别中还应作相应物理常数的测定14制剂的性状:指成品的颜色、形态、气味 15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16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制剂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从而判断制剂的真伪。 (扩展)17理化鉴别的方法:化学反应法、升华法、光谱法和色谱法;其中,薄层色谱法最常用 18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是控制其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19中药制剂的杂质:指无医疗作用且能影响制剂质量或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的物质 20杂质一般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一般杂质: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材的采集、收购、加工以及制剂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 特殊杂质:在该制剂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根据其来源、生产工艺及药品的性质有可能引入的杂质 21杂质的来源:一是由中药材原料中带入;二是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引入;三是贮存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中药制剂的理化性质改变而产生。 22重金属的检查方法: 第一种方法:硫代乙酰胺法(酸性)适用:供试品不经有机破坏,在酸性溶液中显色的重金属限量检查 第二种方法:炽灼法适用:供试品需要灼烧破坏,取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经处理后在酸性溶液中显色的重金属限量检查 第三种方法:硫化钠法(碱性)适用:检查能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及生成沉淀)的药品中的重金属第四种方法:微孔滤膜法适用:用于有色溶液或重金属限量低的品种 23砷盐检测法:用于药品中微量砷(以As计算)限量检查的方法 《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一是古蔡法(定性);二是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银法(可以定量) 24古蔡法(100%出现)(如何进行、装置、描述过程) 基本原理:本法系采用锌和酸的作用所产生的初生态氢与供试品中微量砷盐化合物反应生成挥发性砷化氢,再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的黄色至棕色砷斑,比较供试品与标准砷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所显的砷斑的颜色深浅,以测得供试品的砷限度。

理化检验学习小结

第一篇仪器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1.概述 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 3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 5.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红移与蓝移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移)。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 max:可作为定性依据;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有红外活性。 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1、伸缩振动 2、变形振动 红外分光光度计 仪器类型 两种类型:色散型、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自旋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 核磁共振现象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氢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 核磁共振共振条件 (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外磁场,能级裂分; (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 0 / H0 = / (2 ) 自旋偶合: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自旋-自旋偶合,简称自旋偶合。 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

第九章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九章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批准为试生产的新药,其质量标准的试行期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2.处方中全处方量应以制成多少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为准 A.100个 B.400个 C.500个 D.800个 E.1000个 3.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重量应以()为单位 A.μg B.mg C.g D.kg E.均可 4. 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容量应以()为单位 A.μL B.mL C.L D.kL E.均可 5.中药制剂色泽如以两种色调组合,应以谁为主 A.前者 B.后者 C.同样 D.中间色 E.其它 6.外用药和剧毒药不描述 A.颜色 B.形态 C.形状 D.气 E.味 7.单味制剂命名时一般采用 A.原料名 B.药材名 C.剂型名 D.原料(药材)名与剂型名结合 E.均可 8.浸出物的建立是以测试多少个批次样品的多少个数据为准 A.5、10 B.5、20 C.10、20 D.10、10 E.20、20 9.在线性关系考察过程中,薄层扫描法的r值应在()以上 A.0.9 B.0.99 C.0.995 D.0.999 E.0.9999 10.质量标准的方法学考察,重现性试验相对标准差一般要求低于 A.1% B.2% C.3% D.4% E.5% 11.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气雾剂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2.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丸剂室温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3.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温度宜在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E.37℃~40℃ 14.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相对湿度要求为 A.60% B.65% C.70% D.75% E.80% 15.中药新药稳定性考察试验中,注射剂的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6.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中初步稳定性试验共考察几次 A.2 B.3 C.4 D.5 E.6 17.药品必须符合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部颁药品标准 C.省颁药品标准 D. 国家药品标准 E.均可 18.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 A.安全有效 B.技术先进 C.经济合理 D.质量第一 E.全部 19.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性状描述要求至少观察几批样品 A.1~3 B.2~4 C.3~5 D.4~6 E.10批以上

中药制剂分析总结.docx

选择或填空: 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 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 量检测。 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用中医药理论为 指导原则,评价中药 制剂质量;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中药制剂的杂质来源多途径性;有效 成分的非单一性;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 国家药品标准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取样必须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代表性。 粉末状样品可用圆锥四分法取样。 常用提取方法:溶液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萃取 常用净化方法:液 一液萃取法、色谱法、沉淀 法、盐析法、固相微萃取 鉴别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检查包括:制 ________ 一般杂质检查包括: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盐、残留农药及残留溶剂等。 性状鉴别包括:颜色、形态、形状、气、味、其他(光泽感、滑腻感等) 显微鉴别:观察中药制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 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 适用于含原生药粉的制剂鉴别。 理化定性鉴别方法有:化学反应法、升华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其中以薄层色谱法( TLC )最常用。 杂质限量计算: 杂质最大允许量 杂质限量(L )=标准溶液的体积 (上一标准溶液的浓度 (C ) 100% 杂质限量= ---- 100% 样品量 中药材、中药制剂和一些有机药物中重金属的检出通常先将药品灼烧破坏,温度需控制在 硫代乙酰胺试液与重金属的反应最佳 PH 值是3i 5o 砷盐检验法中古祭法基本原理: 锌和酸作用产生初生态氢与供试品中微量砷盐化合物反应生成挥发性砷化氢 AsO3 + 3Zn+9H →AsH3 ↑ +3Zn +3H2O 砷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颜色) AsH3+2HgBr2 →2HBr+AsH (HgBr )2 (黄色)AsH3+3HgBr2 →3HBr +As (HgBr )3 (棕色) 醋酸铅棉花的作用:吸收除去 H g S 砷盐检验法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Ag-DDC 法)既可作为作为砷盐的限量测定方法又能作为 砷盐的含量测定。 干燥失重: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是指水分、结晶水,也包括其他挥发 ____________ 性的物质如乙醇等。 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采用甲苯法测定水分时,测定前甲苯需用水饱和,以避免其 ________________ 量水混合。 生理灰分(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后,不溶于盐酸的灰分 )的组份差别在于钙盐。 西洋参中人参的检查、乌头酯型生物碱 (附子理中丸中乌头碱的检查)属于特殊杂质的检杳 制川乌中酯型生物碱的检杳:比色法:双酯型生物碱在碱性条件下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异羟肟酸, 再与三价铁离子反 应,生成红色的异羟肟酸铁。 农药残留的提取最常用乙腈和丙酮,现在丙酮被广泛利用,提取方法有索氏提 __________ 农药残留的测定以色谱分离方法为主,其中气相色谱在农药残留分析使用更广泛。 样品的粉碎必须反复粉碎或碾磨,让其全部通过筛孔,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样品的分离纯化中消化法常用的破坏方法有湿法消化和干法消化法。湿法消化加热灼烧时,温度控制 ____________ 在420C 以下,避免被测金属化合物挥发。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样品量(S ) L=VC 100% S 500-600 C

中药制剂分析期末重点复习归纳

考试题型及分值: ①填空题1x10 ②单选题1x20 ③配伍题1x5x2 ④多选题2x10 ⑤对下列方法得画线部分做出解释(变相问答题)3题(共20) ⑥计算题3题(共20):一题必为杂质限量 第一章绪论 ☆中药制剂分析得主要内容(了解):①中药制剂得鉴别 ②中药制剂得检查 ③中药制剂得含量测定 ★掌握中药制剂分析工作得基本程序、取样得要求与基本原则 中药制剂分析检验得程序一般可分为取样、供试品溶液得制备、供试品溶液得测定(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书写检验报告等【1】。 取样得要求:取样必须符合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得要求; 取样得基本原则: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代表性; ★我国现行得质量标准就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与局(部)颁标准,二者军事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与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药典包括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相应解释得内容就是什么? ①凡例②正文③附录④索引 现行版药典为2015年版,分成四部。 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与提取物、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等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 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为总则 凡例:就是解释与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验得基本指导原则,对一些与标准有关得、共性得、需要明确问题以及采用得计量单位、符号、术语等,用条文加以规定,以帮助理解与掌握药典正文并避免在文中重复。 正文:为药典得主体,包括所收载得全部药材与制剂品种得质量标准、 附录:收载本版药典得制剂通则,药材与饮片检定通用法,物理常数测定法,通用法,专项测定法,生物检定法,试药试液、缓冲液、指示剂与指示液、滴定液以及对照品与对照药材,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等项内容。 ★凡例中需要特殊记忆得知识点 ①常温系指10-30℃,乙醇未标明浓度时,均系指95%(ML/ML) ②取样量得精确度:称取“0.1g”系指称取量可为0。06-0、14g; 称取“2g”,系指称取量可为1。5-2、5g; 称取“2、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5—2、05g; 称取“2。0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95-2、005g”、 ③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得千分之一。 ④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得百分之一。 ⑤取用量用“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得±10% ⑥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得差异在0、3mg以下得重量。 ☆外国药典:(1)美国药典(USP)(2)英国药典(BP)(3)欧洲药典(EP)(4)日本药典(JP) 第三章中药制剂得鉴别 ★中药制剂得鉴别得内容包括?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与生物鉴别等。 ★显微鉴别得概念、所针对得鉴别对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