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视频:考古中国】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下

【视频:考古中国】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下

【视频:考古中国】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下.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视频:考古中国】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下)

随着隋代虞弘古墓的出土,它神秘的粟特和波斯文化色彩令人疑问丛生。

2000年,北周粟特萨保--安伽墓被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发现。两座墓葬相辅相成,这样北朝隋唐时期西域胡人的生活状况,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和虞弘墓一样,安伽墓围屏石榻中间,也是一幅男女主人宴饮图。而且这两个人在其他画面上也有出现,特别是男主人,每个画面都有,装束一样。他们应该就是安伽夫妇。

安伽头戴粟特人特有的帽子--虚帽,身穿圆领窄袖长跑。夫人则盘发,身穿圆领束胸长裙。

安伽墓12块浮雕中,竟有4块是粟特与突厥之间的交往图;更有7块是晏饮歌舞图。安伽墓浮雕也有两个狩猎场景。

不过,一眼看去,就能感到它与虞弘墓的不同。

图中人物全都骑在马背上,或追赶野猪,或射杀羚羊,或猎鹿,或打兔,而且周边刻上花木山石,写实地交代出狩猎环境。

骑射狩猎的特长不但供他们享乐,还为他们提供了经商以外的又一个职业:从军。突厥军队中有很多粟特人,唐王朝抗击契丹等蕃族的主要力量也是粟特军。

如今通过这些面孔,我们不但可以触摸到他们的生活,而且,安伽墓也再次验证,虞弘墓浮雕虽然有难以解释的神秘色彩,但确实也是他们生活的艺术化再现

粟特人东奔西走外出行商,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建立聚落,除了这些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靠什么维系他们内部的团结呢?他们又有怎样的精神信仰呢?

在虞弘墓和安伽墓中,学者们发现两副几乎完全相同的神奇图像。

一幅,位于安伽墓墓门的门楣上方;

另一幅,位于虞弘墓石椁前壁的正中间。

施安昌:“这是典型祆教图案。两个半人半鸟的神,来护卫一个火坛,这样一个形式可以叫是圣火祆神的图像,这个图像表现了对于圣火的崇拜和歌颂。”

祆教,对于多数现代中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

荣新江:“大概公元3世纪以后,粟特人逐渐进入中原,把他们信仰的祆教也带进了中国。但粟特人的祆教与波斯本土的祆教有一点不同,已经是一种比较民俗化了的。”

那么在中国粟特聚落内部,已经民俗化的祆教仪式是什么样呢?安伽墓浮雕给了我们答

案。

他们拜祭的火坛相当精致。可见这个火坛的尊贵。

祭祀过程中,主持仪式的祭司必须带上口罩,以防人体不洁的气息污染了圣火的纯洁。

供桌上摆放着祆教徒认为可以通神的各种植物,有的用做火坛的燃料;瓶中插的用来榨汁,以供祆教徒们饮用。

通过这些浮雕,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样一个事实:包括安伽虞弘在内的祆教徒们,即使来到万里之遥的中原,仍旧保持了自己虔诚的宗教信仰。

即使死后,他们也要将对圣火的崇拜和敬畏带入墓中。

虔诚的宗教信仰甚至使粟特聚落内部产生了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凝聚力。

公元755年,许久不闻干戈的大唐遭遇了由粟特人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泱泱盛唐气派从此竟成历史烟云。

安禄山,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粟特人之一,兵变时官至范阳节度使,独霸河北。

安禄山能号令别人一起举兵原因复杂,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兵变中,安禄山倚重的将领和兵士多数是粟特聚落中的胡人。荣新江相信,其中宗教信仰是安禄山登高一呼士卒百万的因素之一。

根据敦煌文书以及典籍记载,在中国,每一个粟特聚落中,都会有一个祆庙,每个祆庙中,也都供奉着这些祆神的画像或者塑像。

如今,中国各地的祆庙早已荡然无存。

不过,虞弘墓和安伽墓的出土,却丰富了我国祆教的历史遗存。

既然祆教出现于出土墓葬中,那么祆教徒的丧葬形式是否也和祆教有关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粟特本土的丧葬习俗。

荣新江:“实际上粟特本土的葬俗跟中国的丧葬形式完全不一样。他去世以后专门有处理尸体的人,把他放在一个有围墙的院子里,把这个尸体让狗来吃掉,或者有个时候用火烧,或者是把他处理以后,放在瓮棺里面埋起来,这种盛放人骨的器具被称作“盛骨瓮”。就是大概七八十厘米高这样的,周围也刻了一些画。”

看来,粟特本土葬俗、祆教的色彩非常浓厚。那么进入中国的祆教徒们,他们的丧葬形式也是这样吗?

邢福来:“安伽的骨头,比较凌乱的放置在甬道里。说明他这个骨头,在埋葬的时候,已经是骨头,而不是尸体了。有的骨头上有明显的火烧的痕迹。这是一个,再一个,发掘中可以看到,两层封门砖里面,石门,石门外的石狮子包括墓室,都有比较明显的火烧的痕迹。”

用火烧,这种形式很容易让人想起他们的宗教信仰。不过,北朝粟特人已经不再是用盛骨瓮草草埋掉了事了,他们按照汉人的模式挖掘墓室,有天井、甬道、墓门等,然后在墓室中举行祭

火仪式,将遗体焚烧,再整理碎骨,放在墓中。

十几年后,到了隋代,虞弘时期的墓制形式又有了发展。

盛唐以后,与中原汉族通婚了的胡人,他们的墓葬方式与汉人基本没了区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华胡人的丧葬形式逐步汉化。而入华祆教的也不断民俗化,虞弘和安伽的子孙也渐渐融入中国民间。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粟特人就不停地在丝绸之路上奔波,而狮子、麝香、胡椒、樟脑、大麻等今日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西,也是最初由粟特人千里迢迢从家乡带来的特产。

这些商品进入中国,就像粟特人将中国丝绸带入西方一样,被上流社会竞相追逐。

粟特商人积累了大量财富,随后在中国形成聚落并充分享受着丝路贸易带给他们的巨大利润。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路过粟特地区,他看到的粟特习俗是这样的:虽富巨万,服食粗弊……父子较利。即使家缠万贯,粟特人的生活仍旧粗劣不堪。

可进入中国,北朝时期,他们的生活就已经别有一番景致了。

即使经过兵乱,西域胡人对中国文明的依恋也没有减弱。

《资治通鉴》讲述,盛唐时期,外国驻中国使节的饮食住宿由盛唐政府全权负责。安史之乱后,大唐政府无力承受这样沉重的负担,宰相李泌命他们选择,或保持国籍,那就得早日回国;或者放弃他们的身份,成为大唐国民。结果,这些外籍人全部加入了中国国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