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届高三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专题练习(二十六)

2018届高三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专题练习(二十六)

2018届高三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专题练习(二十六)
2018届高三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专题练习(二十六)

2018届高三历史专题练习(二十六)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B.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D.制止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它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3.1967年7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己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致成为使美国感到相当不舒服的竞争对手。”材料反映了()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B.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

C.欧洲进一步加强政治联合D.法国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4.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5.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6.戴高乐的顾问。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科耶夫曾言“单一民族国家太过狭小,只有那些由若干加盟民族国家构成的帝国才有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这一观点反映了()

①实现法国欧洲霸主的目标②主张通过联合保证西欧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③要求东西方联合制美④战后美苏争霸威胁欧洲的发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

7.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

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

8.“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该组织的出现()

A.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B.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政府

C.制定了关税壁垒政策D.加强了该地区内国家的联系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表述: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10.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

11.20世纪60年代初,某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的国际政治力量宣称:“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该国际力量是()

A.北约B.华约C.欧洲共同体D.不结盟运动12.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建立北约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欧共体13.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

A.宣称要与美苏决裂B.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D.主张欧洲独立自主

14.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D.“冷战”出现

1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争当政治大国成为日本的重要战略,其三大目标是:与美欧平起平坐;主导

亚太;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背景不包括()

A.日本经济的崛起B.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

C.两极格局的动摇D.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16.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对外宣布:“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

A.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B.接受马歇尔计划

C.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17.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发表一项声明,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矿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一声明的实践结果是()

A.遭到德国的强烈反对B.不了了之

C.促进了西欧的联合D.推动了东西方的缓和

18.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

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C.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D.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

19.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出现B.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

C.不结盟运动正在逐渐兴起D.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20.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为某次会议的召开发了一封电文以示祝贺:“值此……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表示。并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做出贡献。”这次会议应为()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

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

——《法德化解百年恩仇独立的欧洲核心》《环球时报》(2003年10月30日)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的欧洲核心国家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

高三历史训练题及答案2

历史训练题 1.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这些现象反映出 A.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 B.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C.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 D.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2.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述”的因素主要是 A.列宁的英明领导 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 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3.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俄国临时政府的对外态度 A.遭到了俄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B.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发动起义 C.赢得了英法意协约国的支持 D.导致革命运动不断走向高潮 4.李大钊指出:俄罗斯之革命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公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这主要表明十月革命 A.推动了世界革命的进程 B.担负起多重的历史使命 C.产生了多种社会影响力 D.作用与以往革命完全不同 5.列宁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苏维埃支持它,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列宁的这一认识体现于 A.《共产党宣言》 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 D.《四月提纲》 6.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他们以恐怖的手段获得政权,对自由、财产的破坏远远大于 法国革命……我们不要去理睬这些危险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不与他们发生直接往来!”下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谋求夺取世界霸权B.俄国二月革命引起美国恐慌 C.美、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对立D.美国否定法国大革命及其思想 7.1917年4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德国的最高指挥部用一列密闭的火车将列宁和其他革命者运回俄国”。德国这样做的初衷在于 A.为俄国制造麻烦迫使其退出战争 B.以实际行动支援列宁的革命斗争C.避免在德国发生激进的社会变革 D.与布尔什维克党结成暂时的联盟 8.“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这里的“它”指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革命 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9.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革命使俄国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0.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先后经历了十月党、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下的民主改革,但他们根本没有改变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无法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这表明 A.二月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 B.俄国当时的民主宪政比较活跃 C.俄国的资产阶级软弱无能 D.布尔什维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11.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这次“革命”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2.有学者指出,从长时间远视界来看,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长期革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皆发生于具有大陆性格的国家,也都被强迫放弃过去以农业为国民经济本位的体制,而采取以“数目字”管理(指一个国家进入到资本主义体制时的状态)的趋向。这三场革命都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体现了普遍民主原则 C.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D.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13.《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这场斗争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以和平的方式而终结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4.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他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高三历史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人民版

高三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摔题)和第II卷(非选摔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人民版必修1、2。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沥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旳。) 1. 2012年6月,中美联合考古小组在江西省仙人洞发掘出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大陶碗碎片。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最早在两万年前,中国已经使用陶器”的结论。这一研究过程 A.推论有道理,材料不可信 B.推论不合理,材料不可信 C.推论有道理,材料可信 D.推论不合理,材料可信 2. 周武王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 (伤)二叔(指管叔、蔡叔,均为武王兄弟)之不咸(不仁义,叛乱),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表明周公“封建亲戚”的目的是 A.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B.削弱地方叛乱势力 C.巩固西周礼乐秩序 D.维护中央朝廷权威 3. 《通典》记载:“旧(唐初)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设置的变化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的兴衰 B.三省协同理政,行政效率提高 C.相权一度得到加强 D.三省机构精简,职能趋于合一 4. 史载:嘉庆十年,御史何元琅上《请酌改军机处名目》折,称“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目录+正文+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考纲要求+ 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1.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 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 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 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 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大题整理练习分析

大题练习 (2011年湖南)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2018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

2018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 2.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3.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4.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5.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D.导致了工业体系崩溃 6.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专练世界文化遗产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 世界文化遗产 1.下列文献中,对研究印度种姓制度最具参考价值的是: () A.《古兰经》 B.《摩诃婆罗多》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2.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筑群不包括() A.乌菲齐博物馆 B.乔托钟楼C.洗礼堂 D.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3.对下列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分析错误的的是() ①“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②“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③“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④“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A.①④都强调了秦始皇滥用民力,给当时留下了巨大的灾难。 B.四首诗中只有②③认同秦修筑长城具有历史功绩 C.四首诗中④的评价比较全面 D.因为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角度的差异,四首诗对秦筑长城形成不同的评价 4.被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的《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影片中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体现了() ①德国法西斯的禽兽行为②纳粹的极端种族主义理论③弱小民族的逆来顺受④犹太人的血泪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人们习惯把埃及称为“金字塔的国度”。金字塔是埃及国王的 ( ) A.宫殿 B.园林 C.陵墓 D.神坛 6.下列文物出土于上海崧泽遗址,其中最能够反映此时文明水平的是() A.红彩猪形陶器 B.舌形石斧 C.灰陶瓦楞纹刻划符号壶 D.鸡心形玉琀7.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典,④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该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两河流域文明8.由于世界遗产本身具有的巨大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申遗”热至今在我国“高烧不退”。但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2004年的有关规定,我国每年可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只有() A.1项B.2项C.3项D.4项 9.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是在农历() A.丙戌年 B.辛丑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 10.今日的戈雷岛是非洲著名的旅游景点。该岛不具有的旅游资源是() A.浪漫的热带海洋风光 B.富有民族特色的黑人舞蹈

高三历史专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

高三历史专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 一、发展概况 1、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以为中心的独立革命 (1)背景: A西欧国家(英、西、葡)对美洲大肆进行殖民掠夺,以屠杀、掠夺贩卖黑奴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进行殖民统治。 B 经济的发展,美洲人民强烈要求摆脱欧洲殖民统治,双方矛盾尖锐。 C 思想传播,殖民地人民意识觉醒。 (2)主要事件: ~年美国战争;~年革命(杜桑·卢维杜尔); 1815~1826年战争(玻利瓦尔解放今天的、和;圣马丁解放了、和首府以后引退);葡属独立。 (3)性质:反对,美国独立战争还具有的性质。 (4)特点: A 为中心。 B以的形式进行。 C运动受思想的影响。 D带有和的双重性质。 (5)影响: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2、19世纪上半期:以为代表的反殖反封建斗争 (1)背景: A 使西方国家实力进一步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加剧,殖民侵略以为主要形式。 B殖民主义者与势力开始勾结,亚洲各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2)主要事件: 、、、、 (3)性质:具有和的双重性质。 (4)特点: A以为中心。(同时期欧洲民族解放运动:19世纪20—30年代希腊、比利时独立;1848年革命中的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 B_______或__________领导,提不出___________纲领,大都带有_______色彩。 C具有______________的双重性质(最突出) D发生在工业革命完成后 (5)影响: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达了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革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从总体来看,这些民族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尽管各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起义均属_________________运动,即领导起义的多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阶级,他们不是_____________的代表者,没有先进思想指导,提不出________纲领,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大、时间长、地域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究难以胜利。同时期亚洲______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亚洲觉醒

高三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高三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题(2016.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5.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6.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 ①有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7.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下列有关其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它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 B.他们的思想蕴含着人文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D.它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8.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 24.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人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裹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 认识 C.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D.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镌和科学 精神 25.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是五百多万贯,同 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 A.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宋代的货市贬值现象严重 C.唐代市场上货币经常短缺 D.宋代铸钱工艺水平的高超 26.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线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 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B.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C.中央义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D.政府注重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27.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 皇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一个代理皇帝罢了。明朝这两个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朝廷 A.对史实完全不予重视 B.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 C.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 D. 对内 斗的曲笔与回护 28.1911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 业学会。此后,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反映了 A.近代科学研究的组织化 B.思想解放促进了科技发展 C.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 D.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 29.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同步练习卷: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一、选择题 1.(2018·3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有一项或几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大标准。以下世界文化遗产符合第五项标准“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的是( ) A.布达拉宫 B.皖南古村落 C.戈雷岛 D.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答案:B 2.(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期中)中国古代某朝代的长城“起自盐泽,中经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该长城( ) ①就地取材,用险制塞,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②全长五千多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万里长城③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④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蒙古、女真民族的南下侵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3.《孙膑兵法》介绍某一古代战阵:“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秦始皇陵兵马俑中,集中体现孙膑上述思想的战阵位于右图( ) A.1号坑 B.2号坑 C.3号坑 D.4号坑 答案:B 4.古代希腊、中国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 ) ①循山势而建,错落有致②兼有宗教、政治和生活多重功能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文化④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5.下图是北京白石台基上的紫禁城宫殿,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B.强调宏伟高大,气势磅礴 C.强调皇权至上的威仪和国家大一统的气势 D.强调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答案:C 6.G20杭州峰会期间,只要写下对G20峰会的祝福,就能在“六和钟声”免费敲钟。这是六和塔文化公园“助力G20·文明我先行”推出的特别活动。下图为北京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它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为古代建筑的精品。它是( ) A.仁寿殿 B.智慧海 C.佛香阁 D.玉澜堂 答案:C 7.中国古代宫殿、皇家建筑和陵墓多是坐北朝南,但也有例外。下列各项中属于“例外”的是( ) A.秦兵马俑军阵 B.拉萨布达拉宫 C.故宫太和殿 D.颐和园佛香阁 答案:A 8.(2018·3浙江温州选考模拟)古城位于山西晋中盆地南端。“旧城狭小,东西二面俱低,周宣王时尹吉甫北伐猃狁,驻兵于此,筑西北二面。”“洪武三年,重筑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崇三丈二尺,濠深广各一丈,门六座……后建敌台四十座。”“县城自康熙四十五年增修补筑,后,百数十年来,未经修理,以致墙垣坍塌,敌楼倾圯……几无影形。”“道光三十年,邑候刘公莅任……邀董事诸绅捐资重修……咸丰六年冬,工始竣。工科之费十二万缗有奇。”“光绪六年,又濬之,北城士民复捐资,疏瀹北面城濠,自是金汤永固,保障万世矣。”对该史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古城初修及明初重修扩建均突出了其军事功能②康熙之后古城因商业贸易衰落而致其少有修补③光绪年间日昇昌票号等兴起推动古城完成重建④整座城墙现为中国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A.①③ B.①④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政治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政治 (本专题为高考超星级核心考点,几乎每年必考,请同学们务必重视)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夏: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商: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和神权的结合(甲骨文) 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⑴目的:进行有效统治⑵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的后代⑶影响:积极:巩固王权、加强统治;消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三种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⑴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⑵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 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5西汉 ⑴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封国常与中央抗衡;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⑵君主专制:汉武帝:内(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6唐 ⑴中央集权问题并未很好的解决,唐朝后期藩镇割据,节度使作乱(安史之乱) ⑵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草拟、颁布政令)、门下(审核政令)、尚书(执行政令)三省长官均为丞相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7宋 中央集权 ⑴军事:杯酒释兵权;地方精兵强将编入中央禁军 ⑵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⑶财政:设转运使,地方财政大部分运往中央 特点:重文轻武;分割权力,相互制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影响: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君主专制 ⑴宋初,设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⑵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财权 8元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选择题综合训练4

训练4 1.“不论西周氏族……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答案 D “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说明分封制成为后世一统天下的文化基础,故D项正确。 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 A.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答案 A 根据材料中“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联系所学可知,这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借助天意来神化皇权。故A项符合;材料中没有体现B、C、D三项的内容,故排除。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的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 C 艺术的价值不仅需要自身水平来体现,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价值和唐太宗的时代特征相符,朝廷特别推崇他,因而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王羲之的

2018届高三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西安市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部分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2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 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 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 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 确的是 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 .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27.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28.图9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进If曲万关平闊]

高中历史第十三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十三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1.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殖民主义的罪恶 (1)时间:15世纪中期~19世纪,延续近四百年。 (2)动因:随着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许多种植庄园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成为贩卖黑奴的主要动力。 (3)过程:奴隶贩子的船队从欧洲到非洲,在那里装上黑人,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再用贩卖所得从美洲购买蔗糖、烟草等物品,运回欧洲出售。称为“三角贸易”。 (4)枢纽:戈雷岛是奴隶贸易枢纽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5)影响:给殖民者带来暴利,给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 (1)位置:非洲大陆最西端,自然条件优越,距北美大陆最近。 (2)历史:葡萄牙殖民者首先发现了戈雷岛;后在荷兰人、葡萄牙人、法国人、英国人之间十几次易主,到19世纪完全为法国所占领,一直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 (3)作用:一直充当贩卖黑人奴隶中转站的角色。一直是非洲奴隶贩运的主要集散地。 3.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 (1)奴隶堡 ①建造:18世纪荷兰殖民者修建。 ②作用:关押、屠杀、交易奴隶的场所。 ③警示:奴隶堡是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是血腥奴隶贸易的见证。 (2)新生:1960年,塞内加尔宣布独立,戈雷岛也获得了新生。戈雷岛不仅是西非的旅游胜地,而且肩负着进行历史教育的使命。 思维点拨 人们应永远记住并反省人类自身所曾犯下的错误;反思现代社会应如何充分尊重人权与平等,

珍惜生命与自由;增强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之间沟通、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安全。4.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作为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亲历了殖民时代的种种罪恶,是罪恶的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 5.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戈雷岛濒临塞内加尔海岸,面向达喀尔,自十五至十九世纪,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今天戈雷岛既是人类发掘研究的考古遗址,也是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 二、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 (1)思想根源: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认为纯粹的德意志人是大自然的宠儿,是一切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上苍赋予他们主宰全世界的权力。除德意志人外,其他种族都是“劣等民族”,以犹太人最为低劣。 (2)种族灭绝政策的实施 ①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执政后开始建造集中营,用来关押和虐待犹太人。 ②二战爆发后,德国纳粹在占领区大量修建集中营,对犹太人的迫害也由囚禁和奴役演变为大屠杀。 ③1942年,德国纳粹制定了彻底消灭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 ④根据世界犹太人大会公布的数字,纳粹共屠杀犹太人572.18万人。 2.人类的屠宰场——奥斯威辛 (1)建立:1940年春。 (2)布局:由三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 (3)罪恶 ①监禁:对犹太人进行囚禁。 ②灭绝:被逮捕的犹太人中年老体弱者、妇女和儿童被直接或分批毒杀;被送往苦役营劳动的犹太人,在丧失劳动能力后,被送往死亡营处死。 ③奴役:身体强壮有劳动能力或技能的人被送往各苦役集中营做苦工。 ④掠夺:许多囚犯处死前被剪去头发,摘掉眼镜,掠走金银首饰;死后被敲掉金牙,挖出眼珠去卖。 ⑤人体实验:集中营的囚犯被用来做活体实验或尸体解剖。 3.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 (1)哀悼无辜:据估计,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害人数有110万。 (2)反省历史:是有关国家敢于正视历史、真诚接受历史教训的例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