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湾镇总体规划A3纸

新湾镇总体规划A3纸

新湾镇总体规划A3纸
新湾镇总体规划A3纸

沅江市新湾镇总体规划

一、城镇概况

(一)、镇域概况

1、地理位置

新湾镇座落于沅江市赤山岛上,2005年通过沅江市镇域规划的调整,新湾镇镇域不变。镇域总面积56.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0.7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2.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3万人,辖一个社区居委会,17个行政村(葵花村、茶关村、杨阁老村、兰花村、丽源村、大村村、杉合村、洪家咀村、沙湾村、龙山村、毛田村、柏村村、明月村、南洲村、北洲村、新湾村、古楼村)。

新湾镇三面环水,东边为挖口子河,东南边为白沙长河,西边为荷花湖、巴南湖,北边与南咀镇相邻。从南至北有省道1831线(原称沅南公路)贯穿其中,并依托白沙大桥与沅江市区相连。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14′37″~112°56′20″,北纬28°42′26″~29°11′27″之间。

2、历史沿革

在1989年,由益阳地区建委批准了新湾镇总体规划,在1995年沅江市乡镇合并后,新湾镇范围扩大,2000年10月,由沅江市城乡规划设计室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2005年,通过镇域区划调整,城镇经济和社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地形地貌

新湾镇属洞庭湖丘陵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土地肥沃。镇域总用地面积5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6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5.13平方公里,旱地面积12.52平方公里),水面面积3.54平方公里,柑桔面积5.8平方公里,经济林面积6平方公里。

4、气象水文

新湾镇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因受洞庭湖湖泊效应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较多,春夏之交多梅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319.8毫米,全年蒸发量1300.5毫米,瞬时最大风速为16米/秒。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11.2℃,无霜期287天,年平均相对温度81%,年雾日75天左右。

5、自然资源

全镇盛产柑桔、油、猪、禽、稻谷、鲜鱼等特种水产,堪称洞庭“鱼米之乡”、“柑桔之乡”。全年盛产稻谷3200吨,油菜800吨,牲猪4000头,鲜鱼300吨、苎麻1500吨、柑桔8700吨。

6、社会经济

全镇2006年GDP达到2.07亿元,共中农业总产值达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总收入达403万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8

元,年增长15%。

(二)镇区概况

现状镇区面积:0.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为9857人,其中常住人口4480人,流动人口537人,暂住人口4840人。现状镇区主要对外交通为省道沅南公路,从南向北穿过镇区,东边有挖口子河南边有白沙长河,水陆交通发达。

二、规划修编的背景和重点

(一)历况总体规划简介

1989年8月,由沅江市城乡规划设计室编制完成第一版《新湾镇总体规划》。

2000年10月,沅江市通过乡镇合并后,对新湾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

(二)规划修编的外部因素

1、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需要

在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首次把城市化发展战略列入五大重点规划内容之一。城市化问题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据《人民网people》2002年10月15日公布的《中国百姓蓝皮书》中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分析和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甚至更高。这给城市和城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经济发展横向差距

2006年全镇GDP达到2.0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4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达4008元,年增长15%比相邻城镇经济发展横向差距比较大,成为城镇发展的外部动因。

(三)规划修编的内在动因

1、城镇用地与人口规模的扩大

2005年,沅江市通过城镇规划区域的调整,人口与用地得到提升。2000年镇域总用地面积48.56平方公里,总人口2.10万人,2006年镇域总用地56.5平方公里,总人口2.29万人。

2、城镇规模扩展的内在需要

由沅江市城乡规划设计室编制的《新湾镇总体规划》(2000年-2015年)其对人口的预测2015年规划区范围人口为10000人,但目前镇区现状人口已达9857人,将超出了规划的人口规模预测值,城镇要发展,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已成为城镇再发展的瓶颈,及时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势在必行。(四)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在于解决城镇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城镇发展提供空间及技术方面的保障。

(1)明确城镇的性质和职能,确定城镇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

(2)科学预测城镇发展人口,为城镇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3)确定城镇的空间布局形态,对城镇各项动能进行总体布局。

(4)城镇用地布局为产业发展服务,体现城镇特色。

三、规划依据及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建设部第14号令)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令)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沅江市城镇体系规划》(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2005年编制)

(7)《新湾镇总体规划》(2000版由沅江市城乡规划设计室编制)

(8)《新湾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1、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从产业发展和宏观环境出发,加强区域协调,形成城镇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

(2)生态优化原则——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提高环境品质,增强环境吸引力。

(3)尊重场地原则——充分合理利用规划场地所提供的建设条件,尊重场地特色,营造特色城市环境。

(4)可操作性原则——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在现实的基础上追求完美的城镇格局。

2指导思想

(1)在新形势下,抓住城镇发展契机,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步伐。

(2)合理利用区位优势,把新湾镇规划建设成为沅江市重点镇。

(3)切实保护好地方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相协调。

(4)根据城镇性质,合理确定城镇规模,调整产业与空间布局结构,构筑和谐的经济发展和空间环境特色。

四、规划区范围与规划期限

(一)规划区范围

1、城镇规划区范围

城镇规划区范围多指规划图上规划界线内用地,总面积为1.7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6平方公里,水域及其它用地0.13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基准年为2007年,以2006年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

近期:规划期限为2007年——2010年

中期:规划期限为2010年——2015年

远期:规划期限为2015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新湾镇为沅江市南部经济圈中的一般城镇,全镇人民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突出农民增收,突出小城镇建设,齐心聚力,务实创新,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新湾镇经济社会大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创全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安定的良好工作局面,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规模空前;

3、中心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4、招商引资成绩突出;

5、社会大局确保稳定;

6、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7、各项事业得到均衡发展。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1、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1)在规划期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地区特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经济实力,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在沅江市域次一般城镇的职能,带动地区发展,并进一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发挥作用。

(3)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大力提升城镇品位及在整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文明宽裕,全市知名的一般城镇。

2、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1)经济发展策略

立足镇域内自然,人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洞庭湖品牌效应和加入世贸的契机,积极招商引资,加快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发展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加速发展生态农业和经济农业,加快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步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产业发展策略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工业为支柱产业,走“工业强镇,产业兴镇,依法治镇,民营富镇”的发展道路。

(3)经济发展目标

分析新湾镇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前景,确定规划期内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目标为:近期2007—2010年期间经济增长率为10%,2010年——2015年经济增长率为9%,2015年——2020年经济增长率为8%。

依据上述增长率目标,新湾镇规划期内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至2010年GDP达到2.76亿元,人均GDP约1.2万元,至2015年GDP达到4.25亿元,人均GDP约2.1万元。

六、城镇性质

1、规划确定新湾镇的性质为:

新湾镇是沅江市南部一般城镇,是新湾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交流中心,主要以水陆交通、商业贸易、建材生产、农副产品加工、柑桔生产和职业中专教育为重点的综合型的一般城镇。

2、新湾镇发展的主要目标、规划确定为:

(1)以水、陆两用交通的发展为优势、挖掘潜力,完善设施提高人、物和信息的流通能力。

(2)继续发展商业贸易、服务业,以物质流通市场——集贸市场为中心,形成新湾镇经济圈中稳定的商业网络。

(3)充分依托资料优势,促进粮、麻、棉、油、鱼、猪、禽等的生产养殖,并逐步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生产、且具规模的工副业基地。

(4)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适应教育发展要求,并形成全镇技术推广和职业培训的中心。

(5)逐步完善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搞好自来水厂、环卫站、电信大楼的配套建设,为全镇建设打好基础。

(6)搞好镇容、镇貌,美化镇区环境,治理污染,为全镇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七、人口规模

本规划按2006年底镇区范围内统计的城镇人口,

镇区非农业人口:3062人

暂住人口:6840人

流动人口:537人

现状规划区范围内人口:9857人

规划确定新湾镇人口规模为

近期(2007年——2010年)规划区范围内人口:12000人左右

中期(2010年——2015年)规划区范围内人口为:14000人左右

远期(2015年——2020年)规划区范围内人口为16000人左右

八、城镇体系与城市化水平

1、新湾镇域总面积56.5平方公里。以新湾镇为中心,构成镇域体系的主框桇,分层辐射,合理布局。

2、新湾镇域总人口2.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62人,现状城市化水平为42.8%。

3、规划确定近期城市化水平为51%,人口增长率控制在5‰,预计到2010年全镇总人口为2.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2万人。

4、规划确定2015中期年城市化水平为58%,人口增长率控制在5‰,预计到2015年全镇总人口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4万人。

九、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镇规划区

1、根据《城市规划法》确定城镇规划区,其用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预

留用地和城镇发展需要规划控制的区域。

2、新湾镇规划区详见总体规划图。总面积1.73平方公里。

3、规划区范围内用地在未经镇政府征收建设之前,其用地和村民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但在该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须经镇城建、国土办批准,不得随意设置有碍建制镇发展的建、构筑物。

4、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得占用建制镇发展备用地,如果建制镇发展突破建设范围,应根据远景设想对本规划进行修订。

(二)用地结构

规划确定新湾镇发展方向,以现有建城区为依托向西扩展,逐步完善机构,重点发展职业中专。

(三)城镇用地技术经济指标

1、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湖南省村镇规划定额指标》结合新湾镇现状,用地构成,确定新湾镇镇用地标准(详见附表一、附表二)。

2、新湾镇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为:

现状:80.7M2/人

中期:100M2/人

人均用地指标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所确定的双因子控制指标。

3、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中,四大主要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分别为:

居住用地:占建设总用地的20.2%

工业用地:占建设总用地的28.4%

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总用地的13.8%

绿化广场用地:占建设总用地的10%

4、其它各类建设用地,均为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四)用地布局原则

1、规划以综合型城镇概念为基本原则,在综合布局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功能分区。

2、在用地结构合理的基础上形成几个中心,以创聚集效益。

以镇政府为中心形成行政办公中心。

以集贸市场为中心形成商业贸易中心。

以职业中专为中心形成文化、科技中心。

以变电站形成工业发展中心。

十、居住用地规划

(1)居住用地是指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住宅用地。

(2)居住用地布局原则

1、环境好、公共服务设置齐全的用地优先考虑布置居住用地。

2、靠近就业岗位布置居住用地。

3、适当增加居住用地的临街面。

4、成片居住用地,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组团绿地和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

(3)规划确定住宅建筑平均层数,民宅为三——四层,单位住宅为四——五层,居住用地建筑密度控制为35%。

十一、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公共设施用地是指镇级以及镇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单位及其设施用地。

(2)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原则

1、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原则上不得作为其它用地,在维持种类用地性质的前提下,部分项目可适当互换。

2、保证服务范围,适当集中布置。

3、鼓励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研事业。

4、商业贸易、金融等项目用地,应结合土地有偿使用作综合开发。

(一)行政办公用地

1、原老镇府办公场地面积小,房屋破旧,设施条件比较差,且不能集中办公。

2、规划在老政府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办公用地,并提高办公设施条件,完善其功能,以引导城镇进一步发展。

(二)商业金融用地

1、充分利用现状商业建筑,并进一步完善设施,新增商业网点用地按需要合理布局。

2、本规划的商业金融用地按点、线、面布局。

点:分散的商业服务网点和交叉口的商业金融单位。

线:临街的商业街。

面:成片建设大型的集贸市场。

(三)文教、体育、卫生、科研用地

1、改善现有的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

2、在文娱活动用地内设置各种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中心。

3、在现有的卫生院的基础上,按服务半径,合理布置各中心村诊所。

十二、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一)工业用地

1、工业用地包括国家、集体、家庭兴办的工厂、企业的生产,仓储及附属设施用地。

2、以现有变电站为中心形成主要的工业生产区,以带动全镇工副业的生产。

3、在工业基地内新建饲料厂、大米油脂加工厂、鱼类、肉食加工厂、预制场,牲猪屠宰场等工副业基地,发挥本地物质资源优势,拿出拳头产品。

4、鼓励农民兴办工厂企业,充分利用本区域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

以形成粮、棉、麻、猪、鱼等农副产品加工和建材加工基地。

(二)仓储用地

1、原则上分布在交通干道,工副基地、码头和镇区边缘地带。

2、位于码头的仓储用地,以外运物质、大件杂货中转为主;位于交通性干道的仓储用地以地方性物质,集镇生活物资为主;位于工副业基地的仓储用地,为工副业生产配套,以原料及成品、半成品、仓储为主。

3、镇区中心区域内严禁设置危险品仓储用地。

4、规划中布置的仓储用地原则上不得挪作它用。

十三、对外交通规划

1、水运—新湾镇三面环水,水运体系比较发达。

2、陆运-省道1831线(沅南公路)贯穿城镇,并作为城镇的主要交通干道,道路红线控制30米,公路红线宽度不少于7M,且建房后退红线15M。

3、现状镇区内无车站,规划临省道1831线布置汽车站,车站必须留足站前广场。

4、加油站按服务半径规划一处,便于加油,汽车修理厂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散布置。

十四、道路交通规划

(一)道路交通用地是指红线宽度6M以上的道路、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用地。

(二)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1、设置道路、广场、社会停车场等其附属设施、严禁作为其它用地。

2、道路系统为方格网。

3、镇区客运交通方式,近期以出租车为主,中期开设公共交通车。

4、道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应根据规划实施落实,现状街道暂无法落实,应作控制,新辟道路,严禁建筑侵占红线。

(三)道路等级分类及控制指标道路等级

1、主干道:红线宽度30m、20m、18m、16m。

次干道:红线宽度12m、10m。

支路:红线宽度6m未上图。

2、主次干道总长12.3公里,干道网密度8.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面积0.29平方公里,占建设总用地18%。

3、主要道路技术经济指标详见附表(二)。

4、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应退道路红线2m——5m以上,支路两侧的建筑应退道路红线2m——3m以上。

(四)规划社会停车场、站,社会停车场布局原则:商业集中区、工业区、仓库区、码头、交通性干道旁及大量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旁,规划的社会停车场,严禁改为它用。

十五、绿化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一)绿化系统

1、绿化系统是指公共绿地、生产防护林及城市环境绿地。

2、绿地按点、线、面系统进行规划布局。

点:小片绿地,原则上每一街坊保证一片组团绿地,供居民就近使用。

线:沿道路种植行道树,沿沟渠种防护林带;工业区、变电站,污水处理场四周必须控制不窄于10m的绿化带。

面:在镇区内规划成片的绿地,植树造林,设置亭台、景点,以形成全镇宜人的游憩区和景观展示区。

3、规划绿地,严禁改作其它用地,同时鼓励种花栽树,发展宅旁绿化和竖向绿化。

4、公共绿地主要用于居民的休憩和交往,在加强绿化的同时,应设置一定的娱乐、文化设施。

5、全镇公共绿地总面积0.16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

(二)城镇风貌与景观

(1)城镇风貌与景观是指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综合体。

(2)城镇风貌与景观的规划原则:

1、以湖区丘陵型城镇特色作为风貌与景观的基调。

2、以城镇标志重点设计地段,新老省道1831线主要构成因素。

(3)具体构思

1、以电讯微波塔作为全镇的至高标志,同时设置多处具有特色的建筑物作为地标。

2、改线后的新省道1831线在镇区控制段,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地段,西侧严禁建房。

3、码头和车站是城镇的大门,应作为城镇景观体精心设计,严格控制。

4、市政设施,如公共厕所、垃圾桶、路灯、广告、招牌应精心设计且实用美观。

5、注意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高度及其群体组合,避免单调的排排坐,一刀切。

十六、公用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水源地的选址,在原水厂地下水丰富且渗透强,无污染,选址不变。

2、城镇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预测,综合用水标准为400斤/人·日,预测全镇总用水量为近期(2010年)0.5万M3/日,中期为0.6万M3/日。

3、在原有水厂地段改善设施,使供水能力达到0.6万M3/日。

4、严格保护水源地

在取水点的50M影响半径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剧毒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并不得进行破坏深土层的活动。

5、城镇建成区的供水干管呈环状布置,以保证供水的水质与安全。

(二)排水规划

1、镇区排水体制为污、雨水分流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由排水管道收集,排入污水处理池,集中净化。

(三)供电工程规划

1、新湾镇有11万伏变电站一个,供电能力满足全区域内用电负荷要求。

2、变压器的设施在镇中心区,设六座变配电器。

(四)电信工程规划

规划新建电信大楼,开通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近期4000门。

(五)管线综合

给水管线:路东路南

排水管线:路西路北

电讯线:路西路北

电力线:路东路南

(六)环境卫生规划

1、按500——1000M的服务半径设置公共厕所和垃圾收集站,近期建3处,中期规划5处。

2、规划在主要道路上设置垃圾箱若干,其中商业街和主干道每80M设置一个,一般路每100M设置一个。

3、公厕宜用水冲式,直接排入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采用作厩肥焚烧和填埋相结合处理。

4、医院垃圾须经特殊处理后深埋。

十七、防灾规划

(一)防汛、抗旱规划

1、防洪标准:37.47M(吴淞高程)

2、确保防洪堤高程在38.50——39.00,不得占堤为街,并适时加固拓宽。

3、加强对排灌水系的管理,渠道两旁不得建房,以免阻塞渠道。

4、设立防洪安全台,并配备必要的设施以备大灾之时人员疏散之用。

(二)消防工程规划

1、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并与通信规划相结合。

2、设消防站,消防半径为5KM,保证接到报警5分钟内到达出事现场。

3、城镇内6M宽以上的道路均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城镇主次干道上设置消火栓若干,以每隔100——120M间距布置。

十八、环境保护规划

1、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2、疏通沟渠,严禁沟旁建房。

3、加强环卫管理,争创卫生城镇。

十九、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0年。

(二)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以老城区为依托,向西发展。

(三)重点完成下列项目

1、修建电信大楼,开通程控电话2000门。

2、扩建自来水厂。

3、建有线电视中转站。

4、扩建、商贸市场。

5、建长途汽车站、加油站和1处停车场。

6、修建2座公厕。

7、鼓励发展家庭企业。

8、整建老沅南公路沿线房屋。

9、新修一条道路,开发道路两旁房屋建设。

二十、远景设想

1、远景设想年限30-50年。

2、人口规模为18000人,用地规模1.8平方公里。

3、用地发展方向:在中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向西南发展。

4、“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要加强规划宣传做到家喻户晓,群众自觉执行,要加强对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规划的引导、控制、宏观调控能力。

5、加强规划的法制管理,严格实行“一书两证”的制度。

6、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

7、对学校医疗卫生、文体、市政、绿地等社会服务设施,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确保规划的实施。

8、建立严明的奖罚制度。

二十一、附则

1、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同时具有法律效力。

2、本规划自沅江市人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原2000年编制的规划相应废止。

新湾镇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一

泗湖山镇主要道路经济技术指标

附表(二)

新湾镇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表(三)

新湾镇年龄结构统计调查表

附表四

新湾镇行政机构调查情况表

新湾镇教育机构调查表

附表六

新湾镇农副产品资源调查表

新湾镇医疗科技用地调查表

附表八

新湾镇储用地调查表

附表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