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取样成像扫描式分幅技术E

取样成像扫描式分幅技术E

取样成像扫描式分幅技术E
取样成像扫描式分幅技术E

第!"卷第#期强激光与粒子束$%&’!"()%’#*++!年,月-./-01234567346)80649.:53;36<7=>&?

???????????????????????????????????????????????????????????????(*++!文章编号@!++!A #"**B *++!C +#A +#D !A +D 取样成像扫描式分幅技术

E 李冀!(屈军乐!(廖华*(周军兰!(杨勤劳!(张焕文!(牛憨笨!

B !’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广东深圳F !G +D +H *’广东福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F *"+,,C

要@介绍了用于惯性约束聚变B .:I

C 等离子体诊断的取样成像扫描分幅技术的原理(分析了该分幅技术的有关特性参数(如曝光时间J 画幅数目J 空间分辨率等K 借助于特别设计的扫描变像管进行

了该技术的原理性实验(并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重构K 实验获得了持续时间约

!++L M 的发光过程的!D 幅图像(曝光时间优于D ’"L M (阴极上空间分辨率为"’F &L N O O K

关键词@扫描变像管相机H 分幅技术H .:I 诊断

中图分类号@95D F 文献标识码@6惯性约束核聚变B .:I C 的研究对象之一是高温高密度激光等离子体(其特征是(持续时间@F L M

P !+Q M H 空间尺寸@!R O P!S O H 温度@F +T $PF ++U T $H 密度@!+**P!+*D O V "K 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对

时间J 空间分辨本领的高要求(这一研究领域的诊断技术已经成为实验物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

独立的分支学科(是.:I 研究必不可缺的手段和条件K

目前用于高温等离子体时空成像诊断的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B !C 扫描相机W !P "X (

其优点是时间分辨率高B *PF L M

对Y 射线C W "X (与分光元件配合可做时间A 光谱联合诊断W #X K 但用于强度A 时间诊断(只能获得一维空间信息KB *C 行波型<:0快门选通分幅技术

W F (D X (其特点是可提供两维空间信息(单幅曝光时间较短B 约!++L M

C (抗干扰能力较强K 缺点是画幅尺寸小(对目标的空间分辨率低KB "C 电子束扫描分幅技术W ,X (其特点是分幅速率高(画幅尺寸大B Z

G C (可与显微镜配接K 缺点是画幅数目少(抗干扰能力差K 激光驱动的.:I 靶核在其内爆的初始阶段具有的典型时空尺寸分别是几百L M 和几百R O K 对该阶段的诊断研究所要求的时空分辨能力一般分别为F +L M 和!+R O K 上述的诊断手段并配以诸如Y 射线针孔相机或Y 射线显微镜等设备已在实验中得到应用K 而在内爆后期靶球被最后压缩阶段(其典型的时

空尺度为!++L M 和几十R O W G X (于是对诊断工具时空分辨本领的要求就分别提高到!+L M 和!R O K

上述诊断技术就勉为其难了K

上述诊断对象的特点要求高时J 空分辨技术联合诊断K 这里介绍一种具有高时空分辨本领的取样成像扫描分幅技术(它充分利用扫描变像管所具有的工作面积大J 时间分辨率高的优越性(经过空间取样(

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超快速分幅K 其特点是画幅尺寸大(曝光时间短(画幅数目多(可与显微镜耦合(提高对目标的空间分辨本领K [分幅原理

当前Y 射线扫描相机是唯一可能以优于!+L M

的时间分辨率获得Y 射线辐射过程图像的诊断设备K 但该\

图像]仅包含一维空间信息(其原因是投射到相机阴极上的二维图像被阴极上的狭缝调制K Y 射线分幅相机可以提供二维空间信息图像(但现有的技术很难做到优于!++L M

的曝光时间K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寻求近似完整的二维信息的图像与高的时间分辨率之间的统一K

习惯上(图像被认为是二维的连续函数K 但任何图像总是有带限的(这是由各种图像的获取J 显示和

接受手段和设备的有限空间分辨率决定的K 由取样定理W ^X (

我们知道带限图像函数可以由周期小于其耐奎斯特B )_‘>T M a

C 间隔的取样函数表示(并可以完全恢复K 这使得描述图像的数据量有所减少K 取样成E 收稿日期@*++!A +*A *,H 修订日期@*++!A +#A !G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李冀B !^D F A C (男(博士K

!"#$%&’()*+,-./"0*".1(,-234.1"0#5"43#(2)/(3’"0#-/34(图%取样成像扫描分幅技术原理像扫描分幅技术6%78对二维图像的描述所依据

的就是以上原则9其原理如图%所示9

待诊断现象的图像在被输入变像管光阴极

之前:

先经过一个二维梳状取样函数的调制:在光电阴极上得到的是具有原图像特征的点阵

;

对<射线而言取样板与光电发射层合为一体=9屏上则是点阵的像9电子束经偏转系统线

性扫描:并保证各点扫描线不相互重合9就可以

得到每个点对时间的信息9最后通过判读同一

时刻的像点:重构该时刻的图像9同样可以得到

一系列不同时刻的图像9该技术原理已被提议

作为>?!诊断的目的6%%89

对分幅技术:以下参数表征十分重要的技术指标9

;@=曝光时间A

其值越小:对应图像越能反映现象瞬时的特征:即设备的时间分辨本领越强9在理论上:该取样点的曝光时间可以等同于扫描变像管相机的时间分辨率:但考虑到大的阴极面积:取样成像扫描分幅技术的曝光时间B 为

B C 6;D E =F G H B G 4I

8%J G ;%=式中A D 是扫描速度K E 是扫描状态下的空间可分辨率K B 4I

是管子时间畸变的最大值9这样该技术就兼有扫描和分幅相机的优点9但实际上:取样点不可能是理想的几何点而总有一定大小:这就造成了曝光时间的扩展9以L 和M 分别代表取样点的大小和变像管的放大倍率:取样点在屏上可以简单估计为

N C 6;ML =G H E F G 8%J G ;G =

由此引起的时间可分辨单元为

B C 6O P Q

G P H B G 4I H ;N J D =G 8%J G ;R =

Q P 是各种时间弥散9

上式也就是该分幅技术所能具有的最小曝光时间9一个好的扫描变像管设计可以保证其具有很小的时间弥散;对<射线一般小于G .2=9此外好的变像管像质使得ML S%J E 9所以曝光时间可以简单写成

Q C ML J D ;T =

考虑到适当的扫速和大的放大倍率有利于其他因素:减小取样点尺寸L 是改善曝光时间的措施9以上估算均以线性系统U 高斯近似为假设前提9

;V =画幅数目A

对一个诊断过程:其画幅数目越多:对整个过程的描述就越细致9因此这里所说的画幅数目是指以最短曝光时间为单元对过程取样的次数9一般情况下:诊断现象的持续时间W :远大于诊断工具的可分辨时间单元E );W X E )

=9扫描变像管是线性扫描:现象的时间过程与屏上扫描方向上一定空间尺度线性对应9该尺度与可分辨的时间元对应的尺寸的比值就是最大画幅数目9

对任一个取样点:它的扫描线穿行于其他取样点的空隙之中:其扫程不可能任意长:否则会与其他点重合而影响对扫描图像的判读9通过调节扫描方向:可以获得尽可能长的扫程9这里我们认为扫速可以适当调整以充分利用有效扫程9由以上原则并经简单几何关系:可以得出最大的画幅数目Y 43Z

Y 43Z C M[%H ;M[\F %=]G ;^=

式中A [是点阵周期K

而\C 43Z ;ML :%J E =

;_=在具体的诊断中:扫速和时间分辨元都是定值:有效的画幅数目可写为

Y C 4"0;Y 43Z :W J E )

=;‘=

以上分析都假定变像管是理想成像:无像差和畸变9虽显简单:但求物理意义明晰9G _T 强激光与粒子束第%R 卷

!"#空间分辨$

取样成像扫描分幅技术的空间分辨能力受到构成该技术的各个环节或部分的影响%包括配合使用的针孔相机或显微镜和其他光学系统以及&&’相机%取样板的存在也会影响系统的空间分辨%为保证足够的空间分辨能力(取样板的设计应满足

)*+,

-./!0#其中-和./

分别代表前级系统!如1射线显微镜2针孔相机等#的放大倍率和分辨能力%!3#特殊的扫描变像管$

通过如上分析(该取样成像扫描分幅技术对扫描变像管除了良好的时间2空间分辨率特性要求外(还特别要求变像管具有更大的动态范围%一方面这是完整描述诊断对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取样点的扫描线因瞬时光强过大而展宽(导致空间分辨率下降%此外(变像管应具有大的工作面积2小的几何畸变%考虑到图像数字化的需要(&&’相机作为图像记录设备%为&&’相机使用方便计变像管应具有较大的放大倍率%这在设计中应以考虑%

4实验

实验的核心器件是我们设计研制的一种具有大动态范围2高时空分辨率的多用途扫描变像管%我们

首先对该扫描变像管进行了实验评价(

包括其时间分辨率2空间分辨率2动态范围等%其详细内容与本文目的无直接联系(如有必要将另文发表(这里只罗列结果%用同步方式标定其时间分辨率+50678动态范围为,9:8时间畸变约,678此外(该变像管放大倍率;(空间分辨率优于9<=6>??%

45@实验装置

A B C 5,D E F G ?G H I J G ?H K 7L M N L B O G G P 6G M B ?G K L N M M N K C G ?G K L 图,实验示意图

为了演示和评价上述取样成像扫描分幅技术原

理(我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由于我们的实验室缺少方便的皮秒1射线脉

冲源(实验中我们以主Q 被动锁模的R S T 激光器作

为照明光源(来模拟激光等离子体的1射线辐射%

相应地(扫描变像管的光电阴极制备成对可见光敏

感的多碱光电阴极%R S T 激光器输出的单脉冲全宽

度约在0

之间%为了与光阴极光谱匹配(使用V ’W 晶体对R S T 激光器的输出做腔外倍频(

其二次谐波!X Y<59Z [?#

经扩束器入射到取样板上%本实验中所用的取样板的制备过程是(首先在计算机上生成并输出不透明的二维点阵图形(再将该图形微缩2反转复制到胶片上(形成高对比度的二维透光点阵%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种不同空间频率的取样板(其透光孔尺寸分别为+9<[?和+<<[?(点间距分别是0<<[?和;<<[?(

如图Z

所示%A B C 5Z W F H L H C M N 6FH I 7N ?6=B K C6N K G =

图Z 取样板照片

实验中扫描相机的输入透镜组具有Z \+的缩小比率%

这样在变像管光电阴极上透光孔尺寸分别为9<[?和Z Z [?(点间距分别是,:][?和+Z Z [?%对应空间分辨率Z 59=6>??和]5<=6>??%

为了避免扫描时各点的扫描线相互重合而混淆时间信息(同时也为了在较大范围内适应不同的扫

Z

:;第;期李冀等$取样成像扫描式分幅技术

!"#$%&’()*"+#’,,’-"(’#./0,.’1.23-’*0.,+’0"+#45*0’#.图%取样点阵静态扫描图像

描速度和不同的发光现象6需要旋转变像管或取样

板6

使扫描方向与取样点阵呈合适的几何关系从而获得尽可能大的扫描空间6如图%所示7

扫描图像由889读出系统记录6

并存入计算机以备后续处理7实用的889读出系统应具有尽可能

高的灰度等级和像素数7我们现有的读出系统的灰

度等级为:;<6记录单幅图像所用的像素数目为;=:

>:;<7为了充分利用各像素以及后续判读的方便6

889相机亦应做适当旋转7

?$?实验结果我们编制了运行于@’0*’3环境下的图像处理程序6

对扫描图像进行判读并重构发光过程的二维图像7图;是取样成像扫描分幅的照片7实验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取样板6扫描图像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扫速7使用间隔:A A )/的标准具对扫速进行了标定6扫速分别约为:$:)/B C D 和;$;)/B C D

7!"#$;E D 505#,’)D5F /0,.’1.2"(’#.5F /’()*"+#)’+.*

图;取样板扫描图像

作为演示6为方便计对图;进行了重构6获得了=<幅图像6见图<7时间顺序从左到右G 从上到下6曝光时间约是<$H )/

6图I 显示了发光过程的亮度变化7J 讨论

以上的实验证实了取样成像扫描分幅技术获得高时空分辨本领的可行性7这里的空间分辨率是指

受取样点阵空间周期所限定的系统的空间分辨率7

文中图像重构时以周期较大的取样板为例6空间分辨率应为H $;*)B ((7如果使用周期较小的取样板6

结果有望更好7对激光等离子体诊断言6取样板和K 射线阴极应合二为一6制备如此的光电发射点阵是以后工作的内容7我们已提出了一种基于@8E L 微通道板M 工艺的模板来形成K 射线光电发射点阵7

最后6我们指出该技术用于激光等离子体K 射线诊断时7如果使用K 射线显微镜作为分幅相机的前级系统6其放大倍率为=:A 6假设靶核等离子体的尺度为=A A N (6则变像管阴极有效面积O P=:((>

=:((7如果将取样点定为%A >%A 6则取样周期Q 为A $H ((6这样相机对等离子体细节的分辨为;N (7

变像管空间分辨率以:A *)B ((6计使取样孔R S;A N (6

则获得的画幅可达H A 幅6而最短的曝光时间与管子的时间分辨率相当L 优于=A )/

M 7这将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激光等离子体诊断工具7致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冯杰G 管永红先生帮助完成了有关灰密度曲线6在此一并致谢7

%<%强激光与粒子束第=H 卷

!"#$%&’()*+,-.(,’/"01#’+)2"33.0"*1,"4’5-)(’++

图%

重构的发光过程图像

!"#$67"+,-"8.,")*)2,-1*+"’*,3"#9,"*,’*+",:

图6瞬态光强分布

;

%<第<期李冀等=取样成像扫描式分幅技术

参考文献!"#$%&’&(&)*+,-&.(/0122,3456789:,&60.;<&)&.=>/&1601(6&?671@=A ?5’>7B =?&B =1(?64&08B 0/&40A =4?=A 6C D 40E/&0?54&D

/&16?"F $;G 4=B &&(71@?=A 6H &I G :J "K

$,#L L L ,M N O P !Q R ST R ;"U $K =’’.&V F ,-5.6=1W<,V =1&?%F ,&60.;C D 40E ?64&08B 0/&40(70@1=?67B ?=A >7B =?&B =1(.0?&4>.0?/0716&40B 67=1"V $;X Y Z [\]^_‘a

b c d

,#L L U ,P M e #f g !h ##i Sh ##T ;"j $I H &>H &4(W ,+==6HW ,G 47B &<,&60.;K H 040B 6&47?67B ?=A 015.640A 0?6C D 40E ?64&08B 0/&40"F $;G 4=B &&(71@?=A 6H &I G :J "K

$,#L L R ,k k l m !Q T ST R ;

"R $n H 01@o ,p 01@q %,25=+G ,&60.,I 65(E=A ?=A 6C D 40E67/&D 4&?=.)&(?>&B 64=?B =>E "F $;G 4=B &&(71@?=A 6H &I G :J "K

$,#L L U ,O m r O !h U f Sh U j ;

"h $K H 01@no ,I H 01+,%75C q ,&60.;G 7B =?&B =1(C D 40EA 40/71@5?71@@06&(9K G "V $;s Y ^tu v w ^w \Z Y ]X Z \Z Y t

,#L L h ,k x e h g !h f #S h f T ;

"i $+40(.&E<3,+&..G9,%01(&1y%,&60.;<&)&.=>/&1601(B H 040B 6&47z 067=1=A 0>074=A j f D R f >?C D 40E A 40/71@B 0/&40?"V $;b c d

X Y Z [\]^_‘a ,#

L L h ,P P e #g !Q #i SQ #T ;"Q $冯杰,丁永坤,刘忠礼,等;皮秒C 射线成分幅相机性能实验研究"V $;强激光与粒子束,#L L j ,N e j g !j U h Sh j U ;e -&1@V ,<71@

p 3,%75n%,&60.;J {>&47/&160.?65(E =A >7B =?&B =1(C D 40E A 40/71@B 0/&40;|Z }v~w

!c _"t ]c _t \#~t _^Z Y "c $c t a ],#L L j ,N e j g !j U h Sh j U g

"T $I H 740@0o ,97E 010@0o ,o &E 09,&60.;%.640A 0?66&=D (7/&1?7=10.C D 40E7/0@71@&76HC D 40E?64&08B 0/&40?A =4.0?&4A 5?7=14&D

?&04B H "V $;b c dX Y Z [\]^_‘a ,#

L L Q ,P m e #g !Q R h SQ R L ;"L $王之江,等;成像光学"9$;北京!科学出版社,#L L #;T S#U ;e ’01@nV ,&60.;:/0@7/@y >67B ?;+&7(71@!I B 7&1B ?G 4&??

,#L L #;T S #U g

"#f $)75o ,I 7’’&6’;G 7B =?&B =1(A 40/71@6&B H 17*5&5?71@0B =1)&167=10.?64&08B 0/&40"V $;b c dX Y Z [\]^_‘a ,#

L T #,N k e T g !##L f S ##L U ;

+,-./01230-,245674,897,-01264:;10<=4

%:V 7#,q %V 51D .&#,%:F y o 50U ,n o y %V 51D .01#

,

p F )2q 71D .0=#,n o F )2o 501D &&1#,):%o 01D ’&1#e #;>~^w D c "c Y ^_w \Z Y ][\]^Z ^‘^c ,X v c \?v c \@\Z d c _]Z ^A ,X v c \?v c \h #T f i f ,B v Z \t

C U ;

D ‘t \}#w \}

E w _^‘\c X Y Z c \Y c FG c Y v \w "w }A X ^w Y HB w ;,I ^#;J w \}}‘t \h U j f Q Q ,B v Z \t

g K L 567,:6!M H &6&B H 17*5&=A ?0/>.71@D 7/0@&?64&0871@A 40/&A =4>.0?/0(70@1=?67B ?71:K -7?>4&?&16&(;M H &=4&67D

B 0.010.E ?7?=A 6H 7?6&B H 17*5&,71B .5(71@76?&{>=?54&?67/&,A 40/71@406&01(?>0670.4&?=.567=17?@7)&1;F ?>&B 70..E(&D

?7@1&(?64&087/0@&65’&,6=@&6H &4&76H010B 67)&D >0??7)&/=(&D .=B 8&(p F 2.0?&47?5?&(6=/08&0>4&.7/7104E>4==A

D =A D >471B 7>.&&{>&47/&16;F 1(’E/&01?=A (7@760.7/0@&>4=B &??71@6H &&{>&47/&164&?5.6@7)&?#i A 40/&?&76H01&{>=D ?54&67/&=A ’&66&46H 01i ;j >?01(?>0670.4&?=.567=1=A j ;h .>N //716H &>H =6=B 06H =(&

;O 4PQ R 7S 5!?64&0865’&C A 40/71@B 0/&40C (70@1=?7?=A :K -i

i R 强激光与粒子束第#j 卷

岩土工程取样规定

HKYS作业指导书 HKYS/ZY09—2007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 岩土工程取样规定 编制: 审核: 批准: 2007年5月 10日发布 2007年5 月10日实施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

修改状态一览表

1、目的 控制取样过程,确保所采样品的原状性、真实性与代表性,为岩土特征及力学性质的测试提供可靠的试样。 2、范围 岩土工程取样。 3、引用文件 JGJ89—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4、职责 4、1项目(技术)负责统一取样方法,规定取样原则与要求,明确分析与测试项目,抽查取样质量,并在送样单上签字。 4、2工程编录人员负责/组织/监视样品的采集,并亲自对样品编号、填签、封装、登记、标位、校对、保管以及填写送样清单。必要时应素描取样点地质示意图或制绘取样平面图,且随样品送交分析、测试单位。 4、3项目负责人安排送样人员与车辆,并在送样单上签字。 5、取样程序 5、1钻孔岩土取样 (1)土(原状土)样取样 ①工作准备 a、器材准备,如取样器、薄铁皮、剪刀、样品箱等。

b、装好取样器,将薄铁皮剪成一定尺寸,装入取样器内,贴紧内壁。 c、确定取样位置。 d、清理钻孔,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大于取样器废土段长度。 用静力快速连续压入或锤入取样器,入土深度不大于取样器内壁长度。锤入取样器时应有导向装置,避免钻杆剧烈摇晃。 ③包装样品 用塑料布包好取出的土样,并用封口胶带密封严实,注明上下部位,然后装箱。装箱时四周应铺垫软性材料,箱外标明样品编号。 ④在钻孔现场记录表上填写取样记录。 ⑤保管样品 样品装箱后应妥善保管,防止温度变化,避免爆晒与冰冻,保管期不宜超过3周。 ⑥送样 逐项填写并审核送样清单,责任人审查签字,指派人员送样。样品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强烈振动,对于易受振动液化与水分离析的土样尽量就近试验测试。 (2)岩样取样 ①工作准备 a、器材准备,如塑料布、胶带、样品箱等。 b、确定取样位置。 ②取样:一般以岩芯为样品,按试验要求分段采集,样长通常为芯径的2倍。 ③包装样品:用塑料布与胶带包严封实样品,编号装箱。箱内应填塞软性材料,箱外标写编号。 ④在钻孔现场记录表上填写取样记录。 ⑤保管样品:见“5、1 (1) ⑤”。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 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 1.4.气态污染物 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 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参数。 1.6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副架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修改要

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

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规程目录 一、各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 2.《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5.《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GB50038-2005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 9.《住宅设计规》GB50096-201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 1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134-2004 1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7 13.《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14.《地铁设计规》GB50157-2003 15.《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2010 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GB50191-2012 1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9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9.《老年人居住设计建筑规》GB50340-2003 2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 /T50344-2004

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GB50368-2005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50375-2006 2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550-2010 25.《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GB50574-2010 2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GB50618-2011 27.《构筑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GB50860-2013 28.《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2013 29.《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DBJT29-45-2002 30.《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2-2010 31.《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 32.《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0-2005 33.《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29-138-2005 34.《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9-139-2005 35.《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技术规程》DB29-148-2005 3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DBJT29-18-2005 37.《建筑变形缝构造(金属成品系列)》DBJT29-169-2007 38.《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JGJ156-2008 39.《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40.《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41.《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 42.《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

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 一、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简介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数据技术,其最突出的应用是遥感探测领域,并在越来越多的民用领域有着更大的应用前景。它集中了光学、光电子学、电子学、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是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技术。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定义是在多光谱成像的基础上,在从紫外到近红外(200-2500nm)的光谱范围内,利用成像光谱仪,在光谱覆盖范围内的数十或数百条光谱波段对目标物体连续成像。在获得物体空间特征成像的同时,也获得了被测物体的光谱信息。 高光谱成像技术具有超多波段(上百个波段)、高的光谱分辨率(几个nm)、波段窄(≤10-2λ)、光谱范围广(200-2500nm)和图谱合一等特点。优势在于采集到的图像信息量丰富,识别度较高和数据描述模型多。由于物体的反射光谱具有“指纹”效应,不同物不同谱,同物一定同谱的原理来分辨不同的物质信息。 二、高光谱成像系统的组成和成像原理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硬件组成主要包括光源、光谱相机(成像光谱仪+CCD)、装备有图像采集卡的计算机。光谱范围覆盖了200-400nm、400-1000nm、900-1700 nm、1000-2500 nm。 CCD 光源光栅光谱仪成像镜头

光谱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准直镜、光栅光谱仪、聚焦透镜、面阵CCD。 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过程:面阵CCD探测器在光学焦面的垂直方向上做横向排列完成横向扫描(X方向),横向排列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到透射光栅上时,形成光栅光谱。这是一列像元经过高光谱成像仪在CCD上得到的数据。它的横向是X方向上的像素点,即扫描的一列像元;它的纵向是各像元所对应的光谱信息。 同时,在检测系统输送带前进的过程中,排列的探测器扫出一条带状轨迹从而完成纵向扫描(Y方向)。

环境监测采样方案

渭河水质采样方案 一、采样目的 为了加强分析人员的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的要求,在渭河草滩八路湿地公园段采样进行检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渭河草潭段。 三、检测内容和方法 (1)检测点位确定 根据及《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渭河进入草滩段设置一个控制断面,一个点位进行取样详细见表1、表2。 表1采样垂线数的设置 表2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设置

(2)采样方法 根据《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14581-93)的要求进行采样。 (3)测定项目 检测项目为:水温、流量、PH、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BOD5、COD、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总大肠杆菌、高锰酸盐指数、磷酸盐、硫化物、氨氮、悬浮物、碱度、钙、钙和镁、酸度、亚硝酸盐、硝酸盐、动植物和石油类、硫酸盐、水质苯系物、挥发酚、苯胺类化合物、六价铬、总磷、氯化物、总氮、水质甲醛、总残渣、矿化度、全盐量、氟化物、总铬、游离氯和总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臭氧、氰化物、钴、镍、汞、砷、硒、铋、锑、铁、锰、铜、铅、锌、镉。 四水样采集 (1)采样工具 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3。 表3水样保存和容器的洗涤(部分)

注:(1) *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 **低温(0~4℃)避光保存。 (2)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 (3)①为单项样品的最少采样量; ②如用溶出伏安法测定,可改用1L水样中加19ml浓HCl04。 (4)I,Ⅱ,Ⅲ,Ⅳ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 I: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 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03荡洗一次,

高光谱成像专业技术进展(光电检测专业技术大作业)

高光谱成像技术进展 By 130405100xx 一.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简介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出现是一场革命,尤其是在遥感界。它使本来在宽波段不可探测的物质能够被探测,其重大意义已得到世界公认。高光谱成像技术光谱分辨率远高于多光谱成像技术,因此高光谱成像技术数据的光谱信息更加详细,更加丰富,有利于地物特征分析。有人说得好,如果把多光谱扫描成像的MSS(multi-spectral scanner)和TM(thematic mapper)作为遥感技术发展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话, 那么高光谱成像( hyperspectral imagery) 技术则是第三代的成像技术。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具体定义是在多光谱成像的基础上,从紫外到近红外(200-2500nm)的光谱范围内,利用成像光谱仪,在光谱覆盖范围内的数十或数百条光谐波段对目标物体连续成像。在获得物体空间特征成像的同时,也获得了被测物体的光谱信息。 (一)高光谱成像系统的组成和成像原理 而所谓高光谱图像就是在光谱维度上进行了细致的分割,不仅仅是传统所谓的黑、白或者R、G、B的区别,而是在光谱维度上也有N个通道,例如:我们可以把400nm-1000nm分为300个通道。因此,通过高光谱设备获取到的是一个数据立方,不仅有图像的信息,并且在光谱维度上进行展开,结果不仅可以获得图像上每个点的光谱数据,还可以获得任一个谱段的影像信息。 目前高光谱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常见的包括光栅分光、声光可调谐滤波分光、棱镜分光、芯片镀膜等。下面分别介绍下以下几种类别: (1)光栅分光光谱仪 空间中的一维信息通过镜头和狭缝后,不同波长的光按照不同程度的弯散传播,这一维图像上的每个点,再通过光栅进行衍射分光,形成一个谱带,照射到探测器上,探测器上的每个像素位置和强度表征光谱和强度。一个点对应一个谱段,一条线就对应一个谱面,因此探测器每次成像是空间一条线上的光谱信息,为了获得空间二维图像再通过机械推扫,完成整个平面的图像和光谱数据采集。如下

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

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简介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数据技术, 其最突出的应用是遥感探测领域, 并在越来越多的民用领域有着更大的应用前景。 它集中了光学、光电子学、电子学、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先进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技术。 技术,是高光谱成像 技术的定义是在多光谱成像的基础上,在从紫外到近红外(200-2500nm 的光谱范围内,利用成像光谱仪,在光谱覆盖范围内的数十或数百条光谱波段对目标物体连续成 像。在获得物体空间特征成像的同时, 也获得了被测物体的光谱信息。 高光谱成像技术具有超多波段(上百个波段、高的光谱分辨率(几个nm 、波 段窄(<1-2入光谱范围广(200-2500nm和图谱合一等特点。优势在于采集到的图像信息量丰富, 识别度较高和数据描述模型多。由于物体的反射光谱具有“指纹” 效应, 不同物不同谱, 同物一定同谱的原理来分辨不同的物质信息。、高光谱成像系统的组成和成像原理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硬件组成主要包括光源、光谱相机(成像光谱仪+CCD 、装备有图像采集 卡的计算机。光谱范围覆盖了200-400nm 、400-1000nm 、900-1700 nm 、1000-2500 nm。

CC D 朮源「一光栅壯谱以 —a I \、 「维电移台 . 样品 A CCD。 光谱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准直镜、光栅光谱仪、聚焦透镜、面阵

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过程:面阵CCD探测器在光学焦面的垂直方向上做横向排列完成横向扫描(X方向,横向排列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到透射光栅上时,形成光栅光谱。这是一列像元经过高光谱成像仪在CCD上得到的数据。它的横向是X方 向上的像素点,即扫描的一列像元;它的纵向是各像元所对应的光谱信息。 同时,在检测系统输送带前进的过程中,排列的探测器扫出一条带状轨迹从而完成纵向扫描(丫方向。 1\ 综合横纵扫描信息就可以得到样品的三维高光谱图像数据。

岩土工程试验样品采样及送检技术要求

岩土工程试验样品采样及送检技术要求 一、采样要求 (一)土样 1、采样 (1)采取原状土或扰动土应根据工程性质决定。凡是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天然边坡,天然地层等应采取原状土;凡是路堤填料,桥头填土,地基基础回填等可以采取扰动土。如工程对象既属天然边坡稳定,又作土方调配作为填料,除采取所需原状土外,还需取满足扰动土取样数量。不论何种工程,如果只是要求进行土的分类,可只采取扰动土。所取任何样品应具有一定代表性。 (2)土样可在试坑、平洞、竖井、天然地面以及钻孔中采取,所取土样应具有一定代表性,采取土样时,应让土样受到最小程度扰动,并保持土的原状结构及天然湿度;用钻机取样时,在钻孔中直径不宜小于12厘米,并使用专用薄壁取土器,以减少土的受扰动影响;在试坑、平洞、竖井、天然地面人工采样时,应将所取样品人工修削成土样筒大小的土柱,然后装入土样筒中。 (3)采取土样数量应满足所要求进行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的需要。采取土样数量参考下表: 不同试验项目所需土样数量表

注:1 土样体积φ10×20cm指标准取样筒一筒数量。 2 表中所列“取样重量或体积”均指对应项目一组土样所需数量,如工程需要做多种状态、方法试验时,应视具体情况多取样品。 3 特殊试验项目的取样数量,可酌量采取。 4 做原状土的力学试验后的多余扰动土,可供做重塑土或其他物理试验项目,可少取扰动土,但击实试验例外。 2、土样的封装 (1)原状土还是要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在采取后应立即密封取土筒,不满取土筒的原状土样,土与筒壁之间的缝隙,应以近似天然湿度的扰动土充填后再行密封。土样筒两端应加盖,取土筒上所有的缝隙均应以胶布封严并涂上融蜡。如无取土筒,也可将取出的原状土块用纱布包裹后,全部以融蜡浇注,以防土中水分散失。 (2)土样标签,土样筒外应贴有标签,标签上应清楚记录勘察(送样)单位、工程名称、取样(钻孔或探坑)编号、取样地点、取样层位(深度)、土的分类定名、取样人、项目负责人、取样时天气和取样日期、土样原状或扰动等信息。每一试样应贴上样品标签,标签用墨水笔书写清楚,贴于土样筒外,标签上用“↑”表示土样上层面方向。如袋装扰动土,标签置于袋内。 (3)密封后的土样筒在装箱前应存放于室内阴凉、潮湿和防冻的地

室内环境检测采样规则

《室内环境检测采样规则》室内环境检测采样规则1.0.4 民用建筑工程根据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不同要求,划分为以下两类: 1、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 2、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侯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应按房间面积设置: 1、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m2时,设1个检测点; 2、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100m2时,设2个检测点; 3、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m2时,设3~5个检测点。 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距楼地面高度~。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行。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h以后进行。 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可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1倍。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再次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时,可判定为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其它方面的采样说明: 1、旅店业客房采样 客房间数 ≤10 >100 采样点数(个) 客房数5~10%

工程勘察常用技术规范

勘察常用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0《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2/46-2004); 11《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 22/45-2004); 1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3《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 1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063-2007) 1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1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2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 2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2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24《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2007); 2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2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27《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建质[2010]215号); 28《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0《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3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17-2004); 32《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379-2006); 3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高光谱成像国内外研究与应用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感官得到了延伸,认识事物的能力也不断的提高,其中光谱成像和雷达成像成为其中的佼佼者,高谱和图像使人们能够在大千世界更好的认识到事物。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项优点显著,实用的成像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如今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它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得有关数据,它包含了丰富的空间、辐射和光谱三重信息。高光谱遥感的出现是遥感界的一场革命,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遥感中能被探测。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基于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数据技术,其中最突出的应用是在遥感探测领域,并在民用领域有着更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分析介绍高光谱图像的成像原理,探讨了高光谱图像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应用。

1.高光谱图像成像原理及特点 1.1高光谱遥感基本概念 高光谱遥感是通过高光谱传感器探测物体反射的电磁波而获得地物目标的空间和频谱数据,成立于20世纪初期的测谱学就是它的基础。高光谱遥感的出现使得许多使用宽波段无法探查到的物体,更加容易被探测到,所以高光谱遥感的出现时成功的是革命性的。 1.2高光谱图像成像原理 光源相机(成像光谱仪+ccd)装备有图像采集卡的计算机是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硬件组成,其光谱的覆盖范围为200-400nm,400-1000nm,900-1700nm,1000-2500nm。其中光谱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准直镜,光栅光谱仪,聚焦透镜以及面阵ccd。 其扫描过程是当ccd探测器在光学焦面的垂直方向上做横向扫描(x),当横向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投身光栅是就形成了光栅光谱,这是象元经过高光谱仪在ccd上得出的数据,它的横向式x方向上的像素点也就是扫描的象元,它的总想是各象元对应的信息。在检测系统输送前进是排列的他测器完成纵向扫面(y)。综合扫描信息即可得到物体的三围高光谱数据。 1.3高光谱遥感的特点 (1)波段多且宽度窄能够使得高光谱遥感探测到别的宽波段无法探测到的物体。 (2)光谱响应范围更广和光谱分辨率高使得它能够更加精细的发硬出被探测物的微小特征。 (3)它可以提供空间域和光谱域信息也就是“谱像合一”。 (4)数据量大和信息冗余多,由于高光谱数据的波段多,其数据量大,而且和相邻波段的相关性比较高就使得信息冗余度增加很多。 (5)高光谱遥感的数据描述模型多能够分析的更灵活。经常使用的3种模型有:图像,光谱和特征模型。 1.4高光谱的优势 随着高光谱成像的光谱分辨率的提高,其探测能力也有所增强。因此,与全色和多光谱成像相比较,高光谱成像有以下显著优著: (1)有着近似连续的地物光谱信息。高光谱影像在经过光谱反射率重建后,能获取与被探测物近似的连续的光谱反射率曲线,与它的实测值相匹配,将实验室中被探测物光谱分析模型应用到成像过程中。 (2)对于地表覆盖的探测和识别能力极大提高。高光谱数据能够探测具有诊断性光谱

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标准资料)

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目录 一、各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1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7 13.《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14.《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15.《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2010 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1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9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9.《老年人居住设计建筑规范》GB50340-2003

2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 /T50344-2004 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50375-2006 2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25.《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2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GB50618-2011 27.《构筑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60-2013 28.《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2013 29.《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DBJT29-45-2002 30.《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2-2010 31.《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 32.《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0-2005 33.《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29-138-2005 34.《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9-139-2005 35.《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技术规程》DB29-148-2005 3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DBJT29-18-2005 37.《建筑变形缝构造(金属成品系列)》DBJT29-169-2007 38.《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JGJ156-2008 3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环境水质监测采样方案

水质监测采样方案 一、采样目的 为了加强分析人员的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的要求,在渭河草滩八路湿地公园段采样进行检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x河x段。 三、检测内容和方法 (1)检测点位确定 根据及《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在x河进入草滩段设置一个控制断面,一个点位进行取样详细见表1、表2。 表1采样垂线数的设置

(2)采样方法 根据《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14581-93)的要求进行采样。 (3)测定项目 检测项目为:水温、流量、PH、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BOD5、COD、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总大肠杆菌、高锰酸盐指数、磷酸盐、硫化物、氨氮、悬浮物、碱度、钙、钙和镁、酸度、亚硝酸盐、硝酸盐、动植物和石油类、硫酸盐、水质苯系物、挥发酚、苯胺类化合物、六价铬、总磷、氯化物、总氮、水质甲醛、总残渣、矿化度、全盐量、氟化物、总铬、游离氯和总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臭氧、氰化物、钴、镍、汞、砷、硒、铋、锑、铁、锰、铜、铅、锌、镉。 四水样采集 (1)采样工具 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3。

注:(1) *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 **低温(0~4℃)避光保存。 (2)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 (3)①为单项样品的最少采样量; ②如用溶出伏安法测定,可改用1L水样中加19ml浓HCl04。

(4)I,Ⅱ,Ⅲ,Ⅳ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 I: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 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0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一次; Ⅲ: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0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一次; Ⅳ: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 (5)经160℃干热灭菌2h的微生物、生物采样容器,必须在两周内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经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的采样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凝水烘干,两周内使用。细菌监测项目采样时不能用水样冲洗采样容器,不能采混合水样,应单独采样后2h内送实验室分析。 (2)采样方法 a、采样器 直立式采水器 b、采样数量 所需采水量按表3采集。 c、在水样采入或装入容器中,立即按表3要求加入保护剂。 d、注意事项 (1)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2)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必须使用定位仪(GPS)定

光谱图像与高光谱图像的区别介绍

光谱图像与高光谱图像的区别介绍 光谱分辨率在10l数量级范围内的光谱图像称为高光谱图像(Hyperspectral Image)。遥感技术经过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应用上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高光谱图像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无疑是这种变化中十分突出的一个方面。通过搭载在不同空间平台上的高光谱传感器,即成像光谱仪,在电磁波谱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以数十至数百个连续且细分的光谱波段对目标区域同时成像。在获得地表图像信息的同时,也获得其光谱信息,第一次真正做到了光谱与图像的结合。与多光谱遥感影像相比,高光谱影像不仅在信息丰富程度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处理技术上,对该类光谱数据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分析处理提供了可能。因而,高光谱图像技术所具有的影响及发展潜力,是以往技术的各个发展阶段所不可比拟的,不仅引起了遥感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其它领域(如医学、农学等)的极大兴趣。 高光谱图像:是指一系列包含一些列可见/近红外光谱,一般有400-1000 nm,已经包含了可见光(400-780 nm)和近红外(780-1000nm)。 多光谱图像简介多光谱图像是指包含很多带的图像,有时只有3个带(彩色图像就是一个例子)但有时要多得多,甚至上百个。每个带是一幅灰度图像,它表示根据用来产生该带的传感器的敏感度得到的场景亮度。在这样一幅图像中,每个像素都与一个由像素在不同带的数值串,即一个矢量相关。这个数串就被称为像素的光谱标记。 1.用不相关或独立的其他带替换当前带;这个问题特别与遥感应用有关,但在一般的图像处理中,如果要从多光谱图像生成一幅单带灰度图像也与此有关。 2.使用一个像素的光谱标记来识别该像素所表示的目标种类。这是一个模式识别问题,它取决于下列图像处理问题的解:消除一个像素的光谱标记对图像采集所用光谱的依赖性。这是一个光谱恒常性问题。 3.处理多光谱图像的特定子集,它包括在电磁谱里仅光学部分的3个带,它需要以或者替换或者模仿人类感知颜色的形式来进行处理。 4.在特定应用中使用多光谱图像,并对它们进行常规的操作。这里的一个问题是,现在

回填土取样标准

一、取样数量 土样取样数量,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及所属行业或地区现行标准执行。 (一)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取样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压实系数。(环刀法) (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取样 当取土样检验垫层的质量时,对大基坑每50-100m2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应不少于1个点;每单独柱基应不少于1个点。(环刀法) 1、整片垫层 (1)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30-5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10-15m2布置一个。 (2)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50-10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20- 30m2布置一个。 2、条形基础下垫层 (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环刀法每20m至少布置一个;贯入法每5m至少布置一个。 3、单独基础下垫层 (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每个单独基础下垫层不少于两个测点。 (四)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5-1997)取样

土路基、石灰土垫层检测频率: 每层1000m2测一组,每组3点。(环刀法)人行道路基、土路肩检测频率: 每100m测2点。(环刀法) 砂砾、碎石垫层、三渣基层检测频率: 每层1000m2测1点。(灌砂法) 二灰土底基层检测频率: 每层1000m2测1点(环刀法) 进出口斜坡土基检测频率: 每个测1点。(环刀法) (五)依据《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1996)取样沟槽覆土、沟槽回填填砂胸腔部分和管顶以上500内检测频率: 两井之间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环刀法) (六)依据《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8-1997)取样 基坑填土的检测频率: 每座墩、台或每仓驳岸、防汛墙,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二、取样xx 1、采取的土样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样量应能满足试验的需要。 2、鉴于基础回填材料基本上是扰动土,在按设计要求及所定的测点处,每层应按要求夯实,采用环刀取样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现场取样必须是在见证人监督下,由取样人员按要求在测点处取样,而取样、见证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核。

机器视觉之高光谱成像技术分析

高光谱成像技术 高光谱成像技术起源于地质矿物识别填图研究,逐渐扩展为植被生态、海洋海岸水色、冰雪、土壤以及大气的研究中。对空间探测、军事安全、国土资源、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谓高光谱图像就是在光谱维度上进行了细致的分割,不仅仅是传统所谓的黑、白或者R、G、B的区别,而是在光谱维度上也有N个通道,例如:我们可以把400nm-1000nm分为300个通道。因此,通过高光谱设备获取到的是一个数据立方,不仅有图像的信息,并且在光谱维度上进行展开,结果不仅可以获得图像上每个点的光谱数据,还可以获得任一个谱段的影像信息。 目前高光谱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常见的包括光栅分光、声光可调谐滤波分光、棱镜分光、芯片镀膜等。 原理: 光栅分光原理: 在经典物理学中,光波穿过狭缝、小孔或者圆盘之类的障碍物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散传播,再通过光栅进行衍射分光,形成一条条谱带。也就是说:空间中的一维信息通过镜头和狭缝后,不同波长的光按照不同程度的弯散传播,这一维图像上的每个点,再通过光栅进行衍射分光,形成一个谱带,照射到探测器上,探测器上的每个像素位置和强度表征光谱和强度。一个点对应一个谱段,一条线就对应一个谱面,因此探测器每次成像是空间一条线上的光谱信息,为了获得空间二维图像再通过机械推扫,完成整个平面的图像和光谱数据采集。 经过狭缝的光由于不同波长照射到不同的探测器像元上,光能量很低,因此需要选择高灵敏相机,同时需要加光源。例如系统如下:

声光可调谐滤波分光(AOTF)原理: AOTF由声光介质、换能器和声终端三部分组成。射频驱动信号通过换能器在声光介质内激励出超声波。改变射频驱动信号的频率,可以改变AOTF衍射光的波长,从而实现电调谐波长的扫描。 最常用的AOTF晶体材料为TeO2即非共线晶体,也就是说光波通过晶体之后以不同的出射角传播。如上图所示:在晶体前端有一个换能器,作用于不同的驱动频率,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即声波。不同的驱动频率对应于不同振动的声波,声波通过晶体TeO2之后,使晶体中晶格产生了布拉格衍射,晶格更像一种滤波器,使晶体只能通过一种波长的光。光进入晶体之后发生衍射,产生衍射光和零级光。 l AOTF系统组成: AOTF系统组成:成像物镜+准直镜+偏振片+晶体+偏振片+物镜+detector,入射光经过物镜会聚之后进入准平行镜(把所有的入射光变成平行光),准平行光进入偏振片通过同一方向的传播的光,平行光进入晶体之后,平行于光轴的光按照原来方向前行,非平行光进行衍射,分成两束相互垂直o光和e光(入射光的波长不同经过晶体之后的o光与e光的角度也不同,因此在改变波长的过程中,图像会出现漂移);o 光和e光及0级光分别会聚在不同的面上。

环境检测采样要求教案资料

采样要求(理化) ●水质色度的测定 清洗:玻璃器皿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清洗,再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沥干。 贮存:样品采集在容器至少为1L的玻璃瓶内。贮存暗处,有些情况下避免与空气接触,避免温度变化。 ●水质pH值的测定 最好现场测定。 贮存:样品保持0~4℃,采样后6h内测定。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 清洗:采样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洗涤剂洗净,再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采样前用水样清洗三次。采集水样500~1000mL,盖严瓶塞。 注:漂浮或浸没的不均匀物质不属于悬浮物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贮存:尽快分析。如需放置,4℃冷藏,最长不超过7天。 注,不得加入任何保护剂,以防破坏物质在固、液间的分配平衡。 ●水质氨氮的测定 采集:聚乙烯或玻璃瓶。 贮存:加硫酸使水样酸化至pH<2,2~5℃下可保存7天。 ●水质总氮的测定 采集:玻璃瓶或聚乙烯瓶。 贮存:采集后立即放入冰箱或低于4℃条件下保存,不得超过24h。水样放置时间较长,可在1000mL水样中加入约0.5mL硫酸,酸化pH至1~2,常温下可保存7d。贮存聚乙烯瓶中,-20℃冷冻,可保存一个月。 ●水质总磷的测定 清洗:稀盐酸或稀硝酸浸泡。 采集:采500mL水样后加入1mL硫酸调节pH≤1,或不加任何试剂于冷处保存。 注:含磷量较少的水样勿用塑料瓶采集,因磷盐易吸附在塑料瓶壁上。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 聚乙烯瓶采集和贮存。如果水样中氟化物含量不高,pH>7,也可用硬质玻璃瓶存放。采样时应先用水样清洗取样瓶3~4次。 ●水质COD Cr的测定 采集:采集于玻璃瓶中,尽快分析。采样体积不少于100mL。 贮存:如不能尽快分析,应加入硫酸至pH<2,置4℃下保存。保存时间不多于5d。 ●水质BOD5的测定 采集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执行。

环境检测采样要求

采样要求(理化) ●水质色度得测定 清洗:玻璃器皿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清洗,再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沥干。 贮存:样品采集在容器至少为1L得玻璃瓶内、贮存暗处,有些情况下避免与空气接触,避免温度变化。 ●水质pH值得测定 最好现场测定。 贮存:样品保持0~4℃,采样后6h内测定。 ●水质悬浮物得测定 清洗:采样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洗涤剂洗净,再依次用自来水与蒸馏水冲洗。采样前用水样清洗三次、采集水样500~1000mL,盖严瓶塞。 注:漂浮或浸没得不均匀物质不属于悬浮物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贮存:尽快分析。如需放置,4℃冷藏,最长不超过7天。 注,不得加入任何保护剂,以防破坏物质在固、液间得分配平衡。 ●水质氨氮得测定 采集:聚乙烯或玻璃瓶。 贮存:加硫酸使水样酸化至pH〈2,2~5℃下可保存7天。 ●水质总氮得测定 采集:玻璃瓶或聚乙烯瓶。 贮存:采集后立即放入冰箱或低于4℃条件下保存,不得超过24h。水样放置时间较长,可在1000mL水样中加入约0.5mL硫酸,酸化pH至1~2,常温下可保存7d、贮存聚乙烯瓶中,-20℃冷冻,可保存一个月。 ●水质总磷得测定 清洗:稀盐酸或稀硝酸浸泡、 采集:采500mL水样后加入1mL硫酸调节pH≤1,或不加任何试剂于冷处保存。 注:含磷量较少得水样勿用塑料瓶采集,因磷盐易吸附在塑料瓶壁上。 ●水质氟化物得测定 聚乙烯瓶采集与贮存。如果水样中氟化物含量不高,pH>7,也可用硬质玻璃瓶存放。采样时应先用水样清洗取样瓶3~4次、 ●水质COD Cr得测定 采集:采集于玻璃瓶中,尽快分析。采样体积不少于100mL。 贮存:如不能尽快分析,应加入硫酸至pH<2,置4℃下保存。保存时间不多于5d。 ●水质BOD5得测定 采集按照《地表水与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执行、 采集时应充满并密封于棕色玻璃瓶中,样品量不小于1000mL,在0~4℃得暗处运输保存,24h内尽快分析,可冷冻保存(避免样品瓶破裂)、 ●水质石油类与动植物油得测定 采样: 单独采样,不允许实验室内再分样。采样时连同表层水一并采集,并在样品瓶上作一标记,用以确定样品体积。用1000mL样品瓶采集地表水与地下水,500mL样品瓶采集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 注:当只测定水中乳化状态与溶解性油类物质时,应避开漂浮在水体表面得油膜层,在水面下20~50cm处取样。当需要报告一段时间内油类物质得平均浓度时,应在规定得时间间

高光谱图像简介

高光谱遥感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中获取有关数据,高光谱遥感技术作为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对地观测技术,始于成像光谱仪的研究计划。 目前,我国研制的224波段的推扫高光谱成像仪(PHI)与128波段的实用型模块化机载成像光谱仪(OMIS)已经进行了多次成功的航空遥感实验。另外,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于2002年随“神州”三号飞船发射升空,这是继美国1999年发射的EOS平台之后第二次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发送上太空,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航天成像光谱仪的国家。 高光谱遥感图像和常见的二维图像不同之处在于,它在二维图像信息的基础上添加光谱维,进而形成三维的坐标空间。如果把成像光谱图像的每个波段数据都看成是一个层面,将成像光谱数据整体表达到该坐标空间,就会形成一个拥有多个层面、按波段顺序叠合构成的三维数据立方体。 高光谱遥感具有不同于传统遥感的新特点: (1)波段多——可以为每个像元提供几十、数百甚至上千个波段 (2)光谱范围窄——波段范围一般小于10nm (3)波段连续——有些传感器可以再350~2500nm的太阳光谱范围内提供几乎连续的地物光谱 (4)数据量大——随着波段数的增加,数据量呈指数增加 (5)相邻谱带间相关——由于相邻谱带间高度相关,冗余信息也相对增加,这一特点也为其降维处理(包括波段选择、特征提取等)和谱间压缩提供可能 (6)随着维数的增加,超立方体的体积集中于角端,超球体和椭球体的体积集中在外壳,该特点进一步为高光谱图像的降维和压缩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高光谱图像的特点及其相关技术处理的需要,高光谱数据与其所携带的信息一般采用如下的三种空间表达方式:图像空间、光谱空间和特征空间。 1、图像空间(有空间几何位置关系) 2、光谱空间,光谱信息 3、特征空间(在光谱空间进行取样,将得到的n个数据用一个n维向量来表示,它是表示光谱响应的另一种方式。N维向量包含了对应像素的全部光谱信息。在三种表示方法中,特征空间表示法适合于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高光谱遥感技术将确定物质或地物性质的光谱与揭示其空间和几何关系的图像结合在一起。 支持向量机是1992~1995年由Vapnik等人在统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模式识别方法。SVM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目前SVM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决高维数据的监督分类中。支持向量机的核心思想是以构造风险最小化思想为归纳原则,通过非线性映射把样本投影到高维特征空间,在高维空间中构造VC维尽可能低的最优分类面,使分类风险上界最小化,从而使分类器对未知样本具有最优的推广能力。 我国尚未解决的SVM问题:目前支持向量机应用中,判别阈值都是以理论值0作为阈值,这在线性支持向量机情况下不会产生偏差,但是在非线性情况下,由于核函数的引进,SVM 的分类判别阈值会发生偏移而不再保持为0.这样仍然采用0作为阈值,势必会影响分类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