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操作系统原理-内存分配与回收

操作系统原理-内存分配与回收

操作系统原理-内存分配与回收
操作系统原理-内存分配与回收

操作系统原理-内存分配与回收

给作业。检查空闲区说明表是否有满足作业要求的空闲区,也分为三种情况:大于,等于,小于。若检查到有“等于”的情况,就可以直接分配,若没有,则继续检查是否有“大于”的情况

代码实现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64 //定义内存的大小

int a[n],count=0;//数组a用来保存内存使用状况

1为已分配0为未分配,count用来记name数组中元素个数

char name[n];//已分配内存的名称(字符类型)typedef struct linknode{

char pid;

int start;

int length;

struct linknode *left,*right;

}de_node; //进程节点结构体定义

//head1表示未分配内存队列头指针,head2便是已分配进程队列头指针

de_node *head1,*head2=NULL;

struct linknode* creat()//创建一个进程节点{

int len,flag1=1;//用于表示进程是否可以创建char id;

struct linknode* p;

p = (de_node *)malloc(sizeof(de_node));//试图在系统内存中开辟空间创建一个进程

if (p==NULL) //p为空,说明系统没有可用内存用于创建此模拟进程

{ printf("系统没有足够的内存可供使用!\n");//输出

return(NULL);//返回空指针

}

printf("请输入进程id(字符类型)和长度:");//为进程输入id和分配的长度

scanf("%c %d",&id,&len);

fflush(stdin);//清除输入缓存

if((id>='a'&&id<='z'||id>='A'&&id<='Z')&&(le n>0)){

for(int i=0;i

printf("此名称进程已存在!!");

flag1=0;//标志位为0,表示下面对p指向内容不做修改

free(p);

return NULL;

}

if(len==0) {//如果输入要分配的进程长度为0,释放p,返回空指针

printf("输入长度为0!\n");

free(p);

return(NULL);

}

if(flag1){//标志位1,可以对p指向内容进行修改

p->pid=id; //id

p->start=0; //初始开始内存位置,在以后会修改

p->length=len;//长度

p->left=NULL;//左指针

p->right=NULL;//右指针

name[count++]=id;//将id存入数组,count 自加

return(p);

}//返回创建的进程的地址

}

else {printf("输入进程格式有误\n");

free(p);

return (NULL);

}

}

//分配内存空间

void distribute(de_node *p)

{ de_node *q=head1,*temp;

int flag=0;

do{//do_while循法

//判断当前指向的内存空间的长度是否满足p所申请的长度,大于就分配

if(q->length>=p->length) {

p->start=q->start;//把进程的内存开始地址指向内存的可用开始地址处

q->start+=p->length;//可用地址起始改变

q->length-=p->length;//可用内存长度修改

for(int i=p->start;istart+p->length;i++)//将已分配的内存空间全部置1

a[i]=1;

flag=1;//表示内存可分配

//队列不止一个进程,第一个满足条件,并且刚好分配完,修改指针指向

if(q->length==0&&q->right!=q)

{ if(q==head1)//如果第一个满足,修改头指针指向

head1=q->right;

q->left->right=q->right;

q->right->left=q->left;

free(q);//把这个已分配完的空间指针释放

}

}

if(flag==1)//已做完处理直接跳出循环

break;

if(flag==0)//当前指向的内存不满足,指向下一个,继续判断是否满足

q=q->right;

}while(q!=head1);//搜索一遍可用内存序列

if(flag==0){//没有可用的内存

printf("没有满足的内存!\n");

count--;//由于创建时加1,但在分配内存时失败,把1又减掉

free(p);//把这个未分配到内存的进程释放

}

if(flag==1){//表示上面已分配好内存,并已修改内存链表,下面修改已分配内存的进程队列

temp=head2;//把已分配内存的进程队列赋值给临时指针

if(temp==NULL)//如果还还没有存在的任何的进程,说明当前是第一个

{ head2=p;//让头指针指向第一个进程

p->left=p;//双向队列第一个左右指针都指向自己

p->right=p;//双向队列第一个左右指针都指向自己

}

else if(temp!=NULL){//已存在队列,把当前直接链到第一个,与上面的区别是指针指向

head2=p;//让头指针指向p指向的进程

p->left=temp->left;//p进程左边为原来第一个的左边

p->right=temp;//p进程右边指向第一个

temp->left->right=p;//原来第一个的左边为p

temp->left=p;//原来第一个的左边的进程为p

}

}

}

//对进程的回收

void reclaim()

{ char id;

int flag=0;

de_node *q=head2,*p=head1;

if(head2==NULL)//表示当前没有进程

{ printf("已没有进程!\n");

}

else {//已分配内存队列如果不为空

printf("输入要回收的进程id:");//输入要回收进程的id

scanf("%c",&id);

fflush(stdin);

for(int i=0;i

if(name[i]==id)

{//判断当前的进程是否满足要求

for(int j=i;j

name[j]=name[j+1];//向前覆盖

name[j+1]=NULL;//置空

count--;//减一

}

//判断是否总共只有一个进程且是够刚好也满足条件

if(q->pid==id&&q->right==q&&head2==q) { head2=NULL;//把已分配队列直接置空

flag=1;//表示找到满足条件的进程

}

if(flag==0){//上面的都没找到

do{

if(q->pid==id){//如果找到

if(q==head2)

head2=q->right;

q->left->right=q->right;//修改指针指向

q->right->left=q->left;

flag=1;

break;

}

else q=q->right;

}while(q!=head2);

}//如果找到或是遍历一遍结束

if(flag==0) printf("没有此进程号!!!\n");//没有找到满足的进程

if(flag==1){//表示找到了

for(int i=q->start;istart+q->length;i++)//释放占有的内存

a[i]=0;

//接下来修改可用内存的队列,

while(q->start>p->start&&p->right!=head1){ //从第一个开始找到回收回来的内存开始地址大的那个队列

p=p->right;

}

if(p==head1)//表示比第一个的开始还小,那么就要修改头地址

head1=q;//其他情况不用修改头地址,只需找到应该的位置,把此进程插进去

q->left=p->left;//修改指针的指向

q->right=p;

p->left->right=q;

p->left=q;

if(q->start+q->length==p->start)//可以与后面合并的情况

{ q->length+=p->length;//修改指针的指向

p->right->left=q;

q->right=p->right;

free(p);

}

if(q->left->start+q->left->length==q->start)//可以与前面合并的情况

{ q->left->length+=q->length;//修改指针的指向q->left->right=q->right;

q->right->left=q->left;

free(q);

}

}

}

}

//打印输出

void print()

{ de_node *q=head2,*p=head1;

if(count==0)

printf("没有进程占有内存。\n");

else

{ printf("输出进程id号:\n");

for(int i=0;i

printf("%c\t",name[i]);

}

printf("\n");

printf("输出内存当前使用情况:\n");

for(int j=0;j

printf("%d %d\t",j,a[j]);

printf("\n");

printf("内存初始名称为i,回收后可能会变,可以查看回收来自那个进程\n");

do //输出可用内存序列

{ if(p!=NULL)

{ printf("进程id:%c 开始地址:%d 长度%d\n",p->pid,p->start,p->length);

p=p->right;

}

}while(p!=head1);

printf("\n");

printf("已分配进程队列:\n");

do //已分配进程队列

{

if(q!=NULL)

{

printf("进程id:%c 开始地址:%d 长度%d\n",q->pid,q->start,q->length);

q=q->right;

}

}while(q!=head2);

}

//主函数

void main()

{ int x;

de_node *point,*p1;

//创建内存的初始状态

point=(struct linknode*)malloc(sizeof(struct linknode));

head1=point;

point->pid='i';

point->start=0;

point->length=n;

head1->left=point;

head1->right=point;

print();

while(1)

{

printf(" ------MENU-------\n");

printf("1----distribute(分配)\n");

printf("2----reclaim(回收)\n");

printf("3----view (浏览)\n");

printf("4----exit(退出)\n");

printf("请输入上面的选项(1--4):\n");

scanf("%d",&x);

fflush(stdin);

switch(x)

{

case 1:

{ p1=creat();

if(p1==NULL) printf("创建进程失败。\n"); else distribute(p1);

x=0;

break;

}

case 2:

{ reclaim();

x=0;

break;

}

case 3:

{ print();

x=0;

break;}

case 4:

{ printf("Thanks;Bye-bye!");exit(0);

x=0;

break;}

default:

{ printf("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n");} }

}

}

四、实验结论

1、实验结果

内存分配与回收

课程设计 题目: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学生姓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系别:计算机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 指导教师:副教授 副教授 2011年月日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三) 学院(系):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计算机09-2 学生姓名:学号:

目录 第一章背景研究 (1) 1.1课题简介 (1) 1.2 设计要求 (1) 1.3概念原理 (1) 1.4 环境说明和使用工具 (2) 第二章详细设计 (2) 2.1功能介绍 (2) 2.1.1分配函数发fenpei()的执行过程(最佳适应算法) (2) 2.1.2回收进程空间所占的函数free()的执行过程 (2) 2.2函数的规格说明 (3) 2.2.1打印分配表空闲表函数 print() (3) 2.2.2为进程分配空间函数 fenpei(char *c, struct node *p,struct node *f) (3) 2.2.3回收进程所占空间函数struct node * free(char *c, struct node *p,struct node *f) (3) 2.3 主要数据结构 (3) 2.4 流程图 (5) 第三章核心算法的实现 (6) 3.1 分配函数 (6) 3.2回收函数 (11) 第四章测试 (15) 4.1 预测试 (15) 4.2 实际运行结果(截图) (16) 第五章总结 (18)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背景研究 1.1课题简介 操作系统是当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支撑,它管理和控制着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可以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课程, 是计算机应用人员深入了解和使用计算机的必备知识, 是进行系统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核心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及实现技术,具有分析现行操作系统和设计、开发实际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熟悉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所谓分配,就是解决多道作业或多进程如何共享主存空间的问题。所谓回收,就是当作业运行完成时,将作业或进程所占用的主存空间归还给系统。采用可变式分区管理,使用最佳适应算法实现主存的分配与回收。深入研究此算法有助于我们全面的理解内存的分配原理,培养我们逻辑思维能力。 1.2 设计要求 设计多个作业或进程动态请求内存资源的模拟系统,使用最佳适应算法实现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实现可变式分区管理;设计相应的内存分配算法,定义相关数据结构,以及输出显示每次请求分配内存的结果和内存的已分配和未分配的状况。 1.3概念原理 可变式分区管理的原理:区域的大小及起始地址是可变的,根据程序装入时的大小动态地分配一个区域。保证每个区域之中刚好放一个程序。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存储空间,提高内存的使用效率。如果一个程序运行完毕,就要释放出它所占有的分区,使之变成空闲区。这样就会出现空闲区与占用区相互交错的情况。这样就需要P 表,F表来分别表示内存的占用区状态与空闲区的状态。

消耗太多内存时回收工作进程

消耗太多内存时回收工作进程: 最大虚拟内存(兆):当工作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达到设置的值时回收工作进程,默认禁用,如果启用则默认值为500 M;建议设置为不超过虚拟内存总数的70%; 最大使用的内存(兆):当工作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达到设置的值时回收工作进程,默认禁用,如果启用则默认值为192 M;建议设置为不超过物理内存总数的60%;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程序池具有以下两种工作进程回收方式,不过这两种回收方式均不会造成Web服务的中断: 在空闲此段时间后关闭工作进程(分钟):当工作进程空闲多少分钟后关闭此工作进程,这降低了空闲工作进程对系统资源和CPU性能的消耗,默认启用并且设置为20分钟; 核心请求队列限制为(请求次数):当HTTP.sys接收到某个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时,如果处理此请求的对应应用程序池的工作进程还处于忙状态,则HTTP.sys将接收到的请求保存在对应应用程序池的请求队列中,直到工作进程空闲为止。此选项即用于设置此应用程序池的请求队列所能容纳的请求数量,默认情况下每个应用程序池的请求队列限制为保留1000个请求,如果超出则向客户端返回503错误,你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进行修改,最大可以设置为65535。但是如果设置太大则会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而设置太小会导致客户端访问时频繁出现503错误。 启用CPU监视:监视此应用程序池的CPU使用率,默认未启用;如果某个应用程序池占用的CPU利用率过多,那么可以通过配置此选项来限制此应用程序池;

最大CPU使用率(百分比):所设置的应用程序池所能使用的最大CPU使用率;启用CPU监视时默认值为100; 刷新CPU使用率(分钟):刷新CPU使用率的间隔时间;启用CPU监视时默认值为5; CPU使用率超过最大使用率时执行的操作:当此应用程序池的CPU使用率超过所设置的最大CPU使用率时所进行的操作,启用CPU监视时默认为无,此时IIS只是在事件日志中进行记录而不进行其他操作;如果选择为关闭,那么IIS将关闭此应用程序池中的所有工作进程; Web园:在Web园中你可以配置此应用程序池所使用的最大工作进程数,默认为1,最大可以设置为4000000;配置使用多个工作进程可以提高该应用程序池处理请求的性能,但是在设置为使用多个工作进程之前,请考虑以下两点: 每一个工作进程都会消耗系统资源和CPU占用率;太多的工作进程会导致系统资源和CPU利用率的急剧消耗; 每一个工作进程都具有自己的状态数据,如果Web应用程序依赖于工作进程保存状态数据,那么可能不支持使用多个工作进程。 性能 在性能标签你可以设置工作进程的运行方式:

操作系统原理答案(张丽芬)

第2章习题答案 2-9. (1)x<=3 运行顺序为Px,P3,P5,P6,P9 T=(x+(x+3)+(x+3+5)+(x+3+5+6)+(x+3+5+6+9))/5=x+ (2)3

作业4还未到,只能选作业3运行。 作业3运行到结束,再计算剩余的作业2和4: 作业2的响应比=(()+)/= 作业4的响应比=( /=2 选作业2运行。 作业2到完成。最后运行作业4。运行到,全部结束。 各个作业的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t1=2 t2== t3= t4== 各个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T==(2++1+/4= 各个作业的平均带权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W=(2/2++1/+/4= 2-13.已知作业A,B,C,D,E需要的运行时间分别为10,6,2,4,8分钟,优先级分别为3,5,2,1,4。 (1)轮转法(假定时间片=2分钟) 作业完成的顺序为C,D,B,E,A 开始作业轮转一周需10分钟, 作业C的周转时间:Tc=10分钟(6分) C完成后,剩下四个作业,轮转一周需8分钟, 作业D的周转时间:Td=10+8×(4-2)/2=18分钟(16分) D完成后,剩下三个作业,轮转一周需6分钟, 作业B的周转时间:Tb=18+6×(6-2-2)/2=24分钟(22分) B完成后,剩下两个作业,轮转一周需4分钟, 作业E的周转时间:Te=24+4=28分钟(28分) E完成后,只剩下作业A, 作业A的周转时间:Ta=28+2=30分钟(30分) 平均周转时间:T=(10+18+24+28+30)/5=22分(分) (2)优先级调度法 作业完成顺序为:B,E,A,C,D Tb=6分,Te=6+8=14分,Ta=14+10=24分,Tc=24+2=26分, Td=26+4=30分。 平均周转时间:T=(6+14+24+26+30)/5=20分 第3章习题答案 3-7. 系统中有n+1个进程。其中A1、A2、…、An分别通过缓冲区向进程B发送消息。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为:发送进程A1、A2、…、An要互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和回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写和调试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存储管理方 案的理解,熟悉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内容 1.确定内存空间分配表; 2.采用最优适应算法完成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3.编写主函数对所做工作进行测试。 三.实验背景材料 实现可变分区的分配和回收,主要考虑的问题有三个:第一,设计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用来记录空闲区和作业占用的区域;第二,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分配算法;第三,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回收算法。 首先,考虑第一个问题,设计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用来记录空间区和作业占用的区域。 由于可变分区的大小是由作业需求量决定的,故分区的长度是预先不固定的,且分区的个数也随内存分配和回收变动。总之,所有分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数据表格的设计必须和这个特点相适应。由于分区长度不同,因此设计的表格应该包括分区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和长度。由于分配时空闲区有时会变成两个分区:空闲区和已分分区,回收内存分区时,可能会合并空闲分区,这样如果整个内存采用一张表格记录己分分区和空闲区,就会使表格操作繁琐。分配内存时查找空闲区进行分配,然后填写己分

配区表,主要操作在空闲区;某个作业执行完后,将该分区变成空闲区,并将其与相邻的空闲区合并,主要操作也在空闲区。由此可见,内存的分配和回收主要是对空闲区的操作。这样为了便于对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就建立两张分区表记录内存使用情况,一张表格记录作业占用分区的“己分分区表”;一张是记录空闲区的“空闲区表”。这两张表的实现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链表形式,一种是顺序表形式。在实验中,采用顺序表形式,用数组模拟。由于顺序表的长度必须提前固定,所以无论是“已分分区表”还是“空闲区表”都必须事先确定长度。它们的长度必须是系统可能的最大项数。 “已分分区表”的结构定义 #definen10//假定系统允许的最大作业数量为n struct {floataddress;//已分分区起始地址 floatlength;//已分分区长度、单位为字节 intflag;//已分分区表登记栏标志,“0”表示空栏目,实验中只支持一个字符的作业名 }used_table[n];//已分分区表 “空闲区表”的结构定义 #definem10//假定系统允许的空闲区最大为m struct {floataddress;//空闲区起始地址

Java 内存释放

Java 内存释放 (问题一:什么叫垃圾回收机制?)垃圾回收是一种动态存储管理技术,它自动地释放不再被程序引用的对象,按照特定的垃圾收集算法来实现资源自动回收的功能。当一个对象不再被引用的时候,内存回收它占领的空间,以便空间被后来的新对象使用,以免造成内存泄露。 (问题二:java的垃圾回收有什么特点?)JAVA语言不允许程序员直接控制内存空间的使用。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都是由JRE负责在后台自动进行的,尤其是无用内存空间的回收操作(garbagecollection,也称垃圾回收),只能由运行环境提供的一个超级线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问题三:垃圾回收器什么时候会运行?)一般是在CPU空闲或空间不足时 自动进行垃圾回收,而程序员无法精确控制垃圾回收的时机和顺序等。 (问题四:什么样的对象符合垃圾回收条件?)当没有任何获得线程能访问一个对象时,该对象就符合垃圾回收条件。 (问题五:垃圾回收器是怎样工作的?)垃圾回收器如发现一个对象不能被任何活线程访问时,他将认为该对象符合删除条件,就将其加入回收队列,但不是立即销毁对象,何时销毁并释放内存是无法预知的。垃圾回收不能强制执行,然 而Java提供了一些方法(如:System.gc()方法),允许你请求JVM执行垃圾回收,而不是要求,虚拟机会尽其所能满足请求,但是不能保证JVM从内存中删除所有不用的对象。 (问题六:一个java程序能够耗尽内存吗?)可以。垃圾收集系统尝试在对 象不被使用时把他们从内存中删除。然而,如果保持太多活的对象,系统则可能会耗尽内存。垃圾回收器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内存,只能保证可用内存尽可能的得到高效的管理。 (问题七:如何显示的使对象符合垃圾回收条件?) (1)空引用:当对象没有对他可到达引用时,他就符合垃圾回收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他的引用,删除对象的引用就可以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引用变量设置为null,来符合垃圾回收的条件。 Java代码 1.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hello");

操作系统原理考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考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操作系统是一种()。 A. 系统软件 B. 系统硬件 C. 应用软件 D. 支援软件 2.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在于()。 A.实现各台计算机这间的通信 B.共享网络中的资源 C.满足较在规模的应用 D.系统中多台计算机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3.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B. 进程执行需要处理机 C.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D. 进程是有生命期的 4.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段。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数据 D.程序 5.要求进程一次性申请所需的全部资源,是破坏了死锁必要条件中的哪一条()。 A.互斥 B.请求与保持 C.不剥夺 D.循环等待 6.以下哪种存储管理不可用于多道程序系统中()。 A.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 B.固定式区存储管理 D. 段式存储管理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7.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

中,某作业完成后要收回其主存空间,该空间可能与 1 / 8 相邻空闲区合并,修改空闲区表,使空闲区数不变且空闲区起始地址不变的 情况是()。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 区 8.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不是由()引起的。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C.主存容量不足 D.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9.在进程获得所需全部资源,唯却CPU时,进程处于()状态。 A.运行 B.阻塞 C.就绪 D.新建 10.要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将主存等分成()。 A.块 B.页 C.段长 D.段 11.系统利用SPOOLING技术实现()。 A.对换手段 B.虚拟设备 C.系统调用 D.虚拟存储 12.设备从磁盘驱动器中读出一块数据的总时间为()。 A.等待时间+ 传输时间 B.传输时间 D.延迟时间+ 查找时间+ 传输时间 C.查找时间+ 传输时间 13.如果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

操作系统之内存分配与回收

操作系统实验 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二、实验内容:利用可变分区的首次适应算法,模拟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三、实验目的:掌握可变分区首次适应算法的原理以及其编程实现。 四、实验过程: 1、基本思想:可变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求,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首次适应算法要求空闲空间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进行内存分配时,从链表头部开始依次检索,找到第一个不小于请求空间大小的空闲空间进行分配。分配时需考虑碎片问题,若分配会导致碎片产生则将整块分区分配。内存的回收需要考虑四种情况:⑴回收分区前后两个分区都空闲,则需要和前后两个分区合并;(2)回收分区只有前一分区空闲,则与前一分区合并;(3)回收分区只有后一分区空闲,则和后一分区合并;(4)回收分区独立,不考虑合并 。 2、主要数据结构: struct FreeArea{ 链结点包含的数据:分区号、大小、起址、标记 i nt ID; i nt size;

l ong address; i nt sign; }; struct Node { 双链表结点结构体:数据区、前向指针、后继指针 F reeArea data; s truct Node *prior; s truct Node *next; }*DLinkList; 3、输入、输出: 输入: I.内存分配时由键盘输入分区ID和大小; II.内存回收时由键盘输入需要回收的分区ID; 输出:输出内存的分配情况(按照地址从低到高) 4、程序流程图:

5、实验结果截屏:

6、源程序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Free 0 //空闲状态 #define Busy 1 //已用状态 #define PBusy 2 //碎片已用状态 #define FINISH 1 //完成 #define FINISH2 1 //完成 #define ERROR 0 //出错 #define memory 512 //最大内存空间为(单位:KB)#define min 10 //碎片最小值(单位:KB) typedef struct FreeArea//空闲链数据 { i nt ID; i nt size; l ong address; i nt sign; }; typedef struct Node//空闲连结构 { F reeArea data;

内存条回收多少钱一个

深圳市锐业电子有限公司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5051433.html, 深圳市锐业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全球电子元器件库存处理商,针对全球电子贸易商,工厂,代理商的电子元器件库存积压收购。长期收购您剩余的,生产线停产的、产品订单取消等问题而造成库存积压,在这里我们整批采购或单颗采购。我们感兴趣的电子零件包括主动及被动器件,从IC芯片,集成电路,单片机,内存芯片,内存条回收,光耦,CPU到二、三极管、电容、钽电容、电感,插座、晶振等一切电子元器件。我们致力于帮助提高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利用率,并且降低客户的仓储成本以及管理成本。 回收产品介绍: 1 回收:MacBook Pro、MacBook Air、iMac、iPad、iPhone等苹果全系列产品。 2 回收:联想、戴尔、华硕、宏基、三星、东芝、索尼、惠普、神舟等品牌笔记本。 3 回收:品牌台式电脑、组装DIY电脑、服务器、显示器、一体机电脑等电脑设备。 4 回收:电脑各种配件、CPU、内存条、硬盘、主板、显卡、服务器配件等。 回收对象:公司、个人、企业单位等。上门提货,快捷支付,安全方便. 我们承诺:对所有回收来的电脑硬盘经过专业格式化处理,让您的数

深圳市锐业电子有限公司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5051433.html, 据更放心,不泄密。 关于价格:我们会派相关专业人员上门,对照市场的行情,为您所处理的电脑物品免费估价, 保证回收价格公道合理。 选择锐业电子的原因: 1、实力雄厚、资金充裕,可以一次性现金收购1000万元以内的库存。 2、全面而专业的评估团队。我们由20多名有数十年经验的评估专家构成,无论IC、内存芯片,三极管、电容,电感等都有专业人员评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3、快捷的反馈。我们在接到电话的2小时内会给客户回应,并在24小时内报价供客户参考。 4、提供多样化的库存处理解决方案供客户选择。可以统货一次性清仓收购也可以代销。 5、全面而畅通的渠道及全球化的分支机构。我们在深圳、香港均有设点,可以大陆交货也可以香港接货。 6、一切现金交易,无需售后。选择全部在您,风险全部在我! 7、为客户保密,我们承诺不泄露客户的任何信息给第三方。

java垃圾回收机制

上次讲到引用类型和基本类型由于内存分配上的差异导致的性能问题。那么今天就来聊一下和内存释放(主要是gc)有关的话题。 事先声明一下:虽说sun公司已经被oracle吞并了,但是出于习惯,同时也为了偷懒节省打字,以下仍然称之为sun公司。 ★jvm的内存 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具体章节请看“这里”),提及了如下几种类型的内存空间: ◇栈内存(stack):每个线程私有的。 ◇堆内存(heap):所有线程公用的。 ◇方法区(method area):有点像以前常说的“进程代码段”,这里面存放了每个加载类的反射信息、类函数的代码、编译时常量等信息。 ◇原生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主要用于jni中的原生代码,平时很少涉及。 关于栈内存(stack)和堆内存(heap),已经在上次的帖子中扫盲过了,大伙儿应该有点印象。由于今天咱们要讨论的“垃圾回收”话题,主要是和堆内存(heap)有关。其它的几个玩意儿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等以后有空了,或许可以单独聊一下。 ★垃圾回收机制简介 其实java虚拟机规范中并未规定垃圾回收的相关细节。垃圾回收具体该怎么搞,完全取决于各个jvm的设计者。所以,不同的jvm之间,gc的行为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下面咱拿sun官方的jvm来简单介绍一下gc的机制。 ◇啥时候进行垃圾回收? 一般情况下,当jvm发现堆内存比较紧张、不太够用时,它就会着手进行垃圾回收工作。但是大伙儿要认清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jvm进行gc的时间点是无法准确预知的。因为gc启动的时刻会受到各种运行环境因素的影响,随机性太大。 虽说咱们无法准确预知,但如果你想知道每次垃圾回收执行的情况,还是蛮方便的。可以通过jvm的命令行参数“-xx:+printgc”把相关信息打印出来。 另外,调用system.gc()只是建议jvm进行gc。至于jvm到底会不会做,那就不好说啦。通常不建议自己手动调用system.gc(),还是让jvm自行决定比较好。另外,使用jvm命令行参数“-xx:+disableexplicitgc”可以让system.gc()不起作用。 ◇谁来负责垃圾回收? 一般情况下,jvm会有一个或多个专门的垃圾回收线程,由它们负责清理回收垃圾内存。 ◇如何发现垃圾对象? 垃圾回收线程会从“根集(root set)”开始进行对象引用的遍历。所谓的“根集”,就是正在运行的线程中,可以访问的引用变量的集合(比如所有线程当前函数的参数和局部变量、当前类的成员变量等等)。垃圾回收线程先找出被根集直接引用的所有对象(不妨叫集合1),然后再找出被集合1直接引用的所有对象(不妨叫集合2),然后再找出被集合2直接引用的所有对象......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能遍历到的对象都遍历完。 凡是从根集通过上述遍历可以到达的对象,都称为可达对象或有效对象;反之,则是不可达对象或失效对象(也就是垃圾)。 ◇如何清理/回收垃圾? 通过上述阶段,就把垃圾对象都找出来。然后垃圾回收线程会进行相应的清理和回收工作,包括:把垃圾内存重新变为可用内存、进行内存的整理以消除内存碎片、等等。这个过程会涉及到若干算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见“这里”。限于篇幅,咱就不深入聊了。 ◇分代 早期的jvm是不采用分代技术的,所有被gc管理的对象都存放在同一个堆里面。这么做的缺点比较明显:每次进行gc都要遍历所有对象,开销很大。其实大部分的对象生命周期都很短(短命对象),只有少数对象比较长寿;在这些短命对象中,又只有少数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其它大量的短命对象都属于小对象(很符合二八原理)。 有鉴于此,从jdk 1.2之后,jvm开始使用分代的垃圾回收(generational garbage collection)。jvm把gc相关的内存分为年老代(tenured)和年轻代(nursery)、持久代(permanent,对应于jvm规范的方法区)。大部分对象在刚创建时,都位于年轻代。如果某对象经历了几轮gc还活着(大龄对象),就把它移到年老代。另外,如果某个对象在创建时比较大,可能就直接被丢到年老代。经过这种策略,使得年轻代总是保存那些短命的小对象。在空间尺寸上,年轻代相对较小,而年老代相对较大。 因为有了分代技术,jvm的gc也相应分为两种:主要收集(major collection)和次要收集(minor collection)。主要收集同时清理年老代和年轻代,因此开销很大,不常进行;次要收集仅仅清理年轻代,开销很小,经常进行。 ★gc对性能会有啥影响? 刚才介绍了gc的大致原理,那gc对性能会造成哪些影响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造成当前运行线程的停顿 早期的gc比较弱智。在它工作期间,所有其它的线程都被暂停(以免影响垃圾回收工作)。等到gc干完活,其它线程再继续运行。所以,早期jdk的gc一旦开始工作,整个程序就会陷入假死状态,失去各种响应。

动态内存分配和回收

实验五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和回收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写和调试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熟悉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属性 设计 三.实验内容 1.确定内存空间分配表; 2.采用最优适应算法完成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3.编写主函数对所做工作进行测试。 四.实验背景材料 实现可变分区的分配和回收,主要考虑的问题有三个:第一,设计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用来记录空闲区和作业占用的区域;第二,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分配算法;第三,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内存回收算法。 首先,考虑第一个问题,设计记录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用来记录空间区和作业占用的区域。 由于可变分区的大小是由作业需求量决定的,故分区的长度是预先不固定的,且分区的个数也随内存分配和回收变动。总之,所有分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数据表格的设计必须和这个特点相适应。由于分区长度不同,因此设计的表格应该包括分区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和长度。由于分配时空闲区有时会变成两个分区:空闲区和已分分区,回收内存分区时,可能会合并空闲分区,这样如果整个内存采用一张表格记录己分分区和空闲区,就会使表格操作繁琐。分配内存时查找空闲区进行分配,然后填写己分配区表,主要操作在空闲区;某个作业执行完后,将该分区变成空闲区,并将其与相邻的空闲区合并,主要操作也在空闲区。由此可见,内存的分配和回收主要是对空闲区的操作。这样为了便于对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就建立两张分区表记录内存使用情况,一张表格记录作业占用分区的“己分分区表”;一张是记录空闲区的“空闲区表”。这两张表的实现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链表形式,一种是顺序表形式。在实验中,采用顺序表形式,用数组模拟。由于顺序表的长度必须提前固定,所以无论是“已分分区表”还是“空闲区表”都必须事先确定长度。它们的长度必须是系统可能的最大项数。 “已分分区表”的结构定义 #define n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最大作业数量为n struct { float address; //已分分区起始地址 float length; //已分分区长度、单位为字节 int flag; //已分分区表登记栏标志,“0”表示空栏目,实验中只支持一个字符的作业名 }used_table[n]; //已分分区表 “空闲区表”的结构定义 #define m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空闲区最大为m struct

JVM内存分配(栈堆)与JVM回收机制

Java 中的堆和栈 简单的说: Java把内存划分成两种:一种是栈内存,一种是堆内存。 在函数中定义的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变量都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 当在一段代码块定义一个变量时,Java就在栈中为这个变量分配内存空间,当超过变量的作用域后,Java会自动释放掉为该变量所分配的内存空间,该内存空间可以立即被另作他用。 堆内存用来存放由new创建的对象和数组。 在堆中分配的内存,由Java虚拟机的自动垃圾回收器来管理。 在堆中产生了一个数组或对象后,还可以在栈中定义一个特殊的变量,让栈中这个变量的取值等于数组或对象在堆内存中的首地址,栈中的这个变量就成了数组或对象的引用变量。 引用变量就相当于是为数组或对象起的一个名称,以后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栈中的引用变量来访问堆中的数组或对象。 具体的说: 栈与堆都是Java用来在Ram中存放数据的地方。与C++不同,Java自动管理栈和堆,程序员不能直接地设置栈或堆。 Java的堆是一个运行时数据区,类的(对象从中分配空间。这些对象通过new、newarray、anewarray和multianewarray等指令建立,它们不需要程序代码来显式的释放。堆是由垃圾回收来负责的,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诉编译器,因为它是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的,Java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走这些不再使用的数据。但缺点是,由于要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存取速度较慢。 栈的优势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仅次于寄存器,栈数据可以共享。但缺点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大小与生存期必须是确定的,缺乏灵活性。栈中主要存放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int, short, long, byte,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和对象句柄。 栈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殊性,就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可以共享。假设我们同时定义: int a = 3; int b = 3; 编译器先处理int a = 3;首先它会在栈中创建一个变量为a的引用,然后查找栈中是否有3这个值,如果没找到,就将3存放进来,然后将a指向3。接着处理int b = 3;在创建完b的引用变量后,因为在栈中已经有3这个值,便将b直接指向3。这样,就出现了a与b同时均指向3的情况。这时,如果再令a=4;那么编译器会重新搜索栈中是否有4值,如果没有,则将4存放进来,并令a指向4;如果已经有了,则直接将a指向这个地址。因此a值的改变不会影响到b 的值。要注意这种数据的共享与两个对象的引用同时指向一个对象的这种共享是不同的,因为这种情况a的修改并不会影响到b, 它是由编译器完成的,它有利于节省空间。而一个对象引用变量修改了这个对象的内部状态,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引用变量。 String是一个特殊的包装类数据。可以用: 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 String str = "abc"; 两种的形式来创建,第一种是用new()来新建对象的,它会在存放于堆中。每调用一次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而第二种是先在栈中创建一个对String类的对象引用变量str,然后查找栈中有没有存放"abc",如果没有,则将"abc"存放进栈,并令str指向”abc”,如果已经有”abc”则直接令 str指向“abc”。 比较类里面的数值是否相等时,用equals()方法;当测试两个包装类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时,用==,下面用例子说明上面的理论。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true

操作系统原理练习题附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每个进程都有一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从__(1)__开始,到__(2)__而结束。 2. 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__(3)__和可再现性。 3. 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称为__(4)__。 4. 一个进程或者由系统创建,或者由__(5)__创建。 5. 一个进程的静态描述是处理机的一个执行环境,被称为__(6)__。 6. 信号量的物理意义是:信号量大于0,其值为__(7)__;信号量小于0,其绝对值为__(8)__。 7. 系统有某类资源5个,供3个进程共享,如果每个进程最多申请__(9)__个该类资源,则系统是安全的。 8. 不可中断的过程称为__(10)__。 9. 操作系统中,进程可以分为__(11)__进程和__(12)__进程两类。 10.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类型的使用接口,它们是__(13)__接口和__(14)__接口。 11. 批处理操作系统中,操作员根据作业需要把一批作业的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选择作业并根据__(15)__的要求自动控制作业的执行。 12. 在批处理兼分时的系统中,往往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而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__(16)__作业。 13. 采用SPOOL技术的计算机系统中,操作员只要启动__(17)__程序工作,就可以把作业存放到__(18)__中等待处理。 14. 作业控制方式有__(19)__方式和__(20)__方式二种。 15. 对资源采用抢夺式分配可以防止死锁,能对处理器进行抢夺式分配的算法有__(21)__算法和__(22)__算法。 16. 因争用资源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是互斥、__(23)__、不可抢占和__(24)__。 17. 死锁的形成,除了与资源的__(25)__有关外,也与并发进程的__(26)__有关。 18. 为破坏进程循环等待条件,从而防止死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系统中所有资源类进行__(27)__,当任何一个进程申请两个以上资源时,总是要求按对应资源号__(28)__次序申请这些资源。 19. 内存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__(29)__的统一,以及它们之间的__(30)__问题。 20. 页式存储管理中,处理器设置的地址转换机构是__(31)__寄存器。 21. 在页式和段式存储管理中,__(32)__存储管理提供的逻辑地址是连续的。 22. 实现地址重定位或地址映射的方法有两种:__(33)__和__(34)__。 23. 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中,当各个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__(35)__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当各个作业要求运行的时间相同时,__(36)__的作业得到优先调度。 24. 确定作业调度算法时应注意系统资源的均衡使用,即使CPU繁忙的作业和__(37)__的作业搭配使用。 25. 按照组织形式分类文件,可以将文件分为普通文件、目录文件和__(38)__。 26. 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__(39)__的功能,以使得用户能透明地存储访问文件。 27. 文件名或记录名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通过__(40)__实现。 28. 文件的__(41)__与文件共享、保护和保密紧密相关。

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实验报告

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名称: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学号: 110310014 学生姓名:于钊 班级:信管1101班 指导教师:吴联世 实验日期: 2013 年12月5日

3、采用最先适应算法(顺序分配算法)分配主存空间。 按照作业的需要量,查空闲区说明表,顺序查看登记栏,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当空闲区大于需要量时,一部分用来装入作业,另一部分仍为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 由于本实验是模拟主存的分配,所以把主存区分配给作业后并不实际启动装入程序装入作业,而用输出“分配情况”来代替。 4、当一个作业执行完成撤离时,作业所占的分区应该归还给系统,归还的分区如果与其它空闲区相邻,则应合成一个较大的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例如,在上述中列举的情况下,如果作业2撤离,归还所占主存区域时,应与上、下相邻的空闲区一起合成一个大的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 2)程序结构(流程图) 首次适应分配模拟算法

主存回收算法 3)实现步骤 实现动态分区的分配与回收,主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设计记录主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用来记录空闲区和作业占用的区域;第二,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主存分配算法;第三,在设计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设计主存回收算法。 1.设计记录主存使用情况的数据表格 由于动态分区的大小是由作业需求量决定的,故分区的长度是预先不固定的,且分区的个数也随主存分配和回收变动。总之,所有分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数据表格的设计必须和这个特点相适应。由于分区长度不同,因此设计的表格应该包括分区在主存中的起始地址和长度。由于分配时,空闲区有时会变成两个分区:空闲区和已分分区,回收主存分区时,可能会合并空闲区,这样如果整个主存采用一张表格记录已分分区和空闲区,就会使表格操作繁琐。主存分配时查找空闲区进行分配,然后填写已分配区表,主要操作在空闲区;某个作业执行完后,将该分区贬词空闲区,并将其与相邻的空闲区合并,主要操作也在空闲区。由此可见,主存的分配与回收主要时对空闲区的操作。这样为了便于对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就建立两张分区表记录主存的使用情况:“已分配区表”记录作业占用分区,“空闲区表”记录空闲区。 这两张表的实现方法一般由两种:链表形式、顺序表形式。在本实验中,采用顺序表形式,用数组模拟。由于顺序表的长度必须提前固定,所以无论是“已分配区表”还是“空闲区表”都必须事先确定长度。它们的长度必须是系统可能的最大项数,系统运行过程中才不会出错,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无论是“已分配表区”还是“空闲区表”都是空闲栏目。已分配区表中除了分区起始地址、长度

java垃圾回收机制是怎样的

java垃圾回收机制是怎样的 手动管理内存 在介绍现代版的垃圾回收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地回顾下需要手 动地显式分配及释放内存的那些日子。如果你忘了去释放内存,那么这块内存就无法重用了。这块内存被占有了却没被使用。这种场景被称之为内存泄露。 下面是用C写的一个手动管理内存的简单例子: intsend_request() { size_tn=read_size(); int*elements=malloc(n*sizeof(int)); if(read_elements(n,elements)

11intsend_request(){size_tn=read_size();stared_ptrelements= make_shared();if(read_elements(n,elements)

Php引用计时器和垃圾回收机制

php引用计数器和垃圾回收机制谈到引用计数器和垃圾回收机制,必须得从php变量说起。总所周知,php 是一种弱类型,但具体表现在哪里,程序里面又是怎么表现的呢?php里面又是怎样实现引用计数器的,程序如何区分变量引用和复制?php是如何对已用完的变量进行回收,不同的php版本的不同的垃圾回收机制又是如何实现的? 1.引用计数器 讲到引用计数器,不得不先说一下变量的c语言实现。如下,几个变量的结构体和联合体: zvalue_value联合体: typedef union _zvalue_value { long lval; /* long value */ double dval; /* double value */ struct { char *val; int len; } str; H as hTable *ht; /* hash table value */ zend_object_value obj; } zvalue_value; zval的结构: struct _zval_struct { /* Variable information */ zvalue_value value; /* value */ zend_uint refcount__gc; zend_uchar type; /* active type */ zend_uchar is_ref__gc; }; zval可以看成一个容器,zvalue_value是该容器存储变量值的联合体,refcount__gc 是引用计数,记录引用数,is_ref__gc是标志这个容器是否真正的引用,type表示这个变量的类型。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教程(第二版)第2章习题答案

第2章操作系统的界面 (1) 请说明系统生成和系统引导的过程。 解: 系统的生成过程:当裸机启动后,会运行一个特殊的程序来自动进行系统的生成(安装),生成系统之前需要先对硬件平台状况进行检查,或者从指定文件处读取硬件系统的配置信息,以便根据硬件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模块组,比较重要的信息通常有:CPU类型、内存大小、当前关联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选项和参数。按照这些信息的指示,系统生成程序就可以正确地生成所需的操作系统。 系统引导的过程:系统引导指的是将操作系统内核装入内存并启动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初始引导、内核初始化、全系统初始化。初始引导工作由BIOS完成,主要完成上电自检,初始化基本输入输出设备,载入操作系统内核代码等工作。内核被载入内存后,引导程序将CPU控制权交给内核,内核将首先完成初始化功能,包括对硬件、电路逻辑等的初始化,以及对内核数据结构的初始化,如页表(段表)等。全系统初始化阶段要做的就是启动用户接口程序,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初始化,使系统处于等待命令输入状态。 (2) 操作系统具有哪些接口?这些接口的作用是什么? 解: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接口有图形接口、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几种形式。 操作系统包括三种类型的用户接口:命令接口(具体又可分为联机命令接口与脱机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及图形化用户接口。其中,命令接口和图形化用户接口支持用户直接通过终端来使用计算机系统,而程序接口则提供给用户在编制程序时使用。 (3) 请说明操作系统具有的共性服务有哪些不同类别,这些类别分别用于完成什么功能? 解:所有的操作系统都通过一些基本服务来帮助用户简单便捷地使用计算机各类资源,它们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1.控制程序运行:系统通过服务将用户程序装入内存并运行该程序,并且要控制程序 在规定时间内结束。 2.进行I/O操作:用户是不能直接控制设备的,只能通过操作系统与外部设备进行交 互,由系统调用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或交给用户。 3.操作文件系统:为了保证实现“按名存取”,文件系统应该为用户提供根据文件名 来创建、访问、修改、删除文件的方法,以确保文件数据的安全可靠以及正确存取。 4.实现通信:操作系统需要提供多个程序之间进行通讯的机制,来控制程序的执行顺 序。 5.错误处理:操作系统通过错误处理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步骤, 避免损害系统的正确性和统一性。 (4) 系统调用的用途是什么? 解: 通常,在操作系统内核设置有一组用于实现各种系统功能的子程序(过程),并将它们提供给用户程序调用。每当用户在程序中需要操作系统提供某种服务时,便可利用一条系统调用命令,去调用所需的系统过程。这即所谓的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主要类型包括: 1.进程控制类,主要用于进程的创建和终止、对子进程结束的等待、进程映像的替换、 进程数据段大小的改变以及关于进程标识符或指定进程属性的获得等; 2.文件操纵类,主要用于文件的创建、打开、关闭、读/写及文件读写指针的移动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