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性颈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及防治

急性颈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及防治

急性颈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及防治
急性颈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及防治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一、疼痛绝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部分感觉异常可以表现为疼痛,公认的统计是:1/3~1/2脊髓损伤患者有疼痛,其中10%~20%达到严重程度并影响日常生活,5%最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临床多数情况下医生们称之为“中枢性疼痛”,有的将截瘫以下部分的疼痛称之为“幻痛”。预防性措施:感染、褥疮、痉挛、膀胱和肠道问题、急剧温度变化、吸烟、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诱发疼痛,所以应积极避免或处理这些因素。保持良好的营养及卫生状态,正确地处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适当的关节活动,以及正确的体位,都有助于避免疼痛的发生或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发生。二、痉挛脊髓损伤在受伤后数周即可出现肌肉紧张(医学中称之为“痉挛”)。痉挛可出现在肢体整体或局部,亦可出现在胸、背、腹部肌肉。在对痉挛的治疗之前,需要明确治疗的必要性,并非所有的肌痉挛都需要治疗。有的痉挛对患者是有利的,比如: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下肢肌痉挛有助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四肢痉挛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拴的形成。但严重的肌痉挛对运动功能造成严重障碍,缓解肌痉挛可明显地提高活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缓解肌痉挛的目的主要是减轻不适、便于护理和保健,这时的肌痉挛解除并不意味着功能恢复。治疗和护理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解除诱因:在治疗痉挛之前,尽量解除增加痉挛的各种诱因,如:尿路感染、褥疮、骨折、嵌甲等。解除诱因后,痉挛往往会明显减轻。(2)冷疗或热疗:可使肌痉挛一过行放松,也可缓解疼痛。(3)水疗:温水浸浴有利于缓解肌痉挛,温度宜在27~30度;。(4)主动运动:作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肌痉挛有交替性抑制作用。(5)被动运动与按摩:深入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系统康复训练。(6)肌电生物反馈:利用松弛性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有助于放松痉挛肌。(7)功能性电刺激:对屈肌痉挛者电刺激其伸肌群,有利于痉挛肌放松,电刺激配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更有效。(8)药物治疗:目前有效的药物是巴氯氛(化学名为:氯苯氨丁酸,baclofen),每片10mg。口服时,由半片(5mg)开始,每日三次。以后每隔三天增加半片,到有效剂量后维持。成人一般要吃到80~100mg,才能出现止痉效果,而且药坚持长期服用。肉毒毒素、5%酚溶液局部注射(必须由医生操作)。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9)手术:双下肢严重痉挛可选择手术治疗,进行“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三、泌尿系并发症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处理不当,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时间后可以导致肾功能不全。(1) 泌尿系感染其主要原因是排尿障碍导致残余尿量多,膀胱排尿不畅,或是持续性导尿引流引起逆行感染。因此要教育患者认识到间歇导尿,定期监测残余尿量的重要意义。另外坚持站立训练,保持会阴部卫生,定时适量饮水,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1000ml,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均衡饮食,都有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每月或每月数次定期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泌尿系感染。如果患者突然发烧,尿液浑浊,色泽异常有异味,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泌尿系感染一旦发生,首要的处理措施是留置导尿管,开放导尿,持续引流;适当输液并增加饮水量,利用尿液对膀胱的冲洗作用,排出菌尿。抗生素首选阿米卡星,若用三天后体温不降,根据尿培养药敏的结果,选用抗菌素。发生泌尿系感染时,还可利用超短波和微波治疗,有助于消除炎症。(2) 泌尿系结石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饮水偏少,尿液浓缩,长期卧床下肢不负重,骨钙丢失经肾排泄增加,长期留置导尿管,反复泌尿系感

脊髓损伤

各种原因造成脊髓直接或间接性损伤,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但其临床表现早期与晚期有所不同。脊髓横贯损害时,由断面以下所支配的肌肉麻痹,随意运动、感觉和括约肌的功能障碍。脊髓完全性损害或表现为脊髓休克,或表现为完全性痉挛性四肢瘫或截瘫,前者为急性发生,后者为逐渐发展起来形成的。也可表现为脊髓的不完全性横贯性损害。 一、脊髓休克 见于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损伤后,在受损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肢体的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或消失,各种反射均减退或消失,病变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完全丧失,膀胱无张力,尿潴留,大便失禁,呈无张力性(充盈性)尿便失禁。 脊髓休克时期的长短除与脊髓损伤本身的各种因素有关外,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感染(如褥疮、尿路感染),是否有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等也有关,特别是褥疮引起的蛋白质丧失,以及膀胱与直肠功能不全等,均可延长休克期限。通常为3~4天至6~8周,平均2~4周。 二、完全性脊髓损害 脊髓休克过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但各种感觉无恢复,并可早期出现总体反射,即当损伤以下的皮肤或黏膜受到刺激时,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两下肢内收,腹肌收缩,反射性排尿和阴茎勃起等,但运动和各种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无恢复。这种屈曲性截瘫通常是脊髓完全性横贯损害的指征。而伸直性截瘫现时为脊髓非完全性横贯损害。 三、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脊髓病变呈完全性横贯损害者比较少见,更多见者是脊髓不完全性横贯损害,其发生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如为急性病变,其损害虽然是不完全性的,但在早期其生理功能却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横贯损害很难区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待脊髓休克逐渐消除后,真正的病灶与体征方可显现出来,其脊髓休克时间通常较完全性损害要短。如为慢性病变,则无脊髓休克表现,随着病变的发展,脊髓损害的表现逐渐出现并加重。 l_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的范围与程度决定于病变的性质和部位,肢体瘫痪的程度通常比完全性横贯损伤要轻,肌张力增高的程度和病理反射的出现亦不如完全性横贯损害显著,腱反射的亢进亦较轻,早期即可出现回缩反射。 2.感觉障碍脊髓不完全性横贯损害时多数在病灶以下出现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类别、程度则根据感觉传导束受损的情况而定,肛门周围感觉常为完好,并可出现疼痛症状。 3.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其出现与脊髓病变程度有关,通常与肢体瘫痪的轻重相平行。轻者可无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但常有排尿困难,重者则常有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膀胱不能排空,大便常秘结,失禁者较少。 四、脊髓半横切损害的表现 脊髓半横切损害的表现即Brown—Seqtlard综合征,典型者极为罕见,临床多为不典型者。 1.典型的Brown—Sequard综合征

颈脊髓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word精品

颈脊髓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随着交通和建设事业迅猛发展, 由于意外导致的颈脊髓损伤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早期死亡率为5.92%。在病程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至关重要, 对于维持生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压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l 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处理颈脊髓损伤最有效、确切的方法。目的在于:使颈椎恢复解剖位置并永久稳定;解除脊髓压迫。减轻脊髓水肿及继发性损害;避免脊髓进一步受损。 1.1 手术时机损伤后长期卧床可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文献报道早期手术可减少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神经恢复的效果。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1.2 手术方法前路手术:主要指征是椎体前部损伤,包括压缩型骨折、屈曲型骨折、爆裂型骨折、椎间盘破裂以及前纵韧带过伸性损伤。后路手术:主要指征是椎体后前部损伤,包括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单侧或双侧关节突交锁、棘上和棘间韧带以及关节囊与黄韧带断裂。 2 并发症护理1呼吸系统并发症 2.1-1 呼吸道感染是颈脊髓损伤早期死亡原因之一。下颈脊髓损伤肋间肌麻痹,上颈脊髓损伤全呼吸肌麻痹.患者可出现无自主呼吸,很快死亡。下颈脊髓损伤后,可因脊髓上升性水肿导致全呼吸肌麻痹,咳嗽反射被抑制,尤其是有吸烟史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肺感染。鼓励并指导帮助咳嗽、排痰。嘱患者行腹式呼吸,先深呼吸5—6 次,于深吸气末屏气,继而咳嗽,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口。根据排除气道异物腹部冲击法的原理,应用在排痰护理中,并与常规排痰法进行比较,效果好。对于高位截瘫而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咳嗽无效由护士给予吸痰并常规给予静脉化痰药物。2.1.2 颈部血肿 颈前路手术后48 h .尤其是在12 h 内,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应密切注意颈部外形是否肿胀.引流管是否通畅和引流量,有无呼吸异常,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警惕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对高血压病史者,应注意控制血压,预防和减少切口出血。若遇上述紧急状况及时通知医生立即行二次手术。清除伤口内积血。 2.1.3 喉头水肿 术后4?7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而影响通气功能。颈前路手术术前I周练习气管推移,每天3-4次?每次5?10 min。术后心电监护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至平稳,询问有无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等,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缺氧表现,根据血氧浓度调节给氧流量及时间.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手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每天2。2.1.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术后常规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负压吸引装置,若发现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 2.2循环系统异常 2.2.1 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患者伤后应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及意识状态、心电图变化等:高热、嗽氧的患者因心率代偿性增加不明显,要及时给以处理。将心电监护的报警阈值定为收缩压75 mmHg心率为40次/分?通过报警声音提示护士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2.2.2 高热 患者由于排汗功能障碍或肺感染,常导致高热,机体代谢增高。非颈髓损伤患者体温每升高「C,心率增加12 —18次/分;颈髓损伤患者体温每升高「C,心率仅增加4—5 次/分,两者增快心率表现出的差异性。与颈髓损伤患者交感神经抑制循环系统代偿能力下降有关,不能

颈髓损伤的护理

颈髓损伤的护理 颈髓损伤是颈椎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导致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往往对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因此良好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对于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1、急救护理:由于部分患者呼吸肌麻痹,呼吸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异物阻塞,首先抢救患者生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尽可能减少神经功能丧失。其次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备足氧气,及时发现因脊髓水肿、呼吸中枢或脊髓功能受损而致呼吸麻痹,呼吸困难,心率不齐,血压不稳,应备好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器材和药品。 2、呼吸的管理:颈髓损伤不仅容易导致四肢瘫痪,更严重的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呼 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呼吸的管理尤为重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神 志,呼吸节律、幅度、型态、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若发生呼吸肌麻痹、呼吸 衰竭,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道护理的重点是排痰,预防气管堵塞及 肺部感染。 ①患者体位。椎体损伤得到初步稳定后,患者应平卧位、半卧位或将床头抬高。保持室 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定时通风,室内地面和生活物品定时清洗、消毒,减少探视 人员和探视频率。 ②呼吸锻炼指导。鼓励患者自主呼吸,指导深吸气、缩唇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呼 气末压,以增加气体交换时间,防止肺萎缩。上肢能自由活动者,指导患者多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深呼吸训练:有吹气球和吹气泡训练,吹气泡训练方法是:用一输液空瓶,内盛半瓶清水,嘱病人用塑料吸管向瓶内水中吹气泡,以增大肺活量,减少呼吸道阻力和无效 气死腔。 ③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痰液粘稠者予a-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应用人工呼吸机时更应重视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可在每次吸痰前5min注入1?5ml生理盐 水,以刺激咳嗽反射,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气管外套管应备气囊,防止机械呼吸机漏气,每4h 放松气囊1次,避免对气管黏膜压迫。护理气管切开病人必须强调无菌操作,以防止 增加感染。 3、心理护理: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患者由健康变为危重病人并有可能危及生命,心理接受不了,悲观情绪明显,丧失生活信心,拒绝治疗,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恢复。其心 理状态演变一般为:震惊T否定T抑郁T对抗T独立T承认T适应,常表现为焦虑抑郁、孤独恐惧、沉闷不语、烦躁固执、悲观绝望、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定。所以首先要稳定病人的情绪,帮助正确对待伤残,安慰并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预后等,通过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用鼓励、激励性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让患 者感到在危险时遇到了救命亲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要鼓励其家属多关心爱护患者,要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安慰和沟通,保证患者家属以足够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全力配合医护工 作,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良好的心理氛围,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觉得自己没 有被遗弃,从而使其从消极等待的态度改变为主动接受治疗和进行功能锻炼,促使康复。 4、皮肤护理:由于患者运动、感觉、排汗功能障碍,加之采用颈托、枕颌带牵引或颅 骨牵引固定头颈部而采取去枕平卧,应给予卧气垫床,保持颈部中立位,并保持有效的牵引, 应避免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缺血缺氧而发生褥疮,加强翻身,每2小时1次。具体要做到 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侧卧时注意在肩部垫软枕,保持颈部 固定,背部靠软枕。特别注意患者足跟用软枕垫起,防止褥疮。为患者使用便盆时,一定要将患者躯 50%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 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 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I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a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小时最好,持续2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临床症状 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1.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急性病变时,早期其生理功能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损伤很难区分。慢性病变无脊髓休克表现,脊髓半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伤侧肢体本体觉和运动丧失,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中央型脊髓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下肢;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自主运动、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深感觉障碍,很少有锥体束征。 1.3完全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障碍。但在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脊髓损伤程度难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可能是脊髓功能永久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脊髓休克消失后,脊髓功能恢复因损伤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2脊髓不同节段损伤的特点 2.1颈段脊髓损伤 表现为四肢瘫。C4 以上颈髓损伤,呼吸肌全部瘫痪,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下颈髓损伤,胸式呼吸消失、膈肌运动存在,腹式呼吸变浅。颈髓损伤后出现交感神经紊乱,失去出汗和血管收缩功能,病人可以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较低位的颈髓损伤上肢可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2.2胸段脊髓损伤 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减退或丧失,大小便出现障碍,浅反射不能引出,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下肢肌力减退或消失,肌张力增高,髌阵挛、Babinski 征阳性。T1 以上损伤可出现呼吸困难。 2.3腰骶段脊髓损伤 按临床表现分为腰髓、圆锥和马尾损伤三部分。T10 以下椎体损伤致脊髓损伤时,表现为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提睾反射、膝腱反射消失,腹壁反射存在,Babinski 征阳性;圆锥损伤不引起下肢运动麻痹,下肢无肌萎缩,肌张力及腱反射无改变,肛门反射减低或丧失,肛周包括外阴部呈马鞍型感觉障碍,出现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常伴有性横向定位(脊髓不全性损伤): 1、中央性脊髓损伤综合征:这是最常见的不全损伤,症状特点为:上肢与下肢的瘫痪程度不一,上肢重下肢轻,或者单有上肢损伤。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可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最新资料推荐------------------------------------------------------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汪家琮脊髓损伤后常出现受累肢体的痉挛,痉挛对患者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下文中将会对痉挛的治疗与预防给予详细阐述。 痉挛痉挛 (spasticity) 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肌张力增高,临床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 脊髓损伤休克期过后,一般先出现屈肌痉挛,约半年后,开始出现伸肌痉挛。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痉挛对患者的影响分为两方面。 不利的方面是: 较重的痉挛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坐位平衡、不利于转移动作的完成、影响睡眠和性生活、引起疼痛等。 有利的方面包括★痉挛可减慢肌萎缩的速度;★由于痉挛使得肌肉萎缩不明显,因而骨突出不明显,从而减少了压疮的发生机会;★由于阵发性痉挛的存在,达到了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分患者可以利用痉挛进行站立、转移、甚至步行。 因此,只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严重痉挛才需要处理。 痉挛的治疗药物治疗临床常用氯苯氨丁酸 1 / 12

(baclofen) ,商品名有力奥来素、脊舒、巴氯酚等,它是脊髓内突触传递强有力的阻滞剂,同时作用于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而达到缓解痉挛的效果。 应用时从每次 5mg, 1 日 2~3次起,每隔 1 周每日服药量增加 5mg,直到痉挛缓解为止。 此后需长期服药。 每日最大量可达 120~140mg,通常日剂量不超过 80mg。 副作用有恶心、头晕、嗜睡、无力等。 如不能耐受应减量或停药。 减量或停药也应逐步递减,如果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有时会出现幻觉、痉挛加重等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疗法常用 5%酚溶液,在神经肌肉接点处注射,每次注射 0. 5~2ml,痉挛缓解可达 6~12个月或更长。 适用于局部痉挛如内收肌痉挛、腓肠肌痉挛的患者,对全身痉挛不适用。 直肠电刺激治疗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直肠电刺激器,用肥皂水润滑后置入肛门内,深度约8~10cm,给予电刺激 30 次,每次刺激时间 1 秒,间隔 29 秒,治疗 1 次 15 分钟,可减轻痉挛 6~7 个小时。 患者每日早晨做 1 次,基本上可保证白天不出现痉挛,利于日常生活动作的完成。 手术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痉挛,可以考虑行脊神经后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痉挛 痉挛(spasticity)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肌张力增高,临床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脊髓损伤休克期过后,一般先出现屈肌痉挛,约半年后,开始出现伸肌痉挛。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分为两方面。不利的方面是:较重的痉挛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坐位平衡、不利于转移动作的完成、影响睡眠和性生活、引起疼痛等。 有利的方面包括 ★痉挛可减慢肌萎缩的速度; ★由于痉挛使得肌肉萎缩不明显,因而骨突出不明显,从而减少了压疮的发生机会; ★由于阵发性痉挛的存在,达到了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部分患者可以利用痉挛进行站立、转移、甚至步行。因此,只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严重痉挛才需要处理。 痉挛的治疗 药物治疗临床常用氯苯氨丁酸(baclofen),商品名有力奥来素、脊舒、巴氯酚等,它是脊髓内突触传递强有力的阻滞剂,同时作用于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而达到缓解痉挛的效果。应用时从每次5mg,1日2~3次起,每隔1周每日服药量增加5mg,直到痉挛缓解为止。此后需长期服药。每日最大量可达120~140mg,通常日剂量不超过80mg。副作用有恶心、头晕、嗜睡、无力等。如不能耐受应减量或停药。减量或停药也应逐步递减,如果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有时会出现幻觉、痉挛加重等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疗法常用5%酚溶液,在神经肌肉接点处注射,每次注射0.5~2ml,痉挛缓解

可达6~12个月或更长。适用于局部痉挛如内收肌痉挛、腓肠肌痉挛的患者,对全身痉挛不适用。 直肠电刺激治疗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直肠电刺激器,用肥皂水润滑后置入肛门内,深度约8~10cm,给予电刺激30次,每次刺激时间1秒,间隔29秒,治疗1次15分钟,可减轻痉挛6~7个小时。患者每日早晨做1次,基本上可保证白天不出现痉挛,利于日常生活动作的完成。 手术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痉挛,可以考虑行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该手术治疗痉挛效果非常可靠,术后痉挛缓解可达3年以上。由于该手术对身体有一定破坏作用,应严格选择适合病例,不能广泛使用。 痉挛的预防 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圆锥部位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出现痉挛是难以避免的。痉挛的预防侧重于消除或减少诱发痉挛加重的各种因素。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保持环境安静;训练手法要轻柔,避免刺激脚心、手心等部位;采用俯卧位有助于抑制髋关节屈曲痉挛,站立训练有助于抑制腓肠肌痉挛;压疮、泌尿系感染的及时处理等。 疼痛 脊髓损伤后患者常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异常性疼痛,对其尚无可靠的预防措施,下文中将提到一些可以试用的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部位的感觉异常性疼痛,属于中枢性疼痛。由于疼痛部位没有正常的感觉,这种疼痛的感觉近似于幻觉,故有人称之为幻肢痛(phantom pain)。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疼痛的传导途径可能有:残留部分的脊髓和(或)脊髓之外的自主神经系统。其确切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临床上这种患者的疼痛表现多种多样,如烧灼痛、针刺痛、放射痛、切割痛、跳痛、麻木痛、绷紧痛等。疼痛的诱发因素包括天气变化、发烧、泌尿系感染等。目前尚无可靠的预防方法。下述治疗方法可以试用。 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又名酰胺咪嗪、得理多,用法:0.1~0.4g,口腹,1日3次,应从小剂量开始。

急性中央性颈脊髓损伤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 急性中央性颈脊髓损伤综合征是较常见的脊髓不全损伤类型之一,多见于颈髓损伤。诊断和治疗很具特点,预后较好。我院自1997年5月~2005年5月,收治该综合征21例,就其中17例资料完整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23~69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跌倒伤8例,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自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为1.5~48h,平均9.5h。 1.2 临床表现伤后有13例表现为上肢瘫痪重(肌力0~ⅱ级),下肢瘫痪轻(肌力ⅱ~ⅴ级);4例伤后四肢全瘫,但脊髓体克期过后表现同前13例。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但深感觉存在。有尿潴留者7例。本组有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头面部软组织损伤,其中头皮裂伤4例,并发脑震荡者2例。 1.3 x线检查均可见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2例c1、c2骨折,1例c3、c4半脱位,1例c6、c7半脱位,伴有椎管狭窄4例,opll 1例,颈椎明显退行性变6例。 1.4 mri检查本组有13例行颈椎mri检查。在mri上显示不同程度的颈髓mri信号异常改变,其信号改变可归纳为:(1)水肿,显示受损部位颈髓增粗,信号明显增强,本组9例。(2)出血,可见受损部位颈髓增粗,髓内有不规则的信号减低区,本组2例。(3)受压,受损椎间盘向后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使受局部弯曲变形、移位或出现凹陷,受压颈髓出现以增强为主的异常信号,本组2例。 1.5 治疗方法 1.5.1 非手术方法本组病例一经确诊,即常规行颅骨牵引或颌枕带牵引,其重量为 2.0~ 3.0kg,持续牵引2~3周后改用石膏围领或颈托固定6~8周。牵引期间,应用地塞米松、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静滴,持续5~7天。 1.5.2 手术疗法本组5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mri上显示颈椎间盘明显后突,于伤后7天及10天行颈椎前路钻孔减压及植骨融合术。3例伴有较严重的椎管狭窄或opll者,于伤后1~1.5个月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1.6 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6~56个月,平均34个月。按frankel分级,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5例恢复至d级,但遗留双手内在肌萎缩,肌力ⅰ~ⅳ级,生活基本自理。1例伴颈椎管狭窄的高龄患者由b级改善到c级,遗留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肌力ⅱ~ⅳ级。

颈髓损伤临床表现与康复治疗

颈髓损伤临床表现与康复治疗 体操运动员桑兰是一名颈6脊髓损伤患者,她在美国经过早期抢救治疗后,回到国内经过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有效的预防了压疮、体位性低血压、关节活动受限、骨质疏松等各种并发症,大大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和工作能力。不仅能在北大校园生活自理、完成新闻学专业学习,目前还担任了体育节目主持等多项社会职务。桑兰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 1.临床表现 颈髓损伤是指颈椎骨折等造成颈段脊髓受伤,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大小便障碍。患者常常因为呼吸肌瘫痪出现呼吸费劲、胸闷等表现,又因为体位性低血压容易出现头晕、眼花、心慌等表现。 目前颈髓损伤尚不能治愈,正规的康复训练是针对脊髓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康复治疗,可使颈髓损伤患者充分发挥残留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早开展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颈髓损伤常见的致伤原因是车祸,其次是重物砸伤。另外,自然灾害如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幸存者中也有一批患者。 了解颈髓损伤的具体原因,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或减少颈髓损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如,汽车驾驶安全带的应用,严禁酒后开车,汽车内防撞系统的应用,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逃生演练等,均对颈髓损伤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颈髓损伤根据损伤的程度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完全性损伤是指针刺肛门时无感觉,并且肛门指诊时肛门外括约肌无随意收缩。不完全性损伤是指针刺肛门时有感觉,或肛门指诊时肛门外括约肌有随意收缩。通常颈髓损伤后肢体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颈髓损伤后大小便障碍及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详见相关内容。 2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内容通常包括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文体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尽快达到康复目标。不同水平完全性颈髓损伤的康复目标的预测见下表。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的康复目标与此有很大的不同,患者有可能恢复步行功能,能进行使用双拐步行训练,有条件时,还可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和水中步行训练。 不同水平完全性颈髓损伤的康复目标 颈髓平面康复目标 颈4用口棍或气控开关控制环境控制系统,用颏控或气控开关控制电动轮椅。 颈5用辅助工具自己进食;利用手摇杆控制电动轮椅;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从床到轮椅等的转移。 颈6自己穿衣;利用加大摩擦力的手轮圈,用手驱动轮椅;独立进行某些转移动作。 颈7~颈8 独立自由地使用轮椅;独立进行各种转移;独立进行大小便的处理。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一、疼痛绝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部分感觉异常可以表现为疼痛,公认的统计是:1/3~1/2脊髓损伤患者有疼痛,其中10%~20%达到严重程度并影响日常生活,5%最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临床多数情况下医生们称之为“中枢性疼痛”,有的将截瘫以下部分的疼痛称之为“幻痛”。预防性措施:感染、褥疮、痉挛、膀胱和肠道问题、急剧温度变化、吸烟、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诱发疼痛,所以应积极避免或处理这些因素。保持良好的营养及卫生状态,正确地处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适当的关节活动,以及正确的体位,都有助于避免疼痛的发生或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发生。二、痉挛脊髓损伤在受伤后数周即可出现肌肉紧张(医学中称之为“痉挛”)。痉挛可出现在肢体整体或局部,亦可出现在胸、背、腹部肌肉。在对痉挛的治疗之前,需要明确治疗的必要性,并非所有的肌痉挛都需要治疗。有的痉挛对患者是有利的,比如: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下肢肌痉挛有助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四肢痉挛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拴的形成。但严重的肌痉挛对运动功能造成严重障碍,缓解肌痉挛可明显地提高活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缓解肌痉挛的目的主要是减轻不适、便于护理和保健,这时的肌痉挛解除并不意味着功能恢复。治疗和护理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解除诱因:在治疗痉挛之前,尽量解除增加痉挛的各种诱因,如:尿路感染、褥疮、骨折、嵌甲等。解除诱因后,痉挛往往会明显减轻。(2)冷疗或热疗:可使肌痉挛一过行放松,也可缓解疼痛。(3)水疗:温水浸浴有利于缓解肌痉挛,温度宜在27~30度;。(4)主动运动:作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肌痉挛有交替性抑制作用。(5)被动运动与按摩:深入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系统康复训练。(6)肌电生物反馈:利用松弛性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有助于放松痉挛肌。(7)功能性电刺激:对屈肌痉挛者电刺激其伸肌群,有利于痉挛肌放松,电刺激配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更有效。(8)药物治疗:目前有效的药物是巴氯氛(化学名为:氯苯氨丁酸,baclofen),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一、康复评定 1、损伤平面 (1)定义:神经损伤平面是指脊髓损伤后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2)运动神经平面: ①关键肌是指确定神经平面的标志性肌肉(表1); ②由于一条神经支配多块肌肉和一块肌肉受多条神经支配的特性,因此根据神经节段与肌 肉的关系,用肌力3级以上的关键肌来确定运动神经平面,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4级; ③运动积分是将肌力(0~5级)作为分值,把各关键肌的分值相加。正常两侧运动平面总 积分为100分。NT表示无法检查; ④确定损伤水平时,该节段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3级,此关键肌头端节段的另一肌的肌 力必须达到4级以上。 ⑤对于临床应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无法检查的肌节,运动平面可参考感觉平面来确定。如果 这些节段的感觉是正常的,则认为该节段的运动功能正常;如果感觉有损害,则认为运动功能亦有损害。 (3)感觉神经平面: ①关键点指标志感觉神经平面的皮肤标志性部位; ②感觉检查必查部分是身体两侧28对皮区关键点(表1); ③每个关键点要检查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1=障碍(部 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法检查; ④正常者两侧针刺觉或轻触觉的总积分为112分(需要分别计分)。积分可以敏感地反映 感觉损伤程度的细微变化。 表1 运动神经平面的关键肌以及感觉神经平面的关键点

(1)部分保留区:是损伤水平以下仍有感觉或运动功能残留的节段;或感觉和运动均保留而功能弱于正常的区域。 ①在不完全性损伤时,常有这种区域,而且其范围常超出三个节段; ②在完全性损伤时,也可有这种区域,但其范围不应超出三个节段。 (2)骶残留:是骶部神经传导束幸免于损伤之意,是不完全性损伤的重要特征。骶残留的原因是由于不完全性损伤多属挫裂伤,容易引起出血,而脊髓中央灰质血运丰富,容易发生出血性坏死,但皮质脊髓束下行到骶部的纤维最靠近外侧,因而常能幸免。(3)完全性损伤:是指损伤后不存在骶残留。如有部分保留区也不超过三个节段。完全性损伤的确定必须在脊髓休克消失后才可作出,原因是在脊髓休克节段,一切反射均暂时消失,因而无法判断。 (4)不完全性损伤:是指有明确的骶残留和部分保留区超过三个节段即可确定。 (5)脊髓损伤程度的ASIA损伤分级: A完全性损伤S4~S5无感觉、运动功能,亦无骶残留 B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S5保留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品下保留运动功能,且损伤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的关 键肌肌力小于III级 D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品下保留运动功能,且损伤平面以下至少一半的关键肌 肌力大于或等于III级 E 正常运动与感觉功能正常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4、功能恢复预测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 况(表2) 表2 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

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和呼吸衰竭 这是颈椎损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人体有胸式和腹式两种呼吸,第3、4、5颈椎组成支配腹式呼吸的膈神经,而第4颈椎是最主要的成分,而在第四颈椎损伤后,腹式呼吸是否存在决定了患者是否能存活。而第1、2颈椎损伤后患者往往是当场死亡。在第4、5颈椎以下的损伤,也会引起患者呼吸功能的障碍。呼吸道的阻力增加,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除,就很容易形成坠积性肺炎,一周后就会引发呼吸道感染,必要时要做气管插管或是器官切开。一般 气管切开的适应症有以下几条: 1、患者是上颈椎损伤,患者的呼吸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时; 2、出现呼吸衰竭时; 3、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除时; 4、已经出现窒息现象时; 褥疮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受伤后长期卧床,骨隆起部位的皮肤就会长期的受压,限制皮肤正常的血液循环,使皮肤缺血,出现坏死,就是褥疮。最常见的部位肩胛骨部、骶骨部、股骨大粗隆和足跟等部位。 常见的褥疮分为四期: 第一期:又称淤血红润期,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是触疼,这时症状最轻,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防止症状的发展; 第二期:又称炎性浸润期,此时皮肤红肿现象加重,皮肤会变为紫色,还会出现小水泡,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出现溃烂,此时应该重点保护皮肤,要避免创面感染; 第三期:又称溃疡期,此时皮肤的血液循环严重受阻,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患者皮肤的浅层组织已经感染,有脓液流出,形成溃疡,严重者组织坏死而且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而且有臭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感染面会向四周及深部扩展,到达骨骼,甚至会引起败血症。 预防褥疮发生的护理措施有: 1、保持患者床褥的平整柔软,也可选用气垫;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您的位置:首页> 我的继续教育> 全 文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汪家琮 临床常用哪种药物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 脊髓损伤后常出现受累肢体的痉 挛,痉挛对患者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下 文中将会对痉挛的治疗与预防给予详细 阐述。 痉挛 痉挛 (spasticity)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肌张力增高,临床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脊髓损伤休克期过后,一般先出现屈肌痉挛,约半年后,开始出现伸肌痉挛。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分为两方面。不利的方面是:较重的痉挛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坐位平衡、不利于转移动作的完成、影响睡眠和性生活、引起疼痛等。

有利的方面 包括 ★痉挛可减慢肌萎缩的速度; ★由于痉挛使得肌肉萎缩不明显,因而骨突出不明显,从而减少了压疮的发生机会; ★由于阵发性痉挛的存在,达到了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部分患者可以利用痉挛进行站立、转移、甚至步行。因此,只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严重痉挛才需要处理。 痉挛的治疗 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氯苯氨丁酸(baclofen),商品名有力奥来素、脊舒、 巴氯酚等,它是脊髓内突触传递强有力的阻滞剂,同时作用于单突触和多 突触反射而达到缓解痉挛的效果。应用时从每次5mg ,1日2~3次起,每 隔1周每日服药量增加5mg ,直到痉挛缓解为止。此后需长期服药。每日 最大量可达120~140mg ,通常日剂量不超过80mg 。副作用有恶心、头晕、 嗜睡、无力等。如不能耐受应减量或停药。减量或停药也应逐步递减,如 果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有时会出现幻觉、痉挛加重等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疗法 常用5%酚溶液,在神经肌肉接点处注射,每次注射0.5~2ml ,痉挛缓解可达6~12个月或更长。适用于局部痉挛如内收肌痉挛、腓肠肌痉挛的患者,对全身痉挛不适用。 直肠电刺激治疗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直肠电刺激器,用肥皂水润滑后置入肛门内,深度约8~10cm ,给予电刺激30次,每次刺激时间1秒,间隔29秒,治疗1次15分钟,可减轻痉挛6~7个小时。患者每日早晨做1次,基本上可保证白天不出现痉挛,利于日常生活动作的完成。 手术治疗 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痉挛,可以考虑行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该手术治疗痉挛效果非常可靠,术后痉挛缓解可达3年以上。由于该手术对身体有一定破坏作用,应严格选择适合病例,不能广泛使用。 痉挛的预防

相关文档